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会变成中东多米诺骨牌接龙的下一张牌吗

叙利亚:最后一张多米诺骨牌
时间: 14:06   来源:新华网
  持续一年的阿拉伯政治风暴,眼下在叙利亚风头正劲:流血冲突持续10个多月,造成超过5400人丧生;政府军、反对派各不退让,美国核潜艇索性开进地中海施压,俄罗斯战机继而向大马士革出售。
  对叙利亚巴沙尔政权来讲,这是前所未有的艰难时刻。在中东,除了稳定的君主制国家外,它是最后一个屹立未倒的强人政权――也因此大多数学者认定,中东动荡的多米诺骨牌起于突尼斯,应终于叙利亚。
  而一轮风暴即使接近尾声,也不过是新一轮变局的开始。巴沙尔地位的保与不保,最后一张多米诺骨牌的倒与不倒,都让阿拉伯世界的前景在硝烟中扑朔迷离。
  大马士革传出爆炸声
  其实在危机伊始,本是场不对称的较量:政府军与反对派力量对比悬殊,且总统巴沙尔拥有占人口多数的逊尼派的支持。但从去年年底以来,叙当局大本营所在地――首都大马士革,也成为了一座不安全的城市。
  两起爆炸事故至今令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心有余悸。
  去年12月23日上午10时左右,本报记者在遭受汽车炸弹袭击的叙利亚国家安全总局(叙情报总局)门口见证了悲惨的一幕:被炸毁的汽车,难以辨认的尸体,鲜血遍地,砖墙瓦砾被炸飞。间隔不到半分钟,又一起针对叙安全部门的爆炸事件在靠近叙国家电视台的地方发生。两起事故共造成45人死亡,160多人受伤。
  同月26日上午,一辆辆满载士兵的卡车驶入大马士革市区。市内的军事和安全机构以及一些国家重要机关门前,站岗士兵和安全人员明显增加。在叙利亚政府大楼周围,工人正在运送水泥墩,将这座城堡式建筑围起来,以防止装载炸弹的汽车袭击。叙利亚武装部队政治局大楼附近的一条街道设立路障,车辆绕行……首都弥漫的紧张气氛不言而喻。
  但就在加强安全警备的第三天,大马士革马扎区隔离带附近又传来交火枪声,事发地是各国驻叙利亚使馆的集中区。
  进入2012年新年后,恐怖事件还在上演。1月6日上午,一名恐怖分子在大马士革老城区的迈丹区警察局和哈桑?哈基姆学校附近引爆炸弹,当时正值市内交通高峰期。这起自杀式爆炸事件,造成大约25人死亡、46人受伤。叙利亚内政部后来公布肇事者的照片显示,他的头发为卷发,看上去并不是叙利亚人。
  暴力活动正在升级
  虽然没有具体数据表明外部因素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介入了叙利亚危机并使其恶化,但就在安理会今年1月31日讨论叙利亚问题之际,暴力活动正在升级。
  叙利亚境外反对派组织“叙利亚全国委员会”坚持打倒叙现政权,最低要求是总统巴沙尔下台。组织游行抗议活动的叙境内反对派“全国协调委员会”也坚持要求巴沙尔下台。这两大组织已成联合之势,前者源源不断地向后者输送武器弹药。
  自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观察团去年12月26日进入叙利亚以来,叙军和安全部队撤离动乱城镇,反对派武装“自由叙利亚军”乘机扩大了在霍姆斯省控制的市区,并重新控制了大马士革农村省杜马市、哈尔斯特镇,以及哈马省农村和伊德利卜省农村的诸多村镇。
  目前,“自由叙利亚军”不断对叙军和安全部队发动袭击。据官方媒体叙利亚通讯社报道,“武装恐怖分子”1月28日在大马士革农村省杜马市-阿德拉工业区之间的地段袭击了一辆军车,造成7名军人死亡;此外,武装分子在霍姆斯及农村地区、伊德利卜省等地区发动多次袭击,造成至少6人死亡;1月29日,一辆军车在大马士革农村省遭到“恐怖分子”事先安置的地雷袭击,造成6名军人死亡;而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当天报道说,叙军与武装人员发生冲突,已造成66人死亡……
  也正是从29日开始,叙军完成了对大马士革东郊的包围,对控制这些地区的反对派武装人员进行清剿。1月30日,东郊地区发生激烈巷战。当地居民说,叙部队使用装甲车和大炮击退了叛乱分子。“自拂晓时分起,巷战就十分激烈,到处都是枪炮声”。
  叙外长瓦利德?穆阿利姆在记者会上信誓旦旦表示,叙利亚领导机构对于叙内外挑战的立场是“坚决和强有力的”,“对武装恐怖组织将采取果断措施”。
  在当地部分学者眼中,反对派已从所谓的“和平起义”,逐步演变为了“武装起义”。
京公网安备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叙利亚三周年:难民人口第一大国艰难的和解之路- Micro Reading
叙利亚三周年:难民人口第一大国艰难的和解之路
13:10:19 来源:新华国际
[提要]&&2011年初,突尼斯、埃及前政府相继倒台引发的“中东波”很快波及利比亚、也门和叙利亚。叙利亚2011年3月发生大规模反政府示威以来,局势持续动荡,未曾想,此后三年来,该国持续的动荡局面竟酿成21世纪最大的一场人道危机。
   新华网3月17日电(记者 余南)2011年初,、埃及前政府相继倒台引发的“中东波”很快波及、也门和。年末,随着利比亚战事接近尾声,叙利亚成为了“阿拉伯之春”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又一个波及者。叙利亚2011年3月发生大规模反政府示威以来,局势持续动荡,未曾想,此后三年来,该国持续的动荡局面竟酿成21世纪最大的一场人道危机。
  三年内战战致240万人逃离 叙利亚成难民人口最大国家
  据英国2月25日报道,叙利亚长达3年的内战导致240万人无家可归和逃离,难民人口超过阿富汗,成为世界之最。
  秘书长表示,联合国将努力向叙利亚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他指出:“援助资源已经备好,但很难送达,城镇都被重重包围,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要保证人道主义援助人员安全、道路畅通。”
  叙利亚难民数量持续增加,也为邻国和地区增添了沉重负担和更多不确定因素。联合国难民署最新报告表明,在黎巴嫩的叙利亚难民就多达95.77万。而按照黎巴嫩方面统计的数字,在该国的叙利亚难民已超过120万。
  黎巴嫩是接受叙利亚难民最多的国家,这些难民大多数被安置在靠近叙利亚边界的黎巴嫩东部贝卡谷地和北部地区。在采访中,许多在黎的叙利亚难民仍然对国际社会特别是叙利亚的友好国家寄予厚望,希望它们帮助叙利亚结束战争,恢复和平与安全,同时也呼吁叙利亚交战各方尽早放下手中武器,坐到对话桌前,达成民族和解。他们期盼着能在叙利亚危机第四年结束前返回家园。
  儿基会报告:叙利亚是地球上对儿童最危险的地方
  叙利亚危机步入第三年,受害最大的无疑是该国儿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3月12日表示:“冲突爆发三年来,叙利亚数以千计的儿童死亡,数万名儿童被封锁在战区或沦为难民。叙利亚儿童的童年、学习和享有医疗救助的机会被剥夺,他们饥饿,没有父母的关爱。孩子们非但不能学习和玩耍,还被迫工作或打仗。”
  基金会解释称,叙利亚儿童的死亡人数“高于近期地区任何一场武装冲突的死亡儿童人数”。据联合国公布的数据,受到冲突影响的儿童数量达到550万,叙利亚冲突至少导致1万名儿童死亡。
  儿基会表示:“这是比较接近的数字,但实际数字可能高得多。”该机构还强调,每天都有数量空前的针对叙利亚儿童的犯罪,需要进行调查和诉诸法院。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股票/基金&
伊朗、叙利亚局势走向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以叙利亚为切入点重新划分中东地区力量格局,从而获取自身利益,对于中东地区各国和世界其他大国来讲都是极好的机会。目前外部力量正致力于促叙利亚走向政变。对于伊朗,美国对伊朗发动战争的可能性不大。对中东局势,欧洲有自己纵向整合的可能性,通过石油走向形成欧元结算整合西亚和北非。对此,中美合作或面临一个新机遇。我国在中东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已经成了解决中东问题的核心力量
  ■ 中国战略思想库
  最近海湾地区又开始阴云密布,一方面是美国三艘航母齐聚波斯湾,另一方面伊朗核问题争端不断升级,以色列扬言4至6月就要对伊朗动手,另外是俄准备向叙利亚派维和部队,伊朗似乎前所未有地接近战争。而叙利亚由于其在中东地区地缘格局的重要性,成为各种矛盾和各种力量的汇集点。中东地区局势的变化将对全球战略格局走向产生较大的影响。
  中东地区局势紧张的动因:美国全球战略收缩导致中东力量失衡
  中东地区非常复杂,地缘政治力量是四大力量――阿拉伯人、波斯人的伊朗、突厥人的土耳其和犹太人的以色列,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个脆弱的平衡。小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后这种平衡被打破,但真正导致中东局势紧张的原因是2008年金融危机重创了美国经济,美国被迫进行全球收缩和战略东移。
  2011年美国从伊拉克撤军后造成中东地区战略真空,这个战略真空引起一系列的变化,如阿拉伯国家觉醒、什叶派的膨胀等,各国都试图争当区域老大。这个时候,伊朗在中东地缘格局的重要性凸显,美国从伊拉克撤军后伊拉克什叶派掌权的背景下,中东出现了一个什叶派的重要板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这是1000多年来从没有过的,也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通过宗教的力量,伊朗正在逐渐渗透自己的势力,伊朗在中东地区力量的壮大对美国形成较大的威胁。
  美伊关系一直是敌对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政权的身上流淌着反美的血液,美国不能容忍这样一个政权控制世界上这么重要的战略要地和石油资源。最近这一轮危机可以说是美伊关系33年历史上最紧张的阶段。而中东的海湾国家很害怕伊朗,不单单是对伊朗拥有核能力的担忧,更是对伊朗什叶派会将“伊斯兰革命”的理念输出到阿拉伯国家,推翻现有君主制政权的担忧。
  叙利亚现已成为各种矛盾和各种力量的汇集点
  叙利亚成为各种力量汇集的焦点根本原因,是其在中东地区地缘格局的重要性。叙利亚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北与土耳其接壤,东同伊拉克交界,南与约旦毗连,西南与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相邻,西与塞浦路斯隔地中海相望,是名副其实的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桥梁,自古以来就被称为“阿拉伯跳动的心脏”。此次叙利亚发生动乱,主要因为其薄弱的经济基础难以承受美国次债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萧条给本国带来的巨大外部冲击,无法给民众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而本已严峻的国内形势再加上外部力量的干预,动荡加剧也就在所难免。而以叙利亚为切入点重新划分中东地区力量格局,从而获取自身利益,对于中东地区各国和世界其他大国来讲都是极好的机会。
  叙利亚是美伊角力的焦点。2011年开始的“阿拉伯之春”演变、发酵至今,使叙利亚和伊朗成为矛盾的中心,面临着现实的战争威胁。这两个具有不同民族、不同政体国家的命运连在了一起,这是因为首先两国在国际问题上,都反对美国强权政治、对以色列持强硬立场,叙利亚更与以色列有着领土之争。长期以来,大马士革―德黑兰―贝鲁特(真主党)构成的轴心是反对美国中东霸权的一座堡垒,大马士革是这一轴心的中枢。在利比亚政局发生变化之后,中东地区最坚定的反美堡垒就是叙利亚和伊朗,而且两国关系紧密,互为倚靠。
  此外,伊斯兰教的教派矛盾是一个主要原因,叙利亚是伊斯兰世界惟一什叶派占少数但占统治地位的国家。伊朗是惟一什叶派占绝对多数,宗教神职人员掌握实际权力的国家。目前已经形成一个伊朗、黎巴嫩的真主党、巴勒斯坦的哈马斯与叙利亚连成一片形成的新月地带。伊朗一直谋求向阿拉伯世界输出革命,推翻海湾各君主国,与之争夺地区乃至整个伊斯兰世界的领导权。而叙利亚是伊朗统治中东地区的桥头堡,是伊朗向中东地区投送力量的主要途径。
  伊斯兰力量的兴起一直让美国头疼不已,也严重威胁到美国中东地区代言人以色列的生存安全。以色列对于伊朗核武器尤为担心,国内情绪对此也较为强烈,他们对于伊朗说“要把以色列从地图上抹掉”这句话非常在意,而叙利亚是伊朗打击以色列的前哨。
  因此,对于美欧和伊朗双方来讲,叙利亚都是极其重要的战略点。伊朗需要巩固这一什叶派地区联盟,如果能控制叙利亚,伊拉克就也能得到巩固,从而给自已一个很大的战略缓冲空间和未来的前进基地;同样,美欧解决叙利亚就可以封锁住伊朗对海湾地区的扩张企图。
  美国在伊朗和叙利亚问题上主要的策略就是,一方面加大对伊朗的制裁和对叙利亚反对派支持的力度,另一方面也在极力分化伊叙联盟,对伊朗进行“断臂”。通过加大对叙利亚和伊朗的打压,以求尽快形成“以压促变”的效果。虽然伊朗是美国控制这一战略地区要冲、世界石油命脉,实现其“大中东计划”的最大障碍,但伊朗是中东地区惟一可能或有望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而且是第一军力大国,西方势力试图以武力干预的难度相当大。因此,要让伊朗现政权垮台,必须先搞垮他在阿拉伯世界的核心盟友叙利亚,以引起伊朗内部的恐慌、动乱,瓦解其统治,促成内部变革;在达不到从内部瓦解的情况下,最后对伊动武时也可减少阻力和损失。通过对叙利亚的控制来进一步控制伊朗,一旦叙利亚沦陷,那么中东地区只剩下伊朗,到时候西方国家可以全面封杀伊朗。也就是说一旦“利比亚脚本”在叙利亚重演并推翻巴沙尔政权,那么顺势被美欧推倒的下一张多米诺骨牌就是伊朗。
  对美欧而言,伊朗、叙利亚问题背后实质是货币霸权的争夺
  中东是“世界油库”和大国争夺的战略要地,既关系着全球能源供给的安全,也支撑着美元作为国际基础货币的霸权,既是欧元能不能获得更多利益的突破点,也是包括像俄罗斯、沙特和委内瑞拉等资源型国家更多获取利益的焦点。在中东,资源、地缘和币缘三维势力复杂交错,全球制造业型国家、金融型国家和资源型国家的不同利益纠集于此,所以在中东地区力量格局重组的时候,世界大国也纷纷想在这个地方获取利益。美国力量还未完全撤出,欧洲、德国欲插手,俄罗斯也想火中取栗,中国也无法置身事外。
  对美欧而言,伊朗、叙利亚问题的背后实质是货币霸权的争夺。欧洲要保证中东地区的油气稳定地供应欧洲,还要推进中东油气资源与欧元的结合。美国则要借政权更迭改变中东地缘政治结构,以控制中东地区的油气资源和战略通道,保障中东油气资源不脱离美元金融体系。对欧洲来讲,可以形成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地中海线和里海-黑海-地中海线两种可能方案来打通输油管道进而形成以欧元结算的体制,这两条线上,叙利亚无疑都是极为重要的战略点。
  对于亚洲地区来讲,假设形成从东向西的“油流向”的话,中国和印度获取石油的难度都非常大,这对亚洲地区是极其不利的。值得一提的是叙利亚对中国的重要性。对中国来讲,叙利亚是中国“丝绸之路”战略的另一端。叙利亚居于黑海、里海、地中海及波斯湾阿拉伯海“四海之中心”地位,是中国开辟陆路贸易运输线绕不开的地缘联结。里海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替代石油和天然气供应源,中国与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管线的安全,需要有叙利亚的西侧守护。正如美国智库詹姆斯敦基金会华盛顿远东政策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所言,里海已经成为中国的“丝绸之路”战略与大马士革交汇之点。这些利益的重要,绝非以当前数亿美元的得失可计算。
  对俄罗斯来讲,能保住整个中东地区非美元部分(约40%)的油价,对于其作为一个资源国家来讲非常重要。然而不仅仅是石油利益,更关乎安全,一旦叙利亚和伊朗沦陷,目前尚不稳定的南部北高加索地区有被欧洲蚕食的危险。因此俄罗斯不像去年对待利比亚问题,这次表现得尤其强硬,甚至不惜为巴沙尔与西方正面冲突。
  而中东地区的各方力量角力叙利亚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沙特代表的海合会则是利用美国收缩后的力量真空期,希望建立逊尼派对中东的控制;伊朗则希望利用力量真空期建立从伊朗到伊拉克到叙利亚到黎巴嫩的什叶派势力范围,达到其对海湾地区的扩张企图;以色列希望伊斯兰世界分裂从而在中东地区取得新的平衡。
  伊朗战争走向判断:
  不打的可能性最大
  对于伊朗战争的走向,我们可以分为打和不打,打又可以分为大打、中打和小打三种可能性。分析来看,不打的可能性最大,打的几种情况中,小打有可能,大打可能性较小。
  (1)从传统地缘战略角度看:战争准备条件不充分。从一般战争角度来看,目前美国对伊朗尚不具备全面开战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
  第一,军事上美国没有完成对伊朗全面开战的准备。美国对于发动一场战争大概需要多少军队会有基本的判断。第一次海湾战争时,美国最初提出阻止伊拉克对沙特进攻的“绊马索行动”,预计20万人;当老布什总统还表示要收复科威特时,鲍和施瓦茨科普夫就要求投入40万人的部队。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美国计划投入14万人,实际参战大约10万人。美国在伊拉克驻军最高到17万人,目前只有1万多人。从地面部队的部署来看,美国没做好对伊朗进行全面军事进攻或者打大仗的准备,部署航母的象征性意义更大一点,就是威慑。
  第二,在全球危机影响下,如果大打,石油价格失去控制,对于美国的复苏是不利的。而且可能导致整个阿拉伯革命在中东地区的失控,这也将对美国全球战略格局有非常大的影响。对于这一点,美国方面评估不是很乐观,如果对伊朗动武,在阿拉伯地区会导致什么样后果还是有很多不同意见。因为叙利亚和伊朗问题涉及教派问题,如果处理不慎,很可能引起中东地区什叶派和逊尼派的教派冲突。一旦出现这种局面,伊拉克、沙特、约旦等国都有可能卷入,这不仅对美国不利,对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铁杆盟友以色列来说更是一场恶梦。
  第三,美国国内政治选举是一个很重要的牵制,大选年情况本身就比较复杂,而为了连任,还需要履行竞选承诺,要从中东地区撤军。如若现在要反向增兵,比较困难。
  第四,国际环境也不具备。目前美国的几次战争都要动员战争同盟,哪怕建立临时同盟。现在除了美国和以色列,对伊朗尚未形成一个战争同盟,而反战同盟倒比较突出。日前俄罗斯和中国联手否决西方关于叙利亚的提案,实际上已经透露出信号,中国和俄罗斯至少在联合国的授权上并不允许。也讲得很清楚,制裁就已经是边界,不主张对伊朗动武。
  第五,伊朗内部的情况并不适宜发动战争。伊朗内部反对势力不足以影响全局,因此打完了以后怎么办是个问题。美国在接受越南教训以后,在进行一次全面动武的时候,必须有一个撤出战略,怎么把政权交出去,哪怕是傀儡政权。现在在伊朗问题上还没有做这个准备,至少是准备不充分。
  第六,全面打击伊朗,可能对美国安全、欧洲安全、石油安全和地区稳定都会造成比较长久的负面影响。
  (2)币缘战略角度看:不必打。以上是从地缘战略角度来分析战争发生的可能性,但实际上当代战争形式已然改变,已经不是直接打军队的地缘战略的这种打法。
  西方强国处于虚拟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体是在虚拟经济领域,发达国家最大获益方式是从金融领域,通过抬高商品价格,造成发展中国家输入性通胀和生产成本上升,从而获取利润。货币霸权是决定谁能够获得全球最大金融利益的根本性保障。围绕着货币霸权的争夺才是当代资本主义争夺主要的矛盾,也就是“币缘战略”。
  币缘战略的基本逻辑是这样的:美元地位是核心,要使得美国能够不断通过QE(量化宽松)创造增量货币来缓解自身债务危机,同时就得有一个美元的消纳场。美元消纳的领域就是能源和食品,简单说就是石油和粮食。石油战略和粮食战略密切配合美元的币缘战略,这三者紧密结合,才构成美国可以凭借一定的军事优势构造政治强权,以政治强权来形成对货币体系的赋权,才有可能使金融化被粮食和能源这两个市场不断地把增量部分消纳掉。这个消纳过程当然是通货膨胀,但是通胀不在美国,而是在包括中国这样的制造业国家。所以说美国可以在这个三角关系上不断增发货币,然后通胀转嫁。
  那么,只要通过制造国际动乱,使波动始终形成一定的金融资本利益,只要能达到成规模消纳掉量化宽松政策制造出来的过量美元信用的目的,不一定非要打伊朗的军队。所以说从币缘战略角度分析得到的结论是不打。
  (3)参战国和背后大国都不想真打,大打。中东地区涉及参战国战争意愿不强。从伊朗的意愿来讲,恐怕仍不大愿意正面与美国发生军事冲突,因为如果发生军事冲突,实际上对自己国家的打击比较大,所以他们还是在极力避免战争。另外伊朗自身也是采用核边缘政策,使西方对伊朗动武的理由不够充分。伊朗的意图是希望像日本一样,拥有核能力,但并不见得真的去制造核武器,以避免在国际上处于被动和挨打。从叙利亚来看,叙利亚现政府正极力平息内乱维稳以及寻求改革,努力维持现政权。2月26日通过了新宪法改革法案。
  周边国家,有心发动战争的核心力量,第一是以色列,第二是阿盟和海和会。对于以色列,在西亚、北非的政权发生了大更迭、美国实力日益后退的情形下,更多的是一种失去保护的恐惧,因此以色列扬言4至6月要打伊朗,实质是想拖住美国从中东撤退的步伐。2月29日以色列扬言打伊朗将不通知美国后,随即我们看到,以色列国防部长访美,以及美方发布评估显示伊朗如遭攻击,将发射导弹报复以色列等,从中可以看出美以之间的博弈。美国不希望以色列动武,因为这将破坏美国对伊政策的部署,一旦战端开启引发局势失控,最后还得美国收拾残局。另外,如果真正对伊朗进行打击的话,以色列内部分歧还比较大。一份最新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以色列仅有19%民众支持“单打”伊朗。
  从阿盟来讲,利比亚、埃及事件都没向着阿拉伯世界期望的方向前行,因此,阿盟迫切希望把叙利亚问题放到自己的框架内解决。解决好了,叙利亚可以为中东地区避免较大的混乱。同时阿盟的地位,特别海湾合作委员会领导下的阿盟地位会得到提升。
  此外,背后大国不打意愿强。由于美国的战略收缩,现在海湾地区态势是欧攻美守。美国自身内部矛盾应接不暇,接下来的中期选举形势还不明朗,最后谁能上台,下一步演变趋势是什么,会不会发生中产危机,最后导致一场社会动乱,都不好说。另外,美国面临一个困惑,美国人已经看到用金融手段、经济手段打击欧盟、影响它的统一没有用,而要打仗又花不起钱。所以说美国目前是要修复自己的创伤,涵养自己的新实力。
  欧洲方面,力量也不够强大,欧洲的社会问题也很严重,当下内修政治比外部统和更为重要。如何收缩公共赤字、统一财政,最后以一个统一的欧洲姿态走出债务危机,在这整个过程中可能还有很多的混乱。
  俄罗斯方面,同样不希望海湾地区大乱。如果石油通道被阻,世界经济落到谷底,其石油出口将遭受严重损害。叙利亚和伊朗一直是俄罗斯最好的盟友,如果伊朗沦陷,俄罗斯在中东的势力范围将受到较大威胁,而且战线可以直接推至俄罗斯目前尚不稳定的南部北高加索地区,而美欧这种用武力干涉别国内政、颠覆国家政权做法的常态化趋势也让俄感到不安。所以俄罗斯从自身经济和战略角度讲都不希望伊朗发生战争。
  另外各大国从战略角度考虑也不希望通过战争解决伊朗和叙利亚问题。伊朗是世界第二石油输出国,海湾的石油输出占世界的40%,其中八到九成是输出到东亚的中、日、印等大国,这些国家又是向美国输入商品顺差的主要国家,如果因为战争油路被封锁,那就不单是把油价打高了这么简单,而是美欧也将失去赖以生存的廉价进口产品。所以不到迫不得已,美、欧从自身利益讲就不会走发动伊朗战争的道路。可以看出来,不论美国和欧洲,还是伊朗、叙利亚,以及阿盟以色列没有一个国家是想真打、大打的。
  叙利亚局势:
  外部力量致力于促叙利亚走向政变
  如前所述,打伊朗有一个前提就是先打叙利亚。但是现在来看,叙利亚外部压力正在减缓。在叙利亚新宪法草案获得了近9成支持率后,3月1日,阿盟、美国和欧盟表示反对武装叙利亚反对派。这表明三方对叙利亚局势有了新的看法,这对巴沙尔政权无疑是个好消息。在叙利亚反对派还处于分裂状态下,巴沙尔政府在通过新宪法后开始实质性改革,叙利亚局势短期看有所稳定。
  叙利亚局势持续动荡,离和平越来越远,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西方力量的干预。西方国家对反对派势力全力支持,不断制造话题挑拨矛盾。在安理会对叙利亚的制裁提案被否决后,西方国家甚至扬言要在联合国框架外解决问题,美国甚至表示将不排除以军事干涉推翻巴沙尔政权。
  近期看美欧对叙利亚态度依然强硬,美国不认可公投,欧盟制裁加码。美国国务卿?克林顿说,宪法公投是一种“恶意的手段”;欧盟国家外长在2月27日通过了对叙利亚的新制裁措施;同时对反对派进行支持,2月29日报道称,叙利亚境外反对派组织“全国委员会”宣布成立军事局,跟踪叙境内战事,并向叙利亚反对派提供支持。据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叙利亚自由军”透露,他们已经收到了法国和美国提供的武器和防空导弹等援助。
  另外是斡旋中国和俄罗斯改变立场。美国国务院2月27日表示,获取中国和俄罗斯的支持是结束叙利亚暴力的第一步。总的来看,外部力量在促使叙利亚局势走向内乱的可能性比较大,一旦叙利亚国内的冲突升级,外部势力就能乘虚而入,但是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不大。
  中东局势走向:
  中东地区的动荡会长期化
  在西方舆论的宣传下,有一些人认为去年开始的“阿拉伯之春”、阿拉伯国家的动荡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对内经济不稳定、对外在收复领土上屡战屡败,引发百姓不满。实际上,这些国家发生动乱有一个重要外部原因是发达国家金融危机的转嫁,它实际上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余震。包括去年发生的北非街头政治或社会动乱等,都是发展中国家承载全球危机转嫁的一个反应,是全球经济危机后续的演变。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发达国家政府用强权扩张的信用转化成了高通胀,使发展中国家成为代价的载体。因为大多数制造业国家都被以美元为主的新币缘战略软实力套住了。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采取传统宏观政策,因高通胀率而使用高利率,同时试图降低汇率来刺激出口时,恰恰使本国的高利率、低汇率和美国低利率、高汇率构成一个完美的对接,使美国得以顺利转嫁危机。而像埃及、叙利亚等维持着“单一经济”结构的殖民地国家和一般商品进口的发展中国家,首当其冲遭地遇高通胀、高失业的打击,从而出现“街头政治”。这就是从去年年初阿拉伯世界开始动荡的根源。
  综上所述,虽然美国和西方国家对叙利亚、伊朗进行军事打击的可能性非常小,但中东地区的动荡会长期化。在背后平衡这一地区力量的大国,如美国、欧洲、俄罗斯,都会是小动作,不会有大动作。按照这个判断,我们得到一个判断,就是今年油价不会到200美元/桶,中国无需为此而困扰。
  中东局势变化对全球格局演变的潜在影响
  目前来看,全球战略格局可能出现美欧、美中、欧中、欧洲自己纵向整合以及以中国为主的东亚非拉整合等五种可能性。
  欧洲有自己纵向整合的可能性。从历史上看,任何区域整合只有纵向的整合才是成功的,以北美自由贸易区为例,美国占有技术和贸易高端,向下整合墨西哥。从这个角度观察,以前欧盟不具有区域整合条件,它的产业是平的,但现在把北非和阿拉伯包进来,就具有了纵向整合的特征,从而使区域整合可能成功。
  中美合作面临一个新机遇。中国处于一个战略机遇期,中国的战略主动地位就是中国比欧美选择性更多,欧美都要拉我们。美欧在争夺中国,因为中国并没有完全表明自己立场,所以争夺中国的这场大戏会比以前厉害。如果美欧联合起来对中国没有好处;如果中美结盟,欧洲肯定没戏;如果中国倾向于欧洲,或者至少不跟美国结盟,欧洲都有戏唱。但如果欧洲统和成功以后,对中国来说就是最大的灾难。美国油页岩技术获得突破进展,最近世界能源协会刚刚公布的预测,美国有可能将成为石油输出国,至少美国资源不用依靠中东了。中东石油的主要博弈未来很大可能只存在于中欧之间。
  美国需要维护其货币霸权利益,这个诉求是中美博弈的重要筹码。在伊朗问题上,美国方面曾表态:希望中国人不要搭便车,自己构建自己的安全体系。题中之意就是,美国宁愿让中国在传统产业资本阶段地缘战略条件下,构建保护本国的能源原材料市场和通道力量,但绝对不允许中国形成威胁币缘战略阶段的能力。我们认为,至少现阶段中美之间的这种互补还是可以做到的。
  东亚非拉整合的必要性。中国下一步继续崛起和可持续发展,一刻也离不开非洲和拉美两个大洲级地区,它们是中国成长为主导性世界大国的两翼。将中国的外汇储备投向非洲、拉美和中国周边地区是正确的选择。在美欧整个发达世界今后十年经济低迷、信心不足,对外进取心或扩张动力不足下,中国在亚非拉地区完成布局,是维护国家利益之所在。而经营好非洲,就基本上截断了欧洲南下退路,即便有一天欧洲重新缓过劲来,试图或者有能力整合地中海地区的时候,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国家。拉美与非洲的情况类似,将拉美经营好了,对逼迫美国与中国合作会有很大的直接的推动作用。
  中国应积极应对伊朗、叙利亚问题
  目前我国在中东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也亟需运用大国手段对国际格局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从政治角度看,中国独善其身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了。首先,中国不再是伊朗问题之外的因素,而已经成了核心因素,因为无论是石油的制裁,还是联合国的决议,中国都必须表态,如何表态是制裁能否达成效果的直接因素。第二,伊朗和美国都希望将中国拖进来,希望中国清晰地表明态度。中国想采取模糊态度或者置身事外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了。
  运用巧实力使用大国手段处理问题。当代的战争形式已然改变,大国战略也已然改变,各国政要都在研究怎么使用巧劲。因此,中国也迫切需要研究如何使用巧劲,发挥我们的大国优势,运用大国手段处理国际事务,对全球格局走向发挥重要作用。如中国对美国有两个基本条件:美国不能对伊朗实施导致其经济崩溃的制裁,不能对伊朗实施直接的武力打击。当然中国也在对伊朗做工作,要求伊朗不能发展核武器,不能轻易采取极端行为,比如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在矛盾聚焦的叙利亚问题上,中国也已经连续3次对联合国涉叙利亚决议投反对票,同时中国敦促叙政府和各政治派别立即、全面停止所有暴力活动,尽快恢复国家稳定和社会正常秩序,希望叙利亚能够和平解决危机。
  要在中东地区显示中国力量。我们不能再表现出置身事外的态度,这是历史给中国的机会。中国的石油越来越依靠中东,但是中国乃至所有东亚国家在中东基本上没有话语权,为了长远的石油利益,中国正确的做法就是和俄罗斯联手推动维和,借机显示中国的军事存在。另外,从人民币国际化角度看,我们也可以适当调整对外驻军政策。美元强势的背后是全球驻军的美军。经济和军事相配合,人民币国际化和军队全球化相配合是今后20年中国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加讨论人:、王湘穗、李晓宁、马振岗、红、、乔良、赵昌会、、;特邀嘉宾:万晓西;综述制作:师瑞娟、田云、 玲、李娜、杨才勇)
04/06 00:1903/27 15:2003/24 08:2103/22 10:4003/20 16:2103/15 01:2303/14 09:3603/14 08:02
评论精品策划
特色产品:
社区精华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叙利亚 中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