π支付派克帝国金融诈骗揭秘骗

新闻源 财富源
警惕10个新型网络金融诈骗
&&来源:&&作者:佚名&&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经网
  “网络兼职,日赚百元”、“您的订单遭遇卡单,请点击此链接处理”……这可能是骗子伎俩。年关将至,沈阳市反信息诈骗中心日前公布10种常见网络诈骗类型,提示市民在网络生活中加强防范意识,避免落入陷阱。你可要看仔细了,切勿上当!
  “超级网银”遇欺诈
  24秒转走10万元
  “超级网银”通过建立统一的操作界面,让用户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多账户的查询和转账,所关联银行卡的持有者也可以是多人,家人、朋友之间都能通过便捷的签约成为互联账户。将另一张卡中的钱转入自己卡中。整个过程甚至不需要另一位持卡人参与,用时不超过5分钟。
  如今有127家大小银行默认支持跨行转账、跨行账户查询等功能。“超级网银”确实为大众的银行账户管理提供了方便。受害人陈女士在网上购买一条裙子,按照店主要求,用“代付”方式进行支付后,查询不到交易记录,陈女士赶紧追问店家。店家让陈女士与异常订单处理中心QQ号联系。该QQ客服表示,要解冻订单需要她进行“签约授权”的操作,并与银行联系。按照客服QQ要求逐步操作,她发现一个陌生人在24秒内分两次将10万元转出。不到5分钟,陈女士的账户总支出为109000元,已经被骗子洗劫一空。
  警方揭秘:原来,黑客利用“超级网银”跨行账户管理功能,诱骗银行用户进行“授权支付”操作。一旦受害人完成授权操作,其银行账户将会在瞬间被洗劫一空。目前,“超级网银”安全漏洞已经被国家漏洞库收录,有多家银行关闭了超级网银的非同名账户之间的授权功能端口。
  微信抢红包遇陷阱几天输掉十几万元
  年轻的女老板小妍(化名)加入行业内一个微信群,没料到误入以抢红包形式进行赌博的群。受群主唆使,小妍参与了“抢红包游戏”,几天时间就输掉十几万元。
  警方揭秘:微信发红包被一些人利用作为新的赌博工具,参赌的群友赢钱几率非常低,而群主和“代包手”则坐收渔利。
  网上代刷兼职骗局大学生被骗上千元
  大学生李某在QQ群中看到一条招聘淘宝兼职的广告,称帮网络商家店铺“刷信誉”可以赚佣金,足不出户便能日赚百元。李某立即加了对方名为“淘宝代刷”的QQ,对方在了解李某的意图后,介绍了所谓淘宝刷单的流程,并承诺在刷单后,将李某刷单的费用和薪酬一同返还到李某的卡中。
  随后,客服给李某提供了一个网址链接,李某点击链接后登录后,网页上显示要求李某注册自己的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等。注册完毕后以购买该网站内的电信充值卡帮对方刷信誉。第一次购买时,对方如约将佣金支付给了李某,但之后李某再次帮对方刷信誉时,对方就再无音讯了。李某先后购买10余次,受骗金额共计上千元。
  警方揭秘:骗子通常先在聊天群、论坛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诱骗求职者购买充值卡、游戏点卡等虚拟商品,谎称会返还本金和佣金,最后却以各种理由拒绝返还,并借机诱骗受害者购买商品或洗劫网银。此类骗局中,受“就业难”困扰的90后大学生是主要的受害群体。
  扫二维码中木马5000元不翼而飞
  邹先生是一名电商卖家,专门经营门窗制作和安装。不久前,一位陌生买家主动与邹先生联系,却不提想买什么商品,而是在聊天消息里发来一个二维码,说“用手机扫一下就可以看到想买的门窗详细资料”。
  为了作成生意,邹先生立刻拿出手机扫描了二维码,却没看到什么门窗信息,于是发消息询问,对方则继续下钩:“你下载安装后直接点开就可以看到了。”邹先生没有想到的是,他点击按钮,实际上是把一个名为“隐身大盗”的木马装进了手机。
  在安装了二维码中的软件后,对方以“方便联系”为由,索要了他的手机号码,然后借口去吃饭而离开。一个小时后,邹先生发现自己的网络支付账号被盗,账户余额及银行卡关联账户损失5000余元。
  警方揭秘:一种手机“隐身大盗”木马,会拦截手机收到的验证短信,并直接转发给不法黑客,重点攻击对象是网店卖家。不法分子常以“购物清单”等名义发送已被植入“隐身大盗”的二维码,卖家扫描后会下载该木马,一旦安装会导致手机号、短信等信息泄露,甚至危及网银和支付账户资金。
  虚假团购骗局订餐费被骗走
  “50元可享原价318元的特色自助餐”,白领小秦看到这个信息就信以为真,为自己家人订了8份团购的自助餐,本想一家人吃得开开心心的,不想这个团购完全是个骗局,压根就没有这回事,400元的订餐费就这样被骗子骗走了,小秦十分郁闷。
  警方揭秘:骗子最新的手法是,在正规电商平台伺机发布虚假折扣信息,通过超低的价格诱骗网购者登录虚假团购网站参团购买。因超低价商品在正规网站上也很常见,此类网购钓鱼比一般的虚假团购网站更难识别。
  假网购客服欺诈买酸梅汤被骗3万元
  陈女士网购一箱酸梅汤,完成交易后接到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支付宝客服,因系统升级,款项无法打到对方账上,也无法退到支付宝系统中,需要陈女士提供身份证号和银行卡号,并登录淘宝网对照“备忘”里的提示操作。陈女士登录账号后,发现已购酸梅汤备忘栏内写有“订单差异,需要填写退回款的卡号,有效期,三位尾数及手机验证码”等信息。陈女士按照提示操作后,信用卡很快被转走9999元,连续三次损失金额共计近3万元。
  警方揭秘:假淘宝客服“备忘”欺诈,是个人账号信息泄露后,最易遇到的高危风险。骗子假冒淘宝客服致电受害人,谎称某项交易异常,要求受害人查看淘宝交易记录的“备忘”信息,并诱骗客户输入身份证、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盗取钱财。实际上,交易记录中“备忘”内容只有买家自己才能填写,不熟悉此项功能的用户极易上当受骗。
  伪基站发短信钓鱼
  盗刷账户资金
  几天前,王先生收到了一条10086发来的短信,说是可以集积分换话费。“他让我输入身份证号、姓名、银行卡号。”王先生说,输完之后,也没见到充上话费,他也没当回事。结果,当天14时左右银行客服给他打来电话,说是有一笔交易有点异常。王先生很奇怪,自己并没有进行任何交易,于是就报了警。
  警方揭秘:不法分子利用伪基站强发垃圾短信和诈骗信息。在人群密集区自动搜索附近手机卡信息,强行向用户发送垃圾广告或诈骗短信,冒充银行甚至110等号码,诱骗中招者访问虚假网银,盗刷银行账户资金。
  “支付劫持”木马
  瞬间被扣1万元
  张先生购买商品时,总是付款失败,为了激活订单,轻信卖家并安装了对方发来的“订单解锁”文件,结果该文件竟被植入木马,当支付完1元的激活款时,自己银行卡却被扣款1万元。张先生遇到的是网购木马攻击,电脑又没有安装有效的安全软件保护。
  警方揭秘:木马运行后潜伏在系统后台,实时监视浏览器地址栏。一旦受害者在购物网站为商品付款,木马就会篡改交易数据,将付款对象转换为黑客的“洗钱账户”将钱转走。
  虚构保障金骗局专骗淘宝卖家
  网店卖家袁小姐反映,一位买家声称不能付款,没多久就有“客服”联系她,要她开通缴纳“消费者保证金”,并发来缴费链接。结果等袁小姐缴费1000元后,交易记录竟然显示在某游戏平台购买了游戏点卡。
  警方揭秘:虚假消费者保障金骗局,是骗子专门针对淘宝卖家“研发”的招数。网络骗子先以消费者的名义,谎称淘宝商家的商品无法购买,再冒充淘宝网店管理员,以解除交易隐患或解决交易异常问题为由,向店主索要一笔“消费者保障金”并占为己有。
  “好声音”中大奖
  领奖先要交钱
  某省破获一起以“中国好声音“中奖名义诈骗他人钱财案件,抓获嫌疑人员8名。经审查,该涉案团伙成员有4名,利用“中国好声音”虚假中奖信息诈骗被害人童某华3.2万元。
  警方揭秘:热门电视节目一直是钓鱼网站模仿的对象,《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等热播节目曾被骗子作为钓鱼诱饵模仿。网民一旦误信“领奖”内容,骗子会以缴纳“保证金”、“报名费”、“手续费”等为由,借机诈骗“领奖人”钱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2015移动支付报告:九成受诈骗者未获有效赔偿_网易科技
2015移动支付报告:九成受诈骗者未获有效赔偿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移动支付骗局,你中过招吗(经济聚焦))
中国银联24日发布2015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这份备受业界关注的年度安全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移动支付需求在2015年呈现出强劲增长的态势,手机支付加速普及,在移动支付风险形势更加严峻的同时,消费者安全意识也有所提升,持卡人日常消费习惯及安全偏好呈现出一系列新变化、新特征。五成以上手机端欺诈通过社交账号“我们依托由95家成员机构共同组成的互联网金融支付安全联盟,通过其成员伙伴的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APP客户端等23个渠道、77个移动互联网入口开展在线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逾10万份。”报告起草人之一、中国银联风险分析师王宇介绍说,本次关于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的调查,是在公安部经侦局和网安局的指导下,历时3个月完成的,调查结果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调查发现,今年约13%的被调查者遭遇过网络欺诈并发生损失,较去年上升6个百分点,其中男性较女性的比例高3个百分点。手机端欺诈有五成以上是通过社交账号被诈骗,同时,消费者还面临手机被植入木马或收到伪基站信息等其他多重犯罪活动威胁。从调查数据来看,曾遭受网络欺诈的被调查者中,54%的欺诈损失金额低于500元,20%的欺诈金额高于2000元,较去年增加2个百分点。从年龄来看,发生损失的50岁以上被调查者,逾1/4的超过2000元,较其他年龄段的被调查者的损失金额高,而20岁以下近70%的损失低于500元。“2015年通过社交账号诈骗、信用卡提额、消费退款、伪基站发送诈骗短信等欺诈手法较为突出,移动支付安全应成为支付产品客户体验中首要考虑的因素。”中国银联风险控制部总经理袁晓寒说。调查显示,近九成遭受网络欺诈的消费者未获得有效赔偿,在遭遇网络支付欺诈并产生损失的调查中,网络支付欺诈追损难度较高,损失全额或部分追回的仅4%,绝大多数是消费者自行承担了全部欺诈损失,这一比例高达88%。袁晓寒认为,从短期来看,消费者账户信息安全保护、移动终端环境安全、网上商户入网管理、网络账户实名制等方面仍需产业相关方持续关注,从支付产品看,未来的创新或将更多考虑安全因素,让持卡人真正做到放心支付。82%的受访者曾使用手机完成付款尽管存在一定安全问题,但调查显示,消费者移动支付习惯正在逐步形成,整体月均移动支付消费金额和频率较去年均有所上升,且无论是实物类消费还是虚拟类消费均比去年有显著增长。报告显示,82%的受访者曾使用手机完成付款(在商户现场支付或远程支付)。以手机支付在个人网上消费总额中的占比来衡量,51%的受访者手机支付交易占比超过一半。从支付偏好看,20岁以下的年轻人热衷于手机钱包类客户端支付。同时,通过手机支付购买实物商品的受访者比例高达33%,但较2014年小幅下降。充值缴费等虚拟商品消费的这一比例同比增长6个百分点。“随着产业各方在支付领域的创新加快,持卡人可以在不同的购物场景下,根据自己的需求、大小额、安全与便捷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支付方式。”袁晓寒介绍说,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男性在大额消费出手更爽快,女性在1000元以下的消费更为频繁。而从年龄分布看,95后的年轻人更青睐虚拟账户的余额支付,75后的中青年偏爱产品种类最多的手机支付,40岁以上的中年人更偏爱网银支付的大额、安全的特性。短信动态验证码成最普遍的安全验证方式在反映出移动互联网支付领域各种安全问题的同时,调查也显示,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和产业各方对消费者安全宣传活动的开展,消费者的安全支付意识不断增长。调查发现,87%的被调查者认为支付时须必备验证环节。其中,76%的被调查者习惯通过手机短信动态验证码来保障支付安全。在对使用短信验证码态度方面,66%的人选择每笔网上交易都使用动态验证码来保护支付安全,这一比例近两年有所下降,同时22%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设置个性化限额。在大、小额支付场景方面,消费者在不同交易场景下安全支付需求有所差异。另外,新的支付验证方式也逐渐被更多消费者所认识,如有13%的消费者愿意尝试指纹等生物识别方式。王宇介绍说,根据调查,自2010年以来,习惯使用手机动态验证码进行支付安全验证的被调查者逐年递增,今年这一比例较2014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较2010年增长了近3倍多。
在用户安全意识提升的同时,网络支付安全手段正在不断丰富。袁晓寒介绍,近期中国银联联合商业银行及相关手机制造商,推出了“云闪付”相关安全支付产品,同时与发卡银行共同配套相关保障措施,让持卡人在购物时不再为安全所担心。袁晓寒建议,用户在使用移动支付时,要在手机上安装官方正版的安全软件,提前预检病毒。若发现手机中毒后,请不要重启手机,应到手机专业售后维修部门,让专业人员重装系统,根除手机病毒。此外,用户可以选择有配套资金保险的支付渠道或考虑购买资金保障险等相关类型保险,发生损失后可以通过保险渠道挽回。
本文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郭浩_NT5629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花10块钱可以领5万?揭秘如何破解金融诈骗的阴损套
最近被大爷、大妈们雷到了,你说你们在小区里面跳跳广场舞多好,非得背着沉甸甸的行李去北京参加什么慈善会,简直是“不务正业”!
事情是这样的,据传鸟巢要开慈悲富民大会,来京参会者交通食宿费可报销,还可现场收取5万元慈悲金,如此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让不少中老年人摩拳擦掌,于是纷纷瞒着家人买了票,拎着行李去了北京。
虽然北京警方现已驳斥流言,呼吁广大群众勿轻信,但仍有不少各地中老年人对此毫不置疑,甚至与后代反目成仇。目前,公安部音讯称已打掉假造"慈悲富民总部"安排施行欺诈的犯罪团伙。
老的骗术,换汤不换药
说起这个骗局,其实是早就玩剩下的了,之前是人与人口口相传,现在只不过有了QQ、微信等聊天工具后,传播的面积更广了,效率更高了。
套路很简单,骗子呢先包装一个历史民族机密资产流浪海外的故事,通过各种假证件、银行清单等资料,伪造政府公文、委任状,宣称国家准备解冻这笔资产,要发给一般大众。
而这些人呢,只要交几十上百元的手续费和资料费来进行运作,解冻胜利后,每人就可以分到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善款,以类传销模式进行洗脑管理,让受骗者再传递给本人的亲友,通过关联链扩散,裹挟更多被骗者入局。而宣称到鸟巢等著名场所开会,就是金融诈骗手段的一种。
针对大爷大妈们的屡屡受骗,有市场人士认为,大爷大妈们,手握着积蓄,专业知识欠缺,应变能力下降,部分老年人退休或下岗后经济状况不够稳定,常期望能有机会意外致富。再加上人到了晚年,就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怀,而一旦跟家人、亲戚的亲密联系不足,面对陌生人递过来的“关爱”橄榄枝,老年人很难去设防。因此老年群体往往成为骗子猎取的最佳目标。
揭秘金融诈骗最阴损的套路
14年的“国家文物”投资,15年的美国“福克斯”电影公司,16年的MBI公司,以及现在的什么民族资产等等,都是典型的金融诈骗。
而这些诈骗的招数基本是是万变不离其宗,骗子首先整点什么境外投资,国家资产、历史文物等假大空的概念一忽悠,然后轰出高利息的炸弹,紧接着让一些老年人投资,先试几百几千的,循序渐进的投资,拉人头进来,直至最后的事情败露。
在这个过程中,骗子使用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正确的投资方式不断得到验证”。怎么讲?骗子进行忽悠招数之后,多数人会半信半疑,甚至不相信,这种心理下,骗子就出大招了:我说了半天你可能还不相信,没关系,可以理解,这样办,你可以先投个几百块钱试试,看看能不能收回钱,这样就知道我说的对不对了,退一万步讲,即使错了,也就损失几百而已,当然这种情况不会发生的!
一些老人呢,一想这话也没错,顶多损失这几百元,但是真能收回,看样子就没问题了,就是一个挣钱的渠道了,不妨试上一试,于是先投进去几百元,结果过几天本息收回来了,于是就试了第二回,第三回,钱呢也是越试越多,而且都能收回,于是放松了对这些项目的辨明,最后演变成,投资的理由不是骗子所谓的项目多好多好,而是投了那么多次都没事,这次投也肯定没事,于是一边自己投一边介绍亲戚朋友一块投。
而骗子呢,一般是先用一部分钱做先期资金,然后客户资金投资以后,一般都会支付本金和高额利息,随着客户群体的增多,一般是用进来的客户本金去支付一些客户到期的利息,比如进来十万,五万自己拿着,五万用来支付其他客户到期的利息,也就是所谓庞氏骗局。最后呢,要么被别人发现,骗局败露,要么进来的钱不足以支付高额利息,只能卷款跑路。
如何破解金融诈骗
对于以上的金融诈骗,有市场金融人士提醒广大投资者,不轻信和盲目随从,遇人遇事保持清醒的认识,不感情用事,不贪图便宜,不要相信所谓的高收益、零风险,凡事“三思而后行,三查而后行”,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避免上当受骗。
在投资理财中,任何超出市场范围的高收益是靠不住的,因为市面上除了诈骗,没有一家企业的利润,能持续的支付你百分之几十甚至几百高收益的成本,这点甚至可以作为识别金融诈骗的最佳方法。不要觉得自己投资高收益产品能收回来就当成是再去投资的理由,这样只能是自己害了自己。
投资理财增加自己的财富,是无可厚非的,投资一个企业,一个项目,企业用你的这部分资金去创造价值,理所应当地应支付给你利息;但是明知是骗局,赚的钱是别人被骗的钱,是别人的血汗钱,这种钱不赚也罢!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财经第一声
财经第一声没账号?一键数据猿账号
已有账号?
已有账号?
不容错过的资讯
大数据学堂
大数据企业推荐
大家都在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派克集团的派付合法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