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上升为什么会导致2016年对外贸易依存度依存度下降

新形势下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依存度变化趋势_思想理论_人民论坛网
新形势下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依存度变化趋势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产业结构调整转型等问题日益突出,与此同时在中国的对外贸易领域也出现了:人口红利优势逐步丧失、沿海地区部分劳动力开始向内地回流,中低端加工贸易将持续向外转移、贸易摩擦越发频繁等突出问题。&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等战略措施的实施是中国对外贸易转型发展所面临的机遇。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对外贸易依存度 一带一路 自由贸易区
【中图分类号】F741      【文献标识码】A
&影子银行&的概念及范围界定
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是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物质产品和服务交换活动的总和,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为对外贸易系数(传统的对外贸易系数),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年内的进出口商品总额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其中,进口商品总额占GNP或 GDP的比重称为进口依存度,出口商品总额占GNP或GDP的比重称为出口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是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
随着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和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经济新常态,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对外贸易依存度增长速度放缓、对外贸易格局调整从以发达国家为主,逐渐转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产业升级转型、对外贸易摩擦加剧、&一带一路&和&自由贸易区&战略实施等一系列新的变化。
不同发展阶段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变化情况
改革开放阶段。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改革开放进入扩大阶段,与此同时随着90年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开始,大量外资企业来华投资,看中中国大量的劳动力市场,相对低廉的原材料价格,丰富的资源供给,使中国对外贸易规模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对外贸易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贸易逆差为主逐渐转变为贸易顺差为主并不断扩大,中国实现了从一个贸易进口为主向贸易出口为主的国家转变。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随之上升,对外贸易依存度逐年提高,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全球其他经济体紧密关联在了一起。
WTO阶段。中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后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开放,由于入世后进出口贸易壁垒的取消,外商直接投资带动加工贸易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和中国贸易导向战略的实施实现了中国2001年~2007年对外贸易的飞速增长,成为了对外贸易依存度逐年递增的超高速增长期,这一阶段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远远高于世界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平均水平并且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中国GDP的增速,使得这一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蓬勃发展,带动国内经济持续增长,经济总量不断增大,中国迅速成长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但超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也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不可控的外部风险,主要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内需动力不足,满足了国内需求之后的过剩产能,只能通过出口贸易依靠他国市场来解决,导致了对外贸易依存度偏高,对外贸易在中国GDP的比重不断增加,中国经济发展对外的依赖性也随之增加,受外部不利因素影响的风险加大。
2008年金融危机阶段。2008年由于受到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受到较大冲击,对外贸易依存度也出现了大幅回落。2009年中国的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了13.9%,贸易顺差减少,其中月份中国的进出口总值保持着平均-20%的增长。金融危机期间由于中国外贸出口对象国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经济都遭受到重创,出现了经济增长下滑,导致了中国出口产品主要的消费群体财富缩水、信贷规模大幅收缩、失业等困境,消费能力也随之下降,直接导致中国对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为主的出口国外贸出口呈现下降趋势。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由于对外贸易占中国GDP比重达到了58%,中国为了降低出口萎缩带来的经济风险,也随之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应对措施:连续的降息降准、引导银行利率适当下行、降低首套房贷利率,释放居民购房需求、出口退税、人民币升值、扩大政府支出等。上述措施的实施一方面通过货币政策的引导和政府支出的加大释放了中国的内需动力,另一方面通过出口退税、人民币升值等手段增强了中国出口贸易的价格竞争力,使得中国的对外依存度在金融危机之后开始回落,释放了一部分风险,中国的经济结构也随之完成调整摆脱了对外贸易的高度依赖,并且在今后数年内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一直保持在40%~50%的区间内。
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性问题
在对外贸易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了新常态下制约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障碍,这些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资源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作为全球的制造业的世界工厂,中国资源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创新技术及自有品牌,仅仅只是作为国外掌握核心技术企业的代工厂生产贴牌产品对外出口,依赖于中国的广大廉价劳动力市场,以低价格占领市场。从国际发展经验看,美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主导的工业化阶段持续了110年,日本持续了80年,台湾省持续了40年,由此可见该阶段作为一个国家工业化发展的过渡阶段不可避免。但是,中国经过37年的改革开放,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产业人口依然是在以第一、第二产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聚集,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占比偏低,距离发达国家服务业在三大产业中50%以上的占比,依然有较大差距。随着中国经济超高速的发展、经济总量爆发性的增长,风险大量积聚,导致了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增速放缓、居民收入水平上升,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对外资来华投资的吸引力逐渐降低,外资转而投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经济增长潜力更大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产业结构会产生一定冲击,对中国的外贸出口会带来一定影响。
二是对外服务贸易发展程度较低。中国的对外服务贸易长久以来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差额逐年扩大。产生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对外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新兴行业少、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尚未形成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力支撑,生产性服务业水平不高,生活性服务业有效供给不足,与大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有较大差距。中国对外服务贸易优势领域主要集中于旅游、海运等比较传统的行业,而金融、保险、计算机等现代国际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强,缺少大企业大集团和知名品牌。
三是对外贸易区域分布不均衡。中国对外贸易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如深圳、广东、上海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对外依存度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中西部零星分布一些对外贸易企业,中西部对外贸易依存度也普遍偏低,在东西部地区对外依存度出现大幅偏差的背后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结果。
四是处于制造业的低端无法形成品牌效应。多年来我国的外贸产品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但是出口产品依然以传统的纺织制造品和高污染、高耗能的产品为主,而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由于整体技术层次较低、附加值较小、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主要依靠我国相对廉价的劳动力,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国际贸易中很难凭借品牌优势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而占据国际贸易链的顶端,仅仅作为全球知名品牌的代工厂,难以形成品牌效应,时常面临着对外贸易壁垒和反倾销的尴尬境地。
五是对国际市场依存度过高,抗风险能力不足。首先,中国对外贸易一直过度依赖于国际市场,形成了一批过剩产能的产业,在国内需求无法消化的情况下,对国际市场形成了很强的依赖性,然而一旦外部环境不利,中国的外贸企业将面临巨大的风险。其次,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排名前三的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欧洲,美国,日本,这三者与中国的贸易额就达到了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一半,这种过于集中的分布格局使中国的对外贸易的风险大幅增加,极易受到他国政策、经济风险的波及。尤其是2015年以来,随着以美、日为主导的TPP(跨太平洋伙伴贸易关系)进一步推进,TPP框架内国家享有框架外国家无法享有的进出口贸易的优惠待遇,而中国距离TPP标准要求的又有一定差距,短期内无法加入其中。因此,未来随着TPP的落地实施,中国在对欧盟、美国、日本等TPP相关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中将缺少竞争力,中国的对外贸易也将遭受到一定的打击。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对外贸易的新变化
中国已经从经济高速发展、做大经济总量的经济旧常态阶段,进入了以调整经济结构、稳定经济增长为主的经济新常态时期,GDP的增长速度也从2014年的7%增长速度逐渐的向2015年的6%回落。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由超高速向中高速转换、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换、产业结构由中低端水平向中高端水平转换、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资源配置由市场起基础性作用向起决定性作用转换。随着经济新常态在对产业经济产生深刻影响的同时伴随着&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等战略、政策的落地实施,也让中国的对外贸易进入到了一个以创新、创造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以&一带一路&战略改变对外贸易市场格局、以&自由贸易区&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升级提质的新常态。
GDP增速回落调整带动对外贸易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提高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内在质量,降低了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偏高的外在风险,随着2014年开始中国经济发展从做大经济总量向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目标转变,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也随之出现了一些结构性的调整。第一,受到中国经济增速从超高速、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和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部分资本从中国投向了更具经济增长潜力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部分依靠廉价劳动力以提高对外贸易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转而迁往东南亚、印度、非洲等劳动力众多且成本低廉的发展中国家,由此中国之前作为世界制造业代工厂所创造出的对外出口额随之下降。第二,在经济转型期国家推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等一系列支持创业、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增加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立足于做大国内市场,扩大内部需求,主动降低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减少经济发展的外部风险。第三,随着金融改革的推进,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以及受到对外开放倒逼国内金融行业发展的刺激,以金融业为代表的对外服务贸易行业在对外贸易中的占比会不断升高,逐渐改变中国对外贸易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的贸易结构,提高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内在质量。
&一带一路&战略改变对外贸易市场格局。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作为中国主要的对外贸易伙伴,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对外贸易份额与贸易顺差最大的市场国家,但是随着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加入TPP协议的推进实施,在这些国家市场上未来中国制造业商品出口价格优势会降低,纺织业产品会被东南亚国家替代,由于中国对外贸易很大一部分主要依赖于对上述国家的出口,而中国由于受到具体国情的限制,现阶段又无法达到TPP协议的标准,因此到时中国的对外贸易会受到一定影响,对外贸易依存度会有一个下降趋势。
有鉴于此,习近平提出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统称&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地区包括57个主要国家覆盖总人口约46亿(超过世界人口60%),GDP总量达20万亿美元(约全球1/3)。区域国家经济增长对跨境贸易的依赖程度较高,2000年&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平均外贸依存度为32.6%;2010年提高到33.9%;2012年达到34.5%,远高于同期全球24.3%的平均水平,为中国外贸市场转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推动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新型经济体国家众多,对基础设施建设,一般商品及高端产品需求旺盛,能够将中国高速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过剩产能通过对外贸易的方式释放出去,也有效缓解了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同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巩固了中国战略出口的多元格局,努力开拓新兴市场,逐步降低主要依靠欧、美、日市场带动中国外贸发展的风险,冲破了TPP封锁中国对外贸易的壁垒。
&自由贸易区&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升级提质。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出口国,中国制造的商品渗透进全球的各个角落,然而在获得丰厚回报的同时中国也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贸易制裁;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却一直处于加工制造行业的最低端,这也意味着中国要一方面维持着低端出口,另一方面还要有效规避和消减各种贸易摩擦风险,在此背景之下中国提出了&自由贸易区&战略,目的就在于通过双边或多边自贸协定谈判设定&自由贸易区&培育出相对宽松的贸易环境,促进双方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
自贸区内,金融业与服务业对外国金融机构和民营资本完全开放,一方面倒逼了我国境内金融业与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也完成了中国对外贸易服务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了对外贸易服务业的对外竞争力,进而改善第三产业在中国对外贸易三大产业中占比偏低的困境,逐步向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对外贸易中占主导地位的目标发展。
中国的对外贸易经历了改革开放、加入WTO、2008年金融危机三个阶段,现在正在伴随着国家经济结构性调整的趋势步入新常态。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创新性企业的崛起,金融改革的推进,对外贸易的结构会进一步优化;&一带一路&、自有贸易区战略政策的落地实施对维持中国对外贸易稳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保障。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会经历一个以第一第二产业在对外贸易中占比逐渐下降、第三产业在对外贸易中占比快速上升、逐渐向第三产业倾斜的阶段。随着中国经济内生动力的兴起,内需求不断扩大,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会经历一个从小幅波动到长期稳定的过程,随着&一带一路&和自由贸易区的积极推进,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水平会逐步下降,最终保持在一个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合理范围。
(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科规划与建设办公室)
①谷志:&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分析&,《市场经济与价格》,2012年第10期。
②王庆:&关于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缺陷的思考&,《价格月刊》,2011年第5期。
③张彩兰:&新常态经济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问题研究&,《商场现代化》,2015年第5期。
④刘建昌:&自由贸易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稳定器&,《国际贸易》,2011年第7期。
[责任编辑:张蕾]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是:A第一、第三产业都上升B第一产业上升,第3产业下降C第1,第2产业都上升 D第1产业下降,第3产业上升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选D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经历了比较大的变化.从长期的变动趋势来看,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产业结构正向合理化方向变化.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同时内部结构逐步得到改善;第二产业的比重经历了不断波动的过程,但长期稳定保持在40%~50%之间,工业内部结构得到升级,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商品增加值的比例由1978年的30.5%上升到2005年的52%;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处于不断上升的过程之中,增加值比重由1979年的21.9%大幅上升至2006年的39.5%.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商务部副部长钟山:理性看待我国外贸依存度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外开放纵深推进,对外贸易长足发展,外贸依存度也不断上升,有些同志担心外贸依存度过高会危及我国经济安全。如何正确认识外贸依存度问题,将关系到今后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取向。  一、外贸依存度的概念和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变化   外贸依存度,也叫对外贸易系数或贸易密度,最普遍的计算方法是进出口总额/GDP,它是衡量一个经济体对外开放程度大小的指标之一。当一国从封闭经济走向开放经济时,外贸依存度则会提高。一般说来,外贸依存度越高,意味着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工的能力越强,反之亦然。  外贸进出口与经济发展的相对速度决定了外贸依存度变动的基本趋势。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外贸进出口迅速增长,高于同期GDP增速。年,我国外贸年平均增速比GDP年平均增速高8.15个百分点,分子比分母增长快,外贸依存度不断上升是一个正常的变化过程。  我国外贸依存度的上升,与我国比较优势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基本一致,本质上反映了我国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表明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外贸发展为我国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积累了巨大物质财富,是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之一。二、我国外贸依存度上升的主要原因  (一)工业化进程加快是外贸依存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方面积极深化改革,通过市场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引进、消化和吸收先进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另一方面加大对外开放,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积极吸引外资,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制造业。目前,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国际竞争力日益提高,外贸持续发展,外贸依存度也相应不断上升。  (二)经济全球化是外贸依存度上升的重要原因。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加速带来的贸易转移,使得外贸依存度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迅速提高阶段,年,世界平均外贸依存度由34.87%提高到53.3%。同期,我国外贸依存度也从12.5%提高到59.2%,与国际发展趋势基本一致。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加速融入全球经济,参与国际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年,我国外贸年均增速比世界贸易年均增速高11.1个百分点,外贸依存度相应上升了20.7个百分点。  (三)贸易方式因素是外贸依存度上升的直接原因。1991年以来,加工贸易占我外贸的比重一直在40%以上,2008年占41.1%。由于加工贸易一进一出重复计算,加之相对于一般贸易,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只体现在国内增值部分,这在相当程度上推高了我国外贸依存度。若剔除加工贸易因素,我国外贸依存度则会大幅下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四)服务业发展水平低是外贸依存度上升的结构性原因。GDP包括服务业,进出口只是货物贸易,服务业不发达国家的外贸依存度相对被高估。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服务业在GDP构成中的比重已超过75%,而我国第三产业比重仅为40%左右,这是我国外贸依存度上升的结构性原因。  此外,我国外贸依存度上升还与统计口径、计算方法和汇率有一定关系,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结构性、阶段性的特点,是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必然变化过程。  三、如何理性认识我国外贸依存度  从理论上看,外贸依存度计算公式本身存在争议,其分母GDP是增加值,分子进出口额则是全部价值,经济内涵不一致。作为一个统计概念,外贸依存度数值大小更易受经济变量和统计口径的影响,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理想的数值。  从国际比较看,经济规模、发展阶段和经济政策等不同经济背景决定了世界各国外贸依存度水平。2008年,德、韩外贸依存度分别高达73%和92%,新加坡等贸易立国的国家则超过了300%。作为一个高速发展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外贸依存度升高有其特殊性和阶段性,从中长期看,由于我国经济规模及市场潜力大的双重优势,我国外贸依存度也会动态发生变化,如2009年我国外贸依存度大幅下降。  从现实情况看,外贸依存度不等于经济风险度。首先,国际组织从来没有把外贸依存度与经济风险挂钩,德国、韩国、加拿大等国外贸依存度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不能就断言这些国家存在经济风险。其次,从国内情况看,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上升,但累积形成的综合实力也逐渐提升,经济抗风险能力相应增强。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经济经受住了严峻考验,而一些外贸依存度低的国家却深陷危机当中。事实证明,外贸依存度与经济风险并无必然联系。  当前,应客观理性地看待我国外贸依存度问题,简单下一个过高或过低的结论,都是不合适的,关键是看能否从外贸发展中获得最大的比较利益。因此,正确认识外贸依存度上升的深刻内涵,并做出科学的判断和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四、进一步提升外贸发展水平的思考  经济全球化是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的现实,保持外贸发展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眼光盯在外贸依存度高还是低方面,如何适应新变化、迎接新挑战,全面提高外贸发展水平才是我们亟待研究的重大问题。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外贸实现了由小到大的转变,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但必须清醒地看到,过去我国外贸是大而不强,虽然进出口规模大,但整体利益比较少。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抓住机遇,利用我国比较优势,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巩固贸易大国地位;另一方面,又要正视外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外贸结构,促进外贸协调发展,推进贸易强国进程。
时间:  责任编辑:jiangmudan
&&&( 11:40:16)&&&( 11:39:50)&&&( 11:39:07)&&&( 11:38:21)&&&( 11:36:16)
|&客服热线电话:(也是QQ号)
Copyright&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电话:(也是QQ号)当前位置&>&&&&&&&&&&
从外贸依存度迅速上升看江苏对外经济发展形势
来源:中国统计信息网发布时间:&09:45
200150049.3%20041708.5714.8%1.5200044%200491%11.8
651.822998.1619.8791.299%18%1.1
()3601985199995%199318%199934%2.7
2000456.381708.5739%20008582.7315512.3516%238.27200044%200491%11.8
200460%91%1970198838%68%232%407%182%257%199755%102%111%218%52%111%
20198020006.1%5.4%WTOIMF196025.4%197027.9%199038.7%200041.7%200345%200220020.3% 1.9%20033.0%IMF920053.5%20032002-0.3% 2.5%2004IMF20052.3%
198019941985293.671001994861.8710019859%199425%199433%7.4199416.719931995198515.591996131.2221.4%19992.5820046.41
GDPGDP90GDP70%60%15%-18%20%200035%2003100200420100
199011.828.5%20041047.561.380199636%2000200455.2%
199820041267574.81.72.840%44.2%
9060%200455%199762.5%200467%
2002200410.2%200034.92005136.620049.5%
1994199735.3%21.5%9.2%199950%19%200450.4%
200417.2%200444%
200120048.6%18.1%2004200146.2%2004200227.8%
200533713541471WTO
数据咨询电话: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京ICP备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57号(10082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