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轻松快乐高效农村小规模养牛20头致富

大家都在看
本节目主要内容:
1、从卖稻草做起的养牛生意:邢雪森把稻草以每吨三百美金的价格卖到日本,同时他也发现吃这些稻草的日本和牛价值更高,便开始养殖。雪花牛肉是高档牛肉,在中国的市场上比较少见,为了培育出这样的品种邢雪森费劲了心机,经过了不懈的努力,在专家的帮助下终于培育出含有雪花牛肉的高档牛肉,并且他培育出的牛肉也搭上了奥运会的品牌之船。
2、人工种出羊肚菌:刘学文是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他把目光盯上了以前从没有人工栽培的羊肚菌身上,羊肚菌十分的稀有,一年的野生产量很少,可每斤的价格却很是不菲,2008年刘学文开始大胆尝试种植羊肚菌,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反复的摸索,终于找到羊肚菌种植的诀窍,获得了千万的财富。
视频集介绍
国家/地区:
视频简介:养牛场循环模式 “80后”回乡成事 - 三农致富经
养牛场循环模式 “80后”回乡成事
时间: | 来源: | 浏览:
  “草场里的草被收割打捆送进牛舍,牛舍里的粪便又被用作草场里的肥料,这就是我这个场的循环模式。”5月14日,笔者在蓬安县龙蚕镇普光村见到了返乡的“80后”养牛专业户黄冰。在外打拼多年,小有成就的他为何选择返乡养牛,一切还得从草说起。  高考落榜 返乡养牛  黄冰从小生活在农村,18岁那年,由于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和大多数农村娃一样,他跟随父母到广东打工。初入社会,因为学历低、年纪小,黄冰受了不少苦,还经常挨别人的白眼,因此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一番事业来。靠着自己的勤奋实干,黄冰很快在广东建起了一个生猪养殖场,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一个偶然的机会,黄冰路过一片草场,那里的草有一米多高,郁郁葱葱绵延几十里。这在南方是很难看到的景色。与当地人交流后黄冰得知,这个生态农场里种着一种叫皇竹草的草本植物,这种草能长到2米高。草场旁边建有一个大型养牛基地。草场里的草用作牛的饲料,而牛排出的粪便则被当作草场的天然肥料,整个农场因而形成了一个生态循环系统。黄冰还了解到,这种草的生存适应能力很强,能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生长。“要是能把自己家乡撂荒的地用来种草,那可以养多少只牛啊。”他头脑里一个大胆的想法蹦了出来:回家乡种草养牛。  养牛 荆棘满途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黄冰把养牛的想法一提出,立马遭到家人的一致反对。刚上手,又能带来较大的收益,现在突然改养牛,还不懂,谁心里都没底。“其实养牛的利润远高于,因为国内牛肉市场处于未饱和的状态,再加上牛的发病率远低于猪,只要能将小牛养大就一定能够赚钱。”黄冰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毅然决然回到家乡,开始了自己的养牛事业。  2010年,黄冰投资10多万元租赁了20亩撂荒地,还花钱雇人种“草”。他的这一举动立马引起了村民的热议:“山上到处都是草,锄草都来不及,还要种草。”面对黄冰的做法,村民百思不得其解,一些关心他的长辈还专门跑到黄冰的家里劝告:“哪里有种草来养牛的?我们祖祖辈辈养牛都放在山上。”  但黄冰心里却很有数。在下决心回家乡养牛以前,他特意请教了养牛致富的成功人士,并参观了他们的牧场,讨教了管理经验,可谓做足了功课。“光靠山里的野草,肯定不能满足现代化养殖的需要,必须种上优质的牧草。”所以他回乡的第一件事,就是种牧草。  2011年春,黄冰种牧草已将近一年,村民们却一直没看见他养的牛。“黄冰的草是白种了。”乡亲们有的默默担心,有的摇头叹气。这时的黄冰依然胸有成竹,“我原本就是要等到草长好后才开始养牛,而且养的还不是一般的本地牛。”黄冰说,本地黄牛个子小,生长慢,而且出肉率只有3成,出栏时只有500多公斤。而他早早联系好的良种牛,个子大,出肉率可达5至6成,出栏时有七八百公斤。  然而,现实却给黄冰好好上了一课,他高价从山东买回的良种牛犊,养了几个月后,才发现是四川黄牛,这事也成为当地百姓的笑柄。  虽说每头牛多花了500元左右的冤枉钱,但是最后牛出栏,没亏!黄冰紧接着花了15万元从内蒙古购入了40多头西门塔牛,但就是这批牛,将黄冰一下子打倒了。虽然这种牛生长周期短,但适应不了南方的气候,有近一半的牛在饲养过程中死了。亲朋的责怪、旁人的嘲笑……那段时间,黄冰常常一个人瘫坐在牛圈里沉思不语。在妻子的鼓励下,黄冰才重新振作起来。他到镇上询问兽医和有经验的养牛户,查出了牛大批死亡的原因。  第二批牛出栏,入不敷出,黄冰因此欠下外债。  抱团合作 “钱途”广阔  在汲取了前两批牛的经验教训后,黄冰用西门塔牛和黄牛杂交了第三批牛。虽说这批牛的数量不多,但是长势喜人。等第三批牛出栏后,黄冰必将扭亏为盈。  一个人富不算富,黄冰想到的是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在他的帮助下,一些农户也开始种草养牛,成立养牛合作社。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黄冰还别出心裁地运用“寄养”的模式,即客户可在牛棚内认养一头牛,并缴纳一定的管理费用,待牛出栏后,卖的钱全部归客户所有。  目前,黄冰牛舍里的牛有40余头,“这些牛卖了能有15万元的利润,现在技术成熟了,牛肉价格也在上涨,我想扩大规模,争取达到每年出栏100头的规模,同时引进牛肉深加工技术,增加附加值。”关于未来的发展,黄冰满怀憧憬。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浏览:940次&&&&
浏览:1810次&&&&
浏览:1268次&&&&
&&热门推荐
42656次&&&&
17262次&&&&
15446次&&&&[致富经]许江秀养牛致富,要成功先发疯的女人() - 三农致富经
[致富经]许江秀养牛致富,要成功先发疯的女人()
时间: | 来源:央视网CCTV7 | 浏览:
&&&&日,记者一赶到贵州省贞丰县,就被许江秀急急忙忙地带进了村子。她说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在村里做一件同样的事情,但这件事每次都会弄得她非常尴尬。
&&&&没过多久,就有人和许江秀吵了起来,因为她在这里发放了200多份传单,声称明天早晨9点,要给大家免费发牛。
&&&&村民:跑到这里来打广告,全都不是真话。
&&&&村民:不可能,天上是不可能掉馅饼的。
&&&&在村民看来,许江秀的行为十分可疑,那么许江秀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她又真的会给大家免费发牛吗?
&&&&记者沈子莉:你泼它水干嘛?
&&&&许江秀:泼水它就不打架了。
&&&&许江秀是当地的大户,她同时经营着3家年销售额上千万元的企业,带动500多位村民致富,但采访时,家人对她的评价却让记者很意外。
&&&&妹妹许江丽:有病,直接神经病。
&&&&女儿伍玉茹:我就说她有时候很像个疯子,别人猜不透她在想什么。
&&&&许江秀:他们说我疯了,我说想成功先发疯。
&&&&许江秀:牙祭牙祭,一本万利,别人买不进来我买得进来,别人卖不出去,我卖得出去。你们来吃,我先吃一下。
&&&&记者沈子莉:你吃这牛吃的东西干什么。
&&&&许江秀:我先吃,爱吃了,牛才愿意吃。
&&&&随着采访时的深入了解,记者发现,许江秀不仅做事非同寻常,她的身上还隐藏着许多离奇的怪事。
&&&&许江丽:她经常死,不是一次,软软的,全身软了就死了。
&&&&那么,许江秀到底有着怎样不同寻常的经历,她又是如何赢得财富的呢?
&&&&这里是许江秀财富的起点,从13岁开始,她就在这条河边做生意,由于做事冒险,总喜欢大手笔投资,她的之路有着无数次大起大落,忙活了20多年,却都没赚到什么钱。
&&&&公公伍国安:什么都想做,做什么都亏,好像脑子不好使的样子。
&&&&丈夫伍太江: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在家里从来没过过一天好日子。
&&&&2005年,借着当地旧城改造的东风,许江秀终于靠做钢材生意有了一定积蓄,到2011年,6年时间,钢材批发的年销售额已经达到了2千多万。许江秀不仅在城里拥有多处房产,还成了一位小有名气的女老板。
&&&&然而,就在2011年再平常不过的一天,许江秀却突然把钢材厂交给了哥哥打理,自己一声不吭地收拾起行李,卷起铺盖卷儿,离开了家门。
&&&&女儿:就一个人走了,我和我爸在家里什么情况都不知道,不知道她跑到哪里去了,打她电话她也不接。
&&&&丈夫伍太江:她就突然消失了。
&&&&许江秀的神秘失踪让所有人都感觉莫名其妙,家人虽然担心,但却怎么找都没有线索。记者前去采访时,许江秀开车3个多小时,把记者带到了深山里,一个距离县城60多公里的山顶。
&&&&许江秀:我就是睡的那个帐篷。
&&&&记者沈子莉:现在都成这样了?
&&&&许江秀:都被大风刮跑了。
&&&&离开家后,许江秀就搭了个帐篷住在这里,帐篷被吹坏了,她就直接裹着被子睡在地上。靠着随身携带的干粮,每天一个人生火做饭,有时候饿了就直接用手抠山里的野菜来充饥。
&&&&许江秀:我们在山上就这样抠的,没菜的时候到山上走一圈,就有一顿饱餐吃了。
&&&&丈夫:狗都没有,风又大,又危险,不知道她怎么过得下去。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
&&&&村民黄平:她就躲在那个山上,很多人都害怕她,不知道她来做什么。
&&&&妹妹:一只裤脚卷到这里,裤子屁股都破了,我说你看你这像什么样子。
&&&&这座山方圆10多公里没有一户人家,附近的村民因为害怕有野兽出没,晚上都不敢在这里逗留。那时候,许江秀就住在这样了无人烟的大山里,任凭家人怎么拉也不肯回去。
&&&&许江秀:没事的,这山里没有豹子。
&&&&许江秀的女儿因为担心,来山里陪她住了一个晚上以后,吓得再也不敢上山。
&&&&女儿:真的太吓人了,那个风呼呼呼的刮,就像演鬼片一样。那太晚上翻来覆去都睡不着,我真的不知道她一个人怎么扛得下去。
&&&&那么许江秀究竟为什么要一个人跑到这么危险的山顶上去住呢?这一切都还要从7岁那年,她得上了一种很难医治的病说起。小时候,许江秀身体不好,因为家里穷没钱治病,她稍不注意就会咳血、休克,甚至失去了生命的迹象。
&&&&许江丽:她经常死,不是一次,软软的,全身软了就死了,一点气都没有了。
&&&&哥哥许江洪:只要她一生气,双手捏得紧紧的就死了,或者有人挨着她,她一把抓住别人不放,就死了。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浏览:940次&&&&
浏览:1810次&&&&
浏览:1268次&&&&
&&热门推荐
2474次&&&&
9383次&&&&
15446次&&&&cctv7&致富经养牛&中央7套致富经养牛效益好,每年六七万元收入
(.cn)为您报道:念活养牛“”
“养牛效益好,每年六七万元收入呢,如果资金充裕的话,今后打算再扩大规模。”看着圈舍内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肃州区西峰乡农民李万林的脸上绽开了笑容。
近年来,为解决失地农民的发展问题,地处城郊的肃州区西峰乡利用戈壁荒滩兴建小区,让更多失地农民通过发展开辟出了增收致富的新天地。李万林是肃州区西峰乡最早的失地农民之一,当大部分农户进城买房当城里人的时候,李万林却把所有补偿款拿出来在该乡张良沟村的荒滩上建起了养殖场,调进了20多头肉牛开始搞起养殖,念起了“牛经”。
没有技术,就四处请教,没有市场,就多方联系。养殖场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现在存栏有45头,再过几天,这20多头就可以出栏了,行情好的话每头牛能卖一万元。”指着一排正在抢食的肉牛,李万林乐滋滋地说。
据李万林介绍,他养殖场的肉牛饲养量已经达到了300多头,每年纯收入都在7万多元。今年春节后他又以每头5000元的价格调进了40多头肉牛。如今,李万林凭着踏实苦干的劲头,把“牛经”念的是牛气冲天,在戈壁滩上实现了增收梦想。不仅修起了小康房,前段时间,还淘汰用了四五年的农用汽车,买了小轿车,一家人其乐融融,日子过得充实而富足。
cctv7致富经:养牛之乡谁最牛
陕西省蓝田县南湾岭村日 陕西省蓝田县南湾岭村村民张道方今天要卖牛,他请了一位行家帮他估价。 徐长平:你给人家这个数太少了。 村民:再加这些。 徐长平:你得给人家这些钱。 徐长平:这些钱。 村民:这些钱不卖。 徐长平:不卖也得卖。 村民:对、对、对。 徐长平:卖了。 徐长平曾经是陕西省蓝田县金山乡养牛最牛的人。牛有劲没劲、有病没病,他一眼就能瞧得出来,所以乡亲们至今在卖牛的时候都请他给牛估一估价。 村民:不偏他也不偏我,中间一合就对了。 徐长平:不偏他不向着他,根据这个牛的大小、肥瘦可以定价钱,要是再要肥就得4000多。 这种权威,徐长平一直保持了十几年。然而,2003年以后,他的地位受到了挑战,一项黄牛改良为肉牛的技术让乡里出现了一连串更牛的人。 蓝田县80%以上是山坡耕地,农业机械派基本派不上用场,为了耕地,几乎家家户户养牛。
这种瘦瘦的黄牛,现在在当地已经不多见了。然而,2003年以前,它曾是蓝田县在相当长时期里主要饲养的品种。这种黄牛瘦小,卖肉没有优势,农民养牛也并不是为了赚钱,主要是为了耕地,只有在牛失去耕地能力时才牵到集市上买。 村民:赚得是少的,要是拉到三皇庙市场上就得6公里。 当时全县养牛很多,但因此赚了钱的人却很少。县里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引进一项新技术,通过人工受精,使黄牛生下品种优良的肉牛。县里发布消息,向养殖户征集母牛。 畜牧局:咱一开始可以不收钱,在一个就是下的牛仔没有原来的牛仔长得好,咱给村民负责回收。 南湾岭村村民张双双,亲自到畜牧局问了一下情况。 张双双:一个牛就可以多产二三百斤肉,1斤肉是10几元钱,一头牛就比原来多赚4000元,所以我就冒这个风险。 张双双愿意冒这个风险,做了品种改良,而同村养牛最牛的徐长平却不以为然。
&徐长平:咱这没有,咱都养这个牛养习惯了,咱怕担风险。 村长:一年一个牛怀胎是10个月,不接受,产不下牛仔,担心怕有损失。 黄牛改良成肉牛因为当地农民的种种顾虑所以推行缓慢。为了让养殖户更直观的认识黄牛改良成肉牛的好处。2005年11月,蓝田县金山乡举办了一届赛 牛会。金山乡有上千头牛参赛。经过毛色、体格、腰背等10几项评审,南湾岭村的张双双获得了一等奖。他也成了即徐长平以后乡里最牛的养牛户。这使徐长平很 后悔。 徐长平:我要换品种,不舒服也是一方面,积极性还是不能打到的。 因为品种改良,张双双的牛获得了认可,不仅如此,他的牛当场被人以1万元的高价买走。这让很多村民开了窍,大家纷纷找到畜牧局,要求换品种。 然而,当人们纷纷改良品种时,寨子岭村村民侯冰峰却惦记上了张双双那头卖了1万元钱牛。他觉得能出高价买一头牛,说明还有赚头。经打听那头牛卖给了西安市的一家屠宰场。侯冰峰立即跑去问了个究竟。
&屠宰场老板:1万元钱买的,我掏了1.5万元钱跟他买过来。老品种不行,老品种3斤半可以屠宰1斤,新品种可以屠宰到最多2斤半。 侯冰峰:1.5万元,就是一个牛加了500元钱,当时咱也觉得这个事情有利可图。 因为出肉率高屠宰场老板对这种牛非常感兴趣,侯冰峰见机和他说了自己的想法。 侯冰峰:就和屠宰场的老板沟通,他给他帮忙收牛,咱就当个牛经纪人。 屠宰场老板:只要够10头牛我就派车来拉,每头牛给他提成二三百元钱。 侯冰峰成了一名肉牛经纪人,只要攒够10头牛就通知屠宰场派车来接。一车牛他可以赚到两三千元钱,他虽然不养牛,但时间长了就被乡里称为赚钱最牛的人。到了2006年金山乡的肉牛经纪人有20多人。因为养牛不愁卖,所以很多农民不但主动改良了品种,而且还多养了牛。 日,蓝田县金山乡再次举办赛牛会,南湾岭村的徐长平如今也养起了肉牛,这次他要带着这头精心养殖的牛去参赛。 徐长平:又乖、颜色、周身都长得可以。
&下午2点揭晓了比赛结果。徐长平得了2等奖,得一等奖的牛,主人是寨子岭村村民刘江续。然而,当记者向这位新产生的最牛的养殖户表示祝贺的时候,他却说真正养牛的高手并没来。 刘江续:全县这么大的地方,还有比咱养得更好的。 他所说的养牛高手叫唐爱国。记者在这一家养殖场里见到了这位养牛高手眼中的高手。 唐爱国:牛场的牛就不要和群众进行相比,农村话说就是鸡蛋和石头相碰去了,所以我不能打击群众的积极性,我还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原来,当2005年别人养牛的养牛,卖牛的卖牛的时候,寨子岭村的村民唐爱国并没有急着这么做,而是到了外地的一家大型养牛场,扎扎实实的学起了肉牛育肥技术。因为唐爱国预料到养牛的越来越多,其中养得不好的牛也会越来越多。 唐爱国:因为我就感觉瘦牛特别多,况且牛市上还没有养育肥牛的,我就看这个瘦牛可以育肥育肥了可以赚钱。 唐爱国觉得买瘦牛育肥比买小牛育肥更核算,2006年唐爱国建起了一座架子牛育肥场,请了几个专业的技术人员给他养牛。 唐爱国的肉牛育肥场每年养殖肉牛利润在百万元以上。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是养牛最牛的人,在他看来蓝田县的养殖户、经纪人和养牛专业户各有各的绝活,共同使蓝田县肉牛养殖量达到8万头。
养牛:瘦牛肥牛都赚钱
每年的三月份,云南省红河州的卢西县就会举行一场盛大的彝族斗牛比赛。参加比赛的公牛都在附近各个县经过了层层筛选,就等今天来一比高下。 在这些公牛中,如果哪头头牛获胜了,牛的主人不仅能拿到3000元的奖励,并且还能获得勤劳致富、养殖能手的荣誉。 她叫朱平华,住在离这儿有40多公里的弥勒县竹园镇,他一早赶来却不仅仅是为了看斗牛。 记者:“你们今天过来看斗牛?” 养牛大户 朱平华:一个是看斗牛,其二就是过来看一下,有没有那些牛贩子跟我们做生意,我养的牛也可以斗牛也可以做肉牛,是连着的,看了比赛比较精彩。 记者:“你想参加吗?” 养牛大户 朱平华:“想想参加比赛,我也有这个大牛。” 朱平华是竹园镇一个肉牛养殖户,今天她到这来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结识更多的肉牛经纪人。 弥勒县是烤烟和甘蔗的主产区,2003年,国家对烤烟业实行双控,甘蔗种植也因蔗糖价格一路下跌,农民的收入开始减少。
瘦牛肥牛都赚钱() 竹园镇的朱平华,发现当地草料资源丰富,家里大批被当作柴烧的甘蔗梢正好可以喂牛,于是朱平华决定开始肉牛养殖,并且一次就买了100多头本地牛,虽然当地几乎家家都养牛,但都是一头两头用来耕田的水牛,一次养100头,让村民感到不可思议。 朱平华:“我们那些村民,知道了说100头牛?怎么这么多,然后说要怎么喂?他们都不知道,有点害怕。” 在村民担心、害怕和观望中,朱平华100头牛当年就赚了近10万元。村民们见后,也都动起了养牛的脑筋,可正在这时镇里突然来了一批与众不同的牛。 养牛大户 朱平华:“它的花色我们本地没有,看不到的。我们本地牛一般一天只长1公斤和0.8公斤左右,但是这个山东牛拉过来的时候,一天可以长一公斤半。” 这些牛就是这个叫木存元的人从山东引进过来的,他从畜牧局打听到山东牛通过冻精改良,品质要比本地牛好得多,而且价钱也便宜,便立即去进了40头。 养牛户 木存元:“价格加上路费比我们这还便宜。” 这更加催化了大家养牛的决心,朱平华和几个想养牛的农民一块儿马不停蹄地去山东进种牛。王家荣就是其中一个。 养牛大户 王家荣:“一看那个牛长得比较好,长得比较快,所以我们觉得拿来以后,肯定能赚钱。
记者:“大家纷纷都去了?” 养牛大户 王家荣:对,都去了,都去了,坐飞机过去都去了。” 这样的养牛势头,让一直种甘蔗的周汶文也按捺不住了。2005年,他用全家所有的积蓄一次买了160头牛,他之所以拼上这全部的家当,除了看中养牛赚钱外,心里还打着另一个算盘。 养牛户 周汶文:“当时养牛前景还可以,政府又给点奖励以后,这个钱就赚得多一点。” 周汶文惦记的奖励,就是当地政府2004年到2005年间鼓励大家伙养牛的政策。 弥勒县畜牧局副局长 普光荣:“饲养50头以上,政府验收合格以后,就是奖励500元一头,养到100头以上,含100头,就是政府验收合格以后呢,就奖励1000元一头。” 除了卖牛所得,每头牛还有1000元的奖励,周文汶这个一举两得的计划,却在数月后泡汤了。 卖牛时,弥勒县畜牧站的人来验收,周汶文家养的牛只有一半合格。 养牛户 周汶文:“达到他们的规模就应该合格了,没想到,他们还要求达到300公斤以上,这才符合他们的标准。” 原来,政府的奖励不仅规定了数量,而且还有质量标准,成品牛达到300公斤才算合格。其实周汶文也想把牛养肥,但买牛时把所有积蓄都用光了,等肉牛到了育肥阶段必须配精饲料时,却拿不出钱来买精饲料了。
养牛户 周汶文:“160多头牛,一天都要吃像我们那种拖拉机,每天都要吃一拖拉机的甘蔗梢。那牛太瘦了嘛,养得又不好,没有精料养得不好,所以太瘦了,瘦了没人收购。” 本打算等到政府的奖励,资金就可以周转,可此时,还有几十头瘦牛卖不出去,让周汶文进退两难。 就在周家一筹莫展时,朱平华找上了门,买了他们36头不合格的瘦牛,这样一来周汶文一家资金得以周转,可村民们都为朱平华捏了把汗。 养牛大户 朱平华:“朱大姐你这么胖,你买那么瘦的牛,你害不害怕,把她养死以后你怎么办? 记者:“你怕不怕?” 养牛大户 朱平华:“当时我不怕,反正我有经验就是100头牛,一年要吃10万元钱才养胖,然后我半年就给它吃10万元钱,就把她养胖,养胖了以后我就把它卖出去,再把他们养得不好的牛拉过来,收购以后再养。” 果然,有了充足的精饲料,当初每头1800元买进的瘦牛,朱平华养三四个月后就卖到4000元一头,每头净利润1000元。这样一来,她不仅节省了养小牛的粗饲料的钱,而且一年还可多赚两批牛的钱。 瘦牛肥牛都赚钱() 最初和朱平华一起养牛的大户王家荣,看见收购瘦牛育肥只用短短几个月时间,加快了出栏周期,还能赚得更多,也跟紧步伐,2005年到2006年的两年间就收购了100多头瘦牛。
&养牛大户 王家荣:“我们把他们的瘦牛收回来以后,我们还是转到钱了。” 记者:“那他们能赚吗?” 王家荣:“他们赚得少一点,能赚。” 记者:“你们呢?” 王家荣:“我们多赚一点,100多头当时赚10多万吧。” 现在很多大户纷纷开始效仿,竹园镇的养牛户们也形成了一种默契,规模小的散户边养边卖,资金随时得到周转,可以赚钱,大户也能通过育肥赚得更多,这 样的养殖模式使更多的农民投入到肉牛养殖当中,随着当地肉牛养殖规模的扩大,政府于2006年取消了奖励政策,但村民们养牛的热情依然不减。 养牛户 杨锋荣:“现在这个牛资金够了,就养肥了再销,资金不够就卖一部分。像现在这样就不会亏了。” 现在竹园镇有1016户在养牛,肉牛总数在一万头以上。养殖规模的扩大,吸引了更多的外地客商来当地进行交易。记者采访当天是当地牛市的交易日,就有不少客商远道而来。
记者:“哪个是你买的?” 浙江客商:“这个,全部是,这里面关住的是。” 记者:“你运回去方便吗?” 浙江客商:“运回去方便,这边车也很多,我们浙江的车过来也多吗,回头车多。” 上午不过两三个钟头,市场上800头代售的牛就卖了近一半。2007年,牛价不断上涨,全镇大大小小的养牛户在这个交易市场上销售了近万头肉牛,净利润就在100万元以上。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询! 注: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 ,重播: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 上一篇文章:
编辑提醒:您可以点击查看更多的相关信息。 本文地址:
其他网友都在看:
>>浏览更多您要关注的信息请进入首页查看!本站内容由联合联手从互联网搜集而来,本站还有等多个栏目供您参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致富经养牛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