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人知道国民党河南省总工会干部学校干部训练团1939年到1940年学员名单吗?表示感

湖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
湖南省档案局
【字体: 大 中 小】
(一)机构概况
湖南省训练团的前身系湖南省政府于1935年在长沙设立的湖南省地方自治训练所,着重训练全省地方自治工作人员。1937 年,该所改称湖南省县市行政人员讲习所,何键兼任所长。1938 年,抗日军兴,该所扩大组织,改名湖南省地方行政干部学校,校长张治中。内设办公厅、教育部(下设民政、财政、建设、教育4系)、训练部、指导委员会。1939年4月,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长沙分校与该校合并,在沪溪组织成立湖南省干部训练团,后迁至耒阳小水铺,薛岳兼任团长。团本部设教务、训育、总务3科,会计室,医务所及政治教官、军事教官、组训主任教官、专业教官、兼任教官等室,下辖11个中队。1940年12月,奉令将1939年成立的湖南省干部教育委员会改组为湖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委员会。1941年1月,湖南省干部训练团改名为湖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隶属于该委员会,先后有薛岳、吴奇伟兼任主任。团本部仍设耒阳小水铺,下设主任办公室,教务、训导、总务3处,会计、医务、军事教官、政治教官四室,第一、二,三大队部以及各区、县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该团因抗战先后迁长沙、郴县、资兴、宜章、酃县等地。1945年9 月,该团迁返长沙。1946年6月,该团奉令改隶湖南省政府,并改称湖南省训练团,王东原兼任主任。各县(市)地主行政干部训练所,随后改称各县(市)训练所。1948年6月,该团主任由程潜兼任。1949年8月,湖南和平放,该团遂结束。该团主要职能是:掌管全省各级行政机关干部、公务员政治、军事及专门知识等方面的组织训练工作。曾先后举办了党务、民政、户政、教育、地政、田赋、卫生、防空、县政、保安、兵役、军训、行政等34期共54个班组的训练,受训人数达8万之众。
(二)档案情况及其内容
馆藏该全宗档案217卷,档案起止时间为 年,档案按机构――问题――年代分类方法立卷,检索工具有全宗介绍、案卷目录、卷内文件目录、人物及组织卡等。
档案主要内容:
1.综合 有该团团务会议及其各种会议记录;该团及所属各单位、各中队工作计划、报告、总结;该团有关机构成立、改组、更名,人事任免,编制经费,职员考核、奖惩等文件材料;该团各县(市)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组织规程、办事细则、组织系统图、编制表;县、市各级组织关系图;中国战时机构党政关系图;抗日建国纲领实施表;该团调查报告及毕业结业学员调查表;该团学员日记;该团各种财产、房屋、地基、明密电码、文卷、印信等移交清册;该团及所属单位经费预算、概算决算书。
2.训练 有该团及所属训练机关有关训练工作的计划、报告、总结及会议记录等;该团所举办的各种训练班组的训育实施方案、细则等;该团主管官佐及教职员名册,调训党员名册,调训未到人员免职处分名册,军警教导名册等;该团举办的财务、民政、户政、教师、社会、地政、粮政、卫生、电讯电话、合作、救济、妇女、童军等训练班及各县地方行政干部训练班同学录及通讯录;学科测验分数表,学员结业与毕业证书等材料;中央训练团各训练班班名表;中央训练团毕业同学调查材料;该团结业、毕业学员请求分派工作的呈文与批示。还有该团地方自治宣传汇刊及地方自治讲义、《近代教育思潮》、《国民教育》、《艺术概论》、《县训讲义》、《政府会计学》、《人民团体法规辑要》、《我军战斗手册》、《国民党党史概要》等各种训练教材。
3.其他 有该团编辑的反映团务工作、训练工作、人事组织工作等内容的《干训月刊》《省训团团刊》;有反映全省政治组织及乡镇保甲组织,推行新县制,清查丁口,编造户籍,兴办社会福利、慈善事业,训练军队,抗战建国,兴修农田水利,推广优良品种,扩大造林,倡导办学,扩建工厂,改善商业与国际贸易,加强民兵组训,整理赋税、巩固财政等内容的《管民之政》、《卫民之政》、《养民之政》、《用民之政》等材料。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 2009 湖南省档案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长沙市韶山路1号
湘ICP备 号
邮编:410001 电话/传真:2擂鼓诗人随州市擂鼓墩战国曾侯乙古墓出土文物复制艺人--申楚材从艺经历 - 南通市新闻资讯网
您的位置:&>& >> 正文
擂鼓诗人随州市擂鼓墩战国曾侯乙古墓出土文物复制艺人--申楚材从艺经历
责任编辑:刘友慧
南通新闻资讯网为您提供内容简要:第一章两张旧照片百年申家史“掌柜的打烂瓷,哎吆,两头都有用,窟窿套烟筒,底子当尿盆,说这是好使用。伙计打烂瓷,哎吆,挨头子受背兴。看你做的算个甚真是个呀,丧呀丧门神。”一曲《揽工调》,曾经唱遍了汉江两岸,千家万户,男女老少
第一章两张旧照片百年申家史“掌柜的打烂瓷,哎吆,两头都有用,窟窿套烟筒,底子当尿盆,说这是好使用。伙计打烂瓷,哎吆,挨头子受背兴。看你做的算个甚真是个呀,丧呀丧门神。”一曲《揽工调》,曾经唱遍了汉江两岸,千家万户,男女老少都会熟练地接着唱道:“……揽工人儿难,哎呀,揽工人儿难。”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就在这群揽工队伍中,走出了一位孕育出随州市擂鼓墩战国曾侯乙古墓出土文物复制艺人的后代创业人物——申竹坡。日,我在师父申楚材《师竹斋》工作室内,拾起师父父母的旧照片,照片中戴一副金丝眼镜,留着东洋头(偏分头),穿着中山装的儒雅男子,就是师父的父亲申寿昌(字柏年)先生。旁边戴着一顶棉毡帽,穿着民国对襟大黑褂的女士,就是师父的母亲宋希馥夫人。提及这幅夫妻照片,师父激动地向我讲述了百年前申家尘封已久的往事……大致在154年前,也就是清咸丰年间(1862年),饱经苦难的申家先祖们忍受不了河南怀庆饥荒之灾,在一个春天绿满山川的季节,带着家人,背着被褥迁徙到汉江码头重镇老河口做起揽工。这些缺少文化知识的申家先祖们,一下子来到这个全国有名的水运大码头重镇老河口时,顿时视野开阔起来了。除了勤扒苦做外,更注重培养教育后代。申竹坡(师父的祖父)天赋很高,在读私塾期间,仅仅八九岁都感悟出“申字”的内涵,以至于改变了申家的命运。当时,一群私塾学生中,到底哪一个将来有出息呢?胡须花白的私塾先生摇头晃脑地提出一个问题:“娃子们,都解说解说你们的姓氏如何?”多半都是之乎者也之类的说辞。轮到申竹坡却回答:“俺家申字可是大有讲究的,甲字出头就是‘申’,田字上下出头还是‘申’,说明上顶天下立地。也就是说无论申家后人无论在仕途文场,还是在百姓场合,都会成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哈哈,这娃子不得了。”私塾先生闻言,赶忙起身问候:“何老爷大驾光临,有失远迎......”“申字在十二时辰中属于申时,就是下午3—4点钟,故在十二生肖中有申猴之说。既然遇上猴年这支金猴子,干脆将他与我家少年放在一起读书,学费全由我包下,成人后就让他当我们酱园厂管家吧!”至于申竹坡如何会读书,又如何精明能干,师父也说不清楚。但申氏家谱却显示:成人后的申竹坡于清光绪年间在老河口何春生酱园厂管事,后自营“申四美”墨庄,持“六品同知。”一个手艺人为何被皇帝恩赐为“六品同知”的细节渊源,师父申楚材也找不出证据,仅仅说申竹坡当年自己研制的墨是皇家翰林院内的“贡品”而已。无疑,科举时代,尤其靠毛笔书写的那个朝代,能够研制出让皇家专业翰林大学士们都仰慕的墨,自然级别比“七品县令”还要高出一个“官级”也在情理之中了。至于申家当年生意如何红火人丁如何兴旺,从家谱与师父申楚材陈述中,基本可以理顺出如下事实:申竹坡正室高太夫人,生一子四女。子十岁夭折,乃收养申竹坡之弟“申复顺”长子寿嵩为继子。后娶侧室韩太夫人,生一子(1 897年8月10日诞生)也就是师父申楚材的父亲申柏年。申家除了在老河口开办“申四美”墨庄外,申竹坡还带着弟弟申复顺在均州(现丹江口市)草店开办申家烟坊,选中草店十字街一块旧房屋买下,以青砖上顶建三间门面,后边是一个四合院的商、住两用院落。主要收购桐油、熏上烟灰,刮下来装上油篓,陪同其他山货送到均州,再用船运到老河口交给“申四美”墨庄,商号“申复顺”,是“申四美”墨庄的原料基地。“申复顺”有二个儿子:寿嵩、寿熹。长子送申竹坡当继子。次子与他一起在均州安家,从事商务,为的是货到能存放、接待,便于联系船只,才买下草店熏烟房屋。由于员工慢慢增多,吃住洗都很拥挤,加上环境又脏,故转到上街头陕西会馆的两边厢房。不知是什么时候,会馆内爬出一条大蟒蛇,将整个会馆陷了一个大坑,从此这个会馆冷落下来。由于熏烟用桐油量很大,申家自然与草店周边的油坊都有往来,凡交油及其他山货来人一律善待不说,钱币不足时,申家还规定可以用“申复顺”银票结账。草店生意一直延续到1937年,被当地土匪王老太一把大火给烧破产了。申家烟坊倒闭,靠什么维持这一家老少的生活呢?师父的二爷申复顺考虑到国民党第五战区抗日干训团在草店,八分校的来往人员很多,就决定开饭馆,结果生活又红火起来了。这个草店十字街申家饭铺一直到1950年才宣告结束,加入公私合营的供销社。“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凡是喜爱古典诗词的朋友都难忘宋代大文豪苏轼的这句《念奴娇.赤壁怀古》千古绝唱,甚至都能够背记成诵。然而,反复咀嚼师父家史以及给我的一些资料,甚至师父回忆的片段,让我发现一个秘密:申家墨庄兴旺发达与师父申楚材的祖父申竹坡这位精通诗词的儒商有关。起初,申竹坡在老河口何春生酱园厂管事。后到了一个詹氏美徽派墨坊管事,他勤奋、精干,清早起床怕走路有响声,只穿袜子去打扫作坊与院落。聪明能干的申竹坡在从事业务中,不但学会了制墨的技术,还学会了一套社交人际关系技巧。有次,一大早在客厅捡到一块铜钱,立即交给主人。由此赢得了詹氏美徽派墨坊老板的信任,不久詹氏美徽派墨坊倒闭后,主人将作坊工具及余下的原料都交给申管事。申竹坡就与其他两家徽派墨坊老板合伙经营,取名“四美”墨庄,生意兴旺,产品销往陕西、山西、汉中、安康一带,品质优良。深得用户的青睐,又过一段时间,徽派另外两家股东退出了。由师父的祖父申竹坡独自经营,改为“申四美”墨庄。“申四美”墨庄兼营文房四宝,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在当时的老河口称得上是“大字号”的商家,并拥有员工四十余人。至于申寿昌先生为何取代高太夫人的继子寿嵩成为申家“申四美”墨庄的掌柜,还需要引用家谱部分段落文字:“寿昌公,(字柏年),日诞生,为竹坡氏韩夫人所生。公五岁知侍高夫人,后由高夫人抚养、躬亲,受业于名儒孙梦崖。十五慈父见背,十六总理家务,继承商业,老管家王老禀承竹坡氏遗托,尽心辅助。时年亲迎浙江名族宋氏来归。公精干,善诗文,平易近人,乐善好施,交往者饱学之士,尽一代名士之风。”上述文字中的宋氏,也就是师父申楚材的母亲宋希馥夫人。她生四子一女,长子国玺,字楚翘,(系师父申楚材的大哥),生于日,早年毕业于襄阳五中,抗日战争中毕业于“原国民党第五战区干部训练团”,四十年代任国军陆军上尉参谋,卒于日。女儿楚贞(系师父申楚材的姐姐),号“奴兰女史”生于1923年,初中毕业,五十年代在上海担任教师迄今。国琮,字楚瑛(系师父申楚材的二哥),生于日,1947年毕业于湖北省第八高中学。曾在原国民党军104旅从军后起义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并参加过抗美援朝战役,转业后在老河口从事教育工作。1982年抽调编修《老河口志》,卒于日。国灌,字楚材(即师父申楚材),生于日,1947年初中肄业。曾在原国民党军104旅从军担任准尉,解放后脱离旧军队返回老河口从事雕刻工艺,五十年代白手起家组建老河口篆刻社、老河口市工艺雕刻厂。六十年代,师父申楚材白手起家组建光化县民族乐器厂,而且带头创作出来的产品畅销全国各地。七十年代,师父申楚材带头创作的根雕家具打入国际市场,黄杨木雕“布袋佛”出口印度,填补了我市黄杨木雕空白。1978年,师父申楚材参加随州市擂鼓墩战国古墓的发掘工作,研究复制的木漆文物,受到了考古专家的赞赏。1979年,师父申楚材出席全国工艺美术艺代会,受到了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代表作品《梅花鹿》《鸳鸯盒》《鹿角立鹤》等,其中《鸳鸯盒》被故宫收藏,《鹿角立鹤》成为炎帝故里随州的市标。1980年,他出席湖北省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荣获省级创作奖,并被大会授予“湖北省工艺美术艺人”荣誉称号。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为中共老河口市第二届、第三届政协委员。妻子廖智华,五十年代从事工艺雕刻于老河口市工艺美术厂,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师。”生二子一女,卒于2015年11月。国涟,字楚宝,(系师父申楚材的弟弟),生于日,小学毕业,五十年代参加光化县水利局工作,屡有创建成绩卓越。八十年代晋级为工程师。显然,从家谱简历上述文字中,我们看得出申寿昌先生是一个教子有方之士。那么,师父的父母给师父到底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谈及父亲申寿昌先生,师父申楚材很自豪:“那是民国年代老河口商界的少壮派,无论是个人气质,还是诗文吟唱等,都是数得着响当当的人物。”印象中,父亲申寿昌冬季时常穿着名贵的貂皮大衣,据说一个大衣是几十只貂皮凑合而成的,起码穿这种服饰者都是老钱人家。几乎天天都是以文会友,座无虚席,飞觞豪饮,往往酒后耳熟,拔剑起舞,吟亢高歌,就是不打理生意之事,每年年底都是管家汇报盈亏即可。“俊杰:我父亲要是与我这般天天惦记柴米油盐酱醋茶,都会糟糕了,也不可能喜爱棋琴书画,研究中医理论,我们家也算不上一个‘书画之家’,父亲更算不上一个风雅之士了!”抗战时期,几乎全国各地文人墨客都聚集到了老河口,自然与师父这位文人雅士的父亲申寿昌先生也有来往。据师父申楚材回忆说:“与父亲交情较好的有臧克家、闫磊、翟汉元、王寄舟等外地文化人士,以及本地金殿臣、王直夫等。特别抗战时期,物质匮乏,几乎没有宣纸,我读小学时候连教科书都是草纸做成的。因为我们申家经营墨庄,自然仓库内有旧宣纸,颜料、印泥。所以,全国各地名人墨客来到老河口一定会拜访我的父亲大人的。”有关申家的墨更是了不得。墨在文房四宝中属于第二,即笔、墨、纸、砚,因为申家之墨与其他墨不一样,墨研制成后,中间有金黄的“申四美”三子字,上方还有金黄色“二龙戏珠”的图案。“申四美”墨精致、美观,质量上乘,深受广大用户,尤其上述文化界知名人士的青睐,以至于抗战时期申家墨品还畅销四川、陕西、河南等地区,生意异常火爆。1937年,位于均州(现在丹江口市)申复顺烟坊遭灾后,“申四美”墨庄失去了本地原料供应,只有改用洋料维持生产。所谓洋料当时将进口货统称之,如洋布、洋油、洋毛巾等。日本侵略到中国,攻占武汉、襄樊,时飞机轰炸老河口,造成市面混乱,无法生产。这个时候,申寿昌先生果断决定在汉江对岸河西(现谷城县内)一个陈家山的地方购置山场及田地,盖起一个大四合院。对于申家在谷城这个庄园,师父申楚材迄今依然记忆犹新:当时,师父申楚材十几岁,常常住在汉江对岸距离老河口30里的陈家山大张沟,不知田地有多少,只知下种需要三石(担)六斗种子。过去大都用石斗升角作量具,既一担石斗,一斗十升,一升十角,大致一斗米35斤,麦子32斤,包谷30斤,谷子25斤。三石(担)六斗以一般收麦子计算大约1100斤种子,一亩地一般收麦子400斤,谷子600斤,一年可以收两万几多斤粮食,除去吃喝外,余下再出售。陈家山与老河口隔着一条江,基本安全,日军一直未打过江。所以,申家日子好过,每逢过年,在除夕时晚将六品同知的官帽、官袍一一悬挂起来,烧香磕头以作纪念。 (责任编辑:冷得像风)据师父申楚材回忆说:陈家山“山多田地少”,山上多是杨树、桃李、板栗等树木,还有个纸(草纸)厂,也就是现在制作“火纸”用的厂房。可以说,申家这个庄园规模不亚于现代一个小企业的规模。四合院分上、中、下三个大院子,八字门楼粉白墙,“五脊六兽”的房顶,当中院子修建一座姜子牙小土庙。仅八字门楼上都插着不少铁头怪兽的杆子,这种庄园在过去一般都是在朝野或商界有头脸的人家,才可以置办的产业。跨进门楼三步是一个四方形的大门,门背后四根插杠,门口屹立着狮子门墩。陈家山管辖有张沟、姚沟、老湾、陶湾等,民国还属于光化县(现在的老河口市管辖区域)。解放后,土改期间,很多具有庄园欺压百姓的绅士们都一一被镇压。之所以,申家后来没有因庄园的事受到冲击,与1945年日本投降后,师父的父亲申寿昌先生将陈家山庄园变卖掉,又回到老河口,力图恢复墨庄生产有关。令申寿昌始料不及的是日本投降不久,解放战争开始,不要说本地原料,就连洋料都进不到了,甚至民众还抵制洋货,处于无奈中,申寿昌只好打消了墨庄生产的念头,从此结束了长达50余年的“申四美”墨庄生涯。第二章抗战童年事一段翰墨情谈及启蒙教育,师父回忆说:“走上篆刻等艺术道路纯属偶然,与父母教育无关。”民国24年(年)那档子,师父申楚材也就五六岁,一直由祖籍老河口孟楼的曹奶妈照看,住在位于巡司街附近的申家作坊(“申四美”墨庄的生产点与门市部不在一起),这个作坊属于“明三暗五”结构的“四合院”。前面门面房四间是作坊,雇佣不少制墨工人,里面则是一个又一个院子宛如学校布局。经过院子内两边的厢房,是二道门的(屏风),一边各是两间,后边一边各是五间,中间三间是古式厅堂,全都是红木古式家具,派头很足。申家墨庄的工人们在楼上住着,厅堂东头是师父申楚材父母亲卧室,西头则是高老太的卧室。这位高老太精通生意,七十多岁左右,还常常坐在厅堂,不仅脑筋灵心,还颇有心计。后面工人作坊内,一般制墨都需要反复捶十八捶,谁要是偷工减料,凭借这捶声,她都会判断出来。遗憾一次她在行使掌柜权力中,中风瘫痪,不久去世了。高老太丧葬仪式异常地热闹,相当地隆重。八个人一排,共三排二十四人抬着一副柏木大棺材,杠子上绣着龙,棺材上盖着凤罩子,和尚与道士两班子人马,吹吹打打,抬到洪城门外廖家岗安葬了。曹奶妈一个家庭妇女,个子较矮,人挺和善,贤惠。虽然是一个仆人,但申家上下视为亲人。多半时间,师父都是跟着奶妈买菜逛街,父母很少管教他。不过,记忆中民国28年,8岁读小学时,老河口城内一个劲拉警报日军飞机四处轰炸,学校停课,商店关门。申寿昌先生在家给师父申楚材补课,写一手欧体好毛笔字的他先题写“进到会场里,要脱帽子;见到领袖相,要立正;见到国旗,要敬礼”天天让师父申楚材背诵。另外,就是题写“我是少年,我是少年,我的希望,光芒万丈,前景辽远”以及“读书救国”四个字,要是师父申楚材背不出来,就会用铁尺打手掌心,以示教训。1937年左右,光化县(现老河口市)上中下分七个镇:中山、中正、汉水、民族、民权、民生等。师父申楚材属于民权小学(老中心小学学生),一向顽皮的师父读书不很用功。但对雕刻、书画、乐器等却格外感兴趣。谈及家教,师父申楚材还列举父亲申寿昌严厉的例子:大致他十岁时刻,遇上大哥申楚翘结婚,场面壮观之极。没有过三四天,也不知大哥因什么事惹恼父亲,立刻拍桌子,训斥大哥跪下受罚。大嫂焦佩兰是名门出身,懂礼节,也走出新房陪同楚翘下跪受罚。顽皮的师父也被其母亲宋夫人按在地上下跪受罚。可以说,从这件事都可以看出申家家教严厉程度。焦佩兰是北京路焦四爷的千金小姐,她大哥是个保长,二哥种地,解放后遇到“土改”,一般“上流家庭”(大地主等)与“下流家庭”(地痞流氓恶霸等)受压制者多,像焦家这种“中流家庭”都在“空”里过。不过,焦四爷却是个十足的绅士,常常穿个长袍大褂,留个八字胡,拿个旱烟袋,行走拄着一棍“文明棍”,有事无事总是茶馆一坐,派头十足。提及如何走上工艺美术之路,师父申楚材说:“确确实实,也没想到以后会靠雕刻印章、制作乐器等吃饭,要说最初就是梦想像流亡到老河口的名人一样成为一个书画家。”那个时候,这些抗战文人墨客常常到墨庄与师父的父亲切磋书画技艺,像擅长绘制《武当圣境》山水国画的魏紫熙,其书画几乎幅幅都是现场写生,品味极高。像擅长画黄牛与水牛,外号“多牛翁”的闫磊等,甚至中共地下党员版画家王寄舟、奎汉元等不仅让师父申楚材入迷,而且王寄舟、奎汉元等后来还调入师父所在的小学担任美术教师。那时候,教孩子们绘制《台儿庄大捷》《李宗仁长官骑战马抗击日寇》等木板画,教学方式多半都是画好样板画稿油印后让学生们描写。说起篆刻手艺与拉京胡等启蒙老师,似乎有点传奇色彩。申寿昌见师父这个娃子热衷书画,就经常引他去挚友民间花鸟画家金殿臣(1883——1960,又名金镛,原籍河南邓州市穰东金庄人)家里,外号“金大爷”, 本意让他跟着学书画手艺,岂料六十多岁的“金大爷”每次见师父楚材到后,仅仅招呼一声:“三儿来啦。”依然如故地躺在床上抽烟,等精神头来后,龙飞凤舞创作几幅花鸟画,当即出售,也不传授给师父什么画法。这位日后成为师父篆刻引路人的“金大爷”,不仅仅是精通木匠雕花以及书画技术的艺人,还是青龙帮派中一位响当当人物。金殿臣,瘦高个,一米七五左右,也是长袍大褂,拄着一副龙头拐杖,留个东洋头,文人绅士装束。早年,“金大爷”在襄阳开一家木匠铺,后搬迁到老河口普宁街(现在商业街西段)开设金昌茂木匠铺。自幼酷爱书画,逐渐成名。1932年,他在襄阳开办米公祠画廊,光交各地名流书画家,先后与房县的张士杰、闻光洲结为兄弟。抗战时期,又与王寄舟、奎汉元等成为挚友,以至于在国画艺术园地,自成一体,作品多次被海内外文化人士所收藏。解放后,金殿臣又被选为光化县(现在老河口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并成为职业花鸟书画家。其作品先后在省市展览,其中《青白传家》(鱼)被荷兰友人购买。他的得意门徒——陈世伟供职于襄阳市工艺美术厂,1982年出访美国等,现场表演其传授的花鸟国画技法,为祖国增添了不少光彩。更值得一提的是金殿臣还是国乐爱好者,其擅长司鼓,指挥有方,众所公认。1955年,他与挚友王直夫组建的光化县(现在老河口市)国乐队代表襄阳地区参加湖北省文艺演出,获得很高的荣誉。对师父申楚材启蒙最大的还有一位民间乐器高人——王直夫(1900——1984,字炳文,三代中医世家,自幼习医,15岁即开方治病,生前系光化县卫生院中医外科医师,绰号“王狠子”。一辈子也是酷爱国乐,古稀之年依然曲不离口,琴不离手。13岁能吹一手好洞箫;14岁学会三弦、古筝、琵琶;16岁拜河南“弦子大王”刘于延为师,勤学苦练后,技艺大进,名声鹊起。18岁都与河南“弦子大王”刘于延一起走南创北,颇受观众青睐。1995年,带领老河口国乐队在武汉表演后,德意志共和国音乐专家恰在演出会场,当即要拜他为师,学习这种国乐技艺。其演奏的《高山流水》《陈香元落院》等名曲,当时在中南音乐学院(现在湖北艺术学院)叫响,被聘为“中国音乐家协会湖北分会理事,光化县一二届政协委员。当时,师父申楚材五六岁一直到八九岁间,常在这个院子内聆听“金大爷”教诲以及欣赏王直夫古筝等民乐表演,一门心思想学画画,遗憾日军飞机时不时轰炸老河口,绘画没学成,房子也被炸毁了,自然绘画手艺也没学会。极少关注学业的师父申楚材做梦也没料到,中共地下党员店里伙计柴道明竟然是自己篆刻的启蒙师父。顽皮的师父申楚材见这个来自老河口仙人渡的伙计柴道明空闲时总是跟着“申四美”墨庄门口摆印章刻字的师傅学手艺,也凑过去跟着他们学篆刻手艺,有时无意中听到伙计们谈论革命的事,柴道明总是吓唬他:“三少爷:不要说出去,不然会被杀头的……”因为“申四美”墨庄像小羊毫、七只羊毫等出售时,都需要在笔杆子刻型号字样,所以店里伙计柴道明等学刻字也没有反对。1937年读小学后师父申楚材就运用篆刻手艺,刻出“童子军”(少儿队),蓝字底的阴文踏字后,被学校校长刑光惠、徐敬成(都是与师父的大哥申楚翘同学)赞赏,甚至将学校美术雕刻任务、卷子油印字等活路都交给师父等去完成。抗战时期,物质匮乏,学生作业本都是刻字版油印出来的。虽然,当时的老河口是鄂西北的交通要道,商贸中心,市场繁荣。可是,那时候一直听说有雕章的存在,却无金石篆刻这门手艺。当地书画界名家所使用的篆刻印章,多半从外地购进。一直到1940年抗战时期,也就在师父小学要毕业时,南阳一个三十多岁“民间篆刻家” 华文(华钦铭)迁居老河口后街(人民街,现在老河口大巷子门口)开了一家“远大”文具店兼营金石篆刻。门口摆了一个机器雕刻玉石印章的摊子。由于当时原国民党第五战区李宗仁长官司令部在老河口,全国知名文艺界人士也自然云集于此,求印者甚多,门庭若市,生意兴隆。据师父回忆:因华文与师父大哥申楚翘私交甚好,所以师父偷学华文篆刻手艺,他也不见怪。后来,经老河口著名花鸟画家金殿臣推荐,师父申楚材、刘民旺、苏培仁、许英杰拜华文为师。其中苏培仁以后在老河口南街建设银行附近设门市部“九龙山馆”对社会服务。许英杰在印刷馆学徒,也挂兼代治印。刘民旺设点于人民街(现在新马路口),面向社会治印。比师父大15岁的刘民旺前辈,国画功底很深,对师父帮助较大,解放后任老河口文化馆长。这位华文更是不简单,解放后又到武汉中山大道开爱国刻字社。1965年,师父申楚材去武汉乐器厂学技术,多次去探望华文。因为爱国刻字社经营地点就在武汉乐器厂隔壁,而华文属于一个性格开朗,喜欢穿中山装,爱戴一双金丝眼镜的民间艺人,比师父申楚材大十几岁。第三章兄弟从军记川中唱大戏1945年,日本投降后,一直到1948年前,老河口处于兵惊慌马乱的年代。师父的父亲申寿昌带着一家人从汉江对岸陈家山庄返回老河口,申家的作坊与墨庄都被日军飞机炸毁。无奈中,暂且将全家安置在亲家焦四爷院子内(现在老河口友谊宾馆院内)。 申家兄弟四人个个身强力壮,除老大楚翘成为国军上尉外,其他三个都符合壮丁条件。据师父申楚材介绍:按照当时国民政府规定,他们家至少还需要二个壮丁,唯一逃脱被抓壮丁办法就是掏钱买名额,遗憾战乱中申家家产早被日军飞机炸光了。要是被抓去当壮丁,很遭罪。那时候,国军部队常常将抓来的壮丁用绳子拴住修筑工事等,一个连着一个,连吃饭都被拴着,敢逃跑立刻就地枪决。如何逃避被抓壮丁呢?节骨眼上,驻扎在焦四爷院子附近军容军纪严厉的蒋介石嫡系部门——国民党军104旅,旅长肖西清(四川人,曾担任过蒋介石的侍卫长)以及手下湖南人的黄连长都嗜好场京剧与拉京胡,这个旅下面连队也常常在申家借用炊具。有一次,他们打碎一个盘子,立刻又买一个新的送来。炊事班长有事没事中听见师父申楚材也在拉京胡,就有意询问家里情况,并动员他加入该旅,家里都不用再被抓壮丁。那个时候,师父见壮丁生活不行,也不敢回绝,只是试探性问:“像我这样学生,到队伍里干点啥呢?”对方说:“留在连部,并说连长、指导员都喜欢唱京剧、拉京胡,只要你拉得好,服务好他们唱京剧就行。”次日,师父申楚材按照班长的意见,去连部因穿着学生装被门口哨兵拦在门外。结果,连长出门又训斥:“一个学生不好好读书,来兵营捣个什么乱?!”“李班长,让我来见连长的。”“啊,你就是会拉京胡的那个学生?”“好,跟我进连部拉几段。”连长是个湖南人,进去就演唱几段京剧,师父配合拉了几段下来。“好,拉得比何文书好,不用回去了。以后就留在连部跟我混吧!” (责任编辑:冷得像风)师父申楚材迄今还记得,那次晌午,本来要返回200公尺的家中吃午饭,却被连长拦5背〗崩豢椤霸笸贰保诙炝康忝愕健巴跞病保と檬Ω该俺浯鹩笥至烊《椤霸笸贰保湃没乩锤改干塘看泳氖隆师父申楚材迄今还记得,那次晌午,本来要返回200公尺的家中吃午饭,却被连长拦住。当场奖励一块“袁大头”,第二天连部点名点到“王三喜”,连长让师父冒充答应后又领取二块“袁大头”,才让回来跟父母商量从军的事。回家后,师父将三块“袁大头”交给他母亲后,一家人又是买米又是买肉,格外喜欢,也自然支持他从军。当时,入伍也不在册,就是冒充“王三喜”,主要任务就是陪连长、指导员演唱京剧。当时,连长是个戏迷,指导员何成瑞(郧阳人)是个导演,都是“半吊子”唱家与拉家。师父因亲眼看见不少壮丁被五花大绑送到队伍里,八个人一排干苦活,连长对待他们就像“阎王爷”,随时都可以索要任何一个壮丁性命,很恐惧。所以,也就答应加入104旅,天天卖力地给连长拉京胡。不久,解放军打到老河口孟楼、竹林桥,连长叮嘱说:“小申:你与何文秘‘留守’,听到我的电话,就送太太过河到谷城,码头上船我早安排好了。”1948年,老河口解放后他们都逃跑到谷城、襄阳,最后队伍在襄阳他们一个绿被解放军包围住了,双方交战半个月,战场上很惨烈,被解放军打散,师父申楚材乘机脱下军装,换上学生装溜回老河口。返回老河口住上一个月后,见母亲为生计发愁,经常啼哭不止,家里也揭不开锅。二哥申楚英在老河口联保小学教书,也领不到工资。一家人正发愁之际,104旅一个副营长(何春生酱园厂何春生的女婿,师父申楚材的姨夫,系高老太太之女婿)来动员他一起去荆门找失散的国军部队。一家人合计后,母亲借点面蒸点馒头让师父与其二哥跟着这个副营长去找国军104旅,他们步行百里到达荆门找到104旅收容队伍后。大约千把个散兵游勇登上快艇进入三峡后入川,抵达四川团长发现他们兄弟都会拉京剧、唱京剧,就说:“干脆由你们兄弟在地方挑演员,成立一个申家京剧班子算了。”那时候,他们国军在双流机场,既现在长虹电视机厂所在地。当地四川人与部分美国人都喜欢听京剧,如此以来,申家京剧班子在川军中名气还不小。加上申楚英与师父申楚材不同,属于坐“九龙口”式的人物,会拉、编、唱等,是个科班出身的编剧。谈及申家兄弟学京剧艺术,还真是一段奇闻。因为申楚英系郧阳八高毕业,在抗战期间属于湖北省最高学府,当时原国民党第五战区所在地不少北京、天津等京剧大腕人物在该校担任音乐教师,所以他精通京剧并不稀罕。问题是迄今都不识谱的师父申楚材为何也学会了拉京胡与唱京剧呢?据师父申楚材回忆,他与其他兄弟不同,学习成绩很一般。那时候,老河口虽有京剧团、留声机等,自己听京剧也没入门。大致在读初中一年级时,猛然发现焦家窑蔡洪清得二十多岁,被市民视为一个“浪荡公子”,却被他们学校聘为训育员。不过,蔡洪清会拉京胡,常常在上课前拉几段京胡,惹得一群学生好奇不已。一次,师父申楚材带几个同学乘对方不在办公室,进去欣赏蔡洪清的京胡,不小心将一个把子搞断了。学生们纷纷溜走,被对方查处肇事者的师父申楚材面对众人竟然说:“我不害其他同学,京胡是我好奇搞坏的,一周后我重新做一个新的还给老师……”回家后,他先到篾匠铺子找竹竿筒子,又到马匹行用扫帚故意逗马扬起尾巴乘机拔下马毛,还找到大蟒蛇皮作为弦。几天后,一个新的京胡出现在蔡洪清面前,吓对方一大跳。对方不但不责怪他,还主动教给师父申楚材拉京剧。次年,也就是1947年师父申楚材读初二,遇到班主任张学齐(中共地下党员,南漳人)不仅练得一手好书法,更精通拉京胡,经常在寝室晚上拉京胡。当时,学校距离师父家不远,也就是现在洪城门铁路边附近,已经爱上京剧的师父申楚材就常常晚上站在班主任房间外,听京剧被张老师发现后,又跟着张老师学拉京胡、唱京剧,遗憾上面两位老师都没教给师父申楚材识谱技术,以致于迄今师父还不识谱,但拉京胡功夫却相当地了得。也就是在104旅改为104师师长郭汝怀率部起义前,师父申楚材还有一段传奇的轶事——干训团比武夺魁的经历。到四川成都半年后,师父申楚材被送到师部千人干训团集训,规定前三名直接转干提拔重用,结果三个月结束在结业比武中,师父成绩列为第二名,第一名与第三名都是西南长官罗序文将军的后代。一个外乡人,为何能够在千人中夺魁呢?至今,师父还记得考试比武科目,除了写自传外,就是打把、指挥军队出操以及“刺猴(侦查兵)等,结果比武结束师父申楚材被分配到师部任准尉参谋,不久解放后师父因厌倦军人场合主动提出返回家乡老河口。但师父的二哥申楚英却提出留在部队,以后这支部队又成为抗美援朝志愿军。第四章月桥当媒人鸳鸯配成双1950年,师父经过重庆、万县、宜昌、襄阳,最终返回老河口。当时,父亲申寿昌已经参加卫生部门工作,协助新政府组织“联合诊所”、“光化县卫生协会”,并被推举为该会理事长。可是,家里依然一贫如洗,一个旧军队干部回来也无法安置。为了谋生,申寿昌支持师父申楚材捡起童年篆刻手艺,到老水厂(现在望江楼码头)摆个雕刻印章的地摊子。那个时代,丹江大坝也没修建,千里汉江航运业很发达,尤其老河口望江楼这个码头经常拥有近千膄船只来来往往,生意出奇地好,仅仅一年都挣几百元,相当于现在的几十万。次年,又在现在的商业街买下一个柜台,因为当时老河口篆刻印章的行业正处在人才断档期,老弱病残者居多,加上师父申楚材头脑灵活,会做生意。比如:市面上都是雕刻木质印章,而师父发现解放后政府收缴麻将力度较大,就低价购置大量麻将牌,用这种麻将雕刻印章,顿时价格翻番,等第三年又买下一个门面,生意越做越大。大致1952年秋季,何春生酱园厂的四公子何月桥(师父申楚材的姑妈之子)来提亲。何家少爷进门都说:“他家以前有个种地户,一个女儿生的俏丽,比你大一岁,要是你还没对象,干脆娶她当老婆咋样?”师父申楚材当场答应。不久,师父以后的老岳父上街遇见何家少爷:“你们家姐,有主了吗?”“我们家智华还没处对象,乡里正在搞土改,她才被提拔个乡长,天天忙得不落屋,没时间谈婚事。”……既然是“老东家”少爷提的亲,老岳父也不敢马虎。何月桥一打听,廖家老人的女儿廖智华确实被选为黄龙乡(现在老河口市李楼镇黄龙庙村一带)副乡长,人很俊俏,赶忙又催这门婚事。廖家老人也不敢怠慢“少东家”,劝说女儿:“智华:人家小申比你都小一岁,可小伙子挺能干,一年都挣好几百,比你这个乡长几年挣的钱都多。要是嫁给这种小伙子,往后日子不会吃亏的。”廖智华害羞地说:“爹,人家在乡里工作的好好地,想赶我出门是不是,我这辈子才不嫁人呢?!”实际上,二十多的廖智华早有考虑,一方面她在乡里也挑不出意中人。另一方面,也怀疑一个小伙子一年都能挣几百元这个说法。于是,很有心计的廖智华谁也不说,不吭声,单枪匹马来带师父申楚材雕刻印章摊子前,观察生意如何。还悄悄地私访:“雕刻一个印章多少钱?”“木质的一枚印章一角五分,麻将的一枚印章三角。”“好,明天我都来雕刻印章。”考察结束,廖智华答应双方见面。相亲那一天,媒人何月桥对师父申楚材说:“你金丝眼镜戴上,长袍大褂穿整齐,不要吊儿郎当,起码要让人家对方姑娘看得上才行。”师父嘴上答应,依然我行我素,双方约定在申楚材二姐家见面。师父进屋子都问:“人在哪里?”躲在墙角的廖智华害羞地赶忙用双手掩住脸,不吭声。毕竟,对方是个乡长,要气质有气质,要长相有长相。等何月桥问:“这姑娘咋样?”师父一个劲点头说:“可以。”何月桥就伸出手掌:“今儿晌午,我们可是没准备,你娃子要请客。”师父赶忙掏出苏联版面五元钱让二姐去买菜与割肉。饭后,对方说要回去征求老人家意见。晚上媒体特意安排廖智华在师父二姐申楚贞家居住,有意给双方一个单独说话的机会。晚饭前,师父申楚材引廖智华去见父母,宋老太太很开明地说:“我们老三摆个印摊子,自己混自己的,我们老少都不会拖累他。”见完双老,两人来到中山公园,一路上都没说上一句话。最后,师父申楚材打破沉默才说:“晌午,有人招待,晚上我管饭。”两人又到馆子要两碗酸浆面,慢慢接近后,廖智华询问师父的经营情况。师父直言:“我就这一个小摊子,除了勤劳肯干外,啥也没有。要是不嫌弃,我们就结婚。”师父也询问对方文化程度,对方说:“仅仅读两年夜校,愿意以后学雕刻知识。”师父又说:“雕刻很苦。”对方也说:“那没啥,‘吃得了苦中苦,能熬人上人’……”。分手后,何月桥来问:“昨晚,你们谈的咋样?”师父说:“这姑娘说没文化,我乐意以后交给文化知识。”何月桥又追问:“那你们啥时候结婚,春节可以吗?”那时候,师父做生意,手里有千把元。不久,就找街长郭华亭领到结婚证。郭华亭对廖智华说:“你算是选对人了,小申可是个人才。”吹嘘一番后,双方返回筹办婚姻仪式。那时候,结婚连个自行车都无,路上一趟五人,新娘子走在中间,进门也举办典礼,典礼结束双方合起来就一座酒席了事。廖老人有点窝憋,家里太穷,陪嫁的被子都是赊的,双方婚姻典礼很简朴。1954年,师父申楚材与廖智华开起夫妻店,共同经营雕刻印章店生意,正当生意红火时,两年后都赶上国家提倡个体业走合作化道路的运动,从此师父一家又转入另外一种人生世界。第五章 艰苦创业曲 产品销海外写这段历史前,需要介绍被师父申楚材视为“一个战壕的战友”——现被誉为“南派”木版年画传人陈义文前辈。1951年春,师父申楚材除了在正兴街北端码头摆摊子经营篆刻印章业务外,业余嗜好闲逛,一天下午偶然发现乐盛街夏家账本印刷铺子内,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小青年,正在给主人雕刻账本,其木板刀法正统,熟练不说,线条也很流畅。只是边款的文字刻得有些欠缺,也可能与文化程度不高有关。于是,就主动与之攀谈,方知这个小伙子就是陈义文。河南省社旗人,祖传几代的雕刻匠人。早年跟随父亲流动在鄂西北一带各县市印刷作坊刻木板年画。解放后,因“破四旧”运动木板年画被视为封建迷信产品,不再提倡。为了谋生只有改为雕刻账本十行纸和简易的表格,维持生计。经过攀谈,双方很投缘,方知晓陈义文属猴,师父申楚材属相马,比陈义文大两岁,从此两人成为“友好兄弟。”1954年到1955年期间,师父申楚材与师母廖智华夫妻在后街(现商业街北边)开设《师竹斋印社》(经营篆刻印章业务与制作京胡、板胡、曲胡等民族乐器)生意异常火红,业务繁忙。后来,到了1956年合作化运动开始,新政府号召成立互助组,光化县(现在老河口市)成立了手工业管理科。工作组的同志请师父的师父金殿臣(市人大代表)动员师父申楚材:“你们雕刻业几十家,多半老弱病残,属你最年轻(26岁),技术全面,摊子生意也最好,干脆带头走社会主义合作化道路,成立老河口第一个刻字社担任组长如何?”当时,师父申楚材也很为难。因为篆刻与乐器制作行业情况复杂,又属于特种行业,不好管理。况且,一旦组织起来,几十号人要吃饭,这个行当又是无资本的行业。但是,又考虑到刚摆摊时刻,新社会的金殿臣(金大爷)知晓师父申楚材要靠雕印章谋生的事后,曾经将一生珍藏的各种书画篆刻印章全部赠给师父申楚材,甚至手把手传授其花鸟书画绝技等轶事后,就答应了这个事。但是,大家聚在一起后,月月无论有无盈利,都要发工资。开初,师父将家里全部垫上也难以维持局面,毕竟缺乏技术骨干,更无得力助手。俗话说得好:“要打三通鼓,还需两手人。”这个时刻,师父申楚材想起了外乡人,没有文化与户口的陈义文,完全胜任当他助手的岗位,前提他帮对方解决户口问题,并且辅导对方文化知识学习。很快,工作组领导都一一答应了师父申楚材这个要求,事后,两人一拍即合,就这样老河口第一个刻字互助组在工作组支持下挂牌成立了。当时,师父与陈义文都很年轻能干,不怕吃苦受累,所以业务慢慢拓展开了。1957年改为老河口市第一个刻字合作社,师父申楚材任理事主任,陈义文担任理事会员。这样,他们将刻字合作社搞得红红火火,不仅满足了十几个社员吃喝问题,每月还有积蓄,投入再生产。一直到1958年,“大跃进”期间,刻字社和钟表社合并。如果说,“一刀镌就子午线,七色染成乾坤图”, 是对陈义文年画艺术最好写照的话,那么应该感谢师父申楚材这个最初慧眼识英才的“伯乐”否则的话,即便是个人才也早已流失到外地去了。 (责任编辑:冷得像风)由于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国家政策以及师父在旧军队的经历等因素,申楚材被免除了一切职务。无奈中,师父主动报名去丹江口支援修汉白(汉口到陕西白水)公路。陈义文也被迫离开老河口去丹江务工。1959年,刻字社、钟表社又分成两个单位“老河口市雕刻工艺美术厂”和“钟表修理厂”。“钟表修理厂”由原刻字合作社监事主任全鸿普任厂长,业务还可以正常运转。但“老河口市雕刻工艺美术厂”让原刻字合作社会计薛天申任厂长后,因薛天申是店员出身,是师父申楚材创业初期招入刻字合作社任会计的,对师父申楚材感情很重。也是为了木雕厂能够更好地发展业务,薛天申就向上级领导回来,请回师父申楚材与其搭档陈义文回厂,让他们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上级领导同意后,薛天申很高兴就主动骑着自行车去丹江三次请申楚材,遗憾工地上都没见着申楚材。当时,师父在工地表现出色,丹江口铁路督察队也想挽留师父申楚材在丹江铁路部门工作,就不让他们见面。后来,薛天申使出一个绝招,让师母廖智华抱着刚满月的女儿,带着大儿子去工地要人,规定申楚材不回雕刻厂,对方就不要再到雕刻厂上班了。这样,为顾全大局,师父申楚材再次“出山”返回到了雕刻厂。不久,陈义文也被对方要回雕刻厂上班,两个“友好弟兄”再次重逢在一个雕刻厂。返回雕刻厂后,师父申楚材主抓雕刻、销售等业务项目,他与陈义文在工作中配合默契,技术上的点子两人总是想得到一块去,业余时间师父申楚材还举办两年夜校辅导陈义文等职工文化知识,提升了整个雕刻厂职工的文化素养。据师父申楚材回忆:过去,雕刻行当有一种传统的恶习,就是几个单纯会刻字的师傅聚在一起,保守技术不说,还不愿意接受新生事物。甚至戴着“有色眼镜”看他们这些敢于创新的年轻人。光化县(现在的老河口市)雕刻工艺厂在当时的人民公社三分社领导下,在人民街(现在的商业街与惠风路口)搞了四间门面,后面一个大院子,前面是营业部。两边摆上刻字座椅,师傅们上班在后面院子内,那时候,雕刻厂主要产品是印章,附带产品是木章盒以及初级的民族乐器,还有工艺木质玩具等。师父申楚材坦诚地说:“从雕刻社到雕刻厂,从雕刻印章到最后专门制作民族乐器,几乎每一个技术个性品种都是靠自己感悟出来的,但也离不开陈义文这个好兄弟的帮助,因为木匠出生的他精通机械制作理论不说,该注重工作实践。那时候,凡是革新的产品,陈义文总是第一个亲临现场带头动手去制作,除他外,还有像吴占华、邴如意等精通木工的师傅在革新产品中,都给自己很大帮助,以至于厂里产品可以畅销国内外。”遗憾陈义文祖传的木板年画绝活,被埋没了整整四十多年不说。尤其在“文革”年代,缺乏雕刻印章技术的陈义文受歧视被安排管理木雕厂柴油机兼门卫。师父也是受歧视的对象,一切都与在旧军队一年经历以及“绅士”家庭出身有关。有关“文革”前后因政治运动与其他人的恩恩怨怨事情,我劝说师父申楚材统统忘掉,也不公布于世。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况且,那个狂热的年代,许多事情都可能发生,计较过去真的无意义。故本文仅谈工艺美术业务,不谈个人恩怨,甚至不去关注一些政治人物与事件。我之所以答应帮师父撰写这篇传纪的目的,仅仅是记载一位民间老艺人的付出,传递师徒因《奇缘》结下的友谊而已,并非替师父报仇雪恨,更没有其他用意。说起1939年出生的师母廖智华,师父愧疚不已。自从结为夫妻后,尤其是五十年代,一起经营《师竹斋雕刻书画社》期间,几乎是个文盲,却吃苦勤学,跟着师父的得意门徒刘保民(外号“小五号”是享誉民乐乐器界的人物)的爷爷“刘振汉”(雕刻厂技术级别最高的师父,六级工)学会了雕刻印章技术,这个“刘振汉”解放前在西安一带都是有名的篆刻家,后来因战乱流落到了老河口。1956年,廖智华成为老河口木雕厂唯一的一名女职工后,既要抚养孩子,还要完成雕刻厂的业务活路,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她竟然掌握了木漆与书画装裱的绝技。要想说清楚师母如何学会上述绝技,还需要提及师父申楚材招艺徒之事。像日,《湖北日报》副刊刊用的《容大千世界于精微之中——专访我省微雕艺术家常世琪》》一文中常世琪,就是师父在1958年成立钟表刻字社时招收的第一批学员(艺徒)。常世琪乳名叫圆儿,他入社后,开始学习修理钟表。与师父的大侄女申家珍都是卢海珊师傅的艺徒。在那个年代里,组建的雕刻钟表合作社,业务收入很不稳定,又遇上自然灾害,社员工资都不能维持。于是,师父申楚材与卢海珊常常挑着工匠担子,带着常世琪到乡镇赶集,流动服务。不是在张集摆摊三天,都是在朱林桥摆摊两年。常世琪与师父申楚材很投缘,感情非常好。也算的上是“忘年之交吧!”后来,受师父申楚材感染,常世琪由修钟表改为雕刻印章,后专攻玉雕与微雕。以后雕刻厂与玉雕厂分开,师徒两个虽然在不同企业,却都成为对方企业的“顶梁柱”。比如:1970年,“文革”期间,常世琪代表玉雕厂用绿松石塑造的毛主席半身像,经过专家鉴定完全合格。师父申楚材创作的民族乐器四大京胡,同时参加七十年国庆献礼,用户两方桌子抬着游行,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和支持,为老河口争光不少。类似1959年左右,师父带出不少艺徒,像姚淑珍是第一个被师父招进木雕厂的女艺徒,其弟弟姚国安也跟着来学雕刻技术。后来,还是师父申楚材将姚国安送到湖北艺术学院刘正德教授门下学习雕塑艺术,毕业后又回到木雕厂担任技术员。由于形势的发展,即便招收艺徒,单靠雕刻印章已经无法解决职工工资问题了。这个时候,嗜好拉京胡的原光化县唐县长也很着急,就提议:“小申:商量个事行不行?那个‘书呆子’郭夫之(原来国民党第五战区文书上尉参谋,河北人,‘阴阳书法家’,曾任老河口市政协委员。)被下放到朱林桥罗湾改造,还在拿着锄头在麦地里写字,干活也不行,干脆要他回来帮你们厂写书法,搞不好他作品能够销往外地,解决你们职工待遇问题。”就这样,被定为“右派”重点改造对象的郭夫之也到了木雕厂,还别说这老夫子书画经过河南装裱师父装裱后,在河南、陕西等地很畅销,顿时为厂里赚回不少资金,而且廖智华也在服务老夫子过程中,学会了河南装裱师傅的书画装裱技术。这种状况维持不久,还是解决不了企业经济效益下滑趋势。1965年,老河口市木雕厂里决定上民族乐器项目,专门派师父申楚材去上海乐器厂学习。为何挑选申楚材这个“被歧视的对象”呢?与师父技术全面有关。早在1952年师父从旧军队返回老河口摆摊期间,都自己制作不少京胡、曲胡、板胡等乐器,甚至老河口第一台古筝也是那个时候研制出来的。说到这里,师父申楚材的才干,离不开“金大爷”与“王直夫”两位前辈的精心培养。“三儿:你娃子会作京胡,三弦会吗?这把名家赠我的三弦赠给你做样品,琢磨着制作一把三弦如何?”“三儿:这把古筝也是跟随我多年的爱物,赠给你研制新乐器如何?”上述两位国乐名家又是赠乐器,又是帮师父申楚材校正音调。因为师父不识谱,制作出来的三弦与古筝都离不开上述两位老前辈的点化与帮助。可以说,组建刻字社以及后来成立雕刻厂前,师父申楚材掌握了三弦、龙头二胡、曲胡、板胡、古筝等民族乐器制作技术,与上述这两位热心扶持后人的老艺人有关。尤其是王直夫前辈特别有意思:“文革”时期,听说申楚材被批斗,六十多岁的他穿着长袍大褂子,拄着拐棍去找厂领导,进屋都说:“做人要凭良心,没小申这娃子当年创业,你们这个企业也不会走到今天,如今昧着良心批斗人家不该啊!”1965年,尽管会制作乐器,但为了学会大城市现代化机械制作乐器技术,师父申楚材还是拿着老河口市木雕厂介绍信,扛着被子,到湖北省二轻局换去上海的证明(那时代,出县市都要开证明,否则无法出境,即便外出也无法住旅馆,更谈不上对方接待。)湖北省二轻局详细询问老河口市木雕厂生产情况后,建议没必须去上海学艺,改为到武汉市民族乐器厂跟班学习三个月。对方见面后很热情,就把申楚材安排在办公室,白天办公,晚上休息。本来安排师父申楚材第一个月,跟着武汉的师父在琴杆车间学,制作各种琴杆技术;第二个月,跟着武汉的师父在琴筒车间学,制作各种琴筒技术;第二个月,跟着武汉的师父在油漆中车间,学习油漆以及装配各种乐器技术。岂料,师父第一个月都完成三个月学习任务不说,还被对方选拔到厂技术革新核心班子里去了。师父还协助对方完成各种革新乐器的机械设备图纸设计任务。不久,这个企业因“文革”像全国其他乐器厂一样,处于瘫痪状态了。恰恰,这个时候师父申楚材学艺归来,研制出武汉民族乐器机械设备,并且教会全厂职工采取现代化设备研制普二胡、中档二胡、三弦、曲胡等二十多种乐器。赶上,全国各地都在演“样板戏”,唱现代京胡《沙家浜》等,这些产品面世后,立刻被国内外客商一抢而光。这种景象也引起襄阳二轻局领导关注,专门派人到老河口市木雕厂蹲点总结经验,在全地区工艺美术厂推广。至于“文革”中师父如何白天革新技术,晚上被批斗等事,甚至被抄家,名人书画、印章、古玩等全部被洗劫一空的事不再提及。因为我劝过师父这段历史还是忘掉为好。也还是在“文革”期间,襄阳地区二轻局局长李克农下来视察,建议老河口市木雕厂除了兼顾乐器制作外,上黄杨木雕项目。师父申楚材又被派到浙江黄杨木雕厂学技术,回来后立刻拿出襄阳地区第一个黄杨木雕样品《大肚笑佛》在襄阳地区展览三天后,送到广交会被印度客商买去,从此海外订单源源不断而来。以后,在师父申楚材带领下,该厂先后研制出大小木雕沙发、琴头、屏风、衣架、盆景、大中小圆桌木雕等四十多个品种产品,赚取外汇几百万元。正是由于师父申楚材与其他老艺人们的付出,这个企业当年才会成为全省第二大民族乐器与木雕厂,经常参加全国专业会议,而且那个癫狂的时代,还盖起了楼房,师母廖智华也学会了木漆等技术,甚至带出了刘比健、刘保民、石有社等当今木雕、乐器界的精英团队。1974年左右因师母廖智华装裱老河口木雕厂郭夫之与画家陈新洲作品技术出色,被襄阳地区国画厂相中,特意借调去工作。也就这个期间,老河口的边广兰、沈小喜,谷城的鞠太运等也被招入襄阳地区国画厂。当时,襄阳国画厂因拥有王树人、曾仲涛、吕圣毅、席与瑾等一大批书画家,加上廖智华、边广兰等一批出色的技术骨干,在广交会上一度风光无限。后来,老河口木雕厂担心人才流失,又要回廖智华,就这样师母再度回来从事木雕厂技术工作。第五章献计擂鼓墩国宝入故宫1978年2月的一个夜晚。武汉东湖之滨湖北省考古队的队长谭维四正在伏案写江陵楚国古墓发掘调查报告,窗外传来呼唤声:“谭队长!快!长途电话,襄阳来的。”电话那边襄阳地区博物馆王少泉急切地说:“随县(现在随州市)文化馆电话报告,城郊公社团结大队境内一座小山岗上,解放军雷达修理厂扩建厂房,开山炸石,发现了像是人工铺砌的石板,他们怀疑是一座大型古墓。我们准备去调查,并先向你们报告一下。”不久,大致日,一份由省、地、市、县联合勘察小组署名的“勘探简报”送到了原湖北省省委书记韩宁夫手里。韩书记当即批示:“请告国家文物局。并同意组织强大有力的发掘队,从事发掘。”4月中旬,由湖北省文化局副局长刑西彬为组长、襄阳地区革委会副主任秦志雄、随县县委副书记程运铁、武汉空军后勤部副部长刘梦池、武汉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彭金章、襄阳地委宣传部部长张恒等12人组成“发掘领导小组。”历经一个月,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发掘领导小组”决定从5月1日开始,分五个步骤开始发掘:一、清除残存填土,显露棺材;二、取吊棺木盖,取出浮在水面上的器物;三、排除积水,清除淤泥;四、清理棺木,取出文物;五,动用武汉空军飞机进行航空摄影。发掘工作实施中,直升飞机光临擂鼓墩,把随县县城关以及附近的群众都惊动了,每日前来观光者成千上万。为了防止意外,发掘队干脆上半夜睡觉,夜深人静后起来干活。等取出9吨主棺材内,曾侯乙编钟后顿时轰动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七大考古奇迹之一”。除编钟外,古文字学家说:“这座曾侯乙战国古墓不仅仅是地下博物馆,更是一座图书馆、档案库。因为240枚竹简、墨书6696字、石磬刻文696字、木器刻文296字,还有其他朱文等总计1296字,战国文字一次出土如此之多在我国考古史上还是首例。 (责任编辑:冷得像风)然而,就在考古专家们清理水中古木器、乐器时,发现这些二千多年前的文物一旦脱离水面,顿时会氧化,失去原有的光彩。如何有效地保护好安放在45岁左右的曾侯乙身边的“十九节龙凤玉挂饰”,还有“梅花鹿”、“鸳鸯盒”、“五弦琴”、“十弦琴”、“彩漆竹笛”、“鹿鹤立角”等10多种古漆木器工艺品呢?有专家提议:去北京请故宫修复古漆木器工艺品的老专家前来,破解技术难题。这个建议:当场被“发掘领导小组”否定了,原因酷暑时节,这些古稀之年的老专家身体受不住,再说也未必能够复制成功这些古漆木器工艺品,一旦脱离水面都会氧化的技术难题,让国内外文物保护专家都束手无策时刻,襄阳地区革委会副主任秦志雄想起了师父申楚材。提及为何被秦志雄副主任相中之事?昨夜,师父申楚材对我说:“迄今为止,他也没见过这个秦志雄副主任。要说当年被这位地区领导推荐去复制擂鼓墩曾侯乙战国古漆木器工艺品,估计与老河口市木雕厂响应1974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工艺美术大会讲话精神有关,这次大会后师父申楚材制作的龙头京胡、曲胡、三弦等仿古木漆乐器在北京展出中,秦志雄副主任在原襄阳地区二轻局李克农局长陪同下,也光临了老河口展区并被师父上述作品所吸引住脚步,连连称:“老河口木雕厂有奇才!”除此之外,还是贯彻周恩来总理讲话精神,老河口市木雕厂在师父申楚材带领下,研发出“树根家具”与“黄杨木雕”等内外有别的工艺品,畅销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换取大量外汇,对此省里领导与有关部门很是重视,就派来一个工作组摸底。老河口市二轻局负责接待安排食宿,工作组深入木雕厂和玉雕厂跟班劳动拜师学艺,与工人们“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收集第一手资料。工作组长:刘文俊系湖北省美术学院毕业,担任当时省二轻局艺术指导科长。组员:陈九林系岭南美术学院毕业,罗金茂系北京美术学院毕业的专业画家,庄寿红(李苦禅的弟子)系北京美术学院毕业的专业画家,他们分别在老河口市木雕厂与玉雕厂跟班学习。当时,刘文俊拜师父申楚材为师,罗金茂拜师母廖智华为师,分别学习木雕、乐器制作,以及木漆、装裱等技术。不久,毛主席逝世,他们在老河口学习两个月,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胜利而归,把下面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因此,当秦志雄副主任提出:“我看这些出土漆木器工艺品,可以请老河口的申楚材师傅来试试,没准他可以破解那个技术难题?!”在场人员,立刻答应了。提及当年去随州参加考古一事,师父申楚材迄今还记忆犹新,向我娓娓道来:1978年随州擂鼓墩发掘了一个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葬(曾侯乙古墓)出土了一大批文物,引起了中央的重视。国家文物考古队队长王治秋亲自带领专家组来到现场,他去时刻在场的还有故宫博物馆考古专家、中国音乐研究院教授王翔与黄翔鹏教授以及清华、北大等其他院校考古专家团队,一群又一群相继来到武汉省博物馆汇合。湖北考古队在场的有武汉大学教授王群,湖北省博物馆馆长谭维四等,阵容空前的强大。抵达随州考古现场发现出土的文物有金、银器、青铜器、陶器、兵器、小木漆器、玉器、纺织品、乐器等,大者有数吨重,小者放掌上。品种之多,数量之多,可称得上世界罕见,堪称“世界第七大考古奇迹之一。”其中,在古墓中一组长期侵泡在水中的木雕漆器,像“梅花鹿”、“鸳鸯盒”、“五弦琴”、“十弦琴”、“彩漆竹笛”、“鹿鹤立角”等10多种,在水中依然看得出黑底朱文、彩绘描绘十分富丽堂皇,一旦出水面就会风化光色全无。酷暑时节,基于“远水解不了近渴”,专家组才同意秦志雄副主任意见连夜派专车接师父申楚材到湖北省博物馆,并跟着上述全国各地考古专家来到随州考古现场参观。墓区戒备很严,内外三道警绒线,要佩戴三种标识的证件方可入内。古墓就在部队营房旁边,规模很大。占地约有两三亩,大部分文物已经出土,正在清理中。唯有主室陪葬的木雕漆器依然在水中侵泡,已经两千多年了,一经离开水面马上风化,更不能见光。当时,连新闻记者都不让摄影照相,如何保护这些木雕漆器物呢?湖北省博物馆馆长谭维四问:“申师傅,有把握吗?”一群专家都质疑师父申楚材可否有能力保护这些古文物。岂料,师父申楚材围着主葬室转三圈后,向专家们表态:“复制这些木雕漆器物不在话下。”他们听后又说:“需要什么条件?”师父申楚材说:“什么条件都不需要。”当时,国家文物考古队队长王治秋又说:“申师傅:你们只要能复制出这些木雕漆器物,我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满足你们任何要求。”那时候,老河口市木雕厂规定职工们外出干活,每天补助三角钱。师父都说:“真的啥要求都无。”当时,师父就带去三个徒弟:两个江浙师傅弟子,一个姓陈,一个姓包,都三十岁左右精通黄杨木雕,后来老河口市木雕厂破产他们都流失到外地了。一个就是后来担任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的冯光生(原来老河口市一中冯天星校长之子),这个冯光远与师父申楚材的大儿子以及原来《襄阳日报》社长郑浩都是高中同学,后来冯光远与郑浩都因大提琴拉得好,考入武汉音乐学院学习,他们读大学时刻,师父申楚材还专门看过他们。因为师父申楚材与武汉音乐学院刘正德教授是至交,等他们毕业后,郑浩分到襄阳文化部门工作,而冯光远分配到老河口文化馆工作。这次,省里为复制古木漆乐器才专门将冯光远抽调到考古队,作为师父申楚材的助手使用。这两个浙江徒弟是师父1973年带着老河口市木雕厂艺徒石有社、刑建顺等,到浙江永清县工艺美术厂学习黄杨木雕制作艺术时刻,为提升本厂市场竞争力,专门从该厂引进的人才。因为在随州曾侯乙这些古木雕漆器物出土前,师父带着上述艺徒们早已在老河口市木雕厂研发不少有关木雕漆器物产品,而且也飘洋过海了。加上,师母廖智华不仅是书画装裱方面的专家,更精通制墨以及木漆技术(申家祖传徽派制墨与木漆技术都被师母廖智华掌握了,当然师父也精通。)故师父申楚材仅仅提出:“将上述‘梅花鹿’、‘鸳鸯盒’、‘五弦琴’、‘十弦琴’、‘彩漆竹笛’、‘鹿鹤立角’等10多种古漆木器工艺品放入水晶棺材内即可。”因为只要目测出这些古漆木器工艺品的尺寸大小,师父申楚材都有办法复制出上述古漆木器工艺品,专家们听后都很高兴。那时候,师父申楚材四十多岁,连夜与浙江两个徒弟商量研究出一个通过组合技术复制上述文物的方案来,事后师父亲自动手复制出“梅花鹿”、“鸳鸯盒”、“五弦琴”、“十弦琴”、“彩漆竹笛”、“鹿鹤立角”等10多种古漆木器工艺品,两个徒弟也复制出不少其他古漆木器工艺品,师母也参与木漆活路,有关师父复制上述古漆木器工艺品有关历史电视专题片以及相片等都有旧资料印证,而且部分相片还编入了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校教材之内。(这里暂且不公开我摄影的这些相片)1978年,湖北省第一届工艺美术创作人员代表大会召开,那时候师父申楚材正从随州擂鼓墩曾侯乙抢救文物后跟着考古队返回武汉省博物馆工作期间,会上荣获“湖北省工艺美术艺人”称号。到了1979年,全国工艺美术创作人员代表大会召开,师父被通知带上五件创作的工艺品作品,参与全国工艺美术创作人员代表大会,并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品选国宝活动。这次会议上,襄阳地区仅两人出席除了师父申楚材外,就是王树人。要想说清楚这次会议有些情况,还需要陈述一下有关师父与王树人的奇缘友谊。据师父申楚材讲:他一生与艺术节六次《奇缘》除了金殿臣、王直夫、已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树人前辈(原来襄阳地区人大副主任)、陈义文、常世琪外,还有我。至于师父申楚材与王树人相识,颇具喜剧色彩。王树人,河南省南阳人,当代著名的书法大师。原来在襄阳图书馆工作,师父与他并不熟悉。上世纪七十年代,师父申楚材去襄阳出差,在樊城空中桥旁边看见一个巨型标语牌,上面用书法的形式书写了一首毛主席《重上井冈山》,作品字迹古拙厚重,雄奇而灵活多变,让师父耳目一新。师父申楚材深知:这种书法功底,绝非一日之功。不知王树人,何许人也?更不知其根底,心中甚是仰慕。1978年,正当师父申楚材复制随州擂鼓墩曾侯乙抢救文物返回武汉省博物馆工作期间,收到省艺代会的通知,湖北省第一届工艺美术创作人员代表大会要在武胜路湖北饭店召开,立刻捷足发现襄阳地区安排在二楼,就将牙刷等放在报到的寝室柜台上,又返回武昌东湖省博物馆工作。午饭后,再去报到后各地代表都纷纷前来报到,而自己提前安置的床位被人占了。当时,四十多岁的师父申楚材有点恼火不已,岂料襄阳地区二轻局的领队席与瑾解释说:“我们知道你上午报到,也知道这房间是你先安置的,问题是王老年纪大了,让他睡吧?我们把你安置在他隔壁房间了!”听说是王树人,师父申楚材赶忙道歉。王树人,给师父第一印象是平易近人,一团和气,很像个长老样子。当时,师父申楚材很感动,顿时他们两个人谈上劲了。王树人说:“小申:你的情况,我早就知道,听刘鸣刚(襄阳地区文史专家)、小席(席与瑾襄阳国画厂职业书画家)介绍过,今日相见也算是有缘。”师父申楚材对王树人前辈说:“我在樊城空中桥上见过您的大作,真是开了眼福。久仰大名,当面不识,真是‘有眼不识泰山’。惭愧,请谅解。”师父申楚材也问过王树人前辈情况,他说:“原来,是搞图书管理工作的,有条件研究书法,现在调入襄阳市工艺美术厂工作。”从此,他们一见如故,形影不离,感情非常融洽。王树人前辈不但书法功底深厚,使人仰慕。还以绘画梅兰竹菊为绝,偶尔兼攻金石篆刻。他所创作的书画作品中印章都是自己篆刻的。师父申楚材还赠给王树人一把得心应手的刻刀。王树人前辈说:“这比什么礼物都要重。”师父申楚材在王树人前辈帮助下,受益匪浅,还当场赠师父申楚材《知音》墨宝,以资鼓励。师父多年后,又转赠其一位忘年之交。与会期间,他们两个总是在一起。有了活动师父申楚材总是担负书童的角色。有一天,王树人前辈对外现场笔会,召来了许多外国嘉宾,有日本的,新加坡的,澳大利亚等喜爱书画的嘉宾,足足两个小时,就给国家创外汇折合人民币三千多元。有些外国人也不懂书画,多半求个恭喜发财之而立的,但王树人前辈却孜孜不倦为之书写,丝毫不敷衍了事。1978年8月,全国工艺美术艺人创作人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襄阳地区出席会议的仅有两个代表:王树人、师父申楚材。外界戏称:“襄阳两笔(毛笔与铁笔)进京城”。在京与会期间,半个月时间,王树人前辈就有五六个晚上,轻工部为了应酬各部位邀请王树人、师父申楚材一起参与应酬,中央各部位领导纷纷求王树人前辈墨宝。王树人前辈给师父申楚材开玩笑说:“我们这两支笔,还是我这毛笔来的快,袖筒一藏,就解决问题了。你的铁笔太不方便了,还得工具箱才行,操作起来更是不容易。一件作品需要很长时间,多道工序才可以完成。我这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完工。”说的两人都哈哈大笑,常常都是如此。会议期间,王树人前辈喜爱喝酒,而师父申楚材却滴酒不沾。大会上,伙食倒是一流的,就是缺酒。王树人前辈几乎天天都是自备酒,一次梦见会场小卖部有压骨酒,他说:“小申:去用我书法换二两,一起过把酒瘾。”结果,酒上来了,见师父申楚材不会喝酒,有点乏味。不管怎么说,与会期间,他们之间友谊更加浓厚了。师父申楚材说:“王老给我们艺人树立了一个好榜样!”有关这次参与详细情况是这些的,师父申楚材回忆说:日,接到湖北省二轻局通知:襄阳地区两名代表王树人、申楚材携带代表作品于7月31日在省二轻局集合,出席全国工艺美术艺人创作人员代表大会。师父申楚材与王树人次日在襄阳相逢后,晚上赶到武汉报到。省局领导省工艺美术公司王怀昌经理风趣地说:“襄阳地区来了‘两支笔’(王树人的毛笔,申楚材的铁笔)!”第二天,等全省代表到齐后,由省局领导和工作人员共15人,当晚乘火车直达北京,到京后大会专车接待住在西苑宾馆,全国各地代表陆续到京。我们湖北省代表队安排在五栋三楼。师父申楚材与王树人住在一个套间内,分卧室、客厅、办公室、浴室各一间。王树人前辈说:“我第一次享受这样的待遇。”第二天,来自全国各省市和自治区的代表到齐后,国家特地为大会从日本进口40辆绿色大巴车,专为大会活动使用。一有活动,浩浩荡荡,与会期间,先浏览八达岭等景点,当车队经过天安门,大街形成一条绿色长龙,市民纷纷观看,很是好奇,听当地人说:“北京从开国以来,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阵容车队,相互猜这是什么会议?”与其他会议不同。第三天,大会把全国代表500个代表带来的工艺品集中在陶然公园展出,供专家评选国宝入故宫博物馆。出席大会的代表带来的工艺品共两千多件,其中包括当时师父申楚材带去的:《梅花鹿》《鸳鸯盒》《三五弦琴》《彩绘竹笛》《五根艺台灯》五件工艺品。经过专家精心挑选,共选出国宝70件,其中湖北省占了4件中,就有师父带去的复制随州曾侯乙出土木漆《《鸳鸯盒》,留在故宫永久被珍藏了。 (责任编辑:冷得像风)这次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大会由胡耀邦主持,李先念副主席作了讲话,讲话中总结了打到“四人帮”后全国工艺美术界大好形势,宣布了全国第一批34个工艺美术家,包括襄阳地区的两个:王树人、申楚材。轻工部部长梁灵芝也作了主题报告。当时,人民大会堂28个厅展品风格都不相同。比如:湖南厅全是竹器为主,江西全是瓷器为主,新疆厅全是毛毯为主,湖北厅全是木漆根雕器为主等,遗憾的是整个会议,业务缺乏京剧表演。日,成立中国工艺美术研究会,500名代表全部被吸收为会员。8月16日,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与500名代表合影留念。8月20日会议结束,师父申楚材与王树人前辈返回武汉。22日又返回老河口,老河口市二轻局专门在大礼堂(原来中山电影院)召开欢迎会,并请师父申楚材介绍参加全国工艺美术艺人创作人员代表大会的情况,传达中央、省市有关工艺美术艺人创作精神,号召全市工艺美术人员都要以师父申楚材为榜样,为老河口工艺美术事业增光添彩。第六章江山留胜迹盆艺景值千金提及师父第三手绝活:掌上盆景。师父申楚材让我先读读《达命孥云》一书中255页,南下老干部庞学诗(1931年10月生,1947年一月参加革命工作,1949年2月入党。曾担任原老河口市市委副书记、老河口市政协主席,1992年7月离休)是如何评价他盘活原来中山公园盆景园的。“盆景园是单独一个园中园,首先将市木雕厂高级工艺美术师申楚材同志调来,负责盆景工作,并任中山公园副主任。占地四千平方米,东北西三面是围墙,南临山湖,门在西南角,圆门,两边对联由申楚材所题,上联是:江山留胜迹 下联是:盆艺值千金 横批《盆景园》。”提及庞学诗,师父申楚材感激不尽,他说:“要不是庞书记爱护与关心我,也许我也会像其他木雕厂技术人员一样,因后来企业破产而背井离乡,或流落街头了,根本谈不上还会掌握‘掌上盆景’这门绝活。”至于庞学诗前辈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又为我市做出什么巨大贡献呢?不妨阅读《达命孥云》一书中,原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2009年12月在京为这本书做的序言《平实之处见精神》一文中几段话:“作者的老战友、广西壮族自治区原党委书记赵富林同志,评价他是个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的‘三老人。’”再引用现在老河口市政协主席李守成序言中一段文字:“庞学诗同志在任赵岗区委书记、老河口镇委书记主政一把手,都发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实事求是、在‘大跃进’中敢说真话。”再翻阅该书60页《享誉全国的赵岗西瓜秧式水利工程》一文,“1957年秋,中共中央委员、湖北省省委书记王任重同志来到老河口,在赵岗召开地、县书记现场会,并题词:‘伟大的创举!’日,《人民日报》就此事发表社论:《一篇生动的马克思主义的报告》。同年春天,在国家农业部领导的倡导下,全国21个省有六万多人以及苏联水利专家前来参观。同年底,赵岗区荣膺‘全国农业先进单位’,周恩来总理颁发了奖状。赵岗西瓜秧式水利工程,享誉全国。”无疑,这是一个我党类似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领导、好公仆。细心的读者翻阅《达命孥云》一书第229页《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一文,不难发现1979年底,老河口市成立,根据安排,庞学诗前辈任市委副书记兼任老河口市首届政协主席(现任优秀的老河口市政协主席李守成同志也是庞学诗前辈一手培养起来的)职务。这一时期全党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政协面临的工作任务就是围绕党的中心来协调关系,化解矛盾。该文中列举了“常世琪的平反”(现在中国微雕大师,1992年,常世琪的在新加坡以2厘米发刻308字创下吉尼斯发雕世界记录。其代表作品《和谐世界白玉球熏》荣获2007年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百花杯”金奖,他是当今中国第一位被国家授予大师称号的“微雕艺术专家”,而且还是微雕与玉雕双艺料大师。)因此,师父从1979年以后,无论是在老河口木雕厂,还是调入中山公园,尤其被庞学诗前辈培养成中国党员,成为老河口市第二、三届政协委员后,所取得一系列成就都离不开这位“政治伯乐”的扶持与帮助。昨夜,师父申楚材又讲述:之所以能够被庞学诗副书记重用,与一个好朋友张天喜有关。早年在1956年走合作化道路时,张天喜前辈担任制鞋社主任,而师父申楚材担任刻字社主任,两人私交甚好。大致在1978年师父申楚材去随州曾侯乙复制文物期间,已经提升为老河口市橡胶厂厂长的张天喜还特意去在省博物馆工作的师父,并且一再表示关注师父申楚材的安危。当1982年老河口市委决定从外地引进人才修复原中山公园时候,与庞学诗副书记私交很好的张天喜前辈提议:“与其从外地已近园艺人才,不如调申楚材到中山公园,原因很简单,外地人来不一定安心不说,市里付出代价更大。而本市已具有园林与工艺大师级别人才,为何要‘骑马找马’呢?”就这样,师父申楚材因张天喜前辈举荐被庞学诗副书记重视,并且了解后予以重用。倘若回溯历史:像师父申楚材,1981年,荣获襄阳地区工艺美术创作奖。同年,出席湖北省工艺美术学会年会,发表一篇《浅谈湖北仿古乐器的继承和发展》学术论文以及1982年,创作木雕《双凤悬鼓》,并革新一台仿型车座等,都不难理解。问题是1983年,调入老河口市中山公园工作(属于园林局战线),一个业务外行为何短短数年,甚至都进入中老年人群后,还能够创业成功,有点让人难以置信。无疑,师父遇上了好领导,也遇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好时代,更遇上了技术好搭档。鉴于,掌上盆景等技术绝活,迄今还没开始向师父申楚材学习,一个外行不敢轻易去记载师父这段历史,不妨列举几个条款如何:1983年担任中山公园副主任后,负责园艺设计和工艺雕刻,先后设计龙样花园的门窗,协助主任张中朝创建了儿童游乐园,盆景园以及公园西门。1984年,成为老河口市政协委员后又协助主任张中朝修复了孙中山纪念堂以及中山雕像,地方电视台专门拍摄《前进中的老河口》专题片。1985年,出席湖北省工艺美术学术年会,发表一篇《盆景艺术的初探》论文,荣获省一等奖。同年,出席全国盆景会议,宣读论文《关于楚天派盆景的倡议》,受到与会专家好评。而且会上,创作的超微型盆景一组,也受到与会专家好评。1985年,负责建成中山公园逸仙湖北边的水榭与曲径回廊(均是明清建筑风格)。另外,创作了大型宫灯一对与复制整套随州曾侯乙出土“梅花鹿”、“鸳鸯盒”、“五弦琴”、“十弦琴”、“彩漆竹笛”、“鹿鹤立角”、“双凤悬鼓”等10多种古漆木器工艺品,供中外游客观赏,受到较好的效果。1986年,曾荣获“老河口市先进个人”,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庆功大会上,原老河口市市委书记张正华亲自给师父申楚材颁奖。1987年,应原老河口市市委书记吴华品之约,在全国小城市会在老河口召开时刻,创作的篆刻条幅《赞美老河口》很受与会者青睐,也有力地宣传了老河口改革的成就。1987年,晋升中级被聘为“老河口市园林局工艺美术师。”1990年,退休后开设《师竹斋书画印社》,面向社会开放。1991年,原湖北军区司令员付庞如请师父申楚材到他家中,切磋半个多月工艺美术品技术,当时司令住在武汉洪山军区高干将军楼。1992年,退休后篆刻业绩被收入《中国民间名人录一书》《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等书籍。1996年,老河口电视台录制《碧山已暮,竹石常香》和《楚材》专题片,在全市播放。2007年,师父申楚材的《老河口木雕》被老河口市批准为“非遗文化遗产”。 2011年,襄阳市文化部门领导专门来慰问师父申楚材。至于师父在中山公园以及退休后,如何与已故的张光年(原文化部长)、关广富(原湖北省委书记)、吴华品(原湖北省人大副主任)等上至中央,下至本市的领导、社会名流因篆刻等工艺品技术交往的友谊之事,本文不与关注。原因很简单,师父申楚材精通了“三手绝活”木雕包括篆刻、民乐制作、掌上盆景)迄今我一个也没入门,甚至都没一点功底。所以,专业视角解读师父上述作品,还有待以后学会师父绝活再议。结束文字时刻,不妨谈点师父念念不忘之事一再表示要感谢之事如何?其一,与微雕大师常世琪的友谊佳话。师父申楚材一再说:“常大师:不是自己徒弟,不过人家一再谦虚,见面都直喊‘老师’,他们交情很深。”1982年,师父申楚材去武汉卓刀泉玉雕厂探望常世琪时,对方把师父请入他的工作室,仅仅8平方米,两个单人沙发,一张工作台,两个保险柜,别无摆设。工作台上放着两架显微镜,很像化验室。他说:“这就是我的工作室。”门口写着“未经许可不得入内。”师父申楚材半开玩笑地说:“门上写的什么?”对方也风趣地回答:“老师来了,例外。”两人哈哈大笑后,寒暄一阵。对方把保险柜打开,拿出两件长方形半粒盅盘子,里面放着几十件微雕作品,有象牙的,有犀角的,更有刻着毛主席诗词、唐诗宋词之类书法的玉雕。观看完,对方说:“师父看重那一件,我就赠师父那一件。”当时,惊的师父申楚材不敢出气。蒙了一会才说:“我一件也不要,我连想都不敢想。今天,大饱眼福就知足了。”对方又说:“我之所以拥有今天成就,离不开当年师父的教诲,真心赠师父微雕作品,恳请您指正!”师父申楚材就说:“现在我一件也不要,如果真的要赠我,留个纪念,那我就要点戏唱了。我要唐诗一首、山水画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如何?”后来,过一个月,常世琪真的托人专程将上述价值连城的微雕作品送到师父申楚材家中。这幅微雕作品,书法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上款是:赠给申楚材老师雅正。下款是:学生常世琪。作了两个印章:象牙方形(2x2mm)与山水画(5x3mm)扇面上画着湖边帆影。师父迄今都说,宛如做梦,没想到常世琪如此重情义,他们相处一场可真是“不容易”,也是“不简单。”其二,桂林英语角理事会会长刘毓鲲,这位2013年12月被文化部授予“优秀文化人士代表”的老前辈,是师父申楚材“发小”挚友,1940年两人因战乱失散迄今依然保持友谊,对方业绩《中国日报》日以《数码工具不能全盘取代》一文,用英语面向全世界读者专题予以宣传,详细记载了师父挚友刘毓鲲前辈退休后,为国内外人士做出的突出贡献。其三,师父得意门徒石有社、刘比健等迄今创作的木雕作品多次在全国大赛中夺魁,早已跻身于“木雕大师”行列,但都没有忘记师父的教诲之恩,遇见后格外热情客气。类似的其他老朋友更是数不胜数。其实,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这首诗大约作于谪居永州时期。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粗看起来,这像是一幅一目了然的山水画: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但仔细品味,这洁、静、寒凉的画面却是一种遗世独立、峻洁孤高的人生境界的象征。师父申楚材之所以,选着这样素材让常世琪大师来雕刻,我琢磨与其晚年曾经靠300多元的退休工资,抚养身患癌症长期卧病在床40多岁的儿子,供养在武汉读书的孙子,以及晚年有照顾瘫痪15年的师母廖智华等经历有关。如今,师母去世了,师父家庭状况也改观不少了,我市政协李主席、政协文史委崔主任,政协文史员秦喜辉老师等,都格外呵护与关爱师父申楚材。可以说,要不是政协吸收我为政协委员,政协文史委崔主任不安排我参与政协调研本市古建筑遗址活动,政协文史员秦喜辉老师不引荐我给申楚材,即便我们同处在一座城市内,也不会因《奇缘》成为师徒,更谈不上我写上述文章。因此,我与师父申楚材都应该感谢政协老河口市委李守成主席,政协文史委崔生田主任以及政协文史员秦喜辉老师,这些日子,我一直在安慰师父申楚材,一再体会“两刘一郭”(已故的老河口书法家刘毅、刘习之与郭夫之)赠师父申楚材的书法名言,尤其是“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后汉书》张衡这句古训。结束全篇文字时刻,我又想起马克思一句名言:“友谊之舟在生活的海洋中行驶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有时会碰到乌云和风暴,在这种情况下,友谊应该受到这种或那种考验,在这些乌云和风暴后,那么友谊就会更加巩固,真正的友谊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放射出新的光芒。”以上愿我与所有读者朋友们共勉吧! (责任编辑:冷得像风)(作者系:老河口市工商局、市政协委员张俊杰 千里汉江QQ:邮箱 二〇一六年二月五日星期五)------分隔线---------------------------- 擂鼓诗人随州市擂鼓墩战国曾侯乙古墓出土文物复制艺人--申楚材从艺经历
相关热词搜索:擂鼓诗人随州市擂鼓墩战国曾侯乙古墓出土文物复制艺人--申楚材从艺经历
相关阅读:
&&|&& &&|&& &&|&& &&|&& &&|&&
copyright 南通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
sp服务代码1032445 网审[2015]第006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编号:文许字[3号
新出网证 字024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南通市新闻资讯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苏ICP备号-4
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如有侵犯您利益 请联系 联系邮箱:请把#换成@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信息。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民党预备干部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