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代款,还债,村委会权力清单,乡政府,农行,有权力不发放代款吗?所

农行精准扶贫 润泽荆楚山乡_网易新闻
农行精准扶贫 润泽荆楚山乡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农行精准扶贫 润泽荆楚山乡)
湖北日报讯 “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将得以解决。
在“精准扶贫”这一造福百姓的惠民大计中,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以下简称“湖北农行”)紧紧把握湖北省扶贫攻坚工作的主动脉,强化“科技惠农、产品惠农、专业惠农”发展战略与精准扶贫的有效对接,切实推进片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截至日前,该行在全省37个国定、省定贫困县贷款余额达415.58亿元,占全行县域贷款余额的43.48%。
“产融结合”扶贫 激活动力显成效
湖北省贫困发生率为14.7%,居全国第9位,有59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湖北农行始终将金融扶贫工作,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
走开发式扶贫路子,湖北农行以全省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4821个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金融扶贫重点对象,精准扶持懂技术、有经营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生产,重点支持有辐射带动作用的扶贫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实现“支持一个产业、繁荣一片区域、富裕一方百姓”。2010年以来,对产业化龙头企业累计投放贷款195亿元。
针对农民贷款抵押担保难问题,湖北农行在信贷扶贫与商业化运作有效结合上不断探索,通过“公司+农户”、“农业保险+专业合作社+农户”、“信用村+农户”、“公职人员+农户”等多种担保模式,确保农民“贷得到、用得好、还得起”。截至2016年4月末,该行农户贷款投放余额达54.7亿元,累计支持农户4.3万户。
助推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建设,该行积极推动省政府与农总行签署1000亿元城镇化建设合作协议,支持“潜江熊口镇四化同步”等农村城镇化项目25个,对横贯连片贫困区的麻竹高速、谷竹高速、保宜高速累放贷款20.4亿元等等,在推动贫困县域基础公共服务改善的过程中,彰显服务“三农”大情怀。
“普惠金融”扶贫 畅通渠道出实招
金融服务网点少、农资结算难、农业贷款难等问题,是广大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拦路虎”。
为延伸扶贫半径,拓宽扶贫覆盖面,湖北农行积极搭建以物理网点为骨干、以“智慧银行”为补充、以“金穗惠农通、E农管家”为支点、以“移动金融”为延伸的“四位一体”服务三农网络,使更多贫困老乡受到惠普金融雨露的滋润。
在持续对贫困县域农村物理网点升级改造的基础上,目前,湖北农行已在295个农村网点设立了“三农服务专区”,在368个城郊区网点设立个贷、小微企业服务专区,在236个网点开辟了社保金领取、老年人及残障人士专柜,以实际举措推动金融服务下沉。
智能化人脸识别、指纹认证、影像采集、触控……湖北农行“智慧银行”的出现,让这些“高大上”技术来到普通农民身边。作为综合型自助服务渠道,“智慧银行”轻松实现物理网点90%的功能。据了解,该行已在农行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建立了227家“智慧银行”,未来还将实现人口大镇、经济主镇的全覆盖。
2351万张惠农卡(社保卡)、3.2万个“金穗惠农通”服务点、3.3万台智付通电子设备,累计代理资金流量达270亿元……一个个“金穗惠农通”服务点,成为“农民家门口的小银行”。契合“互联网+”时代潮流,湖北农行积极推动“金穗惠农通”工程与电子商务对接,创新研发推广首个“三农”电商平台——“E农管家”,链接起湖北3700余家县域批发商和6.2万个农家店,交易额突破350亿元。
针对“惠农通”服务点覆盖不到的贫困山区农户,湖北农行量身定制自助型移动金融产品。目前,该行掌上银行客户数已突破463万,微信银行注册用户已达100万户。
“精准创新”扶贫 扶农惠农强引擎
初春时节,罗田县河铺镇桥头边村的贫困户程胜文打开羊舍,20多只黑山羊“咩咩”欢叫着。去年9月,他向村委会申请养殖黑山羊,不到一周,农行就上门为他办理了3万元扶贫贷。如今的罗田,受惠于湖北农行“羊羊得益”精准扶贫贷的贫困户已达400多户。
着力在金融创新上寻找结合点,“羊羊得益”只是湖北农行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缩影。“一县一特色、一行一路径”,该行务实对接贫困村户的脱贫需求和致富愿望,不断提升金融产品创新的精准度,通过构建“接地气”的金融扶贫产品体系,努力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扶贫创新之路。
在襄阳,农行率先试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激活农村产权这一“沉睡的资本”,让农民手中的隐性资产焕发活力;
在随州,农行为支持当地油茶产业发展,创新推出“益农油茶贷”,2016年将投放3亿元,为山区铺就脱贫路;
在恩施,农行积极对接茶叶产业链发展,倾力打造“茶商通”特色金融服务,实现金融与茶叶产业链的全面和深度融合;
面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创新扶贫“惠农贷”、面向中小企业创新扶贫“兴业贷”和银保贷、围绕养老金缴费贫困户创新“惠农保”贷款、围绕革命老区红安等地创新“银光闪耀”光伏扶贫贷、“星火富民贷”……湖北农行着力让金融之水“精准滴灌”,惠及更多的贫困人口,赢得广泛赞誉。
湖北农行行长朱正罡表示:“我们将大力支持省内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民生和生态建设,力争到2020年五年实现扶贫开发重点县累计投放贷款不低于380亿元,每年帮扶带动5万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 (蔡瑰 向华)
作者:蔡瑰 向华
本文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农行担当:精准扶贫,不只是一句口头承诺
新华网长沙1月18日电 “以前小孩盼过年,因为过年可以吃上肉、可以穿新衣;现在年纪大的乡亲们也盼过年,因为快过年了就又可以见到你们了!他们盼着和你们分享一年的收成和日子越过越好的喜悦!”张家界市桑植县凉水口镇原谢家坡村的黄书记见到农行人,就如见到自家亲戚,喜笑颜开。
1月13日,距春节不足半月,农行张家界分行在家的行领导及副科级以上全体干部一同前往张家界市桑植县凉水口镇谢家坡村、茶元塔村,为各自的帮扶对象送去慰问物资,确保他们能够度过温暖的春节。
走访慰问人员先是察看了对口扶贫村谢家坡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包括村组道路硬化、引水建设工程等。然后前往原谢家坡村委会,由农行张家界分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李建华为村组人员发放慰问金,各帮扶责任人分别到茶元塔村的结对贫困户中走访慰问。每到一户,帮扶责任人都认真与贫困户们亲切交谈。在沟通交流感情的同时,着重了解该户一年来的经济状况及家庭情况,深入分析贫困现状、畅谈脱贫计划,并详细登记好精准扶贫台账及结对扶贫手册。
“我把你每次送来的钱都存起来寄给上大学的女儿了,现在已经不用为她的伙食费发愁了!真的很感谢你们……”大客户部赵总的帮扶对象泛着泪光说道。
“去年我用你给我的钱养了几头猪,这不,前两天刚杀年猪,给你家带点新鲜猪肉回去,还有一点土鸡蛋!”临走时,三农金融部韩总的帮扶对象硬要塞给他一块猪肉和一小袋鸡蛋,说什么都得让他带回去。
据了解,去年1月17日,农行张家界分行全体副科级以上干部首次来到驻村帮扶地点开展一对一结对扶贫,至今刚好接近一年。一年里,农行张家界分行已先后筹集资金30万元,帮助驻点帮扶村建设了富民路;开展结对扶贫,全年组织副科级以上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走访慰问超过4次,累计捐资捐物近7万元;组织全行募捐,为扶贫村小学捐赠书籍1509册及10万元物资。同时,该行持续加大金融扶贫力度,投放旅游项目贷款近3亿元,产业带动5000户农民创业就业、脱贫致富。随着新一年的到来,该行特地组织人员在春节前开展走访慰问,就是为了给结对的贫困户们送去节日的温暖与脱贫的信心。
“精准扶贫,不是一句口号。”该行党委书记、行长欧麦禾表示,“我们承诺过会一直帮助他们,直到他们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一年来我们在不断努力,并且会坚持履行承诺。”(吴俊莹)
[责任编辑:
Copyright (C) 2000 -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
版权所有 新华网新华通讯社主办
您的位置: && 正文
农行甘肃分行精准扶贫: 让藏区群众的日子红红火火
来源: 农行甘肃分行
“我们家一共8口人,但能干活的只有4个,要不是农行及时放给我们精准扶贫贷款,帮我们加盖了圈舍,一家人到现在还着急上火哩!”在甘南州合作市勒秀乡麻拉行政村,牧民江代说着一口浓重的藏音普通话,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江代一家在去年10月份申请5万元精准扶贫贷款,不到两周时间,农行合作市支行就将贷款批了下来。“我家的养牛规模现在达到了30头,去年底家里收入超过5万元,现在一家老小过得可舒服呢!”江代说。
为贯彻落实甘肃省委省政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部署,农行甘肃分行专门针对甘南州12.58万和陇南市64.3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推出金穗惠农精准扶贫贷款产品,制定精准扶贫综合服务方案。
合作市是甘南州首个启动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作的县区。为确保贷款投放有序进行,农行合作市支行积极与市财政局、市扶贫办以及各乡、街道办磋商,深入交换意见,组成调查团队,进村入户收集资料,制定序时计划表,并在第一时间向党政部门和上级行汇报工作开展情况。
农行合作市支行行长刘亚琳介绍,面对精准扶贫贷款发放任务重、时间短、资料多、人员紧等实际,合作市支行“想牧民之所想、急牧民之所急”,抽调业务骨干,坚持“白+黑”、“5+2”的工作节奏,全力以赴集中审核征信和录入资料。同时,积极与合作市财政、扶贫办、各乡(街道)办联动合作,加快完成贷前资料的收集、核对以及对农户的通知工作。
“针对藏区贫困农牧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语言不通和部分乡镇离农行网点较远的现状,我们合作市支行还利用‘流动银行’惠农服务车,下乡进村为贫困户集中办理贷款,直接将资金发放到农户手中。这一举措不仅方便了群众,更是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刘亚琳说。
合作市卡加曼乡格莱行政村洒洒自然村牧民拉么杰和完么扎西告诉笔者,在市农行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们联合村子里另7户牧民,申请了45万元精准扶贫贷款,成立了犏雌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现在犏雌牛数量已经达到了125头,合作社成员的收入也翻了几翻,大家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甘南州副州长傅强在考察合作市精准扶贫工作时表示,合作市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社会发育和开放程度低、贫困面积大,此次银政合作发放精准扶贫贷款,为贫困户脱贫致富输入了新鲜的金融血液,不仅带来了现实的经济效益,更为藏区维稳工作提供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农行为甘南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据了解,农行合作市支行首批承贷的4550万元金穗惠农精准扶贫贷款,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全部发放到合作市全辖6个乡、2个街道办的9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手中。(通讯员王永峰 吴鹏)
( 编辑:实习)
】【】【】
分享到:5.36K
新华网甘肃频道Copyright (C) 2015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农行甘肃分行:依托政府增信开展金融精准扶贫服务
日08:45&&来源:
原标题:农行甘肃分行:依托政府增信开展金融精准扶贫服务
年轻的潘虎虎一直有个梦想:用所学的汽车修理技术脱贫致富。他不能忍受家里一直靠吃低保生活的日子。“贫穷是一件不光荣的事儿。”他说。然而,对于这个甘肃省西和县潘湾村的农民来说,现实又是残酷的: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患有慢性病,哥哥是残疾。家里一直很穷,哪有钱开汽车修理铺呢?
“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给了潘虎虎一个机会。2015年,甘肃省开展“1236”扶贫攻坚行动。他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从而获得农行甘肃分行5万元的信贷支持。潘虎虎迅即租下了早已看好的一块空地,搭建了几间简易的石棉瓦房,购置了一些修理器材和工具后,开起了自己的梦想之旅。
一年后,潘虎虎告诉农行的工作人员说:“虽然这个修理铺看起来不怎么起眼,但是它可给我带来了不少的收入,就过去的一年多就挣了5万多元了。照这样的情况,两年后不但能够还上5万元的贷款,我还能够挣上个10来万;不仅可以摘掉贫穷的帽子,还能当上‘万元户’呢!”
在甘肃,像潘虎虎这样的例子很多。金融的力量温暖了陷于贫困的人们,给予他们追求新生活的勇气和希望。
甘肃现有58个片区贫困县和17个插花县,贫困农户101万户、417万人,约占甘肃总人口的20%。甘肃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人口不到2%,但农村贫困人口则占全国的6%。如何帮助4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甘肃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最艰巨任务。
2015年6月,甘肃省委、省政府出台了“1+17”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方案。其中包括在全省范围实施小额信贷支持计划,向101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免抵押、免担保、5万元以下、3年以内的小额信用贷款,具体由农行甘肃分行和其他三家金融机构承担执行。
由于贷款客户分散、额度小、时间紧、要求严、工作强度高,加上自身基层网点少、人员紧张,农行甘肃分行无疑面临着极为严峻的考验。然而,迎难而上从来都是农行人的风格。何况,金融扶贫一直是农行甘肃分行深入思考、不断实践的问题。
之前,他们已经推出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的“双联贷”,通过建立政府增信机制,推动组建政策性担保公司,为农户贷款提供全程全额担保,有效化解了“贷款难、贷款贵”问题,使大批贫困农户能够获取贷款,被誉为“甘肃扶贫新政”。
如今,农行人再次启程。他们把精准扶贫作为服务三农之重、金融支持之要、大行担当之义,脚下沾满泥,心中沉淀情,自觉肩负大行责任担当,情系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力投入到这场攻坚战中去。
和贫困做斗争不仅需要勇敢的担当,更需要智慧的安排。如何激活普惠金融思维,发挥好金融扶贫作用,真扶贫、扶好贫,是每一位金融从业人员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而甘肃的农行人已在路上。
按照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安排,农行承担了甘南藏族自治州、陇南市两个最贫困地区共17.9万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扶贫任务,占全省17.6%。为此,农行人依托政府增信机制,创新推出金融精准扶贫服务。
据介绍,农行甘肃分行结合省委、省政府有关精准扶贫贷款工作要求,推出专属产品“金穗惠农精准扶贫贷款”。具体而言:
由列入当年贷款投放计划、有生产经营信贷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向所在村提出贷款申请。甘南州、陇南市17个县级政府抽调财政工作人员、乡镇干部、大学生村官等4093名工作人员,成立246个调查团队,进村入户调查。县支行收到贷款资料后,逐户进行C3录入,提交审查、审批。放款前,客户经理通知农户前来网点或惠农服务点、流动服务车所在地,完成合同面签,发放贷款。
对有生产能力的贫困户,可以支持农户自主经营,脱贫致富。对部分无能力的贫困户,由政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以及农行签订四方脱贫带动协议,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开展生产经营,并向农户按不低于8%比例进行分红。借款农户承担最终还款责任。
为了推进工作,农行甘肃分行在可用费用总量内,优先保障精准扶贫服务费用需求,对客户经理按月给予岗位等级补助。同时,行里对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按规定完成贷前调查、审查审批和贷后管理规定动作的工作人员,贷款出现风险后不予追责,打消基层人员顾虑。
另外,农行甘肃分行领导带队,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三个工作组分赴甘南州、陇南市17个县,召开现场培训20多场次,听众合计4600人次,解读方案,指点要领,听取意见,完善产品。各县支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按日评比、计划到天”,将计划细化分解,按日排名通报。
“这是一场艰苦的仗,我们必须从策略、机制、保障各方面做好准备,全力以赴力争全胜。”农行甘肃分行负责人说。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常年在“三农”服务工作一线的农行人对一方百姓都有着深厚情感。这促使他们怀着饱满的热情和无私的精神去工作。
据悉,精准扶贫贷款专项工程启动以后,参与工作的每一个农行人都发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采取“白+黑、5+2”模式,加班加点收集资料、录入审批、发放到户,做到了政银协作到位、沟通衔接到位、工作安排到位、责任落实到位,有力保障了工程顺利实施。
农行陇南分行自2015年10月中旬起为加快进度,全行员工放弃中午和周末休息时间,进行两班倒工作机制,每个作业小组人员实行倒班,两人一换,做到人换机不停,每组从早上C3开机坚持到晚上C3系统关闭,录入人员一日两餐全部在办公场所用盒饭解决。同时为加快当日投放进度,每个支行安排专人专柜办理审核放款,每天至少安排4名柜员加班放款,确保已审批贷款当天全部发放到位。
陇南分行下属西和县支行三农服务中心主任王欢明每天早上7点半就到单位,晚上12点才回家,没有节假日、没有周末,认真审查每笔贷款,精心修改每项贷款要素,做到无差错、无违规。为了不增加贷户负担,对距县城较远的乡镇,王欢明和同事们全部乘坐流动服务车开展上门服务,经常是披星戴月打印已审批的信贷合同和贷款凭证,奔波在各乡镇统一签字放款。他一旦与农户约定,便风雨无阻。同时,他还利用发放贷款的机会,苦口婆心地为农户讲解精准扶贫小额贷款的准入条件、用途、期限、利率、征信及惠农卡的使用和防诈骗知识,将自己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惠农信贷政策的落实中。
王欢明说:“我生长在农村,是地地道道农民的儿子,能在家乡的热土上为父老乡亲做一点‘三农’金融服务工作,是我一生最大的荣幸!”
农行甘肃分行的有关负责人称,精准扶贫模式是该行创新政府增信模式,支持扶贫攻坚的又一次有益探索和实践。该模式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脱贫致富提供了“第一桶金”。甘肃省领导充分肯定了农行这种做法,而产品也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热烈欢迎。
据悉,精准扶贫模式支持建档立卡贫困农户从事农业种养殖产业,对其发展扶贫产业,脱贫增收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每年增加农民户均纯收入3325元。农行也从中受益。今年以来,精准扶贫模式的推广有效带动了“三农”个人业务发展,甘南分行贷存比提高2.18个百分点,陇南分行贷存比提高9.2个百分点。17家县支行中有16家县支行存量贷存比超过30%,资产空心化问题也有效缓解。
同时,精准扶贫模式来源于、深化于政府增信机制建设,进一步放大了财政资金撬动信贷资金的杠杆作用,让更多贫困群众得到实惠。银政共管机制、责任追究机制、保障激励机制更加成熟完善,使风险控制有了保障,银政合作有了平台,金融扶贫责任落实有了抓手。
另外,精准扶贫模式响应中央精准扶贫的战略部署,得到了各级党政的认同和支持。政府作为主导推动者、资源整合者、参与管理者,调动各方力量,与农行甘肃分行合力开展各项工作,研究解决问题。
“下一步,甘肃分行将按照政府和总行关于金融扶贫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探索、创新、实践、丰富金融扶贫模式,切实放好、管好精准扶贫贷款,为甘肃扶贫攻坚奔小康做出大行应有的贡献。”上述负责人说。
(责编:赵铭琪(实习)、张雨)
深圳乱开远光灯罚看灯一分钟11月1日晚,深圳交警启动乱开远光灯专项整治行动,提出被查车主要坐一把“绿色远光灯体验专用椅”,并且要求看远光灯一分钟。此举引起全国网友关注。
今年“双11”,怎样买得更嗨? “双11”将至,线上线下商家拉开“备战”序幕。按照往年经验,“双11”的促销手段千变万化。想要真正得到实惠,必须擦亮眼睛,精心挑选一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乡政府和村委会的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