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抗美援朝军人补贴被地皮恶霸毒打怎样办?

莱城党建网
欢迎光临莱城党建网,今天是:
    · &&
当前位置: 基层组织 && 详细内容
  南冶村隶属莱城区高庄街道办事处,位于莱城区东南6公里,高庄街道办事处驻地东3公里,大石山(俗名铁冶山)南麓,东与钢城区颜庄镇搭界,西邻南冶煤矿,南为南、北毛二村,东隔汶河与盘龙村相望,205国道从村中穿过。地处丘岭,耕地935.4亩,322户,972人。  据《吴氏谱》记载,明朝末年吴姓迁此建村。村北有古冶铁遗址,系宋莱芜监十八冶之一。据考,唐、宋、金、元均在此冶炼,故以“冶”字名村,为与北冶相区别,故称南冶。  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故事保•南冶”。民国初年,取消乡保建制,全县划为10个区,南冶属新甫县颜庄区;1945年恢复莱芜县建制,汶南为第六区,全县划为13个区,南冶属汶南区;1951年3月全区由地名改为数字称呼,汶南为第六区,南冶属该区管理;1955年10月取消数字称呼,1958年10月属南冶人民公社,1959年2月,归属高庄人民公社;1960年4月,南冶划为颜庄人民公社管理;1964年5月,将牛泉人民公社的槲林、鲁家、颜庄人民公社的南冶、老君、对仙,矿山人民公社的高庄管理区组成高庄人民公社,南冶村又回到高庄人民公社;1984年4月,撤销人民公社和管理区,改为高庄办事处南冶乡(小乡)管辖;1985年10月撤处并乡,全市分为28个乡镇(办事处),高庄和南冶各自为镇,南冶村划归南冶镇;2000年12月撤并南冶镇和高庄镇,成立高庄街道办事处,南冶村属高庄街道办事处。  1952年至1953年,南冶以自愿结合组成十几个互助组。1954年以孙守仿为社长的18户贫农组成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次年全村除1户外全部入社,1956年转入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村民称大社),刘学锡任社长,李国臣任支部书记。人民公社化后,改为生产大队,下设7个生产队。1984年4月撤销人民公社后,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演变成7个居民小组。  在近代史上,南冶村经历过一次天灾,一次人祸。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8月29日(农历七月三十日)夜,大雨,汶河泛滥,淹200余村,溺死若干人。南冶村冲走一邵姓农民,一李姓妇女脚伤致残,沙压良田70余亩。1927年土匪刘桂堂率部破南冶圩,打死村民4人,掳走几十人,其中有首富吕嘉林之妻和吕嘉祉之妻,二人用13000元重金赎回,其余几十人先后用多少不等的钱都赎回。  因有圩墙缘故,加之村北面有小山可设岗哨。东临汶河有平坦宽阔的河滩难以靠近,南面是大道,道南平缓的高地易守难攻,是兵家必争之地,军队多于此。1941年1月“兴亚剿共军团”即颜团(司令颜继光)千余人由地理沟一带移至南冶驻扎。1942年4月撤走。在此期间,对周围村庄烧杀抢掠,残害革命干部和抗日军民无辜百姓,作恶多端。其后,日寇立即在南冶设据点,强迫段明申、吴式管、吴式照三家搬迁,在那里修建圩子,长约50米,宽约35米。在村东、村北、东门各建一炮楼,一直到1945年6月。1947年7月下旬,国民党新五军由济南进犯莱芜。刘伯戈纠集恶霸兵痞,组成还乡团,杀回到莱芜。南冶驻新五军一个连和还乡团一个乡分队。乡分队队长段明元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恶棍,烧光抢夺,无恶不作,犯下滔天罪行。9月莱芜境内军民反击国民党和还乡团,由于侦察欠详(黄昏时又住进国民党一个搜索连),指挥犹豫,没有攻开,解放军伤亡二三十人,南冶村民死1人。1964年至197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驻南冶,军民关系密切。南冶划出一块最好的水浇地让部队种菜,部队医院为周围村庄村民治病,态度和蔼可亲。从1986年冬开始为周围村庄培训赤脚医生近20名,真是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意深!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南冶村许多人积极投身革命,保家卫国,先后有7名同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吴冶山于1950年曾率部入朝作战,任志愿军援朝铁路工程总队政委总队长,中朝联合铁道军事管理总局政委、党委书记,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吴冶山的兄弟吴镝、吴铭、吴键先后参加革命,并担任要职。解放后,南冶村青年积极报名参军,年年都有优秀青年入伍,为家乡父老乡亲增光添彩。留在部队的戍边卫疆,无私奉献;退伍回乡的,在经济建设中大显身手,发家致富。  南冶村有许多能工巧匠,刘日居父子5人都是窑匠,既会制作砖瓦、哈叭狗、张口兽等,又会烧窑。西起叶、孟二庄,东至庄颜一线,所有的砖瓦窑都是由他们父子烧制。亓福林心灵手巧,会制作各种家具和木装各式各样的房子,刻花雕虫,样样精通,闻名乡里。  南冶村一贯注重村办企业发展。从1956年春成立南冶高级农业生产合社以后至1974年,村办副业不曾中断,1975年1月年仅29岁的刘吉孔走马上任,挑起村支部书记的重担,他胆大心细,头脑灵活,干劲十足,主张大力发展村办企业。1975年在村东门外建一处焦化厂,设4个焦盆,年产20000吨,利润十分可观。其后,企业接连不断发展起来。1980年建莱芜第一缸瓦厂;1987年在村煤矸石山后,利用废地建砖厂1处,年产1000万块;1985年开始申请办证筹备开煤矿,1986年建成,1987年投产,设计生产计划年产万吨。几年来,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年生产能力达6万吨,安排劳动力350人。矿长段元春,管理严格,狠抓质量,刘吉孔经常过问,效益非常好,在全部村办企业中名列前茅,成为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支柱。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同时,个体私营如雨后春笋,呈现出无限生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种地积极性空前高涨,基本解决温饱。近几年来,村民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发挥自己聪明才智,吃苦耐劳,致力于个体私营经济,如工艺美术,美容美发,车辆维修,照像,网吧,长途运输,机械加工,餐饮服务,装饰装潢,五花八门,样样俱全。村民各尽其能,各显神通,现在,南冶村一半以上的户在搞个体私营,年收入相当可观。特别是村民刘训美放弃招工机会,她不畏困难,顽强拼搏,自筹资金,办起机械配件厂,年产值300万元,成为民营经济大军中的佼佼者。  雄厚的集体经济基础,为推动南冶村公益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力量。敬老院的老人,所有生活费、医疗费村集体承担;四名年老体弱的孤寡老人每年补助400元和一吨炭;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户每户每年补助120元;1995年,村出资20多万元,在村南打水井1眼,深250米,自来水管道直通每个家庭;村民应负担的农业税、特产税及公益金全部由村集体负担。不仅如此,村民用水用电均免费,在农业生产中,浇水、耕地、种子都是村里统一负担。村民实际上无任何负担。现在,南冶村电话、电视、VCD,摩托车早已普及,吃上自来水,住进小康楼,接通闭路电视,有的家庭购置了电脑,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已经步入小康。  南冶村自古重视文化,改革开放后,更加重视教育,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几百年来人才辈出,读书声不绝于耳。吴式臻设馆授徒,吴正方书法颇有名气,至今尚存许多由他书写的石碑。1910年(宣统二年)李瑞祥考入莱芜县单级教授养成分所,毕业后在南冶、官庄、赵家泉教书数载。古时,南冶人重文也尚武,出于健体强身,防乱护家之目的,村民多有习拳弄武的。吕鸿昌、吴正音二人均拜师朱老头。几年后,他俩拳脚功夫驰名乡里。据说他们马步蹲于木橙上,两个小伙子用尽全身力气拉,依然纹丝不动。1928年,南冶村设立小学堂,并有两名女生。“文化大革命”前,高、初中毕业的就有几十名。1994年,村里投资95万元建起高标准的教学楼。随后几年里投资15万元,硬化体育场,修建车棚,购置音体美器材和图书,更换桌椅,并选配优秀教师任教,使学生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长。经过多年建设,学校现成为规范化学校。村里规定对于考上本科大学的学生奖励现金1000元。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2002年全村共有98人考入大中专院校,2000年仅本科就考上5人。前几年,吴修延考上清华大学,孙春红考取博士研究生。这是南冶村重视教育结出的累累硕果。  南冶人聪明勤劳,淳朴厚道,崇尚文明,注重礼仪,尊老爱幼,邻里团结,蔚然成风。村里每年开展评选十佳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活动;在三八妇女节,“七一”、元旦等节日举办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村民精神生活,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素养。村妇女主任刘茂珍九年如一日,不怕苦累,精心照顾瘫痪在床的公爹,于1999被山东省老龄委授予“齐鲁孝星”光荣匾。近年来,南冶村大力开展“法德结合,文明理家”活动,进一步净化社会环境,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更加安定,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对于党建,南冶村常抓不懈。村党支部队一班人,团结互助,紧密配合,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成为经济振兴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担任支部书已27年之久的刘吉孔,任劳任怨,呕心沥血,不沾不图,积极为村民谋利益,受到村民的尊敬和爱戴。2002年1月在村民委员会换届直选中,他几乎以全票再次当选为南冶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  近十几年来,南冶村取得了辉煌成就,1993年被莱芜市委市政府评为经济强村,先后被莱城区区委区政府评为安全文明村,妇女工作先进单位。2002年的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法德结合,文明理家”模范村,连续十几年被镇、办事处评为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计划生育红旗单位,先进党组织等大小几十项荣誉。  南冶村,这颗汶河岸边永远璀璨的明珠,她曾有辉煌灿烂的过去,更会拥有美好幸福的未来。
&&& 南冶村共有党员60名,村两委成员6人。村民以经营.运输扎碳为主,先后有南冶经贸,片乃昕汇经贸,盛源利商贸等公司成立。又有方正纺织,雷鸣加工厂的落户,带动了全村的经济发展。村民收入不断增加。2011年集体收入48.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920元。
(从左至右依次为:村委成员、妇女主任& 戴秀燕,党支部成员 李连实,村主任 吴彬,党支部书记 吴敏希,村委成员 孙士民,党支部成员 陈爱民)
南冶村党员花名册
刘茂珍(女)
李秀莲(女)
刘训美(女)
杨慧珍(女)
李小斐(女)
一、烈士英名录  李国英  孙守志  孙兆来  吴 镝  孙守和  李磊实  孙兆俊二、历任村支书  1945年大北冶村中共党员亓守道来南冶发展党员3名:吴式云、李国臣、吴学昌,开始了党的活动,继而发展任启义,刘学锡等多名党员。1948年3月成立党支部。历任支部书记如下:  1948年3月-1948年11月    吴式云  1948年12月-1950年12月   吴 健  1950年12月-1958年10月   李国臣  1958年11月-1964年2月    李元成  1964年3月-1974年12月    吴祥熙  1975年1月-         刘吉孔三、历任村主任  1946年2月-1955年12月    刘学锡(村长)  1956年1月-1956年12月    孙兆明(社长)  1957年1月-1958年10月    吴祥熙(社长)  1958年10月-1961年12月    刘学锡(大队长)  1961年2月-1964年12月    刘学锡(大队长)  1965年1月-1973年2月     吴式云(大队长、革委会主任)  1974年1月-1976年l0月    吴祥熙 (革委会主任)  1976年10月-1979年11月    吴祥熙 (大队长)  1979年12月-1984年6月    李诚实(大队长)  1989年6月-1998年12月    李诚实  1999年1日-2001年12月    孙兆孔  2002年1月-         刘吉孔四、副县级及其以上干部  吴冶山  曾任铁道部副部长,己故  吴 镝  曾任原新泰县区委书记,1947年牺牲  吴 铭  原湖南长沙矿务局劳动工资处处长,已离休  吴 键  曾任莱芜县检察长,已故  李明实  原吉林省省委党校副校长,已离休  吴沾熙  曾任维坊市人事局局长,已故  孙守俭  原上海市杨浦区税务局局长,已离休  魏育杰  曾任重庆市江北区水电局局长,已故  吴式会  原新汶矿务局工会主席,已离休  吴勉熙  原郑州市铁路局机筑处长,己离休  孙兆度  原宁波地委组织部部长,已离休  任启祥  原青岛警备区某部卫生队队长,已转业  段伦光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电子研究所所长  李运实  原莱芜市卫生局副局长,已退休  吴茂贵  原莱芜市农机局局长  吴珠希  原新汶矿务局南冶煤矿矿长  王连社  成都军区驻拉萨某团团长  吴 刚  副团职干部,已转业五、副高级及其以上专业技术人员  刘昭阳  大连工学院教授  李充实  颜庄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邵书元  市中医院副主任医师  孙占明  中学高级教师  毕孝昌  中学高级教师六、矿产与开采  南冶地下蕴藏煤,量大,质优。据南冶村“采矿封禁碑”载:“熔铁必需石炭”,为防伤村脉,破坏风水,村民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立碑,再禁采煤。莱芜用煤冶铁,约始于唐代,是用煤冶铁的尝试。煤含硫多,不易脱硫造渣,后才发明使用含硫少的焦炭冶铁。大量用煤冶铁是在元代。“元至元十一年,泰安莱芜一带炭矿,冶铁业极盛行。”(《续修莱芜县志》)南冶北有隋至明代的冶炼遗址,在南冶开煤矿,运至北邻的小北冶冶铁极便。因此,南冶煤矿当于元代开采。  尽管立碑禁止采煤,但百年来皆有开采痕迹,较早的开采多在村南,因村南煤层较浅,地下水位低。清末明初,提升汲水有了进步,村北才有了开采。如村北以徐殿奎为经理,集股开采西号,王子笃为经理开采的东号,东西号都是立井,提升用汽绞车,汲水用汽泵,在当时技术是较先进的,规模也是较大的。1945年终止开采。1968年高庄人民公社在南冶东开采,由于技术、设备都较落后,1972年终止开采。1971年位于南冶村西南田家铺以东的新汶矿务局南冶煤矿建成并简易投产。1987年南冶村自筹资金在村东北开办煤矿,开采至今。现在,甫冶村煤矿在管理、技术、设备等方面部符合现代化开采的要求。七、知名人士和事件  1、吕嘉林,解放前为本村首富。抗日战争时期,任颜庄区区长,日在泰山区党、政、军领导人的争取下毅然率700余人携枪起义,并与地方抗日武装合作,里应外和,克复南冶两个据点。1945年冬被错误的斗争逮捕,病死于狱中,1983年平反昭雪。  2、段明申,热情、豪爽、助人为乐。1947年本村被还乡团占领,穷凶极恶的还乡军与保公所的人疯狂报复革命干部与革命军人及其家属、积极分子。对他们进行毒打、罚款,对交不上罚款的就填深坑。段明申老人带领本村的老年人,凭着威望与胆识与反动派周旋,向他们申明大义:“都是乡里乡亲不要把事做得太绝,要看长远,给自己留条后路……。”真说不下来,他亲自跑各家凑集物资,将被捕的保出来,使本村人免遭毒害,他救人的事迹至今在本村流传。八、关于吴来朝的故事  吴来朝,少时家贫,居南港,与母亲以卖豆腐为生。每天一大早与母亲推完磨做完豆腐。便挑着豆腐担子,敲着梆子过河到盘龙沿街叫卖。当时段盘龙有一段姓富户,设书馆,吴来朝每天卖完豆腐就到书馆窗外听书,用手比划着学写字。日子长了,先生和学生也都认识了这位贫而好学的后生,他虽在窗外,而屋内的学生回答不出来的问题,他能回答出来,不能背诵的书他能背诵。富户小姐得知此事,出于好奇,偷看这位有才的穷后生。在小姐眼里,吴来朝虽衣着褴褛,但才貌俱佳,蒙生爱慕之心:她向父母提出想与卖豆腩的后生结亲,父母坚决不同意。小姐不顾父母阻拦大胆向吴来朝表明心迹。美丽娴淑的小姐主动求爱,吴来朝喜出望外。一天段小姐收拾一些随身衣服,到吴来朝的家里.吴来朝母亲又喜又惊,喜的是,这样的好媳妇,哪里去找,惊的是自己这样穷,人家娘能让吗?可是段小姐态度坚定,义无反顾。于是,当天拜堂成亲。坐床头时一猫头鹰飞进屋里落在梁上,大家都觉得奇怪,认为是不祥之兆,可小姐爽朗地脱口诵道:“新人床上坐,夜猫子梁上落。一门三进士,父子五登科”,话音刚落,猫头鹰就飞走了。  婚后,娘家连劝带吓,小姐执意不回,在吴来朝家里勤劳节俭持家。吴来朝自从有了贤内助,更有时间效法圣贤,孜孜攻读,后来考取岁贡,继而被选为山西荣河县县令。时荣河县境内大荒,吴来朝出资买茅棘,鼓励垦荒,年来荒地皆变成良田。又给农民以牛,教农民种植,间苗。据说当时农民不知何为间苗,吴来朝教他们:“三寸四寸掩,三棵五棵留”。当时他们认为苗都留着还打不多,留这么少怎么行呢?吴来朝苦口婆心,指导劝说。到秋天时果然穗子大了,产量高了,众人皆服。他又令夫人教农妇纺线织布,一年后该县大大优于他县,吴来朝深得当地农民爱戴。后来荣河人每年都往茅堆上加茅草,年久堆积如山,以示纪念。并在莱芜城东门外建吴封君庙,庙门匾额为“荣河遗爱”。  后来,吴来朝之子吴鸿洙、吴鸿功及孙吴伟皆因学成名,考中进士,一任工部主事,一任吏科给事中,一任陕西按察使,其孙吴曙、吴晖考取举人,因而被誉为“一门三进士,父子五登科”,应了段夫人前言。九、吴处士写状  明朝时期,南冶村有位秀才名叫吴君宜,人称“吴处士”。处士不是官衔,大概相当于“有学问善交往”一类的称谓。吴君宜没有做官,但有文才、有名望,所以叫处士。吴处士刀笔厉害,故以写状纸讼词名噪乡里。  村里有财主姓王,虽是土财主,却贪心十足。夜里睡不着时,肚子里便生几条坏蛆爬出来坑人。穷人张不了有块地与王财主紧邻,虽然比王财主的地小得多,但他也看着眼红,总想一口吞进肚里去,只是苦于无办法。想买吧,舍不得花钱,白要吧,人家当然不会给他。  张不了喂着几只羊。这天王财主看到张不了放羊,忽然眉头一皱,计上心头。于是他一口气跑到县衙,状告张不了的羊吃了他的麦苗,把一大块地全吃光了。县官很快发下签来,要拘张不了上堂对质。张不了是个老实人,即刻吓傻了。吴君宜得知此事,便对他说:“不用怕,我给你写个状子带上,保证没事。”立即提笔铺纸,写了这样一句:“麦叶细如线,麦根扎黄泉。,腊月天地冻.地如石板坚。钢镢刨不动,羊嘴怎能餐?”张不了带着吴君宜写的状纸,到了县衙大堂呈上。县官反复看了数遍,越看越觉得有理,就把王财主熊了一顿,哄下堂去了。  王财主回到家,越想越憋气,后来打听到是吴君宜给张不了写的状子,为了出口气,就提了一个猪头两瓶酒,也去找吴君宜写状子,他心想:“有钱能使鬼推磨,我不信财主告不倒穷汉,天底下的衙门口哪不朝南开?”  吴君宜收下王财主的猪头和酒,就为王财主也写了状纸,是这样四句:“麦苗嫩如线,风刮就能断。绵羊大张嘴,一嘴啃一片。”  县官看了王财主的状子,又觉得有理:是呀,麦根虽然在土里羊啃不着,麦叶子可是在地上边,一嘴啃一片,这还了得。于是又下签拘传张不了。张不了又找吴君宜。吴君宜又为他写了一张状纸:麦苗生来脾气犟,羊嘴越啃越发旺。羊屎羊尿算白赚,你说合账不合账?  县官左看右看,又觉得有理,就又把王财主哄下堂去了。  王财主走后,县官把三张状纸拿出来翻看,越看越觉得像是出自一人之手。后来果然探听到系吴君宜所为,就把他传上堂去。吴君宜原本是秀才,县官当场把他的功名给捋去了。  从此,吴君宜一辈子再也没混上一官半职。死后葬于村北,墓碑上写着“明处士吴君宜之墓”,世孙吴正音立。十、吴冶山在朝鲜  吴冶山(),1937年参加革命,1938入党。历任县委组织部长、武装科科长,县大队副大队长,县委副书记兼县大队长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军区团政委、县长、地委副书记,东北铁路沈阳地区工厂副厂长、厂党委副书记。他于1950年入朝作战,任志愿军援朝铁路工程总队政委、总队长,中朝联合铁道运输司令部铁路军事管理总局政委、党委书记。在战争中,率部参加了朝鲜战场所有铁道战线的斗争,荣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  在朝鲜战争中,美军把轰炸破坏朝鲜北部作为主要战略手段。1950年10月志愿军出国时,朝鲜北部的铁路基本被摧毁。为了恢复铁路运输,保障前方供应,日正式组成铁道兵团,所属部队陆续入朝。至1951年2月,入朝的铁道部队计有第1师大部、直属桥梁团和直属独立团及铁道部抗美援朝工程总队。吴冶山任援朝铁路工程总队政委。  由于美军把轰炸志愿军后方当作重要战争手段,志愿军后勤却几乎没有自己的防空部队。至1951年6月,上级在防空方面加强了鸭绿江各渡口高炮部队,调来城防高炮第505、513团和独立高炮营掩护桥梁和后勤分部。吴冶山积极建议和提倡铁道部队、分部、兵力普遍组织轻重机枪和步枪对空射击小组.随时随地打击低空飞行的美军飞机。这在一定程度上减低了美空军的轰炸扫射效能。  敌人在普遍轰炸道路、桥梁,封锁破坏我交通运输目的没有得逞后,便集中力量重点轰炸新安洲、西浦、价川铁路的“三角地区”。这里是整个朝鲜北方铁路和公路运输的枢纽和咽喉。我防空力量加强后,铁道兵便夜以继日地集中兵力抓紧抢修“三角地区”的铁路。  面对如此严重的任务,吴冶山鉴于敌机轰炸扫射的命中率夜晚低,威胁比白天小,于是就指挥部队把主要工作转入夜间进行。,晚上作业不仅效率低且容易出事故,砸道钉时经常砸空,甚至砸伤战士的手脚,吴冶山批示学习兄弟部队的经验,把钉帽涂成白色,这样找好找,钉好钉,就提高了抢修铁路的效率。吴冶山除提倡战士们搞创造发明外,见兄弟部队有好的经验就学。他们学习了修铁路便桥的方法,为争取主动,还在预料将要受到攻击的桥梁旁边,预先贮藏好修理材料,一旦桥梁被炸便立即抢修,改变了过去一击就烂,一打就断的被动局面。  吴冶山善于发挥政治工作威力,能充分调动指战员的积极性,援朝工程总队4工程队1中队2分队班长郭金升,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拆卸定时炸弹和其它炸弹共计I200多颗,取出炸药30多吨,被誉为“卸定时炸弹大王”。吴冶山提升他为排长,办拆卸定时炸弹训练班,又让郭金升当队长和教员,后他又被兄弟部队请去当教员。后经吴冶山派人整理材料,志愿军领导机关为郭金升记特等功,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出席了朝鲜铁道部省(部)英雄模范代表会议,为创建“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加强铁路系统的领导,1951年8月,在中朝联合司令部领导下成立了以东北区副令员贺晋年兼司令员的中朝联合铁道运输司令部(简称“联运司”)。“联运司”由贺晋年任司令员,张明过为政治委员,刘居英任副司令兼军管总局局长,吴冶山调任军管总务政委、党委书记。  8月中旬,敌人为了配合停战谈判,对我施加军事压力,在其地面部队发动夏季攻势的同时,又乘洪水以其空军对我发动了大规模的“绞杀战”,以切断我军运输线为目的,使前线我军陷粮尽弹绝的地步。我军在技术装备劣势和物资器材极端缺乏条件下,以无比顽强的战斗精神进行了反“绞杀战”斗争。刘居英、吴冶山经常冒着生命危险,亲临现场,查看现场判断敌情,定下决心,采取各种方法机智勇敢地与敌人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赢得“绞杀战”斗争的胜利。  1952年5月,敌人轰炸比1951年1月增加了70倍,而我方的运输增加了3倍,使敌人叹服不已。8月20日,美远东舰队司令布里斯说,美海、空军全力摧毁北朝鲜的共军供应线的计划已彻底失败。1952年6月至年底,敌机对铁路的破坏处次数逐渐减少,美军修订了空军使用方针,将空中袭击重点从铁路交通转向水利发电系统、灌溉设施和重要军事目标。  铁路总局在竭尽全力组织军运的同时,尽最大可能组织为朝鲜国民经济物资的运输,至12月23日,完成了朝鲜1952年全年铁路运输计划的590万吨。  1953年1月至2月,在刘居英、吴冶山组织指挥下,铁路总局为战备运输装车15686车,全面完成了战备任务。在夏季进攻战的金城战役中,一次火力袭击即消耗炮弹1900吨,一次战役就消耗弹药1.9万吨,约等于五次战役以前弹药品消耗量的2.3倍,夏季进攻金城战役共消耗弹药3万余吨,每天平均400吨,参战部队不仅粮食充足,且战后还有剩余,全体铁路员工为最后一战提供了可靠的物资保障。  在抗美援朝战争的铁路运输中,吴冶山率铁路员工,面对敌机轰炸、敌特破坏、洪水灾害等三大敌人开展了顽强的斗争,基本上保障了前线所需物资,因而荣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吴冶山任铁路管理局局长,兰州铁路局党委书记、局长,铁道部中南办事处党委书记、主任,武汉铁路局局长兼党委书记,坦赞铁路专家组组长兼党委书记,铁道部副部长、部党组成员。十一、全国计划生育劳动模范——孙吉英  孙吉英,女,汉族,莱城区高庄街道办事处南冶村人,1925年3月生,多次荣获县、社、镇劳动模范并当选为莱芜市第十、十一届人大代表。1989年荣获全国计划生育劳动模范称号。  孙吉英做计划生育工作时,已是5个孩子的母亲,小的只有两岁,丈夫不同意她干这项工作,经过多次动员终于得到了全家的同意和支持。孙吉英从一开始干这项工作就认识到: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是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根本。艰苦细微的工作赢得了上级领导和群众的好评。  长期的计划生育工作使她掌握了接生技术,每当产妇找她时,不论远近还是刮风下雨,她从不推辞赶去接生。完全是进行义务帮助。为了减少无儿户的忧虑,她积极帮助寻找上门女婿。还通过村里两委研究决定给上门女婿优先划宅基地,到村办企业工作等一些措施。十二、齐鲁孝星——刘茂珍  刘茂珍,女,汉族,1956年2月出生于钢城区颜庄镇木头山村。197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南冶村妇女主任、计生委主任。1999年被山东省寿龄委授予“齐鲁寿星”光荣匾。  刘茂珍在工作中,大胆泼辣,勤奋扎实,任劳任怨,成绩显著,多次被评为优秀妇女干部、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个人。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精心照料瘫痪在床的公爹受到群众交口称赞。1994年冬天,刘茂珍发现72岁的公爹发病昏倒在地,及时把他送到医院,抢救七天七夜后醒了,但再也不能言语和活动。在住院期间,刘茂珍和丈夫吴茂荣在床边轮流守护,仅医药费就花去两万多,没有钱,就出二分五厘的高利息贷款,给老人治病。  老人出院后,为支持丈夫工作,刘茂珍自已承担起照顾老人的义务,并且还要料理两个孩子的生活。她天天为老人喂饭、端屎端尿,村里工作从不间断,一天只睡5个小时,三个月下来,头发白了许多,人瘦了近30斤。为防止老人在夜晚间有什么闪失,刘茂珍不顾公爹儿媳之嫌,不畏天气寒冷,打地铺睡在老人床边。老人发生便秘,她把开塞露注入老人肛门,效果不好时,她用手一点一点往外抠。老人年轻时是部队干部.爱干净。刘茂珍每天给他洗脸梳头刮胡子,吃饭前洗手,饭后漱口。定期为老人洗身子,活动身体,使老人精神愉快,安度晚年,至今已经九年,在当地传为佳话。十三、女厂长刘训美  刘训黄,生于1967年7月,莱城区高庄街道办事处南冶村人,198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家庭贫穷,16岁初中毕业后她不畏困难,自强不息,抓住时机,自筹资金1000多元办起电镀厂,由于管理不善而倒闭,期间,她多次放弃当工人的机会,立志干出一番事业,1989年她借贷40万元,建起机械配件厂,同时自学机械原理知识,聘请6名工程师,走正规化管理的路子,当年实现产值100万元,利税12万元。1990年2月又投资200万元,建起两座近400平方米的大车间,加工和生产零件达40多种,形成年产值500万元,利税40万元的生产规模。
  南冶村共有14姓人家,分别是刘、吴、孙、李、陈、任、亓、段、吕、王、邵、魏、池、张。不论家族大小,彼此和睦相处,左邻右舍,相敬如宾。明末迁入有吴、孙、刘、李4姓。吴氏乃莱芜名士吴来朝之后。他曾在山西荣河县为县官,后参与编纂《莱芜县志》。吴氏宗祠主体尚存完好,祠前两株参天柏树和一株粗大柚树已被砍伐,山屏门毁掉。门前所悬挂的“父子兄弟进士”大匾不知去向。李氏乃莱芜名士李潇生之后,李氏宗祠在村后街,现尚存。大门口挂有一匾,上书“天下才子第一”是清顺治元年御赐,今已失。晚清,亓氏亓湘由梨沟迁来,吕氏吕来湘从芹村迁来。后李家渐衰,亓、吕两家渐富,时有穷了一贵(李贵)富了两厢(亓湘,吕来湘)之说。清末民初,吕家成为全村首富,拥有良田120亩,并开酒店,建油坊,设钱庄,闻名十里八乡。  为防乱世遭劫,保家护民,清咸丰十年(1860年)全体村民共同修筑了寨墙,村人称圩子墙。用三合土(石灰、黄土、卵石)夯实筑成,高约6米,建有垛口,拦马墙。筑墙取土,使村周围自然形成护城河。四面筑有门楼,东门名“依汶”,南门曰“影宫”,西门称“望岳”,北门叫“枢阙”。四角各筑炮楼1座。1862年,捻军一残部持枪途经南冶,此时圩墙已修好,四门紧闭,壮丁把守圩墙,其未能人。现圩墙仅存一段遗址。
莱城党建网 版权所
有 鲁ICP备号 ]
主办单位:中共莱芜市莱城区委组织部 网址:http://www./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美援朝军人待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