有没有像智联招聘企业版app、拉勾网这样的招聘app呢?我是公司HR要找外贸业务员。

模式之争:拉勾凭什么PK智联招聘们?_网易科技
模式之争:拉勾凭什么PK智联招聘们?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文/王新宇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中国互联网江湖,激荡21年,没有刀光剑影你来我去,但变革发生在这里。昨天资本热捧的投资对象,很快就会淹没在科技媒体的故纸堆里,今天的成功,谁也不知道明天又会被谁颠覆。中国是人口大国,13亿人口造就了庞大的市场,也给一切互联网模式基于市场经济成功的基础,尽管如此,对于众多行业而言,短暂的利用先发优势建立的壁垒,很快就会被新的竞争对手所超越,传统与创新对于互联网而言一直上演的是自我超越。每个人,都在为衣食住行打拼,而打拼的基础,就是需要一份好的工作,中国十三亿人口,除去儿童和老年人,15岁以上的潜在的工作人群,约有10亿,平均中国3000多县市而言,每个地区均需要数十万的工作机会,而中国的网民基数则早已超过5.9亿,中国约有44%的人在使用互联网,通过互联网寻找一份工作机会,不管是对于坐在写字楼的白领,还是在工厂手拿套筒扳手守着台架的蓝领,都成为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这也给中国孕育了一个巨大的互联网在线招聘行业市场。根据艾瑞咨询预估,2014年在线招聘市场整体营收将为39.2亿元。在这片市场里面,呈现四股力量:以前程无忧(51job)、智联招聘为代表的偏传统模式的招聘网站,以58同城、赶集网为代表的信息结合者,以猎聘网、拉勾网为代表的垂直网站,第四股力量则来自于各个区域类的地方型招聘网站。风起:新模式迅速崛起&老模式命运多舛过去,、和不断上演“三国演义”,目前这些老前辈的日子过得还不错,前程无忧自2004年上市起,一直保持盈利;智联招聘经过垂死挣扎,终于在2011年实现盈利,中华英才网命运较坎坷。上市曾经是众多国内互联网公司的最终目标,中国第一家上市互联网企业却在去年已经被卖掉,取名中华英才网的招聘网站经营多年后,正在做最后的资本搏斗:去年下半年获得2.5亿人民币的注资,作为老牌竞争对手的智联招聘,则是进行了17年的长跑之后,在2014年上市,这也距离他扭亏为盈的三年之后。时间,是互联网公司试错的最大障碍,在尚未得到喘息之际,以创业主题咖啡馆闻名的3Wcoffee,也推出了自己的招聘垂直平台:拉勾网,旨在建立互联网企业与人才之间更加便捷的通路,并且迅速拿到启明创投领投,贝塔斯曼和华兴资本跟投的2500万美金融资,整体估值超过1亿美金,让业内惊诧,短短几个月极速的发展变化,让拉勾网成为在线招聘市场新贵。至此,以智联招聘为代表的传统招聘网站面对新一轮的互联网风口之际,与新垂直模式的拉勾网形成明显沟壑,这种现象其实也是必然。趋势:大而全与小而美在美国,传统招聘网站Monster正在面临新模式Dice的挑战,Dice是一家垂直于IT行业的招聘网站,这正与目前拉勾网的模式接近。Dice上市后,流量是Monster流量的二三十分之一,收入做到了Monster的四分之一,净利润和Monster一样多。Monster的利润率只有5%;而Dice利润率有20%。简历库是在线招聘网站的最大核心,求职者与招聘单位沟通的最直接通路,曾几何时,传统在线招聘网站提供的建立模板可以直接生成,招聘单位可以通过搜索、标签选择等方式迅速找到目标的简历,进行人才的面试通知。但问题也随之产生,假简历、跨行业重复投递等现象形成了庞大的数据库,但这个数据库的精准度和筛选规则依旧陈旧,在运营初级阶段,用人单位可以迅速找到匹配的简历进行招聘流程,实际上现在来看,这也成为负担,庞大的数据仅仅是看上去很臃肿外衣,招聘者与求职者的体验会受到影响,招聘效率大为降低。从Dice和Monster的收入差距来看,大而全的模式,利用蚂蚁雄兵的方式,以接近中国互联网最早期的分类信息服务手法提供的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当下招聘者与求职者的需求,大量的虚假信息存在于B端与C端,双方的权益无法得到保证。而当下招聘者更愿意直接为效果付费,小而美的拉勾网模式在信息透明度以及针对C端的服务显著提高了招聘者与求职者之间的沟通成本,服务价值更高。服务:差异化与深度&传统模式的危机从智联招聘14年财报分析,Q1总营收为2.557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网络招聘营收为2.036亿元,同比增长13%,占总营收的80%。而4198万元的净利润,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3%。智联招聘不仅对企业收费,对求职者也收费。一方面,求职者付费的比率越来越低,另一方面,即使他们付费,也未必能得到称心如意的结果。一方面,B端用户付费希望获得更加精准的效果,而C端用户希望得到更好的服务,实际上,这种服务本来应该是平台提供的正常结果,但现实来看,简单的简历投递与审阅,极大的考验着一个最不可控的因素:人治。对于人力资源部门而言,需要有极其专业的招聘经验,并且具备自身行业的专业知识,能从万千简历库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人才,但万一人力资源部门招聘者的专业度不够,很有可能就找不到精准目标人才,并且转化效率一直成为传统招聘方式的诟病。大流量的转化,无法进行数据的筛选、利用和拓展利用,流量的批发方式造成浪费。智联招聘对于高端用户的做法是开通了卓聘,但中间加了猎头的环节,加大了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负担,简单粗暴的盈利模式并不符合互联网思维带来的便捷以及成本的奖励。付费方式不一定代表精准,只不过将原本本该免费的午餐加价又卖了一遍,产品本身的价值并未提升,仅是一种新的盈利方式。与之相比,拉勾网则通过信息匹配度给C端用户和B端用户匹配相应单位和简历推荐,因为只精细化于互联网行业,平台首先本身的互联网专业度决定了简历的精准度和推荐单位建议的权威性,所以双方的体验和用户转化效率与传统在线招聘要高,对于招聘人员的专业度要求相应降低,仅仅通过工具软件和平台对简历的自动筛选分析,精准匹配招聘人才,且按照结果付费的方式与猎头公司相近,也容易被单位认可,与传统在线招聘方式的笼统收费比较,更加透明公开,而对于求职者免费的方式也是符合互联网思维,相应降低了求职者负担。这样的方式,也完成了另外一种类似O2O的方式,属于创新。用户的体验不佳造成了互联网行业招聘者更加青睐拉勾网,因为信息精准,简历价值高,用户习惯的改变给传统在线招聘网站的衰败埋下了伏笔。长尾效应难敌行业趋势&传统招聘行业被围剿这两年一直火热的词汇,叫做互联网思维,旨在针对那些急需变革的传统行业从业人士对于互联网的应用,实际上,即使是面对运营多年的网站而言,也面临着各种变革的危机,实际上也是互联网思维的碰撞,在变与不变之间,已经不是一堵墙,而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新手法和旧手法形成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运营思路。智联招聘更加长尾效应,而拉勾网则侧重扁平化的精细化运营,重视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体验。最近拉勾网和智联招聘进行了广告大战,地铁有大量拉勾网广告出街,而智联招聘则在主要城市投放了媒体楼宇框架广告等硬广,拉勾网主打的跳槽节,而智联招聘则用传统广告手法,人物照加宣传语的方式。从马德龙、许单单等人玩转3W咖啡可以看出,他们对如何积聚粉丝的互联网玩法非常在行,所以不管是互联网职场O2O项目“拉勾夜宴”,用轻松的“饭局”取代刻板的面试,还是通过公众号获取流量,这群年轻人对互联网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拉勾网自然深植了互联网基因。这一点可以从页面偏绿色的设置看出来。智联招聘:相比拉勾网的轻松活泼,智联招聘显得老气横秋。拉勾网正在用社交化的方式,快速的形成以互联网科技行业为核心的社群结构,在这个社群里面,找工作变成了一种快乐的交流方式和人脉拓展方式,各种新鲜的互联网语言和活动体现更容易被大家接受,试想你是愿意严肃的盯着电脑屏幕忐忑的投放简历,还是愿意快乐的和朋友玩耍过程中,就把招聘和求职的事儿都办了,还能找到行业内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传统互联网网站的运营模式被僵化,由于智联招聘涉及的行业较多,很难进行整体的社交化转型,过度严肃的交互方式和模式的老化,也是拦路虎,但船大难掉头。古时候,找一份工作,需要有保人作保,做三年学徒,干一辈子的活儿,周而复始,后来我们学会了广告方式,在公告栏和媒体做广告,也会有很好的效果,简单的单向传播就能找到相应的人,那是因为单位处在强势地位,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每个企业面临的问题,撇开招聘问题,人员管理,薪资福利等都是各大公司的潜在问题,从各大公司年底风光无限的年会,则是单位为了挽留人才的各种无奈体现,招聘者从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是不断提高,人才与招聘单位之间的关系变的极其微妙。从经济趋势来看,中国正在处在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阶段,互联网给中国带来的改变也是显而易见,国家大力提倡互联网经济,未来的趋势表明,今后的公司可能都有互联网基因,每个公司都是互联网公司。精细化的需求,考验的不仅仅是传统企业,也是包含运营多年的互联网企业。美国Monster不断被Dice挤压,也同样是因为招聘者与求职者的需求转变,长尾效应的优势在于积聚的市场会很大,但是很难对于求职者的高薪需求,模糊化的服务方式与精细化的推荐方式对比,服务落伍,口碑下降必然给网站发展带来隐患,何况智联招聘面临的对手不仅仅有拉勾网,还有同类的其他网站以及类似58同城、赶集网的后起之秀,差异化不够明显,如果没有更多的改变,市场的占有率会更加受到影响,直到完全被新产品以及新模式所替代,这是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不变革的结果难以预料!智联招聘的更多隐忧在于市场下沉深度智联招聘发布的《2015春节白领跳槽调研》报告中显示,在12228份调查问卷中,47.8%的白领已经在春节前后更新了简历在找工作中,而有13.7%的白领已经办理了离职或新工作的入职手续。从城市白领跳槽目的地情况来看,跳槽到一线城市的白领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0%,新一线城市及二三线城市分别上涨10%和13%。白领逃离一线城市,投入新一线及二三线城市怀抱的形势进一步显现,这也就意味着在线招聘市场正在急剧下沉。已经在全国众多城市构建了分类信息壁垒的58同城的触角不断延伸,面对传统招聘方式,他们做了不断的改良,加大了对用人单位的服务,比如一对一客服,提供数据分析以及简历推荐等等,对于传统单位招聘而言,同时招聘的将会是很多岗位,加上58同城不同品类行业影响力发挥的协同优势,将综合招聘尽量做的个性化,并且坚决只做线上,建立自身的“护城河”的数据壁垒。从政府角度,尤其是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本地的就业率问题,也给创业者和求职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尤其体现在三四线城市,这些城市并不是智联招聘的优势区域,从这一点来看,传统在线招聘方式并没有完全复制成功,三四线城市的在线招聘市场依旧存在且市场庞大,主要被区域互联网企业和政府所控制。在数年前,对于人力资源招聘的限制还比较多,但近年来,各地的人才市场与互联网招聘方式的结合威力显现,比如江苏盐城,当地知名网站“鹤鸣亭”网的O2O招聘方式,年收入过千万,线下招聘交流活动因为过度火爆不得不进行交通管制,另外一家隶属广东省佛山市辖的区级社区网站高明论坛,仅仅招聘行业的收入高达数百万,安徽东部的滁州本地网站“E滁州”人才收入也数百万级别。中国除去一二线城市,类似这样的地方,全国尚有三千多,尤其是工业商业较发达区域,这类互联网招聘市场容量,几乎都是千万级的,综合来看,在线招聘市场巨大,但也凸显了本地属性和行业属性,加上近年来众多城市的用工荒屡见不鲜,即使不被区域互联网招聘方式取代,而类似58和赶集的分类信息方式造成的蚕食对于类似智联招聘的传统招聘模式的冲击也不容小窥。这也就意味着,在一二线城市,智联招聘的份额被拉勾网、58同城等同业竞争对手侵袭,在三四线城市又无法与一些地头蛇抗衡,市场体量变大,但由于原有运营方式很难触及未来区域,市场份额未来可能会进一步缩减。拉勾网带给传统在线招聘的启示按照拉勾网的商业规划,目前拉勾网只会专注于互联网行业的在线招聘业务,对于模式的拓展,也仅仅会放置于互联网发展比较迅速的一线城市或者其他优质二线城市,从行业覆盖上会少于传统招聘网站。当下的传统在线招聘还在维持按照投递简历和查看简历数量的方式收取招聘者的费用,而拉勾网选择的是按照效果,即入职为标志来收费,且收费标准仅有传统猎头公司的10%,大大降低了用人单位的成本。对于求职的体验则是限制用户投递简历的次数,不会出现海量投放不够精准的结果,所以转化率以及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在移动端,拉勾网考虑当下用户投递简历的方式还是多以PC端为主,但移动端可能采取封装APP的方式存在,移动端现在以微信端为辅,当下不能简单的割裂为PC和移动化,而是应该基于用户如何产生好的体验去不断迭代自身产品。整体来看,拉勾网模式是基于一个行业的深度挖掘,符合当下互联网对于精细化深度运营的要求,变革了行业的收费模式,由于比较重视自身效果,所以提供招聘者与求职者更加个性化的专业服务,在当下具有互联网优势的城市极具优势,在未来看用人单位对于互联网人才的需求也会不断加大,互联网对于每个行业都有人才需求,所以这个细分行业的选择又能辐射其他行业,为更大发展埋下伏笔。拉勾网不鼓励麻木的跳槽,更加建议求职者去一些具有成长性的企业,将人才的价值真正发挥到位,用招聘服务去拉升行业的水准,拉勾网成立的初衷是因为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盲目投递,由于创始人草根的生活经历,在大城市立足,更希望能在人生选择节点上,用互联网的方式给予合理的建议,这样的价值观与传统在线招聘行业靠信息收费的立意完全不同。
在当下,在线招聘不仅仅是简单的简历库的流转结果,而是面临着点对点的精细化、个性化服务,优质的服务体验,仅靠产品并不能解决,高度垂直的运营细节又自然给传统在线招聘网站建立了难以逾越的壁垒。如果智联招聘等传统在线网站依旧选择当下的方式去进行运营,无法进行更加精细化和个性化的招聘以及求职者的配套服务,引以为傲的庞大数据库将会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在未来,对于传统招聘网站,有机会的应该是自身基于庞大数据库的数据搜集、筛选、分类、延伸应用的大数据方式,除了自身招聘行业之外,还会有其他行业的竞争机会,坚持和盲从可能仅仅是一线之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快速的转型提升会是传统在线招聘网站的最大挑战。(作者微信公众号:netmedia)
本文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当前位置:&
拉勾企业版 1.1.2 - 安卓版
企业CEO、业务部门Leader及HR可以高效交流互动的招聘利器
适用于Android
不含数据包
无需谷歌市场
不支持手柄
语言:中文
类型:生活
版本:1.1.2
文件大小:9.64MB
支持系统:4.0或更高
发布时间:
垃圾这不是游戏
《拉勾企业版》APP是由最专业的互联网招聘平台拉勾网为企业CEO、业务部门Leader及HR提供的可以高效交流互动的手机招聘利器。通过《拉勾企业版》APP,查看最新投递简历、邀约面试,还可以主动出击,与候选人即时沟通,更快找到合适的人才。应用特色1.CEO、业务部门Leader、HR……免费认证身份发布职位招聘人才2.随时查看投递简历,一键邀约面试,不错过任何一个合适的候选人3.主动邀约心仪候选人,先在线聊聊,更大把握更显诚意4.支持将职位扩散到朋友圈、好友,扩大覆盖人群,提高招聘效率更新内容1.增加”谁看过我“ 记录2.增加系统消息推送3.优化了其他使用过程中的细节体验
招聘app大全
如今找工作的人越来越多了,但是找工作的途径却没多少,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怎么办呢?来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招聘app大全里,挑选自己喜欢的招聘app下载,就能在里面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了,既省事又省力,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千万不要错过哦。...
北京拉勾的其他游戏
同类游戏排行
大小:23.89MB
语言:中文
随便看看换一批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
. Some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号-3
苏网文〔-015号
湘公网安备20  文/师天浩
  2014 年末,拉勾网豪掷 500 万元打造互联网职场&招聘风暴周&引起了业界轰动,这家当时刚成立才一年零几个月的招聘平台凭借该疯狂举动,很快的成为了 2014 年末互联网话题热点。在招聘行业集体不景气的年景,这个投入 500 万的造节营销行为,让拉勾网打开了知名度,成为大家讨论的对象。
  在这之前,拉勾网就早已名声在外,自 2013 年 7 月正式上线,在已经没有故事可讲的网络招聘领域,凭借垂直招聘的新概念,在次年的 4 月获得了 500 万美元的A轮融资,仅仅四个月后再次获得 2500 万美元的B轮融资,此时它的估值已达 1.5 亿美金,折算下来估值在 8 亿人民币左右,颠覆者的黑马形象脱颖而出。不过业内有另一种声音,拉勾网的估值受捧,和拉勾网创始人、董事长许单单个人融资能力强有关,对行业拉勾网并没能做到颠覆,只是资本上的成功让人误以为拉勾网商业模式可行。虽然拉勾网在网站界面设计有独特之处提升了用户体验,但它的商业模式缺乏深度创新,8 亿估值存在较大的泡沫成份。
  拉勾网 2 周年:8 亿估值究竟有没有水分?
  拉勾网的创业史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这个创意基于 3W 咖啡馆,当时包括许单单在内,马德龙、鲍艾乐(Ella)三人经营 3W 咖啡馆,这三个合伙人都来自于腾讯。基于三人经营的 3W 咖啡馆的线下资源,许单单、鲍艾乐、马德龙他们在尝试做一个社交网站,拉勾网就这样戏剧性的诞生了。不过,更有趣的是三个创始人都没有网络招聘的经验。但谁也想不到的是,这个由外行创办仅一年多的公司,短短时间内,竟然已完成了三轮融资。
  外行、红海、短期三轮融资,三个元素让拉勾网的创业史更像一个励志故事。拉勾网融资的整个过程高效快速,在招聘网站已进入红海的当下,已是个奇迹。这让很多创业者开始研究拉勾网的模式,希望借此获得成功创业的钥匙。但,每个仔细研究拉勾网模式的人最终都会失望,同垄断国内招聘市场的前程无忧、智联等传统网站相比,除了垂直互联网职场招聘市场外,它并没有任何太多的神奇之处。
  如今中国网络招聘市场阵营大致分为四大类,分别为:
  1)以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为主的传统网络招聘公司;
  2)新型招聘公司,包括猎聘网、拉勾网等;
  3)职业和商务社交网站,例如 Linkedln 领英、大街网、人和、若邻等,还有最新上线的微招聘;
  4)第四大类就属分类信息网站,典型代表赶集网、58 同城。
  除了猎聘网和拉勾网业务重合度较高外,其他类型的代表企业都涵盖互联网招聘业务。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移动互联网工作委员会、联合易观智库、拉勾网联合发布的《2015 中国互联网招聘行业报告》显示,2014 年中国互联网招聘市场规模为 32.4 亿元。在这个市场里拉勾网的占比并不突出,横向的面临着四大阵营的竞争,纵向又和猎聘网有交集。虽然同样是专注垂直细分领域,不同的是猎聘网是一个服务于全行业的招聘平台。它将网络招聘与传统的猎头模式结合,只服务于中高端人才。而拉勾网的主打人群在中低端人才。
  市场不大,竞争对手过多,在垂直领域未能占据优势,甚至尚不是第一。我们以百度数据来查看,抛开其他竞争对手不说,拿猎聘网和拉勾网对比,猎聘网的百度搜索指数一直力压拉勾网,根据人群属性区分,服务人数基数更大的中低端求职者的拉勾网理应在流量上高于专注于中高端人群基数相对较小的猎聘网,但我们可以清晰发现,从 2015 年 1 月到 7 月 22 日,猎聘网搜索曲线一直在拉勾网之上,求职高峰期的 3 月猎聘网最高值是拉勾网的 4 倍。
  而在整个网络招聘市场中,互联网招聘需求并不大,而且这个市场先要被网络招聘四大阵营竞争对手分流,而在垂直领域又有着一个强劲对手的竞争,根据百度指数来看猎聘网百度搜索量是拉勾网的 1.7 倍。虽然现在并没有任何有关互联网网络招聘垂直招聘网站用户和非垂直类招聘网站用户数的对比图,但可以很肯定的说,拉勾网的估值虚高,在一个零和游戏的竞争市场,拉勾网的发展空间已极其有限,虽然概念炒的不错,但蛋糕就这么大,市场已经开发完毕,已经成立两周年的拉勾网是一个奇迹,但并非神话。
  网络招聘已是红海,拉钩网竞争地位劣势竟是自己挖坑?
  网络招聘是互联网渗透传统行业最早的领域之一, 年期间,在中国现代互联网刚起步时,后来被称为传统招聘三大公司的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陆续创建。相比起来,如今互联网的三巨头 BAT 论资排辈都要在它们之后,在后来互联网世界的腥风血雨斗争历史中,这些网络招聘企业地位一直并未被动摇,除了商业可扩展性几乎为 0 引不起巨头兴趣外,盈利模式的匮乏以及增长空间太小都是未能成资本追逐热点的原因。
  经过十余年的耕耘,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两者艰难上市,智联招聘最新市值 7.61 亿美元,前程无忧市值 18.94 亿美元。中华英才网这个曾经一时风光无两的招聘公司已经黯然离开第一阵营。2013 年中华英才网被 Myjob 以 3 千万美元的低价收购(也有消息说是 1 千万美金)。根据易观智库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在线招聘市场规模增长成环比下降趋势,行业红海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为新加入者的拉勾网,披着在线垂直招聘的外衣,炒作N多概念,能产生奇效吗?
  我们来看拉勾网在这场零和游戏中使用了那些手段来扩张地盘:
  1、围绕着个人用户为中心,80 后拉勾网创始人许单单,对拉勾网核心卖点定位为&给求职者尊严&。
  2、根据招聘效果向企业收取服务费,虽然并没有祭出价格战大旗,首个放弃向求职者收费似乎还是价格战的老路子。
  3、目前已有超过 3 万多家互联网公司入驻,包括 BAT 及去哪儿、锤子科技、小米等行业的代表性公司。
  第一条,&给求职者尊严&是个伪命题,虽然拉勾网在网站 UI 设计方面进行了深度优化,使它更适应用户使用习惯,但这种口号的影响力并未击中用户痛点。第二条,将双向盈利模式改为单向盈利模式也非击中用户痛点的杀手锏。而最后 3 万多家互联网公司入驻更不是什么优势,非垄断的数据都是无用数据。
  相比老的网络招聘网站,拉勾网更懂得营销,更擅长融资,短短一年就名声远扬。但,极致服务的提法并不适合网络招聘服务,首先,网络招聘是目的很强的信息生意,双方痛点在于企业找对人,求职者找到好工作,其他一切都是0。如今拉勾网注册的用户并非传统招聘网站流失的用户,而是双方重合用户,用注册用户数作为成功数据是偷换概念。
  作为新生代,拉勾网擅长营销和传统网络招聘平台拉开了差距,但在这个不需要概念包装的网络招聘领域。拉勾网正在陷入一种竞争失衡的劣势状态,当拉勾网为注册用户增加而计算未来盈利盘子有多大的时候,其他传统网络招聘平台对此却十分淡定,因为传统网络招聘平台对他们服务了十几年的客户群的&性格&太了解了,拉勾网正陷入自己的挖的坑里面。
  首先拉勾网作为融资驱动型企业,概念包装极其重要,所以拉勾网才会有 500 万打造&招聘风暴周&的营销壮举。如今拉勾网将大量资金和精力用于品牌宣传和用户体验改善,但却忘了自己之所以能够快速增长,是因为网络招聘企业方和求职者方对平台忠诚度极低,几乎不存在忠诚度,哪里有人去哪里,那里有工作去哪里。拉勾网在烧钱圈住大量用户同时,放弃向求职者收费,根据企业的终极目标就是盈利这个根本理论,这种成本自然就转嫁到企业一方,转换平台的成本对企业来说是0,企业会做冤大头任人宰割吗?
  按照拉勾网的构想一个招聘成功后,企业付给拉勾网该员工 20% 的月工资,按照每个互联网求职者工资平均数为 6000 计算,这个中介费是 1200,而这还仅仅是一个成功率的价格,而且拉勾网计算自己未来盈利也是用,年服务用户百万*1200 来算。这么高的人力成本,企业能接受吗?相比其他平台的多维度收费说是天价不为过。企业离开拉勾网,对于企业来说不过是换个平台而已,根据供需市场的规律,而企业在哪求职者自然去哪(不然拉勾网也不会强调企业入驻数量了),我们不要高估极致体验对求职者的吸引力。
  一直稳扎稳打的网络招聘行业之所以十数年没起风浪,绝对不是传统网络招聘企业没有精英来操盘,正是由于用户忠诚度低、无法构建垄断壁垒、用户使用频率低、可替代性强,网络招聘企业做的都是在做最优化的成本和收入比下发挥服务优势,积累大数据,耗死对手就是胜利,让他们打价格战,跟风烧钱绝对是开玩笑。
  拉勾网如今更像革命者,烧钱找一个更好的模式,而克隆这个模式其他竞争对手的成本是0。这不是电商领域,京东可以靠物流极速留存用户,淘宝天猫靠商品品类丰富、支付宝黏性来留存用户。仅仅拿同类型平台猎聘网来说,庞大的猎头队伍是他的竞争壁垒的有力武器,猎聘网对猎头免费策略的方向就非常正确。拉勾网劣势已经非常明显,而这个劣势的原因正是自己给自己挖坑。
  少年苦难,许单单一个备受争议的创业明星
  5 月 7 日一条消息刷屏了朋友圈,总理来中关村创业大街视察听取了拉勾网路演,而许单单这个名字也因此大火。许单单,现在 3W 咖啡、拉勾网董事长、创始人。诸多光环围绕着这位 80 后青年。公开资料显示许单单于 2000 年进入北京化工大学读本科,2004 年进入北大念研究生。毕业后加入过腾讯、平安证券、华夏基金等公司。
  在合伙人眼里许单单并非一个好相处的人,许单单、鲍艾乐、马德龙作为从 3W 咖啡到拉勾网创业的铁三角,争吵是常事。在开咖啡馆的时候,有一次,许单单和鲍艾乐因为对于公司发展不能达成一致时,吵得特别厉害,以至于鲍艾乐说自己&情绪几乎失控,觉得这简直不是人能干出来的事情&,但是最后,在乐观的马德龙的调停下,他们还是达成了一致。
  鲍艾乐曾在文章里透露,许单单少年的经历并非一番风顺,少年的苦难经历磨练了许单单的意志也造成了他的独特性格。许单单在互联网企业圈子里最受争议的地方,是他和一众投资大佬保持着良好的私人关系,而在创业者圈子里,这是一个颇容易招来非议的的举动。但许单单不关心这些,&和这些行业最聪明最有智慧的的人打交道,有什么不对吗?&而这些关系上的优势,也是大家质疑拉勾网的成功是在融资上的实力而非商业模式。
  在合伙人鲍艾乐和马德龙看来,许单单身上的这种&实用主义&,固然和他的经历有关,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创业的残酷,你们没有机会浪费任何资源;任何资源都必须最大化利用,才能从竞争中胜出。
  然而,这些并没有催生许单单控制欲望,相反用拉勾网 CEO 马德龙的话说&单单是个不关心公司具体管理的人。&不过他也有自己执拗的地方。2014 年年底,拉勾网做战略决策。董事长许单单和 CEO 马德龙就要不要做移动端产生分歧。虽然当时的拉勾网不差钱,但许单单觉得 APP 已死,这和马德龙想要抓住移动互联网趋势的想法产生冲突。
  尽管证明事后证明,拉勾网当初放弃 APP,贻误了抢占移动端的好时机,导致移动招聘市场被瓜分殆尽。如今拉勾网站 APP 下载二维码放在显眼位置,但当初那场争论还是以马德龙失败告终。
  争议的当时,马德龙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全平台计划:PC 端,微信端,H5 端,APP 端。然后两个开始了十几个小时的争论。最后,精疲力竭的许单单半躺在沙发上跟愈战愈勇的马德龙说,人力和资金有限,只许你做三个。马德龙楞了一下,但还是过去拿板刷把 H5 擦掉了。许单单继续他的减法。就这么点钱这点钱,做两个吧。马德龙又把 APP 擦掉。
  许单单说,看,我们俩达成共识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拉勾网 智联招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