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材料,中美贸易形式七年(形式与政策题)

阅读下列材料:中.美是世界上的两个大国.20世纪下半叶两国关系从对抗走向正常化并历经曲折.[中美的对抗]材料一 1960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在报告中说:“中国在过去的10年中几乎在所有的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⑴举一例说明材料一中中美较量的事件.[中美的缓和]材料二 ⑵说出图中美国总统的姓名.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的标志是什么?中美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9分)阅读下列材料:中、美是世界上的两个大国,20世纪下半叶两国关系从对抗走向正常化并历经曲折。【中美的对抗】材料一& 1960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在报告中说:“中国在过去的10年中几乎在所有(与美国)的较量中取得了胜利。”⑴举一例说明材料一中中美较量的事件。(1分)【中美的缓和】材料二&⑵说出图中美国总统的姓名。(1分)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的标志是什么?(1分)中美两国是何时正式建交的?(1分)【中美的羁绊】材料三&中美经常发生大小矛盾,但美国对台持续的军售,难免令中美近日的冲突进一步加剧,使两国关系进入新的艰困期。&&&&&&&&&&&&&&&&&&&——人民网《环球时报》⑶据材料三指出导致中美关系出现“艰困”局面的焦点问题是什么?(1分)你认为美国怎样做才能有助于中美关系健康发展?(2分)【中美关系的未来】材料四& 日,中国外交部通报“习奥会”相关情况,两国元首将为共同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进行广泛深入沟通,加深相互了解,增进战略互信,推进务实合作。⑷据材料四,指出中美两国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方法?(2分)
⑴抗美援朝。(1分)⑵尼克松。(1分)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1分) 1979年。(1分)⑶台湾问题(或美国对台持续军售问题)。(1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干涉中国内政。(2分)⑷广泛深入沟通,加深相互了解,增进战略互信,推进务实合作。(2分)试题分析:(1)本题的回答要注意所给的时间限制的信息。分析材料,所给的时间是1950年到1960年,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志愿军于1951年赴朝鲜抗美援朝,并于1953年取得了胜利。故材料所学的中美较量的事件是抗美援朝。(2)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识记能力。图片反映的中心内容是中美外交的发展。1972年尼克松访华,并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此后,中美关系不断发展,到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3)分析材料可以看出,有效信息是“美国对台持续军售”,由此可以看出中美关系的焦点问题是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外国无权干涉,为了使中美关系进一步健康发展,美国应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干涉中国内政。(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综合归纳能力,材料中“进行广泛深入沟通,加深相互了解,增进战略互信,推进务实合作”,据此学生可以总结中美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方法是广泛深入沟通,加深相互了解,增进战略互信,推进务实合作。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改错题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尼克松总统在回·『己自己首次访华在机场与周恩来总理见面的情景时说:“当我们的手握在一起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摘编自《尼克松回忆录》材料二&“这里是离太平洋很近的地方,大洋彼岸就是中国,我去年访美时曾讲过,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我现在依然这样认为。今天,我同奥巴马总统在这里举行会晤,主要目的就是为中美关系发展规划蓝图,开展‘跨越太平洋的合作’。”—— H习近平主席访美时讲话(1)完成下列中美关系表格(4分)时间历史太事①尼克松访华1979年②(2)尼克松访华期间签署了哪一政治文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各指的是什么?(6分)(3)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谈谈怎样才能规划好“中美关系的发展蓝图”?(4分)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读图题
分析下图可知,导致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美贸易额持续增长②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经济迅速发展③中美正式建交,促进了两国间贸易的发展 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中美经济合作得以加强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D.②③④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读图题
1960年尼克松在竞选总统时说:“我们对中国的态度不应该太过于僵硬,我们不应对一个有六亿人口的政府永久不予承认的态度。”这表明(&&&&&)&&&&&&&&&&&&&&&&&&&&&&&&&&&&&&&&&&&&&&&&&&&&&&&&&&A.尼克松要承认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国的综合国力与美国势均力敌C.美国统治阶层内部对中国的政策已出现分歧D.美国政府要与台湾当局断绝往来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读图题
1972年中美改善关系的首要前提是A.美国接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美国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C.美国从台湾撤军D.美国同台湾断交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改错题
(本题10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回答下列问题:(1)香港、澳门的回归是哪一构想的成功运用?这一构想是谁提出的?(2分)(2)为加强大陆与台湾的交往,维护统一,我国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2分)(3)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的共识是什么?为加强两岸平等交往,经济互补互利,两会有何举措?(2分)(4)目前,我国已经成立了5个民族自治区,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采取了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意义。(2分)(5)根据以上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2分)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改错题
美国是一个没有童年的国家,在很短的时间里,美国完成了从建国到强盛的华丽转变,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材料一:看下图 这个国家的出现&材料二:“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l858年6月林肯材料三:“八年前,当这个国家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经证明这不是真的,我们曾处于恐惧之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1941年1月罗斯福材料四:20世纪70年代,我国结束了同美国、日本长期的僵局,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共10分)(1)材料一中自由女神像手中所握文件的起草人是谁?是什么会议通过的该文件?(2分)根据材料二回答,林肯的主张是什么?最终结束“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3)材料三罗斯福为什么说八年前美国曾处于“恐惧之中”?为摆脱“恐惧”,他采取的行动是什么?(2分)(4)根据材料四,新中国建立后,美国一直对中国持孤立和敌对态度。上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逐步缓和,哪一历史事件打开了两国关系坚冰?在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及今后两国关系的发展中,在国家统一问题上,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2分) (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借鉴美国崛起的经验,请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出至少两条建议。(2分)&&&&&&&&&&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读图题
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A.台湾问题B.港澳问题C.意识形态问题D.钓鱼岛问题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读图题
周恩来总理曾说:“我们再等它三年、五年……等我们的力量强大了,再进去不迟。总有一天要请我们进去。”周恩来总理这个愿望的实现是在A.1953年12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候B.1955年4月,亚非会议上C.1971年10,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D.1972年2月,《中美联合公报》签署的时候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七年未尽之旅:中美BIT谈判
|产业经济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孙琦子
  作为随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一起出访美国的企业之一,紫光集团在急切地期待着此次访问能够带来的成果。因为,其中的一些成果,可能会直接决定这家高科技企业正在进行的一项价值超过200亿美元的商业收购能否顺利推进。
  9月25日,接近紫光集团的一位人士对经济观察报透露说,“紫光集团想收购美国芯片制造商美光集团,对方企业很积极,但是美国政府不积极,因为美光集团除了做芯片之外还涉及到一些高端技术。”
  上述接近紫光集团的人士说,“对于中美投资协定紫光集团也在关注,这次习近平主席访美紫光也去了好几个人,等他们回来之后会商量对中美双边投资协定的看法。”
  9月23日,在西雅图出席中美企业家座谈会时,习近平表示,中美双方正在推进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协定将在更大程度上放松中美市场准入限制,建立更加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而中国也正在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努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大幅减少外资准入限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
  此时,距离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y,即BIT)谈判正式启动已经过去七年。这场意义不亚于“第二次入世谈判”的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旨在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为中美两国投资者相互保护对方在两国直接投资财产与利益的安全。简单而言,中美BIT达成后,双方企业在对外投资时,除了被明确列出的负面清单之外的一切领域,都享受与本国企业同样便利的国民待遇。
  日,在习近平正式出访美国前一天,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同时在《今日美国》(USA To-day)和中国《人民日报》发文指出,从1979年到2014年,两个世界大国之间贸易额,已经从当初的不足25亿美元增长到5551亿美元,是建交时的近227倍。预计2024年双边贸易额有望超过1万亿美元。高虎城评价说,这也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日益融合的缩影。
  但中美两国经济的进一步融合在最近几年间出现了罅隙。自2008年6月,中美在第四次战略经济对话中正式启动双边投资条约谈判以来,两个经济大国之间的BIT谈判走走停停,一路波折。
  下转 02版
  上接 01版
  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带着包括阿里巴巴、京东、紫光集团等企业在内的诸多新生的商业力量再次向大洋彼岸出发。
  负面清单
  从企业界来看,似乎美国的企业更着急一些。日,94位美国大企业的CEO联名上书,用一封对奥巴马和习近平的公开信呼吁:“坚定地支持两国尽快缔结具有实质意义、高标准的《双边投资协定》。在中美两国关系的诸多议题中,一个高标准的《双边投资协定》——其中明晰列明为中美两国投资者提供平等待遇并包含较短的负面清单——是立即能对中美两国经济带来实际影响的重要项目之一。”
  对这些美国企业来说,他们迫切地希望中国的市场能够尽快开放,尤其在那些他们占有优势的领域:金融、电信、能源,这些领域的中国市场利润丰厚,尤其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也没有受到太多经济周期的影响。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他们希望中美达成协议的急切心理,一点也不比美国人差。在两国进行谈判的过去几年里,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多宗收购或投资被美国以种种理由叫停。
  2007年,华为联手私募股权投资公司贝恩资本竞购网络公司3Com Corp.,贝恩资本占股80%。3Com同意了这笔价值22亿美元的交易,但六个月后,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表示要阻止该交易,理由是对中国企业影响3Com的运营表达出安全方面的担忧。后来贝恩资本退出,该交易夭折。2010年5月,华为达成了一笔以200万美元收购服务器技术公司3Leaf Systems的交易。由于交易规模小,通常不会受到监管机构的审查。五角大楼在交易结束后得知此消息,并要求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展开事后调查。华为反对调查,但没有成功,最终放弃收购。此后华为对摩托罗拉、2Wire的收购也由于类似原因宣告失败。2015年7月,紫光集团希望以230亿美元收购美国芯片制造商美光科技,也因为美国安全审查上的障碍没有获批。
  9月25日,一位接近紫光集团高层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说,现在去美国收购企业不是想去就能去的,需要发改委、商务部、外汇管理局三方的批准,很多企业拿到审批就需要一年时间。紫光集团上一次收购展讯美国方面的审批只用了2个月,因为芯片在美国来说已经是夕阳产业,不算什么高科技产业,所以审批比较快。但是涉及到高技术的,比如美光,就会受到美国政府的审查。
  该人士说,如果中美投资协定达成,对双方企业都会有利。对紫光集团来说,一个很重要的好处是赴美收购国内的审批手续可以简化。除了审批手续简化、时间缩短以外,BIT还可以让双方企业投资的渠道变得更通畅,与国际接轨也变得更顺利。
  事实上,最近几年间,中美双方一直在为BIT的达成而努力。一个证明是,2013年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决定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基础展开谈判,此后谈判进入实质阶段。次年,双方开始了正式文本谈判。
  负面清单,是指一国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以清单形式公开列明某些与国民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负面清单的做法,最早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在1992年签订的北美自贸协定中引入。2014年,中美确定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谈判基础后,以2014年版本的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为载体,中方负面贸易清单进行了自主削减。
  但美国企业界期望的显然更多,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上海首席代表彭捷宁(Jacob Parker)对经济观察报说,“中方是否能对负面清单做大胆的修改,将是中美投资协定谈判这次习近平访美期间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彭捷宁(Jacob Parker)透露,他所看到的美国方面拿出的所有负面清单中,都不超过27条。
  负面清单越简化,意味着中国企业赴美投资的禁区就越少。不过,美国开出的看起来简化的负面清单,并没能让中国企业看到一路绿灯。
  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世界银行总部,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201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春季年会期间对媒体表示,美方在负面清单中列举了关键基础设施、重要技术、国家安全三项,但对此均不作定义;并且在中方在美投资、经营的任何阶段,美国行政当局都有权中止项目,产生的成本由投资人负责。这样的提法增加了中国在美投资的不确定性,中方对此感到不舒服。
  日,在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对外说,“对美方而言,中方需要美方进一步澄清美国的安全审查制度,明确哪些领域是美国国家安全涵盖的范围;对中方而言,挑战更为艰巨,涉及到整个投资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即从目前实行的正面清单转变为负面清单的方式。”
  博弈和妥协
  如果从1979年中美两国建交算起,两个大国为建立起一个双方具有国民待遇的投资经贸关系,已经努力了整整36年。
  1979年7月,中美在北京签署为期3年的中美贸易协定,规定双方互享最惠国待遇;日,两国签订了《关于投资保险和投资保证的鼓励投资的协议及有关问题的换文》。
  中美双边投资协定(即BIT)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酝酿。2006年9月,中美BIT成为双方经济战略对话的一个组成部分,2008年6月在第四次中美经济战略对话过程中正式启动。不过,随后发生全球金融危机,给中美各自经济和企业都带来巨大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开始成为一个新的趋势,尤其是对美国的投资。据美国商务部发布的数据,2013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达80.23亿美元,2009年至2013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达41.54%,增速居全球之首,不过总额只有200多亿美元,占美国吸收外资总额的0.5%~0.7%。按照美国经济分析局的统计,2013年美国在中国的直接投资超过615.3亿美元。美国在海外的资产总额超过20万亿美元,它在中国的资产总额超过其3%,也就是美国在中国的投资总额为6000亿美元。中美双向投资发展迅速,但是矛盾和摩擦也日益增多,双方都需要通过制度性的保证来鼓励、促进和保护本国投资等的对方国家企业的利益。
  自1982年与瑞典签订第一个双边投资协定开始,中国已经累计签署了150多个双边投资协定。美国自1982 年与巴拿马签订第一个双边投资协定开始已经签订了近50个BIT。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2013年所做的一份研究报告称,现行的2012年美国BIT范本构建了对投资者进行高水平保护的投资规则,并对美国在对外投资中面临的新问题,如金融服务、国有企业、环境与劳工、仲裁裁决的上诉机制、领海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补充,而这部分内容是中国的BIT文本中所没有的。中国的BIT文本中关于准入前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及业绩要求,是美国BIT文本中所没有的。
  文本的差异也体现着诉求的差异,差异的核心集中在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上。2015年6月,经过十八轮谈判,中美双方第一次交换负面清单。中国的负面清单上有超过100项,美国的清单上有20多项。“不过这也可以理解,毕竟两国的发展水平并不一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执行所长贲圣林表示。
  2015年6月,中美双方首次交换了负面清单出价。9月16日,距离习近平出访美国前一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言人对外透露,中美双方“在华盛顿谈判时双方交换了调整后的负面清单出价”。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上海首席代表彭捷宁觉得,美国的底线在于尽可能短的负面清单和尽可能少的行业保护,但是中国也需要用一份短的负面清单来显示诚意。彭捷宁说,“BIT需要商界尽早支持才能取得成功,中国需要减少对于外商合资的限制来激励美国的商业界,并且通过实质性的缩减负面清单以向美国国会展示出对BIT认真的态度。”
  在贲圣林看来,资本项下完全自由流动是中国必须守住的底线。贲圣林说,“完全自由的前提是国内的金融市场足够稳健,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足够理性,监管部门的管理能力、风控能力也要足够强大,这样才能支撑全球化的和全球化的金融资产的大幅流动。目前我们的能力还是有欠缺,不能盲目开放。”
  但是从中美双方过去释放的信号来看,与BIT达成后重大的战略意义相比,底线之上的部分都有谈判的空间。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副会长姚文萍表示:“中美企业双边投资的问题,有一些源于相互不了解,有些源于法律上没有取得一致性,双方投资都有互相融合的问题。所以投资协定是一个平台,可以让企业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保障双方的经济利益。”
  被谈判改变的
  尽管一路艰难,而且距离最终成果的达成尚有距离,但中美之间的BIT谈判给双方带来改变正在不断发生。
  面对美国BIT文本的负面清单规定,中国也开始尝试负面清单管理。日,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自贸区内将对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进行试点,当时的负面清单上有190多项内容,此后负面清单的内容不断减少。事实上,这不仅有利于美国投资者,对于改革中国国内自身的投资环境也是一种推进。有一点在中国国内似乎已经达成共识:通过进一步扩大开放促动国内改革。当年加入WTO如此,如今和美国的BIT谈判也是如此。
  日,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权国务院广东、天津、福建和上海的自由贸易扩展区域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2015年9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首次明确我国将从2018年起正式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另外一项改革是国有企业。在康纳尔大学2010年的一份中美双边投资协定的研究报告中,阐述了美国对中国国有企业的顾虑。在美方看来,中国的国有企业享受着高额的政府补贴,并且不是市场化运作,如果在美国投资,和美国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将是不公平的。
  据一位接近“三桶油”的能源界人士透露,近年来三桶油在美国几乎无法拿到项目或者直接参与投资,只能做间接投资人。几个美国能源项目方回绝三桶油的投资时表示,如果中国的国有企业参与投资,这个项目将无法在美国获批。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近年来对美国的投资者,近80%都是中国的民营资本。这些看得并不完全客观,不过,这也会促动中国国有企业自身的改革。
  但在中国BIT谈判中,美国对负面清单做出怎样的修订也极为关键。事实上,最近几年间,在美国投资受阻的不仅仅是国有企业。据接近紫光集团的人士透露,紫光集团正在进行的对美国芯片制造商美光集团的收购,最近就明显不太顺利,美国政府不积极,因为美光集团除了做芯片之外还涉及到一些高端技术。
  在习近平此次出访美国的两个月前,今年7月中旬,紫光集团计划以230亿美元全盘收购美国内存生产商美光科技公司(Micron Technolo-gy Inc., MU)。如果双方达成交易,这将是最大一桩中国企业收购美国公司的交易。美光科技公司是美国硕果仅存的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制造商。该公司在DRAM市场上的占有率仅次于三星电子 (Samsung Elec-tronics Co.)。
  在过去几年间,紫光集团明显在加大对美国高科技方面的投资和收购。紫光集团在美国的直接投资主要是在美属海岛上有注册公司,间接投资包括2013年以17.8亿美元收购芯片制造商展讯。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预期这次习近平访美最大的成果之一,将会是中美BIT谈判取得突破。他说,美方希望进一步撬动中国,更多进入中国市场。而中国企业希望,美国放开高技术产业投资,允许高技术企业并购。同时,基于国有企业进入美国市场遇到的种种限制,希望美国不要以意识形态为理由来看待中国投资。
  中国投资促进会副会长姚文萍说,中美投资协定中方企业的核心诉求就是减少和消除投资美国的障碍。障碍包括各个方面,政治、经济和法律上的障碍有许多。有一些是相互不了解,有些事法律上没有取得一致性。双方投资都有互相融合的问题。所以投资协定是一个平台,可以让企业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在姚文萍看来,中美双边投资协定是个框架,在这个框架下包括了很多内容,司法解释和各种章节的解释,这些解释就是两国沟通和交流的桥梁。
  王义桅认为,中美双边投资协定的战略意义不仅仅是双边投资提升那么简单:“一旦BIT谈成,双方对彼此实体经济的投资都会增加,那么中美的利益就会深度绑在一起。此外,作为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中美之间达成的投资协定将会对世界投资规则有决定性的影响意义,会对其它国家产生溢出效应。中美携手制定规则,也会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有关中美关系的材料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有关中美关系的材料题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十四&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外交.rar&&人教版
下载地址::
资料下载说明::
1、本网站完全免费,后即可以下载。每天登陆还送下载点数哦^_^
2、资料一般为压缩文件,请下载后解压使用。建议使用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浏览本站,不建议使用傲游浏览器。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视频及打包资料为收费会员专用(20元包年),因网站大概需要6万/年维护费。
文件简介::
专题十四&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外交 一、选择题 1.(;潍坊北四县高三期中•1题)2009年9月在中国内地公映的影片《建国大业》,以第一届全国人民政协会议的筹备为主线,讲述了从抗日战争结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历史过程。下列历史事件不可能出现在影片中的是(&&&&) A.重庆谈判&&&&&&&&&&&&&&&&&&&&&&&&&&B.七届二中全会 C.北平解放&&&&&&&&&&&&&&&&&&&&&&&&&&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建设。第一届全国人民政协会议是在1949年9月召开的,据此分析选项。A项在1945年8月至10月,B项在1949年春天,C项在1949年,D项在1954年。 【答案】D 2.(;安徽省城名校第三次联考•8题)“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这种评价适用于中国(&&&&)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解析】由“少数民族自治”“因民族制宜”等关键信息即可判断出答案为B项。 【答案】B 3.(;湖北孝感第一次统考•19题)以下三幅历史图片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发展相关,如果根据图片文字说明,要给这三幅图片确立一个恰当的主题,那么,这个主题应该是(&&&&)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庆典 A.民主政治的成就&&&&&&&&&&&&&&&&&&&&B.民族团结的力量 C.改革开放产生的巨变&&&&&&&&&&&&&&&&D.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作用 【解析】考查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三图反映了新中国初民主建设的三大制度,BCD分别不适合图2、图1、图3,选择A项。 【答案】A 4.(;潍坊北四县高三期中•3题)日,周恩来在谈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在各民族间增加隔阂,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我们……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解析 ①联邦制不利于各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 ③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④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利于民族团结,利于社会稳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材料反映的是联邦制不适合我国国情,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故①不正确;材料只是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并未说明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现民族区域自治这一观点,故③不正确。 【答案】C 5.(;内蒙古赤峰优质高中一模•29题)“它的任务是:团结各种力量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在全国未普选以前,它执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材料中的“它”是指(&&&&)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一国两制”构想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理解。根据相关史实建国初期在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以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大的职权。 【答案】C 6.(;黄山毕业班第一次质检)最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创举的政治制度的是(&&&&) A.村民民主自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新政协。抓住关键词“创举”,A、C、D三个选项在外国均有先例。但一党领导多党合作的制度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创举,故选D。 【答案】D 7.(;山东日照高三模块考试•19题)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于新中国民族政策的理解。新中国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归绥”、“迪化”都有贬低污蔑的意味,改为“呼和浩特”、“乌鲁木齐”体现了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尊重,所以D项正确。改名是在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1955年才开始实行,故B错误。改名体现了中央政府对尊重边疆少数民族,看不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故A、C错误 【答案】D&& 8.(;北京海淀区高三期末练习•17题)根据《共同纲领》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是(&&&&) ①最高权力机关&&&&②民主监督职能&&&&③参政议政职能&&&&④统一战线组织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解析】1949年到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能,①正确,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继续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存在,④正确,它的职能是②③。 【答案】A&& 9.(;北京海淀区高三期末练习•20题)1959年建成的人民大会堂,是新中国成长的见证,它既是人民参政议政、处理内政外交事务的殿堂,又是一座历史丰碑。人民大会堂见证的历史有(&&&&)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C.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解析】A项1949年,B项1954年,C项1956年底,D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答案】D 10.(;江门高三调研•17题)“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村民选举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政治制度。从题干“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说明属于政党制度,选项中C项符合题目要求,A项属于人民代议机关,B项属于地方行政机构,D项属于人民代表选举制度。 【答案】C 11.(;山东潍坊三县联合12月段考•6题)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解析】本题考查新政协。政协制度初步建立于1949年,排除D。人大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排除A。不能成为联合执政的机构,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排除C。故选D。政协的职能由代行国家权力的机关,转变为政治协商职能。 【答案】D 12.(;浙江十二校新高考研究联盟第一次联考•9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被人不安地看作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一个授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这里的“改变”不包括(&&&&)& ①“采取了渐进、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 ②“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空前统一,成为各民族团结友爱合作的大家庭” ③“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将统治权力交给人民,保障个人权利、恢复自由市场秩序” A.①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④ 【解析】考查的知识点是新中国的建设。关键信息是:“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①是指三大改造,符合。②祖国大陆的统一,符合。③是在1971年,时间不符。④恢复自由市场秩序说法不对。故选C。 【答案】C 13.(;浙江台州高三第二次调研•17题)2009年是人民政协诞生60周年,人民政协诞生的历史背景是(&&&&) A.反对内战的舆论不断高涨&&&&&&&&&&&B.《共同纲领》被各民主党派广泛接受 C.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已被推翻&&&&&D.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成立 【解析】人民政协是1949年9月召开,政治前提应该是解放战争的基本胜利,国民政府被推翻,A项反映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庆谈判的背景,故排除;B项是人民政协会议形成的成果,故排除;D项在人民政协之后,故也排除,所以应该选择C。 【答案】C 14.(;山西晋中四校12月联考•9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标志。但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民代表大会在亲自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及监督权之余,将国家权力中的行政权、审判权、法律监督权等分别委托给政府、法院、检察院,而全国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则必须对选出的代表、委托的国家机关进行监督。这体现了(&&&&) A.“双重委托,双重监督”的原则&&&&&&B.直接民主的原则 C.民主集中制的原则&&&&&&&&&&&&&&&&&&D.民主代议制形式 【解析】考查对人民代表大会的理解。:《宪法》规定,中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我国采取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取的代议制。通过选举代表,由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代表大会来管理国家,这是第一重委托。反过来,人大要向人民负责,要向选民述职,要自觉接受监督。人大及其常委会为了更专业的管理国家,选举“一府两院”来行使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人大委托“一府两院”是第二重委托,“一府两院”要向人大报告工作,接受人大监督,对人大负责。材料体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原则,故正确答案为A。 【答案】A 15.(;江苏无锡高三期中•19题)民主政治一直是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的追求,制定宪法或颁布法律文件是实施和保障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途径。下列有关近代以来的宪法或法律文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首部资产阶级宪法 B.《共同纲领》是中国现代史上首部社会主义宪法 C.1954年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D.1954年宪法是对《共同纲领》的否定 【解析】&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法律文件。中国现代史上首部社会主义宪法是1954年宪法,是第一届人大会议上通过。1954年宪法是对《共同纲领》的继承与发展,故B、C、D说法不正确。 【答案】A 16.(;河北高三质监•11题)看下面资料(中国行政的不完全的统计资料) &&&&省(自治区)等&&&&市(自治州)&&&&县(旗)&&&&乡镇 少数民族地区&&&&5&&&&50&&&&1636&&&&1092 汉族地区&&&&23个省、4个直辖市, 2个特别行政区&&&&283&&&&2862&&&&41636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县制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对政治一统有着长远的历史意义 B.民族县(旗)的出现是在20世纪50年代 C.人民民主专政下的民主新气象是出现在四大经济特区建立的年代 D.新中国历史上乡镇管理机制曾经被否定过 【解析】考查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建设。本题行政区域的划分来考查中国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中加现代中国政治体制。C项错误在于“四大经济特区建立的年代”。 【答案】C 17.(;山东潍坊青州第一学期期中质检•1题)建国初期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说:“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这个“新制度”指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一国两制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国现代的政治制度。注意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时间界定是建国初期,“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最高的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答案】A 18.(;德州高三校际联考•9题)一部法律文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部法律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5年)&&&&&&&&&&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解析】从材料中通过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可以确定这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B项。A项新中国成立前后还没有确立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CD项与材料中还没有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不符。 【答案】B 19.(;福建四地六校联考•6题)民主人士张澜在谈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时说:“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共同纲领》规定的政治制度和原则有(&&&&)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社会主义原则&④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解析】新中国是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所以《共同纲领》没有体现社会主义原则。 【答案】A 20.(;江苏扬州高三期中调研•8题)“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部宪法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B.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以工农联盟为基础&&&&&&&&&&&&&&&&&&&&D.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解析】本题考查1954年宪法。从材料“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说明该宪法是在1949年后颁布,A、B、D都是共同纲领内容,体现不出“共同纲领的发展”。 【答案】D 21.(;天津第一次六校联考•23题)列宁说:“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区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相反的,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民主集中制。”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②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③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④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 A.①②④&&&&&&&&&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考查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就是让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事物,并不是享有高度自治,必须在中央的领导下。所以排除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并不矛盾,相反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所以①正确。②③很容易判断。 【答案】A 22.(;江苏扬州高三期中调研•12题)201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其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不包括(&&&&) A.少数民族曾在革命战争中给予中共以支持&&&&&& B.中国可实现祖国最终统一 C.开发边疆实现民族共同繁荣&&&&&&&&&&&&&&&&&& D.中华文明是由多民族共同创造的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针对民族关系而言,而当时祖国统一是针对香港、澳门、台湾,故B不正确。 【答案】B 23.(;湖北百所重点中学10月联考•8题)《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中写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纪元。”对材料中“新纪元”理解正确的是(&&&&) A.在法律上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 B.确立了国家根本政治制度 C.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 【解析】据时间1949年判断,B是在1954年第一届人大上;C是1954年;D是在改革开放后确立,故正确答案只能是A。 【答案】A 24.(;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年级起点考试•8题)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六十年沧桑,六十年巨变。在中央人民政府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支援下,西藏社会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下表是关于西藏经济变化的数据,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粮食总产量&&&&牲畜总头数 1958年&&&&约3亿斤&&&&约1100万 1965年&&&&5.8亿斤&&&&1800万 A.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B.西藏人民的勤劳 C.西藏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D.西藏民主改革 【解析】考查西藏经济发展的原因。从题干分析,可知主题是西藏和平解放,而问题却是西藏经济发展的原因,显然,解题要从政治与经济两者的关系来分析,政治对经济有反作用,西藏的和平解放,结束了农奴制,生产力得到解放,加之国家政府对西藏经济发展的支持,都极大地促进了西藏经济的发展。ABC与题意不符。 【答案】D 25.(;河北正定中学高三第一次考试•42题)“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支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现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解析】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红花、绿叶”说明有主次之分,万紫千红说明的是百花竞艳,建国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而民主党派是亲密的友党通过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故此题应该选择C。 【答案】C 26.(;浙江温州高三八校第一学期期初联考•13题)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夺取全国政权以后,开始按照自己的理想建设全新的社会政治制度的第一个阶段。下列关于1955年我国社会状况描述错误的是(&&&&) A.社会主义改造还未完成&&&&&&&&&&&&&&&& B.西藏自治区还没有设立& C.政协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D.《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根据题干“1955年”这一时间分析,1954年我国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D项符合题干要求。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1949年新政协召开。 【答案】D 27.(;江苏扬州调研•7题)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正式确立的文献是(&&&&) A.1949年通过的《共同纲领》 B.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解析】根据所学,195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宪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实行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各级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答案】B 28.(;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期中联考•8题)某文件明确规定:“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这份文件应该是(&&&&) A.中共“一大”纲领&&&&&&&&&&&&&&&&&&B.双十协定 C.《共同纲领》&&&&&&&&&&&&&&&&&&&&&&&D.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解析】由题目中的“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可知该文献颁布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此时,我国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党和政府的主要工作是恢复和发展生产,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A、B两项都没有涉及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可排除。十一届三中召开时,我国已经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D项与题目中的“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不符,可排除。《共同纲领》颁布于新中国成立前夕,为新中国建设制订了纲领。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29.(;潍坊四县一校质监•1题)1949年10月,面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时间开始了”是指(&&&&) A.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来&&&&&&&&& B.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 D.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解析】A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开始是从1956年开始;B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是在1978年;C也是从1956年;新中国成立开始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答案】D 30.(;江苏盐城摸底•1题)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1226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此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真正的人民大会”的主要功绩是(&&&&) A.人民代表由海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 B.规定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开始成为国家主人 C.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力的唯一机关 【解析】1954年宪法的制定十一届人大的主要功绩。 【答案】C 31.(;安徽省城名校第一次联考•21题)钱穆在《中幽历代政治得失》中谈到“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源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下列各项制度的发展演变能够体现下述观点的有(&&&&) ①中国的丞相制度&&&&&&②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 ③新中国政治协商制度&&④雅典的公民大会制度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材料的主旨是政治制度是不断发展变化的,①②③④体现了这一点,选择A项。【答案】A 32.(;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3题)日,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2万多人欢聚在布达拉宫广场,热烈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60年来,西藏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人民的安居乐业充分说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 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 ④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答案】D 33.(;天津第一次六校联考•22题)“多党合作制度就好比一支交响乐队,各民主党派都是演奏师。大家公认:谱曲的就是共产党,并且是吸收了交响乐队各位乐师的意见才把乐章谱好的。”这段话表明了(&&&&) ①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亲密的友党关系& ②在多党合作制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关系 ③各民主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政治纲领虽然不同,却有共同的利益和合作政治基础 A.①④&&&&&&&&&&&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考查中国的政党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友党关系;他们之间是互相监督,各党派在组织上、思想上具有独立性,但他们有共同的利益和合作政治基础,他们要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共产党是执政党。 【答案】B 34.(;河北沧州高三复习质监•4题)口号反映时代特色,“老子反动儿混蛋”、“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砸烂公检法”。这些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口号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B.国家政治体制建设倒退 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D.民主与法制横遭践踏 【解析】考查文革对民主政治与法制的摧残。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及口号的特征说明此应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口号,而口号是涉及当的民主政治与法制,并注意限制词:本质。 【答案】D 35.(;浙江湖州高三期末•5题)1980年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在采访邓小平时说,“我看不出怎样才能避免获防止再次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要解决该记者疑问的根本途径是(&&&&) A.要防止右,但更要防止“左”倾错误&&&&&&&&& B.根据本国国情制定方针、政策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D.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治 【解析】考查对文化大革命的理解。文化大革命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故选D。必修一第21课。 【答案】D 36.(;湖北稳派教育名校联盟联合调研•8题)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各地在普遍推行村民自治,民主选举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发展了各种村民选举制度。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吉林省创立的“海选”制度.材料主要反映了(&&&&) A.每个选民可以自主表达自己的意愿&&&&B.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C.民主制度的逐步完善&&&&&&&&&&&&&&&&D.选举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 【解析】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到村民选举制度说明民主制度在逐步完善。 【答案】C 37.(;江西丰、樟、高、宜四市联考•10题)1982年发行的我国宪法大全套,是新中国邮票的精品之一。其中该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下列表述中正确的选项是(&&&&) A.它强调保护公民财产以及人身权利&&&&&&&& B.村民自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C.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D.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 【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的成就。仔细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材料“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表明宪法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私有财产的安全和不受侵犯。 【答案】A 38.(;湖南四市九校第一次联考•9题)由博客演化而来的微博,网民取其谐音,戏称为“围脖”。如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围脖”出席“两会”,成为2010年全国“两会”的一道风景。有人说:“正是现代媒体技术手段的进步,才燃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对这一说法评价正确的是(&&&&) A.强调只有掌握现代科技才能提高参政的积极性 B.认为网上交流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了解民意的唯一途径 C.正确揭示了科技发展对民主进程的直接推动作用 D.没有看到问题实质在于我国民主化进程加快 【解析】考查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解。这种说法显然是错误的,他没有看到人们参政的积极性是由于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而只认为是现代媒体技术手段,所以是错误的。故选D。 【答案】D 39.(;湖南四市九校第一次联考•10题)“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拆掉干群之间墙,架起沟通连心桥。”这种现象是下列哪部法律颁布后的直接结果?(&&&&)&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解析】考查队基层民主发展的理解。关键信息是:“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在联系教材就是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答案】C 40.(;浙江慈溪高三期中•10题)“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A.①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确立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B.①人民共和国成立后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C.①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确立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①三大战役取得胜利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同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解析】本题考查了1949年9月《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和1982宪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和评价。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即可,选C项。 【答案】C 41.(;山西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24题)“在这样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上,中国在选择政党制度时必然要寻求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符合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的政党制度,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应运而生。”这旨在说明新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 A.符合传统文化内涵&&&&&&&&&&&&&&&&&&B.是民主革命实践的产物 C.是生产关系变革的需要&&&&&&&&&&&&&&D.是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要求 【解析】提取材料信息,“这样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上,中国在选择政党制度时必然要寻求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符合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的政党制度”。由此可判断,政治协商制度是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适应的 【答案】A 42.(;天津第一次六校联考•12题)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末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以来不断崛起的美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1978年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它们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惊人的一致。它们崛起的一致因素是(&&&&) A.和平崛起&&&&&&&B.武力掠夺&&&&&&&C.制度创新&&&&&&&&D.民主强国 【解析】比较大国崛起的因素。英美日的崛起是伴随着武力侵略崛起的,A不符合;中国是和平崛起,B不正确;秦是封建专制,不是民主,D不正确;这五个国家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并崛起:秦是确立封建制度;英美日是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中国是确立社会主义。 【答案】C 43.(;山东潍坊青州第一学期期中质检•19题)1998年吉林省第四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梨树县实行了“一次性投票选举”。即把原来用“海选”提名初步候选人的方式,发展成为正式选举,如果在“一次性投票”中,获得法定的当选票数,即为正式当选。这表明(&&&&) A.“海选”、直接选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方向 B.直接民主更符合中国国情,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 C.基层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D.新时期中国公民民主法制意识的普遍提升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现代中国政治制度建设。材料反映的海选是基层民主选举。 【答案】C 44.(;河南郑州毕业班第一质检•8题)美国前总统布什曾称说:“(它)是中国民主政治最大的火花”,它指的是(&&&&) A.基层民主选举&&&&B.民族区域自治&&&&C.政治协商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 【解析】本题设问不科学,布什主要从批评的角度说中国只有基层选举才是民众直选,说明中国的民主进程相比西方只是一点火花。 【答案】A 45.(;河北正定中学高三第一次考试•35题)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下列有关新中国在法制建设上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54年一届人大的召开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 B.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的局面 C.1982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的基本形成 D.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解析】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党的十五大提出,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十六大重申这一目标。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有三个主要标志:&第一:法律部门齐备,包括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及非诉讼程序法;第二:&法律部门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齐备,7个法律部门中,均有“代表性”和“骨干性”立法;&第三:与法律配套的附属性规范,包括法规等,也已基本齐备。此题应该选择C。 【答案】C 46.(;江西红色六校第一次联考•21题)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 ①平等性&&&&②广泛性&&&&③继承性&&&&④深刻性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人大制度。从关键词“第一次”可以排除③继承性,故选C。 【答案】C 47.(;浙江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3题)国家机构的改革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199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再到如今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这种变化反映出(&&&&) A.机构精简,提高行政效率&&&&&&&&&&&&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D.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不需要计划 【解析】从“计划――发展计划――发展和改革”这样的演变,到现在更名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机构的改革反映了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市场经济的同时,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管理体制。 【答案】C 48.(;潍坊四县一校质监•2题)根据国情,我国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都(&&&&) 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C.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D.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 【解析】考查三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共同点。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但社会制度不变;特别行政区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民族区域自治就是让少数民族自己管理本民族的事务;但三者都必须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答案】C 49.(;湖北百所重点中学10月联考•9题)日香港《星岛日报》报道说:“……香港人民对于英国的这块殖民地到一九九七年归中国统治之后能够保持它的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与日俱增。”此报道说明香港人民(&&&&) A.迫切要求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B.不支持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C.企盼获得民族独立和自由&&&&&&&&&&&&D.逐渐认可“一国两制’’的方案 【解析】据材料“能够保持它的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与日俱增”不难得出答案。 【答案】D 50.(;安徽省城名校第三次联考•9题)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曾就新中国历史上某一重大事件作词《自度曲》:“澄波似镜长圆,如今正合林公语。贩毒蕃航,收回天边去。远略精思,光焰辉千古。紫荆花长伴五星旗,教重洋翘首观吾土。”这一事件应为(&&&&) A.开国大典&&&&&B.颁布第一部宪法&&&&&C.香港回归&&&&&D.澳门回归 【解析】由题干中“紫金花长伴五星旗”这一信息即可判断为C项。 【答案】C 51.(;潍坊四县一校质监•4题)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首次成功实践,其历史背景不包括(&&&&) A.近代历史的遗留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B.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日益提高 C.大陆与台港澳地区的交流日益频繁&&&&&&& D.大陆放弃武力采用和平统一方针 【解析】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我国政府提倡和平统一,但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答案】D 52.(;浙江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4题)1990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实现香港顺利回归奠定了基础。《基本法》中所蕴含的原则有(&&&&) ①一国两制&&&&&&&&②港人治港&&&&&&&&&③高度自治&&&&&&&&&④社会主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了一国两制的有关特点,根据所学,①②③项正确,第④项社会主义说法错误,大陆实行社会主义,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 【答案】B 53.(;河北正定中学高三第一次考试•36题)在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的日子里,《香港商报》发表了题为“十载不凡路,香江书华章”的社评。其中有这样的评论:“如果说十年前,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在香港本地,都有不少人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心存怀疑……今天,所有的疑虑都已经烟消云散了。”请你给该评论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A.“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 B.“一国两制”――香港繁荣稳定的制度保障 C.“一国两制”能够解决台湾问题 D.“一国两制”――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解析】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成功运用是日收回香港,正是一国两制的制度保障促进了香港的繁荣昌盛。此题应该选择B。 【答案】B 54.(;河北正定中学高三第一次考试•37题)香港人有一种说法,回归后的香港“股照常炒,马照常跑,舞照常跳”。这一现象最能说明香港特别行政区(&&&&) A.直接受中央人民政府领导&&&&&&&&&&&& B.享有行政权、立法权和独立的司法权 C.保持原有的经济制度、生活方式不变&& D.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解析】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反映了一国两制之下香港地区仍然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此题应该选择C。 【答案】C 55.(;浙江温州高三八校第一学期期初联考•15题)一代伟人邓小平经常妙语连珠,以下语录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③“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是真正的不结盟”; ④“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A.①③②④&&&&&B.②③①④&&&&&&&C.②①③④&&&&&D.③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一国两制”。①为1984年提出,②为1978年提出,③为1984年《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提出,④为1992年日出。 【答案】C 56.(;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联考•15题)香港特区政府在庆祝回归10周年的时候,推出了一首名为《始终有你》的主题曲,其中唱道:“明艳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的繁盛”,香港“找对了路径”是在&(&&&&) A.20世纪4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 【解析】考查“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邓小平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于90年代成功于香港,因此,正确选项为D。 【答案】D 2.(;山东潍坊青州第一学期期中质检•2题)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明确表示不会去搞“两国论”或“法理台独”,而是坚持“九二共识”。这表明他(&&&&) A.拥护“一国两制”的方针&&&&&&&&&&&& B.坚持两岸和平统一 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反对外国干涉势力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祖国统一问题。九二共识,是用于概括台湾海峡两岸在1992年香港会谈中就“一个中国”问题及其内涵进行讨论所形成之见解及体认的名词。其核心内容与精神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答案】C 57.(;浙江杭州七校期中联考•8题)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两岸交流日益频繁。下列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的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B.《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通过 C.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 D.两岸空运、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的实现 【解析】考查国家统一的知识点。A项是70年代;C项80年代,而D项是21世纪初。 【答案】B 58.(;河南三门峡调研考试•14题)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以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 A.“九二共识”的达成&&&&&&&&&&&&&&&&&&&& B.“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C.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 【解析】考查台湾问题,关键信息:1987年、民众发起返乡运动。汪辜会谈达成的,是在90年代,A排除;“和平统一”的口号是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提出的,B排除;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应是从70年代末开始,直至21世纪才实现直接三通,D项排除;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应是促从台湾当局放松限制,使台湾民众得以能回大陆探亲,打破了两岸隔绝状态。 【答案】C 59.(;浙江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政府解决港澳台问题及发展对外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A.1972年美国政府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B.1972年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一部分C.1978年美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一部分 D.1992年中国海峡两岸就一国两制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70年代外交。D项史实错误,“九二共识”核心是承认一个中国原则,而不是对一国两制达成共识。 【答案】D 60.(;安徽宿州第一次质检•14题)日汪道涵先生去世,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认为:“‘汪辜会谈’签了四项协议,是两岸关系的最高峰。”新党主席郁慕明在哀悼电文中说:“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九二会谈”促成了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 B.“九二会谈”达成了“一国两制”的共识 C.“汪辜会谈”受到海峡两岸的一致欢迎 D.“汪辜会谈”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解析】本题考查台海关系。“九二会谈”主要是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与三通的实现无直接关系,排除A。一国两制两岸至今未达成共识,排除B。“汪辜会谈”遭到了台湾台独势力的反对,排除C。故选D。 【答案】D。 61.(;北京海淀区高三期末练习•22题)“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这一重要共识是(&&&&) A.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B.两岸同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允许台湾居民回大陆探亲旅游投资 【解析】“九二共识”指1992年11月大陆的海协会与台湾的海基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答案】C 62.(;河南郑州毕业班第一质检•25题)下列是某一协会组织口头回复对方时表述的要点:“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本此精神,对两岸公证书使用(或其他商谈事务)加以妥善解决。”据此判断这一事件是(&&&&) A.《告台湾同胞书》发表&&&&&&&&&&&&&B.“九二共识” C.连战“和平之旅”&演讲&&&&&&&&&&&D.“一国两制”构想提出 【解析】根据材料“某一协会组织”“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等,协会指海协会,事件是“九二共识”。1992年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答案】B 63.(;广东高三百校联考•22题)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图一&&&&&&&&&&&&&&&&&&&&图二 A.运用“一国两制”构想推进祖国统一&&&& B.顺应工作重心的转移而调整对台政策 C.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并取得巨大成就&&&&&& D.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外交关系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我国政府对台湾的政策转变,改革开放前是敌对政策要武力解放;改革开放后由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所以对台政策也变为主张和平统一,以维护稳定的局面。故选B。 【答案】B 64.(;福建四地六校联考•7题)右图是1987年两岸离散兄妹在大陆相见的场面。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A.他们离散了至少有38年 B.哥哥是乘飞机直接从台湾抵达大陆的 C.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终被打破 D.他们都盼望海峡两岸的统一 【解析】主要考查两岸关系的发展状况。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居民到大陆探亲,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但两岸直航是在2008年实现的。 【答案】B 65.(;浙江杭州高三第三次月考•6题)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说:“一定要考虑现实情况,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对该材料的正确理解是(&&&&) ①宣布了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②中国政府表示台湾可以实行资本主义 ③中国政府不干涉台湾的外交事务&&&&&&&&&④尊重台湾各界人士的正确意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考查“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知识点。中国台湾是中国的组成部分,不具备独立主权,没有外交权。 【答案】C 66.(;湖北稳派教育名校联盟联合调研•10题)温家宝总理在谈到台湾问题时说:“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因为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温总理在此强调的是(&&&&) A.对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心&&&&&&&&&&&&&B.热爱祖国的情感 C.悠久的中华文明是两岸统一的基础&&&D.坚持“一国两制”原则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温家宝总理在此强调的是两岸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在此基础上才是统一大业的问题。 【答案】C 67.(;福建四地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1题)日傍晚,解放军开始炮击金门。9月30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声明:如果中共愿意在台湾海峡地区“停火”,美国可以劝蒋军撤出金门、马祖。10月1日蒋介石明确表示没有义务遵守杜勒斯的声明,反对从金、马撤军。蒋介石此举客观上(&&&&) A.表明两党的分歧基本消失&&&&&&&&&&&&B.坚持了一个中国的立场 C.意欲断绝与美国的关系&&&&&&&&&&&&&&D.说明国共两党实现了再次合作 【解析】本题可通过排除法,将ACD不符合当时史实的三个选项予以排除。 【答案】B 68.(;天津第一次六校联考•24题)日,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着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下列关于《告台湾同胞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发表该公告的是全国政治协商会议&&&B.标志着“一国两制”的构想得到了成功运用 C.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D.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共识 【解析】考查基础知识。《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是全国人大发表的;当时并没有提出“一国两制”;D项是指九二共识。 【答案】C 69.(;山西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25题)以下是2008年海峡两岸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以后,大陆主要省市、地区对台贸易增长率统计示意图(单位:%)。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民间团体协作交流对经贸发展具有主导作用 B.地缘关系是影响两岸经贸发展的决定因素 C.经济合作机制的建立是两岸经贸发展的关键 D.民意基础、平等协商是两岸经贸发展的条件 【解析】从图示看,离台湾近的浙江福建等省贸易增长率较高,说明这不是政府的机制;而大陆中西部离台湾较远,贸易增长率也较高,说明地缘不是决定因素。 【答案】D 70.(;河北高三质监•21题)“政治文化范式”是指决定一种文化形态的根本面貌和属性的最核心的命题,一旦这一命题出现重大的变化,整个政治文化形态就会随之改观。有学者据此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文化范式的确立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主导性原则。由此可知,该学者强调了(&&&&) A.意识形态变化对国家政策的影响&&&&&& B.社会制度变革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C.“一国两制”必须以和平为前提&&&&&&& D.经济发展是实现统一的物质基础 【解析】考查材料分析及观点的提炼。首先需理解“政治文化范式”概念,再注意题干强调“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关系,关键信息:主导性的原则。本题容易从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入手,错选&D项,小心这一陷阱。 【答案】A 71.(;浙江温州高三八校第一学期期初联考•14题)在厦门曾经流传着这么一幅对联:“厦门金门门对门,大炮小炮炮轰炮。”对联中的局面直到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的出台才结束。关于这部文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B.标志着我国政府对台政策的重大发展 C.结束了海峡两岸长期的对峙状态&&&&&&D.成为反对和遏制台独的法律依据 【解析】本题考查台海关系。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其内容是统一中国,于此,并提出了结束两岸军事对峙、开放“两岸三通”、扩大两岸交流等方针。标志着我国政府对台政策的重大发展。 【答案】B 72.(;江苏扬州调研•8题)右图是《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两岸同意于日实施。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该协议表明台湾当局承认“一国两制” B.“九二共识”是两岸合作的政治基础 C.该协议有利于开创两岸关系的新局面 D.该协议有利于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 【解析】两岸签署框架协议是两岸经贸交流经过30多年互惠互补、相互依存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2008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中断近十年的两会协商得以恢复,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基本实现,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更加密切,两岸共同认识到,互为重要经贸伙伴的大陆与台湾,不应置身于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潮流之外,两岸同胞期盼建立制度化经济合作的愿望日益增强。两岸签署框架协议,旨在逐步减少或消除彼此间的贸易和投资障碍,创造公平的贸易与投资环境,进一步增进双方的贸易与投资关系,建立有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与发展的合作机制。本题BCD三项说法正确,A项错误,该协议并不表明台湾当局承认“一国两制”。 【答案】A 73.(;山东潍坊青州第一学期期中质检•5题)邓小平在1989年曾说过:“可能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这说明,西方国家正在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反映出邓小平对“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的判断是(&&&&) A.乐观面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主流 B.充满担忧,不平等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是隐患 C.充满自信,中国有能力应对任何局势 D.充满担忧,不平等的世界经济秩序和西方“和平演变”战略是隐患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两极格局结束后的世界形势。所谓国际经济新秩序是指在当今的世界经济环境中为促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进步、对反映旧国际经济秩序的现行国际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和改变所形成的、能真正体现公平互利、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并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经济机制。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是通过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对社会国家则实行和平演变。 【答案】D 74.(;山东潍坊青州第一学期期中质检•6题)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展板,四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 甲:中国发展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乙: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丙: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丁:中国外交的重要目的是为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A.甲、丙、丁&&&&&B.乙、丙&&&&&&&&&C.甲、乙、丁&&&&&&D.丙、丁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甲与题意不符;乙错在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答案】D 75.(;山东潍坊青州第一学期期中质检•20题)1949年2月初,毛泽东在同米高扬谈话时曾说:“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建国后体现这一外交理念的举措是(&&&&)& A.废除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B.不承认旧中国同其他国家建立的外交关系 C.没收帝国主义在中国设立的医院、教堂、企业等 D.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建国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它的屋内太脏了”,实际比喻新中国 成立后,中国面临的困境,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仍然存在。 【答案】C 76.(;安徽省城名校第三次联考•6题)某网站为纪念建党90周年准备推出了一个名为《激荡90年之光辉历程》的栏目。该栏目下边设计了如下子栏目:①《被迫长征》②《探索的三十年》③《内战建国》④《乱世建党》⑤《改革开放》⑥《敌后抗日》。如果按照子栏目所涉及事件的时间来排序,正确的排序应该是(&&&&) A.④①③⑤②⑥&&&&&&&&&&&&&&&&&&B.④①⑥②③⑤ C.④①⑥③②⑤&&&&&&&&&&&&&&&&&&D.①④⑥②③⑤ 【解析】由题干可知这些子栏目均与中国共产党90年来的大事息息相关,①②③④⑤⑥六个子栏目所涉及事件的时间依次是1934年―1936年,1949年―1978年,1946年―1949年,1921年,1978年至今,1937年―1945年。故正确选项是C项。 【答案】C 77.(;佛山高三质检一•17题)日,村民阿牛在日记中写到“广播里面说全村的人都要集中起来,学习中央的最新理论指示。”是因为当时在(&&&&) A.开展“三大改造”运动&&&&&&&&&B.开展“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C.庆祝“一五”计划超额完成&&&&&D.庆祝“八大”胜利召开 【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50――70年代经济探索。“三大改造”运动(1963――1956年),排除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是在1957年,排除C;中共八大召开与1956年,排除D;1958年,中共开展“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78.(;浙江湖州高三期末•13题)民歌是时代的回音壁,反映不同时代特征。这是中国民间一首典型民谣:“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揩揩汗,凑上太阳吸袋烟。”下列关于这首民谣的表述正确的是(&&&&) A.这首民谣最早出现在“文革”时期 B.这是新型杂交水稻研制成功带来丰硕成果 C.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农业丰收的喜人面貌&&&& D.违背农业发展规律浮夸风的真实写照 【解析】考查对大跃进的理解。关键信息是:“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揩揩汗,凑上太阳吸袋烟”由此可知应是大跃进。故选D。 【答案】D 79.(;安徽宿州第一次质检•11题)右图《刻舟称瓜》是创作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的(&&&&) 一幅美术作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记录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B.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巨大发展 C.反思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历史 D.表达了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 【解析】注意抓住时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这个时间是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出现用古老方法来称重的漫画只能表明当时科技的落后,背后隐含的信息是对落后的不满以及改变的愿望。故选D 【答案】D 80.(;江苏苏北四市摸底•11题)对右面这张报纸,学生们发表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它为科技史提供了重要数据&&&&&&&&&&B.它明显是份虚假的人造史料 C.它对历史研究没有任何价值&&&&&&&&&&D.它可用于印证一段共和国史 【解析】报纸反映了大跃进,粮食产量明显是虚假的,但报纸本身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可以印证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时期的历史,选择D项。 【答案】D 81.(;北京海淀区高三期末练习•19题)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1953年国家制定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下列各项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①积累了重工业建设经验&&&&&&&&②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③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④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①正确。中国重工业基础薄弱,仅用一个五年计划还不能实现国家工业化,③错误。一五计划期间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②正确。④1965年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答案】A 82.(;北京东城区示范校12月综合练习•25题)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教师阅卷时不可能看到的内容是(&&&&) A.农业合作社广泛建立&&&&&&&&&&&&&&&&B.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 C.人民代表大会圆满召开&&&&&&&&&&&&&&D.“一五”计划进展顺利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政治经济。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是在1958年,故选B。 【答案】B 83.(;山东泰安质检•1题)建国以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历经曲折。20世纪50年代城市数量增长较快,60年代前期我国城市数量减少,60年代中后期和70年代城市发展处于停滞、徘徊状态,造成这种减少、停滞状况的原因是(&&&&)&&&& ①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封锁&&&&②经济建设盲目冒进的后果 ③长时间社会动荡的影响&&&&④国家对工业建设重视不足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 【解析】根据所学史实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正常化,故应排除①项;建国后国家建设的重点就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建成工业国故应排除④。此题正确选项是D。 【答案】D 84.(;山东枣庄三校第一学期期中检测•15题)图所示为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经济政策的变化&&&&&&&&&&&&&&&&&&&&B.工业结构的调整 C.农业经济的波动&&&&&&&&&&&&&&&&&&&&D.中苏关系的变化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和所学史实由于1958年大跃进运动左倾错误的影响,导致工业生产产值激增,但是由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故此随着农业发展困难而大幅回落,1960年随着经济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实行,工业生产逐渐回升。 【答案】A 85.(;山东潍坊青州第一学期期中质检•17题)下列对我国1952年粮食产量上升和1960年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1952: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960:自然灾害 B.1952:土地改革基本完成;1960:人民公社化运动 C.1952:互助合作运动开展:1960:“八字方针”提出 D.1952:过渡时明总路线提出;1960: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自然灾害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从时间判断即可。 【答案】B 86.(;山东潍坊青州第一学期期中质检•18题)从图1到图2的变化中可获得的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美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