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等同于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背离社会主义;二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第一层含义是对我国社会性质的界定。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最主要的是我们已经建立起来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关系即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我们也已经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
第二层含义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程度的界定。我国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相关信息文化落后的基础上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不发达的状态,目前还是不成熟、不完善的社会主义。这种不成熟性表现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等方方面面。
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这不同于过渡时期,因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在1956年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不是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背离社会主义;二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第一层含义是对我国社会性质的界定。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最主要的是我们已经建立起来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关系即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我们也已经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
第二层含义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程度的界定。我国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相关信息文化落后的基础上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不发达的状态,目前还是不成熟、不完善的社会主义。这种不成熟性表现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等方方面面。
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这不同于过渡时期,因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在1956年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都要经历的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第一,从发展水平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这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征的总体概括。
第二,从产业结构状况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第三,从经济形态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第四,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学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学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第五,从人民富裕程度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第六,从地区差别状况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第七,从经济政治和其他体制改革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第八,从精神文明建设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积极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第九,从实现目标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体特征。
指中国社会自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这一历史阶段。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两层含义:一是中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需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在处在初级阶段。我们...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重大理论观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一切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又是...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正式走上了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始于1953年结束于1956年,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但是是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领导之友》1988年01期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
【摘要】:正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联系中看到社会主义的继承性和科学性,在区别中看到社会主义的阶段性和质的规定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过渡时期的联系是多方面的。比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过渡时期都是党的领导,都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过渡时期的国营经济和劳动人民的合作经济这些社会主义的因素,不断向前发展必然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等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既有联系,又有质的区别。搞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区别,可以使人
【关键词】:
【正文快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联系中看到社会主义的继承性 和科学性,在区别中看到社会主义的阶段性和质的规定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过渡时 期的联系是多方面的。比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过渡时期都是党的领导,都是以工农 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海乐;[J];江西社会科学;1980年00期
刘恒飞;[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杨尊明;[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年02期
林雨华;[J];社会科学;1980年01期
左文华;[J];思想战线;1980年05期
雷雨平;[J];学术论坛;1980年01期
,朱桂英;[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5期
李龙;[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黄春生;[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骆耕漠;;[J];江汉论坛;198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平;;[A];第六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岑秀文;;[A];苗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刘世华;;[A];回首50年 展望新世纪——吉林省纪念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1999年
王润宇;;[A];改革 求实 创新——青海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优秀论文集[C];1998年
王庭瑞;;[A];改革 求实 创新——青海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优秀论文集[C];1998年
陈明;;[A];改革 求实 创新——青海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优秀论文集[C];1998年
张羽;;[A];党的十五大精神与聊城实践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向三;杨俊发;;[A];高举旗帜 继往开来——吉林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张铃枣;;[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魏峰;;[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安徽经济报;2000年
马仲良(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N];北京日报;2000年
董德刚;[N];北京日报;2000年
文中;[N];中国工商报;2000年
张轩;[N];重庆日报;2000年
;[N];中国企业报;2000年
任原;[N];中国税务报;2000年
卫兴华;[N];山西发展导报;2000年
聂晓阳;[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殷启明;[N];解放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彭劲松;[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李作钦;[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唐鸣;[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姚慧琴;[D];西北大学;2001年
赖小琼;[D];厦门大学;2001年
徐鸿;[D];西北大学;2002年
赵万江;[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张志辉;[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吴旭坦;[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刘志新;[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梁志刚;[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李永枝;[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尹淑艳;[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汤永胜;[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夏晓丽;[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何继耀;[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郑艳;[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周锦涛;[D];湘潭大学;2002年
李彩芹;[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谭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定位观点辨正*;(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31001;摘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定位问题上的一些模糊认;关键词: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定;中图分类号:A849.1;Whatistheprimarystageofs;――Thehistoricalpositiono;(Zhejian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定位观点辨正 *
(浙江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定位问题上的一些模糊认识,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人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实质性把握。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当然是社会主义而非其他主义,但却是不发达不成熟不完善的社会主义。辩证地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质上的“已经是”和在量上的“还处在”两个方面的规定性,明晰其真正“对立统一”的“辩证的社会存在”这一本质属性,才能有效回应和剔除诸多错误倾向。
关键词: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图分类号:A849.1
What is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The historical position of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
Abstract: The divergent views of the historical position of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to a large extent, constraint people's substantive grasp of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is socialism of course, rather than other ideologies, but it is immature and underdeveloped imperfect socialism. Through a dialectical grasp of the qualitative theory of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on the &already& and the volume of the &still in the& two aspects of the prescriptive, We must clear the true &unity of opposites& and &dialectic of social existence,& the nature of property, in order to respond to and eliminate a lot of wrong tendencies effectively.
Key Words: the social primar historical position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它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现实社会主义运动近百年的难题,切实地把社会主义理想坐落在现实国情的基础之上。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什么?问题的提出令人惊讶,而问题提出的缘由却现实地存在着。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定位问题上,迄今为止学界诸多理论文章却莫衷一是,或大而化之地简单重复初级阶段的论断,从而在自己的解读中语焉不详;或自觉不自觉地违背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以至阐述中前后矛盾,难圆其说。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实质性把握,影响着人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1] (P14)的认识。本文的观点作者郑显理(1973― ),男,浙江浦江人,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经济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王新建(1963― ),男,安徽淮北人,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本文为国家精品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高函?2006?26号)国家级项目研究成果之一,作者均为项目组核心成员。
辨正,期冀在历史定位问题上能够得到比较清醒的认识。
二、观点综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终点和历史定位等,是一个问题的不同侧面,它们是密切关联的。历史定位决定着起点和终点,而起点和终点则从时间段落上规范着历史定位。因此,以起点和终点的界定来解读历史定位,会促进人们更清晰地对历史定位的把握。为叙述的方便,借鉴日本学者富永健一对若干社会主义国家提出的发展阶段论的比较和其类似“―A―B―C―”的阶段性公式的阐释[2](P81),笔者把学界观点综列如下:
―A(1949)―A’(1953)―B(1956)―B’(2050)―C―C’―
第一种观点认为,A―B’属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等同于过渡时期,或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复归。“等同论”者认为,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起点,我国即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过渡时期就是社会主义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过渡时期。[3] (P86)有的论者认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的论断说明,落后国家无产阶级夺得政权后,就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就是走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 (P5)“复归论”者则指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和邓小平“摆脱贫困的社会主义”三者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从1949年到21世纪中叶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阶段本质上是一个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但没有能力消灭资本主义的历史阶段,在社会基本属性上明显地表现为对毛泽东在40年代倡导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的复归。[5] (P1)有论者干脆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阶段的早期形态”是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述,概念上是全同关系。[6] (P72)也有论者认为,两个阶段出发点相同、社会性质一致、社会特征方面仅有量的差别。[7] (P133)
第二种观点认为,A’―B’属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形第一种观点,论者不是从1949年建国算起,而是认为1953年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一五”计划的开始实施标志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其理由有:一是1952年底初步确立的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决定年的社会处于初级阶段。二是这样的起点界定有利于我们重新认识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阶级关系;有利于正确理解邓小平的初级阶段理论,彻底清除“左”的思想,解放思想,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事业。[8] (P122-124)
第三种观点,认为B―B’属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方面的论者旗帜鲜明地反对前两种观点。有论者还清晰地“规划”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A―B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也就是中国的过渡时期,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即年。B―C’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其起点是1956年,历时将达数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B―B’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年。B’―C是社会主义的中级阶段,即年。C―C’是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从2150年起至少持续百年以上。[2](P82)
第四种观点难以用具体的时间段落标示,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后发展国家的中国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到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之前的阶段。指出这一阶段属于经典作家所说的人类社会
第二阶段,是同资本主义相并列的、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之间的一种独立的经济社会形态,是人为缩短了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延续和发展。[9] (P9)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就是为了和“老祖宗”所讲的由发达资本主义脱胎而来的科学社会主义区别开来,就是针对“跨越论”的(在中国“跨越论”首先表现为跨越新民主主义社会,进而表现为跨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实质是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0] (P27)
三、观点辨正
第一种观点的“等同论”,尽管各自理由不尽相同,但却表现出明显的错误倾向。经典作家的过渡时期理论有其特定的理论内涵。马克思认为,针对过渡时期资产阶级的反抗或有可能复辟的危险,国家必须采取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列宁更明确地指出:“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11] (P263);“只要这个时代没有结束,剥削者就必然存在着复辟希望,并把这种希望变为复辟行动。”[12] (P255)突出阶级斗争异常尖锐复杂的特点,是经典作家过渡时期理论的主要方面。我国第一部宪法有关“过渡时期”的论断,也是基于经典作家过渡时期理论的上述主要方面而提出的;党的十三大提出并全面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时,也肯定了过渡时期的历史和中国己经是社会主义的事实。不难看出在思维方式上,“等同论”机械搬用经典作家过渡时期的理论,仅看到过渡时期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表象上的历史承继关系,而没有看到两者在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要矛盾、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现实实践基础等方面的深层次本质区别。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20多年,我们把我国社会主义要么纳入到过渡时期,要么简单等同于经典作家所说的共产主义
第一阶段,因而出现了历史的“折腾”。“等同论”解释不了经典作家关于过渡时期两条路线斗争的重要性,解释不了过去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根源和现实社会主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正确路线确立的依据。
而“复归论”尽管文字表述不同,但其基本观点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看都具有简单性、片面性和枝节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本质区别,是“复归”论者有意或无意淡忘了的:首先,社会主要矛盾的巨大变化,是两者历史定位的分野。一个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一个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这是“复归论”者无一例外地所极力回避的。其次,在所有制关系上,两者具有根本差别。所有制关系是衡量不同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志。建国之初,私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80%左右,处于主体地位。而初级阶段公有制己居于绝对统治地位。尽管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但这种趋势并没有也不可能动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邓小平指出:公有制占主体和共同富裕是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复归论”者解释不了在初级阶段要不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问题。如果说坚持,哪还有复归可言?如果说不坚持,这个社
会还算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吗?其它如政权组织构成的阶级基础方面,文化纲领的时代内涵方面等,两者的区别也是一目了然的。
第二种观点,尽管对新民主主义社会与过渡时期的区别有些许认识,却也难以走出前两种观点的窠臼,理由也显得表象化和想当然。
第三种观点,是理论界大多论者所主张的。它与一些模糊或错谬观点的分野,主要是思维方式的相左。
持第四种观点的论者中,有的对问题的思考是非常深刻的。如从方法论视角指出:科学定位和定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关键是把三对不同的概念区别开来:即把后发展国家社会主义和由发达资本主义脱胎而来的社会主义区别开来;把后发展国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区别开来;把人类社会第二阶段(即物的依赖关系,商品生产普遍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处于支配地位的阶段)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区别开来;再如,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后发展国家社会主义的特有范畴,是后发展国家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等,这是正确的且睿智的,极具启发意义。但在一些表述上,笔者认为很有继续讨论的必要。(1)论者虽同意十三大的阐述,但却有意回避并否认“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之前的预备阶段”。这个“之前”和“预备阶段”的强调,笔者认为应该与“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紧密结合,应该在我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性质上旗帜鲜明。(2)我们也不能同意论者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段话的解读。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13] (P1203)论者不赞成对这段话就字面来理解,认为这样会必然得出我国现阶段是“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初级阶段”、“我国现阶段同样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落后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定位高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等逻辑推论。并认为,邓小平的定位和定性“其要害是‘不发达的阶段’。既然不发达,按照邓小平的思想,就不是社会主义,更不可能是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意义上的社会主义。”[9] (P27)笔者认为,为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经典作家所讲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区别开来,便从“不发达”而推出“就不是社会主义”,显然有些武断或草率。
笔者的看法是:如果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作后发展国家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之前的预备阶段是可以的,但同时必须明确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性质,即十三大所说的“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或说已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却没有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形态”;而如果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作“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初级阶段”,并认为“我国现阶段同样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这也是可以的,但这也同时必须明确我国初级阶段的“不发达”特征,即十三大所指“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这也仅指刚刚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门槛,或说仅仅
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而远未达到或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形态”。换言之,在进入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之前设定一个阶段命名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可以的,而这同时必须明确这个阶段的社会主义性质,否则无异于历史虚无主义;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已进入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也非错误,但这同时必须明确这个“进入”的实质,即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和不发达不成熟不完善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一旦“本本”先入为主,关注现实的态度和深度再令人敬佩,也不免难圆其说。要而言之,“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
[14] (P690)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不论把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放在经典作家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
之内或之前,其实质性的问题都是不能分割质上的“已经是”和量上的“还处在”这一具有磁铁正负极性质的两个方面的规定性。笔者这样说也并非什么新的观念或认识,而是基于在社会发展阶段问题上我们党逐步清晰和始终自觉秉持的信念力量,是30年改革开放伟大实践赖以其上的客观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所包蕴着的双重的极具辩证意义的定位,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向,又正视不发达不够格的初级阶段现实;既同那些否定和怀疑社会主义的右的错误倾向划清了界限,又同那种超越阶段、急于求成、盲目求纯的“左”的错误倾向划清了界限;既立足于现实国情,又着眼于未来发展;既不是孤立的,也不是静止的,每一方都以与对方的联结而现实地存在着。其辩证统一的两个方面,是不能够有丝毫的割裂和支解的。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终点问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深入,一些学者表现出求实和辩证发展的思维视界。如认为,一个社会的历史进程一般不应该以确定的年限来事先界定;我国社会主义走向更高级发展阶段的基本条件应该表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15] (P4)由此可以认为,第三种观点中论者的长期“规划”,也仅具有展望和憧憬的意义。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什么?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不是过渡时期,不是新民主主义。一言蔽之,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当然是社会主义,而绝非其他的什么主义,但却是不发达不成熟不完善的社会主义。说它是中国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到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之前的阶段,在历史定位上是模糊的;而强调它是后发展国家的、一种独立的和特殊的社会形态,又是清晰且睿智的。这方面还是要从事实上存在着的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上寻找根由。资本主义国家为争夺利益而产生的种种矛盾,一些有过繁荣的前资本主义文化的古国不可避免地受到资本主义势力的冲击而被迫改变自己原有的历史进程,即是“跨越论”的本质。近代的俄国和中国便是如此。尽管我国目前的生产关系已经处于“跨越”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状态,但我们国内的生产力总体水平并没有超出资本主义的整体生产力水平。[16] (P32-3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正是建基于“跨越论”和奠立于中国现实国情之上的。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定位问题上,我们认为以下两点是必须重申的。
1.必须坚持在历史定位问题上党的一贯思想和表述。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行业资料、文学作品欣赏、外语学习资料、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学院 郑显理等。文中上标括号内注明页码)83等内容。 
 社会主义是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定位观点辨正(浙江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 摘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定位问题上的一些模糊认识,很大程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