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17年美国加息中国完蛋,中国就要降息

扫盲贴:美联储加息到底意味着什么_美股专栏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扫盲贴:美联储加息到底意味着什么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 专栏作家James Early(撰稿人,I外投CEO)
  作为投资者,对联储是否加息并没有什么可忧虑的,因为以下两样东西会成真:首先,最终会实现加息,这个议题似乎已大幅渗透到股价里。第二,联储有争议的优柔寡断令人欣慰,联储不会大幅提高利率,而是缓慢适度地采取每个行动,以减轻对股市的不良影响。
  现在美国及全世界似乎都把目光投向美国联邦储备局(美联储)。相当于美国中央银行的联储将于9月16至17日召开会议决定是否加息。在全球范围内,一直以来经济大国的利率调整都显得很重要,但此次联储潜在的加息过程却有其特殊之处。这将会是美国自2006年以来首次真正加息(除2010年的微调之外)。如今美国是唯一一个还在考虑加息的经济大国。首先让我们来探讨此次加息到底是指什么,及加息后会对全世界的投资者产生何种影响。
  美联储拟提的是哪种利率?
  联储准备提升的并不是普通民众常见的房屋按揭贷款、汽车贷款、信用卡利率,而是“联邦基金”利率。各银行必须将其一定比例的库存现金放在美联储作为准备金 ― 这也是它被称为联储的缘由。对小银行不做留存准备金的要求,但中等规模银行必须将现金的3%或债务留存联储用作准备金。如美国银行(NYSE: BAC)等大型银行的这个比例必须达到10%(为了比较,包括中国[601939][HKSE:00939]在内的中国大型银行必须将18.5%的现金留作准备金,但汇丰银行[Hong Kong 00005]等香港银行却没有留存准备金的要求)。由于银行不能动用这些准备金,因此它们希望在美联储保持最低额度。银行的负债每天都有波动,因此银行间互相借贷准备金的隔夜贷款(名为联邦资金贷款)以达到满足各自准备金的要求。美联储在提高或降低利率时,所谓的利率就是指联邦基金利率。
  但如果联邦基金利率是指私人银行间的借贷利率,联储又如何能提高(或降低)这个利率呢?
  实际上,这不是由美联储来提高或降低。从术语上看,在你读到的所有文章里(包括本篇)提到的“联储加息”这种说法并不正确。联储宣布调整联邦基金利率旨在希望各银行可以遵照它的指示调整利率。通常各银行会遵照这种指示,因为它们知道,如有必要,联储有权调用其它货币工具进行调息,它们畏惧联储的这种权力。
  为什么美联储要加息或降息?
  为加快或放缓经济发展步伐。联储知道,在过去几个月或几年,联邦基金利率的变化,通过“银行的其他贷款”逐步令贷款门槛更低(降息)或更高(加息)。
  美联储加息能发挥什么作用?
  加息只有这两个目的:控制通胀率维持在2%左右;加快经济发展,以达到“最高就业率(并没有明确数值对此加以说明)”。但其利率政策的影响力远不至于此。请看它的部分作用:
  高利率可减少借贷,从而逐渐减慢经济活动。理论上,多数企业应该会因某种利率提高而折损部分价值,因为企业的增速会比预期中慢,而折现率则上升(折现率是投资者用来衡量预期未来现金流的“现时”价值的指标)。
  理论上的美国国内输家:红利股可能会因加息而下跌,因为相比以红利为收益的投资品种,债券收益会更大。实际上,美国的分红型股票已下跌了。负债率高的企业,如电力、燃气、水利设施公司等,也有可能会因加息而受创,因为它们需要在现时(浮动利率贷款)或最终支付更高的利息(当低利率、固定利率贷款已被偿还,并更换新的更高利率的贷款)。
  理论上的美国国内赢家:银行及保险公司等金融公司是最明显赢家,因为他们是放款人。因此,部分美国投资者正买入摩根大通(NYSE: JPM)、高盛(NYSE: GS)等美国银行股。当浮动利率贷款的利率上涨,且随着固定利率贷款逐渐到期并被展期为新贷款,那些更高固定利率的贷款、银行及保险公司将能赚更多的钱。
  但这一理论也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东西:联储并不会随意加息。因为经济高效运行,所以它才决定加息。实际上,股票经常会在加息期间上涨,因为繁荣经济的积极催化作用盖过了加息的消极影响作用。
  美国加息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
  1971年前,当美国放弃金本位货币制度时,全球大多数货币都跟美元挂钩。目前依然有很多货币直接(港元)或间接(人民币)跟美元挂钩。在过去6年,大部分货币极大地加强与美元的联系。现在美国经济足够强盛,所以其是唯一一个加息能产生如此大影响力的经济体。美国加息将在全球范围内令美国债券的需求量变大,特别是其他国家债券的收益正在下降的现阶段。外国投资者必须将他们的货币兑换成美元以买入美国债券,此次美元需求变大将令美元更强势。
  让我们来明确这样东西:“更强势”其实不是剖析此次情形最合适的词汇,尽管这种说法很常见。“强势”看起来很有利,似乎是每个人都希望达到的效果。美元走强对出国游的美国游客有利,但却不利于美国的出口企业发展 ― 美国13%的GDP靠出口拉动。许多国家都不想要强势货币,尤其是出口占GDP 23%的中国。多年来中国宽松的货币政策与走强的美元挂钩,已致使外国(非美国)买家进口中国商品的成本更高,所以联储宣布加息促使美元更走强只会减缓中国的出口。这无疑是中国央行近期令人民币贬值的一个动机。
  世界上很多金融合约及包括石油在内的很多商品都是以美元定价的。美元强势就意味着,能以更少的美元买到更多商品。这种价格下降将损害如埃克森美孚(NYSE: XOM)这类大宗商品制造商的利益,目前这些公司的销售收入已下降。2015年4月,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石油买家,它也是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买家。因此,尽管廉价商品有助于中国,但中国经济疲软及美元走强两路夹攻对如嘉能可(HKSE:00805)、必和必拓(NYSE: BHP)这类大宗商品制造商尤其残酷。
  关键点:忽视短期消息
  现在我们已清楚这一点:从刚公布的美联储7月28至29号的会议纪要来看(该纪要匿名展示了领导人的意见),联储内部就9月份是否加息这个议题存在重大分歧。在公布会议纪要前,美国期货合约市场价格暗示加息几率为50%;结合会议纪要及联储或许担忧中国的经济现状来看,它们目前的价格水平暗示这一几率仅为36%。
  作为一名投资者,我对联储是否加息并不忧虑,因为这两样东西会成真:首先,最终会实现加息,被热议这么长时间,这个议题似乎已大幅渗透到股价里。第二,联储有争议性的优柔寡断令人欣慰,因为这表明联储领导人意识到自2008年金融危机中央银行干预救市后,全球经济正在平稳发展。联储不会大幅提高利率,而是将缓慢、适度地采取每一个加息行动,以减轻对股市产生的不良影响。
  《华尔街日报》引用了前美联储理事劳伦斯-梅耶(Laurence Meyer)(众所周知,他在上世纪90年代就在讨论加息问题)就7月公布的美联储会议纪要而发表的言论:“你在担心什么呢?是在9月还是12月加息吗?这不重要,你只需扣动扳机便可。”
  他是正确的。
  如果你想获得更多I外投独家的美股投资分析和建议,您可通过/signup/订阅我们每周最新的美股投资热点资讯。
  (I外投致力于协助中国投资者从美股投资市场中获得成功)
& 相关专题:
最近访问股  03月17日讯,美联储周四(3月16日)凌晨的利率决策会议一如预期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基准利率由0.50-0.75%上调至0.75%-1.00%。加息后,市场的表现让很多人措手不及,美元大跌、全球股市甚至出现了的情况。  高盛(Goldman Sachs)首席经济学家Jan Hatzius认为,市场正在过度解读美联储的政策声明和耶伦的记者会发言,   美联储加息实际上起到了降息的作用。  Hatzius指出,虽然FOMC如约加息25个基点,但由于经济预测几乎没有调整,“根据不同资产价格的协动性来看,市场将本次FOMC会议定位为2000年以来、除金融危机期间以外第三鸽派的会议了”。  而且更令人吃惊的是,高盛称其金融状况指标(FCI)“大幅放缓,几乎相当于联邦基金利率降息一次”。这也就是说,本次美联储25个基点的加息,起到了降息25个基点的神效果。  高盛据此分析,市场认为,在充分就业和接近目标后,金融状况将会对2017年的经济增长起到不小推动作用。考虑到经济会因为特朗普财政政策而存在过热的风险,因此市场的反应并不是耶伦想要的。  高盛警告称:“FOMC或会因此进行更多次的加息,至少比债券市场预期的要多。”实际上,Hatzius同几乎所有人类市场参与者一样被市场的反应震惊了。虽然其承认市场的行为是有道理的,但是“规模让我们大吃一惊”。  至于美联储是不是暗地里就是想要这效果,Hatzius则认为,“不,几乎不可能”。美联储可能担心加息、尤其是这种市场三周前还没有预料到的加息,会导致市场产生不良反应,希望通过鸽派的表态避免这种结果。  “但是肯定并不希望造成宽松的效果,毕竟加息的根本目标就是紧缩银根;或许不是猛然间紧缩,但是至少是要逐步进行的,”Hatzius称。  而且,Hatzius还指出,即使在本次加息之前,金融状况指数已经是过去2年中最宽松的了,这可能也是为什么美联储在上次加息三个月后就加息的原因。  因此,高盛认为,无论是否是故意的,美联储达成的结果不仅与目标背道而驰,而且已经失去了对市场的控制。那么美联储会如何反应呢?  高盛认为,金融状况指数波动模型显示2017年真实GDP会有0.5%的增长,因此进一步宽松意味着至少经济过热会有风险,反过来会提高今后衰退的风险,这很可能让美联储更加倾向于收紧货币政策。  与此同时,高盛还预测今年美联储共会加息3次,其余2次分别是6月和9月,具体来看是6月加息的可能性为60%、7月10%、9月是20%。此外,2018年和2019年还会有4次加息。  此外,高盛还预期,美联储将会于12月宣布逐步缩表。而如果没有宣布缩表,那么2017年出现4次加息的可能就提高了。  “然而,如果市场继续这么反应,那么会简单地把美联储加息当作宽松的信号,让风险资产提高到新高度,”高盛最后强调称。
责任编辑:myg
回复0条,有0人参与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净额(亿)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专业炒股利器
同花顺爱基金
您有什么问题想要告诉我们?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向您反馈结果
提交成功,感谢您的支持!
近1年收益率
近1年收益率
近1年收益率
近1年收益率
近1年收益率
最近7日年化
最近7日年化经济危机都与美国加、降息有关,这次我们该害怕吗?_环球老虎财经
经济危机都与美国加、降息有关,这次我们该害怕吗?
"世界经济史上历次大的危机似乎都和美国的降息加息周期有一定联系,仅仅是巧合吗?美国货币政策的改变如何影响其它经济体?这种影响背后的原因何在?欧洲遭遇911以来最大暴恐袭击,而美国加息时点渐进,新兴经济体中谁又将遭遇“浩劫”?值此多事之秋,大类资产又该如何配置?"
读史可以明志,本报告将回顾世界经济危机史,试图为这些问题寻找答案。
14年以来,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越来越强,新兴市场再现动荡,货币贬值,资本外逃。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历次大的危机似乎都和美国的降息、加息周期有一定联系,这仅仅是巧合吗?美国货币政策的改变如何影响其它经济体?这种影响背后的原因何在?最近欧洲遭遇911以来最大恐怖袭击,日本三季度经济增速不及预期,美国加息时点又渐进,新兴经济体中谁又将遭遇浩劫?值此多事之秋,大类资产又该如何配置?
很多时候,如果我们多读读历史,会对很多问题的认识更加清晰。本报告将回顾国际货币体系和新兴市场的危机历史,试图为这些问题找寻答案。
1.何谓美元周期?
我们将美国货币政策从宽松到紧缩定义为一个&美元周期&。
回顾国际金融史上的历次危机:从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到日本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破灭,从亚洲金融危机,到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再到本轮新兴市场的动荡。这些危机几乎都发生在美国货币政策的紧缩时期,危机前也都经历了美元的宽松,它们与美元周期之间存在何种联系?
美元周期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影响其它市场甚至导致危机。
第一,汇率途径。
根据IMF在2013年对193个成员国家和地区的统计,56%的国家仍然采用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且绝大多数盯住美元。即使是实行浮动汇率的经济体,也会频繁干预外汇市场,以保证本国货币对美元的相对稳定。
这种体系导致的结果是各经济体货币政策受限,甚至完全丧失独立性,跟着美国货币政策走。在美元宽松周期时,这些经济体货币有升值压力,资金流入使得其被迫选择宽松,而宽松又导致经济泡沫的产生和杠杆的提升,孕育了危机。美元进入紧缩周期时,这些经济体货币又面临贬值压力,货币政策被迫紧缩,如果本身经济也存在问题,货币攻击、外储流失、泡沫破灭就全都一起袭来,危机爆发。
第二,利率途径。
美国降息&放水&时,&水&会流向全球寻求高息资产,相当于为全球提供流动性。而美国经济占全球的16%,体量之大足以&浇灌&各国,导致各国资产泡沫和外债膨胀。当美国加息&收水&时,&水&会回流美国,导致全球紧缩,挤压资产泡沫。而各国同时面临本币贬值、美元升值、全球利率上升的局面,外债风险提升。
第三,大宗商品途径。
大宗商品标价以美元为主,美元指数和大宗价格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美国货币政策紧缩时,美元指数会走强,大宗商品会走弱,而巴西、阿根廷、南非等新兴经济体是大宗商品的重要生产国,会遭受较大的冲击。
在美元周期中,这三条途径会同时发生甚至相互作用,这就更&要命&了。
美元宽松时,向全球释放流动性,各国出于汇率考虑也跟着放水;美元紧缩时,向全球回收流动性,各国也会跟着紧缩。这相当于放大了美元周期的影响。从历史情况看,美国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只会考虑国内的通胀和就业状况,不会考虑其对其它经济体的影响,所以各国跟着美国制定的货币政策很可能并不适合国内的经济状况,导致危机产生。
2.历史悲剧总在重演
美元周期与历史上历次危机究竟有何联系?我们不能说美元周期直接导致了这些危机,也不能说美元周期是最重要的诱因,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元周期至少对这些危机的发生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1拉美债务危机
欧美宽松和&石油美元&(Petrol Dollar)助涨拉美国家外债膨胀。
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过后,美联储开始不断降低利率水平,增加的流动性外溢到其它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石油危机导致油价大涨,石油是以美元计价,石油输出国获得大量的美元,他们将美元存入欧洲的银行中,欧洲银行再将美元借给拉美等发展中国家。拉美国家外债在70年代迅速膨胀,例如巴西、阿根廷外债增长速度都一度超过50%。
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拉美债务危机爆发。
1978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79年保罗沃尔克就任美联储主席,采取强硬手段抑制通胀上升。沃尔克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0%以下提升到20%以上,贷款利率也提升至20%以上。欧洲及其它发达国家为遏制通胀,也纷纷跟随美国加息。
美国加息导致的结果有三点,第一,美元指数大幅度走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巴西、阿根廷等大宗商品出口大国国际收支条件恶化,引发债权人对其偿债能力的担忧。第二,资本向高息资产靠拢,从拉美国家流出。拉美国家出口的恶化也导致资本恐慌性逃出。第三,利率水平提高,拉美国家再融资困难。一方面,美国紧缩减少了全球的流动性。另一方面,美国加息,拉美国家也要被动加息,否则将面临货币贬值和资本大规模流出风险。国际利率提高,拉美国家再融资成本增加。债务危机由此爆发。
2.2日本房地产&泡沫&
美国宽松,日本被迫宽松滋生泡沫。
80年代第二次石油危机后,美国不断下调基准利率,1985年广场协议达成,美国的货币宽松速度加快。导致的结果是日元大幅度升值,日元对美元汇率从248的水平在一年内下降到164,日元急速升值给出口依赖型的日本经济以沉重的打击。
为了刺激经济和避免日元过快升值,日本也被迫大幅下调基准利率(尽管此时日本的通胀并不算低),且89年之前日本都维持了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长期的货币宽松滋生了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1985年9月至1989年12月,日经225指数上涨了200%,全国城市土地价格上涨了44.5%。
美国收紧货币,日本随之紧缩导致泡沫破灭。
持续宽松导致美国通胀抬头,美国货币政策在1986年后逐步收紧。日本若继续维持宽松,势必面临货币贬值和资本外逃压力。同时出于遏制房价和股市过快上涨的考虑,日本也在1989年开始加息。货币政策的突然转向导致房地产和股市的崩盘,银行业也受到重创,日本经济转入萧条。
2.3亚洲金融危机
美联储宽松再来,亚洲迎来资本流入。
89年5月至92年9月间,美联储连续降息24次,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从9.81%下调到3%。为了避免本币对美元大幅升值影响出口,亚洲各国也纷纷降息,但降息后的水平依然远高于美国。同时在90年代初,泰国、韩国、印尼等国经济增速普遍在7%以上,创造了&亚洲奇迹&。高利率和高增长使得亚洲国家吸引国际资本、尤其是热钱大量流入。
此外,宽松环境下,亚洲国家外债增长较快。以首先爆发危机的泰国为例,90年代初外债增速几乎在20%以上,95年高达53%。外债激增也为金融危机爆发埋下了伏笔。
美国货币收紧叠加日本经济减速,亚洲各国货币承压。
1994年美国货币政策突然转向,在一年之内目标利率从3%增加到6%。美国短时间内成为更有吸引力的投资地。亚洲各国面临资本外逃和货币贬值压力,也纷纷跟随美联储收紧货币供给。然而受房地产泡沫破灭影响,90年代日本经济放缓。而日本和亚洲国家贸易往来密切,其在韩国、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的出口中所占的份额均在10%以上,日本进口在1996年骤降,亚洲各国的出口也受连累。
此时的亚洲各国汇率依然死盯美元,但是出口放缓和美国加息导致货币贬值压力较大。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国货币成为国际炒家攻击的重点,外汇储备大量消耗,最终只能放弃固定汇率,爆发大范围的金融、债务危机。
2.4 07-08年全球金融危机
如果前几轮的美元周期&伤&到了别人,20世纪初的这次美元周期却伤到了美国自己,美国经济的巨震又导致其它国家陷入衰退。
联储宽松刺激经济,资产泡沫再起。
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和01年的&911&事件,使美国经济遭受重创。为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在00年至03年间将目标利率从6.5%的高位下调到1%,且保持低利率至04年中。由于流动性充裕,美国股市大涨,S&P500指数在02-07年间将近翻了一倍。房地产市场也一片火热,20个大中城市房价长期保持10%以上的增长,导致次级贷款及衍生品规模迅速扩大,为危机爆发埋下了&伏笔&。
紧缩应对通胀,泡沫迅速破灭。
04年起,美国通胀开始迅速反弹。联储从04年6月开始加息,且加息速度非常快,至06年6月,目标利率从1%提升到5.25%的高位。与加息相伴随的是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破灭。20个大中城市房价增速&跳崖式&下滑,至08年月度同比将近-20%。美国经济增速下滑,同时也将危机传导至其它国家,全球经济陷入衰退。
总结来看,历史上的主要危机都与美国的货币政策转变有着必然联系,美元周期像一个&魔咒&一样困扰着各国。是否有办法规避美元的影响呢?
3.逃离周期?没那么容易!
3.1货币政策独立是件&奢侈品&
逃离美元周期的一大关键是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美国货币政策之所以能够影响其他国家,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央行在汇率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之间纠结。如果央行不在乎汇率或者减小对汇率的重视,货币政策就可以获得一定解放,不用跟随美联储步伐走。
然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是件&奢侈品&。
根据IMF的统计,截至2013年实行浮动汇率政策的经济体仅占34%。但从实践角度看,即使是实行浮动汇率的央行,也没有让货币完全自由浮动,各国央行都在频繁的干预外汇市场。例如崇尚自由主义的美国在80年代同样参与了广场协议干预外汇市场,令美元大幅度贬值。
各国央行为何没让汇率浮动起来以换取货币政策独立性?
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到底哪个好,经济学中并没有定论,二者各有利弊。从贸易的角度考虑,如果汇率波动过大,不利于贸易发展。尤其是对出口较为依赖的经济体更倾向于固定汇率或区间浮动汇率制,汇率的浮动可能会损害到经济增长。因此各国央行会频繁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汇率的相对稳定。这就注定了央行货币政策要独立是非常困难的。
3.2美元霸权地位稳固
既然汇率稳定,能不能不盯美元而选择其它储备货币呢?也不可能!
固定汇率要盯的储备货币一定要稳定,否则汇率的波动会加大,不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支付。而一国的经济实力是汇率的基础,不管是纵向还是横向看,根本找不到别的货币能够替代美元。
从数据上看,美元在各国外汇储备、国际支付、外汇市场交易中都占据绝对优势。
根据IMF的统计,截至2014年底,各国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高达63%,欧元22%,其它货币中最高的是日元,占比3.9%。2013年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市场份额当中,美元占比50%以上,而人民币平均不到1%。BIS统计的全球外汇市场交易中,美元、欧元占比分别为44%和17%,其它货币中最高的为日元,占比12%。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美元都是处于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地位,暂时无法找到其它货币来替代美元。
回顾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历史,美元霸权也不是&天赐&的,而是与其经济发展有着必然联系。
在金本位时代,英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经济强国,所以很多国家纷纷效仿英国将货币与黄金挂钩。二战后,美国的经济超越了英国,人均收入位居世界第一位,美元开始崛起。战后全球经济萧条,贸易保护主义横行,为了稳定各国币值、促进自由贸易,44个国家代表于1944年创建了布雷登森林体系。
布雷登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国经济体量依然很大,美元也已经被各国广泛认可,各国对美元存在&路径依赖&,不想盯美元又不得不盯美元,美元霸权地位才确立。
3.3中国何以应对?
当前美国经济缓慢复苏,加息时点渐进。各主要新兴经济体在美国加息预期下,已经出现汇率大幅贬值。人民币走势强劲,未来我国央行将如何选择和应对美国加息?
短期内,央行仍然会权衡外储、利率、汇率关系,货币政策将受限制。
第一,权衡汇率和外汇储备的关系。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很充沛,一旦美国加息带来冲击,短期内要守住某一个汇率水平很容易。但毕竟人民币还未成为国际货币,保留一定量的外汇储备仍有必要。在人民币贬值预期下,汇率和外汇储备之间的平衡仍不可避免。
第二,在汇率和利率之间寻求平衡。美国经济不断复苏,加息时点越来越近,而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大,稳增长需要降息,两国利差会缩窄,资本外流和人民币贬值压力会加大。从2014年以来,中美之间利差一直在缩窄。如果央行严守汇率,降息空间将有限;如果降低利率,汇率贬值压力会更大,资本外流,外汇储备会继续消耗。预计未来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区间会扩大,资本管制也有可能加强,以释放一定的货币政策独立性。
财政政策或成主角。
如果央行坚守固定汇率,货币政策会受到限制,未来宏观调控会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作配合。习主席在主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时提出,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而11月6日财政部副部长也提出要反思3%的赤字率红线和60%的负债率红线是否绝对科学的标准,包括地方政府债置换不断扩容,都预示着未来财政政策的刺激将加码。
4.加息时点渐进,谁能安然无恙?
4.1暴恐来袭,发达经济&雪上加霜&
上周法国遭遇数十年来最重大的恐怖袭击,IS发表声明对巴黎袭击案负责。我们强烈谴责万恶的恐怖分子,愿逝者安息,伤者早日康复。
欧洲经济复苏增加不确定性,发达经济&雪上加霜&。
根据美国旅游协会测算,美国遭受&911&袭击后的10年里,在全球旅行支出增速高达87%的情况下,美国仅13%,住宿、餐饮、零售等旅游相关行业损失6000亿美元收入。欧元区经济对旅游相关行业的依赖程度达22%左右,此次恐怖袭击后,旅游业恐受影响。而日本三季度经济体增速也不及市场预期,各发达市场CPI水平持续处于低位,复苏乏力。
但总体上,我们认为恐怖事件对欧洲经济的影响是相对短期的,也不会影响美联储的加息决策和加息路径,因为美联储历次的加息降息决策考虑的都是国内的经济状况,除非外部经济影响到了美国内部。
4.2新兴动荡难免,警惕债务风险
08年后发达国家大量放水,资本大量流入新兴市场。
08年金融危机起源于发达国家,美国、欧洲、日本相继推出QE政策,资产收益率迅速下降。市场上过剩的流动性大量流入新兴市场。根据我们对8个主要新兴经济体的统计,09-13年间流入新兴市场的资本高达1.58万亿美元,仅流入中国的就高达8600亿美元。
因此,若美国加息势必会造成新兴市场一定动荡。
根据前面我们对历史经验的总结,美联储降息向全球市场提供流动性,而加息意味着从全球回收流动性。而前几年新兴市场资本净流入那么多,加息势必会带来新兴市场出现一些动荡。2014年美联储加息预期产生后,8个新兴经济体已经出现资本净流出。
俄罗斯、马来西亚、阿根廷、智利、印尼、巴西等国债务风险值得警惕。
从历次美国加息的情况看,受影响最严重的往往是外债高、外储少的经济体,且前期吸入国际资本越多,加息时承受资本外流的压力就越大。当前从外债余额占外汇储备的比重看,马来西亚、阿根廷、智利、印尼、俄罗斯等国均在100%以上,其中俄罗斯受到经济制裁,融资途径有限,未来会面临更大的冲击,值得高度警惕。
4.3加息势必缓慢,不必过分悲观
本轮美元周期面临的国际形势与以往也有不同点,不必过分悲观。
金融危机之前,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经济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发达国家经济表现好加息时,发展中国家经济弱,受到的负面冲击更大。
亚洲金融危机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表现要好于发达国家,尤其是07-08年的金融危机从发达国家起源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变得更差。13年以来,发达经济有所好转,但整体依然偏弱,发展中国家经济仍在恶化。当前全球经济休戚与共,美国也难以独善其身,所以美联储加息速度势必缓慢,12月加息也并非板上钉钉,不必过分悲观。
5.新的美元周期下的大类资产配置
当前国际经济、政治环境相当复杂,为市场增加更多不确定性,美联储一旦启动加息,大类资产如何配置呢?
配置总体方向:看好发达经济,其次是中国、印度等&改革组&新兴经济,警惕前期资本流入大、外债高、外储少的新兴经济体。
当前发达经济在缓慢复苏,新兴与发展中国家经济依然未见底。若美联储加息势必会带来新兴经济体动荡,所以资产配置总体应从新兴经济转向发达经济。新兴经济中,中国、印度均是人口大国,内需坚挺,虽然存在结构性问题,长期看改革会创造巨大红利。俄罗斯、马来西亚、阿根廷、智利、印尼、巴西等国外债较高,外储较少,债务风险值得警惕。
汇率:美元加息前走强,加息后走弱可能性大,新兴货币继续承压。
从90年代后美联储三次加息的经验看,加息前因预期效应美元指数大幅走强,加息后因预期兑现反而走弱。本轮美国加息预期从14年年中就已开始发酵,美元指数至今已经上涨25%,所以加息真的到来时,美元走弱概率加大。美元加息后,受资本流出影响,新兴市场货币仍存贬值压力。
债市:加息后债市或整体走弱,但欧洲、日本债市或受益QE加码。
在前三轮加息中,有两轮加息后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均出现上行。本轮美国加息是在三轮QE之后进行,联邦基金利率在0附近徘徊,所以加息对资金成本的推动会更加明显,美债走弱是大概率事件。在美国加息从全球回收流动性的同时,不少国家由于汇率依然盯住美元,可能会被动从市场抽回流动性,债市也会走弱。
欧洲、日本继续放水概率较大,利好债市。欧洲、日本经济增速虽在上升,但通缩压力较大。当前在主要经济体中,欧洲、日本的通胀水平最低,即使剔除能源和食品价格后,欧元区核心CPI仅0.9%,日本为-0.1%。本次法国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欧洲央行对进一步降息更容易达成共识,而日本未来货币宽松概率也较大,这些都利好债市。
股市:美国和新兴股市短期承受资金压力,美股长期因基本面改善而走强,欧洲、日本股市值得期待。
根据前三轮加息经验,受资金面收紧影响,加息三个月后美股下跌4%左右。随着时间推移,影响美股走势的主力由资金转向基本面,美股长期又会走强。从历史数据看,新兴市场股市也是先跌后涨,但当前本轮新兴经济仍未见底,新兴股市也会低迷更久。如果欧洲、日本进一步QE,未来股市仍可能延续&水牛&,值得期待。
大宗商品:或仍未见底。
本轮美联储加息赶上了大宗商品市场的历史大变局。一方面,受政治、经济、技术等多因素影响,曾经&不可一世&的原油市场跌跌不休。另一方面,作为大宗商品的消费&巨头&,中国经济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突然减速,对大宗商品需求大幅下滑。这两方面的利空因素短期内均未改善,所以尽管历史上美联储加息后大宗商品会走强,但本轮或许真的&与众不同&!
(老虎财经 仇烨编辑)
版权声明:本文由作者授权或独家投稿给环球老虎财经发表,并经环球老虎财经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环球老虎财经)及本页链接。
请选择举报类型
诈骗、色情
常识性谣言
隐私信息收集
其他侵权(冒名、诽谤、抄袭)
举报描述:
谢谢反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加息对中国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