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代表人物为什么反对贵族政治,强调重农抑商

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530套总数:5885151套专访:3372部会员:401265位
当前位置:
& 学年高二历史习题: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岳麓版必修3)
学年高二历史习题: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岳麓版必修3)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岳麓版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29次
资料类型:
文档大小:155KB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1.掌握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百家争鸣的意义。
2.理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和对后世的影响。
一、孟子、荀子与儒家
(1)历史地位:战国著名思想家,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2)主要思想主张。
A.政治思想: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①________说。要求统治者以②________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伦理思想: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说。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3)影响:唐代以后,《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南宋朱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孟子被尊为“③________”,地位仅次于孔子。
(1)历史地位: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另一重要代表。
(2)主要主张。
A.哲学思想:提出“天行有常”和“④____________”的唯物论观点。
B.伦理思想:主张性恶论。
C.政治思想:继承儒家思想,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同时他对法家的思想也有所吸收,主张⑤________。
(3)思想特点及影响:荀子的思想杂取百家,与孔孟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学说对中国⑥________具有深远的影响。
 答案:①仁政 ②仁爱之心 ③亚圣 ④制天命而用之 ⑤礼法并施 ⑥哲学
儒家的民本思想,要求统治者以民为本,实质上是一种加强统治的策略。(孟子的“仁政”、荀子的“君舟民水”)它与当前我国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有着根本的不同。
【应用提升】
1.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B )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解析:题中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孟子的有关施政中君民关系的论述,其认为统治者能做到“礼、义、信”则民治,因此B项正确;A项是儒学思想可以体现的,但与题意不符。
二、墨子与墨家
1.历史地位:墨家学派创始人。
2.思想主张。
(1)主张“①________”、“非攻”。“兼爱”是不分等级贵贱的;“非攻”是主张各国和平共处,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
(2)提倡“②________”,主张“节用”、“节葬”。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反对统治者铺张浪费。
3.影响:其思想代表了③____________,尤其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但战国之后就不再受重视了。
答案:①兼爱 ②尚力 ③下层劳动群众
【应用提升】
2.“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B )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解析:这是墨子的话。大体意思是“看待别人的国家就像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像自己之身”。属于墨子的“兼爱”思想。注意儒家所宣扬的“仁爱”思想是有等级差别的爱,不可能做到“视人之国,若视其国”。
三、庄子与道家
1.历史地位: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2.思想主张。
(1)提出了“①________”的观点。
(2)提出了“②________”的人生态度,即对事物变化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
(3)认为天与人“③________”,人必须顺从自然。
答案:①齐物 ②逍遥 ③不相胜
【应用提升】
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 )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制天命而用之”和“天行有常”是荀子的思想,排除B、D两项。A项出自庄子《南华经》,原文是“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意指上古时的有识之士顺应自然,不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破坏自然规律,或去影响自然,典型地体现了因循自然、崇尚无为的思想。
四、韩非与法家
1.历史地位:战国后期的思想家,法家的①________。
2.思想主张。
(1)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②________国家。
(2)认为社会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反对儒家“③________”的历史观。
(1)韩非的思想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
(2)在西汉以后的1 000多年中,这种思想与④________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答案:①集大成者 ②中央集权 ③是古非今 ④儒家
【应用提升】
4.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D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解析:法家作为新兴地主阶级代表,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世袭特权,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特别重视农业,倡导重农抑商,以增强国力。因此法家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商人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对韩非子“法治”思想的理解
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与现代“法治”的概念截然不同。现代的“法治”是依照人民意志和国家意志制定的法律来治理国家,不因领导人的更换而改变,目的是维护人民的利益;而韩非的“法治”是为了让君主利用刑律强化集权,其性质是专制主义。韩非提倡的“法治”是专制王权的统治手段,其中并不含有现代“法治”的积极因素。
五、孙膑与兵家
1.历史地位:孙膑是战国时期兵家的代表人物。
2.军事思想:主要体现在《孙膑兵法》中,强调要懂得战争的①________,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己的形势,重视②________的作用。
3.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
(1)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③________。④________构成了2 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⑤________。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答案:①规律 ②人 ③道德准则 ④道家学说 ⑤理论武器
“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争相发表不同见解,展开争论,彼此融合的局面。
一、选择题
1.(2014·泸州一模)《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 A )
A.社会的剧烈变动
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统治者政策的引导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解析:公元前6世纪至前3世纪大致相当于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剧烈社会动荡使得士人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提出不同的治国方案,希望被统治者采纳,A项正确。
2.胡适说:“吾意以为诸子自老聃、孔丘并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救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据此可知( C )
A.韩非是儒道思想的集大成者
B.诸子以恢复西周统治为目标
C.诸子百家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D.诸子学说是他们谋生的手段
解析:材料“其学皆应时而生”就是诸子学说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出现的,选择C项。
3.(2014·上海单科)“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此段文字出自( A )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道德经》
解析:此段文字是孟子的四端说,是他性善论的依据,故A项正确。
4.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应该是指( B )
A.人之初,性本善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
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解析:秦国商鞅变法,利用法家思想推行改革,最终增强实力实现统一,这“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秦朝实行暴政,二世而亡,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的正确。
5.在“法”与“德”关系上,某位思想家主张先德后刑、先教后杀,认为有礼之法才是良法,无礼之法是恶法,“故非礼,是无法也”。材料表明这位思想家属于( B )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德教为先”、“有礼之法”判断,符合荀子提倡的儒家思想。
6.(2014·北京海淀期中)《史记》载:“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孟子发扬孔子思想提出的主张是( A )
A.民贵君轻
B.人定胜天
C.克己复礼
D.仁者爱人
解析: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7.墨家认为,儒家坚持厚葬,特别是父母去世,子女要守三年之丧,浪费民众财富和精力。这种思想的根源是( B )
A.墨家主张节俭
B.墨家代表小生产者利益
C.儒家思想不符合时代要求
D.儒家思想代表统治阶级利益
解析:材料表明墨家对儒家的铺张浪费持批判态度,主张节俭,这主要是因为其代表普通劳动者利益,是财富的创造者。故选B项。
8.(2014·安徽十校摸底)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有不少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下列墨家名言中和当今政府反对奢靡之风的理念相符的是( C )
A.天下相兼爱则治,相恶则乱
B.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C.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D.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解析:此题的解题关键在两处:“墨家名言”和“反对奢靡”。A、B、D三项虽是墨家名言,但表达的意思为“兼爱”和“尚贤”,符合要求的是C项。
9.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B )
10.(2014·海南单科)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D )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
解析:材料中“君上之于民也”说明君主集权,“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说明对人民统治的严苛,属于法家思想,故D项正确。
11.先秦法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 C )
A.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
B.强本节用,人给家足
C.不辨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D.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
解析:A项体现了儒家贵贱有序的等级思想,B项体现了墨家节用的思想,D项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C项体现了法家依法治国的“法治”思想。
12.(2014·成都一模)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该学者评述的是( A )
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
C.法家、儒家
D.法家、墨家
解析: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契合儒家“入世”的思想和“仁者爱人”的道德情操;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契合道家“无为而治”的主张和“逍遥”的生活态度,故A项正确。
13.《史记》中记载,战国时期申子“本于黄老而主刑名”,韩非“喜刑名法术而归本于黄老”。这说明( A )
A.不同学派间互相融汇吸收
B.道、法两家主张一致
C.道家和法家学说最为流行
D.思想领域实现大一统
解析:《史记》中的记载认为,法家代表人物申不害、韩非子的思想来源于道家的黄老思想,从这里法家和道家的关系,可以看出战国时期不同学派间互相融汇吸收,故A项正确。
14.下面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C )
①促进了中国古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A.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面对同一问题,不同的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看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韩非子》
材料三 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方式途径上的不同点 目的上的相同点
(2)针对材料一、材料二的异同之处,你有何认识?
(3)材料一、材料二的哪种主张对当时的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
(4)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荀子与庄子的观点有何不同?
答案:(1)不同:材料一反映了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减轻刑罚、赋税;材料二反映了韩非子强调用重刑镇压人民反抗。
相同:都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的方案(或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2)认识:无论儒家思想还是法家思想都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镇压人民反抗的工具,两者在实质上是一致的。
(3)材料二严刑重罚的主张。因为该主张有利于增强诸侯国的实力,确保在争霸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顺应了国家统一的历史潮流。
(4)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认为人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使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庄子提出天与人不相胜,人为是对自然状态的一种破坏,无利而有害,人必须顺应自然。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该会员上传的其它文档: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
一、史料概括阶段性测试卷1.(2012?山东文综历史?9)有学者评论A.儒家..一、史料概括阶段性测试卷1.(2012?山东文综历史?9)有学者评论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2012?广东文综?14)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A.限制《智慧学历史――史料、史观与史论研习》史料概括阶段性测试卷相关文档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
关于我们常见问题关注我们官方公共微信& 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A.重农抑商B.强调制度与秩序C.厚古薄今D.重视道德与人
中考试题:
高考试题:
2015中考试题
2014中考试题
2013中考试题
2012中考试题
2011中考试题
中考试题地区分类
中考模拟试题
2013中考模拟试题
2012中考模拟试题
2011中考模拟试题
中考模拟试题地区分类(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2次下载&&|&&总38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阅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下载:20积分
0人评价6页
0人评价6页
0人评价17页
0人评价4页
0人评价4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大部分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我要评价:
下载:20积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家在经济管理上强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