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如何找到风险投资人人热衷内容营销

订阅手机报:
订阅电子期刊:
当前位置: > > > >
为什么内容营销领域会被风险投资轮番“轰炸”?
源自:快鲤鱼 作者:KaiShan 发布时间: 09:59
如果你现在身处营销技术或是媒体营销行业,那么在过去的3个月时间里,肯定被一大波投资搞晕了。如今,风投资金正在涌入营销技术、在线发行,以及相关领域之中。你还别不相信,
  如果你现在身处营销技术或是媒体营销行业,那么在过去的3个月时间里,肯定被一大波投资搞晕了。如今,风投资金正在涌入营销技术、在线发行,以及相关领域之中。你还别不相信,就在笔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就有不少内容营销公司获得了种子轮融资,不仅如此,许多混迹于内容营销领域里的软件公司和内容公司也越来越容易获得更大一轮的融资。
  从新年伊始,我们就发现,有超过1亿美元的风险资金涌入到了内容营销领域里,比如NewsCred获得了2500万美元投资,Percolate获得了2400万美元,Sharethrough获得了1700万美元,Mashable获得了1300万美元,BusinessInsider获得了1200万美元,Contently获得了900万美元,TripleLift获得了400万美元,还有Flipboard用累计6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Zite,而且笔者只罗列出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不过最近,LUMA Partners风投公司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LUMAscape,其中他们认为如今的内容营销已经趋于饱和,而且许多公司都在应付一些相似的问题。在内容营销行业里,似乎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就在两年前,内容营销还没有如此引人关注,但是现在,为什么这个领域会如此疯狂的增长呢?
  另一方面,一种典型的投资现象也随之出现。投资人会把钱砸在一些早期涉足内容营销行业里的公司,当然他们也是此行业的领导者。当其他公司发现投资人有这样的行为之后,他们也开始进入到内容营销领域,这批公司大多处于种子阶段,但是他们也能获得资金投入,因为有一批在首轮没有得到投资机会的投资人会给他们提供资金支持。这种现象让内容营销行业变得非常热门,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公司进来。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市场需要。就拿笔者自己的公司NewsCred举个例子,我们的客户包括宝洁公司,百事公司,以及Xerox,我们发现他们经常会有三个共性问题:
  1、 实时交流
  由于移动设备和社交网络的兴起,让人们变得几乎7*24小时在线,这不仅改变了人们相互之间的互动行为,也改变了人们消费和发现内容的方式。
  消费者需要的是即时,因此品牌商们必须要满足他们的需求,除了要推广大众广告活动之外,企业最好能有一个24小时运作的新闻工作室,这样不仅可以进行内容制作,还可以处理内容营销工作流并管理整体流程。
  2、 全球一致性
  一直以来,全球性的品牌商们都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方法,让自己的品牌能够在保持一致性的同时,也能与不同国家地区的本地特色结合起来。
  那么他们会有哪些挑战呢?
  全球性企业要确保自己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团队能够在合适的时间里发布正确的、且经过总公司授权的内容(最好还能有足够量的内容)。不仅如此,这些内容还要让消费者易于访问,易于部署之外,还需要与本地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内容营销要让消费者觉得受用,更要激励人心。企业如何实现上述这些要求呢?答案就是要有一个适用于全球范围的统一内容营销平台。
  3、 多渠道参与
  优秀的营销可以触及到各个渠道、各种设备的受众群体。实际上渠道有很多,比如发表博客,编写微博,实时通讯,甚至可以在Snapchat上搞一场&阅后即焚&的营销活动,但是如果要吸引消费者参与其中,品牌商就必须要改变自己的内容营销整体流程。
  对于上述这个新问题,品牌商需要一个解决方案。而且,他们的营销预算也不再投入到过去那些传统的营销渠道,比如展示广告,而是投入进了更起作用的营销渠道之中。
  创造营销内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管理内容也不简单,分发内容更是困难。毫无疑问,市场拉动才是最实际的。因此,过去那些提供廉价内容,或是低质量广告文案的公司现在必须要重新定位自己了,如果他们无法把自己看做是一家内容营销公司,那么就算给自己做再多的润色也无济于事。
  更糟糕的是,有些内容营销公司竟然把自己定位成软件公司。说实在的,构建软件所需要的DNA和构建一家内容营销代理公司的DNA是完全不同的。
  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种市场挑战之外,我们还不得不面对一个新问题,那就是内容营销市场是过饱和的。太多公司涉足内容营销行业,他们几乎遍布所有内容营销流程,包括工作流,内容制造,策展,出版,分析,等等。从很多角度来看,这些公司都无法做到可持续性。
  另外一个挑战来自于金融行业,笔者在此需要说的是,许多处于种子阶段的初创公司将永远不会得到A轮融资了。实际上,这些初创公司解决的都是内容营销领域里的一小部分问题,比如聚合自由撰稿人,或是开发一个共享编辑日程表,等等,这些问题都无法触发一个足够大的市场。
  总之一句话,内容营销行业需要简化。
  回到开头,在出现了如此多的投资交易之后,我们可以肯定的说,内容营销行业迫切需要一次整合。我们也许会看到一些公司倒闭,因为品牌公司的那些首席营销官们完全不需要N多内容营销公司帮他们解决同一个问题。
  如今品牌公司的首席营销官们可选择的内容营销公司太多了,根据LUMAscape研报显示,这一领域里至少有数百家公司,而且非常混乱。不过笔者需要承认的是,公司得到风险投资还是让人非常兴奋的,但是对于内容营销行业来说,2014年一季度有如此多的投资交易的确值得关注,也非常有必要深入挖掘其中原因。
  内容营销行业水涨船高,笔者唯一担心的是,不是所有的船只都为出海做足了准备。
源自:中华广告网
接广告接到手软。...
北方国联版权所有
北方国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网络广告 京海工商广字第0416号
电子公告审批[2002]字第6号&&&&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登记备案号 &&&&互联网信息服务审批[2001]字第361号
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4号院3号楼305室(北京文化创新工场)&&&&联系电话:010-92922VC为何青睐内容营销?_网易科技
VC为何青睐内容营销?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为什么风投人士突然青睐内容营销?)
编者按:作者 Jay Acunzo,现任 NextView Ventures 风投公司副总裁及平台总监,曾就职于 HubSpot、Dailybreak Media 和 Google。风险资本家。这个词在创业界意味着大量迅速、果断的反应,&从好的(“没有我的投资人,就没有今天的我”)到稍次些的。而在 2015年,当谈论创业时,另一个词则必然出现:内容。从大公司到新兴企业,从前任 CEO 到职业投资人,风险投资行业的每一个人似乎都热衷于此。我是怎么知道的?因为这一新的事实是我拥有一份工作的唯一理由。风险投资的发展趋势NextView Ventures 是一家投资于种子阶段的风险投资机构,投资领域集中在互联网及移动技术公司。2014年,NextView Ventures 决定成为波士顿第一家聘请 “平台” 副总裁的风投机构。“平台” 是投资人对内容营销及其他许多企业支撑项目的模糊描述。(事实证明,行业内对 “营销” 一词的认可度并不高,与其必要性不一致,直到现在仍然是这样。更多详情请见后文。)最终,NextView 找到了我。当时我就职于 HubSpot 公司,负责内容营销;那之前还在谷歌和一家本地创业公司的数字媒体部门工作过。他们看中了我丰富的内容营销背景,而我却视之为特例。我真是大错特错。似乎一夜之间,同行企业都开始招聘诸如 “平台总监”、“内容及社区营销负责人” 一类的 职位。不知不觉中,我发现自己正处于风投行业新一轮热门趋势中。突然间,所有风险投资人似乎都发现并回应了两个相同的趋势:同行热门博客所取得的成功;投资于优秀创业者的竞争日益激烈——他们中的大多数在资金尚不充分的情况下也能启动互联网业务。让我们分别来看看这两个趋势。趋势一:最早风投界博主的成功要想知道一家创业公司是否能取得成功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所以风投人士分析结果时,通常都会参考多年业绩,而不单是几个季度的。这种逻辑也适用于考察博主的吸粉能力&。短短三个月时间就想通过博客有所斩获几乎是不可能的。考虑到大多数风投界博主开始发布博文的时间,2015年 就能大致评判出他们是否成功——无论是其在线影响力,还是其投资回报。如今,风投界充斥着拥有大量粉丝的知名人士,他们的粉丝多到甚至能让一些大品牌都眼红。来自创业孵化器 Y Combinator 的保罗•格雷厄姆定期撰写的文章实际上被认为是科技创业人士的福音。Chris Sacca 是 Twitter 的早期投资人,他还投资了其它一些著名公司。他是 Twitter 最早的高级用户,并拥有超 159 万名粉丝。Mark Susster、JasonLemkin 和天使投资人 Jason Calacanis 都称自己为企业家兼投资人,不过你也能称他们为杰出的内容营销者。他们中的部分人士,比如 Lemkin 和 Calacanis,甚至出售其文章赞助——可见其点击率有多高&。Matrix Partners 投资人 David Skok 是最早采取内容营销的人之一。早在 2008年,内容营销在市场营销人员眼里都还只是尚未成形的想法之前&,David 就开始使用该方法了。他告诉我说:“我开始的时候,整个领域关于怎样启动并运行一家初创公司都还没有系统的记录。”在他的博客中,针对创业者,他写过一些很好地分析,适用于 “软件即服务”(SaaS)初创公司。同时,他还投资公司,比如&HubSpot,该公司于 2014年 上市,截至今日,市值达 16.6 亿美元;他所投资的 Netezza 以 17 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 IBM。Skok 解释道:“我写博客,是因为我热衷于帮助其他创业者及他们的公司,并开始意识到,我所知道的一些规则,对于那些尚未玩转此领域的创业人员来说,是很有意义的。而我所得到的最大好处就是,人们知道我是谁,并且能够通过我的博客了解到我是否是适合他们的投资人。”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采用博客及其他战术,他认为,在内容营销的生态系统中,有足够的空间让大家得以共存。不过他同时提醒说:“要想出一些新的、与众不同的方法,来给读者提供价值。”另一个风投界内容营销的坚定支持者是&FirstRound Capital,它的博客名为&First Round Review,里面分享了采访企业家及高管的长篇博文。公司市场及内容营销主管&Camille Ricketts&说:“‘内容’ 能使你建立起与他人之间的长期关系。风投资金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易,我们不是想让大家买到什么,而是想让大家在需要找一份工作时,能想到我们公司,或者在他们创立公司时能想到我们。这些才是主要方向,所以需要建立大量的信任,并将与&First Round 之间的联系作为一个品牌。”以上最后一部分是否似曾相识?如果你关注过内容营销,是的&。而如果你是风投界人士,这些概念才刚开始进入这个行业&。由此将我们带入下一个主要趋势。趋势二:创业者所需启动资金创历史新低,而获取资金的渠道则多于以往。是的,正如销售人员试图出售目前已有的(希望是)商品和服务&,顾客才是拥有最终决定权的人。虽然创业者与投资人之间达到这种层面花了一点时间,可此种趋势所带来的影响已使更多机构通过让自己比其他机构更具竞争力的方式来推销自己。内容营销就是该方式的有力媒介。创业者能获得这种能力得益于两个紧密联系的因素:如今创立公司所需的低门槛——这多亏了现代数字技术——以及更多、更小的风投机构的崛起。如果创业者所需资金较少,则不再需要完全具备风投要求的 9 个要素。在某种极端层面,即使只有几万元就足够了。许多数字墨水正流向 “微型风投基金” 的大潮——这一句话就足以概括其意,依赖基本的、原始的交易流程变得越来越有争议,越来越困难。而像&AngelList&和&Kickstarter 一类的平台能够向创业者提供接触投资人或者众筹的渠道。总之,差异化和增加有形价值是目前风险投资方的边界条件,特别是对那些没有传统品牌可利用的投资方来说,更是这样。OpenView Venture Partners 是风投界最活跃的内容营销公司之一。(请注意,他们与我的公司&NextView&没有关系。)Jonathan Crowe 负责管理该公司的博客——一个被称为 OpenView Labs 的更大的增值服务团队的一部分。他说:“OpenView 有特定的关注点——我们投资于扩张阶段的公司——因此,公司类型不同而投资组合不同,这些公司在成长过程中都遭遇了相同的痛处。我们发布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约半数是内部资料,另一半则来自于客户,有投资组合中的人,也有行业专家。”同时还有更大的,电子书籍形式的指导手册,也涉及音频和视频资料。OpenView 列在内容营销协会(CMI)的 “赞助方” 名单中,因此协会创始人&JoePulizzi 也是该公司的顾问。他还说:“我们这样做主要是想建立品牌知名度,并了解创业者的需求。我们关注如交通一类的典型项目,而我们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订阅量。作为读者,我们的确有目标,围绕着特定的工作类型。而现在更加有针对性,把目标集中在特定公司的人群。”是否有突破点?在这些装备竞赛中,争议里的信息不可避免会丢失。NickFrost&是一名营销人员,他负责软件创业公司&Mattermark&的每日简报,并致力于弄清争议中的所有信息。因为他们的读者主要是投资人,Frost&的这项工作就非常艰巨,每天要从风投界人士的博客中手动筛选出十几篇。有一件事很确定:他的简报不会缺少原始材料。他说:“我目睹了风投人士撰写文章的数量日益增多。尽管众多科技类博客每天都会发布许多文章,从&TechCrunch 到&VentureBeat,再到&Pando,以及更多其他博客,可关于科技创始公司意见分享的文章却很难找到。所以 ‘风险投资人’ 需要主动出击。”然而,风投人士是刻板的快速追随者。如果市场中出现了新的趋势,以及 / 或者有同行在鼓吹某种新策略,毫无疑问,其他人就会跟进。Frost 说:“一旦某种群体思维开始出现,我会立马注意到。” Fred Wilson&和&BradFeld&是两位有名的风投人士,也是行业内著名的博主,像他们一样的投资者完全有能力使行业内众所周知的某种意见变成热点。Frost&继续列举着交流的新方式,如 “tweetstorm”(发布在推特里,关于一个话题的一系列连续文章,就像 Marc Andreessen 正在做的),或者像&Meerkat&和&Periscope 这样的视频直播及问答应用。在内容营销的其他方面,播客也很受风投人士的欢迎。令人振奋的是,即便是风投机构——那些科技巨头——也受惠于某些内容营销的优秀案例。Frost 说:“是的,已经成熟的风投机构可以围绕某个特定话题展开对话。而那些新成立的风投机构正试图创建自己的品牌,我看到他们将精力集中在更加传统、经久不衰的内容上,像如何构思一次融资演讲,或是如何筹集资金。一旦他们拥有的自己的声音和自己的读者群,他们便开始尝试更多试验性的内容,围绕自己的兴趣点开启不同的对话。”比如在&NextView, 我们自然也在这个套路之中。起初,我们发布了许多经久不衰的内容——现在仍有。从设计行市牌模板,到分析初创公司是否需要博客,怎样开设博客。这些所取得的效果是我们预想的十倍,以前的帖子只是纸上谈兵。而当读者增加后,我们开始发布情绪导向的文章,以吸引特定的市场——种子阶段的初创公司,坚韧、聪明,或是那些开创新事业,为自己所做不寻常的事感到骄傲的创业者。这有用吗?
每一位我所接触过的风险投资人都完全赞同内容营销所带来的好处。他们看到了更好、更多的交易,也提升了品牌知名度。至于硬数据和投资回报率,这是下一个主要障碍——正如在内容营销界一样。Ricketts 说:“没有收益是真正依附于我们正在做的事。只有当我知道交易已经在进行,或者重要关系已经建立,那么我才认为这就是投资回报。它没有硬性数据那样具体,不过我认为,对于品牌来说,在内容营销上不添油加醋是真的、真的、真的很重要。光环效应太多,真正能够引起顾客或用户行为的,是信任和关系。”注:本文译者 Raingy Yang。
本文来源:36氪
责任编辑:张洁_NT5630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微博营销引来了风投 7个人的团队可顶上一个师――中新网
本页位置:
微博营销引来了风投 7个人的团队可顶上一个师
  “当你的粉丝超过100,你就好像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像一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亿,你就是电视台了。”这段在网上广为人知的话形象地概括了微博营销的市场潜力,国内外正在兴起一股微博营销风。
  微博营销是什么?它有什么神奇的魔力让那么多企业与机构纷纷效仿?本文中的罗林川是如何借微博引来风投?文中的膜法世家7个人的团队真能顶上一个师?
  【膜法世家】 7个人的团队顶上一个师
  两个月增加3万潜在客户
  2007年10月,膜法世家C店注册,不到2年时间,便为五皇冠;2010年1月,进驻淘宝商城,月销售逼近300万。
  2010年5月,膜法世家的当家人黄晓东成立了一个由7人组成的专业微博团队。7个人,每天都会更新微博内容。公司还开通了企业微博,专人管理。“粉丝越多,你的影响力就越大。”
  “微博本身就有很强的搜索功能,可以轻松找到那些对面膜或者美容护肤话题感兴趣的群体。潜入这些群体,通过微博发布他们感兴趣的护肤、美容话题,并适当制造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就能很快积聚人气。”
  “我们刚加入微博时,新浪微博上只有4万多条关于面膜的讨论话题,但2个月后,已经有7万多条这样的话题了,这说明我们的潜在用户范围在不断扩大。”2个月的时间,增加了3万条微博,这是用传统营销模式根本没法完成的,可以说,黄晓东这7个人的力量顶上了一个师。
  巧借微博之力促销
  “眼球经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与客户直接对话的时代来了。”黄晓东常告诫员工,微博切勿做赤裸裸的广告和促销信息。实践也证明,所发的微博中,解答面膜问题或介绍专业知识的,收藏转发率很高。
  巧借微博之力做促销,还可达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黄晓东曾策划过一次促销,7人的微博同一天都发出一条信息:膜法世家出新品了,大家都来免费试用吧!
  他动用了淘宝的客户资源,把VIP顾客都引到微博上,让他们参与活动。“只要发帖说明自己最喜欢膜法世家哪款面膜,并陈述理由,就有望获得免费的新产品。”
  博友们的微博把使用产品的感受描写得非常细腻,让人一看就知道是顾客的真实声音。通过这种方式黄晓东巧妙地借顾客的口推销了产品,当天单品销量就冲过了百瓶。
【编辑:王晔君】
----- 经济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视频图片2010}
 |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热门关键字:
> >羽泉组合做风险投资人已有五年:投资手游社交等新技术 >
羽泉组合做风险投资人已有五年:投资手游社交等新技术
羽泉组合玩创投已有五年:手游社交等新技术
来源: 家(北京)
羽泉组合,据说陈羽凡更关注音乐本身,算是内务,胡海泉更热衷于,算外务,所以我在“音乐微信群”偶遇胡海泉,就不足为奇了。听业内人说,羽泉组合已投了数个移动项目,并且在持续观察是否有值得投的音乐产品。我向他递出采访邀约,当得知我是i黑马的记者,他很快就答应了采访,于是我们在东四环的一家咖啡厅开聊。
他做创投很认真,不是玩票
明星做,最有名的就是吴宗宪了,吴宗宪跟曾志伟一样喜欢做,除了大楼,也曾餐厅、健身房和唱片公司、LED灯等,版图多元化,可惜多数以失败告终,屡战屡败,这绝对真爱。明星做创投有短板,对资本运作,商业操盘并不了解,比如姚明音乐网站巨鲸网,目前已成小败局。所以有专家建议明星做,最好集中在房地产、餐馆、潮牌店等领域,一是为风险低,二是行业门槛较低,三是能够借助自身号召力。
采访是在端午节假期的前一天晚上,胡海泉同学骑着自行车赶到咖啡厅,除了潮范儿装扮,他说起话来,俨然就是个成熟商人。胡海泉玩创投已有五年时间,一开始是凭着兴趣投传统领域,比如光电、新能源、股票等等,后来开始对新技术感兴趣,目前已经投了手游、社交等多个应用项目。
为了弥补自己在专业上的短板,在唱歌之余,会跟创新工场、青年天使会这些机构走得很近,甚至会去观摩李开复老师看项目,经常关注的是gamelook、chinajoy等,通过各种获取最新的科技资讯。当然,光靠一己之力还不行,他正在组建自己的创投团队。
海泉说,他选项目的标准有两个:一是自己喜欢,二是能改善目前音乐产业的寰场
音乐产业面临哪些寰?
音乐产业,从2004年被整体破坏,自此,很少有人再为下载、收听音乐付钱,最大的运营商、也是最大的在线音乐服务商中国移动去年坐拥超300亿音乐收入,而其他音乐服务提供商、音乐人只能瘪着钱包,眼巴巴地看着。音乐产业整体被破坏,歌手变成体力劳动:商演、演唱会、代言、做评委,不动就没钱。
对于“2013年6月5日起音乐网站试行收费”这档子事儿,胡海泉同学表示很淡定,每年喊“狼来了”,但是音乐下载“大餐”继续免费。
中国移动,每年产生数千万的词曲版权费分发不出去,他们不知道给谁,这笔钱成了他们的苦恼。作为行业的思考者,胡海泉五年前向中国移动提交了一个提案,“建议中国移动推出一个数字音乐词曲平台,实施透明的,所有的词曲作者和授权建立快捷合理的方式,结算透明化,谁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查自己作品下载次数。”
结果当然是没有回音,五年后,胡海泉的想法有了改变,对于环球、索尼和华纳三大唱片公司与几家国内主流音乐公司签订的协议,主导音乐下载收费的事情,海泉的观点是:“三大唱片公司根本没有资格代表整个音乐行业去洽谈,他们就像恐龙一样,坐拥着过去的版权,在消费过去,他们的行为不是在激发音乐市场的未来,不是整个中国未来音乐产业着想,从一开始,我就不觉得他们会成功,音乐产业的自救,只有靠自下而上的意识的变革。”
五年前,胡海泉寄希望于大机构、大协会,所以给中移动写提案,希望改变音乐产业的现状;两年前,他开始关注新技术对音乐产业带来巨大的影响;而现在,他准备以创投行为,扶持新技术项目,希望能通过科技找到音乐产业的新生机。
他会投哪些项目?
内测两年,刚刚上线的手游“龙之召唤”,羽泉就有参与制作、,目前在IOS免费排行榜上名列第五位(6月12日数据),羽泉的形象被植入到游戏中,玩家需要很高的水平和点数才能打倒他们。根据官方资料,龙之召唤今年的收入预期是5亿人民币。为什么选择投手游,手游目前是一篇红海,下半年就可能会淘汰一批,龙之召唤现在火,但是好变现吗?商业模式够成熟吗?看看胡海泉是怎么想的。
“对于创投理念,以前我投传统行业,玩股票,对于胜负、变现也许有预期,但是到现在,我的判断标准是:是不是基于自己价值观,这件事儿是不是真的有意义。”投手游项目,海泉有自己的理解,现在点开音乐,海量的选择,用户根本不能保证收听时间,粘性非常差,他在两年前开始接触游戏团队。“其实手游是一个音乐版权和音乐消费很好的平台,游戏通常是深度的互动,粘性非常高的,这样的情况,我们推送音乐其实最有效。在游戏里深度去植入音乐,和用户一直在一起,互动和欣赏。”
虽然这种愿景很好,但是游戏音乐人们目前的状态还比较苦逼,比如黑马营学员卢小旭,做的都是我叫MT、捕鱼达人、诛仙、欢乐斗地主等知名游戏的音乐创作,但是通常都是人家赚千万,他赚好几百。也没有因此产生传唱度特别高的歌曲。但是海泉希望他自己能够成功,为行业树立标杆。
2、APP专辑
除了手游,海泉还在关注正走红的“APP专辑”模式。独特的歌曲、独家的MV、专属照片、以及私密的演唱会资讯都囊括在一个小小的APP里面,以此来获得粉丝的青睐,林俊杰、孙燕姿、张靓颖都有过尝试。不过海泉认为,这种模式比较适合哈韩、选秀明星,“他们的消费者是粘性超强的疯狂的粉丝,不是真正的音乐消费者,而是偶像消费。小众音乐人,纯音乐人就比较尴尬,他们寻找受众群体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受众群体往往是冷漠型的,主要就是听听音乐,在这种情况下,要不要花30块钱,买一个看上去丰富APP呢?”
精于的海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做一个APP专辑,如果成本在90万人民币,我要卖多少个APP才能收回成本呢?不过他依然在寻找好的“music to APP”产品,尽管他认为这只是一种过渡模式。
3、票务公司
海泉正在跟他的合作伙伴商量做一款票务应用,即能够通过移动的应用,解决过去演唱会信息推送,票务、检票三位一体的服务。过去演唱会的票务成本,是在中间的流程,另外还有时间成本。而演唱会的消费其实是冲动消费,海泉说:“在线的时候,是人最冲动的时候,如果我们推送一个信息,他只需要点两次,就完成了购买了,这样既带来了方便,甚至还能健全我们的消费者数据库,让我们清楚的知道谁来听了我们的演唱会”
新技术让歌手知道谁下载了你的APP专辑,谁买了你的演唱会门票,胡海泉说:“以前的作品,通过传统进行广泛,一对多的点都是盲点,而现在通过新技术,就能做到一对多的点全是清晰的。如果在线支付变得越来越快捷,对于小型经纪公司,独立音乐人很可能就变成好的营收方式,找到你的5000个消费者,针对性的做专辑发行,售卖演唱会门票,发售t恤甚至可以做全方位的开发,不需要经过中间环节的盘剥。”
胡海泉正在和合作伙伴筹备“音乐创投基金会”,未来将依靠更专业的团队、数据库来对项目进行判断。他已经在考虑通过集体的行为来规避风险,而不仅是自己单打独斗。“我希望我是音乐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成功了,就开辟了一个和标准,可以让更多人从我这里走出去,失败了,对于我来说也没什么,当做一次尝试。”.
上一篇:下一篇:
中国营销网第一门户-第一赢销网,汇聚领导力管理商学院、广告品牌策划、终端销售促销、招商创业加盟等知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风险投资人联系方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