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男生说没感觉什么情况自己被别人碾压的情况下,怎么去提升自己

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特别是跟男生聊天的时候,通常聊不到几句就没话说了。
可以参考以下文章:
这是我一个很受欢迎的女生朋友发给我的,她曾经用最后一条和一个男生聊到深夜。我也试过,体验是对于喜欢的男生还挺开心的,对于不喜欢的男生是煎熬~谨慎使用,觉得无论和什么人聊天真诚和注意一下说话方式就好了,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毕竟我一直是一个单身狗,一定是哪些方法出问题了,可能主要是长相上( ???????? )祝你早日拿下男神,记得回来告诉我们啊!
不要一上来就说在干嘛,不要一上来就说在干嘛【因为很重要所以说两遍】
找个话题再扯要好的多,实在没话题就别找,偶尔你也需要高冷一下,免得男神优越感太强或者觉得你烦。
找什么样的话题开头呢?你感兴趣的,你觉得他也会有兴趣的。比如你的男神养狗,截个有意思的狗狗食谱给他(我不是马建国的托)再比如你玩了一个很不错的游戏,也可以安利他。(不是潜伏的托)以上按照具体情况来看。至于什么伤感的歌啊,就别分享给他了,一是听歌的个人口味差别很大,二如果他无聊的话会死抠歌词总觉得你在传递什么信息想找到什么暗示。当然,如果你们关系很熟的话又另说了。
这样随便瞎聊几句,再来句 话说你现在在干嘛/干什么啊? 也比一开始就在干嘛要好!!
为什么我如此不喜欢在干嘛这句话呢,因为每次别人聊天给我发这句话的时候,内心总是OS:玩手机啊这不废话吗
但一般会回:没干什么。
下一句很可能就是:吃饭了吗?
………已经想拉黑了-_-||
作为一个专门研究男女交往的专家,不时会有女性私信给我看她们跟追求者的聊天记录,抱怨遇到的那些不会聊天的男人。
同时,我也经常收到男士苦恼于不会跟女孩交流的求助。
“我加了一个女孩的微信,但聊了几次她话都不多,请问该怎么打开话题?” “跟相亲的女孩一开始聊得还可以,但后来就没话说了,怎么办?”, “我在交友网站认识了一个女孩,只聊了一次就被拉黑,这是为什么?”
在仔细对比大量的聊天记录后,我总结了“聊天四大常见错误”
1, 连续提问
2, 不说自己
3, 情感过度
4, 随意评价
错误一,连续提问
导致连续提问有两个原因:
其一,有些男人遇到喜欢的女孩,想尽快投其所好,于是就开启提问模式,像猎人发现了猎物马上就收集猎捕信息。 其二,试图用提问来逃避无话可说,我问你答短暂产生了聊得不亦乐乎的错觉。
但实际上,连续提问是在透支社交的耐心和礼貌。正常的聊天应该是你来我往、互通有无的,你可以向别人索取信息,但也应该向别人提供信息。尽管在对话刚开始的时候人家可以出于礼节向你单方面提供一些信息,但如果你总是没有回馈,这就打破了社交的平衡,对方就会觉得跟你聊天不舒服。
连续提问的现象非常普遍,随便举个例子吧。
男:你现在毕业了吧?
男:你是10级的吗?
女:我是11级的
男:现在在哪儿上班?
提问不是不可以,提问可以作为寻找话题的一种尝试,需要防止的是连续提问给别人产生的压力。要想避免这个问题,可以在每次对方回答了你的问题之后,你都给予一定的响应(即自己在这个话题上的相关信息,状态或感受),比如:
男:你现在毕业了吧?
男:我是前年毕业的,忙忙碌碌工作两年,最近正琢磨要不要回去读个研呢。
男:你是10级的吗?
女:我是11级的
男:我表弟也是11级的,已经谈了好几个女朋友,我妈经常用他鼓舞我别老在家宅着。
通常来说,这样一问一答一响应式的聊天就可以避免连续提问的压力了。但是有一种情况不用这样,就是对方主动开启倾诉模式,比如“今天真倒霉,遇到个特别奇葩的家伙!”,这种情况下,你可以通过连续提问让对方尽情表达——“在哪里?遇到什么事?那家伙怎么奇葩了?”。
错误二,不说自己
不说自己的原因也跟男人的狩猎本能有关,猎人总是习惯把自己隐蔽起来。
可实际上恋爱不是捕猎,聊天的主要作用应该是让双方互相了解,但很多男人都认为自己的生活没什么值得说的,他们更喜欢谈论对方或者第三方。虽说这样也不是不能展示自己,比如你有独特的表达方式,但能达到这个境界的人毕竟凤毛鳞爪。
不说自己的具体表现分为完全忽略自己或者在说到自己时一带而过,例子
女:你现在做什么工作呢 男:我们公司是做xx的(完全忽略自己,把对自己的介绍变成了对公司的介绍)
女:你多大了
男:83年的(一带而过,问啥说啥,跟个听话的犯人一样)
正确的做法是在回答时多用状态+感受
女:你做什么工作的
男:我做审计,通俗点儿说就是找人算帐的。
女:你多大了?
男:83年的,昨天在小区帮一个小朋友开门,他妈妈竟然让他说“谢谢大叔”。
如果对方对你的回答进一步表现出兴趣,你就可以顺势把话题变成关于你个人经历的一段小故事,这样你们的彼此了解以及相互关系就可以趁机推进。
还有一种情况是女孩态度友好,但话却一直很少,这时候男人也应该从自己说起去打开话题。
男:好久不见啊
女:恩恩,是吶(没有实质内容不过有积极情绪,如果连续几个回合都这样,就代表她不打算谈论自己但可以听你说话。)
错误三,情感过度
顾名思义,情感过度就是你在聊天中传递出来的情感超出了你们现有关系,从而让对方觉得别扭。
情感过度的表现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过于细致琐碎的状态表达,比如我今天做什么吃什么买什么看什么,事无巨细唠唠叨叨,但你忘了别人也许对这些根本不感兴趣;一种是过分强烈的感受表达,比如男孩对一个刚刚认识的女孩说“今天满脑子想的都是你”,但他意识不到女孩可能会因此觉得尴尬。
情感过度的原因有两点:
1,追求表达的极致效果,恨不得每句话都一语惊人直捣芳心。
2,对真诚的错误理解,认为真诚就是把自己做的和想的毫无保留地告诉对方。但人际关系是在平衡中的推进,单方面的冒进反而会破坏稳定,所以追女孩时,刚认识就送礼物送温暖是不对的,聊天时情感过度也是不对的。所谓真诚的原则为“不说假话”即可,至于真话说多少应该随着交往循序渐进。
如何避免情感过度呢?
对于上面说的第一种表现,我们可以主动说自己的状态,但是先只“下切一级”,然后根据对方的反应再决定是否下切到二级或者三级(关于下切,请看我的另一篇文章《下意识语言模式》别名“什么叫不会聊天”) 对于第二种表现,我们除了用生活常识作为参照之外(如果我们稍微多想一下,也许就会意识到“满脑子都是你”会给别人压力),还有一个更谨慎的方法,就是用“比你觉得安全的程度再轻一些去表达”,因为人和人的感受总会存在差别,你觉得恰好安全的程度,到了对方那里可能就会因为他认知上的偏差而被放大一级。就是说“即使在你的习惯中,【满脑子都是你】刚好安全,保险起见你也应该说的再轻一点。”,因为关系的推进靠的不是一两句豪言壮语,而是交流的可持续性,降低风险稳步前进才是最有效率的做法。
错误四,随意评价
一般来说能聊几次天就被拉黑的,多半是犯了“随意评价”的忌讳,这是四大常见错误里最严重的一项,可惜很多人都意识不到。
男:做什么呢
女:在逛街
男:太惬意了(凭什么说我惬意,老娘刚失恋)
男:周末有什么安排
女:要准备考试
男:学霸帮帮我(你们全家才是学霸)
随意评价包括对别人的情绪、意愿、能力、性格、角色进行不由分说的主观判定,产生的原因往往是当事者为了说出有趣的话题,自己先去设定一个前提,然后再想象伸延去表达一个意义。但问题是这个前提常常与事实不符,并且还是指向对方的,这就给别人自以为是的感觉。
并且即使你的前提是对的,作为不熟关系的另一方还是不愿意被评价定义。因为一旦我承认你对我的主观判定,那么接下来可能就会限制交往的进退自由。比如我刚刚承认自己喜欢喝咖啡,然后你马上就邀请我去喝一杯,可是我现在不想跟你出去,但由于我刚刚承认自己喜欢,那么拒绝起来就比较麻烦,会显得我是个表里不一的人。
在心理测试中有个技巧,叫做“用客观事实淡化主观意愿”,比如调查青少年自慰行为,直接问被试“你平时自慰吗?”,回答yes的人会很少,但改成“很多人有自慰习惯,你呢?”,回答yes的人就明显多了。
把这个技巧用在平时聊天也可以,对于一个刚刚认识且实际上喜欢喝咖啡的女孩,你问她——“你经常喝咖啡吗”比“你喜欢喝咖啡吗?”更容易得到肯定的回答。当你得到了第一个肯定回答后,你也才更容易去提出第二个请求。
而随意评价的人干的事情就属于——“用主观判断覆盖客观事实”,正好是反其道行之。
另外,还有一种升级版的、纯粹找死的随意评价,就是质问——【先给人家扣上一顶帽子,再问人家为什么要戴这顶帽子。】
男:做什么呢
女:在逛街
男:为什么你总是活得这么惬意?
男:周末有什么安排
女:要准备考试
男:难道就一定要做学霸吗?
作死指数几乎百分之百!这是因为质问不但不符事实,而且还产生了情绪表达,说话者洋洋得意,听话者一肚子火,所以不拉黑你拉黑谁?
而真正的社交高手只有在满足两点时才会偶尔评价对方:
1,确保自己能够说对。
2,确保对方愿意让你说对。
~~~~~~~~~~~~~~~~~~~~~~~~~~~~~~~~~~~~~~~~~~~~~~~~~~~~~~~~~~~~~~~~~~~~~~
最后,针对聊天的四大常见错误,我又总结了四个对应原则:
1,少问多说,多说自己
2,客观陈述事实
3,适当表达感受
4,谨慎评价对方
很多人来求助的原始动机都是想知道怎么才能聊好?但实际上很难有什么方法能确定让你聊好,相反倒是有很多做法能保证让你聊坏。所以我们只要认识那些会让你聊坏的规律,并且有效避免就可以了。如果一个人能做到聊天不犯错误,再加上诚恳的态度,基本上他的社交能力就可以达到70、80分了,至于如何做到一见如故滔滔不绝的境界,一方面需要极高的技巧,更主要的还是要靠缘分了。通常情况下我认为70、80分的成绩也足够了,因为聊天能力并不是人际关系的全部。
本文所讲内容都是我在指导男女交往中发现的问题,不过同样也适用于日常生活以及工作环境。严格来说,很多人在交流沟通中都是存在问题的,只是在日常生活由于人情世故的缓冲,这些问题产生的麻烦并不会马上体现。倒是在那些单纯的男女交往中,出言不慎的后果才会立竿见影,所以我一向认为追求美好爱情其实也是自我完善的一次机会。
和现在男票刚认识的时候,因为是朋友介绍的,我们不讨厌对方但是约会的时候聊天总是聊不起来,总得再找一个“电灯泡”一块吃饭才能不尴尬,后来朋友受不了了,推荐我去学网易云课堂的《跟JINGO学聊天》,案例充分好理解,想想当时好尴尬啊
请相信我,只要你长得不是很差。并且对方没有女友。
基本上找对方聊天,对方是会努力找话题的。(部分宅男和某些群体除外)
具体的内容,我想肯定会有人告诉你的。
只是和题主分享一点吧。
就是一个高质量的聊天,不应该是一问一答的。
比如 你多次挑起话题,对方的回答都是很敷衍的,算了吧,改日再找他吧。或许他在忙着吃饭或者看小说或者打游戏。不要再去烦他了,尽快把聊天收尾吧。一个好的聊天应该是一问一答+一问的。
如:A你喜欢吃什么啊。
B 最近偏爱小龙虾,你呢 喜欢吃什么。
上面就算是一个不错的聊天。
而如果多次聊天都是这样的,妹纸早点放弃吧。
A你在干嘛呢。
A吃什么呢?
A真的吗,我也特别喜欢吃小龙虾呀。
最后祝妹纸幸福~
他要是对你有兴趣,就能聊下去。
男人对女人。。。哪里敢兴趣。。。大部分集中在脸上。。。
只要你不是长的。。。
可以聊生活,聊理想,聊生活,聊学习啊。
请把握四大真言!
“真的吗?”
“然后呢?”
“为什么?”
“你好棒!”
你不需要说太多话,学会倾听比较重要。把话题引导至他喜欢的方面,等他开始侃侃而谈的时候,你时不时的表示一下赞同、钦佩。你的状态一定要是积极地,让他隔着电话也能感觉到你对他说的话也很有兴趣。当自己不太了解对方的话题时,这样子做就好了~~
曾经的我,很不会聊天。
比如参加线下聚会的时候,饭桌上别人聊得很HIGH,我却不知道说什么,完全插不上嘴。
比如,我非常害怕打电话。因为那种时候只剩我和对方的声音,我必须及时反馈,必须说出来。既不像线上文字交流,可以延时,或者见面的时候,能用肢体动作来掩饰尴尬。每一通电话都像是受刑。
又比如,跟自己喜欢的女孩聊天,对我来说也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往往我绞尽脑汁却还是想不出能说什么。女孩说的话,我又不知道该怎么接。气氛会变得非常尴尬,我如坐针毡,我想女孩估计也不好受。
还有很多。
那段漫长的不会聊天的时期,似乎像是黑暗的中世纪,让我压抑、痛苦。
好在,我走出来了。虽然依旧不算“会聊天”,但至少能算正常了。
因为现在在负责PR工作,所以需要经常拜访媒体。虽然还是有些抵触,但还好每次都能轻松自然,气氛融洽。
生活中也好了很多。虽然还不算外向,但开朗了很多。朋友聚会中,经常会有人被我逗笑。和女孩子聊天也无大碍,甚至一度有人说我很会夸人。
从不会聊天到变得正常,这期间我经历过很多很多。都是一点一点悟、一点点磨出来的。
我想,我现在终于可以把它们分享给你了。
一、放松自己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在家里和爸妈聊天,和兄弟姐妹聊天,从来都不会紧张,也不会出现不会聊天的情况。有时候,甚至还会话唠。
因为你很放松,你不需要表现什么。
但一旦你有了压力,比如面试,比如和心仪的女孩约会,比如上台演讲。你就会开始紧张,开始支支吾吾。
因为你很在意这次讲话,你很在意结果。你对自己有期许。
但是很抱歉,因为在意而带来的压力,会极大地阻碍你的发挥。你越在意它,你就会越搞砸它。
既然你在意就一定会搞砸,那为什么不试试不在意它呢?
结果无非就两种:
你搞砸了这次聊天/你表现得很好
比如搭讪,我知道很多人会害羞,会不敢,会有压力。但是你想想,你不去搭讪,你就错过了她,你什么都没得到。
你上去搭讪,你可能失败,但因为是路人,没人知道你搭讪失败,你任何损失都没有。
但如果成功要到了号码,那就多认识了一位美女,而且之后很可能就是一段美妙的感情。
所以……你为什么不去呢?
不要给自己压力,要知道,这世界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真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认识一位顶尖的销售,他的谈话堪称是艺术。
但你们知道吗?他是个结巴。
我曾经问过他,你是怎么做到的。
他笑着说,都是磨出来的。其实现在他都经常告诉自己不要紧张,尽量放松,尽量自然。
你看,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怎么就知道不行呢?
你难道还不如一个结巴吗?
所以,多去尝试,多去找不同的人聊天。不要给自己压力,让自己尽量放松。其实,你也可以会聊天。
二、把握距离
这个距离,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恋人有恋人的距离,亲人有亲人的距离,朋友有朋友的距离,陌生人有陌生人的距离。
你和任何人之间,都有一个距离。
同样,任何人与你,也有一个距离。
这两个距离,不一样。
用双方都能接受的距离来交流,才会是一段好的、融洽的关系。
比如,你喜欢一个女孩,对她嘘寒问暖,你对她用了恋人的距离。但她显然不这么想,她可能仅仅是把你当朋友,所以你的距离侵犯到她了。她会抵触,会反感。
你还指望她想和你聊天吗?不拉黑你就不错了。
同样。如果是一个刚认识的人,你一上来就开玩笑,是很不恰当的。当然,有些人可以接受,但如果对方不能接受,那他对你的印象就会非常差。
所以在冒这个险之前,你最好先用恰当的距离探一探。
但如何才能把握距离呢?
一方面,这需要对情绪的感知。这基本是靠天生的。有些人很钝,有些人很敏感。
但更重要的,则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
换作是你,你会是什么反应?你会觉得舒服吗?你会觉得被冒犯吗?
当你习惯了站在对方角度去思考问题,久而久之,你就会准确把握距离了。
这同样,需要大量尝试。
三、提升自己
没错,这是句永远正确的废话。
但我不得不强调它。
当我还是一个蓬头垢面的理工宅男的时候,你让我在喜欢的人面前不自卑,是不可能的。
但我现在有了体面的工作和不错的收入,我可以穿上最时髦的衣服,我可以有钱护理我的皮肤和头发。我见识过各种场面,住过五星级酒店,也吃过米其林餐厅。去哪里都不会怯场了。
我不再是那个畏畏缩缩的穷小子了。
不是炫耀,但事实是,我现在真的可以很轻松自然地约见我喜欢的姑娘。我不会有什么压力,去约会的场地我都熟悉,就像自己家里一样,我还可以给她讲述这里发生过的故事。
我拼了命地提升自己,努力工作,年纪轻轻却头发都熬白了不少。为的,就是能活得体面点,遇到自己喜欢的女孩时,不至于错过。
但体面,却不一定会快乐,也不一定会轻松。甚至你会更累。
只是,让自己不后悔而已。
仅此而已。
今天和朋友聊天,对方突然感叹,生活艰难。
我不由得苦笑。要知道,这个人收入比我高多了。
但他的难处,也是真的难。
其实很容易想通。我小学那会啥都不懂,一毛钱收入都没有,但却很快乐。每天盼着放学看动画片,盼着周末可以去找小伙伴玩。
但长大了,却一直过得辛苦。
人生从来就是辛苦的。如果你过得轻松,那一定是有人承受了你的那份辛苦。
所以,加油吧,少年,努力提升自己,去成为一个能够替别人承担辛苦的男人。
不要让自己后悔。
结尾的话题似乎变得沉重起来,希望大家不要被影响心情:-D
总之,没有天生会聊天的人,只要你多去尝试,不断磨练,你一定会得到提高的。
最后,祝大家都变得像宋仲基那样会聊天。
参与讨论请先
被浏览:8263 次关注者:10 人感觉自己不幸福怎么办? - 壹心理
感觉自己不幸福怎么办?
发表于 11:30:03
文:高浩容|壹心理专栏作者自从去年我的好基友喜当爹后,我回老家的生活有了改变。过去大半夜还能跟好基友喝酒聊天,现在则是去他们家陪干女儿小可玩。干女儿最近会站了,蹭蹭的爬到你面前,把手上抓的东西拿给你,然后再要你还给她。或是拉着她那件印着卡通图案的衣服,要你称赞她穿得好看。上次回老家,我们在公园一起看顾孩子。我不禁想,好基友一直待在老家,一座个四面环山的小城;我则是长居台北,经常往国外跑。他结了婚,三代同堂;我仍是独身。他是作息正常的公务员,我是工时弹性的自由工作者。「好羡慕你,一个人自由自在多好。」好基友说。「我才羡慕你,一家和乐融融多幸福。」我回应道。过着不同生活的我们,到底谁过得比较幸福呢?我和好基友展(听)开(我)讨(废)论(话)。§ 一般所谓的幸福感:幸福感是一种感受我们多从主观的角度来看待幸福,主观的幸福是一种个人有所不同的感受,所以又称为「幸福感」。一般人看待幸福感通常有三个角度:◎情绪层面。情绪可分为「正面情绪」与「负面情绪」两者,幸福感就是正面情绪减掉负面情绪的得分。我:「好比今天给小可一块饼干,看小可乖,又多给一块,小可开心得笑出来,幸福感比只拿到一块的时候高。好基友:「可是有时候给到第三块,小可就不吃了,也不开心了。」我:「因为情绪感受会有『边际效用递减』的现象,就像你慢跑完,喝得第一口水会觉得特别甘甜,但等你喝几口水后,对水的渴望降低,幸福感就不会那么强烈。」◎认知层面的幸福感。幸福感靠的是自己订定的生活标准,给出一个生活评价。我:「记得我们高中的时候吗?跟女孩子牵牵小手就好开心,曾几何时胃口越来越大……」好基友:「那是你,不是我喔!现在我最幸福的时刻,就是每天看着小可长大。」我:「这就是我要说的,不同人生阶段,我们会给自己不同的标准,能否达到这个标准就会影响我们的幸福感。好比我这个阶段想成家,而你突然更渴望自由。」◎身心健康(圆满)。幸福感是一种综合性的正面感受。我:「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只是没有疾病,而是生理、心灵及社会关系皆圆满。』,指的就是这种幸福感。」好基友:「这要求也太多了吧?我自己觉得现在挺好的呀!」我:「我同意,圆满的幸福感比较像是一种对幸福的理想。」好基友:「你说得这些我大概懂了,可是……为什么幸福感不能延续,有时会中断。并且我看一些人成天说自己不幸福,如何让他们重新获得幸福感?」看在干女儿的份上,我决定多说一点。§ 正向心理学:幸福感决定在我们的手上当前对于幸福感的讨论最多的,莫过于「正向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的研究,呈现多数人对幸福感的想望,当然也包括如何提升幸福感的方法。其中一条思路来自扎根宾州大学心理系,赛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教授「真实的幸福」(Authentic Happiness)团队。另一条思路围绕哈佛大学学者,班夏哈(Tal Ben-Shahar)、兰格(Ellen Langer)、席格(Daniel Siegel)等探讨「幸福科学」(Well-Being Theory/ The Science of Happiness)的教授们。这里我们会发现,「快乐」跟「幸福感」分开了,那么两者有何不同?赛利格曼解释:尽管方向有点差异,但两个团队的研究并非互斥,而是互补。好比我和好基友,我们一个单身,一个成家喜当爹;一个在城市奋斗,一个住乡下。我们的生活充满差异,你说哪个好?思考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先看看赛利格曼举的例子,曾有研究人员对有孩子的夫妻,和没有孩子的夫妻做幸福感的测试。结果发现没有孩子的夫妻,平均幸福感高于有孩子的夫妻。这个结果会产生一个荒谬的推论,既然没有孩子的夫妻比较幸福,那么为了增进幸福感,最好结婚之后别生孩子。赛利格曼说,要是这个逻辑成立,那么人类迟早有一天会灭亡。想想现在还真的不少家庭这么干,结果就是造成少子化的现象,先进国家为了让夫妻生孩子,祭出各种福利政策。然而,赛利格曼并不是说这五点增进幸福的考虑错了,而是当我们在思考幸福,并且从「满足的人生」角度来思考时,我们应该把人类整体的幸福也纳入思考。这个整体不是古希腊哲学家谈的恢宏概念,而是今天我们为了提高幸福感做的每一个决定,都会牵扯到提升幸福感的每一个面向。正向心理学其实就出于赛利格曼之手,但他发现过去的正向心理学谈的大多是从主观角度出发,强调当下、自我的幸福感。可是幸福感应该要顾及未来,好比一个族群的延续;以及他人,譬如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从这个角度来看,我的好基友是幸福的,虽然他说怀念自由,但他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大半夜起来哄孩子睡觉,自然会有负面的情绪,但长远来看,看着孩子长大的幸福感,那不是我这个单身的人所能体会的。但这并不表示我孤家寡人就不幸,赛利格曼认为幸福感根基于「选择」,选择总是有所取舍,这些取舍来自我们的考虑,而我们需要更长远的考虑。譬如台湾曾有针对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发现多数大学生尽管都认为高收入值得追求。同时肯定颜回一箪食、一瓢饮,物质要求低的生活属于幸福的生活。大学阶段正是要走向经济独立,追求事业和个人成就的时期,这样的想法并不矛盾。就像我并非不渴望成家的幸福,只是目前我对个人某些成就的追求,以及尚未遇到合适的伴侣,所以我在此刻选择独身。我和好基友互相羡慕,但这只是说明我们同时向往着我们所没有的某种幸福,但同时我们各自拥有不同的幸福。§ 如何增进幸福感:幸福感是使自己幸福的能力我的好基友和我尽管工作不同,但我们都能通过尽心尽力工作,得到工作上的成就感,增添我们的幸福感。并且幸福感会中断,还会有起落,这都是很自然的现象,因为正是我们面对生活各个阶段的各种挑战,我们才能获得幸福感。就像前面赛利格曼举的例子,没有孩子的夫妻在测验中的幸福感比较高,但他们和有孩子的夫妻在谈幸福感时,内涵完全不同。我想起前些日子有自媒体发起「逃离北上广」的活动,在网络上引发热烈讨论,各种在北上广梦想成真,与梦想破灭的故事再次浮现于我们面前。实则每个人在北上广的奋斗,做的都是不同的梦,破灭的也是不同的梦境。那么我们如何针对自己不同的处境,提升我们的幸福感呢?这里就牵涉到我们对幸福感的观念,经常我们把幸福感当成一种感受的结果。但从正向心理学的角度,幸福感其实不只是一种感受,更是一项能力。哈佛大学的席格教授说:「决定我们幸福感的因素,大约有四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另一方面,仅有一成决定于我们的运气。所以幸福感更多的不是看我们拥有多少能力、东西,或是赌运气,而是我们看待一切生活事物的心态。」所以提升幸福感,并非如运动一般靠着提高大麻素的分泌,产生于愉悦的感觉而已。因为这些幸福感的「感受」会消逝,而能力会留下。就像一个人中乐透,这钱终有花完的一天,但拥有一技之长能让一个人长久保有挣钱的能力。进而,如何提升幸福感的能力,席格提出几点建议:1.活在当下2.常怀感谢心3.乐于付出4.不断提升自己的长处5.学会品尝快乐的滋味活在当下有时,我们的忧虑来自于过去与未来。某一段失败的经历,让我们无法站起来,因为那些经历占据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无法追求更多的可能性。有时我们彷徨于即将到来的厄运,就像害怕坠机而不敢搭飞机的人们。在忧虑中,我们感受不到幸福。因此,第一项我们要提升幸福感的能力,就是学习专注于当下的活动。当我们在读书,我们就好好的读书,尽可能不去想我们是为了明天的考试读书,为了三年后的高考读书,也不是为了向过去的某位老师证明自己能行而读书。常怀感谢心感恩的心使我们能长保乐观,提高对人生的满足感。我们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来。想想每年春运的景况,即使是在遥远的城市奋斗,我们仍心系老家的亲人,这些亲人给我们的爱,正是我们能够坚强奋斗的重要寄托。记得刚开始以写作为业,每次被退稿,心理都很难受,总觉得编辑刁难人。直到有天,听一位编辑朋友跟我说加班的辛苦。我才转念一想,编辑工作和我同样为生活努力。更何况如果没有编辑们尽责的审稿、退稿,我自己一个人自慰般的写作,能提高写作的水平吗?当我想通这一点,我确实不再容易在工作挫折中感受到不快乐。乐于付出有个故事说,一位先生晚上回家,跟妻子抱怨今天大家看他都怪怪的,连平常有说有笑的好同事也对他很冷漠。他的妻子听完,拿出镜子给他看,问道:「你今天都摆着一副苦瓜脸吗?」当我们只看见自己,就更容易沉浸在自己的负面情绪,我们以为自己被世界抛弃,但可能是我们抛弃了世界。幸福感虽然是个人的,但幸福感的来源却不往往来自人际之间的连结。这大概是为什么古老的希腊哲学家老是强调「做善事」会给人幸福,要我们当一个「有德性的人」。因为确实当我们发自内心让别人快乐,我们也会跟着快乐。不断提升自己的长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亮点,当我们的亮点被人看见,我们会感到快乐。可是亮点如果不琢磨,就会随着时间衰退。衰退带来的不只是挫折感,还会让我们逐渐在生活中退缩,失去对生活的感觉。我曾经遇过一位来谈者,他大学生活并不如意,对谈中他多次提到国中之前他是如何聪明,不看书也能轻易在段考中拿到头名,并因此进入当地最好的高中。可是进了高中,比他聪明的人多了去,在挫折中他并没有迎向挑战,继续提升自己,而是选择继续用老方法来应对考试,结果大学考试失利,连带在大学的学习也失去动力。反之,有些人在生活中选择逃避,也许换了一个新环境,我们能够重新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但终究有天我们需要面对更艰难的挑战,这时不幸福的感受又会找上我们。与其如此,不如好好提高自己。学会品尝快乐的滋味开头谈到一般多从情绪和认知的角度看待幸福感。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自我评价则会受到我们一厢情愿,或逃避的心理的影响。正念心理学强调我们要更细腻的去感受我们的生活,就像一位美食家,他试着打开所有的器官去感受口中食物的味道。当我们学会用这种方式去品味我们的生活,尤其是生活中快乐、愉悦等幸福感受,我们能在这些感受中延长我们的幸福感,并且扩大我们感受到的幸福滋味。反之,如果我们经常很暴力的吞下每一口我们尝到的快乐,这会使我们在快乐消逝之后,又急忙的寻找下一个快乐,着急与饥渴使我们变得不快乐。§ 结语好基友听我说完,凝望小可,对我说:「情绪的角度,或认知的角度,都只是表象,每个人在人生不同阶段都有各自对幸福的向往。我现在当爹,就愉快的当爹。过去单身的风花雪月,就当偶尔拿出来欣赏的老电影。实际上,过去单身的我是自由的,也是幸福的,现在何尝不是。」我:「所以啊!当我们看着孩子说『要是能回到小时候就好了!』,其实这话对,也不对。我们天生拥有幸福感这项能力,但唯有不断培养这项能力,我们才能在人生各个阶段,在各种不同的选择中,拥抱各自不同的幸福。」好基友:「对了,我发现小可听到音乐都会手舞足蹈,她应该有跳舞的天份。等她大一点,想给她找个舞蹈老师。」「以后当个舞蹈家吗?」我笑说。好基友沉吟一会儿,说:「只要她过得健康快乐就好。」「放心,有我这么帅的干爹,这孩子肯定会一生幸福。」我拍拍基友的肩膀。「不要脸。」好基友忍不住吐嘈。被他吐嘈的我,很幸福。【参考数据】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y Bulletin, 125, 276-302.Martin Seligman: The new era of positive psychology. /talks/martin_seligman_on_the_state_of_psychologyMind & Mood. http://www.health.harvard.edu/topics/mind-and-moodThe Original Theory: Authentic Happiness. https://www.authentichappiness.sas.upenn.edu/learn/wellbeing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print/413?page=allVeenhoven, R. (1994). Is happiness relative?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0, 333-354.Your well-being: more than just a state of mind. http://www.health.harvard.edu/blog/your-well-being-more-than-just-a-state-of-mind-曾文志:〈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常识概念与主观幸福感之研究〉,国立台湾师 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学系教育心理学报,2007,38 卷,4期,417-441。谢蕙春:《促进小区幸福感方案之探微─以高雄市鼓山区平和里为例》。国立暨南国际大学辅导与咨商研究所博士论文,2015。————The End————原文标题:过着不同生活的我们,到底谁过得比较幸福呢?作者微信公众号:心灵驯兽师(ID:studiomowen)题图来源:123RF责任编辑:Yusuke
我觉得幸福感不是怀念过去的快乐,也不是畅想未来的美好。而是活在当下,做当下要做的事,并从中找到乐趣。
不只疗伤,而是和你一起成长。(公众号:After之后)
擅长咨询话题:
面对面咨询:500.00/50分钟
电话咨询:400.00元/50分钟
账号密码登录
获取验证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子被大车碾压成碎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