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做摩根盛通 老人爱心的爱心餐厅,不知道可否有联盟的渠道!

最新播报:
香港民间传“爱心” 餐厅免费派盒饭助老人(图)
拿到盒饭,老人喜笑颜开,刘老板嘱咐老人要注意身体和安全。(摄影:郭晓桐)
近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了首条“贫困线”以示对基层市民困苦生活的关注,而香港民间自发对弱势群体的“爱心”早已开始。香港北角的一家“小辣椒”餐厅从去年12月开始,每个周五都会向持有“长者证”的老人免费派盒饭,帮助长者彰显爱心。至今,派饭活动已坚持十个月,送出了数千份盒饭和其他物资。
每周五下午,“小辣椒”餐厅外便有老人排起了长队,“我们原本准备100份盒饭,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老人知道我们这有活动,有时得120份才够。”刘老板说,免费派送的盒饭要符合老人口味,也要符合节日的习俗,“比如中秋、国庆我们都会多派送一些大米、面条、米粉之类的物资。”
“我们最近在考虑给这些身体不好的老人办张卡,让他们不用排队也能拿到盒饭。”派饭十个月以来,刘老板和区内不少老人已经很熟。除了和他们聊聊天之外,他也发现有些老人腿脚不便,在餐厅外等候排队很是辛苦。“还要和社区多合作,不只派盒饭,其他物资也可以帮助老人。”
在香港,这样的“爱心”活动越来越多,也感动了不少香港市民主动参与,成为义工。“当初,为了支持特区政府对长者发放生活津贴的政策,我决定为老人家做点实事。但没想过会坚持这么久,是很多好心人的帮忙,一做就做了十个月。”
在主动帮助刘老板的人里,有大学教授,也有退休的会计师和警察等,总共20多个人,轮流出钱出力来传递爱心。有些义工家住香港元朗,来回需要花两个多钟头,但仍然坚持。问起其中的原因,“力由心起”,每周都会来帮忙的义工张先生说,“不敢说帮到老人家多少,但希望从这些小事,点点滴滴中体现社会的关爱。”(郭晓桐)
[责任编辑: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这里的饭菜,一顿才花2元钱可即使是这个价格,食堂运行之初还是门庭冷落
  中午11点,建德乾潭镇下梓村“爱心食堂”准时开饭。食堂大厅里,老人们挨个坐着,他们吃着、喝着、聊着,其乐融融。在这里,老人们只要付上2元钱,就可以吃上一顿可口而丰盛的午餐了。
  这是建德第一家“爱心食堂”。建德是浙江较早创立“爱心食堂”也是运行得比较好的地方之一。自2010年,成立第一家之后受到了老人及其家人的拥捧,如今早已开枝散叶,从1家发展到了27家。
  专为老人而设的“爱心食堂”是如何运营的?如此低廉的价格如何保证老人们吃饱又吃好?它的推广价值何在?
  带着这些问号,记者走访了建德第一家“爱心食堂”的成立地,乾潭镇下梓村。
  三素两荤,老人们吃得很开心
  下梓村的“爱心食堂”就设在村委办公楼一层,面积200多平方米,有7张桌子。食堂装修简单,但干净整洁。正是中午用餐时间,老人们排着队,挨个打饭。食堂当天准备了5个菜供老人们选择:黄豆、笋、咸菜豆腐干、红烧肉和鱼块,典型的“三素两荤”。
  食堂大厅里,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大家围桌而坐,吃着、聊着,甚是快乐。74岁的卢忠生付了2元的餐票,点好菜后就找张桌子坐下了。他还带来自家酿的烧酒,不时抿上几口。
  卢忠生几乎天天在这里吃,吃午饭也吃晚饭。他看中这里一个原因是便宜,“2元一顿饭哪里能吃到,即便在家里吃,七八元钱也总是要的”。不过,便宜还不是最重要的。卢忠生的子女都不在身边,两个女儿出嫁了,儿子又在杭州工作,做饭对他和老伴来说,是件挺麻烦的事:“最关键这儿热闹,有伴,大伙呆在一起多开心。”
  88岁的陈关福也是这里的常客,他接话说,跟老友吃在一起,玩在一起,就不觉得孤单了,每天都过得很开心。
  2元一顿,“爱心食堂”如何运营至今
  下梓村“爱心食堂”是2010年6月份成立的。“当时是为了响应‘居家养老’的号召。”下梓村村支书陈天飞说,有人提议搞个“爱心食堂”,体现对老年人的关怀。
  想法是好,可是“爱心食堂”受益人群是谁,资金怎么解决,多少钱一餐合适,这些都是问题。
  经过前期排查和党员村民代表大会,下梓村最终确定,“爱心食堂”的服务对象定为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困难家庭老人,以及80岁以上高龄老人,这四类老人加起来总共在30人左右。
  既然是关怀,定价就不能高,2元/顿是他们最终确定下来的价格,食堂供应中餐和晚餐。
  “当时我们想,场地由村里提供,并出资2万元。此外,通过企业赞助,村干部捐款,估计前期启动应该就可以应付过去了。”陈天飞说,可是食堂如何能长期运转,而且还要让老人吃好,这一点,心中多少还是有点忐忑。
  让陈天飞没想到的是,村干部带头捐款后,村民热情也很高涨,纷纷慷慨解囊。在食堂大厅,贴着好多张“光荣榜”,上面密密麻麻写着每个人的捐款数额,少则100元,多则几千,除了出钱,也有人捐献大米、油、酒乃至味精等。
  “食堂的开支主要用于荤菜和工人工资,蔬菜和大米都是村集体土地自给自足的,花不了钱。”陈天飞说,现在食堂的运营费在保证吃好的情况下,还略有盈余呢。
  “爱心食堂”,靠什么留住了老人
  “爱心食堂”在下梓村的成功实践,得到了广泛关注,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领导都曾来参观,当地很多乡镇也慕名前来“取经”。
  目前在建德,这样的“爱心食堂”已有27家。这些食堂的定价和运作上可能未必完全一致,但他们同样体现了关怀老人和居家养老的理念。
  下梓村村支书陈天飞说,“爱心食堂”其实并非一帆风顺,成立之初也曾遭到冷遇。“当时我们以为,2元的定价,肯定能吸引越来越多的老人来就餐。可是没想到,刚开始还有将近20多人报名,后来人越来越少,三个月后,就只剩下五六人了。”
  村委会急了,马上和村老年协会联系,挨家挨户向老人们征求意见,最后总算找到了原因——老人们说食堂的菜太单调,吃来吃去就那几样。
  “老人就像小孩,对吃是很挑剔的。”村干部找来食堂负责人进行沟通。现在,食堂的师傅们会想着法子变换花样,不仅有鱼、有肉,还有馄饨、饺子。天热起来后,食堂还会准备清凉爽口的菜汤。
  吃的品种多了,老人们又回来了。
  本报通讯员朱丽燕严卫华本报记者徐建国
我来说两句
热点新闻排行榜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 | 举报邮箱:jubao@ |
(C) 2000-.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洛阳有家爱心餐馆 70岁以上老人可免费就餐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移动用户发送HNZB到,订阅河南手机报。早报+晚报,每天一角钱。
义工高雪琴给一位老人做了碗捞面条
  天上不会掉馅饼?
  “免费午餐”这个小店真的有
  在这家爱心餐馆里,生活困难者及70岁以上老人都可免费就餐
  爱心人士开店意在弘扬优良传统,餐馆员工都是义工
  □记者张鸿飞王新昌实习生李震文记者张鸿飞图
  背景点击
  新浪博友“@客人小星”前天发微博称,洛阳有一家免费素食餐馆,在这里吃饭不用给钱,若执意要给,随便给多少都中。店里人说,来这里的人,10人中有8个都会选择给钱。店里每天都有义工来帮忙。微博发出后,引起了网友的关注。
  延伸采访
  【小店善举】
  70岁以上老人就餐均免费
  这家受到网友关注和揣测的小店名叫觉西园素食店,位于洛阳市联盟路龙鳞路十字路口东侧。
  昨天12时,记者找到了这家素食店,小店店面20来平方米,但很整洁。正在厨房忙活的义工高雪琴指着一位正在吃饭的老人说,老人姓赵,86岁了,儿子儿媳身体都不好,近3个月来,老人几乎每天都到这儿吃饭。按照店里70岁以上老人免费就餐的规定,从来没有找他收过钱。餐厅西侧的墙上,用红色的字体标注着“建议参考价,每位5元,7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的字样。
  来给小店送南瓜的市民俞红说,她在附近住,送的南瓜是邻居家菜地采摘的,不要钱。“这家小店能坚持到现在,离不开爱心人士的支持,店里的蔬菜、米、面和油,很大一部分是大家无偿送来的。”虽然店家有“建议参考价,每位5元”的提示,但来这里就餐的人往往主动地向善款箱里投入10元或更多。
  【“特别”员工】
  为了感恩,夫妻俩同来做义工
  高雪琴和丈夫是今年7月来店做义工的。高雪琴说,她和丈夫韩留彬是伊川县彭婆镇槐庄村人,韩留彬患有心脏病,去年读高一的儿子遭遇车祸,肇事司机逃逸,使得原本就很困难的家境雪上加霜。
  去年3月,高雪琴的儿子在洛阳一家医院住院治疗期间,夫妻俩来洛阳陪护。一位老先生看到他们生活困难,当时建议他们到觉西园素食店免费就餐。
  一个多星期后,高雪琴的儿子出院了,夫妻俩便带着孩子回到了乡下。
  今年7月,高雪琴、韩留彬带着儿子再次来到觉西园素食店,当夫妻俩得知店里缺少一个能做饭的义工时,便留了下来。
  俞红说,这里的每位义工都让人感动,高雪琴和丈夫把家里的一切都抛开不管,来这做义工,最了不起了,“有时,他俩还会回老家磨些面粉带来”。
  【开店初衷】
  怀着善念,意在弘扬优良传统
  据介绍,餐馆的发起人曾是一位军人,现在市区某单位工作,一天,他在农贸市场遇到一位儿子儿媳离家出走的花甲老太带着小孙女买菜,觉得挺可怜,就寻思着开一家免费餐馆帮助这些人。接着,他又遇到了几个同样心怀善念的朋友,商议之后,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于去年3月份开了这家店。
  开业之初,有人断言餐馆坚持不了多久,然而转眼一年半过去了,这家素食店依然在正常营业,依然坚持实行对70岁以上老人免费的店规。
  “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从我做起。”几位义工工装的背后,无一例外的印着这样的字样。
  “开店目的是为了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素食店发起人之一虎音女士说。
  来自湖南省张家界市的义工李贵清说,对7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的店规,源于中华民族以孝为本、尊敬老人的优秀传统。
  网友热议
  @-Ace---:身边竟有这样的暖事?
  @最洛阳:去年去看过,很棒!洛阳好心人就是多!
  @濮陽sushi廚師sunny:离我们小区好近啊,在黔川路和龙鳞路之间。
  @讨厌草莓味儿:素菜呀可是!有木有感觉很贴心?有木有想吃免费午餐的冲动?
  @琦末研:支持哦,等放寒假回去了,我抽空也去做义工,虽然我不会做饭,但洗菜、择菜、洗碗神马的下手工作,我还是会的!
责任编辑:郭同欢
大河邦邦网官渡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 爱心餐厅让空巢老人“食不忧”
老人们正在爱心餐厅挑选自己喜欢的菜
昆明信息港 实习记者段佳琪 通讯员郭武辉 “只要是年满60周岁的空巢孤寡、残疾、三无老人,就可以在这里以非常便宜的价格用餐。”8月27日,由官渡区吴井街道董家湾北段社区(以下简称:董北社区)与昆明市尚品书院携手共建的“尚品·董北爱心餐厅”正式开业。
据悉,爱心餐厅是由企业和爱心人士出资补贴,政府协助管理的新型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凡年满60周岁以上的空巢孤寡、残疾、三无老人,每人每餐只收取5元,而对外营业19元/人。
65岁的独居老人解如意,子女常年不在身边,由于患有痛风,做饭成为老人最头疼的一件事。自从“爱心餐厅”创办以后,老人每天都来这里吃饭。“一顿饭只用出5元钱,40多到菜任意选,饭不够还可以加,菜品还经常更换,比我自己做得更有营养。”
“我们与爱心企业联办爱心餐厅,让社会各界都来关心和关爱社会弱势群体,伸出援助手,温暖他人心。”董北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自日试营业以来,爱心餐厅共接待老人1500余人次,爱心餐厅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
董北社区是官渡区老龄人口较多的一个区,辖区内生活的老人非常多,60岁以上的老人占了20%左右,其中,很多老人没有子女,或子女在外地生活不在身边。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日午饭时间,餐厅内早已排起了长队,老人们手持爱心卡,等待工作人员一一核对信息。记者看到,工作人员在爱心卡日期上打一个勾,老人们即可享用当日午餐。据了解,社区现共发放爱心用餐卡151张,每月进行一次更换。
爱心餐厅助资人、尚品书院校长杨永炘说,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在育人方面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借学校和政府共建爱心餐厅这一社会公益活动,一方面履行敬老爱老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也教育学生,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本次爱心餐厅的建设得到了尚品书院、云南省交通中心医院、昆明市东站工商服务有限公司、爱心人士爱心出资捐助。目前,餐厅由企业出资补贴,社区也会集合社会力量和资源,继续将这份爱心事业做到更好。
“我们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爱心餐厅建设的工作中来,并将这个工作形成常态化,同时以自身的行为做一个示范作用。”吴井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说。
编辑:徐毅杰责任编辑:徐毅杰
昆明信息港官方微信解决侨界空巢老人就餐难 温州“爱心餐厅”开业
  为让社区独居侨界孤寡留守老人等吃上实惠又健康的爱心餐,近日,浙江温州鹿城区南汇街道吕浦社区经过多个月的筹备,终于迎来社区爱心餐厅的营业,从此有需要的居民可以“花小钱”、“吃好饭”。
  吕浦社区爱心餐厅紧邻社区居家养老中心,营业将会为社区侨界孤寡留守老人等有需要的居民提供5元一餐的平价爱心餐,让老人们吃上新鲜、卫生、健康的饭菜。前来吃饭的留守老人纷纷表示,平时自己买菜做菜不方便,而且一个人或老两口经常凑合着吃剩饭冷菜,社区爱心餐厅的饭菜实惠又卫生,吃着放心更暖心。通过社区爱心餐厅开放,解决了社区子女在外的侨界空巢老人就餐难题,为建设和谐美好社区奠定群众基础。(姚宓)
【编辑:王盼盼】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摩根盛通 老人爱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