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民族定义所说的"民族的基本特征"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南开15春《文化地理(尔雅)》在线考核试卷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南开15春《文化地理(尔雅)》在线考核试卷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71|
上传日期: 08:59:48|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5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南开15春《文化地理(尔雅)》在线考核试卷
官方公共微信查看: 5517|回复: 8
15春学期《文化地理(尔雅)》在线作业答案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0:52签到天数: 2 天[LV.1]初来乍到我玩的应用:
南开大学(本部)15春学期《文化地理(尔雅)》在线作业 1
一、单选题
1.&&历史上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的迁移方向分别是:()
A. 北,西北
B. 北,东北
C. 南,西南
D. 南,东南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2.&&下面哪一项不是流行文化的特点:()
A. 依托于现代技术与手段
B. 没有积淀,缺乏相关理论辩解和宣传
C. 文化的阶层性明显
D. 消除了文化的阶层性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3.&&小乘教和大乘教的区别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 前者一神教,后者多神教
B. 前者二神教,后者多神教
C. 前者最高修到罗汉果,后者最高修到佛果
D. 前者修炼自我,后者普度众生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4.&&蒙古利亚人种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的哪些地方:()
A. 北部,东部
B. 西部,西南部
C. 东部,东南部
D. 南部,东部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5.&&下面哪一项不是民间文化的特点:()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6.&&下面属于单一语言国家或地区的是:()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7.&&点记法出现在下面哪一个宗教中:()
A. 伊斯兰教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8.&&宗教是政府进行下面哪一项统治的工具:()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9.&&世界上最大的基督教教堂是:()
A. 圣约翰大教堂
B. 圣索菲亚大教堂
C. 梵蒂冈教堂
D. 圣保罗大教堂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10.&&斯大林所说的“民族的基本特征”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 共同的理想
B. 共同的语言
C. 共同的地域
D. 共同的经济生活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11.&&下面哪一项是从域外迁入中国且保持着原来民族独立性的民族:()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12.&&茶马古道起始点位于哪个省:()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13.&&环境决定论认为文明的中心是:()
A. 生产工具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14.&&徽商诞生于徽州山区,这里的“徽州”指的是现在的哪一个城市:()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15.&&所谓西斯拉夫人不包括:()
A. 俄罗斯人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16.&&耶路撒冷是三大宗教圣地,这里说的“三大宗教”不包括下面哪一个:()
D. 伊斯兰教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17.&&下面不属于日耳曼语族的语种一项是:()
B. 苏格兰语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18.&&民族族源的历史时空差异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 位置分布差异
B. 源远流长
C. 历史悠久,形成过程复杂
D. 一些民族逐渐融合而成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19.&&在中国境内,下面哪一选项没有典型的欧罗巴人种存在:()
C. 一部分藏族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20.&&下面哪一项属于云南三大怪之一,并且是在公路修建之后出现的现象:()
A. 面条像腰带
B. 姑娘不对外
C. 窗户纸糊在外
D. 老头上山比车快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21.&&公元11--12世纪,英国的官方语言是下面哪一项:()
A. 意大利语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22.&&伊甸园诞生在下面哪一个地带:()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23.&&理学最先兴起于哪个朝代:()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24.&&新疆以下面哪一类人种为主:()
A. 蒙古利亚人种
B. 欧罗巴人种
C. 南亚人种
D. 高加索人种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25.&&“在域外只是部族,迁入中国后才形成民族”的是下面哪一项:()
A. 俄罗斯族
C. 柯尔克孜族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26.&&汉传佛教是下面哪一项之后的一个结果:()
A. 异质文化
B. 同质文化
C. 文化突变
D. 文化传播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27.&&中世纪斯拉夫人逐渐分为三支,这里的三支指的是:()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28.&&文化积累的两种形式,指的是下面哪一项:()
A. 民族文化积累和原始文化积累
B. 民族文化积累和外来文化积累
C. 原始文化积累和外来文化积累
D. 多元文化积累和民族文化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29.&&滴灌农业是下面哪一个国家发明的:()
A. 巴勒斯坦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30.&&佛教的南传和北传,分别形成了下面哪两个教:()
A. 大乘教和全真教
B. 全真教和大乘教
C. 小乘教和大乘教
D. 大乘教和小乘教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31.&&下面不属于制度性文化的一项是:()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32.&&流行文化的核心是下面哪一项:()
A. 俗化和时髦
B. 时髦和简约
C. 时尚和简约
D. 时髦和时尚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33.&&世界宗教按照崇拜神灵的数量分类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C. 原始神教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34.&&主张伊斯兰教继承人只能为阿里担任的是下面哪一派:()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35.&&古尔邦节是下面哪一个宗教的节日:()
C. 伊斯兰教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二、判断题
1.&&文化是社会成员作为一种生物体不受生物遗传影响的所有行为而炮制出来的东西。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2.&&业报、轮回说是基督教教义里的内容,说的就是冤冤相报,来生轮回会得到报应。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3.&&四大天王是汉文化的土产,南方天王(托塔天王李靖)最早流行。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4.&&德国地理学家李特尔的贡献在于他对区域地理的描述,此外历史地理学的理念也是他提出来的。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5.&&清真寺修造的特点:全寺有明确方向趋向,保证圣龛的方向和克尔白的方向是一致的。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6.&&五岳以泰山为尊,泰山具有与天对话的功能,五岳是出现在明朝之后的理念。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7.&&宗教形成后,会营造一定的人文景观,来改变地理环境,如宗教建筑、文化习俗等,此外宗教还是安息灵魂的地方。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8.&&犹太教诞生于在地中海沿岸,这里是地中海式气候,冬湿夏干。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9.&&古罗马人认为“文化”是耕作,教育,教养。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10.&&同质文化积累会产生质的变化,只有异质文化的出现,才导致文化的发展。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11.&&文化悖论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另外一个途径。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12.&&宗教圣地与宗教领袖、宗教起源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在整个宗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13.&&密迹金刚,就是法意太子,一个印尼贵族,曾发愿追随释迦牟尼。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14.&&公元11世纪左右,基督教分裂为景教与天主教。
正确答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15.&&马克思认为文化是人类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他提出了文化地理决定论。
正确答案: A
该用户从未签到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gsjzbzhzuzh
该用户从未签到
答案拿走拿走拿走哈哈哈哈
工作时间:8:30-24:00
双休日正常上班
扫一扫加官方微信
Powered by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特征的理论和斯大林的理论有何相同与不同? 第2页-五星文库
免费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 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特征的理论和斯大林的理论有何相同与不同? 第2页
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特征的理论和斯大林的理论有何相同与不同? 第2页
至两晋南北朝 1 关于国防的基本特征,下列说法错误的...托尔斯泰 马克思 伏尔泰 斯大林 3 将中西对照,可以说...抗日的主力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下列说法不符合实情...
题目: 1、联系我国社会实际阐述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意义(100 分) 2、 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特征的理论和斯大林的理论有何相同与不 同?(100 分) 3、民族...
题目: 1、联系我国社会实际阐述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意义(100 分) 2、 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特征的理论和斯大林的理论有何相同与不 同?(100 分) 3、民族...
讨论 2: 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特征的理论和斯大林的理论有何相同与不同? 答:一、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科学民族定义,是由斯大林 1913 年在《...
题目:1.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对民族发展有无影响?有哪些影响? 2.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特征的理论和斯大林的理论有何相同与不同? 3.民族同化、民族组合和民族融合有...
联系我国社会实际阐述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意义(100 分) 2. 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特征的理论和斯大林的理论有何相同与不同?(100 分) 3. 民族同化、民族组合...
错、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辩证的科学的运用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管理权还包括地方性立法权等 5.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问题所创造...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第二章)_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民族...题 P20-21)我国现阶段提出的民族的基本特征和斯大林所述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
2015 超星尔雅课堂军事理论答案业标题:中国国防(一)...联盟型 正确答案: C 3 ()不属于国防的基本特征。...统治者有: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斯大林、列宁...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对斯大林民族定义的辨析与民族本质的探索
下载积分:1099
内容提示:对斯大林民族定义的辨析与民族本质的探索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2|
上传日期: 06:11:07|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99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对斯大林民族定义的辨析与民族本质的探索
官方公共微信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09-12-11 &匿名提问
我们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实际上是有关少数民族的政策。它是党和政府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结合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和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客观实际制定的,其本质是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行为准则,是我国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团结是各民族间和各民族内部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结成的平等互助、友好合作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汉语中“民族”一词出现的年代较晚。在中国古籍里,经常使用“族”这个字,也常使用民、人、种、部、类, 以及民人、民种、民群、种人、 部人、族类等字。但是,“民”和“族”组合为一个名词则是后来的事。1903年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学者梁启超把瑞士-德国的政治理论家、法学家J.K.布伦奇利的民族概念介绍到中国来以后,民族一词便在中国普遍使用起来,其含义常与种族或国家概念相混淆,这与西欧的民族概念的影响有密切关系。 布伦奇利认为民族有8种特质:①其始也同居一地;②其始也同一血统;③同其肢体形状;④同其语言;⑤同其文字;⑥同其宗教;⑦同其风俗;⑧同其生计(经济)。意大利有的学者认为:民族是“具有土地、起源、习惯、语言的统一,以及生命和社会意识共同一致的人类的自然社会”。孙中山提出了形成民族的五个力:第一血统、第二生活、第三语言、第四宗教、第五风俗习惯。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概念为不少辞书收为定义,影响颇为广泛。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逐渐介绍到中国来,学术界才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中国共产党建立后,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民族工作的开展,尤其是民族识别工作的进行,对И.Β.斯大林概括的民族定义及民族形成问题的研究讨论,便逐渐广泛深入,对民族与氏族、部落,民族与种族,民族与国家的区分才愈加具体。 民族不同于氏族、部落。氏族、部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们共同体,而民族则是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民族是由不同部落的人们混合形成的,不是一个纯血统的人们共同体。 民族不同于种族。种族也称人种,是在人类历史的早期形成的。种族属于生物学范畴,而民族则属于历史范畴。划分种族的标志是体质形态上的某些共同的遗传特征,一般是以肤色、头发的形状和颜色、眼色、面容等生理特征为标志。而民族则是以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和心理素质为特征的,所以,生理特征不能作为识别民族的科学依据。 民族也不同于国家。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不一定必须有共同语言,如多民族国家,而民族则必须有共同语言。除了阶级的因素以外,单一民族国家,在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和心理素质方面,民族与国家是基本一致的。
中国民族分布图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国外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中国学术界理解也不尽一致。但一般认为,民族是“人民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斯大林全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294页)。因此民族与人种不同,是长期历史形成的社会统一体,是由于不同地域的各种族(或部落)在经济生活、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和历史发展上的不同而形成的。民族是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时代的必然产物,但民族的要素是资本主义以前的时期逐渐形成的。当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后,经过一个很长时期,经济文化高度发展,民族差别逐渐消失,世界各民族将形成为一个共同的整体。【民族概念】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用来表达类似「民族」概念的语词,为数不下数十种,既有「民」、「族」、「种」、「部」、「类」等单音词,也有「民人」、「种人」、「民群」、「民种」、「部族」、「部人」、「族类」等双音词,独独未见「民」「族」二字连缀并用成词者。(韩锦春、李毅夫,1984:36)目前已知汉语中最早使用「民族」一词者,见诸1837年西洋传教士编纂之《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所刊<乔舒亚降迦南国>一文。2(方维规,2002:2)兹后王韬与康有为所编《强学报》中,分别都曾使用过这个词汇。(彭英明,)不过,「民族」一词在中国之广泛流传,则是迟至二十世纪初期之事,而此时一般所使用者,却与上述的语言先例略无瓜葛,而是借自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知识分子拼凑「民」、「族」二字,以对译西文nation一词所成的汉语新词。易言之,吾人今日习用之「民族」一词,实为一翻译名词,也是十九、二十世纪之交,中、西、日等不同文化系统间跨语际(translingual) 文化实践的特殊产物。(Liu, 1995)   “......学术界普遍认为:作为中国现代学术上频繁出现的“民族”术语和概念根源于西方。这便是今人探讨和解读“民族”术语和概念时大多先从西方“民族,术语说起的原因之一。现代英文、法文、德文中含义为“民族”的术语有“people”、“nation”、“nationality&、“race &、“ethnic group& ,&yolk”等,它们大多起源于希腊语、古意大利语和拉丁语。英文“people”一词(现代含义包括人、人民、民族、人类、公民、民众、种族、黎民、百姓等)源于拉丁文“populus”一词。西方语言学家一般认为拉丁文“populus”一词来源于现已消失的伊特鲁里亚语(意大利中西部古国语)。由于伊特鲁里亚语的语源关系一直未得到解明,因而无法解明拉丁文“popu-lus”出自伊特鲁里亚语的何词何义。&populus”一词的本义为“震动、颤抖、沙沙响、沙沙声”,与希腊文的&pallo&嘈杂、喧哗、沙沙响、沙沙声)同义;而“popu-lus&引申义指“人、人民、市民”,一般指“在古罗马公共广场上聚会于树荫下的人”。......【摘自黄现璠遗稿 甘文杰、甘文豪整理《试论西方“民族”术语的起源、演变和异同(一)》,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总第151期)】  正因传统汉语中并无足以适切表达「民族」概念的语汇,中外学界对于前近代中国是否有过堪称「民族主义」的政治 / 文化概念,遂亦不免各持一辞,相争不下。一般来说,中文学界的学者大都根据《左传》「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严夷夏之防一类的话语,认为中国人的族群与文化之自我辨识(self-identification)确立甚早,中国民族主义思想的历史渊源,可以远溯先秦;因而晚清以来的民族主义思想,「并不是由西方NATIONALISM一字直接译来」,而是「一种时代的醒觉与反应」,其效应所及,殆不过「使传统民族思想之内容有所扩充」而已。(王尔敏,,229;李国祁,1980:21)然而,如罗志田所指出者,「族类」观念所构成的「夷夏之辨」,并非如近代「民族」概念对外深拒固闭的严格界线(hard boundary),而是因势而异,漂移不定的柔性界线(soft boundary)。《左传》上固然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说法,同时却也明白宣示「入于夷狄则夷狄之,入于中国则中国之」的信念,易言之,这种观念原即揉杂着「种族」与「文化」两层不同意涵,何者较占优势,端视汉族与其它族群相对势力的强弱而定。大略而言,历代汉族政权强盛时,常常是以文化优劣作为区分华夷的标准;反之,季世势衰,则转而强调血统的传承,以「坚夷夏之防」。(罗志田,)就此而言,族类,充其量只是一个高度含混,难以明确界定的概念。也正由于族类观念内在的暧昧性,倾向中国民族主义自发论的论者,也往往偏好刻意彰显传统中国「民族意识」中包容性相对较强的文化侧面,乃至视之为一种「原型的」(proto)文化民族主义。3 (余英时,)   【概述】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的划分,中国目前有汉族、藏族、满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壮族等56个民族。汉族是中国人口最多,地域分布最广的民族。汉族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甘陕以及云贵川渝等地区。根据中国大陆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大陆总人口为129533万,其中汉族占91.59%。其他55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和云南等地;满族分布在东北;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回族主要分布在宁夏;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台湾当局将大陆通称的台湾高山族称为原住民,并将其划分为12个民族。中华民族仅仅是一个政治概念和政治宣传,并非人类学社会学里的民族。  民族(ethnic group / ethnogenesis / ethnos●nation●people●race)  民族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民族”一词使用非常广泛。但不同场合,其所表达的含义也有所不同。一种是广义的,泛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历史阶段的各种共同体,如原始民族、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土著民族等,甚至氏族、部落也可以包括在内。或用以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各民族,如中华民族、阿拉伯民族等。另一种是狭义的民族,指资产阶级民族和社会主义民族,即指各个具体的民族共同体。如英吉利人、德意志人、法兰西人、汉族、蒙古族、满族、回族、藏族等。   民族属于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历史范畴,不是在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当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才产生的。同样,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了一定的历史时期,民族就会消亡。民族形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民族语言、民族心理、民族精神、民族经济和生活,即民族文化、民族特征形成的过程。民族形成之后,各民族在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过程中,共同性必然越来越多,差异性越来越小,民族同化、民族融合的因素也就逐渐增加,最终达到民族差别的消失,即民族融合的实现,人类又恢复到无民族差别的状态。但这不是恢复到史前史期那种无民族差别的状态,而是在高级形态上的恢复和发展。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数千年来,曾有许多民族活跃在各个时期的历史舞台上。经过长期的分化、融合和发展变化,最终形成今天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并存的局面。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民族和民族问题,无论是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族独立、民族解放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时期,始终把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把尊重、团结和帮助各族人民共同发展繁荣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创立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了一个空前的、各民族平等、团结的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主要包括: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改革政策、少数民族人口政策、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建设政策、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政策、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等等。   为广泛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及各级地方政府都设立了民族事务委员会等主管民族事务的工作部门。在民族聚居区建立了3级150多个民族自治地方。在北京等地建立了民族出版社、《中国民族》杂志社、《民族画报》社等多家民族类新闻出版和宣传机构,出版了大量的优秀图书和报刊杂志。在北京等地建立了13所民族学院和众多的民族研究所等教学、科研机构,为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涌现出大量科研成果。   从世界范围来看,作为一个多民族大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是最科学和完善的,中国的民族问题是处理得最好的。56个民族间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是最稳定和牢固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的未来将更加辉煌、灿烂!  【民族】  人们在历史上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稳定共同体。中国古代无此词,只用“族、族类”等形式来表达相同或相似的含义。西方印欧语系各种文字的“民族”一词,多源于希腊文ethnos,意即依靠历史、语言或种族的联系而被视作整体的人群。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借用汉语文的“民”、“族”两字翻译西方语言中的Nation一词,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随着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而被普遍使用。民族有广、狭两义。广义的或泛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历史阶段的各种共同体(如原始民族、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等),或作为一个区域内所有民族的统称(如美洲民族、非洲民族、阿拉伯民族等),或作为多民族国家内所有民族的总称(如中华民族)。狭义的专指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斯大林于1913年给民族下的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目前,全世界约有大小民族2千多个,其中中国有56个,包括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  在中国,除汉族以外的其他各民族的统称,即人口数量上占少数的民族。具体包括已识别的蒙古族、满族、朝鲜族、赫哲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回族、东乡族、土族、撒拉族、保安族、裕固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羌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德昂族、独龙族、基诺族、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壮族、瑶族、仫佬族、毛南族、京族、土家族、黎族、畲族、高山族55个少数民族及一些未识别的民族。总人口约10643万,占全国总人口的8.41%(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中华民族】  着汉民族服饰的标准汉族美女中国各民族的总称。“中华”一词,与“中国”、“华夏”相通,兼有族名、国名等多重含义。历史上曾专指汉族,至近代,用以指称包括历史上居住于当时中国境内的一切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过民族识别,中华民族包括汉族和蒙古族、满族、朝鲜族、赫哲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回族、东乡族、土族、撒拉族、保安族、裕固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羌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德昂族、独龙族、基诺族、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壮族、瑶族、仫佬族、毛南族、京族、土家族、黎族、畲族、高山族56个民族。共有129533万人,其中汉族人口最多,有115940万人,占总人口的91.59%。少数民族10643万人,仅占总人口的8.41%(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在台湾汉族占总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门汉族分别占总人口的95%和97%。少数民族10643万人,仅占总人口的8.41%(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从分布来看,汉族聚居中原,遍布全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边疆地区。56个民族和睦相处,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古代民族】  指历史上存在过的而现在已经不存在了的民族,或将资本主义以前的民族,包括原始社会的民族、奴隶社会的民族和封建社会的民族,统称为古代民族。“古代民族”的提法是相对于“现代民族”而言的,通常是按照古代史和现代史的分期来划分的。【民族形成】  亦称“民族起源”。指民族在人类历史上产生的时间及其在产生前的发展过程,亦可指某个具体民族的起源与形成过程。民族并不是一有人类就有的,而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人类最早的社会集团是原始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的需要,才结成稳定的集体——氏族。当时,最现实、最方便的纽带是血缘关系。几个亲属氏族又结合成部落。二次社会大分工破坏了氏族部落内部的血缘关系,在更大规模上以地缘关系结合成规模更大的共同体——民族。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这是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关于民族的形成时间,由于国内外学者对“民族”一词涵义理解的不同,主要有4种不同的意见:①原始社会形成说。认为民族形成于原始社会。  ②奴隶社会形成说。认为民族形成于奴隶社会,或比奴隶社会稍早的军事民主制时期。  ③封建社会形成说。认为民族形成于封建社会。  ④资本主义社会形成说。认为民族形成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在此以前不存在民族。【民族特征】  ①指构成一个民族所应具备的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这4个基本特征。每一个基本特征都具有特定的内容,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和民族自身形成发展中的原因,各种特征具体在每个民族中的表现程度是不同的。  ②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特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改变而不断变化。【民族经济】  特指从民族角度出发或带有某种民族特点的经济。从它的内涵来说,具有民族与经济两重因素。它并非是民族与经济两种现象或概念的拼合与相加,它是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是在民族共同经济生活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概念。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经济联系与经济生活。因此,任何一种民族经济必然具有与本民族自身相联系的某些特点。在中国,过去一般多指少数民族经济。历史上,由于国内外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的经济十分落后。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一直把大力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事业作为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如今,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已发生了巨大变化。【民族同化】  一个民族(或其一部分)因受另一民族影响而丧失了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的一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根据民族同化的原因、手段、过程、性质,分为强迫同化和自然同化两种类型。强迫同化,是指丧失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文化和特征的变化过程,是用强制手段,即凭借暴力和特权来实现的社会现象。自然同化,是指各民族在长期交往和相处中,互相影响,如生产劳动、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审美意识等等都极其自然的发生变化,甚至改变了本民族的特征,在自愿选择、自然适应的过程中变成了另一个民族的现象。【民族融合】  ①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得以最终消失。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民族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自然的、缓慢的历史过程,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②指比较落后的民族(或其一部分)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经济文化交流中,因受先进民族影响而逐渐丧失本民族特征,与先进民族融为一体的社会现象,即“自然同化”的现象。【民族精神】  指民族性格中的正面和优秀部分,或民族道德与民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基本内涵有两个层面,一是相对于民族和民族社会的物质实质存在而言,指称民族精神存在。民族精神存在包括它现存的精神面貌,主要表现在人类心理的不同层面及其积淀之上,因此,它与民族心理的涵义是相互沟通的。二是民族精神的狭义使用,特指以既定民族和民族社会为背景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中正面和富于肯定性价值的部分,它是对民族文化之优秀遗产的心理继承,是民族和民族社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并具体地内涵在民族社会与民族文化历史的发展过程之中。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具有某种核心价值,成为某种向心力的源泉。【民族差别】  指各民族之间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以及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民族差异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随着民族和民族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但是不会在短期内消失,只要有民族存在,民族差别也必然存在。【民族关系】  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关系的总和。是一个具有社会学与政治学含义的广泛概念。在复杂的社会机体中,各种社会关系(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及其它各社会集团之间的各种物质的、政治的、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等等)是相互交错、互相制约的。一般地讲,由于社会制度和所实行的政策不同,民族关系也随之具有不同的本质和内容。从历史发展看,民族关系的发展表现出两种不同的趋势:①在私有制和阶级社会条件下,由于剥削阶级中的反动统治集团为了维护他们的反动统治,总是挑起民族纠纷,唆使各民族互相残杀,以实行其民族压迫剥削政策,这就造成了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不平等、不团结的关系;②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消灭了剥削阶级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度,铲除了产生民族压迫的物质基础,民族间的关系基本上变为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在我国,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已经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形成了团结、平等、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问题】  民族间的相互关系问题,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它是多民族国家中,或在不同国家之间关系中经常遇到的社会问题,是在民族的活动、交往联系中发生的问题。只要民族存在,就会有族际社会,也就必然产生民族问题。因为民族特点本身在使人们区分为不同民族群体的同时便包涵着形成民族问题的内部机制,民族特点导致民族差异,民族与民族差异的存在产生出不同的民族问题。而且,民族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存在,民族差异的持久性也将使民族问题长期存在。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与时代背景下,民族问题的表现形态和内容不尽相同而已。如民族歧视、民族压迫、民族剥削、民族奴役、民族纠纷和民族斗争是阶级社会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在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消灭了剥削阶级和生产资料私有制,铲除了民族压迫的根源,实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仍然存在,并成为其他民族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民族名称歌】  汉满傈僳景颇壮 高山普米锡伯藏  毛南布依维吾尔 仡佬仫佬蒙古羌  乌孜别克俄罗斯 保安独龙京东乡  哈尼彝苗鄂伦春 裕固朝鲜傣阿昌  鄂温克水德昂怒 基诺赫哲土布朗  塔塔尔白回土家 达斡尔畲篱落巴  拉祜纳西塔吉克 哈萨克佤瑶撒拉  我国民族五十六 柯尔克孜侗【世界民族】  由于民族划分的统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复杂情况,如世界上还同时存在着多种类型的人们共同体,有民族、部族、部落集团,甚至还有部落、氏族等,而人们对民族含义尚无统一的认识,故未能有统一的统计标准;同时有些国家和地区也尚未进行过人口普查等等,所以缺乏有关世界民族成份的完整调查材料。(据苏联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1975年统计材料,世界约有2,000个大小不同的民族,人口在一亿以上的有7个(汉族、印度斯坦、美利坚、俄罗斯、孟加拉、大和、巴西等民族),约占全球总人口的42%以上;)。人口在5,000万~1亿的有9个(德意志、比哈尔、意大利、爪哇、墨西哥、泰卢固、英吉利、朝鲜族等民族),约占全球人口的12.5%。全球人口在10万人以上的民族共约550余个,其人数合计占总人口的9.9%。人口较少的民族有的仅百人或几十人。(如印度的安达曼族和明戈比族,印度尼西亚的托瓦拉族等等)。  此外,民族有时也泛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共同体,如原始民族、古代民族、现代民族等。同时,还有其它更广泛的用法,如中华民族、阿拉伯民族等。汉族最多,少数民族最多的是是壮族,有1617.88万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斯大林民族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