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犹太人被歧视歧视打工的人

为什么中国人活该被歧视? - 简书
为什么中国人活该被歧视?
这才坚持写了第三天,已经面临无话题可写的问题了。本来不想写评论性的文章的,因为我总是感性偏激没逻辑没个天下为公的范儿。但是苦于没有话题可写,还是写写关于中国人的牢骚吧。这个“中国人”可能是你,可能是我,更确切地说是我们每个人。本人在海外留学,所以飞去各国参加学会是经常的事情。去另一个国家,作为一个中国人,第一步肯定就是申请签证啊。我到今天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这个世界数一数二的经济体为什么还是跟各个国家都不能免签来往。无奈历史不好,政治觉悟也不高,而且素来有逆来顺受的中华美德,所以即使身边的其他外国同学各种不理解中国人为什么总是在申请签证,即使教授管我们叫trouble maker(惹麻烦的人,翻译成东北话就是撒丫蛋子,完蛋玩意的意思吧),我都没有觉得怎么样,毕竟这也不是我们能改变的,对吧。在大使馆被拒签也发生过,不过还没有感觉到被歧视的感觉。一般去参加学会,需要准备的材料比较简单,在读证明,还有会议的接受信或者邀请函,申请表,还有什么酒店机票七零八碎的东西交上去,差不多就够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今年开始,各国大使馆都开始要会议组织方亲笔的保证书,确保申请人是去开会,而且会遵守会议安排,不乱走不乱闹不滞留不做其他违法的事情。学术会议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其中需要申请签证的中国国籍与会者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会议组织者不可能给这少部分人准备亲笔签名的保证书,那么参加学会的签证怎么办?我年初去意大利的时候,就遭遇了这个问题,好在大使馆的工作人员态度很好,一起跟我想办法,最后帮我申请的参会目的的旅行签证。签证顺利拿到,会议圆满结束,这件事我也没有记在心上,过也过去了。后来看了一篇文章,忘记了题目和作者,主要就是讽刺中国游客没素质,在飞机屏幕上,在历史遗迹上,在各种地方刻“到此一游”,然后又说中国人在各国非法滞留,非法打工,偷渡,非法代购各种各种。文章的结论让我很震惊:正常出国的中国人受这些不良的国民影响申请越来越难。因为生活在留学生群体里,身边真的是非常多的代购,我也不知道合法不合法。但是,看到商店里会用中文写“请不要乱动商品”、“每人仅限购买二/三/四个”这种提示的时候,心里真的有点不舒服。甚至于有时候还会在朋友圈里看到各种非法打工的信息,甚至有组团去别的国家打工的广告,看得我胆战心惊,要知道这个被发现了是要遣送回国的啊。看到这里,貌似跟歧视没有什么关系,但是,最近发生的事情让我着实玻璃心了一下。学弟这次要去日本开会,申请签证,必不可少的,还是要有那个亲笔保证书。跟会议组织者多方沟通,对方说不能提供邀请函以外的任何文件。无奈,只能做好两手准备——参会和旅行。在大使馆,学弟说明了申请签证的原因,对方要求准备亲笔签名的保证书,学弟说这个对方不能提供,能不能申请旅行签证?那个工作人员竟然不耐烦地挂了电话(日本大使馆是跟电影里面监狱一样隔着玻璃打电话的),学弟隔着玻璃各种示意,对方才不情愿的拿起电话,说:“你这么短时间内,就改了目的,你怎么证明你不是去非法滞留非法打工的?(原文不是中文,大体是这个意思)”然后,在学弟的申请材料上面写了一个大大false(伪造的),把材料退了回来。日本人不是以彬彬有礼著称么?我学弟已经提供了存款证明,在学证明,工资证明,这还不能证明他根本不需要去打什么黑工么?你又通过什么就认定,学弟就是去日本做非法的事情的呢?如果是其他大国的公民申请,你也会这样子吗?自己反问完这一句,也开始反思。为什么别的国家的人就不会被人当苍蝇防着呢?抛开历史原因,是不是也是因为某些不太自律的中国人给全世界的人留下了不良的印象呢?再次想想朋友圈里几乎80%的代购比例,各种包通关大批量供货;想想那些去各个国家组团打工的广告;想想某些不自觉的中国游客……我真的也没有那么理直气壮了,这个歧视是咱们自己的同胞扣在自己同胞的头上的。
奶粉的中文限购令 (图片来自网络)
奶粉的中文限购令 (图片来自网络)
本来,结尾应该是说几句漂亮话,“让我们都自觉的维护国家尊严”,“让世界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中国人”,之类的。但是,据我所知,做代购的都只是想赚个零花,减轻一下家里的负担;非法打工的,往往也是为了学费和生活费。想到这里,我竟然不知道该怨谁了。谁都不想被歧视,但是,怎样才能不被歧视呢?被贴了标签的人,很难不被歧视。因为无论你多么自律自觉,还有千千万万跟你有一样标签的人去抹黑你,他们也不是故意的,他们也有他们不得不丢掉尊严的苦衷。被歧视就被歧视吧,活该的。活该你在乎被歧视,活该你可怜那些有苦衷的人,活该的。学弟后来找了一个本地的旅行社,让一个本国人去代办的签证,资料刚刚交上去,结果还未知。
一个喜欢写点东西,却总是写不好的年轻爸爸。查看: 8238|回复: 42
常说温州人歧视外地人,请那些在外地打工的外地人讲讲自己被别人歧视的经历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本地和外地都是相对而言,在此是本地,在彼就是外地.其实争这本地外地是毫无意义,我想大家不管在什么地方,首先做人要厚道,相互尊重是前提,彼此换位思考.做为本地人,不要以本地人的优势欺负外地人,因为你也总要出去做外地人时候;做为外地人也一定要尊重本地人,和他们和谐共处,因为你的家乡也肯定有外来人员!所以楼上那些不雅的骂人话还是少讲,尊重别人也就是尊重自己!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Powered by
X3.2 technical support:
edition:hsmhx3 1.5想不通为什么现在的打工者都歧视读书人
时分幼稚,过两三年,你就发现这种话不攻自破。
100个读书人有一个混的不好都会说读书没用,100个不读书的有一个混的好都会说不读书照样混的好。
楼主你读书就是为了赚钱吗?讲你打工者只不过是用钱来跟你比较,我们读更多的书,有更丰富的知识,更开阔的视野,更广阔的精神。与他们不一样的灵魂深度,你还会在意吗?
上学读书,只是为了将来更好的生活,开阔思想和视野;想把书变成成钱,需要智慧的头脑;当然也有一些人不仅脑子好,而且有很好的机遇;不读书就能成功的人,毕竟是极少数;普通的人还是要走寻常路。“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不努力,大多数人连机会都没有,所以相信自己,你现在可以成为比过去更好的人!
要是我,就呵呵一笑附和他们,谦虚的承认他们牛,关键是自己有自信对不?
@断桥XD 这个年代,不是笑贫不笑娼吗
时代机遇早就不同了。你问他们是什么老板,什么学校的大学生给他们打工。勇气机遇决定起点,能力决定上限,一个连书都读不好的人难道就有本事处理各种各样工作上的事吗?
读书是学习知识,知识是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财富。财富和智慧是两码事。人可以甘于贫困,但不能甘于愚昧。人如果无法脱出常识认知,和动物没有明显分别。
我比较不理解那些说读书无用的人
有的人读了很多书,最后的结果是自己根本养不活自己还得啃老,百无一用是书生。被人看不起也不奇怪
等出了学校的大门才会明白,读了那么多的书,然尔并没什么卵用。
穷人还歧视富人呢
@xiaoxiangjiao2
21:31:18你读大学花了很多钱,要几十年才能收支平衡,而你的父母跟着你一起受罪受苦,从这个方面讲,民工对你的评价没错。-----------------------------@抢水鱼
21:56:32对于普通家庭出来的孩子,读理工科,回本快,家里不差钱的,就可以按兴趣来了,文史、艺术随便来...这是最功利的想法,也是最现实的。那些连大学都考不上的,就别逼逼了,你们中大部分也当不了老板,别拿那几个成功典型麻痹自己了。你们翻身的最大机会就是彩票和拆迁,别的真心指望不上。-----------------------------@xiaoxiangjiao2
00:38:12你以为别人都像你那么顺利么?而且,忠孝在你眼里怎么变成功利?你的思维太奇怪了。这就是所谓的大学生?别祸害社会了。-----------------------------你这说的什么跟什么啊?怎么又扯上忠孝了...我只是说家庭条件一般的,选个好就业薪资高的专业,也错了?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考虑的是将来能赚多少钱而不是自己的兴趣,难道这种想法不功利不现实?“功利”这个词是略带贬义,但我并不排斥,甚至在一定时候,人要担起责任,而不是活在理想主义的幻觉里空谈情怀。你也别抓着这个词不放了,更别脑洞大开把功利脑补成忠孝...
高官的儿女都在名校就读,很大一部分还出国留学,如果读书无用,那这些高官都是傻逼吗?让他们儿女初中毕业出来混得了,凭着爹妈背景肯定当得了大老板,根本不用奋斗啊!
@断桥XD 不要这么认为,即使读过大学的人没大富大贵,但他们散发出来的文雅气质是没读大学的人没有的。
@j就这样 66楼
15:53一个真正的读书人的读书人不会在意别人的非议,真正的读书人追求的是内心的满足,在意别人的说法只能说明你读书的目的只不过还停留在之所以读书就是为了出人头地挣大钱而已!读书原本为的只是增长见识,平和心态,在意别人的说法就背离了读书的乐趣!可以没钱但不能失去心态的平和,否则就背离了读书的初衷[来自UC浏览器]-----------------------------
@j就这样 66楼
15:53一个真正的读书人的读书人不会在意别人的非议,真正的读书人追求的是内心的满足,在意别人的说法只能说明你读书的目的只不过还停留在之所以读书就是为了出人头地挣大钱而已!读书原本为的只是增长见识,平和心态,在意别人的说法就背离了读书的乐趣!可以没钱但不能失去心态的平和,否则就背离了读书的初衷[来自UC浏览器]-----------------------------终于看到一个读书人回复了
知识跟读书划等号了?
读书人指的是大学生吗?太武断的阶层划分。如果是文科大学生,读大学完全没必要。
楼主,你现在是工人,根本就不是知识分子,你得有自知之明。什么智商的在什么阶级队伍混。你要跟民工强调你是大学生,肯定别人对你很鄙视,你既然现在跟民工混,为啥又要在他们面前说你是大学生?
大家还在看用工者 这边很缺人
打工者 找工真不易
  在省人才交流中心,在郑州市人才市场,在郑州市解放路立交桥下,招聘单位比比皆是,但还是有不少农民工抱怨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春节过后,像全国不少地方一样,我省“用工荒”的声音也一度出现,但是许多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却在抱怨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工作,这究竟是咋回事?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本报记者&李林山&文/图  招聘方  知道招工难,不知道今年招工这么难  郑州市解放路立交桥下,是自发形成的农民工集散地,每天都有几千名农民工在这里找工作。很多农民工用一张纸写上自己有什么手艺,摆在面前,等待用人的雇主来挑选,就这样一张连一张、一个挨一个,形成了两条纸和人的长蛇阵。  可是,郑州某电动门厂的招工人员在这里转了几天了也没有招到几个人。在招聘现场,李经理告诉记者,厂里技术工人的月薪是6000元到7000元,一般普工也要开到1500元以上,还管吃、住。现在年轻人爱上网,厂里还专门安装了几台电脑让他们免费上网,可是就这样还缺10多名普工没有招够。前几天找的几个工人没干几天就走了,说是厂里的工作环境不太好。李经理无奈地说:“知道招工难,不知道今年招工这么难。”  某海鲜大酒店的林经理也在为没有招够服务员犯愁。他的酒店每天生意都不错,可就是服务员不够,给生意带来了不小影响。当记者问他每个月给服务员发多少工资时,他说不管是传菜工还是服务员工资都在1500元左右,管吃管住,但现在服务行业的人员流动性很大,有一点对不住他们的就走人了。  在郑州市人才市场,某印刷企业的经理告诉记者,他们厂现在缺工也很多。厂里尽量给员工提供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过去一间寝室住6到8个人,现在只住4个人,还安装了电视,每个寝室都有电风扇。可是有的工人提出寝室夏天要有空调,冬天要有暖气,还要求要过正常的星期天。他们是小企业,有活干是根本,就顾不了是不是星期天,可有的工人就是给加班费也不干。特别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说不干就不干,批评得狠了扭头就走人。现在的孩子吃不了一点苦,更不要说让他们多出力多学习一点技术了。  几个来招工的企业人员见记者在采访招工难问题,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这个说现在农村的条件好了,出来打工的少了,就是出来打工也都到南方去了;那个说现在年轻人要求高了,他们厂招的是普工,可应聘的开口就是一个月少了3000块不去。  农民工  找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真不容易  开封县的王师傅来郑州好几天了,他有一手做家常菜的手艺,可是找了几家饭店都没有定下来。王师傅说:“我的手艺一个月最少得给开3000块钱,可是几家老板最多的只给2000块,再找不到合适的我就回家。”  在记者采访中,像王师傅这样的农民工不在少数。林州市的周师傅带着几个老乡来郑州找工作,周师傅说,只要是建筑工地的活他们都能干,但是要让他们自己承包,工钱给少点也行。记者纳闷地问周师傅为什么,他伤心地说,去年给一个包工头干到现在工钱都没有给完,过完年到工地上找不到人了,甲方说工钱已按合同给包工头结清了。今年他们说好了自己承包活干,可是找了几个工地,由于他们什么证书都没有,一直找不到活干。  在省人才交流中心西侧的经二路上,几个年轻人在说笑,记者上前和他们攀谈起来。这几个年轻人是好几个地方的,去年都在上海打工,尽管在上海的工资高,但今年他们还是决定在郑州找工作。记者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在上海挣得多花钱也多,今年过春节差点没有买到回来的火车票。记者问他们想找个什么工作,月薪要多少?他们说在上海的电子企业干装配,在郑州还想找一个小点的电子企业干,一个月给2000多块钱就行,但是寝室要有空调,最好要有洗衣机,能免费上网最好。记者问为什么要找小型电子企业,他们说是大企业管理太严了。几个听我们谈话的姑娘听到这里笑着说:“你们还好意思说!在啥厂里也不会让你们一上网就不想上班了。”原来这几个姑娘是和他们一起来找工作的。姑娘们说她们要找的工作首先要环境好,一星期最少有一天休息时间;要签订劳动合同,月薪要2000块钱以上。可就这些要求,她们都来几天了,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几个企业都是说先试工,两个月后再签劳动合同,没有签合同前一个月只给1000块钱的工资,这点工资还不够我们买化妆品,再找不到工作我们还去上海。  来自滑县的小谷是夫妻两人来到郑州找工作的,他们就是想夫妻两人在一个企业工作,工资给少点也行,但是要给他们一个好点的寝室,最少得给一个人签劳动合同。小谷说,他们谈了五六家企业,可是没有一家合适的,不是住的地方不好就是不签劳动合同,要么就是工资太低了!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40岁左右的农民工只要给钱多就行,不管环境如何、签不签劳动合同;20岁左右的农民工要求的就不仅仅是工资的问题,受不受尊重,工作、生活环境好不好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劳动力大国为何频现“用工荒”?  我国作为人口及劳动力大国,为何年年出现“用工荒”?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所谓的“用工荒”与企业用工特点密切相关。  用工时间差导致的“用工荒”  记者采访发现,每年的“用工荒”一般在春节前一星期出现一波高潮,春节长假后两三天出现另一波高潮,元宵节后逐步归于平静。农民工潮汐式迁徙、企业招工与农民工返城之间的“时间差”,恐怕是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  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主任张宝颖认为,“用工荒”称为“节后荒”更为准确。制造业企业春节后都缺员工,广州节后招工需求15万人左右,但一个月内慢慢会补充上,恢复常态,日常实际招工需求维持在3万人左右。  许多在生产一线就业的农民工向记者表示,随着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一年一度春运,好不容易回到家乡,享受难得的亲情乡情和闲暇时光,节后不再像过去那样急于返城求职,许多人过了元宵节才出门。而企业急于开工,遵循“三六九往外走”的民谚,春节长假一过即展开招工,自然会扑空。  用工歧视导致的“用工荒”  专家认为,所谓的“用工荒”,严格来说应该叫“青壮年员工荒”,实际上是用工“歧视”造成的。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谌新民说,不少企业的劳动力消费模式,是招收20岁左右的单身青年男女,让他们吃住在集体宿舍,一天工作12小时,一个月休息两天。一些企业出于管理等考虑,专门招女工,年龄、性别甚至地域歧视十分明显,严重限制了我国劳动力供给的空间,加剧了所谓的“用工荒”。  广汽本田有限公司总务部部长赖博轶说:“我们许多工人就在生产线上一直干到退休。可一些企业非要18岁到25岁,招工能不难吗?”  用工不经济导致的“用工荒”  记者调查发现,与上述的用工歧视相比,不少企业在市场环境下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用工过程中“精打细算”,造成了农民工就业“大进大出”的现象,也是导致“用工荒”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企业向记者反映,目前,纺织、服装、玩具、日用电子消费品等行业的订单越来越小、越来越急。面对这一状况,企业不愿承担过多养人的成本和风险,往往采用“接到订单才招工,招不到工就拒单,订单完成就炒人”的临时性用工模式,于是企业工人每年大进大出,订单一来四处“抢人”,高喊“用工荒”。  还有一种情况是,一部分企业为了规避法律责任,降低用工成本,一方面拒绝与员工签订长期合同,坚持“一年一签”甚至不签合同;另一方面大喊“用工荒”“招工难”。这样一来,缺乏保障和归属感的农民工就很容易跳槽,导致了流动率大增。  谌新民认为,很多产业特性就是就业不稳定。有订单就招工,没订单就炒人,遭遇金融危机就让农民工返乡,这种以就业不稳定性为代价的经济增长,在成熟社会是不可接受的。  据新华社电
全国数字报联盟
----更多媒体----
南国都市报
现代生活报
小龙人学习报
申江服务导报
学生英文报
人才市场报
每日经济新闻
国际金融报
上海证券报
上海环境报
三湘都市报
河南日报农村版
华西都市报
金融投资报
四川政协报
精品健康导刊
连云港日报
安徽日报农村版
安徽法制报
今日生活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人为什么歧视黄种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