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学者们对针对扶贫旅游扶贫问题这一问题做了哪些探索性研究

当前位置: >>
旅游精准扶贫现状及问题研究
1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6.6亿多人口的脱贫。长期以来,我国扶贫总体上经历了救济式扶贫、开放式扶贫和参与式扶贫三个阶段,各地也涌现出多种类型的扶贫模式,对贫困户摆脱贫困起到积极作用。而旅游精准扶贫就是针对不同贫困地区的旅
阅读技巧:Ctrl+D 收藏本篇文章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6.6亿多人口的脱贫。长期以来,我国扶贫总体上经历了救济式扶贫、开放式扶贫和参与式扶贫三个阶段,各地也涌现出多种类型的扶贫模式,对贫困户摆脱贫困起到积极作用。而旅游精准扶贫就是针对不同贫困地区的旅游条件、不同贫困人口的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和方法对旅游扶贫目标对象进行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以实现旅游扶贫&扶真贫&和&真扶贫&目标的扶贫方式。目前国外对于旅游精准扶贫的研究较为完备,而国内在该领域缺乏对旅游精准扶贫系统性的研究。因此本文立足于旅游精准扶贫的内涵及其基本理论,分别选取河北省涞水县松树口村、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青牛山村、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青龙峡村作为示范、发展中、即将发展等三个发展阶段的研究对象,展开系统性的研究,结合旅游精准扶贫的现状,发现旅游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使贫困村更好更快地实现脱贫,同时为相关部门在旅游精准扶贫的政策制定方面提供对策。
2示范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发展状况
2.1示范村的基本情况
2014年,河北省涞水县松树口村成为全国旅游精准扶贫的示范村,它靠近首都北京,紧邻&国家5A级景区&野三坡,具有丰富山水资源。
松树口村全村共有105户,315口人,通过&景区+农户&、&能人带户&等扶贫模式,目前已全部脱贫。目前该村有55户农户开办起了旅游农家院,有47户从事旅游商品经营和旅游服务工作,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近年来,该村共投入资金2220万元扶持旅游农家院建设,其中扶贫专项资金120万元,打造生态观光采摘园,每年吸引35万人次。数据来自辽宁省扶贫网。
2.2示范村的发展经验
首先,政府出资并邀请设计师为农户的农家院以及商店店面进行统一规划与装修,并专门聘请河北大学旅游专业的教授制定了村内的旅游发展规划。其次,村内实行股份合作制管理引进资金,通过政府投入的资金作为村集体股份,村民投入的资金作为个人股金,合作社按入股股份分红的方式,大大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除此之外,该村实行了&互联网+扶贫&的方式将本村的特色产品(中药材、葫芦条)进行销售宣传,拓宽了销售渠道。
2.3示范村的未来规划
未来发展中,松树口村将增加产业类别,继续加大合作社的建设;实施农村电商新模式并对农民进行统一的培训;还将完善物资奖励机制、奖惩机制等以提高农户积极性。
3试点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发展状况
3.1试点村旅游精准扶贫调查
通过向当地村民随机发放问卷160份,有效回收160份,整理后得表1。
青牛山村位于龙潭大峡谷西南岸,是青牛山所在地,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全村有1789口人,贫困户数98户,建档立卡58户。全村有耕地226公顷,果园32公顷,林地面积1129公顷。2014年人均纯收入3150元。2015年,在政府的引导、支持下,青牛山村在原来基础上发展了两个民俗村庄(青牛山民俗村、南山民俗村),发展标准化、精品化民俗户30家。数据来自对辽宁省建昌县扶贫办和青牛山村村主任的采访。青牛山村还形成了政府+合作社+农户的扶贫模式,围绕&乡村旅游&这个主题,村里在青牛山建设了一个高标准的生态采摘园,春天有花,夏秋有果,冬季有反季水果。
3.2试点村旅游精准扶贫中取得的成就
3.2.1&精准性&提高
从表1可知,当地政府扶贫的精准化程度较高。据了解,自2012年发展旅游扶贫以来都是粗放式的扶贫,发展效果不好。在2014年进行了彻底的整改,首先,在建档立卡户的选举上,采用&自己申请&举行村民代表大会&评选小组民主选取&确定建档立卡户&的方式,更加公开透明。其次,相关企业以及机关党员等与建档立卡户一对一建立帮扶关系,实现了帮扶上的精准。最后,建立咨询站,将全村民俗户登记联网统一管理,实现了管理上的精准性。
3.2.2就业情况改善
80%当地村民对目前自身的就业状况表示满意,当前青牛山村旅游精准扶贫项目主要是龙潭大峡谷和举办旅游节,依靠项目的具体运行,给当地百姓提供了许多的就业岗位,据统计,共带动了500多人就业,包括50个建档立卡户,其中景区里摆摊有50~60人,景区服务人员30人,农家乐24户,峡谷附近经营土特产的100多人。数据来自对辽宁省建昌县旅游发展委员会和青牛山村村主任的采访。
3.2.3参与的困难程度大大降低
缺乏资金让许多想要开办农家乐或成立合作社的农民望而却步,这大大抑制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2015年县政府放宽贷款条件,同时为贷款的建档立卡户进行利息贴息。这样一来,大大降低人们参与的困难程度解决农民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真正的贫困户也能够参与自主创业中,改善自身生活水平。
3.2.4人均纯收入大幅度上升
随着旅游景区的建设和特色农业的发展,当地贫困户的收入都有了增长。可以看出,2013年大多数贫困户因旅游产业的发展遭到&边缘化&,导致收入下降。由于当地政府的大力调整使百姓在2014年年收入得到大幅提高。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到2020年预计达到14200元,其中,贫困人口人均收入到2020年达到3200元以上,整体呈上升趋势。数据来自2015年辽宁省建昌县扶贫开发工作综合材料。详见图1。
3.2.5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学习与创新
2016年5月,县政府到松树口村学习经营模式、营销方式等成功经验,引导和鼓励&农家乐&经营户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扩大经营规模。政府协调景区设立贫困村农副产品、土特商品销售区,帮助贫困农户拓展增收渠道。
通过结合该县&农家乐&实际的发展情况,政府制定了发展规划。目前,青牛山村的11家&农家乐&正在逐步完善新的管理和经营模式。并于近期成立&农家乐&互助协会,增强&农家乐&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3.3试点村旅游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青牛山村已在旅游精准扶贫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旅游精准扶贫中也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3.3.1思想意识落后,缺乏发展思路
村民对于乡村旅游的认识不高,村民发展旅游的意识淡薄,在被调查的对象中61%的村民认为发展乡村旅游与自己关系不大,参与积极度不高,对于具体的政策了解不够,大多处于观望状态,乡村旅游发展的大氛围尚未形成。已经参与的农民虽然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但是对于如何发展、怎么做思路不明确。
3.3.2&驻村帮扶&出现问题
通过实地走访可知,政府部门尚存在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少数地方领导还不够重视,未对&驻村帮扶&工作进行详细部署安排,选派驻村工作队虽多但工作不及时。多部门插足管理,权责不够清晰。部分工作队对帮扶任务认识不够,不能坚持长期驻村,存在&打酱油&现象。
3.3.3扶贫资金出现的问题
帮扶资金到位情况不佳。截至2016 年10月,建昌县青牛山村申请支持的4个帮扶项目落实1个,待批复3个,落实计划资金473万元,实际到位资金70.95万元,仅占计划资金的15.13%。③
3.3.4补助资金不匹配
在与合作社的访谈中,了解到由于政府的补助资金不足,社员的资金负担重,导致项目停滞。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采用博弈论的方法进行分析。
假设村里某合作社A在国家的号召下准备建设一个小型的生态采摘园,政府答应会给该合作社一些补助资金帮助其建立生态园,资金份额由政府决定。设模型有两个参与人:政府、合作社。假定合作社是一个风险规避者,两者都是理性人。政府的策略是选择下拨扶贫资金的份额,合作社的策略是继续或停止采摘园的建设。若政府选择下拨较多补助资金,合作社又继续建设,两人同时获得5单位的效用;若政府选择下拨较多补助资金,合作社停止建设(迫于自然因素),政府损失5单位的效用,合作社获得10单位的效用;若政府选择下拨较少补助资金,合作社继续建设,合作社损失5单位效用,政府获得10单位效用;若政府选择下拨较少补助资金,合作社停止建设,两者各获得0单位效用,如图2所示。
上述博弈的纳什均衡为(少,停止),均衡支付为(0,0),即政府选择下拨较少的补助资金,而合作社选择停止采摘园的建设,各自都没有得到效用。
由此&囚徒困境&式的博弈可知,对于双方的&帕累托最优&的选择是(多,继续),即政府选择多下拨补助资金,合作社选择继续建设采摘园。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政府和合作社只站在各自的角度来进行选择,作为一个理性人,政府在财政收入一定的情况下趋于支出较少资金去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对当地合作社来说,它不清楚政府给的资金是多是少,但对它来说,无论政府的选择是什么,显然停止采摘园的建设是它的占优选择,因为它是一个风险规避者,因而其最终结果为停止采摘园的建设。
通过上述简单的博弈模型,我们可以看到政府若鼓励旅游精准扶贫项目的建设就需要事先做出会下拨较多的补助资金且可置信的承诺,至少能为合作社因自然灾害而破产兜底,这样,该合作社会继续进行采摘园的建设,采摘园发展得好也可以给政府和整个青牛山村带来收益。
4贫困村的发展思路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青龙峡村位于龙潭大峡谷脚下,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大片的林区现有耕地面积2077公顷,林地面积1369公顷。其特有的农耕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人文旅游资源如满蒙风情民俗,为其发展旅游精准扶贫奠定基础。但是村内缺乏先进的通信设备,旅游基础设施较差,还未进行农家乐、饭店、果园的相关建设。村民种植的土特产种类单一,数量少,质量不过关,还存在着劳动力流失的情况,有1/3的人口外出打工。数据来自对辽宁省建昌县扶贫办和青龙峡村村主任的采访。
旅游精准扶贫开发要注意因地制宜、因人而宜,科学地来进行。因此,为了找到适合青龙峡村的发展思路,将三个地方的基本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青龙峡村和前两个村比较,村内没有丰富的水资源,但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山林资源,因此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生态之旅。青龙峡村可将保存完好的农耕文化和古旧民居作为主打的特色,举办相应的展览活动。可以引进松树口的篝火、垂钓、赛马、民族表演等服务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具体见表2。
分析示范村与试点村出现的问题,为了青龙峡村的旅游精准扶贫少走弯路,做到防微杜渐,政府应在建设过程中完善基础设施,给游客提供便利的旅游环境;制定符合自身条件的扶贫模式和相关政策条款,建立相关奖励机制;拓宽资金筹集的渠道;加强对贫困户与农家乐等的监管管理并做好相关培训和政策宣传。具体见表3。
第一,示范村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环境的保护,做到可持续性发展。同时,可以将旅游精准扶贫与电商扶贫结合,运用互联网的便捷、低成本、影响力广等特点,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农民收益,打造扶贫新模式。
第二,在试点村的进一步发展中,&精准&是关键。旅游精准扶贫中要及时记录贫困户的贫困情况,从贫困户的选定到退出要有严格的监督机制;在资金方面,应将财政资金统一归集,合理地运用资金,切实提高村民生活水平;政府和景区应以培养当地相关人才为主,引进人才为辅,重视对农民的相关工作技能培训,提高当地人的素质水平和服务水平。同时做好产品配套,给游客提供一个舒适、干净的接待服务设施。
第三,对贫困村的开发应因地制宜,聘请专业的旅游规划人员对景区和村庄进行规划和项目的设计,避免粗制滥造和过度开发现象的产生;应建立一个完善的景区管理和保护机制,在自身资源最大化利用的同时,开发出更加有自身独特性的产品和项目来吸引游客;要借鉴优秀村的先进经验,通过总结优秀村的问题做到防微杜渐,以达到更快更好地发展的目的。
[1]李娟.乡村旅游扶贫研究&&以河北省涞水县为例[J].文化旅游,2014(2):45-47.
[2] 周歆红.关注旅游扶贫的核心问题[J].旅游学刊,2002(1):17-21.
[3]刘永富.创新机制精准扶贫[J].中国科技投资,2013(36):10-14.
[4]何茜灵,宋亮凯.旅游扶贫试点村背景下旅游精准扶贫调查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5(6):4-6.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旅游精准扶贫现状及问题研究相关推荐
------分隔线----------------------------
微信号 biyelunwen国内社区参与旅游研究的回顾、总结和展望_小宗师专辑:摘要:最初国内外的旅游开发往往都奉行以政府或企业为主体的自上而下的方法,然而这种忽视社区参与的旅游开发模式带来了许多“后遗症”,并由此引发了学者对社区参与旅游的关注和讨论。本文通过文献检索与整理,对国内社区参与旅游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国内社区参与旅游可能的研究方向。关键词:社区参与;国内研究;回顾;总结;展望一、社区参与旅游定义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指在旅游的决策、开发、规划、管理、监督等旅游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社区的意见和需要,将其作为主要的开发主体和参与主体,以便在保证旅游可持续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实现社区的全面发展(孙九霞,保继刚,2006)。社区居民作为社区参与的主体,其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是推动社区旅游发展的内在动力,而社区参与旅游的发展也为社区价值结构的调整和转变提供新的契机。二、国内社区参与旅游研究回顾(一)旅游扶贫与社区参与20世纪90年代后期是我国学者对社区参与旅游的研究的起点,但早在80年代我国扶贫策略从输血式的救济型向造血式的开发型转变的背景下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实践就展开了。至90年代中后期,我国社区参与旅游的实践在本质上多为低层次的、被动的参与,作为一个学术问题,社区参与旅游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二)国内社区参与旅游的理论研究进展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旅游学界唐顺铁首次引入“社区参与”概念,并探讨了我国旅游目的地的社区化及其发展问题。自此国内学者开始在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和联系我国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对我国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参与问题展开了广泛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在理论分析方面,刘纬华对社区参与的参与机制、公平分配和动力问题进行了多学科与多理论的探索性研究,并提出了尝试性的解决方案。左冰通过对社区参与的理论基础、内涵与实质的探讨,指出有效的社区参与离不开对公民的政治增权与有关基础性、程序性和支持性制度的建设与实施。研究者主要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方面对社区参与重要性进行了分析。社区居民参与旅游业发展对景区环境保护是把双刃剑,故要拓展多渠道社区居民参与。万绪才等参照国外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开发案例,提出社区居民的全方位参与是其能真正分享旅游开发带来的各种利益的关键因素。大多数研究对社区的重视是出于对旅游业的关注,但也有学者从社区发展的角度,并结合实际案例深入阐述了培育社区力量的重要性。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冲突和利益分配不公成为阻碍社区参与旅游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成为社区参与旅游研究的热点。《桂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首次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确定了桂林旅游发展中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商业部门、当地的居民、政府管理部门、游客、外地旅行社。吴必虎等人在乐山旅游发展战略规划中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提出了不同利益相关者参与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的应用途径。左冰将影响旅游收益分配的政治过程内生化、模型化,展现了在农村旅游发展中各利益主体在制度激励和约束下就利益的分配进行重复博弈的动态过程。社区在参与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如何保障社区能够真正益并激发参与积极性成为重要议题。罗永常以民族村寨旅游为切入点,提出决定社区能否有效参与的因素是保障社区的旅游利益获取,并制定了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的利益保障机制:转变观念;建立有效的法律保障机制;明晰旅游资源产权;完善征地、拆迁补偿制度;建立以股份制为基础的收益分配机制;扩大参与面,拓展参与途径,提高参与层次。(三)国内社区参与旅游的实践研究进展在我国旅游开发的实践过程中,社区参与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均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迫切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和引导机制。张波通过对3个典型案例的社区参与模式进行比较分析,试图从实证的角度更深入地探索和解析旅游目的地“社区参与”的内在本质、特点、内容或方式。刘旺等人以丹巴县甲居藏寨社区旅游的开发为例,分析目前少数民族社区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从利益分配、教育引导、保障、补偿、民主决策和约束六个方面对少数民族社区参与的微观机制提出对策建议。曹兴平将文化绘图应用于文化乡村旅游产品规划和管理及社区文化资源管理,从而解决社区参与中社区本位的缺失问题,并激发旅游业发展的社区内动力。部分学者着重分析了社区参与旅游的困境与对策。刘宏芳等人讨论了目前社区参与旅游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加强社区居民参与能力建设,搭建共同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平台、传统与现代化兼容并蓄等解决措施。左冰,保继刚认为旅游增权必将对未来发展中国家的旅游实践产生深刻的影响,提出个人增权先于社区增权的观点,并指出通过国家政治制度建设赋予个人权利和社区增权合法性。王亚娟划分了4种制度性增权类型:正式制度的直接增权,正式制度的间接增权,非正式制度的直接增权和非正式制度的间接增权,探索了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现实下可行的制度性增权途径。王纯阳等人以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对村落遗产地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参与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通过从经济、心理、社会和政治等四个不同层面实现增权。三、国内社区参与旅游研究的总结与展望目前国内有关社区参与旅游的研究主要还是沿袭了西方学者的思路,局限于西方理论的分析框架,而真正能够基于国内现状的理论探讨十分欠缺。同时国内现有的研究成果多偏向于理论和宏观方面的研究,对实际案例的深入挖掘与探讨类研究成果较少。而我国在现实旅游规划过程中体现社区参与的规划案例少之又少,因此迫切需要更加深刻、并且更加能够与实际贴合的旅游社区参与研究。与此同时,国内学者对社区与旅游的关系仍停留在过去西方认为的社区从属于、服务于旅游的认识阶段,而并没有与时俱进,对社区发展本身的关注度还不够,这都不利于对社区参与旅游的更深层次的探索研究。笔者认为,未来国内对社区参与旅游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拓展研究领域,加大对城市社区的研究。增加实证研究内容。进行全景式的、追踪式的动态研究。加强对个人激励、个人偏好的显示、收入公平分配的途径等经济问题的研究。加深对社区参与旅游中的政治与权力关系的研究。(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商学院)参考文献[1]孙九霞,保继刚.从缺失到凸显: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脉络[J].旅游学刊,2006(7).[2]左冰.社区参与:内涵、本质与研究路向[J].旅游论坛,2012(9).[3]左冰.共容利益: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之利益协调[J].旅游科学,2013(2).[4]罗永常.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利益保障机制[J].旅游学刊,2006(10).[5]张波.旅游目的地“社区参与”的三种典型模式比较研究[J].旅游学刊,2006(7).[6]刘旺,吴雪.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旅游参与的微观机制研究——以丹巴甲居藏寨为例[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8(2).[7]曹兴平.文化绘图:文化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及实践的新途径[J].旅游学刊,2012(12).[8]刘宏芳,明庆忠.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2(2).[9]左冰,保继刚.从“社区参与”走向“社区增权”——西方“旅游增权”理论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2008(4).[10]王亚娟.社区参与旅游的制度性增权研究[J].旅游科学,2012(3).[11]王纯阳,黄福才.从“社区参与”走向“社区增权”——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J].人文地理,2013(1).提醒您本文地址:相关文章中国民族旅游研究(2013卷)-作者:吴忠军-广购书城
送至:广东
中国民族旅游研究(2013卷)
), 正在读(
), 已读过(
I S B N :3
作&&&&者: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版&&&&次:初版
开&&&&本:16开
条用户评论 |
( 85 折)为您节省
满80元免运费
立刻购买']);">
看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定价:¥39.00
广购价:¥33.20
定价:¥46.00
广购价:¥39.10
定价:¥45.00
广购价:¥38.30
定价:¥42.00
广购价:¥35.70
定价:¥32.00
广购价:¥27.20
定价:¥29.00
广购价:¥25.50
定价:¥36.00
广购价:¥30.60
定价:¥38.00
广购价:¥32.30
定价:¥36.00
广购价:¥30.60
看过本商品的人还看了
定价:¥39.80
广购价:¥33.80
定价:¥49.00
广购价:¥41.70
定价:¥39.00
广购价:¥33.20
定价:¥68.00
广购价:¥57.80
定价:¥42.00
广购价:¥35.70
定价:¥25.00
广购价:¥21.30
定价:¥39.00
广购价:¥33.20
定价:¥58.00
广购价:¥49.30
定价:¥26.00
广购价:¥22.10
民族旅游作为促进我国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其发展势头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影响日益显著,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稳步推进,旅游业已上升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条件及其旅游业良好的发展势头,使民族旅游研究日益受到政府和学界的重视,且不断深入,呈现出广阔的学术发展前景。 为了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国发41号)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9号)中关于发展民族旅游产业的相关指示与精神,提高中国民族旅游研究水平,加强学界之间、学界与政府之间的成果交流;形成中国民族旅游发展共识,总结一批全国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和经验,以民族旅游研究理论指导民族地区旅游的发展实践,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由此,在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下成立民族旅游专业委员会,整合国内不同地域、不同学科背景、不同研究机构的资源,共同就民族旅游研究领域的问题进行深入有效的研究交流,显得很有必要、很有意义。在民族旅游专业委员会的组织下召开中国民族旅游论坛,定期回顾、总结和展望国内的民族旅游业与民族旅游研究,这将大大提升本领域的研究水平,指导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实践,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当前,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也面临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通过经济、社会发展解决民族地区在新形势下遇到的新情况,民族旅游应当发挥积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民族旅游研究工作者要以更加负责的研究态度、更加科学的研究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认真研究解决民族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果,努力把民族旅游专业委员会建设成为民族旅游研究交流的平台、民族地区政府部门旅游管理决策的“智库”,为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作出贡献。
交流 合作 共识——第四届中国民族旅游论坛纪要              孟丽秀话语权失衡与乡村旅游农民增收困境研究         吴忠军 高 列民族地区贫困人员参与旅游扶贫的障碍与对策研究     李军明 李忠斌渝东南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战略路径选择         曾瑜皙杨晓霞民族村寨旅游扶贫规划研究——以宝赠侗寨为例                    吴思睿民族旅游与民生改善关系研究——以青海省互助县小庄村为例               吕春燕乡村旅游与山地民族社区劳动力转移研究——以广西龙胜平安壮寨为例            杨主泉张志明民族旅游“反贫困”开发中的民俗旅游服务行为的发展及策略研究——以海南民俗旅游为例                  张慧宁夏六盘山地区可持续旅游扶贫研究           王磊 李刚西部地区文化资源的分布特征、利用原则与开发秩序研究      熊正贤论在海南“绿色崛起”中三亚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林日举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海南民俗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研究       黄丽华浅析宁夏回族民俗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宋莉 虎倩倩壮族女性民俗文化资源与广西旅游               陈丽琴梧州龙母文化旅游开发与文化传承的关系研究          张婷清真饮食文化符号系统的开发研究               沙爱霞民族医药旅游的现状、意义与发展前景——以藏医药旅游为例                  孙天胜新农村建设中的民族文化村寨品牌战略             孙丽坤侗文化圈旅游产品同质化问题探析           吴忠军潘福之宁夏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王凯基于体验的民族村寨旅游产品设计——以贵州黔东南少数民族村寨为例            罗永常系统观下的西藏旅游可持续发展分析——兼论复杂网络研究范式的适用性    章杰宽 姬梅 朱普选新疆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阿尔斯朗‘马木提中阿博览会背景下宁夏会展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索性构建 郑丽燕 张红梅浅析民族地区主题酒店文化氛围的营造——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景 曦从工业城市到文化城市的嬗变:柳州旅游发展新论    黄爱莲温 宇宁夏休闲渔业发展的SWOT分析    邓 鑫何彤慧赵永全夏桂菊民族村寨旅游发展中的文化再生产与重构研究——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例               王 林旅游背景下的文化重构与民族文化意识变迁——以德夯苗寨为例               莫代山 向轼基于旅游凝视理论的“他者”建构研究 以山东年俗旅游为例             刘燕菁 张文建原生态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兼论民族旅游的发展             余达忠 陆 燕民族文化旅游综合体实践模式的理论思考        陆 军旅游非优区:概念、现状与突破               张祖群试论“黑导游”横行的原因与治理   张祖群崔旭涂婷婷程程黄耀
广州购书中心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10 经营许可证:粤B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前精准扶贫存在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