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一句话总结日本侵华战争占领地图对中国的影响。。 咋整?

日本人如何看待侵华战争?
[摘要]二战后的47年里,日本的杂志基本上是毫不间断地刊登了4158篇关于中国的文章,报纸上的报道就更多了。无论支持还是批判、善意还是恶意,日本人对中国一直都保持着高度关注。责任、道歉、赔偿日本人很容易受世论影响,认为全体国民都是日中战争的加害者,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种将两国人民分为受害者和加害者的两分法,与中国把一部分人作为帝国主义者、一部分人作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划分方式不同。围绕战争责任论产生的“分歧”现象容易被人忽略,这成为本多胜一(记者,著有反响巨大的描写战争中在华日军行为的《中国之旅》)与山本七平在《诸君》中围绕战争责任问题论争的间接原因。本多胜一在中国当地采访,收集受日军侵略的中国人的证言,但他并未公开加害者的罪状和真实姓名。山本七平认为这一做法是在宣称包括本多本人在内的所有日本人都应承担战争责任,批评其做法过于轻率。对此,本多说道:我们日本人并非都是战争的加害者,况且有些人在战争发生时还是孩子或是未经历战争的下一代,他们无须道歉。本多以中国的“两分法”为依据,认为最应该承担加害责任的是天皇。山本把本多的言论曲解为:日本人=加害者,中国人=受害者。对此,本多重申自己的看法:加害者=以天皇为首的一小撮军国主义分子,受害者=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然而问题是,即使我们认同不应该让所有日本人为了不是由自己直接犯下的罪行而承担责任,没有必要让所有日本人都道歉这一看法,以中方的“两分法”为依据,站在一小撮军国主义分子之外的一般日本人民的立场上,当面对受害的中国人时是否就能断言自己也是受害者呢?此外,就这场战争所产生的严重后果而言,能否说自己一点责任也没有呢?例如,在杂志《潮》1971年中旬开始连载的特别策划中,就曝光了日军的“三光”政策等,日军在中国战场上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虐待、歧视被强掳的朝鲜人、中国人等。而这些罪行大多是当时普通日本人民犯下的。面对上述残酷事实,即使是普通日本民众也不得不深感耻辱。在日中恢复邦交之际,面对战争所造成的后果,日本人民不得不或多或少地接受日本应该道歉或赔偿等承担责任的要求,而当拒绝承认这种事实的心理作祟时,就出现了“这就是战争”、“不对,这不是事实”等右派言论。那么,划分一小撮军国主义分子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标准是什么呢?假设东京审判中的A级战犯为一小撮军国主义分子,那么在其他审判中被审判为B、C级战犯的又是什么人呢?在这些审判中,若把被判“对人道的犯罪”、“对和平的犯罪”的罪犯认定为一小撮军国主义分子,那么那些没有被认定的人就自动归入“广大人民群众”这个范畴吗?是否存在以日本全体国民为问罪对象的“集体罪”?不能向那些为战争出过力,或者没有抵抗或反对战争的人问罪吗?如果要问罪,那么谁可以作为问罪方?是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当事人,还是由受害人,或第三方呢?这些是战争责任主体的差异(战争指导者、交战国国民、个人)问题,根据不同的区分方法存在不同的罪行,依据这些罪行也就产生相应的责任。同时也存在与确定战争责任主体不同的区分方法,即罪责和责任的区别。如果有罪,自然会出现责任,即使不是直接的加害者也是有责任的,同时也存在犯罪意识淡薄但也需要承担战争责任的主体。就日本人而言,存在有战争犯罪行为并承担战争责任的日本人与没有战争犯罪行为但要承担战争责任的日本人。山本七平和铃木明提出的反华言论、加害无效论以及自虐史观批判论等右派言论,并不以上述两种区分方法为依据的。在侵略中国一事上,他们往往不加区分地同等对待一小撮军国主义分子与广大日本人民。而且还倾向于混淆理解日本人的罪责与责任。因此,他们往往陷入一种强迫观念,认为承认日本人、日军的侵略行为或战争犯罪行为将损害日本过去和未来的统一性。在同一民族、同一国民中,罪责和责任在世代之间存在连续性吗?后辈们要继续承担罪责和责任吗?这两个问题出现的背景是,日中讲和的条件是日本解决战争责任问题。另外还需要考虑的一点是,日中恢复邦交之时正是日本从战败经历四分之一世纪多一点的时候,战败时还是幼儿的一代,或是不了解战争的一代,目前占日本人口的大多数。这样,战争体验的淡化、对战争真切感受的消退等战争记忆问题就逐渐凸显出来。因此,本多所写的《中国之旅》等一系列报告文学和《潮》上刊登的有关国民战争记忆的特辑有着重要意义。它们将加害事实摆在远离战争的一代人面前,提出战争记忆问题,并提出下一代人该怎样认识并继承战争责任这一课题。这里笔者想到了田中首相访华之际刊登于《世界》上的特辑《日中讲和的思想和条件》上竹内实的文章《关于战争责任》。竹内实主张,对于日中战争带来的“无法饶恕的罪责”、“难以原谅的罪责”,日本应该赎罪,并将日本近代的历史过程明确写入历史教科书中,“将这段历史作为历史事实根植于日本民众的心中”。也就是说,背负罪责的主体将自己的所作所为冷静客观地告知没有罪责的下一代人,避免下一代人再犯同样的错误,通过这样的做法,上一辈人对过去的行为负责,下一代人也承担过去行为带来的后果并对将来负责。进一步说,在背负罪责的一代与下一代之间,不断努力使“历史事实”得到共享,而下一步要做的就是与受害国的人们共享这一“历史事实”,总结出历史教训。曾经的敌我之间共享“历史事实”,不就可以为受害者和加害者提供一个“历史和解”的舞台了吗?《战后日本人的中国观》作者:马场公彦 译者:苑崇利、胡亮、杨清淞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1月遗留下来的战争责任问题日中战争责任问题并没有因为日中恢复邦交而得到解决。时至今日此论争仍在高涨,没有终结的迹象。这当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从1969年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联合国代表权问题、1971年美中关系缓和到1972年日中恢复邦交的一系列过程中,日中首脑为邦交正常化进行外交谈判之时,论争双方将调整两国国家利益的强权政治放在了首位,而终结法律形式上的战争状态、建立正常关系的道义论,则被放置在次要的位置上。日本同中国恢复邦交的背景是,尼克松闪电般地访华,美中关系缓和,促使日中进行讲和。美中关系缓和对于中国来说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对于美国来说是为了结束令其陷入泥潭的越战铲除障碍,另外美中双方在抗衡苏联强权上结成盟友,两国因此处于优势地位,实现了两国的共同利益。为了防止日本军国主义者的野心再次复活,美国坚持不放弃对日的军事牵制,出台了“瓶盖论”,中方赞同此举,为美中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奠定了基础。在日中恢复邦交谈判上,日本最担心的是中方是否承认保留《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为此周恩来总理在田中首相访华之前,公明党委员长竹入义胜秘密访华时,就已经口头承诺默认《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但是,田中之后的首相在与中国的谈判中并没有意识到周恩来总理做出承诺时的背景,即基辛格秘密访华期间,周恩来表示中方担心日本复活军国主义,美方对日本潜在的军事力量表示担心。日方担心的反而是在同意谈判条件——中方提出的三原则之后,就必须要同台湾“断交”,日方不得不做出痛苦的抉择。自民党议员中亲台派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与台“断交”后恐怕会引起他们的反对。为此,以田中首相为首的政府首脑和官员做好了进行国内政治斗争的思想准备,做出了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华外交及对台“断交”的决定。围绕战争责任,日本方面最担心的、论坛尤为关注的、各种复交条件中右派最为敏感的是赔偿问题。对于该问题,早在1964年,以周恩来为首的对日工作组就已决定放弃对日的赔偿要求权,且在田中访华前,周恩来对秘密访华的竹入传达了毛泽东决定放弃赔偿要求权的想法,并做出了明确表态,“若寻求赔偿,则会给日本人民带来很大负担。对此,中国人民也深切地理解。……让人民去承担责任不好。我认为在联合声明中写明放弃赔偿要求权也可以。”在日中首脑会谈上,赔偿问题反而是日方首先提出的。外务省的人称赔偿问题已经在《旧金山和约》中解决了,而且既然已经有了“日华和平条约”,我方不认为中方拥有赔偿要求权。周恩来对此发言十分愤慨,日方没有认识到其在中国大陆造成的战争伤害不在“日华和平条约”的适用范围之内,而且这还与台湾的合法性问题相抵触。双方在此问题上对立,最终以中方的让步而得到解决。中方最终在联合声明条文中去掉了“权”字,以“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代替“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权”。关于日本给中国带来的战争损害,双方就按照事先确认的那样以放弃赔偿的形式达成共识。虽然仍有些关于赔偿问题的过火行为以及关于道歉措辞的日中博弈,但除此之外中方并没有就日本对战争责任问题的认识和反省大加责难日方。竹内好曾经提出国民议题,即“以国民的道义责任,主动处理战后与中国的遗留问题,实现与中国的复交”。此议题如同被国际政治大潮以及台湾问题的惊涛骇浪淹没了一样,在首脑们的谈判中若有若无地存在,最终不了了之。然而,这种不了了之的解决方式并没有使问题得到解决,还使这些问题成为遗留问题,在赔偿问题上出现了民间人士要求日本政府赔偿和对华ODA问题,每当发生教科书事件或内阁成员失言时人们都把战争责任问题作为历史认识问题再次提起。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gregli]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知识点梳理
1、日本侵华: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在占领区推行“治安肃正运动”“治安强化运动”“清乡运动”,进行残暴统治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937、9国民党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3、国共抗日:⑴在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主战场,组织三次大会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中共开辟敌后战场。⑵在相持阶段:①国民党由抗日趋向反共,1939年五届五中全会确立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先后掀起三次反共高潮,制造了皖南事变。② 中共:坚持 “,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在斗争中求团结”、“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从抗战的大局出发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提供了保证;敌后战场成主战场,多次粉碎日本“扫荡”。4、胜利: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5、意义:①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③为的胜利奠定了基础;④抗战胜利后,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6、抗战胜利的原因: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思考: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是什么;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哪一天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日本是近代史上侵略中国最凶恶的国家,其发动的两次大规模侵华战...”,相似的试题还有:
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先后发动了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即19世纪90年代的甲午战争和20世纪30年代的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这两次侵华战争是日本一贯所奉行的哪一侵略政策的结果?其主要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次侵略战争中均发生了日军屠城暴行,请分别列举典型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两次侵华战争不同的结局,对中国台湾省的命运、民族意识和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们今天学习和了解这段历史,有何现实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代史上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两次大规模侵略战争的相似之处有&①都是日本力图建立世界霸权的重要步骤 ②都是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而发动的③都对中国的平民进行了血腥的屠杀 ④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
(19分)近来,钓鱼岛事件影响持续发酵,中日关系出现严重危机,不禁让人回想起历史上的中日关系的曲曲折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际公认的战争罪大致分为三种:①反和平罪,即计划、准备、发动、实施侵略战争。②常规战争罪,即违反战争法规、惯例,杀害、虐待被占领地的平民和战俘。③反人道罪,即在战争或战争中杀害、灭绝、奴役平民与其他对平民的非人道行为。(1)根据材料一所列的三种战争罪类型,指出日本在1931年至1945年侵华期间犯有哪几条罪行,并各举一例说明。(6分)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日本天皇停战诏书》(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2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被迫接受联合公告的原因。(4分)材料三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日本投降时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东南亚
战场中国战场太平洋、印度洋战场中国战场太平洋、印度洋战场35个师团10个师团7个师团37个师团15个师团111万多人不到10.9万人(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材料四: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结合l9世纪末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四中恩格斯观点的合理性。(5分)[转载]中国民间对日本侵华战争的基本态度(演说稿)
在座的各位,大家好。
  今天我想跟各位谈谈中国民间对日本侵华战争的基本态度。当然,这个所谓的“基本态度”主要是我个人对自己周围人群有限的观察和总结,是“民间”而非“官方”的态度,也几乎没有参考中国半官方的“专业研究者”的已有立场。这一点非常重要。各位在了解中国的事物之前,有一个事实请务必弄清楚:在中国目前实行的政治制度之下,中国政府、包括由政府控制的所有研究机构和媒体,跟民间的距离是非常遥远的,政府及其研究机构和媒体的态度和真实的民意常常相去甚远,某些情况下甚至会互相背离。因此,我今天来介绍我个人的独立观察,希望对各位了解事实真相能有一点帮助。
  下面我分几个方面谈谈我了解到的情况:
  第一,最基本的是,日本军队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中国的战争行为,非常普遍、清晰地存留在普通民众的记忆中。请注意,我说的是“记忆”,而不是“观念”或“印象”,更不是“历史知识”。这个“记忆”是有血有肉的、具体的行为片段。记忆从何而来?当然是由事件的亲历者传播下来的,通过口头向自己的后辈讲述或一少部分文字记录的方式保留下来。这个过程直到今天仍然在继续,大家知道,今天仍然还有不少高龄的亲历者在世。毫无疑问,正是依靠这个口述的方式,那场战争的具体场景被基本真实地记录在了后辈的记忆之中。由于战争几乎波及整个中国,亲历者同样覆盖整个中国,因此这场战争几乎是全中国人的共同记忆。
我想先说一下,这个“口述”的方式非常值得重视,它的特点是:①讲述者和对象之间往往是亲密的长辈和晚辈的关系;②是“私下”的交流;③不同讲述者是分散的、彼此不一定有联系;④讲述者不需要任何教育条件也可传授。因此,①讲述内容基本是真实可信的;②讲述方式非常易于被对象接受并且印象深刻;③接受方对讲述者的话非常信任。
  我想举我自己的例子来说明这一情况,我的外婆曾经多次跟我们讲过她的亲身经历:某天深夜,他们从睡梦中被房子外面的嘈杂声惊醒,透过窗子一看,原来外面站满了“日本鬼子”,全家人吓得魂飞魄散,赶紧光脚下床,每人到厨房的灶膛里抓一把灰抹到脸上(脸黑晚上不容易被发现,尤其是女人看上去肮脏和丑陋更加安全),从后门爬上山逃命。她还说到日本人残忍到从活牛身上直接割肉来做菜吃。并且提到日本人撤退后扔下来的鱼罐头非常好吃。
  她是一个完全没有受过任何教育的农村女人,诚实、坚忍,今年已经92岁了,听她讲述这些事情成了我儿童时代的重要回忆,难度我会怀疑她说的吗?我会忘记她的话吗?在我这一代和我的父母辈中,全中国大多数人中,这种童年记忆是非常普遍的。我不否定作为受害者,对于自己受过的苦难可能会有某些夸大的描述,但那些夸大无疑是建立在基本的事实之上的。
  我认为,中国民间对那场战争的记忆,就是主要以这样的方式形成的。广泛而深刻、令人无法忘记。这是公共教育、媒体宣传做不到、也很难真正影响到的。
  第二,基于上面的记忆基础,中国民间对于日本人的仇恨心理,要远远超出他们现在所表现出来的程度。在座的各位可能觉得中国人的反日情绪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但我必须说,这远远不是他们的真实态度。为什么呢?还是因为中国政府的原因:你们知道,我们的民众只有很少的表达自由,政府几乎控制了全部的公共活动空间。你们日本人可以组织大规模的群众集会、可以手拉手组成长达13公里的“人链”将整个普天间机场团团围住来抗议美军普天间机场搬迁。中国民众除了由政府组织以外,不能自发地做任何公开的集体活动来表达意见,就算跟政府相同立场也不行。所以,你可以看到韩国和台湾的民众在“反日”这件事情上表现得比中国大陆民众激烈得多,他们在战争纪念日会集会抗议,甚至焚烧日本产品或者国旗。他们会有很多具体的行动让别人看到他们的态度。而我们的民众根本没有这种机会,政府是唯一的发言者。
  因此,中国民众对日本的态度实际是长期处在被压抑的状态之中,找不到发泄的出口。如果有自由,我相信他们会表现得比现在激烈得多。此外,他们也会做更多实质性的工作来推动中国政府向日本政府提出更多的要求,中日间的外交关系应该不会像过去和现在这么简单和易于应付。
我刚刚说中国民众只有很少的表达空间,现在互联网无疑使自由有所增加。如果各位想要进一步了解,直接去看网络的论坛讨论或者网站新闻的回帖会更容易形成清晰的印象,那里的表达才是真正的中国民众心声。
  第三,我想试着总结一下:现在中国民众对日本到底存在哪些不满呢?其实非常简单,具体来说就是两个方面,①掩盖、否定甚至美化那场战争,因为这与他们的记忆大相径庭,是完全不能接受的;②他们不能容忍现在再有任何被日本“欺凌”的事情发生,哪怕是象征意义的事情。如最近的尖阁诸岛事件。可能日本的部分民众觉得最终释放中国渔民和船长是向中国示弱了,但中国民众觉得中国渔民在属于中国的“钓鱼岛”海域被日本警方带走、拘禁本身就是非常屈辱的一件事,民众私底下对政府非常不满,认为他们软弱无能,迟迟不采取更为强硬的措施。不过他们对此不能作任何公开的表示,只能私底下抱怨。而且,近年来中国民众对政府不能维护民族尊严方面的不满日益严重起来,这一变化趋势非常明显。
  因此,中日民众之间的根本性、决定性问题还是民族感情。中国民众对日本的负面情绪,都是源于对那场离现在时间最近、规模最大、造成的灾难最深重的侵略战争的苦难记忆,任何与之相关联的事情,都可能刺激到他们敏感的神经。
  第四,但是,根据我的观察,在民族感情问题之外,中国民众对日本人的普遍印象其实是非常正面、甚至赞叹有加的。也就是说,战争的记忆并没有影响到今天的中国民众对日本人的客观评价。我常常在网络和私人间的聊天中听到对日本人的赞叹,最受推崇的有:关于人格方面——认真的态度、团体意识、勤奋、忍耐、自我约束等等,我们认为这些品格正好是现在的中国人所缺少的;政治制度方面,日本是一个实行成熟的民主制度的国家,国家的政治秩序井井有条,这一点令中国民众羡慕不已;经济、科技方面的发达程度更是处在中国远远无法达到的高度,我们常常觉得很难想象要多长时间才能达到日本的水平。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信息的开放、以及来日本人数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开始反省,思考如何向日本学习。
因此,你可以发现,中国民众对日本人的态度是矛盾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日本人是值得尊重的,但一旦触碰到民族感情,他们的态度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为他们觉得必须要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记忆,否则就会有很深的罪恶感。
  到今天为止,很显然日本和中国,客观上已经完全融合在一起了,中国民众几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都充满了日本的产品和技术,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也时刻受到中国的影响,因为你们有非常多的产品的购买者是中国人,他们的购买能力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那么,两个彼此高度依赖的国家,即使是纯粹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也要努力使两国的关系处在正常的状态之中,愉快地相处自然是双方永远追求的目标。我们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前提是双方的民众确实地了解对方,包括对方的心态、诉求,以及他们当下的处境。
我今天来跟大家介绍这些,正是希望能增加在座的各位对中国民众普遍的对那场战争、对日本的态度的了解。因为越接近真相,就越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后,我想表明我对中日间长远关系的乐观看法,毕竟中国的发展正在消除过去存在于两国之间的种种疑虑,日中必定可以重新找到各自的新定位,像两个相邻的欧洲国家一样和谐处理相互关系。
谢谢大家,欢迎大家提问。(听众为日本大学生)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该用户的其他资料
在此可输入您对该资料的评论~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540180',
container: s,
size: '250,200',
display: 'inlay-fix'
资料评价:
所需积分: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侵华战争资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