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易经》,《黄帝内经》有何好处

孩子“国学班”学《易经》到底好不好?
我的图书馆
孩子“国学班”学《易经》到底好不好?
孩子和家长聚在一起读经
  10月21日上午,南京阅城国际花园的小区内正在举行一场读经会,内容为《易经》、《黄帝内经》、《道德经》等经典国学。“小书院”以四五岁的孩子为主,当天最小的才2岁半。读经会的组织者吴小兰告诉记者,他们有一个读经清单,共约有50本,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带领孩子们读完3轮。
  不过,一个3岁的孩子如何读懂《黄帝内经》?反对的家长表示,孩子不理解就是“小和尚念经”,毫无意义。在各种儿童读本丰富的今天,他们为何要选择佶屈聱牙的经书让孩子们学习呢?记者采访了中国儿童文学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
周末读经会
  小朋友领读《道德经》,不作讲解有孩子不耐烦室内“遛弯”。
  一周前,记者在南京“华侨路茶坊”看到,网友“南京安妈”发帖称“迎来小书院的第十期读经活动。”在其上传的18张照片和图片说明中,记者发现这个小书院主要教小孩读古代《蒙学》、《易经》、《道德经》等经书。此外,孩子们还用黑白子摆出河图、洛书等陌生的八卦图形。
  记者与发帖人“南京安妈”取得联系,她叫吴小兰,从事生物药品方面的工作,但每到周末就成了小区读经会的组织者。上周日上午,记者来到吴女士所在的小区,社区图书馆正在进行这个周末的读经活动。签到记录上显示第一期只有5个家庭,之后徘徊在6个或7个家庭,而这一期是最多的,达11个。记者推门进去的时候,5岁的小姑娘清清正在领读《道德经》。
  当天的学习流程是,先有一个小朋友领读《易经》,其次清清领读《道德经》,然后所有的人一起朗诵《弟子规》,从早上9点半开始到11点结束。每种经书诵读20分钟左右,每个环节没有任何形式的讲解,也没有强制背诵。现场,无论大小的孩子都使用统一拼音标注的儿童读经教材。
  读经会中,不乏有孩子失去耐心在室内随意走动,家长并不加约束,自己仍然会专注于诵读。当天读经活动中最小的孩子是2岁半的皮皮,他的爸妈花很多时间在给他喂水、安抚情绪上了。吴女士觉得,孩子最初有枯燥感是正常的,走动的时候,耳朵也在接收信息,而且家长与孩子同时学习就可以给孩子做一个榜样。
提问读经家长
1. 为何选择古代经书?
  国学的内涵和精髓更丰富。
  现场有一对龙凤胎冬冬和雪儿,他们今年还不到5岁,他们从3岁半至今已经坚持读经1年了。双胞胎的妈妈王女士说,与现代儿歌、故事相比,国学的内涵和精髓更丰富。“小朋友的记忆力非常强,给他什么就接收什么,为什么不给他更优秀的东西呢?”
2. 如何教孩子学经书?
  不要求背诵,生活中引导。
  最初孩子们跟着电脑里的音频教材读,不过并不顺利,他们拒绝跟读,或者消极怠工,王女士说这时候需要“威逼利诱”。比如设小红花,集满5个便满足孩子一个愿望。从每天读3分钟到10分钟,现在是每天20分钟。在此过程中,王女士都和孩子一起认真读书,帮他们指读,纠正发音。不过并不要求背诵,“不刻意、顺其自然”。王女士说家长要做的就是用一些方法让孩子爱上经典,然后在生活中适时地引导。比如吃饭时说,“父母呼,应勿缓”,小便后提醒“便溺回,则净手”。这样加强孩子的记忆,也让孩子感受古老话语在生活中的应用。
3. 不作解释能理解吗?
  坚持素读,日后自会“发酵”。
  即便能读顺溜,孩子如何理解得了呢?王女士说在读经的过程中不给任何解释。“从古时候到现在关于经典的注释也太多了,谁能说得清对错好坏呢?不如不解释,”王女士称之为“素读”。孩子小,不理解是正常的,王女士也不急于让他们理解,“让他们从小喜欢上经典,以后随着他们自己知识和生活阅历的增长,会形成自己的理解”。
  读经可取,但非唯一6岁前宜游戏中学习。
  但走出“小书院”,记者也听到很多不理解或反对的声音。薛女士的孩子今年6岁了。“(经书)也太高深了,听说幼儿期理解力很弱的,孩子一直读,不是机械重复吗?与小和尚念经有什么区别呢?”
  就不同的看法,记者致电文化部下设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秘书长王蕾博士。首先她肯定了家长带领幼儿学国学的做法,“他们不是功利地希望孩子进入好小学之类的目的”。她说经典一般都有很强的韵律,孩子朗读对于增强语感或者汉语领悟能力都是有好处的。另外从增加人生智慧方面说,也是有帮助的,“童年的记忆往往对后来有重要的影响,往往长大以后突然被唤醒,而经典往往又沉淀了传统文化的精髓”。
  但同时她也提醒经典不是唯一,不能只读经典,同时要注意因材施教。“它也只是某一种营养,很多外国的、当代的优秀儿童文学也需要摄入,要不孩子得到的就是单一的”。
  关于应不应该坚持“素读”,王蕾觉得不一定都要解释,但当孩子感兴趣想知道更多,家长就应该给出解释。王蕾介绍,无论选择什么读本,都不应该脱离亲子和游戏的模式,并不建议专业老师指导,“那属于学校教育,是另一条线了,而6岁以前的小孩都应该在游戏中学习”。
相关链接:
&&&&&&&&&&& &&&&
&&&&&&&&&&& &&&&
TA的最新馆藏[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信息加载中...
我们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儿童为什么一定要学国学?&&&& 儿童是我们每个家庭的希望,家长们恨不得把自己能给孩子的都给孩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儿童教育更是家长们关注,甚至是头疼的大问题,但现在家长们真正懂教育的很少,更加准确的说是几乎没有,那么儿童时期应该怎样教育?教什么呢?  &其实这个问题我们看看那些有成就的人是怎样被教育出来的就好了。  &&&& 举例: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如古代的孔子、孟子、老子,近现代的如胡适、鲁迅、maozedong等,无一不是从小的时候学习古代国学经典的。  为什么学习古代经典就可以有这样的神奇效果呢?原因很简单,经典是教导人如何与宇宙万物相处,如何正确看待世界,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开创事业,如何治理国家等等这些理论、方法、技巧,如果一个人从小就能将这些东西学到脑袋里,等到长大以后随着慢慢接触世界、社会、人群等等接触到的一切,就会慢慢的理解小时侯学习的知识,假以时日,就会融会贯通。  比如:小时侯学习并背熟了老子的《道德经》,那么老子就会跟随这个孩子一辈子,随时有问题,老子就会提醒他、教育他、开化他、点拨他,当一个孩子有老子这个好朋友天天在身边的话,这个孩子没有出息是很难的。同理可证,《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黄帝内经》《易经》《诗经》等等经典无一不是如此,就等于这个孩子有所有的先贤、大德天天跟随在他的身边帮助他,如果有这些人在身边这个孩子不出息就更加不肯能了。  所以,各位家长朋友们,尽快让你多孩子学习经典吧!学习经典的孩子的与众不同,是世所公认的。  &&& 希望全天下的家长都能让您的孩子学习国学经典!  &&& 希望全天下的孩子能接受国学经典智慧的熏陶!  &&& 如能如此,中华何愁不富强!祖国何愁不昌盛!社会何愁不和谐!家庭何愁不幸福!每个人个何愁不愉悦!  其实教育孩子挺简单的,就是符合孩子的天性,符合大自然的规律,符合天道,是有规律可循的。  具体方法如下:  &&&&& 1、在孩子小的时候用国学经典图书来熏陶他(她)(最好是在母亲怀孕时,因为受精卵是有灵性的,可以接收信息),在娘胎里就胎教,就听,生出来以后就对经典有感觉,因为他(她)已经听了很久了,很熟悉了。  &&&&& 2、生下来了以后就让他(她)继续听,当成背景音乐听,有空就放给他(她)听,先让他(她)听熟,对经典能够耳熟能详。     3、到了能说话时就带领他(她)读,一边听,一边用手指头指着文字读,这就叫“指读法”,因为已经在娘肚子里听了十个月了,出生后又听了一、两年,已经很熟了,所以就会很快会读,而且通常情况下读的会很好。  &&&&& 4、到了再长大一点后,就可以让他背一些经典了,其实在前面的过程中,有的经典已经可以背下来了。  &&&&& 5、这样的学习要持续坚持到孩子长到13岁,这个时候的孩子已经把老祖宗的经典几乎全都装进脑袋里去了,这些先贤、圣人就会跟随孩子一生,因为小孩子小的时候学到的东西,尤其是背过的知识,终身不忘。  &&&&& 6、具体的学习方法和步骤:每天学习十分钟,大概400字左右,每天学习三样经典书,这就是每天半小时了,这样的学习连续坚持七天,当七天的重复学习结束后,下一周就接着上周的内容如此往复,继续和上一周一样的学习进度和方法。  &&&&& 7、重点:孩子能不能学习,愿不愿学习,主要看家长的决心和毅力,就向我们举例:到了上学年龄孩子不愿意去,还想呆在幼儿园玩,而且是死活不去上学,你会同意孩子的苦闹吗?你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上学,因为你知道不上学不会有出息。同样,经典的学习是一个人必须要学习的,我们大人已经错过了学习经典的黄金年龄,就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再走我们的遗憾老路了。所以,你要想让孩子在充满激烈竞争的未来,能够有所发展,有所进步,有所大成就,有幸福.......。那么就需要你的决心了。  &&&&& 8、重点:孩子能否学习经典,其次的关键是你的言行,如果你都不学,怎么可能影响到我们的孩子来主动学习呢?  &&&& 9、重点:国学经典的教育的另一个重点是“无为而为”,教育孩子时要顺其自然,不要让孩子发生逆反心理。  &&&& 如能照此方法坚持下去,假以时日,何愁教育不出来“大人物”。中国历史上很多大德、先贤、帝王等优秀杰出人物,无一不是学习经典带来的启智。
&&&&发布于日 08:50 |
阅读数(48)
上一篇:下一篇:
好棒呀!一起加油坚持读下去!
发表评论 &
显示全部&&
显示全部&&
文章数量:14
评论数量:-1
访问数量:442孩子成才的秘密——读《黄帝内经》有感 - 简书
孩子成才的秘密——读《黄帝内经》有感
日 (农历:正月廿) 星期四  晴  一、读经情况:  1.《孙子兵法》8-10章  2.《庄子》齐物论第二  二、学习成长 1.《学说集》 2.《时间管理》12讲 3.阅读:《帝王师刘伯温》 三、日记
孩子成才的秘密——读《黄帝内经》有感看徐文兵与梁冬对话《黄帝内经》之上古天真论篇,讲到第一节内容: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儿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生而神灵:是说每个孩子生下来都具有与天地沟通的能力。(徐文兵)神: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心”和“神”是同义词。我们说的这些物质还有它的运动,都是哪来的,推到基点、原点,就是这个“灵”字。(是看不见的)给“灵”字取个名字就是“神”。《说文解字》:神,引申万物者。(这个之前跟泉苇的感悟是一致的)王老师以前说过孩子有开天眼的能力。只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去开发,这个与天地沟通能的能力是每个孩子都具备的。他自己的两个孩子都有了这样的能力了。自己去年辟谷的时候见到过,也亲身感受到了这俩孩子的灵性。这也是赖老师在演讲中说到的,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只要抓住孩子的最佳教育时机。将赖老师说的话和王老师的孩子开天眼的事情,联系到《黄帝内经》里的这句话:生而神灵。会发现,是说的是一样的。弱而能言:这个言,就是指的文言文,而不是现在孩子们学习的语,(我们说孩子在说话的时候就是说:牙牙学语)(王阳明在小时候不会说话,但是5岁的时候开口说话时,就能出口成章,是因为爷爷一直在念那些经典之类的,所以被他记住了)一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够善言。是因为之前的学习打下的基础。而之前学了什么呢?易经里说:“君子以经论,”就是说孩子在小的时候就给他学习了这些经典。所以在很小的时候,就可以出口成章,就象现在的育心宝贝,很多都是可以说话引经据典的。这些能力都是来源于之前的听读经典打下的基础。然后到幼儿循齐:徐文兵说,生而神灵还不够,就是光有聪明还不行。是啊,伤仲永的故事就是这样的例子,伤仲永天生聪颖,结果没有人引导,还是荒废了一生。所以说还是需要明师的引导,才可以真正让孩子成才。总结一下,就是这样的,当一个孩子做到了这些:首先有了读经典的基础,然后再去找到明师,让名师指点,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人才。其实我们成年人也是一样,如果只是学习了经典,没有明师的引领,也只是学习了一个皮毛而已。想到这里,真的是太庆幸自己了,因为自己已经拥有了人生的导师。感恩天地,感恩圣贤,让我拥有了世上最有智慧的老师。想到佳佳虽然有了爸爸的引导,但仍然也还是有自己的师父的。所以要想成为优秀的人,找到名师的指引是必须的。长而敦敏:因为有了明师的指引。才有机缘学习到了一些养生的方法。打坐,静坐,辟谷,...可以让我们更加的健康,强壮,就是长而敦敏。做到了所有这些,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投入到事业当中,便可达到成而登天。成就自己。从读《黄帝内经》中的这段话,让我看到了培养一个孩子成才规律的秘密,这里面也是有次弟的关系的。看了徐文兵对《黄帝内经》的讲解,结和我们学习的《易经》,再联系佳佳和赖老师,我发现这就是一个人成才的规律。只要按照这样去做了,就一定是这样的结果。真的是太开心了。兴奋中....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