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位的关系

最新公告:
本站所有期刊杂志信息均包含杂志社真实投稿电话,以及投稿邮箱,投稿请点击以上期刊栏目选择相应期刊直接联系杂志社。
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摘要: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设计课堂教学思路,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习,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处理运用好师生关系,实现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论文
  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中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活动中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在实践中,许多教师没有正确理解二者的关系,把二者对立起来,认为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放弃老师的主导作用,以至于把一堂小学语文课上成了幼儿园的游戏课,教师完全放任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也处于盲目、混沌状态,达不到学习的效果。或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要树立教师的绝对权威,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与学生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密切配合,共同提高。
  二、对学生主体性的理解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活动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忽视学生智力发育,知识结构等因素的作用,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得不到训练,形成的知识不会转变为能力,学的多,能用的少,了解的多,理解的少,掌握的多,实用的少,学生遇到问题无从着手。所以要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要,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首先,要让学生在课前自学。在小学教学中,课前让学生自学预习这一环节,一般都是被忽视或不够重视的,或者认为只有高年级才会有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学生自己认识的字不多,教师一般不会布置课前自学预习,认为学生是零起点的。这都是认识的误区,一般而言,一年级的学生都会看图、简单的思考、说话,而相对应的课本中的文本都配有插图,学生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读课题或看插图思考了解文本知识。如,讲到关于&春天&这一主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布置在父母的陪伴下从网上查找图片,或外出留心观察,询问父母等方式了解关于春天自然界的知识。通过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实现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观察、了解,最终实现学习目标。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新课改的观点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为学生的学服务,要交还给学生学习的机会,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活动中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读、说、写、谈、评,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并学会对知识的运用,只有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是鲜活的,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会得到发挥,学生个性才有发展的空间。
  三、对教师的主导性的理解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学生是一张空白的纸,教师就如一位画家,在一节几十分钟的课堂中创造性的实现一副巨作,就需要教师发挥其主观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课中一个容易的知识点,一个简单的道理,很快让学生学会、形成记忆,并能让学生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教师在课前了解学生,熟悉教材,把握教学重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最终实现这一目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主导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备课。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状况,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然后再去把握文本的语言、情感特点,设计教学重点,精心设计教学步骤,实施环节,预设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才会更好发挥。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要重视知识的本位,传授知识过程要重视知识的生成,重视培养学生语文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形成的知识结构能让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会学习的方法,达到学生对语言文字中情感的体验、体味,促使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3、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个性发展。新课标指明一个方向,语文课的学习应当向&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聚焦,在课堂中重视学生个性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重视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珍惜学生的思维结果,不要一口否决,要思考学生错误背后的问题,在循循善诱中纠正、修改,形成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再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训练中得到培养,在创造中形成思维观点,引导学生个性发展。
  4、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达交流,在课外与家人进行情感交流,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的赞美,在实践中形成高尚的品格。
  总之,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引导和规范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又要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注意的是,肯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意味否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性是构成教师主导性作用的主要任务,是衡量教师主导性作用的重要标志,课堂的设计、
  实施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构建和谐、有序的课堂关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现高效课堂,最终实现素质教育。
特别说明:本网站内容都来源于互联网,供浏览者学习、欣赏,使用原则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使用者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此外,使用者如对本网站内容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力人的许可。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我们的服务
杂志申请收录邮箱:; 投诉建议邮箱:
国家信息产业备案号码:京ICP备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联系邮箱: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作者:&&&&文章来源:&&&&点击数:&&&&更新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文章录入:jinxique&&&&责任编辑:jinxique&
上一个文章:
下一个文章:
校址: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市大连路1号 邮编:266400 备案号: 学校邮箱:热门搜索:           
>>查看论文
论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
更新日期:
| 点击:次 |
  【摘要】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已得到高等教育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的普遍认同。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好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必然会体现出来;同理,学生进入了学习的主体地位,肯定与老师的的引导分不开。
  【关键词】教师 主导作用 学生 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中,强调“教”,就好像意味着要轻视“学”;强调“学”就好像意味着要轻视“教”,始终在两种片面之间来回摇摆,不能取得最好效果。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对新世纪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是很多的,如教学大纲,教材的内容及其编排体系,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设备的水平,等等。在众多因素当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方向,影响着教育质量,决定着教育发展的前途。
  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
  教师主导,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和组织都要由教师来设计和决定。教学区别于其他认识或学习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学生的认识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生主动积极性的发挥也要依靠教师引导。为此,老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就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挂在心头,使得设计出的教案是一份帮助学生学习、探究、具有帮助性的指导材料。
  学生主体,就是把学生作为接收和加工信息的主体,认识客观规律的主体,不断完善自我的认知结构并获得自身主体性实现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整个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在进入课堂之前学生就是一个主体,在学习中还是主体,在学习结束后,还是主体。
  二、教师主导的重要性
  由于教师受过专门的教育训练,教学方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是应该已经掌握的;而学生知识和经验都不丰富,缺乏一定深度的认识辨别能力,他们不可能掌握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等,不能清晰地了解所学的知识所能解决的相应问题。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程等,都主要由教师予先决定和设计,学生决定不了这些,他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
  此外,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式方法以及学习获得的知识思想和能力等,都不可能是自生先验的东西,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接受、吸收来自外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而教育的影响主要来自于老师。
  可见,作为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出发,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教材,安排合理的教学时数,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增删等方面发挥其主导作用,对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学生主体的必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提高学习质量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知道,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根本原因、基础、根据、源泉,因为事物的变化发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我们常常看到,同样的一个老师,同的样一本教材,同样的一个教学环境,不同的学生却出现不同的学习效果。学生是学习的内因,老师和一切教育环境都是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水平、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这些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
  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好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必然会体现出来。换句话说,教师主导性的发挥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出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参与,很好的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活动,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演员式的“满堂灌”,学生是观众式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得不少学生存在厌学现象,原因是没兴趣,不喜欢听,很抽象,不形象,难理解,印象不深等。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教师采取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入门向导,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变为志趣,志趣可转化为理想,理想是增进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把钥匙。
  学生作为能动的认知的主体,他不是机械地把教师讲的或外界的信息录取和储存下来,而是经过自己头脑的认识加工,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把外在的知识、信息、要求、影响等,内化为自身的东西。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不厌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其学习的动力呢?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设疑,让学生去思考,引起学生的注意,因为在课堂上学生自己以及学生之间在思考、讨论问题的过程,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也是学生认知的过程。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创设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探讨。然后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点拨或者解惑。这样,经过思考、研究,学生就不难对所学的知识理解、掌握。在这整个过程中,学生一直是处于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主体,而老师则是起一个启发,引导的作用。
  此外,如果教师在设计教案时,把某些单纯依靠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或利用多媒体讲解,学生很难讲明白,也会觉得很枯燥的知识点放到实验教学中,进行示范教学,教师边讲边做,同时提问题,学生边思考,边问问题,就容易理解,当然印象也深。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越来越浓,由于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彼此互动的一个过程,他们之间彼此相互作用,学生浓厚的学习氛围、兴趣则又会促进教师的指导,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五、结束语
  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好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必然会体现出来;同理,学生进入了学习的主体地位,肯定与老师的的引导分不开。
  参考文献:
  [1]姚世华.浅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2]王策三.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结合原则[EB/OL].
  [3]董玲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辩证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
  [4]吉文.浅议新课程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J].甘肃教育,2007,10.
  基金项目:厦门理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JG200942。
本文出自:http://www.1k2k.net/jiaoyujiaoxue/89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看看论文网 版权所有你如何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简答题&&你如何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
简答题&&你如何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 91Exam.org的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学习过程是学生能动的反映现实的过程,教师是不能代替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教师的主导下逐步确立的。学号是呢过这个个体从依赖性向独立性发展,正是教师主导的结果。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辩证统一的,是不相矛盾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善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本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Success is achieved by converting each step into a goal and each goal into a step. 把每个步骤变成目标,再把每个目标变成步骤,便能成功.
网站客服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