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应急信息报告制度从哪些制度和政策层面进行改革以促进教师乐教,进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251&&&&更新时间:
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一、相关政策解读
(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1.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 2.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良好教育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 3.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二)《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职成[2011]17号)
1.“十一五”期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十一五”期间,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工作,普遍加强领导和统筹,加大经费投入,全面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地开展教师培训活动,推动培养培训基地加强内涵建设、创新培训模式,加快推进兼职教师聘用政策、教师企业实践、编制标准、绩效工资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入开展教师国际合作与交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达到了新的水平。五年来,教师队伍规模稳步增长,结构更加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能力大幅提高,为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2.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教育规划纲要发布之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入到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新阶段。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进一步保证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要进一步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加快解决生师比过高、“双师型”教师和兼职教师比例偏低、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因此,必须要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摆在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强规划,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努力开创职业教育教师工作的新局面。
3.“十二五”期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需要,以推动教师专业化为引领,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创新制度和机制为动力,以完善培养培训体系为保障,以实施素质提高计划为抓手,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改革创新,狠抓落实,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
4.“十二五”期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目标
队伍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15年,专任教师生师比降到20∶1以下,专业教师中兼职教师的比例占到30%以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专兼职教师总量达到135万人左右。
素质结构进一步优化。专任教师中,学历达标率超过95%,研究生层次教师比例逐步提高;“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达到50%。教师师德水平明显提高,普遍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培养培训体系更加完善。国家级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达到100个、教师企业实践单位达到100个,省级基地和企业实践单位进一步优化布局、突出特色。校企合作开展教师培养培训的模式全面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师培养培训标准和课程体系基本形成。
教师管理制度更加健全。教师资格、职务(职称)、编制等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培养培训制度全面加强,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的管理制度全面建立。
5.“十二五”期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
(1)加强职业理想教育,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将职业理想教育与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大力宣传职业教育、树立先进人物典型、引导职业生涯发展等综合措施,使教师坚定职业方向,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增强从事职业教育的荣誉感、使命感,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修订《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完善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把师德建设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工作评估的重要指标。
(2)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吸引优秀人才从事职业教育
加强新教师培养的整体规划。改革培养学校招生制度,进一步拓宽招生渠道,提高生源质量。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强化企业实践和职业学校实习环节。加快研究生层次教师培养步伐。加快培养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的教师。鼓励培养院校通过对口支援、委托培养、免费师范生等方式,加大对西部、农村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力度。
加快完善兼职教师聘用政策。各地要认真总结“十一五”中等职业学校紧缺专业特聘兼职教师资助项目的做法和经验,制定完善兼职教师聘用政策与管理办法,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聘请兼职教师工作的支持力度。“十二五”期间,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兼职教师推进项目,各地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和要求,支持中等职业学校设立一批兼职教师岗位,解决兼职教师的待遇和管理问题,切实发挥好兼职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各地和中等职业学校要加强对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技术人员的引导和管理,积极创造条件提高他们指导和管理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
推进教师编制管理制度改革。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积极协调和配合编制、人事、财政等部门,抓紧制订本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要积极探索实名编与非实名编相结合、设立附加编等编制配备和管理方法,加强对专兼职教师配备的统筹,不断优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配置。要研究制定相关的人事政策,建立和完善技能型人才从教的制度,形成更加多元的教师供给机制。
(3)完善继续教育制度,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能力
各地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全面推进和落实职业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制定完善具体的实施办法和工作细则,确保教师按要求完成继续教育学时(学分)数。要推进教师全员培训,广泛开展新教师上岗培训、教师岗位培训、骨干教师培训。重视公共基础课教师、班主任培训。鼓励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加快培养一批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
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教职成〔2006〕1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教职成〔2011〕16号),把企业实践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办法,探索工作机制,搭建实践平台,积极推动企业实践制度的全面建立和完善。实施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
(4)完善培养培训体系,提升教师培养培训工作质量
合理布局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国家和地方结合产业发展、区域发展需要和教师培养培训需求,依托普通本科院校、职业院校和大中型企业,继续建设一批“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单位。建立基地工作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基地的区域和专业布局。
全面推进培养培训基地能力建设。基地中的普通本科院校都要建立具有教学、科研和统筹协调职能的职业技术教育(师范)学院,加强职业技术师范专业和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建设,组建专兼结合的教学和科研队伍,积极开展“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和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创新教师培养培训模式。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项目,重点建设一批教师培养培训专业点,改善基地实验实训条件;开发一批具有职教特色的教师培养课程和教材。
(5)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激发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活力
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充实专业教师任职资格条件,增加相关工作经历和职业能力方面的要求,将双师素质基本要求纳入教师资格评价体系。国家按专业大类开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标准,制定资格考试大纲和考试办法。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
规范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务(职称)序列,建立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办法,积极探索在中等职业学校设立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提升教师职业发展空间。调整优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务(职称)结构比例。
各地和中等职业学校要按照国家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有关政策和要求,深化中等职业学校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探索固定岗和流动岗相结合、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设岗和用人办法,推进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建立充满活力的中等职业学校用人机制。
(三)《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
2012年11月29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对职业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全面部署。《意见》共分8章、20条,包括重要意义、总体要求与具体任务等内容,改革的力度比较大,措施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一定的突破性。其中,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如下:
1.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建立职业学校教师培训网络,丰富培训方式,开展分层分类培训,着力培养一批教育教学骨干和专业带头人,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领军人才。抓好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工作,鼓励学校引进和聘请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担任专、兼职教师。到2015年,全省职业学校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达15%以上;专任专业教师中,获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执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70%以上,获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工程师以上职称的比例达30%以上;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达20%左右,50%以上的兼职教师获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工程师以上职称;建成100个左右由骨干教师或行业企业专家领衔的名师(专家)工作室,培育一批优秀教师团队。
2.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相关制度。全面推行新进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实行编制到校、经费包干、自主聘用、岗位管理。完善职业学校校长任职资格标准,提高校长管理现代职业学校的水平。规范“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建立统一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系列,完善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聘办法,开通职业学校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开展中等职业学校特级教师和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教学名师评审。建立职业教育教学成果评选奖励制度。
(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
1.全面完成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一期),启动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二期),以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机制为突破口,以校企合作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为保障,以教师队伍数量补充和能力提高为重点,全面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2.完善师资培养培训体系。继续加强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开发培养培训课程和教材,改善专业实习实训条件,建立基地工作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遴选一批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与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联合开展师资培养培训工作。
3.加快教师补充步伐。推动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补充项目,遴选一大批本科及以上应届毕业生,到企业进行一年实践,并在接受专门培训后到中等职业学校上岗任教;每年招收3000名应届本科生,通过免试推荐方式攻读硕士学位,定向培养高层次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实施中等职业学校特聘兼职教师资助项目,每年从社会和企事业单位聘请4万名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中等职业学校兼职任教。
4.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实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训,每年培训5万人。实施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和德育课教师国家级培训,每年培训1000人。
二、创新举措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基本问题有:
一是一部分教师知识陈旧,思想僵化,教学方法保守,教学质量不高,无力承担新时期的教学任务,且缺乏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教学法的研究。
二是一部分教师队伍学历层次还不高,研究生学历人数偏低、稳定性差,本科学历的教师占绝大多数,距教育部的要求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是学校对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从人力、财力以及政策上加大了投入,培养了一部分“双师型”教师,但具体数量与国家规定要求相差甚远,专业结构与院校专业特色契合不够。
四是兼职教师队伍缺乏相对稳定性,在某些时间段很难保证教学的连续性,尤其是教学时间长的课程。对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缺乏深入了解,适应时间长,不能完全做到因材施教。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我校实际,从长远发展战略考量,解决举措如下:
1.立足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坚持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升师德修养为核心,以提高教师新课程教学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培训质量为主线,按照“名师引领、面向全员、突出重点、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集中培训、校本研修、教师自我提升相结合,通过校本研修、教师自主学习等活动,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努力构筑教育人才高地,为实现高水平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长期目标,以培养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工作重点,以“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为核心,采取专兼结合、内培外引的方式,大力实施“师德工程”和“名师工程”,尽快建成一支与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相适应的教师队伍与管理队伍。初步建立由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兼职教师三个层次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制度激励和“青蓝工程”着力培养青年教师。健全专业教师定期参加技术培训和实践锻炼制度,通过“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等多种有效途径改善专任教师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力争实现教师“双师型”70%的比例目标。建立优秀人才国内外研修、知识更新计划,重点资助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成长,切实构建起优秀人才成长的支撑体系。
校本培训是为了满足校内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以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校预定目标及发展规划为着眼点,由学校安排各种培训活动。学校立足本校实际,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教师有个人专业成长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培训计划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不必要课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将培训活动与学科教学活动、课题研究活动紧密结合,提高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校拓展思路创新培训模式,如:骨干示范式、专题讲座式、课题驱动式、自主反思式等,并积极探索校本培训立体化、网络化的模式,将每次校本培训内容都放到校园网上,方便教师随时学习和查阅,提高校本资源的利用率,构造出富有特色的校本培训文化。
2.积极创设平台,打造名师工程
学校结合事业发展规模和专业建设需要,制定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管理暂行办法》,实施人才梯度培养模式,设立人才培养专项基金,加大优秀人才的培养和奖励力度,对中青年教师择优重点支持和强化培养,形成骨干教师队伍。建立专业带头人选拔机制,把专业带头人的选拔工作作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经过个人申请、专业部推荐、资格审查、候选公示、竞聘演讲、答辩和评审等阶段,层层严格筛选。专业带头人引领专业建设与发展、带动学科建设,从而进一步推进学校课程改革力度,提升教学科研工作的整体水平,加快专业建设步伐。
学校建有“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工作室”,吸纳了一大批有发展意向和发展潜力的教师作为工作室学员,并以工作室作为学习基地,通过课题研究、“项目化”课程开发、技能大赛动态研究、课程改革探讨、校本研修等平台,快速提高工作室学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创设机遇,重点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在全市、全省有一定知名度的“名师”队伍,以此带动了全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3.完善管理制度,注重职业教育人才引进
发展职业教育关键在人才。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人事管理制度,对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完善职教人事管理制度,强化岗位管理,引入竞争机制,严格收入分配,切实做到既能吸引人才、合理流动,又能凝聚人才、稳定人才。采取专兼结合、长短期聘任结合、固定编制和流动编制相结合等灵活、开放的聘任机制和多样化的使用方式,大力引进有高学历、先进教育理念、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全面的社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群体,创新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建立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重视聘请企事业单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才,建立有效发挥其作用的工作机制。
近年来,随着学校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知名度不断提高、省级以上创建验收捷报频传,在进一步挖掘提升现有教师资源的基础上,学校逐步建立了一只来源广泛、专业性强、知名度高、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共有南通天一服装有限公司服装生产总监、高级技师邹智,南天集团电气工程师赵伦盛、高级技师缪波,中建环球建设有限公司注册会计师郑晓斌,高级工程师、注册造价师袁建等兼职教师57人(其中高级职称19人),来校指导服装、机电、建筑、电子、计算机等专业的学生实践和技能大赛,开设专题讲座。能工巧匠们高超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加上自身的成长经历,不仅使师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得到提升,而且巩固了学生专业思想,指明了专业方向,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4.开展读书活动,促进教师内涵提升
读书活动,作为教师自我充实的重要形式,学校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加强过程管理,为教师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学校每学年制定教师读书活动方案,精心选择必读书目和自选书目。如校级领导干部必读书目:《学生第一》(李希贵,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帕夫雷什中学》(苏霍姆林斯基著,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教师必读书目:《幸福与教育》(诺丁斯著,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沈毅,崔允t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必读书目由市教育局统一征订。自选书目由学校教科室牵头自选自买,按需发放。
在教育局统一要求下,在读书过程中,学校除了积极推选代表参加市局组织的读书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读后感和论文评比等活动,学校每学期末还组织读书考试,由学校自主命题,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内容重在考查对所读书目的理解和感悟。考试分数报送市局人事科。
5.集中考前辅导,提升教师研究生学历
学校根据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和如皋市创建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的战略部署,以及省市县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学历要求,将研究生学历提升列为学校在“十二五”期间实验区建设年度实施计划和学校年度工作计划重点内容之一,建立了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如:
(1)每年暑期,学校划拨专项资金,联合有关培训机构,对学校4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进行研究生学历进修集中考前辅导,考试通过率纳入专业部管理业绩考核。
(2)计划用2-3年时间,使我校研究生比例达到35%以上。
(3)在学历提升激励举措上,除了如皋市教育局有关奖励外,学校从2012年起,对取得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老师,其培训学费在减去市局奖励费用后,采取学校与教师各承担一半的办法进行解决,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影响与推广
温家宝总理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老师,才能有好的教育。”
学校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我们确立了“立足南通、面向江苏、放眼长三角,成为理念先进、质量上乘、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示范性职教名校”的办学定位及“让所有人都享受成功快乐,让所有人都获得充分发展”的办学理念和“立一等品格,学一流技术,创一生事业”的育人理念。
学校确立了“123456”的发展战略:突出一个中心(内涵发展);用好两个平台(创建“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创建“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构建三大基地(德育基地、实训基地和社会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实施四项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名师梯队建设、品牌专业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打造五大工程(学校管理规范工程、质量全面提升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基础设施完善工程、学校特色打造工程);实现六大创新(创新学校发展方式、创新学校办学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队伍建设机制、创新学校管理模式、创新质量评价制度)。
学校围绕地方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实施优质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战略,走出一条模式领先、效益明显、管理一流的中职办学新路,确立了中高职衔接、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学校教育与国际教育对接的现代职教体系。
1.人才培养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自1980年创办以来,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学生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牢固坚持“以生为本”理念,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作为职业教育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要素。近五年来,学校共为长三角地区输送高质量人才7000多人,优质技术人才支撑起南通华东液压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江中集团、南通茂鑫工艺品有限公司、如皋软件园等地方知名企业,为如皋发展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和科学发展百强县(市) 、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市)作出较大贡献。
2.校企携手共建互利双赢合作格局
学校坚持走产教结合之路,充分发挥自身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和基地设备、技术资源优势,携手地方知名企业,共同建立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战略格局。学校与南通友兰电脑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瑞声光电科技(如皋)有限公司等企业签约“订单式”培养协议,建立了以企业命名的委托培养联办班;学校与如皋软件园、南通六建建设集团、江苏江中集团等企业签订人才共育协议,将企业文化引进校园,技术人才定向培养,职工培训定期升级;学校与南通华东液压科技有限公司、南通雅高服饰有限公司、江苏力源金河铸造有限公司等企业签约,实施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合作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服务社会彰显职教富民效能
学校利用服装、建筑、计算机、电子等主干专业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的师资、技术和资源优势,面向地方行业、企业和农民工进行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开展了数控加工技术、网络服务、服装设计、会计实务、建筑施工、餐饮服务管理等项目的技术培训服务;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企业设备改造、技术研发和生产工艺改进,其中电子专业教师为企业研发的“降温限温安全帽”,获得国家专利,为企业降低了运行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些举措充分彰显了职教富民效能,赢得社会广泛的赞誉。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表彰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建设领域人才培养特别贡献奖”、“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优秀组织奖”、“全国德育科研先进实验学校”、“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典型院校”、“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高技能人才摇篮奖”、“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校”、“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学校”、“江苏省职业教育德育特色学校”、“江苏省价格诚信单位”、“江苏省职业教育主题教研年先进学校”、“江苏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江苏省中学就业预备教育创新示范点”、江苏省“工人先锋号”、“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江苏省税收宣传教育基地”等荣誉。
“让所有人都享受成功快乐,让所有人都获得充分发展”,“立一等品格,学一流技术,创一生事业”,这是学校的育人理念和目标追求。因此,学校十分重视人才培养质量,视“德”、“技”“双核”为学校的生命。近年来,学校以技能、创新大赛为平台,完善机制建设,挖掘师生潜能,提升教学质量。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4金5银,在江苏省技能大赛中摘得金牌15枚、银牌32枚、铜牌36枚,被授予“全国建设领域人才培养特别贡献奖”、“ 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学校”等荣誉。2012年我校学生参加江苏省对口单招,本科上线271人,2013年则为388人。毕业生优质就业率达到85%。
2010年3月,学校成为“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实验学校”; 2010年4月,《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了“任务单导学”课改模式;2010年5月,成功举办“全国中等职教公共基础课改革观摩研讨会”;2010年10月,《江苏教育》作了题为《一朵忽先发――“任务单导学”教学模式解读》专题报道;2012年12月,《课题研究炫彩“任务单导学”课改模式》入选江苏省教育厅组编、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典型案例》。“任务单导学”教学模式唱响区域课改特色,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每年慕名来访者络绎不绝。
目前,学校有国家级名师1人,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1人,省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1人,省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成员6人,市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成员7人;国家级技能竞赛指导教练7人,省级技能竞赛指导教练11人,市有特出贡献的技师4人;“双师型”比例达81%。
文章录入:jks&&&&责任编辑:jks&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2010  版权所有:江苏省如皋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地址:江苏省如皋市长江镇澄江路1号 邮编:226532 电话:8(传真)  E-mai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校应急值班工作制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