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生怎么招生退伍求助

你正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将不能正常浏览和使用知乎。请别叫我“国防生”
我的图书馆
请别叫我“国防生”
编者按作者的语气并非绝望,而是无奈地指出了自己作为一个国防生的困惑。他说的这些问题可能戳到了某些人的痛处,但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值得正视的问题。改革前提在于,要把那些真问题抛出来,然后从根部、从顶层寻求解决之道。如果你对此文亦有感想,欢迎探讨,我们相信,道理只会越辩越明。投稿请发送至number1_文 | 向月曦一直以来都很想用这个题目写点什么,但是想表达的很多,思想又不成熟,总觉得下笔过早不能一一言尽。现在,我觉得是个该写出来的时候了,手头没什么要紧事,安静地将我想表述的内容字字落实。我选择匿名,不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而是我懂得规矩,在体制下选择按规矩办事,这是不傻的表现。随便谈谈嘛,没必要给自己找麻烦。是国内某高校一名二年级国防生(多数人认为那是一所名校),很诚实,我只说我这两年国防生生活的个人体验,不夸张,不做作,实打实的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没有的绝对不胡编乱造,无论个人有什么情绪化的观点,都应以尊重客观事实为基础。如果真的有好事者人肉我,尽管来,查到我,我也认。和我关系相当不错的同龄朋友们,我一般都会告诉他们如题这一句。当然本人也认识很多国防生、退伍老兵、军人身份的长辈,以及一些看似与部队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朋友,在他们面前为了表示尊重我不会这么说,谈起部队的事也会随声附和。就我本人来说,我对部队没那么感兴趣,对自己的身份也没有丝毫的自信,更不用说自豪。但无论如何,军人值得每个人尊敬,毫无疑问。“ 那第一个问题,我想谈谈为什么不喜欢部队也做了国防生。人生嘛,不能事事顺着自己的意愿来,总有些迫不得已的时候。去年暑训的时候,上级干部部门给我们做过一次问卷调查,说是为了以后合理制定国防生培养方案。记得第一题问的就是报考动机,因为是匿名,大家也都真是敢说实话。我看了看周围的人,做出的选择和我一样,无非就是“低分上名校”。而就我私下了解同志们的思想动态,也大概是这么个情况。说什么“携笔从戎”、“参军报国”都是给“上面的人”听的,我们的这个高考成绩,虽然考不上国内少数顶尖名校,但全国的军校差不多是随便挑的,要真是想进部队,何必顶着压力、冒着志愿掉档的风险把人生赌注压在国防生上?当然还是有一部分同志真的是想要学历也想进部队,至于是不是真的看上了招生宣传说的那些国防生的好处,我不做深入探究了,也可能有别的目的,我也不加讨论。总之,做事都一定是有目的的,每个人目的不同,选择也就不同。而我可以确定的是,像我这种想要名校学历却对从军很随便的同志,在国防生队伍里不在少数,这就够了。要说考了国防生的同志们没有看上这赫然在目的名校学历,那就太不诚实了。其实,单纯只为名校而来,因而选择了暂时委曲求全签约的大有人在。近年来,我们这个队伍里毕业时选择违约的同志是越来越多了,甚至有那么点增长的趋势。这当然不是什么好现象,选培办的教官们每年对这事都要头疼好一阵子。有同志提出违约了,教官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该同志思想动态,接下来上演的就是一番各执其词,“你若要走,我非要留”式的论战。部队这方的代表是选培办各位教官,国防生这方的代表是其本人和监护人(一般就是父母吧),论题就是为什么要违约,到底该不该违约。迄今为止,还没有听说过“选培办教官成功说服提出违约要求的国防生迷途知返,当代国防生思想坚定重归部队大家庭”的光荣事迹。人家若是去意已决,任谁是都留不住的,而实际上人家提出来违约了,哪个又不是已经去意已决的呢?为了达成国防生培养目标,减少毕业违约人数,选培办搞了一波思想教育,目的就是让同志们坚定毕业后去部队的理想,要对自己的承诺负责,对自己的青春负责,给部队一个交代,给自己一个交代。效果呢?可能没有多少吧,要不怎么今年提出违约的同志又多了呢?大学毕业生基本上都是成年人了,谁都会独立思考,若几场动员几次教育就能把人说服,那这个社会不是倒退了么。留还是走,大多数人刚来这儿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想走的留不住,反过来想留的也撵不走,只见过想留的后来也想走的,真没见过想走的又决定留的,至于一次次思想教育,只能让更多的同志产生反感,转而也选择了走。没有现实基础的思想论调,不会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倒是可以将中立者逼向与自己背驰的另一端。“ 既然说到了违约,第二个问题我不如就违约这件事谈一谈我的看法。在性质上,我认为国防生违约是偏中性的,远不是选培办方面说的那么恶劣,但绝不是什么值得推崇的事。这态度就是“不鼓励,不阻挠,不支持,不反对”。既然是签约,那就应该允许存在履约和违约。因实际情况违约方做出了违约选择且愿意承担违约责任,为何要剥夺人家的违约权?国防生和军校生很大的一个区别就是国防生在校期间没有军籍,与部队方面签订的是培养协议书,我想国防生制度一开始之所以这样设计,也是考虑到了存在违约的因素,既是协议,也就没有绝对的遵守。违约的原因多种多样,而选择违约也是情有可原的。从身体条件上看,有些国防生身体素质很差,经过在校四年的锻炼,毕业体能考核时竟连三公里也不能达标,如此人才,部队要过去又有何用?从思想条件上看,大学里生活了四年的国防生,思想变得前所未有的自由开放,很多同志对部队的统一化、战斗化生活从心底里根本不能认同,进了部队只能是四处碰壁事事做不好,对部队的发展起不到积极作用反倒要拖后腿,如此人才,又何必不让他们去选择更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呢?从能力条件上看,国防生在大学里培养的能力绝不是一线作战单位所需要的,都是些机关单位、科研单位在实际工作中能用的上的,那些作战单位需要的能力只能在短暂的暑期训练里学到,训练过后离开部队回到大学校园,连个反复熟悉的机会都没有,这也是普通国防生实行“4+1”学制的客观原因。在机关里做事,重要的是熟悉业务流程,为人处事有技巧,这不是研究型的大学能教给国防生的东西;而毕业后直接下部队的非指挥类国防生,所学的本科专业根本谈不上“专业”,在科研单位也难有作为。而如今,中央要求国防生毕业后下基层锻炼,对一线作战能力的要求更高了,从2014年起取消了指挥类专业招生,想来也是中央看到了国防生的指挥类专业远不如军校生的指挥类专业更适用于部队基层。而整体上国防生在全国范围内也开始缩招,可以看出绝不单单是为了给所有国防生保研深造的机会而停止招收指挥类专业国防生。这传递给我们的信号是,高层可能已经认识到中国国防生制度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总之,我个人觉得,从个人的发展这一高度上看,国防生不具有军人身份,也应拥有选择自身发展道路的权利。有的国防生是富二代,只是为了合理合法地取得名校学历才走了国防生这条路,若他能毕业后继承家族企业,将来是不是会比到部队当兵对这个社会的贡献更大?有的国防生是真学霸,只是高考一时失手不得不借着国防生的优惠政策考上名校。部队的科研单位相对缺乏激发创新的科研环境,若他能趁着年轻不断深造真正成为科学家,将来是不是会比到部队当兵对这个社会的贡献大?有的国防生有着一手好文笔,只是为了开拓更宽的眼界,接触更加自由开放的思想,拥有更丰富的生活经历而放弃了很好的学校,考上了更高层次的名校,若他能不受统一思想的影响而发挥无尽的想象或探寻人类的真谛,发出民众最真实的呼声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将来是不是会比到部队当兵对这个社会的贡献更大?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在部队发展,尤其那些个性很强个人特点鲜明的人,而名校培养出来的学子多半都是这样的极具个性、向往自由、充满浪漫主义理想的人,因此越好的学校违约率就越高。每当得知那些很可能对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的优秀学长在部队碌碌无为、默默无闻的时候,看到优秀的毕业生被一纸协议逼得无可奈何屈从现实,总不免觉得可惜。也有一些同志的违约是家庭因素造成的。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很多,一家就一个孩子,哪个做父母的不指望着自己的孩子给自己养老送终?这是人之常情,尤其那些身体不好的父母更视自家孩子为命根子。当一些同志真的面临被分配到边疆地区从此为国牺牲再难尽孝时,为人父母怎么又能舍得,作为国防生的监护人提出违约的要求也是正常的。我们敬佩那些敢于做英雄的人,敬佩那些敢于放手让孩子做英雄的父母,但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同志都去做英雄,更不能要求所有的父母都去做英雄的父母。这本是怪不得谁的事,可选培办方面在完不成培养计划的时候往往不光追究国防生的责任,对于国防生父母提出违约要求的,偏偏更要追究国防生父母的责任,加以严厉批评。同是为人父母,真不知这批评的话讲起来怎么这么有底气,难道当今部队人的后代都是为驻守边疆为国牺牲而生的吗?又有几个部队人的后代真的去驻守边疆了?那些个驻守边疆的部队人的后代,哪个又没大肆宣扬,高度褒奖?怎么老百姓的儿子就一定要无条件为国戍边,却不能为父母尽孝呢?选培办和国防生双方都应该互相理解才是,谁都有难处,大家的目的解决问题,而不是追究谁在道德正义上的缺失。对于个别一些在国防生家长面前大放厥词讲着爱党爱国大道理的教官,我只能觉得他们做人尚且不足,又怎配做共和国的军人?旧军阀的痞气迎面袭来,对这样的人任谁也都嗤之以鼻。违约出现的种种问题,很大一部分是在招生阶段就已产生的。进来的人,其实各有各的目的,只待时机一到,便要去走自己的路了。可笑的是,选培办不认为违约的问题源自招生阶段,不认为这是招生制度本身出了问题,而把问题归结于国防生的个人思想认识问题和培养过程中思想教育不足,在对违约问题的认识上已经出现了偏差,又怎么能解决好违约问题?这样一直把思想教育搞下去,结果一定是南辕北辙,越搞越糟。把违约问题归结为国防生的个人思想问题,选培办这种判断也不无道理。我所在的国防生队伍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很难让上面不为我们的思想状况担忧。“ 谈到这,引出我要讲的第三个问题:国防生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究竟什么样的?还是那句话,我不会讲大道理,只讲实际情况,而且只讲我所在国防生队伍的实际情况。没进入这个队伍之前,我和所有的圈外人士一样,想尽国防生队伍所能达到之优秀,那种无比憧憬的感觉也是很多大学生参军入伍之前拥有的感觉。理想和现实总会有差距,往往这个差距还会很大,但像国防生给我的这种心理上的落差还是前所未有。我提早来到学校报到,正值当年暑假的末尾,有些高年级的同志已经返校了,我便借机参观了一下一个大我一届的老同志的宿舍。第一眼,着实被震慑住了,感觉就是普通大学生的宿舍,且比我想象中的大学生宿舍还要脏乱差,满地的鞋子让我无处落脚,还是一个老同志给我搬了把凳子我才勉强坐了下来。当时的想法很简单,等到我做第二年国防生的时候,我的宿舍没有这么糟就心满意足了。然而,越是简单的想法越难以如愿以偿,我总是在宿舍里强调卫生的重要性,架不住同寝的室友脏乱已成习惯,宿舍内务基本上是一个人收拾一群人破坏。当个人的积极意见成为少数时,积极也要妥协于消极,没到半个学期我的宿舍就沦陷了。所谓的内务整洁,都是用来应付检查的,而根本无法形成绝大多数国防生的生活作风,检查内务的干部一走,内务标准就由最高直降至最低了。现在自己能做的,也就是保证自己的床铺整洁一些,这也是对自己的尊重。至于公共区域的脏乱状况,自己能忍则忍,但总有别人忍不了的时候。感觉内务这个东西向来是求整不求洁,哪怕盖了一年也没洗过的毯子,只要上面没什么明显的污渍,能叠成棱角分明的豆腐块,都是好内务。我们不把这叫形式主义,叫作风硬朗。说罢内务,再来说说体能训练吧,。跑步是主项,兼顾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军体拳等其他项目,偶尔有单双杠练习,大概也就这样了。训练量不是很大,比一般大学的国防生训练量要小,有一种说法是学校越好训练越少,因为越好的学校的选培办越注重国防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我周围的学霸是不少,要说训练量增加是会大量减少学习时间,对于学霸们是个损失,然而周围的学渣更是数不胜数,不把学渣们的时间占去用来训练他们也不会用这时间认真学习。上面还算比较理智地照顾了学霸们,过去的一个学期并没有增加太大的训练量,但还是比以往适当增加了一点。增加训练量自然有增加的道理,道理就是毕业军政素质考核的标准又提升了。标准逐年提升的考核也算是把国防生的体质一点点“逼”到达标,总归是个好事。题再难也有会做的学霸,考核再简单也有不及格的渣渣,体能考核是一道既给了答案又给了四年复习准备时间的题,可到了考核那天也还有不及格的同志。回首大学四年,个别同志学习没成绩,兼职没挣钱,被子没成型,体能没水平,做事没有谱,说话没有准,吃饭没个够,喝酒没个完。如果说平庸也是一种美德,个别同志足以感动中国。个别同志早已认定“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观点,可是也没考虑过学一门真技术,现实是不要说学汽修,就是自行车也不会修。个别同志深谙处世之道,为了达到自己的利益目标,惯用权术计谋,对上阿谀奉承,对下严词厉色;对优秀的百般拉拢,对一般的不屑一顾;在内部说人家坏话,在外部造自己名声。个别同志看不惯这类人的行事为人,从此不闻问国防生之事,不听信当权者之言,兴衰荣辱,与其无关,自求出路,自求发展。这样式个别加上那样式的个别,许许多多的个别,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国防生生活。当然个别之中也有共性,打开朋友圈,此刻一定又有人在晒着酒桌照、军装照、活动照,诉说着说不完的浓浓“兄弟情”。军队与酒从不曾分离,没想到国防生与酒也愈加亲密。酒这东西,少喝可怡情助兴,可眼下偏偏拼酒成风,追求度数与瓶数,完全不在乎酒的滋味与饮酒的情怀。喝酒必喝吐,不醉皆不归。私自聚饮在军中尚且是严重违反禁令的行为,而对于国防生来说,喝是面子,不喝是矫情;吐是尽兴,不吐是本事。我还在上高中的时候常好饮酒,可自从见了诸位国防生同志们,对饮酒之事便心生厌恶,与泛泛之交聚餐更是滴酒不沾,想必是心中讨厌某种行为,就自觉地不会那样去做了吧。架不住无法与共性相适应,也无法成为别人式的个别,我在国防生队伍里的前进之路也越走越窄,最终也成了一种个别。“ 最后一个问题,我想说说称呼问题,包括我希望别人对我的称呼,我对别人的称呼,别人之间的称呼。要说两年国防生的生活,我学到最多的就是礼节和规矩,礼节也应属于规矩的一种,但既然单独提出来足以说明其重要性。我学到的礼节是强制的,和上级打招呼是日常中必须做的。这里的上级不仅指教官们,一般说来比自己年级高的都叫上级,理论上在上级面前是完全没有地位的。每年的新生都会被教育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学习礼节,学习见到什么人要叫什么称呼。这种等级制度在国防生的队伍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当然这是从部队一脉相承下来的,活生生的是“高一个年级压死人”。整个大一我都活在一种不平等的愤恨之中,只觉得都是学生,本来也没有上下级关系,竟然把官僚主义学得如此精致。大二这一年,每每有大一的向我问好,我都心头一震,连忙客客气气地还礼。这样做还是因为心中讨厌那作威作福的做派,不想成为那些当初洋洋自得趾高气昂地接受我的问好而不瞥一眼的“上级”。平日里我更喜欢大家叫我的名字,那些“学长”、“师兄”之类的称呼,对我来说是刺耳的,也许本来这些称呼很正常,只因为我心不甘情不愿地委曲求全地叫了一年,所以对这些称呼恶心得不得了。要别人尊重自己,首先人家得愿意,其次自己得值得尊重,人家不愿意还强迫人家问好的,本身就不值得尊重。一般平级之间,国防生们都叫“兄弟”。大学前,我一直把这个词当作一种信任和真情的称呼,用起来很珍惜。做了国防生后,发现坑你的是“兄弟”,诋毁你的是“兄弟”,占你便宜的是“兄弟”,抢你资源的也是“兄弟”,落井下石的有“兄弟”,多管闲事的还有“兄弟”。从此,“兄弟”这个词在国防生队伍里用起来很吝啬,再也不敢乱用,只有那些恶心了大家的人才配称作“兄弟”,随便叫一个人“兄弟”,人家没准要翻脸的。挺好一个词,怎么就变味了呢?为了解决以上的称呼问题,又能称呼得不违心,我把国防生一律称作“同志”,这样便没有了等级,也没有了歧义。从内心底,我还是感谢这两年的国防生生活的。虽然影响了我的成绩,虽然影响了我的学生工作,虽然束缚了我的一些自由,虽然给我添了不少麻烦,虽然让我一直认为自己是差等生,虽然让我陷入了深深的自卑之中,但是它让我看见了残酷的未来,让我比同龄人更认清社会的面目,更懂得隐忍的重要,更珍惜大学的生活,更体会到自由平等的可贵。而那些对我生活的困扰,在我两年来的不断摸索、不断吃亏的过程中已经一一找到了优化的方法,这些方法将是我受用终生的财富。困扰的造成,直接原因就是国防生接受学校和选培办的双重领导,这两方的意见无法达成一致,受害者永远是夹在中间的国防生。原则上选培办是接受学校领导的,两方都需要国防生参加活动时,应以学校的活动为主。而选培办又想在国防生面前树立绝对的权威,向来以命令的方式要求国防生必须参加选培办组织的活动,导致国防生两方都无法请假,左右为难。我想的是这两方的活动时间完全可以协调开,事实上学校一有活动选培办不是要开会就是要组织查寝,赶巧赶得都邪乎。权力较量的结果受伤的一定是底层的人,人在体制,身不由己。似乎我一直在抱怨,但我承认,我们的队伍里也有个别同志表现优异,成绩突出,从而受到了学校里的各方好评,我们的队伍拥有着学校里其他队伍所不拥有的特殊荣誉。然而我不是一个乐观者,不喜欢跟风传播正能量,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像我一样直言不讳地指出问题,认清正能量下面的隐患,及时做出对策,为国防生队伍的长久发展保驾护航。我看过一句话,“那些所谓的正能量的人,你们迟早是要亡国的”,好的方面值得宣传,但不应作为炫耀攀比的资本,那些赤裸裸的问题才应该让大家多看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真心希望在我毕业之前,我能自信地抬起头对认识我的、不认识我的人说,我是国防生,我们很优秀……真的很优秀……暂时,请别叫我“国防生”。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部队改革国防生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