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上班算什么职业班

您有好的观点和精彩的文章,欢迎投稿。投稿邮箱:.cn 。
微信扫一扫,在这里读懂新金融。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电子银行网官方微信、浏览手机网站或下载官方APP(半刻金融)。
中国电子银行网官方微信
中国电子银行网手机网站
中国电子银行网官方APP
总是会有福利从这里发出……
手机上省流量看资讯
创新引领 半刻不停
10:49 05/25
10:32 05/25
10:31 05/25
10:27 05/25
10:22 05/25
10:20 05/25
10:19 05/25
周围人都在搜
科技+金融 启创银行未来
Copyright 中国电子银行网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号&2. 京公网安备号查看: 16289|回复: 0
我在日本企业工作两年的郁闷经历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 &&&两个月前刚离开日企的时候仅仅是终于解脱了的开心,钓鱼岛事件爆发之后我十分庆幸自己已经离开日企!否则以我的个性说不定会裸辞!
& & 在日本企业工作,就算工作轻松,人仍然十分压抑!早上去办公室,全公司的人鸦雀无声的工作,现在想想真是不可思议!加上后来经历的一系列极品事件,我觉得好心寒,如果不是看在待遇还不错的份上,我会觉得在这里工作就是浪费时间!
& & 先从面试开始讲,当初猎头找我去面试的时候,我很抵触去日本企业,后来经不住猎头的甜言蜜语,转念想这家公司好歹是世界五百强,职位薪水也很适合我的要求,还是值得去看看的。
& & 第一次面试接待我的是一个日本人,叫岩田,后来变成了我第一个老板,可以说他让我对日本人的印象有所改观。
& & 当时,面试的会议室一面是落地窗,下午两点的阳光十分灿烂,可是坐在窗户对面的人必然很晃眼睛,会不舒服。岩田主动让我坐在背光的位置,告诉我说因为我是客人,所以不可以让我对着阳光。这个举动让我对这个貌不惊人的小个子日本人印象一下子好转,而且他很有礼貌,很照顾面试者的感受,我们面试全程英文,他的发音我有时候听不懂,如果我回答起来有困难,他就会说这个不重要,没关系,接着问下一个问题,面试的时间刚好控制在45分钟,和猎头讲得一分钟都不差,十分准时。面试结束之后我觉得很轻松,这个岩田应该是我遇到的最有礼貌的面试人了。
& & 这些都让我对这家公司的印象十分加分,这是一家IT公司,前台有展示厅,看了他们演示的技术和产品,我当时觉得这家公司不愧是世界五百强,后来他们让我再去面试,我也没有推辞。
& & 不过后来的面试,让我觉得这个公司人力资源部的中国员工很没礼貌,让人很不舒服。有种瞧不起面试者的样子,好像我们来面试就是求着你给我工作的感觉,和日本人比起来,这个中国员工反而显得素质很低!后来我进了这家公司工作以后,发现素质低的还真不是日本人,而是在日企中工作的个别中国员工!他们的嘴脸让我联想起当年作威作福的汉奸和伪军!
& & 因为我对日企有点儿抵触,抱着可去可不去的心态,我当时报了一个比较高的薪水,听猎头说岩田对我很满意,但是人力资源部和总经理很犹豫,我当时并不清楚他们到底犹豫什么,后来才知道这个公司普通员工的薪水比较低,我的薪水几乎和课长级别差不多,这也给后来留下隐患!
& & 收到offer之后我还去面试的一次,主要是会见公司人力资源部和相关的技术部门。当时人力资源部的部长就说你的工作时间也不是很长,要求的薪水是不是太高了?我特别纳闷,offer都发了,您老人家现在是要和我谈薪水么?我就看了岩田一眼,人力资源部部长后来就不知声了。
& & 这个人力资源部部长是个中国人,眼看四十了,画着大浓妆,从背面看身材好像二十多,如果看脸就不好说了,当时我觉得她说话和气质都很强势,应该是个女强人,后来才发现,人家强势都是对中国人,对日本人说话的时候这个甜蜜蜜啊,我听着她叫我们部长,还以为是部长夫人在叫老公呢!
& & 岩田把我招进来没半个月就要回日本工作了,他们在中国工作的任期通常是三年。来了没几天就要换老板,我也很郁闷,如果新老板很强势,或者是很有优越感的那种日本人,我肯定不会继续干下去,最后必然是不欢而散。
& & 岩田和我说,新老板的英语不怎么样,话里话外都是对新老板的鄙夷,我就奇怪了,你对中国人都这么客气,对自己人怎么说话这么不客气。
& & 后来见到新老板,我就明白了,这个新老板叫小泽,看上去有点儿窝囊,走路都一副挺不直腰的样子。刚来就和我说,他的英语说的不好,请我多多照顾,不要嫌弃他,呵呵!
& & 岩田常常当着我的面,给小泽难看。我就觉得好好笑,他们两个都是快五十的人了,还和小孩一样!
& & 岩田的英语说的好一点儿,我也只能用好一点儿来形容了,姐姐我虽然也不是什么英语牛人,毕竟在欧洲呆过两年,上学也用英语授课,在工作中说英语没什么问题。不过这两个小日本就不一样了,英语发音怪也就算了,小泽说的时候还特别没自信,小声到我和他说话要看口型,用猜的!岩田和我说话我就听得懂了,这下岩田可算逮着机会显摆了,常常小泽和我说话的时候,他还要充当翻译,如果我没听懂小泽的英语,听懂岩田说的英语的时候,岩田就无比优越的在小泽面前显摆!
& & 公司其他日本员工对小泽也是各种不待见,中午吃饭的时候,日本公司一般都是部长和部长一起吃,课长和课长一起吃,普通员工和普通员工一起吃!等级森严啊!小泽只能自己吃!岩田根本不带他玩儿!
& & 我开始还挺同情他,对他说话的时候也挺慢的,尽量让他理解!但是后来我发现打手势都很难让他理解的时候,我只能去发邮件了!特别奇怪,小泽的英语口语不好,但是用英语写邮件还是写得挺好的!
& & 后来时间长了对他也是有点瞧不起的,当然表面上是不会表现出来!
& & 等岩田走了,小泽也算是扶正了,我的工作也开始步入正轨了,小泽在我的带领下,也算走上轨道了!
& & 没错,真的是我的带领下,因为我们公司的业务流程,基本上是我订好了给他看一下,他同意,我就按照这么来,他的英语不好,基本上没办法给我什么帮助,我就发挥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精神,需要的东西找小泽要,他没有我就自己创造的工作方式。
& & 后来我离职之前,虽然这两年我没少给他脸色看,没少给他气受,没少给他找麻烦,没找和他有冲突,但是他还是很感激的和我说,如果当初没有我,也不会有现在中国的这部分业务了。我也不客气的告诉他:我知道!
& & 工作上正轨了,不表示就一切顺利了!我后来想想,刚开始工作的半年,应该是我在这家日本公司最舒服的半年了,因为那时候,小泽还很弱,人力资源部还没有开始找我麻烦,我的工作做得很顺利,技术部的同事对我很信服,外部代理公司对我很殷勤,那时候一切都很美好!
& & 年底的时候,我还听说公司每年发两次奖金,这个是在offer中没有写到的。小泽看我干得不错,给了我一个相当高的评价,评价的高低决定了奖金的高低,之前听其他同事说起这个奖金,好像都觉得老板没有对得起他们的辛苦,给的奖金都不太高。所以后来收到奖金的时候,我还蛮开心的!那时候觉得小泽还挺给力的,虽然你窝囊点儿吧,但是良心大大的有!
& & 年底的奖金大大的激发了我的工作热情,觉得老子给小日本干活,小日本也算对得起我了!正当老娘摩拳擦掌准备明年再接再厉的时候,人力资源部部长给我泼了一大盆冷水!
& & 每年人力资源部都要找员工谈话,聊聊这一年的工作,你们有什么期望和要求,明年继续努力为公司创造更大价值!本来年底的谈话应该是人力资源部代表公司鼓励员工,慰问员工的一次机会!结果这位人力资源部部长,叫她许某吧,她和我说的话让我彻底心凉!当时我明白了一件事,就是这个公司并不是我应该努力奋斗的地方!
& & 这位许某到底和我说了什么呢?简单一句话,就要想要我听她的。
& & 这其实没什么,每个领导都希望下属听话,这样领导才觉得自己有威严,这也是权利的魅力,许某的想法我完全可以理解。问题出在她用怎样的方法让我服从她。
& & 谈话刚开始,许某给我介绍了一下公司给我奖金的评价方式和每年工资的涨幅,虽然工资涨得不如我期望的多,也达到7%,当时经济环境也不是很好,很多公司还裁员,我刚进公司半年就涨7%的薪水已经很不错了。
& & 接着,她告诉我涨工资不是我老板一个人说的算,她和其他部长也有发言权,只有所有部长都觉得我工作努力,才可以给我涨工资。反正就是告诉我,不能只听自己老板的话,其他部长的话你也要听,只要你不想和钱过不去,就不能得罪任何一个部长。到这里为止,一切还ok。
& & 她又批评我,平时和其他同事接触的少,公司人不多,要和大家都混熟。这个意见给的挺中肯,我平时工作忙,而且姐姐我做知识产权业务,大部分时间和研发中心的员工打交道,的确是有点忽视和自己公司同事之间互动,来公司半年了,还没有和全部同事混熟。听她这么一提醒,我还真是觉得这个老女人虽然对普通员工和日本人差别对待,但是她说的话还是符合一个领导的立场,说的很有道理。我相信,当时我眼中一定流露出崇敬的目光。
& & 她继续说我平时上班都是素面朝天,化妆是一种礼貌,建议我画点淡妆。我当时想也许人家以前在日本上学,培养了良好的职业习惯,我应该向她学习。不过,公司其他女员工并没有每天化妆啊,虽然心里纳闷,但是她也没强制要求我,我就先听着好了。
& & 许某看我一直虚心接受她的意见,十分受落,继续向我传递经验。她的原话我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大概的意思就是想要在公司出人头地,必须受到领导赏识,两个人工作能力相当,领导就有喜欢的和不喜欢的。当初领导我当部长,有人说还不是因为我和领导关系好,我还就告诉你,让领导喜欢你也是本事,有能耐你也让领导喜欢你,你也可以当部长。我当时还不确定她是不是认真的,勉强的笑一笑。
& & 之前也听闻总经理和她关系好,总经理是个50多岁的日本老头,家人在日本,自己一个人在中国,一个人在中国的生活精彩不精彩我是不知道。听同事说,总经理周末常带许某出去吃饭,回来她就在公司宣传,昨天总经理又带我去吃什么了。没想到她竟然当我的面说这种话,让我一时不知作何反应,当时想,这种事难道她还想我鼓掌不成?只能勉强赔笑。
& & 许某见我没有太大反应,有点不高兴,好像她说的话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于是十分清楚的又强调一遍,说她能当上部长就是因为和领导关系好,好像恨不得让我立马认同她的观点。
& & 姐姐我虽然不是刚毕业的学生,毕竟也没有遇到已婚妇女这么明目张胆宣称自己和总经理关系好的情况。当时点头也不是,摇头也不是,内心十分纠结,姐姐我一直以来都是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好青年。一向把努力工作看成是职场准则,突然遇到一个和我的观念相差这么大的领导,让我一时十分难以接受。
理性思考,文明发表,传播正能量,做中国好网民,为中国梦添砖加瓦。写给那些在工厂里上班的,其实在公司上班也要看看!
来自: (Make money ! Let me free !)
每年,制造业都会吸纳很大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在这些职场新人庆幸找到工作,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时候,他们的前辈——已在制造业内打拼了几年的师兄师姐们——却怀着深深的忧虑,他们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他们不知道何时会被抛弃?
职业生涯的O形路口
在珠三角地区,有着形形色色的制造企业, 从待遇和管理上来看,大体可以按欧美企业、日韩企业、民营企业、台资企业进行排序。但不管何种企业,大学毕业生进入其中从事研发、业务、生产、品管、生管、采购、人事等工作,从零学起,两三年过去了,这些大学生的职位会从储干、技术员、工程师慢慢做到主管,工资也从2K、3K变为5K。看起来有着不错的职业发展,然而事实上他们中大部分人的职位会停留在工程师及主管这个阶段,工资也会停留在3K至4K左右,之后再难有进展。从主管至经理,工资发展到5K以上对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是很难实现的。当大部分人在前进的道路上停留下来后,他们就将在职业生涯的O形路口无休止地循环,看不到尽头,当尽头出现之日,很可能就是他们被抛弃之时。
一个公司中,最有技术含量并创造最大利润的是研发部与业务部,但制造业公司往往都只是一个代工车间。那些外资企业,他们的研发、销售中心都放在国外,中国的公司仅仅只是作为产品制造环节。虽然这些公司在国内也设有研发中心和销售中心,但产品的原创设计都在国外完成,国内的研发人员只是接收图纸,然后安排开模,将产品实现。这种情况下,国内的研发工程师更确切地说只是一个产品实现技术员,至于设计方法、设计理念、工程技能和他们关系不大,他们也很难掌握真正的核心技术。外企在国内设立的销售中心功能更加单一,主要是接收国外业务人员转过来的制造订单,并跟踪订单完成情况确保出货,销售技巧、营销手段、市场开拓这些都与他们绝缘。而国内民营企业在这些方面则更为不堪。
其他与产品制造有关的如生产、品管、生管、采购等职位,其中的技术含量或者说从业人员的价值更低。技术含量低则意味着门槛低,门槛低则意味着不可替代性低,不可替代性低则意味着被淘汰的可能性高。在企业中,生产、品管、生管、采购人员被老板炒鱿鱼是最多的,你上午还在上班,或许下午人事就通知你离开。制造业公司的人事部每天做的就是致力于招人,或者说低工资招人,而不是致力于留住人,因为人才市场上有的是价廉物美的新毕业生。当年,你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就能轻松胜任所担任的职务,那么你的师弟师妹凭什么就不可以呢?尤其是在台资企业,他们往往以每月1千多的工资招募一个大学毕业生,两年后,当他的工资需要增长时,将其换掉,再招一个毕业生,如此往复循环,将人力成本控制到最低。这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廉价的劳动力成本。
老话说男怕入错行,入行后想再转行的难度显而易见。当你进入制造行业,再转入其他行业的可能性极低。你只能在这个行业内转,如果哪天离心力过大,被甩出圈子,那将是一切悲剧的开端。当城市产业升级, 人到中年的你又如何自我升级?当工厂搬迁,拖家带口的你难道又开始候鸟迁徙?当公司关闭,已显富态的你难道又开始奔走在各个人才市场,忍受着招聘人员的白眼和不耐,与那些刚走出学校的大学生竞争?
制造业公司普遍缺乏培训提升机制,处在公司中层的大学生在公司里并没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层职位有限且要求很高,后来者中又有很多优秀者,在整个人才需求不扩大的情况下,新求职者的期望下探,中间层处在前无进路后有追击的尴尬之中,看起来失去自己生存空间的日子并不遥远。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恐怕真的只能死在沙滩上了。
要知道你并不处于一个大锅饭或者铁饭碗的行业,逆水行舟,当不利的环境出现时,你是否能确保被抛弃的那些人中必定没有你?
与世隔绝的社会生活
 人是社会化的生物,和前程黯淡相比,与世隔绝的工厂生活更能使人自卑与绝望。你努力挣扎向上,想脱出现有的阶层,最终发现是那么的无力,而年华却已老去。
当你走出大学进入工厂,你会发现自己的生活世界是那么狭小,你的活动范围基本是工厂、出租屋、超市。你和生产线上那些天天重复同一个工作的普工并没有什么区别。除了上班和睡觉,你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去超市购买所需的生活用品。其他的社会生活最多也就是与同事打牌、喝酒,你建立不起自己的社会资源。你孤身一人在外地打拼,身边没有父母亲人,只有一帮同病相怜的同事,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需要维护自己的权益的时候,身边的人都无能为力。你的生活圈是那么的狭窄,人际交往显得那么苍白。有一天,你离开了现在的工厂去到另外一个地方,现有的同事朋友都会失去联系,你需要在新的公司重新来过。那无奈的漂泊注定了总是在重复地画着大小不一但形状相似的圈。
春夏秋冬四季转换,你的工服也在冬夏间轮转,你和所有的外地人都没有明显区别。在本地人眼中你们都只是打工的而已。如果你很乐观的话,倒是可以把公司的工服看作是一种福利,冬夏各两套,从周一穿到周五周六,基本上不需要再多买什么衣服。毕竟你可以自由地穿自己衣服的时间一周也只有那么一两天。
此外,工厂食堂每天会给员工提供伙食标准为十块钱左右的工作餐。伙食费有些公司要从员工工资里扣除,有些公司则当作一种福利完全免费。但食堂饭菜的难以下咽很多人都深有体会,发霉的面包、没削皮的土豆、黄色的青菜、无从查证的劣质油等等,花样百出。在外租住的员工还可以在周末时自己改善一下伙食,住在宿舍的只能奢望偶尔在饭店里的应酬。
公司提供的宿舍则多为四人间、八人间。当然,条件远比不上大学的集体宿舍。很多人为了有自己的私人空间,情愿每个月花费三四百块钱租一个十多平米的房间,这种房间多为厨、卫、阳台三位一体。蚁居于这样的房子里,关上门则如同囚禁在一个封闭的牢房里,打开门则所有的东西一目了然,没有隐私可言。然后,你会购买一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家具,包括必备品桌子、凳子、衣架。而洗衣机、冰箱、空调则是绝对的奢侈品。一是需要花钱,无力承担;再就是房间太小,摆放不下。也有些已婚人士一家两口或三口挤住在这个小房子里,区别就是家具相对更完整一些。但这里给不了你家的感觉,你只是一个租客,你只是暂住在这里,当你买东西的时候你会时时考虑以后搬家会不会太麻烦,你不知道明天是否还在这里。当房东需要提高租金时,你是没有多少谈判的能力的,要么接受新的租金,要么就搬走。
在这种生活状态下,婚姻成为很多大学生不敢面对的问题。你的生活圈决定了你交际的人大多和你一样,大家同病相怜,没有能力去摘取爱情的果实。工厂里三十左右的单身柜族比比皆是,不是不想结婚,是找不到结婚的人,是不敢面对没有房子的婚姻,是不敢去想孩子的抚养问题,是不敢承担那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未来!“宁愿坐在宝马中哭泣,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笑”,听起来功利,却也包含一种无奈。
如果你已成婚,那最让你纠结的就是孩子的入学以及对父母的照顾。你只是暂住在本地,你的孩子没有权力上那些好的公办学校,或者说你没有能力交那么大一笔的赞助费,而民办学校的教学质量又不能让你放心。毕竟,读书是你能想到的唯一能改变自己孩子未来的救命稻草。你只好无奈地将你年幼的儿女送回老家,回到爷爷奶奶身边成为留守儿童。每周的电话是你最开心的时刻,在外的苦累在孩子的笑声中都会消融。你在心里默默企求上苍,让自己的父母和孩子平平安安,无病无灾。任何一点风吹雨打就可能让你刚刚起步的家陷入泥沼。
你每年只能回家一到两次看一下逐渐老去的父母和日渐长大的孩子。因为没有假期,因为没有存款,因为路途太远往返不便,因为所有的因为。为了生存,你离开生活了二十年的家乡,但在他乡却无力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如同水中浮萍,没有根,心也不能降落。
明天在哪里?
来到城市的大学生对未来最大的期望是能走出父辈贫苦生活的轮回,让自己进入更高一个阶层,为下一辈创造一个更好的起点。但当你已年入不惑,自身可以贩卖的价值已所剩无几,而城市却不再需要你的时候,你难道落魄地回到老家,让你的儿女从你二三十年前的起点重新出发,再画着一个和你一样的圆?作为大学生的你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难道你能保证你的下一代能顺得地考上大学并改变命运?
经济改革的初期、扩招后大学生毕业的初期、经济处于上升周期等等这些都极易让找到工作特别是较满意工作的你麻痹,你极易停下自己前进的脚步,但十五年、二十年后,情况还会和现在一般乐观吗?失业真的是那么遥不可及吗?当它来临时候,你将发现你被整个世界所抛弃!当你四十岁左右时候失去工作,没有任何收入来源,你将如何面对年迈的父母、苦难相随的伴侣、十七八岁的孩子?
城市很大,外面的世界也很精彩,在这个只许进很难出的围城里,作为制造业大学生的你是否有了足够的储备以避免属于你的精彩落幕?
-----------------------------------------------
LZ表示我也是转载的哦!
我不是制造业的,
但是我知道如果年轻的时候不奋斗,
年纪大了,结果就会和他们一样迷茫哦!
推荐到广播
215420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公司上班算什么职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