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的内涵包括不仅在于考试 考上大学又有哪些担忧

调查:北京考生考上北大机会是河南的31倍_中大网校
调查:北京考生考上北大机会是河南的31倍
发表时间: 11:02:39 来源:中大网校
点击关注微信:
调查:北京考生考上北大机会是河南的31倍
  调查获悉,2012年,北京大学(含部)在北京总共投放了414个招生名额(其学部368人),而在河南省的招生计划则为108人(其中医学部28人),而当年两地报名参加普通高考的人数分别为73460人和805807人。则北京地区考生考上北大的机会是1/177,而如果是在河南省参加高考,这个可能性降低为1/7461,两者相差42倍。
  2013年,北京大学在北京投放的普通高考招生计划总数为408名,在河南省的招生名额为124名,而今年两地的普通高考人数分别为72736人和685000人。采用同样的计算方法,两地学子上北大的机会分别为1/178和1/5524,相差31倍。
  谁的&985&?
  观察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情况,选取C9联盟为例最为典型。
  所谓C9联盟,是由首批&985工程&的9所院校组成的联盟,也即坊间熟悉的&2+7&,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共9所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金字塔的塔尖。
  根据上述大学招生网站上的公开信息,C9在全国人口密集地区的招生计划总数,往往比不上其在自己属地单独一地投放的名额。
  以北京大学为例,在其今年总计2065个普通高考招生名额中,408个给了北京本地生源,而在山东、河南、四川这三个东、中、西部人口大省的招生名额分别只有69、124和75个,三地相加也只有268个,仅占北京所享名额的50%多;而上述三省今年报名参加普通高考招生的人数分别为50.8万、68.5万和 51.6万人,其总和为170.9万,是今年北京本地报考人数的23倍多。
  换言之,在这三个人口密集省份,考生考上北大的机会平均为北京本地考生的1/46。
  数字差距背后,是一条心照不宣的&属地原则&。C9在各自属地投放招生名额都相当慷慨,这一数字普遍占其全国招生计划的10%以上,其中最高的浙江大学,由于多校合并的特殊原因,在浙江本省的招生人数达到全国招生计划总数的58.33%。
  C9中属地招生比例最低的是中科大,其在安徽省的招生人数只占全部计划的11.23%。
  &安徽省财力较弱,给中科大的支持不够&,东部地区某985高校招生办主任一针见血的话语,道出了&属地原则&背后公开的秘密:&省(市)部共建&。
  省部共建是指国务院部委(主要为教育部)与相关省、直辖市、自治区共建高校,按一定比例对之进行投入。对于985高校所获得的教育部985项目经费,其属地地方财政一般会给予1:1的配套投入,相应地,也会要求高校对属地建设多加支持,其中就包括属地招生比例的放宽。
  据了解,这种相互支持有的是一种原则性声明,有的则落实为省部共建协议的具体条款。比如江苏省就曾明确,南京大学在江苏本省投放的招生名额要占其全部招生计划的50%。
  &庞大的高校支付一度使当时的中央财政面临巨大压力,&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林荣日说,&与此相对的是,地方政府在对部属院校持续追加投入后,也得到了更大的话语空间。&
  盛宴旁的看客
  与区位优劣和区域经济发达程度呈现负相关的关系,经济落后、教育资源相对稀缺地区,考生能够考上重点大学的机会相对更少,而这些地区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农村学生,更成为高等教育中的弱势群体。
  早在本轮教改启动之初,前任国家总理温家宝就在2009年初的一篇署名文章里,提到了农村大学生比例下降的问题。
  从全国范围来看,农村生源大学生减少很明显,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几乎下降了近一半。而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2006年1月发布的一项调研结果表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重点大学农村学生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新教改以来,上述前一个问题有所好转,农村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60%-70%&&或许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在发展中国家属于最好水平。
  但是对于后一个问题,情况却在进一步恶化,农村学生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相对下降了。诚然农村生源的绝对数量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在下降,但这尚不足以解释重点大学里农村生源的减少。
  就欠发达地区农村自身的状况而言,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情况特别严重,在追逐升学率过程中形成的&超级中学&,几乎垄断了地区的重点大学升学机会。比如西部某省,五所超级中学几乎垄断了清华、北大两校在该省的全部招生名额。
  而教育改革也往往使农村的学生进一步处于劣势。&我们的学生所能享有的教育资源只局限在学校里、课堂上,根本没有条件去开阔眼界,怎么和发达地区的学生比拼素质教育?&四川省某中等城市下辖的一所农村中学校长对记者说。
  近年来方兴未艾的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客观效果也是农村学生的机会相对减少,因为在知识面和视野上,农村学生普遍处于劣势;就算是考试大纲范围内的试题考查,农村学生由于平时所享有的师资和受到的训练稍逊一筹,在竞争中也难以占优。
  甚至是增加考生命中机会的平行志愿填报改革,无形中也会使欠发达地区农村学生机会减少。前述农村中学校长告诉记者,农村的孩子本来就没有把握报考最顶尖的大学,一般会把本科线以上的第二批次重点大学作为自己的目标。但是平行志愿的实行,使得这些大学能够招录到考分相当高的考生,他们对农村考生形成了非常强烈的竞争,后者通过拉开档次填写志愿、从而被相对较好的第二梯队大学录取的希望变得渺茫。
  面对这种局面,政府不断出手,加大了对贫困地区教育扶持的力度。2012年起,教育部规定&十二五&期间,每年在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年度计划总增量中安排1万名左右本科招生计划,面向国务院确定的21个省(区、市)的680个贫困县实行定向招生。
  今年上述专项计划的覆盖区域又有所扩大,包括所有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的832个县,划拨的招生计划数也从1万名增加到3万名。
  &我们留给这个专项计划的招生名额已从30个增加到了50个&,南京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刘源告诉本报。
  求解教育公平
  7月18日,刘源在招生现场接受本报电话采访时称,当天南京大学在西藏地区某贫困县招录了一名定向生,其高考分数仅为358分,只比当地少数民族考生一本分数线340分略高,而该校在西藏地区按照普通高考程序招录的考生,平均分数比定向生高近200分。这其中的公平又该如何衡量?
  不仅如此,按照南京大学历年的经验,少数民族学生由于汉语基础较弱、高中阶段课程的差异等原因,入学后往往跟不上教学进度,需要加班加点辅导。这显然和985高校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发生了一定的冲突。
  对于重点大学招生计划向贫困地区倾斜,一位长期研究教育改革的学者也持有异见。&重点大学当然要择优录取,不看分数看什么?&他认为,从这个角度上说,意在公平的倾斜政策恰恰违反了公平的原则。
  这位不愿具名的学者认为,教育公平应该主要体现在义务段,而不是具有典型&私人品&特征的高等教育学段;而让招生计划数只占全国总数8%的985和211高校来体现教育公平,这一政策要求值得商榷。
  包括他在内,多位教育界人士认为,要实现高等教育、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可及性的公平,关键在于此前的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环节,而不是高校招生环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有关研究表明,基础教育阶段占有政府经费分配比重越大,则经费分配越趋于公平,也有利于保证教育机会的公平。
  而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相关投入的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都非常大。年,东部3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与西部5省区(广西、贵州、云南、甘肃和青海)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差距从3.23倍扩大到了3.85倍,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差距从2.65倍扩大到了3.39倍。
  城乡之间以2002年为例:全社会各项教育投资为5800多亿元,而占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却只获得其中的23%。
  教育经费投入的失衡造成了办学条件的失衡,继而会导致教育观念、教师素质、科研能力等软资源的失衡。
  &985高校可以考虑涨学费&,上述学者说,不加区别地投入公共财政,效果并不好,对于准公共品和私人品的教育需求,完全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机制来予以满足,从而省出来的那部分公共财政,就可以用于向相对贫困的地区和人群倾斜。什么叫 教育公平? 求解释!
1 指标生。
所谓指标生,就是让稍微弱一点学校的好学生有个好高中上,真是不错。但是我想问的是,让好的学校收差一点的人,不是等于让好学生没好的学习环境吗? 再从人数上讲,各个学校的指标生人数不一,什么意思?既然是要实现公平,那么人数这基本的东西都不公平,有什么可讲的呢?你要说各个学校人数不同,那我问句,难道指标生所占百分比相同吗?再者说,好学校的同学们根本用不上,有与没有都一样,差一点的学校名额本来不多,再加上指标生人数那么一点,真正享受的有几个?
参加中考的学生,都是未成年人。能力本来就不够,为什么让自己估分?你要说给个答案,估计不准就是不扎实,那我要问,你给的答案出了ABCD知道得几分以外,别的谁知道啊?就连不同的改卷老师给的分数都不一样,你要我们这些学生估多准呢?让好学生进差学校,差学生进好学校这是公平吗?
最后问一句,对自己估计不准,你就是670以上,报好学校差几分,你就去二志愿(最好的分数线600)。你要是630
你还能去620+,610+的学校,求问这公平吗?
寒窗苦读9年书,输在一场估分战?难道说辛苦就这么白废了?
发表于:11-07-05 16:56
大家都这样,应该还算是公平吧。
发表于:11-07-06 13:19
对极少数人的公平
发表于:11-07-06 14:23
&&[第2版 07-06 14:23]
你再三发帖,可是你认真看过别人的回帖吗?如果看过,并且思考过,可以再就别人的看法评论。钻牛角尖对自己不好。
发泄可以,说道理就要多考虑,还需要了解和理解别人的道理。
以下引用自njj816:
二、指标生
这个省教育厅为了均衡办好初中学校,减少小升初择校措施一个方面。
当初,如果有谁能愿意上一所薄弱初中,在学校中成绩优秀,现在就有取得指标生的希望。
三、高中教育,需要考虑的不只是学生择校一个方面,关键是要调动高中学校的教学的积极性,校与校之间教学竞争等。
四、“差学校”的说法,我不认同。什么标准、情况是差学校?
在三星级学校中,也有学生高考时考上了本二线。四星级的学校,学生能全考上本二线么?还是要看到三星级学校的努力发展情况。
关于估分,我在你那篇帖里说很多了,不想重复了。
再说一句:你认为凭一次考试(中考)就排定上哪个学校就很公平吗?我认为公平程度与估分是一样的。
与教育局无关,没有哪所高中是愿意出分数再报志愿的,你了解一下吧。
想了想:最好的办法是考前填志愿,就是我说的:“盲填”,省得大家忙。
发表于:11-07-06 16:33
同意,分析的很深刻。
风之曲体育运动俱乐部&
发表于:11-07-06 19:54
世上哪有公平?
发表于:11-07-06 22:05
中国会有公平?
发表于:11-07-07 09:44
从来在中国公平只是件外衣,多少事可以在公平下面做的……
君子如玉,美人如斯
翡翠无暇,恬淡娴静
发表于:11-07-07 13:24
发表于:11-07-10 13:32
以下是引用 第9楼 小虎爱妈妈 的话:
没有公平...
最热门购物淘宝交流版&每日超高的浏览量
百位商家参与活动、数十种奖品&天天送不停
天天回帖跟帖就有钱拿,15天支付宝兑现1次
每天都有抢楼和猜谜,收获多多,现金支付
邀请用户每月都有多种免费礼品赠送
发表于:11-07-10 15:11
这个社会哪里有公平可言。
牛皮癣的治疗方法
发表于:11-07-10 21:41
这只是冰山的小小的一角罢了,唉,中国越来越腐败了,慢慢的就全出来了。现在还好,因为乱世刚过,现在的官还有着新中国百分之40的味道
发表于:11-07-10 22:02
指标生初衷是对的,实际效果是把水搅浑了,好养鱼。估分看似很公平,实际很伤人!都是不太成功的尝试。
发表于:11-07-10 22:10
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
发表于:11-07-11 09:07
读书的娃,伤不起啊。
快乐学画&就去小脚丫
http://b846160.xici.net
发表于:11-07-11 09:23
以下是引用 第7楼 城市快车道 的话:
中国会有公平?...
发表于:11-07-11 09:53
我国的教育资源分配从来就没公平过...
静听久石让???
发表于:11-07-11 12:47
以下是引用 第7楼 城市快车道 的话:
中国会有公平?...
发表于:11-07-11 13:53
要学会淡定呀 孩子你才刚刚接触社会 挺复杂的哦
发表于:11-07-11 14:06
在这个人治国家,只能是一步错、步步错,错上加错、自圆其说。
虽然,天理何在,希望何在!
但,我更想劝您――认命吧!#
发表于:11-07-11 14:53
淡定!基础教育中,人人受教育,算平等吧。往上走,就看物竞天择,各显神通了!公平是理想,非现实。
您会比我更爱孩子吗?如果是,您金子般的心定会有天使般的孩子。
如果您觉得金钱权利美色是人生的终极目标,那我不敢说您有错!
我只能说,天使更爱我!呵呵。
发表于:11-07-11 15:45
跟教育局谈什么公平啊?
我是学才高中小张老师!
发表于:11-07-11 17:09
能让大多数人满意就是公平。你可以埋怨对你不公平,但是你必须承认,通过这种机制选拔出来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优秀的,极个别的是好生到了差学校,差生到了好学校的情况。再说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如果让你家小孩满意了又会有别人站出来指责,每个人都是站在自己的利益立场上说话,最受伤的其实是政策的缔造者,因为无论怎么做总会被人骂。让你家小孩以后静下心来好好看书吧,真正实力超群的孩子用不着担忧这些。
发表于:11-07-11 18:32
回复 第4楼 的 我才是无欲则刚:
主管部门?初中薄弱学校这几年也该公平了吧,应与时俱进哎,以子之矛攻之----差校不差,怎样?
发表于:11-07-11 22:02
回复 第24楼 的 njlwu:
教育改革本来就是很慢,不断探索的。因为没有现成模式可以套用,国外也在不断探索。
薄弱学校的改变也不是几年就可以的,学校建设不是企业改革,没有可比性。
发表于:11-07-11 22:48
法则不是针对一个人来制定的,大家在同一规则下就是一种相对公平,如果不能适应的话就可能被淘汰!和教育局去纠结意义不大。埋怨,牢骚,抗议都不是牛,如果自身实力足够强大话,任何规则都不起作用那才叫牛!
顺便说一下,我们无锡的重点高中也很难进的,记得我家小孩中考时,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减去20分也能进。这样就不用去考虑其他人为因素了。
发表于:11-07-11 23:31
&&[第2版 07-11 23:31]
告诉你个事实,把建业,下关,雨花,栖霞四个区最好的小学老师挑出来搞教学评比!比不过鼓楼琅琊路一所小学!
这就是中国教育的现状!
只有这样的钱才不会贬值。
全体业主有权通过投票更换管理水平差,管理成本高的物业公司!
发表于:11-07-12 09:06
大家都有各自纠结不同的东西,我也有很多,但是不像你敢讲,其实这个社会没有公平,上小学,家长有本事有钱的孩子就能上名校,没有的就就近入学,这个本身就差了很多,为什么那么多人择校,一个普通小学的第一名,在名校就是差生,中学,因为上名校的的孩子又有机会上好学校,一般的小学也能上,但是几率小很多,我有个同事的娃,成绩不怎么样,就因为他爸爸认识人,又肯砸钱,当年说3大名校或南外给他选,但差2万块,我那个同事纠结这2万,没给娃上南外本部,他和我说成绩只是相对的,差不多就行了,你懂哎,今年高考,就考上个金陵职大,初中高中都在3大名校,工作了,更是没有公平,你以为你工作做的好,就行啦,领导同事根本不看你这个,看你有多少剩余价值能挖,看你能给他们做多大的贡献,看你能孝敬多少
,看你有多大的人脉能帮他们生活中的大忙,如果这些你都没有,你又是男孩,领导就看你能不能做他们的“保姆”家里换换煤气啊,什么有个跑腿的活啊,就连过年的年货都要你去买了送到家里,每周去麦德龙都要你去借车,送他们全家去,说了就途这点,要不就早就搞你了,有什么公平,没有,
不干活的整天逍遥,干活的反而处处排挤,有什么公平
发表于:11-07-12 09:08
我也满肚子纠结,我理解你!老百姓做什么都难
发表于:11-07-12 12:03
期待公平的那一天
你是爸妈的重心
但不是中心
给你一个自由的空间
让你更高更远的飞翔
发表于:11-07-12 12:17
公平?你居然在这谈公平,不要自己骗自己了,这里没有公平,不高考上大学,身体健康有问题进好的单位,这都是我身边的事,你还居然谈公平,妄想有一天能大发慈悲给你公平,做梦,醒醒吧,可怜,可悲的国人
Heil&Mein&Führer
http://www.xici.net/#b1316534/home.asp
发表于:11-07-12 12:48
因为没有公平才会喊着公平,就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样”,法律面前真的能够公平吗?~
就是因为不公平才会喊公平,真正公平了还会在口号上下功夫吗!?
发表于:11-07-12 12:51
公平?别逗了!你哪个单位的?呵呵呵呵。
You&can&light&up&the&dark
发表于:11-07-12 13:00
教育局就是狗屁,反映买卖文凭:我管不了,你找别人去。
&&&&&&&&&&&&&&&
反映非法办学:这不属于我们负责范围。
你们能管的就是包二奶还是啊?
淡定,冷静的生活就够了。
发表于:11-07-12 13:19
根本就没有公平
发表于:11-07-12 13:44
哪里有真正的公平啊。。
或者不点我
锅贴就在锅里
发表于:11-07-12 13:59
公平是相对的。你的孩子估计是估分偏低了,现在考的挺高的,达到了某好校的分数线,可是志愿却没有敢报这个学校,是吧?其实,这是公平的,其他的学生难道不是么?这是学生个人和家长的个性和魄力问题,也是对自己不够自信的表现。
发表于:11-07-12 14:09
&&[第2版 07-12 14:09]
回复 第37楼 的 78龙行天下:
不是呀,人家不高考照样上大学 ,你肯定会说,这是相对的只是极少数,这个就得看你的社交圈了,要是你的社交圈是下岗职工,那你所认识的孩子都要通过所谓的高考所谓的分数,要是你的社交圈都是富商官宦你认为他们的孩子都要凭分数上大学吗,你所指的相对也许就是这个意思吧
Heil&Mein&Führer
http://www.xici.net/#b1316534/home.asp
发表于:11-07-12 15:01
快快乐乐每一天!
发表于:11-07-12 15:04
以下是引用 第13楼 精灵晚报 的话:
指标生初衷是对的,实际效果是把水搅浑了,好养鱼。估分看似很公平,实际很伤人!都是不太成功的尝试。...
哆来咪专业儿童摄影.........
发表于:11-07-12 15:05
直接送国外吧。
发表于:11-07-12 15:17
读书的娃,伤不起啊。
出自名门&万千宠爱
发表于:11-07-12 15:29
公平是神马?
麻麻会爱你一辈子哒~
发表于:11-07-12 15:33
同意,分析的很深刻,估分确实是扯淡
发表于:11-07-12 15:34
以下是引用 第37楼 78龙行天下 的话:
公平是相对的。你的孩子估计是估分偏低了,现在考的挺高的,达到了某好校的分数线,可是志愿却没有敢报这个学校,是吧?其实,这是公平的,其他的学生难道不是么?这是学生个人和家长的个性和魄力问题,也是对自己不够自信的表现。...
同意。其实孩子自身没有真功夫,靠家长进名校的,三年后的高考依然会名落孙三,身边这样的事例已经很多了,别把名校的老师当神仙,所谓名校和薄弱学校的差别在于名校老师在黑土地上种庄稼,薄弱学校老师在盐碱地上种庄稼。
发表于:11-07-12 15:49
以下是引用 第4楼 我才是无欲则刚 的话:
你再三发帖,可是你认真看过别人的回帖吗?如果看过,并且思考过,可以再就别人的看法评论。钻牛角尖对自己不好。 发泄可以,说道理就要多考虑,还需要了解和理解别人的道理。...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发表于:11-07-12 16:15
专业值得信赖
寻着风骚楚辞,在汨水河畔,
屈子怀瑾握玉,朝饮坠露,
夕揽素漭,离骚一赋,
千古绝唱,沧桑正道
发表于:11-07-12 16:18
现在中考改革了???怎么又什么估分了。。。我记得当时我们直接报个学校,然后考试凭分数选学校的。。。。这是什么情况
南京白癜风
发表于:11-07-12 16:38
专业值得信赖
寻着风骚楚辞,在汨水河畔,
屈子怀瑾握玉,朝饮坠露,
夕揽素漭,离骚一赋,
千古绝唱,沧桑正道
发表于:11-07-12 16:48
还好了,其实看似公平的事就是不公平,老百姓是没法比的,不过如果孩子好也不一定非要花那个钱上所谓的好学校,其实在普通学校里照样能成才,老师还会特别关注
共2页 到第页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高考作文素材:《教育当避“下沉螺旋”》及写作训练
教育当避“下沉螺旋”
&新学期开学在即,给在农村的老父亲打电话,问村里有哪些孩子考上好大学了。父亲说,村子里已经五六年没有人考上本科院校了,以前每年还有一两个呢。这样的情况并非个别,身边的同事、朋友也有类似感慨。人们不禁忧虑“寒门难出贵子”,而在一些困难家庭中,“读书无用论”“知识无力感”颇有市场。
&诚然,近年来从重点高校给农村学子抛去更多橄榄枝,到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不断扩容,教育公平的雨露更多洒向了乡村。然而,在那广袤的田野上,还有很多寒门子弟在喊渴。甚至出现一些学者所担心的“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找的工作越差”的“下沉螺旋”现象。一旦这种现象成为一种普遍性趋势,则不但个体的命运将难以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变,对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来说也是极为不利的。
&“什么是公平?同一个太阳照着他的宫殿,也不曾避过了我们的草屋:日光是一视同仁的。”社会所期待的教育公平,是不仅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也要让他们都有机会接触到优质教育资源。如果说个人的拼搏奋进是生活向好和生命尊严的基石,那么对教育公平的捍卫,就是这块基石下面的地基。当且仅当教育公平成为现实时,教育方能改善困难人群的思想贫瘠,吹走留守儿童的精神孤寂,拔除寒门子弟心间过早生长的杂草,给人以面向未来的信心。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事实上,一个倚重家世背景、人脉关系等社会资本,而排斥教育、知识、创新等文化资本的社会,一定不会是一个充满活力、大有希望的社会。释放知识的力量,并不意味着教育屈服于找好工作、赚大钱、当大官等功利想法,而是通过教育使每一个孩子在获得充盈心灵、健全人格的同时,拥有超越贫困、改写命运的“魔力”。多一些聚焦公平、直指人心的终极关怀,让“有教无类”绽放时代光芒,社会文化资本的活力因子才能被撬动起来。
&“一次正确的制度选择,胜过十代人的代际更换。”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实现社会的分层流动。也就是说,受教育者无论来自哪个阶层,都可以通过自己优异的学业和成就而进入社会上升通道。这样一种分层流动,不仅促使社会更加稳定,更能带来国家的繁荣与发展。然而,这个功能得以发挥作用的前提就是教育公平。一旦这个功能失效,就可能意味着社会结构失衡加剧。这就是为什么学者担忧“寒门难出贵子”的原因所在。
&“这家里只要有一个上学的,这个家就有希望。”《平凡的世界》里,哥哥孙少安这样对弟弟孙少平说。教育公平,不仅是一种价值追求,更是一种强有力的现实力量。促进教育公平的努力不止步,我们的未来一定充满希望。
为何“寒门难出贵子”?
谢小庆按:本文发表于日《 人民日报 》第4
版,原题目为《教育当避“下沉螺旋”》。本文的意义在于,直言不讳地提出了问题。其实,这一现象早已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前温总理在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署名文章。文中说:“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本来经济社会发展了,农民收入逐步提高了,农村孩子上学的机会多了,但是他们上高职、上大学的比重却下降了。”
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不同的人可能会做出很不同的回答。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也可能会做出很不同的回答。对此,尚有待展开深入的审辩式论证(critical
argument)。不论如何,提出问题,正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新学期开学在即,给在农村的老父亲打电话,问村里有哪些孩子考上好大学了。父亲说,村子里已经五六年没有人考上本科院校了,以前每年还有一两个呢。这样的情况并非个别,身边的同事、朋友也有类似感慨。人们不禁忧虑“寒门难出贵子”,而在一些困难家庭中,“读书无用论”“知识无力感”颇有市场。
诚然,近年来从重点高校给农村学子抛去更多橄榄枝,到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不断扩容,教育公平的雨露更多洒向了乡村。然而,在那广袤的田野上,还有很多寒门子弟在喊渴。甚至出现一些学者所担心的“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找的工作越差”的“下沉螺旋”现象。一旦这种现象成为一种普遍性趋势,则不但个体的命运将难以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变,对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来说也是极为不利的。
“什么是公平?同一个太阳照着他的宫殿,也不曾避过了我们的草屋:日光是一视同仁的。”社会所期待的教育公平,是不仅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也要让他们都有机会接触到优质教育资源。如果说个人的拼搏奋进是生活向好和生命尊严的基石,那么对教育公平的捍卫,就是这块基石下面的地基。当且仅当教育公平成为现实时,教育方能改善困难人群的思想贫瘠,吹走留守儿童的精神孤寂,拔除寒门子弟心间过早生长的杂草,给人以面向未来的信心。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事实上,一个倚重家世背景、人脉关系等社会资本,而排斥教育、知识、创新等文化资本的社会,一定不会是一个充满活力、大有希望的社会。释放知识的力量,并不意味着教育屈服于找好工作、赚大钱、当大官等功利想法,而是通过教育使每一个孩子在获得充盈心灵、健全人格的同时,拥有超越贫困、改写命运的“魔力”。多一些聚焦公平、直指人心的终极关怀,让“有教无类”绽放时代光芒,社会文化资本的活力因子才能被撬动起来。
“一次正确的制度选择,胜过十代人的代际更换。”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实现社会的分层流动。也就是说,受教育者无论来自哪个阶层,都可以通过自己优异的学业和成就而进入社会上升通道。这样一种分层流动,不仅促使社会更加稳定,更能带来国家的繁荣与发展。然而,这个功能得以发挥作用的前提就是教育公平。一旦这个功能失效,就可能意味着社会结构失衡加剧。这就是为什么学者担忧“寒门难出贵子”的原因所在。
“这家里只要有一个上学的,这个家就有希望。”《平凡的世界》里,哥哥孙少安这样对弟弟孙少平说。教育公平,不仅是一种价值追求,更是一种强有力的现实力量。促进教育公平的努力不止步,我们的未来一定充满希望。
对“公平”的审辩
(北京语言大学)
按:本公众号357期转载了李斌同志发表于日《人民日报》第4
版的文章,直言不讳地提出了“为何寒门难出贵子”的问题。其实,这一现象早已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也曾深入展开过讨论。前温总理在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署名文章。文中说:“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本来经济社会发展了,农民收入逐步提高了,农村孩子上学的机会多了,但是他们上高职、上大学的比重却下降了。”
本文以《何谓“公平”》为题发表于《民主与科学》杂志2010年第2期。文中对“寒门难出贵子”的原因进行了审辩(critical
argument),对“公平”进行了审辩,并提出了通过加速考试改革扭转“寒门难出贵子”局面的建议。
在讨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思考何谓“公平”。
人们在谈论考试公平时,“公平”具有三种不同的含义。
第一种含义是指“程序公平”,即“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对所有考生都一视同仁,使所有考生得到相同的对待。
第二种含义是指“条件公平”,即不仅考虑考生在考试中是否受到相同的对待,而且考虑考生是否得到相同的教育条件。今天,不论中外,都在考试中采用了为少数民族考生加分的政策。这些政策,体现了对“条件公平”的追求。关于“条件公平”,人们的看法是存在分歧的。有人认为给少数民族“加分”是公平的,也有人认为给少数民族“加分”是不公平的。从1964年美国《民权法案》颁布以后,美国关于大学招生中给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的诉讼就一直不断。在2003年著名的“密西根大学案”中,三名白人学生以“反向种族歧视”和“违宪”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曾经得到时任总统的小布什的支持。虽然美国最高法院最终以5票赞成、4票反对的微弱优势驳回了原告关于密西根大学“违宪”的控告,却同时以6票赞成、3票反对的裁定终止了密歇根大学实行多年的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第三种含义是“事实公平”,即不仅考虑考生在考试中是否受到相同的对待,不仅考虑考生是否得到相同的教育条件,而且考虑使所有“生而平等”的儿童都具有平等分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权利。今天,在小学、初中入学中所采用的“就近入学、电脑派位”方式,体现了对“事实公平”的追求。关于“事实公平”,人们的看法也是存在分歧的。有的人认为小学、初中入学“电脑派位”是公平的,有人认为,小学、初中考试入学是公平的。其实,无论就体力而言还是就智力而言,无论是就身材高矮而言还是就相貌美丑而言,人与人之间的差异都是明显的。因此,在人类历史上很长时间中,许多人曾经认为“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十七》)是公平的。1776年,有几个人认为“人人生而平等”才算公平,并将他们的想法写进了美国的《独立宣言》。200多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这种“事实公平”的观点。今天,我国的教育主管部门也接受了这种事实公平的观点,并据此制定了不允许在小学和初中入学中采用考试的政策。今天,并非所有的人都赞成事实公平,也并非所有的人都支持教育部禁止小学、初中招生考试的政策。
是否“牺牲公平的教育也一定会牺牲效率”呢?就“程序公平”而言,对少数民族、落后地区、贫困家庭子女的加分政策,虽然牺牲了一些“程序公平”,却可以提高人才选拔的效率。
就“条件公平”而言,牺牲条件公平也一定会牺牲效率。今天“唯分数论”的大学招生方式,虽然坚持了“程序公平”,却牺牲了“条件公平”,也确实牺牲了效率。因此,这种过于强调“程序公平”的招生制度需要改革。
就“事实公平”而言,如果我们放弃禁止在小学和初中招生中采用考试的政策,考试入学,不一定会牺牲效率,完全有可能会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完全有可能提高小学和初中的办学效率。
今天,“公平”是一个包含不同含义的概念,不对自己提出的“公平”概念进行界定,泛泛地谈公平是没有意义的。以维护内涵不清的所谓“公平”为理由,反对以推动素质教育为目标的高校多元化招生制度改革,只会造成思想的混乱。
事实上,高校多元化招生改革不仅可以通过推动素质教育来提高教育效率,也可以促进教育公平。例如,“大学校长实名推荐”固然可以有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更重要的意义则在于使每个学生、家长和教师都承担起监督招生公平的责任,而不再是仅仅依靠行政部门和纪律检查部门来监督招生公平。北京大学首次“大学校长实名推荐”已经落下帷幕,由于几乎所有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共同监督,关于“不公平”的批评不多,倒是许多人批评此举未能实现帮助“偏才”脱颖而出的初衷。我们希望,通过松动“岿然不动”的僵化的高考制度,使人们不仅仅关注“程序公平”,而且关注“条件公平”和“事实公平”,最终为优秀的农村孩子进入大学开拓更多的渠道,最终可以扭转农村孩子上大学难的局面。
清华学霸谈迷茫引高晓松怒批:仅是一个人的迷茫?
习惯性考研、成功学走红;只关注工作与实用,不谈诗和远方……如今高校里似乎带有普遍性的“茫一代”,为什么会这样?清华学霸的迷茫是否仅是他一个人的迷茫?
最近,这样两件和大学生相关的话题值得关注。一方面,是上世纪80年代大学生吴晓波寻找湖南廖厂长的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当年大学生和社会各界“家国情怀”的集体情感共鸣;另一方面,则是知名音乐人高晓松怒批清华高材生梁植不够有名校学子风范的视频引发热议。近日,记者走访多所湖南高校,发现大学生考研深造热的背后,却普遍有着深深的困惑。
1、清华学霸谈迷茫引高晓松怒批
“你不去问自己能为改变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却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你觉得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高晓松节目现场说。
梁植是清华新传院博士在校生,也是清华风云人物,在各种电视节目和清华校园里都有出色表现。但在最近参加高晓松、蔡康永、马东做评委的一档电视节目时,他表达了他的迷茫:拥有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闻传播博士三项清华学历,梁同学很困惑,他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去做什么工作,所以在节目现场向评委请教,当场遭到清华学长高晓松的驳斥。高晓松说自己曾应邀回清华演讲,但发现现在的大学生对于理想应者寥寥,“从此,我再也不愿意回去演讲。”在高晓松看来,“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应该有诗和远方。”
事实上,梁植对自身的迷茫,以及高晓松对当代大学生的困惑,都不是孤例。香港浸会大学湖南籍研究生周璘蕙告诉记者,在一些“大人物”来学校讲座的时候,经常就会有同学在提问环节问:“您觉得我做什么工作好?以您的经验,哪类工作最赚钱?”
大学生为何不再谈诗和远方?周璘蕙同学认为,总的说来,社会包括大学校园里现在被实用主义或者功利主义的大环境包围,一些人已经丧失了了解“诗和远方”的能力,有的人是因此而放弃了“诗和远方”,但更多的人是心向往之但不能至,“只有翅膀很硬或者心很野的鸟才能谈诗和远方了。”“其实,身为学生,我更希望知道,是什么让我们不敢、不愿甚至没兴趣向往诗和远方了。过去,好好学习,是为了考大学。可考大学是为什么呢?为了赚钱。但赚钱又是为什么呢?我觉得,进入大学才是我们学生最迷茫的时候。”
2、一进大学很多学生习惯性“考研”
“成长道路上,一直都是以考试为人生目标。除了考试,我们还应该怎么去证明自己、去突破自己?”大学生刘晓困惑不已。
“现在的大学生现实得令人困惑。”身为一名天天和大学生打交道的人文学科老师,湖南师大新传院教师罗新星说,她曾组织一些在她看来“追问人内心世界”或“让人沉淀下来”的课程讲座,但这样的讲座无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们觉得“有用”,“同学们的到课率并不高。”而那些能“短时间见效的,比如考研、出国相关的讲座,大家就积极些。”
记者在多所高校里看到,考研占座非常火爆。但对于为什么要考研、出国,不少同学却向记者坦承自己也是随波逐流,属于“习惯性考研”。小丘是湖南师大新传院广电专业的学生,是同学眼里的“学霸”,“因为她几乎每节课都到,并且会认真做笔记。中午晚上都会去图书馆自习。”但她却说,对于大学,她更多的是迷茫,也没有什么目标,对这个专业也谈不上喜欢,曾经差点转专业。“我多半会去考研,不考研不知道去干嘛,而且感觉读研、出国,家里都会给予我支持的。”
湖南师大体育学院大一学生陈娉(化名)说,自己一进大学就觉得应该去考研,“不知道考研为了什么,但就是想考研,觉得这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对于理想,她说,“大学生应该要有理想,但是我没有。一定得说一个,目前就是要考研。”
3、不谈诗和远方,成功学走红
“现在的大学生处于一个特别现实、特别功利化的社会中,很多时候,他们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或者外面世界恐惧时,只能想着找一条现实和功利化的道路去突破内心的迷茫,所以在他们的大学期间普遍去做这样一些事情。而功利性的课程,却只能提供物质化的满足,无法满足他们精神世界的需求。”罗新星老师分析道。
值得注意和警惕的是,大学生们的这种普遍性的迷茫,却很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商家甚至不法分子利用。在采访中,长沙理工大学郭同学这样向记者描述他的观察:“那些成功学的讲座极为火爆。”他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周围有不少同学愿意花上万元去学习相关课程;有同学愿意一直追随某个人的理论,崇尚短期速成,相信单靠改善自我性格就能获得成功。”因为狂热,一些学生还受到一些成功学“讲师”的蛊惑,带着身边的同学积极奔走在宾馆里开设的讲座现场。
4、谁该为他们的集体迷茫买单
“清华男神迷茫了,这不是他一个人的迷茫,这样的迷茫在高校学子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一位媒体教育观察者认为。
在高晓松梁植风波中,一位媒体教育观察者这样写道:“从小到大,在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一条龙流水线上,学生背负着家长的期望,接受着学校老师的教导和鞭策,不知疲倦地奔跑在分数、成绩的单行道上。我们的教育体系只给优秀一种定义,只把微笑和鲜花送给那些考出高分的学生,导致我们学生的思维是单一的、线性的,个人发展缺乏独立性和多样性。”
田双喜是长沙理工大学负责指导学生就业的老师。他认为,大学生的很多问题,根子出现在长达十几年的基础教育阶段。“很多大学生入校后并不幸福。对于未来、对于职业、对于自己的发展,非常的迷茫。”
长沙心理咨询师石鹏则认为,现在很多学生都已经失去了关注自己内心的能力,很多人都缺乏和自我的对话。而好的教育,除了知识的传递,还必须要帮助学生完成作为“人”的发展,而现行的教育体系中,“知识课程我们已经很多,关于生命体验课程却十分缺失。”
对话大学生
人生有多种可能,需要默默努力
为了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真实的想法,记者与三位当代大学生进行了对话。刘柳是湖南师范大学2012级法学院学生、夏童玲则来自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大学二年级,戴腾是湖师大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大三学生。
【关于“迷茫”】
记者:在高晓松怒斥清华学弟梁植事件中,你持有怎样的态度?
戴:我觉得迷茫是件很正常的事,不管多么光鲜亮丽的人都会有。
刘:高考培养学生考大学,但并没有教育同学们以后要干什么。他知道自己要考清华,但可能以前的教育没有给他这个观念他以后要干什么。
哈佛大学培养出的学生为什么那么与众不同?他们的教育会给他们灌输你以后要做什么,让他们觉得他们生来就是要改变世界的。
【关于理想】
记者:你觉得现在的大学生还有诗和远方吗?
戴:我觉得不要去低估现在的大学生,即使有的大学生表面颓废,我觉得每一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一个梦想。可能有些理想不被现在社会所接受,但他们还是在默默地努力。
刘:“不是你的大学配不上你,而是你对不起曾经那么努力的自己和那些璀璨的梦想。”很多同学当初的梦想就是考一所好大学,所以进入大学会迷茫,但我觉得暂时的迷茫很普遍,大学生在这种压力下总会找到自己的路。
夏:现在大学生没那么幼稚了,把理想天天挂在嘴边。我是被调剂到这个专业的,但现在觉得挺好的,人生又不是一种可能,在你努力前行的路上说不定哪里就蹦出来一个想法或者机遇,成为你的目标。
记者:你们的诗和远方是什么?
戴:我希望成为一位上我的课学生能有所感触的老师,不只是当一名教书匠,而是让我的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的人生变得更加精彩和美好,这是我教育的理想。
刘:成为一名律师,最开始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我们一家都是普通的百姓,会碰到许多无奈的事,我希望我能保护他们。后来在司法机构实习,看到一些司法程序上的不完善,我不说能凭我的一己之力去改变整个制度,但希望凭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人,做点滴的推动。
夏: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总会有所发现,不奢求毕业就遇见一个轻松、待遇又好的工作,可能还会换好几份,人生本来就有多种可能。(首席记者谭琳静实习生蒋梦涵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镇上来了一个马戏团,想在当地招临时工做杂务。做三小时可得到一张外场的票,做六小时就可进到内场,如干一整天,就可以得到一张最前排、最中间位置的票。有一对小兄弟想要最前排的票,于是开始了辛苦的工作。从太阳升起到落下,他们一刻不停地干活,虽然十分疲惫,但是能坐到最前排、最中间的位置看马戏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到了晚上,兄弟俩终于在艰辛的劳动后迎来了演出。他们筋疲力尽地坐在第一排,满身尘土,手上还有豆子一样大的水泡。
主持人出场的时候,大家都热烈地鼓掌,而这两个可怜的孩子,却在掌声里,沉沉地睡去……
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④不得抄袭,不要套作。
【立意参考】
①勿因位置忘目的;②确立目标要切合自己的实际;③做事要量力而行;
④不求第一,只求拥有;⑤做事要把握好分寸;⑥进退有度,过犹不及。
造梦之路需留赏梦空间
白居易曾赋诗:“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大隐士如做一整天的活。虽报酬丰厚,似名禄双收,可身心俱疲;小隐士只需做三分的活,但看到的风景亦逊色颇多。由此观之。造梦之路上,不妨做一位“中隐士”,既辛勤劳作。亦为未来的赏梦留下空间,既体会了造梦之艰辛,亦收获了赏梦之欢愉。诚然,造梦之路需留赏梦空间。
尼采曾说过:“谁终将声震山谷,必将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将长久如云漂泊。”没有在马戏开场前艰辛劳动,莫说前排中间的位置,连外场的票也无法得到。因而,造梦之路上,少不了付出艰辛的劳动。无论是《风雨哈佛路》的女主角,抑或是人生赢家娜塔利·波特曼;无论是诚意打造中国实体动画的许诚毅,抑或是坚守53年发现“地球大表哥”开普勒-452b的比尔·博鲁茨基,信念和坚持所付出的劳动皆是造梦之路的首要条件。
然而,当今中国却由此引发出一系列怪现象和乱象。“只要读不死,就往死里读。”的口号不仅吓煞旁人,更是严峻地挑战了当今中国的教育体制。如此造梦,将梦铸成囚笼,剥夺了自发的赏梦空间,使造梦之路索然无味,用无奈和苦涩消解了造梦的意义。教育失策导致文化失根社会失衡。因此,大张旗鼓地执着于造梦,而忽略了赏梦,实则大可不必。
那么,在造梦之路上,需要怎样的赏梦空间呢?英国人说,英国宁愿失去整个印度,也不愿失去半个莎士比亚。赏梦似乎没有价值,但失去赏梦的过程,造梦创造的价值就无法升值。庄子曰:“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在赏梦过程中,人不但解欲,自己与自己和解,同时也解除了急火攻心之毒,与社会达成和解,享受造梦创造的价值,并对价值进行了再创造。与此同时,赏梦空间不应膨胀,从而占据了造梦之路的位置。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当菲茨杰拉德花天酒地到昏天黑地时,殊不知,光凭一部《了不起大盖茨比》铸造的造梦之路早已泥泞不堪。
《菜根谭》中曾提起洪应明拟就的一幅对联:“宠辱莫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如此闲情,应留予造梦之后尽情赏梦。其必曰:造梦之路需留赏梦空间。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育公平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