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科技有多先进都有哪些黑科技

查看: 20130|回复: 7
那些逆天的黑科技(二战+冷战)(转帖)
二战时候出现了哪些逆天的黑科技? - 知乎
冷战时期出现了哪些逆天的黑科技? - 知乎龙腾网
梅塞施密特 (Messerschmitt) Me 163 &Komet& 火箭引擎战斗机
世界首架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战斗机,于1936年完成。以 Me 163 为基础,后续发展出了 Me 163A 以及 Me 163B. 截至1943年5月,梅塞施密特共生产70架 Me 163B,由于火箭引擎供应不足而无法继续生产。后由Klemm轻航空器制造公司继续生产,并试图更换引擎。原配的火箭引擎在1944年再次供应充足,但战争局势已定。
引擎:Walter HWK 509 A-2 火箭
翼展:9.30 m
长度:5.70 m
高度:2.50 m
重量:1.9 t (净重) / 4.18 t (满载)
作战半径:50 km (飞行时间约7分钟)
武器:2 x 30 mm MK 108 机炮 / 12 x SG 500 &Jagerfaust& 防轰炸无后坐力对空机枪
MXY-7樱花特别攻击机
日本于1944年9月制造出的樱花特别攻击机,是专门为贯彻“神风攻击”的目的而设计的。为快速接近目标,樱花同样采用了火箭引擎,但没有任何武器配备,而是自身带有1200 kg弹头。因此通常也被认为是有人驾驶的飞弹。
樱花独立飞行距离短。在战斗时,首先由三菱G4M一式陆上攻击机携带,飞行至接近目标的区域。由母机释放后,首先飞至距目标尽可能近的地点,然后启动火箭引擎快速冲向目标。这种攻击成功击沉击伤数艘美军舰艇。后来美军开始增大搜索半径,在母机释放樱花前将母机击落。此后樱花攻击机基本再没有成功攻击的实例。
容克 (Junkers) Ju 287 轰炸机
提起前掠翼飞机,我想很多看这篇回答的同学肯定会首先想到苏联苏霍伊的 Su-47 &金雕& (试验期代号 S-37) 和美国的实验机型 X-29. 由于两者都是实验机型,所以通常认为前掠翼设计还未成熟。事实上,世界首款前掠翼飞机即是量产型,这就是德国于1944年8月首次试飞的容克 Ju 287 轰炸机。
Ju 287 的设计源自德国在西线对英国空战的失利。由于英国空军成群出动,大量击落德国轰炸机,希特勒提出要建造一种“能躲过任何战斗机并进入英国上空投弹”的轰炸机。基于这种目的,项目首席设计师 Hans Wocke 提出了一种可以在低速下仍然保持高机动性的设计:前掠翼。
容克公司共生产了三种型号的 Ju 287: V1, V2 和 V3,但那时距离战争结束已经非常近了。苏联于1945年4月占领了容克用于生产 Ju 287 V2 和 V3 型号的工厂,并进行了 V2 型号的试飞。前掠翼的性能在17次试飞中得到了证实,因此立即被世界关注,导致了美苏在冷战中的一系列前掠翼试验品。
引擎:4x 容克 Junkers Jumo 004B-1 (V1 & V2) / 4x 宝马 BMW 003A (V3)
翼展:20.11 m
长度:18.30 m
高度:4.70 m
重量:12.5 t (净重) / 20.00 t (满载)
正在等待进行实验测试的Ju 287 V1
正在进行组装的Ju 287. 好像有点眼熟的样子?关键词:红白机,1944
Vergeltungswaffe-3 (V-3) 火炮
说这家伙是火炮已经不太恰当,因为它可以一炮从法国越过英吉利海峡打到英国。既然属于复仇兵器系列,自然是不惊人不罢休。直径150毫米的炮弹通过炮壁上外挂的火箭推进器在130 m长的炮管中逐级推进加速的,1944年5月的试射射程达到了88 km,7月的试射则达到了93 km. 而英吉利海峡最窄处只有34 km.
V-3火炮共建造了两门,但是只有第二门参加了实战。它总共发射了183枚炮弹,但目标不是伦敦,而是卢森堡。共造成10人死亡,35人受伤,远非150口径火炮的威力。事实上如此远攻击距离的火炮在没有制导技术的年代,精度都是以千米来测量,加上再入大气层的影响,只有150毫米口径就难以造成威胁了。
Schwerer Gustav 与 Dora 超重型铁道炮
嘿,刚才说了155毫米炮打出去好像毛毛雨,那就必须看看这两架德国80厘米(是的,800毫米)口径超重型铁道炮。这两门号称有史以来最大的火炮,其炮弹重量达到了每枚4.8吨,约相当于每次发射半辆日本九五式轻型坦克。
这两架巨炮在进攻苏联时参与了作战,并摧毁了某军火库。德国人曾计划用它发射火箭助推的炮弹,以打到145 km以外的目标,目的同样指向英国。但德国空军并不占优势,没有空中支援的情况下德国人最终没有把巨炮开到西线沿海。
火炮发射瞬间。炮弹由左侧吊车吊起装填。
这个问题之下居然没有看到藤田兵器研究所作品,真是可惜。
该研究所网站:
该所搜集了大量堭军奇葩兵器,从中似可了解战后霓虹国动漫创意的兴起不是没有前缘的……
下列内容我是直接搬运,来源为百度贴吧和铁血,原作者难考,先一并谢过。
1、研究所成名作,著名的乌龟壳头盔:
2、反坦克竹杠(伏龙爆破筒)
反坦克竹竿是一个长竹竿,前面绑着一个锥形装药的爆破器材,有3个尖刺作为触发引信。使用的时候,敢死队员藏在坦克必经之路的低洼地里,等坦克过来了,就冲过去给坦克的车底或者侧面戳过去就行了,破坏一个M4是可以的,只是如果能有这个机会的话。
3、防空竹竿
2个绑一起当做架在,第三个有装药,一点火就像超大号钻天猴一样上去了
4、本土决战式7.7步枪
5、本土决战型国民手枪
6、Rambo式“火”箭
8、投“石”机,比王二要早不少年哦
9、前膛装弹枪?
10、反坦克特攻武器
11、木杆地雷
12、防弹衣
13、下面,最猛也是最萌的竹筏敢死队来了!
竹筏敢死队大东亚战争(二战)末期,为了对付敌军(美军)海上部队,利用铁桶设计了敢死队专用的简易竹筏(汗!!),俗称“竹筏敢死队”,除了在南方战线(太平洋战场)使用以外,也装备了本土决战部队。因为“竹筏敢死队”没有残留的照片、图纸等历史资料,所长(网站站长)以对健在参战人员的采访内容为基础,用人偶将当时情景进行了再现。
结构很简单,将竹筏、人员搭乘用的铁桶、两个做浮力装置用的铁桶,前后用绳子捆绑在一起,为了增加稳定性,侧面也装备了配重物品。
PS:里头说的所长就是藤田兵器研究所的所长...
正面1(铁桶上面架了一挺“智”式轻机枪,是捷克 ZB26 轻机枪的盗版。莫非这是唯一的攻击武器?)
正面2(我们终于见识了什么叫“化腐朽为神奇”!)
侧面(这个“先进武器”似乎没有动力系统的说,看样子“驾驶战斗员”要一边战斗、一边划桨!)
既然楼主问的是“逆天的黑科技”,那么我觉得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或难度较大,或有违人情,此为逆天;二是没什么太大实用价值,所以是黑科技。
基于这个标准,那么显然雷达和核武器都算不上黑科技了,毕竟他俩太有用了。
除了前面@李震 同学讲到的日本自杀式飞机MXY-7樱花特别攻击机以外,日本海军还搞过自杀式鱼雷。
自杀式鱼雷“回天”
所谓“回天”鱼雷,就是在鱼雷中部加装小型座舱和简易方向舵,让它变成了一枚导弹。驾驶员可以在雷达哨舰和鱼雷快艇下方行驶,而对方无法探测到它。
日密西西尼瓦号被一枚“回天”击沉(当时一共发射了4枚,两枚搁浅一枚被美军驱逐舰击沉)。
回天鱼雷操纵困难,至终战为止接受过回天操纵训练的士兵共1,375人,出击与战死者实际仅有106人。战果亦不大。是名副其实的逆天黑科技。
哥利亚遥控炸弹
德国制造,遥控的!携带了60到100千克的高爆炸药。该车可由一个遥控操纵杆控制。操纵箱由三根电缆连接,两条控制行驶,一条引爆。每个哥利亚遥控炸弹都有长达630米的电缆。
虽然德军共生产了7,564辆的哥利亚遥控炸弹,但后者普遍被认为不是一个成功的武器,主要原因是其高制造成本、低速(仅稍微超过时速9.5千米)、无法跨越11.4厘米以上的路沟、脆弱的电缆和薄得无法抵抗反坦克武器的装甲。
虎王坦克,其实算是德军豹式和虎式的变种,也称它为虎II坦克。倾斜式装甲,最厚处185mm。虎王的装甲有多变态?目前世界上仅有一张照片能证明有一辆虎王坦克在西线的诺曼底战役末期交战中被击穿正面,尚不清楚具体是怎样击穿的。
虎王坦克装备的是一门KwK 43/L71型88mm加农炮,这种火炮是二战期间德军装备坦克的火炮中威力最大的,身管长6.3m,它能在2000m的距离上直接击穿美制M4“谢尔曼”坦克的主装甲。
看着是无敌的坦克(实际的战斗史也相当辉煌),怎么就成黑科技了?
因为这种坦克有许多弊病:
这个坦克装甲是够厚了,但是太重,一些桥根本承受不起如此重的怪物,纳粹503装甲营里面的虎王,就曾经因为过重,导致桥坍塌,一辆虎王掉到河里。机动性太差。虎王的动力与虎式是一样的,直接采用现成的700匹马力迈巴赫HL230/P45,但是体重却增加了15吨。虎王太耗油,而过度复杂的机械也成为一大问题。以上种种的缺陷,导致虎II坦克,因燃油不足、机械故障而被迫由组员自行摧毁损失的数量,远高于直接在战场上被击毁的数量。
实际上,以上种种的缺陷,导致虎II坦克,因燃油不足、机械故障而被迫由组员自行摧毁损失的数量,远高于直接在战场上被击毁的数量。
原理:以恶臭杀伤敌军……
“谁放屁?”系美国战略情报局在二战期间开发的超级机密武器,曾被法国抵抗组织用于抵抗德军。“谁放屁?”可散发出极其浓烈的粪便臭气,常装在喷瓶内,以便偷袭德军军官,甚至“大规模杀伤”沦陷区的德军。
不过“谁放屁?”在实际使用中却是十分短命。为什么呢?此物内含高浓度可挥发硫化物成分,所以在操作上极难控制。也就是说,实施袭击的人同样要饱吸一番恶臭。因此仅仅两周之后,此实验即告失败。
感觉德国人造东西都太理想主义了,总是追求技术上的突破和难度(可能和纳粹好大喜功的性格有关),忽略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所以说工程师文化虽然受人景仰,但很容易钻入牛角,迷失原本的需求。
日本人嘛……真是不怕死,武士道精神不是盖的……意大利的试验飞机
这算不算“黑科技”呢
&鼠&式P1000陆地巡洋舰(Lankkreuzer P1000 &Ratte&)
“巨人”式P1500陆地巡洋舰(Lankkreuzer P1500 &Monster&)
德国H-44超级战列舰
日本航母赤城号
改装中的加贺号
英国A39乌龟突击坦克
德国鼠式坦克
1939年,與之間爆發了,蘇軍在突破的行動上吃盡了苦頭,對坦克協助支援的需求越來越大。因此,以為主體、搭載和新式旋轉砲塔的KV-2坦克就被開發了出來,用來進行陣地突破。1939年12月開始發送開發需求,到了1940年1月末完成了試製車,到了2月又增加了2輛的試製車,立刻被送往戰線。2月11日,在曼納海姆防線的(Summa)地區首次投入實戰。
該坦克不但配有極為強大的火力,也有非常厚實的裝甲(炮塔前110mm,側面75mm厚),在芬軍的的48發砲彈皆命中下,仍不損其戰鬥能力。由於以上的战绩,KV坦克改良的火力支援型——KV-2就被軍方正式採用。原先,坦克開發部僅將其命名為「裝備大砲台的KV」(KV s bolshoi bashnei),隨著正式納入軍方採用而給予了「KV-2」的稱呼,蘇聯士兵則稱其為「無畏戰艦」
KV-2坦克雖然有強大火力和裝甲,但車體重量過高造成機動力低下、底盤容易故障、重型砲塔也使得在車身傾斜時無法旋轉、2名裝填手裝填分離式彈藥造成火砲射擊速度也慢,使得軍方生產KV-2坦克數量不多。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蘇軍改以使用為主力,不但射程遠、機動性強、火力猛,更沒有KV-2的種種缺點,也因此對坦克的開發關注被轉移至上,如、等,至於像KV-2這種重型裝甲和旋轉砲塔的陣地突破用坦克則是不再被生產。
喀秋莎多管火箭炮(:Катюша,為Katyusha),又译卡秋莎多管火箭炮,是第一種被於大規模生產、投入使用的自走。相較於其他的火砲,這些能迅速地將大量的炸藥傾瀉於目標地,但其準確度較低且裝彈時間較長。它們雖比其他火砲來的脆弱,但價格低廉、易於生產。二戰中,喀秋莎成為了第一種蘇聯大量生產的
,並常將其裝載於卡車上。和其他相比,這樣的機動性為喀秋莎帶來其他的優勢:能一次投注大量火力,並在遭到前迅速離開。其火箭發射車為美援的雪佛蘭G7100及福特-馬蒙·夏靈頓HH6-COE4等。
這種火箭炮的發射架上標着字母「K」,這是共產國際工廠出廠時的標記,K即是俄文單詞的第一個字母。由於火箭炮这种新型武器當時嚴格保密,紅軍戰士也不知道它的正式名稱,就根據這個字母「K」,把該武器命名為一个女性的爱称「喀秋莎」,這個別名迅速在蘇軍隊裡傳播開來。德軍則稱之為「斯大林的管風琴」(:Stalinorgel)。
二戰的喀秋莎武器包括BM-13火箭砲、輕型的BM-8和重型的BM-31。至今,喀秋莎之名仍被用於較為新式的蘇聯車載多管火箭砲上—特別是與其衍生型。
为了在战役中摧毁德军的坚固防御工事和新式重型坦克,苏军决定发展威力强大的自行火炮。的成功使坦克们决定再设计一种基于新型IS坦克底盘的突击炮,这个设计方案被命名为“241项目”。新的突击炮看上去和它的前辈SU-152很相似,尽管新车具有更高的隔舱,其内部容量却和SU-152没有区别,所以它们都只能装备20发炮弹。两种突击炮都安装了相同的火炮-152mm的ML-20S榴弹炮。1943年夏季,“241项目”正式上报GKO,很快GKO批准生产并装备红军部队,命名为ISU-152设计方案。
注:前面苏军的那些武器尽管没有德军的让人"匪夷所思",可当时看来称为"怪物"丝毫不为过。T28 Super Heavy Tank
美军的超重型坦克,设计用于对抗德军的重型坦克,装甲扛得住88炮射击。重86吨,有4条履带。
说到红警系列,很多游戏玩家肯定是可以如数家珍地把其中的兵种背出来。但是可能大家不知道,其中相当一部分兵器并不是凭空幻想而来,相反,他们在现实世界中确实存在对应的原型。这些奇葩的黑科技武器,绝大多数都是冷战的产物。
1K17 Szhatie - 光棱坦克并非来自美国
1990年12月,1K17激光坦克在乌拉尔运输车辆设计局组装完毕。坦克上的激光炮采用固体三氧化二铝为激光源,使用重达30公斤的圆柱形人造红宝石晶体。该炮引导多路激光束投射到光滑目标表面,能产生强烈的烧灼效应。但它还不足以直接摧毁敌方设备造成伤亡,而是用来摧毁敌方观瞄设备、电子仪器等部件,令对方失去作战能力。1K17同时也配备了一款 12.7mm NSV 机枪来防御步兵的近距离攻击(该型机枪也可以高射用来防空)。
1K17在1992年正式生产,但由于经济上自身造价昂贵,政治上苏联解体,另这款坦克没有继续生产的必要。最终1K17只存放于博物馆中供展览使用。
与红警2中的光棱坦克相比,1K17既不能直接射爆对方坦克,也不能与光棱塔联合发生更强的光束。可以说完全是一款原型战车了。
Obkect 279 - 天启坦克真的是苏联货
相比于光棱坦克的群体效应,红警2中苏联的天启坦克则具备更强的单体作战优势。巨大的体积和火炮口径,超长的血量,使得天启坦克成为地面上的怪物级存在。现实当中的天启坦克虽然没有游戏中那么全能,但是其陆地移动堡垒的能力却是与游戏如出一辙。这就是 Obkect 279, 由位于列宁格勒的基洛夫工厂设计师托洛亚诺夫(L. Troyanov)在1957年所研发的原型坦克。
279坦克的想法来自1950年代初人类对核战争这一新型厮杀方式的探索。在1953年苏军进行了多项核子爆炸试验,同时在爆炸范围内放置了很多经过改装的坦克进行测试与评估。1954年9月在多茨科耶地区进行了一次有步兵参加的特种核爆试验,苏联军方发现在核爆一定的范围内,坦克全部被冲击波掀翻,这显然不合当时苏联领导人大打核战争的想法。
于是设计师托洛亚诺夫将坦克的设计终点放在超强的防护力上。Obkect 279具有超厚的护甲(全车重60吨),为了降低对地面的压强,采用四条履带设计。炮塔浑圆,以免被核爆引起的震波与暴风掀翻。坦克同时也考虑了当时出现的新型武器:中子弹,因此车体外圈内部使用多夹层填充防辐射物质,铸造的车体厚度达到269毫米。Obkect 279同时也是巨炮主义的代表,采用130毫米的M-65主炮,同时配备一架14.5毫米KPVT同轴重机枪。其他装备还有光学与雷达测距仪,以及红外、夜视设备等。
M65 - 核子加农炮并非来自中国
玩过命令与征服:将军的同学应该对其中中国核武将军的特色武器:核子加农炮印象深刻。由重型卡车运载的炮移动速度极为缓慢,但是一旦部署到敌军阵地周围并且将炮弹发射出去,游戏就基本结束了。但是这种炮在现实中并非来自于中国,而是来自于美国。
M65 核火炮,绰号“原子安妮”。美军于1950年冷战初期开始研制,并于1953年在欧洲和韩国装备使用。该炮重85吨,射程29公里,以水压装弹,单发炮弹威力约为广岛核弹的四分之一。日,M65在美国内华达州试验场进行了一次试射。这次发射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也是至今唯一一次使用火炮发射核武器。这次成功试射使 M65 开始量产,单台造价约80万美元。据估计,M65 生产了约20台,最后一台于1963年退役。
M65 全貌。游戏可以说是完全复刻了外形。注意与游戏中不同的是现实中两端都有车头,无需调转方向。看上去很普通吧?
但是哥开炮的时候就没那么平静了。
HARP计划 - 可以发射卫星的巨炮
High Altitude Research Project (HARP) 是美国和加拿大军方于1961年启动的一项科研计划,目的是制造廉价的返回式武器,即离开行星大气层进入宇宙空间后再返回到行星表面的一类飞行器,以便增加发射反弹道导弹和洲际弹道导弹的方式。最初的试验品直接使用海军的 406mm 炮焊接而成,并成功将180公斤重的炮弹送至180千米的高空。HARP计划包含一系列的试验品,其中 Martlet 3A 型发射器将一枚火箭发射至500千米的高度。项目最终因越南战争的爆发而取消。
HARP项目试验炮发射瞬间
Hardiman - 动力装甲原型
对战锤热衷的同学一定对星际战士的动力装甲印象深刻,同样的还有星际争霸当中人族步兵的动力铠。人类自身的体能有很明显的极限,要想突破这种几乎是先天决定的限制,就必须依赖科技。
1965年,通用电气公司 (GE) 进行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制造动力装甲的尝试。计划的初步目标非常简单:让一个人能够使用动力甲提起680公斤的物体。但是实验没有成功,因为动作控制太复杂了,这让人们认识到自动化水平远不足以制造这类装备。随后的实验仅集中在手臂的研发上,最终的样机可以提起约340公斤的物体。但是缺点十分明显:设备自重约750公斤,远高于可以提起物体的重量,这就造成了车轮式的难题:不存在技术可以推动这样的装备以供人穿戴。最终计划告吹,但这一想法却广泛出现在各类科幻小说中。
Hardiman原型机穿戴图
最终完成的手臂部分
Yakovlev VVP-6 高机动防空飞弹阵地
与其说 Yakovlev VVP-6 是个阵地,到不如说是一架巨大的直升机。这是一个由六套旋翼、十二个引擎驱动,携带雷达和一整套 SAM 飞弹的垂直起降平台。全机设计长度49米,也可用作运输物资的飞行器。这一设计远超出人类的工程和制造水平,因此一直以来都只停留在图纸上而已。和动力装甲一样,这一概念却出现在各类科幻小说中,甚至魔兽世界中联盟方的“破天者号”飞船也借鉴了类似的外形。
SR-71黑鸟式侦察机
在这一问题中就有同学提到了SR-71. 的确,黑鸟式侦察机聚集了太多的第一:第一架采用隐形设计的飞机、迄今世界上最快的有人驾驶飞机、纽约-伦敦航线的飞行速度世界记录保持者、量产但从未被击落过的飞机……
黑鸟侦察机由洛-马公司传奇般的臭鼬工厂设计制造,日首飞,1998年退役,共生产32架。飞机长达32.74米,翼展16.94米,最大速度3.35马赫(4062千米/小时),设计飞行高度24,285米。由黑鸟创下的世界最快有人驾驶飞机速度记录是在日,当时的飞行速度为3529.96千米/小时。SR-71也保有在日创下的从纽约到伦敦的纪录:1小时54分56.4秒。(协和式超音速客机飞行同样的路程要3小时20分,而最快的亚音速大型客机波音747则需要7小时。)(数据来源于Wikipedia.)
通常认为黑鸟是飞行高度的保持者,其实并非如此。黑鸟曾到达的最高高度是25,929米,但这一记录随后被苏联的米格 MiG-25 高空高速战斗机(就是那款不锈钢战斗机)超过,达到了恐怖的37,650米。
XB-70 女武神式战略轰炸机
已经在他的答案中提到了这架飞机,没有必要再重复一次。我补充一点,XB-70特殊之处在于它的机翼在高速飞行时向下弯折可达70度,将飞机在超音速飞行时机身前段处所造成的冲击波包围在机身下方无法自两侧扩散消逝,让整架飞机骑在自己产生的冲击波上,这种设计称作“乘波飞行器” (waverider)。XB-70 女武神式是世界上第一架载人乘波飞行器,当其以3马赫的巡航速度飞行时,约有35%的升力来自于压缩升力 (compression lift),而非传统机翼上的升力。
补充一张 XB-70 机翼下折飞行时的照片(图片来源于Wikipedia)
前苏联在冷战时期研制成功的聚光器406mm自行核火炮,重100吨, 该火炮是将SM-54 406mm加农炮加装在斯大林系列坦克底盘上,正式工程编号是271,装备编号是2A3.
<font color="#66 年,美国开始构思自已的“高速铁路”计划,在火车上装两个喷射引擎!这台昵称为“黑甲虫”的 M-497上装有两颗GE J-47-19喷射引擎,并在美国印地安纳州和俄亥俄州间的笔直铁轨上试跑,最高曾到过每小时 296km,
苏联,50年代末期喷气引擎探测/扫雷坦克---“加温-T”型 T54坦克的底盘,上面安装一台MIG-15的喷气引擎,利用燃气射流发现探测扫除碎石、沥青路面的地雷
美国贝尔公司的X-22四涵道短距起降验证机,起飞是有选择性地发生倾斜垂直向上,或在与前倾的发动机舱在大约45 °的螺旋桨或短的跑道。
美YF107驼背
"史奴比大鼻子",它的机鼻部分,还真叫史奴比大鼻子,本来是标准的 C-135 运输机,加了个鼻子,是特意装可移动雷达天线的,为 NASA 特制,用来监测阿波罗飞船
地效飞行器——作为集船舶与飞机性能于一身的高速交通工具,苏联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制地效飞行器并将其应用在军事领域
在上个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在新的思维下设计出来的一型试验坦克-德国豹2型无炮塔双管RH120MM滑膛炮坦克GVT系列 GVT系列。装备两个105毫米的主炮 重33吨 发动机918KW的功率
基本看了一边,真是逆天了啊,想不到居然有游戏的原型。
看到了很多以前没见过的
喔!长见识了!!
肯定是没睡醒。。。。
好多都没看过,果然是些丧心病狂的武器
不过还是很好奇等中美开始军备竞赛是会整出什么妖蛾子武器来
相信歼星舰到时也不是梦
A39乌龟突击坦克龙腾网
终于看到一张原形图了龙腾网
龙腾移动网页版
很好,对了,楼主,不在校?
站长推荐 /3
权限受限的新老网友可通过参加新手问卷,补足不够的积分获得互动权限,每个用户有且仅有一次参与新手问卷的机会。
龙腾网将于公元日起,对龙腾网论坛的评论区主题采取消耗金币的方式半开放阅读。届时没有注册龙腾ID或金币不足的网友将无法查看评论区的主题;
各位龙腾网的翻译朋友们:
新的翻译勋章和等级已经制作出来了,近期,系统就会根据被首页采用的原创翻译文章数(翻译加工厂十条算一篇),自动授予不同的勋章。
另外需要女性翻译专属勋章或想保留旧版勋章的,在勋章发放后可以去意见区申请。
Powered by Discuz!X3.2
Comsenz Inc.来见识见识二战德国黑科技 最奇葩的球形坦克
发帖人:給莪伱の噯り
信息来源:凤凰网
  图中的这个家伙是德国在二战期间研制的一种装备,这种装备的外形比较奇葩,它究竟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这个装备叫做“Kugelpanzer”,翻译过来就是球形坦克,它是迄今为止人类研制的最奇葩的坦克之一。  它也是迄今为止最神秘的坦克之一,目前记录它的资料非常稀少。  球形坦克除了前面的主体以外,后面还有个支架,支架上有个小轮子。  这辆坦克目前珍藏于俄罗斯的博物馆,它是苏联在1945年时同日本作战的时候获得的。  该型坦克被从万里之遥的德国运到日本,又离奇地到了苏联的手中。  球形坦克的外壁只有5毫米厚,前方有个很小的观察孔。坦克内有个小的发动机,可以容纳1个人。  根据俄罗斯方面的资料,德国人研制的这种球形坦克主要用于进行侦察,协调炮兵的火力。  据说,日本人曾经在这种坦克的基础之上研制自杀式坦克。这辆坦克的身世极为离奇,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感叹德国科学家们的创造力。(责任编辑:军盟网)二战德国有多强?两项超级黑科技要是成功,历史就将改写。
导读:二战德国有多强?两项超级黑科技要是成功,历史就将改写。
作者@小贤说历史
二战时期,德国研发了许多黑科技,其中一些甚至影响了几十年的研究方向,今天我们就来说两项德国研发的超级黑科技,如果成功,或许历史就不是这样的了。
1、纳粹钟。
从现有的一些资料来看,纳粹钟并不是用来传递信息的,而是一种尖端的反重力装置,通过“自旋极化”、“自选共振”的方式,使得自身发出的频率和目标生物的频率相同,以达到破坏生物器官的作用。
在纳粹钟的试验中,科学家曾拿动植物做过实验,结果动植
二战德国有多强?两项超级黑科技要是成功,历史就将改写。作者@小贤说历史二战时期,德国研发了许多黑科技,其中一些甚至影响了几十年的研究方向,今天我们就来说两项德国研发的超级黑科技,如果成功,或许历史就不是这样的了。1、纳粹钟。从现有的一些资料来看,纳粹钟并不是用来传递信息的,而是一种尖端的反重力装置,通过“自旋极化”、“自选共振”的方式,使得自身发出的频率和目标生物的频率相同,以达到破坏生物器官的作用。在纳粹钟的试验中,科学家曾拿动植物做过实验,结果动植物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就被分解成了黑色黏胶状物质,或是腐烂。为了研发纳粹钟,先后有七位科学家死亡!但纳粹钟的最终目的可不只是杀人这么简单,德国想要的是获得扭曲时空的能力,如果最终纳粹钟被研究出来,将具有不再依赖石油能源、反重力推进力、大规模杀伤敌人的作用。更有科学家曾说,如果纳粹钟真的现世,其破坏力将比原子弹还大,甚至毁灭地球都有可能。2.超空泡武器。超时空泡其实是一种罕见的物理现象,当物体在水中航行的速度超过100节时,物体的后部就会形成奇特的水蒸气泡。我们都知道,水中的阻力比地面上大非常多,这种阻力大约是空气阻力的1000倍,而如果能够合理运用超时空泡,就能让物体与水的接触面积大大减少,从而极大地提高速度。(图为美国研制的超时空泡项目)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这项科技的国家,二战时期就已经开始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战败之后,超时空泡项目一度停滞;直到70年代,德国才再一次开始超时空泡武器的研究;到了90年代,德国已经开始研究超空泡火箭,这种火箭速度比任何一种水下武器的速度都要快,如果研究成功,敌方基本无法闪避,只能选择引爆或者硬抗。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
猜你感兴趣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德国有多少兵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