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身如来菩萨,为什么不见如来顶相

Service Unavailable
Service Unavailable
HTTP Error 503. The service is unavailable.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                 唐 裴休 集   裴相公问师曰。山中四五百人。几人得和尚法。师云。得者莫测其数。何故。道在心悟。岂在言说。言说只是化童蒙耳。   问。如何是佛。师云。即心是佛。无心是道。但无生心动念有无长短彼我能所等心。心本是佛。佛本是心。心如虚空。所以云。佛真法身犹若虚空。不用别求。有求皆苦。设使恒沙劫行六度万行得佛菩提。亦非究竟。何以故。为属因缘造作故。因缘若尽还归无常。所以云。报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但识自心。无我无人本来是佛。   问。圣人无心即是佛。凡夫无心莫沈空寂否。师云。法无凡圣亦无沉寂。法本不有。莫作无见。法本不无。莫作有见。有之与无尽是情见。犹如幻翳。所以云。见闻如幻翳。知觉乃众生。祖师门中只论息机忘见。所以忘机则佛道隆。分别则魔军炽。   问。心既本来是佛。还修六度万行否。师云。悟在于心。非关六度万行。六度万行尽是化门接物度生边事。设使菩提真如实际解脱法身。直至十地四果圣位。尽是度门。非关佛心。心即是佛。所以一切诸度门中佛心第一。但无生死烦恼等心。即不用菩提等法。所以道。佛说一切法。度我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从佛至祖。并不论别事。唯论一心。亦云一乘。所以十方谛求更无余乘。此众无枝叶。唯有诸贞实。所以此意难信。达摩来此土。至梁魏二国。秖有可大师一人。密信自心。言下便会。即心是佛。身心俱无。是名大道。大道本来平等。所以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心性不异。即性即心。心不异性。名之为祖。所以云。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   问。佛度众生否。师云。实无众生如来度者。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佛与众生皆不可得。云现有三十二相及度众生。何得言无。师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佛与众生尽是汝作妄见。只为不识本心。谩作见解。才作佛见便被佛障。作众生见被众生障。作凡作圣作净作秽等见。尽成其障。障汝心故总成轮转。犹如猕猴放一捉一无有歇期。一等是学。直须无学。无凡无圣。无净无垢。无大无小。无漏无为。如是一心中。方便勤庄严。听汝学得三乘十二分教。一切见解总须舍却。所以除去所有。唯置一床寝疾而卧。秖是不起诸见。无一法可得。不被法障。透脱三界凡圣境域。始得名为出世佛。所以云。稽首如空无所依出过外道。心既不异。法亦不异。心既无为法亦无为。万法尽由心变。所以我心空故诸法空。千品万类悉皆同。尽十方空界同一心体。心本不异法亦不异。秖为汝见解不同。所以差别。譬如诸天共宝器食随其福德饭色有异。十方诸佛实无少法可得。名为阿耨菩提。秖是一心实无异相。亦无光彩。亦无胜负。无胜故无佛相。无负故无众生相。云心既无相。岂得全无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化度众生耶。师云。三十二相属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八十种好属色。若以色见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问。佛性与众生性。为同为别。师云。性无同异。若约三乘教。即说有佛性有众生性。遂有三乘因果。即有同异。若约佛乘及祖师相传。即不说如是事。唯有一心。非同非异。非因非果。所以云唯此一乘道。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   问。无边身菩萨。为什么不见如来顶相。师云。实无可见。何以故。无边身菩萨便是如来。不应更见。秖教尔不作佛见不落佛边。不作众生见不落众生边。不作有见不落有边。不作无见不落无边。不作凡见不落凡边。不作圣见不落圣边。但无诸见即是无边身。若有见处即名外道。外道者乐于诸见。菩萨于诸见而不动。如来者即诸法如义。所以云。弥弥亦如也。众圣贤亦如也。如即无生。如即无灭。如即无见。如即无闻。如来顶即是圆见。亦无圆见故不落圆边。所以佛身无为不堕诸数。权以虚空为喻。圆同太虚无欠无余。等间无事莫强辩他境。辩著便成识。所以云。圆成沈识海。流转若飘蓬。秖道我知也学得也契悟也解脱也有道理也。强处即如意。弱处即不如意。似者个见解有什么用处。我向汝道。等闲无事莫谩用心。不用求真。唯须息见。所以内见外见俱错。佛道魔道俱恶。所以文殊暂起二见。贬向二铁围山。文殊即实智。普贤即权智。权实相对治究竟亦无权实。唯是一心。心且不佛不众生无有异见。才有佛见便作众生见。有见无见常见断见。便成二铁围山。被见障故。祖师直指一切众生本心。本体本来是佛。不假修成。不属渐次。不是明暗。不是明故无明。不是暗故无暗。所以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入我此宗门。切须在意如此。见得名之为法。见法故名之为佛。佛法俱无。名之为僧。唤作无为僧。亦名一体三宝。夫求法者。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众求。应无所求。不著佛求故无佛。不著法求故无法。不著众求故无僧。   问。和尚见今说法。何得言无僧亦无法。师云。汝若见有法可说。即是以音声求我。若见有我即是处所。法亦无法。法即是心。所以祖师云。付此心法时。法法何曾法。无法无本心。始解心心法。实无一法可得名坐道场。道场者秖是不起诸见。悟法本空。唤作空如来藏。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若得此中意。逍遥何所论。   问。本来无一物。无物便是否。师云。无亦不是。菩提无是处。亦无无知解。   问。何者是佛。师云。汝心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不异。故云即心是佛。若离于心别更无佛。云若自心是佛。祖师西来如何传授。师云。祖师西来唯传心佛。直指汝等心本来是佛。心心不异故名为祖。若直下见此意。即顿超三乘一切诸位。本来是佛不假修成。云若如此。十方诸佛出世说于何法。师云。十方诸佛出世。秖共说一心法。所以佛密付与摩诃大迦叶。此一心法体。尽虚空遍法界。名为诸佛理论。这个法岂是汝于言句上解得他。亦不是于一机一境上见得他。此意唯是默契得。这一门名为无为法门。若欲会得但知无心。忽悟即得。若用心拟学取。即转远去。若无岐路心一切取舍心。心如木石。始有学道分。云如今现有种种妄念。何以言无。师云。妄本无体。即是汝心所起。汝若识心是佛。心本无妄。那得起心更认于妄。汝若不生心动念。自然无妄。所以云。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云今正妄念起时。佛在何处。师云。汝今觉妄起时。觉正是佛。可中若无妄念佛亦无。何故如此。为汝起心作佛见。便谓有佛可成。作众生见。便谓有众生可度。起心动念总是汝见处。若无一切见。佛有何处所。如文殊才起佛见便贬向二铁围山。云今正悟时。佛在何处。师云。问从何来。觉从何起。语默动静一切声色。尽是佛事。何处觅佛。不可更头上安头嘴上加嘴。但莫生异见。山是山水是水。僧是僧俗是俗。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总不出汝心。三千世界都来是汝个自己。何处有许多般。心外无法满目青山。虚空世界皎皎地。无丝发许与汝作见解。所以一切声色是佛之慧目。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为物之故有其多智。终日说何曾说。终日闻何曾闻。所以释迦四十九年说。未尝说著一字。云若如此。何处是菩提。师云。菩提无是处。佛亦不得菩提。众生亦不失菩提。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求。一切众生即菩提相。云如何发菩提心。师云。菩提无所得。尔今但发无所得心。决定不得一法。即菩提心。菩提无住处是故无有得者。故云。我于然灯佛所无有少法可得。佛即与我授记。明知一切众生本是菩提。不应更得菩提。尔今闻发菩提心。将谓一个心学取佛去。唯拟作佛。任尔三秖劫修。亦秖得个报化佛。与尔本源真性佛有何交涉。故云。外求有相佛。与汝不相似。   问。本既是佛。那得更无四生六道种种形貌不同。师云。诸佛体圆更无增减。流入六道处处皆圆。万类之中个个是佛。譬如一团水银分散诸处。颗颗皆圆。若不分时秖是一块。此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种种形貌喻如屋舍。舍驴屋入人屋。舍人身至天身。乃至声闻缘觉菩萨佛屋。皆是汝取舍处。所以有别本源之性。何得有别。   问。诸佛如何行大慈悲。为众生说法。师云。佛慈悲者无缘。故名大慈悲。慈者不见有佛可成。悲者不见有众生可度。其所说法无说无示。其听法者无闻无得。譬如幻士为幻人说法。这个法若为道我从善知识言下领得。会也悟也这个慈悲。若为汝起心动念学得他见解。不是自悟本心。究竟无益。   问。何者是精进。师云。身心不起。是名第一牢强精进。才起心向外求者。名为歌利王爱游猎去。心不外游。即是忍辱仙人身心俱无。即是佛道。   问。若无心行此道得否。师云。无心便是行此道。更说什么得与不得。且如瞥起一念便是境。若无一念便是境忘心自灭。无复可追寻。   问。如何是出三界。师云。善恶都莫思量。当处便出三界。如来出世为破三有。若无一切心。三界亦非有。如一微尘破为百分。九十九分是无。一分是有。摩诃衍不能胜出。百分俱无。摩诃衍始能胜出。   上堂云。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所以达摩从西天来。唯传一心法。直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更莫别求。云何识自心。即如今言语者正是汝心。若不言语又不作用心体。如虚空相似。无有相貌亦无方所。亦不一向是无有而不可见。故祖师云。真性心地藏。无头亦无尾。应缘而化物。方便呼为智若不应缘之时。不可言其有无。正应之时。亦无踪迹。既知如此。如今但向无中栖泊。即是行诸佛路。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切众生轮回生死者。意缘走作心。于六道不停。致使受种种苦。净名云。难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然后调伏。所以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故知一切诸法皆由心造。乃至人天地狱六道修罗。尽由心造。如今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嗔无憎爱无胜负。但除却如许多种妄想。性自本来清净。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若不会此意。纵尔广学勤苦修行。木食草衣。不识自心皆名邪行。尽作天魔外道水陆诸神。如此修行。当复何益。志公云。本体是自心作。那得文字中求。如今但识自心。息却思惟。妄想尘劳自然不生。净名云。唯置一床寝疾而卧。心不起也。如今卧疾。攀缘都息。妄想歇灭。即是菩提。如今若心里纷纷不定。任尔学到三乘四果十地诸位。合杀秖向凡圣中坐。诸行尽归无常。势力皆有尽期。犹如箭射于空。力尽还堕。却归生死轮回。如斯修行不解佛意。虚受辛苦。岂非大错志公云。未逢出世明师。枉服大乘法药。如今但一切时中行住坐卧但学无心。亦无分别亦无依倚。亦无住著。终日任运腾腾。如痴人相似。世人尽不识尔尔亦不用教人识不识。心如顽石头都无缝罅。一切法透汝心不入。兀然无著。如此始有少分相应。透得三界境过名为佛出世。不漏心相名为无漏智。不作人天业。不作地狱业。不起一切心。诸缘尽不生。即此身心是自由人。不是一向不生。秖是随意而生。经云。菩萨有意生身是也。忽若未会无心。著相而作者。皆属魔业。乃至作净土佛事。并皆成业。乃名佛障。障汝心故。被因果管束。去住无自由分。所以菩提等法。本不是有。如来所说。皆是化人犹如黄叶为金权止小儿啼。故实无有法名阿耨菩提。如今既会此意。何用区区。但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心里明明。所以旧时见解总须舍却。净名云。除去所有。法华云。二十年中常令除粪。秖是除去心中作见解处。又云。蠲除戏论之粪。所以如来藏本自空寂并不停留一法。故经云。诸佛国土亦复皆空。若言佛道是修学而得。如此见解全无交涉。或作一机一境扬眉动目。秖对相当便道契会也。得证悟禅理也。忽逢一人。不解便道。都无所知对他。若得道理。心中便欢喜。若被他折伏不如他。便即心怀惆怅。如此心意学禅。有何交涉。任汝会得少许道理。即得个心所法。禅道总没交涉。所以达摩面壁。都不令人有见处。故云妄机是佛道。分别是魔境。此性纵汝迷时亦不失。悟时亦不得。天真自性本无迷悟。尽十方虚空界元来是我一心体。纵汝动用造作。岂离虚空。虚空本来无大无小。无漏无为。无迷无悟。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佛。绝纤毫的量是无依倚无粘缀。一道清流是自性。无生法忍何有拟议。真佛无口不解说法。真听无耳其谁闻乎。珍重。   师一日上堂。开示大众云。   预前若打不彻。猎月三十夜到来。管取尔热乱。有般外道才见人说做工夫。他便冷笑。犹有遮个在。我且问尔。忽然临命终时。尔将何抵敌生死。尔且思量看。却有个道理。那得天生弥勒自然释迦。有一般闲神野鬼。才见人有些少病便与他人说。尔只放下著。及至他有病。又却理会不下。手忙脚乱。争柰尔肉如利刀碎割做。主宰不得。万般事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办。遮场狼藉。如何回避前路黑暗。信采胡钻乱撞。苦哉苦哉。平日只学口头三昧。说禅说道。喝佛骂祖。到遮里都用不著。平日只管瞒人。争知道今日自瞒了也。阿鼻地狱中决定放尔不得。而今末法将沈。全仗有力量。兄弟家。负荷续佛慧命莫令断绝。今时才有一个半个行脚。只去观山观景。不知光阴能有几何。一息不回便是来生。未知甚么头面。呜呼。劝尔兄弟家。趁色力康健时。讨取个分晓处。不被人瞒底一段大事。遮些关[木+戾]子。甚是容易。自是尔不肯去下。死志做工夫。只管道难了又难好。教尔知那得树上自生底木杓。尔也须自去做个转变始得。若是个丈夫汉。看个公案。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但去二六时中看个无字。昼参夜参行住坐卧。著衣吃饭处。阿屎放尿处。心心相顾。猛著精彩。守个无字。日久月深打成一片。忽然心花顿发。悟佛祖之机。便不被天下老和尚舌头瞒。便会开大口。达摩西来无风起浪。世尊拈花一场败缺。到这里说甚么阎罗老子千圣尚不柰尔何。不信道。直有遮般奇特。为甚如此。事怕有心人。   颂曰。尘劳回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是一翻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
还没人喜欢这篇日记
(San Francisco Bay Area, United States)
无心道人的最新日记
······
······
你论文写完了吗? · 596条内容
就是那么简单几句我办不到 · 2333条内容
博物馆讲述难以言说的历史 · 359条内容
纪念汪老逝世二十周年 · 161条内容
以赤子之心澄澈映照世界 · 128条内容
你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 897条内容
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等闲无事,莫强辩他境,辩著便成识;等闲无事,莫谩用心;心且不佛不众生,无有异见;夫求法者,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众求,应无所求;自己不必要执着于淡然,不管浓淡都是对立,自己不刻;问曰:“夫求道者,为一人得耶?为众人得耶?为各各;答曰:“皆不如汝所说;9、问曰:“究竟云何?”;答曰:“离一切根量、分别、贪欲;自己不要执着于对的、道德的、好的、仁义的,一切都;
等闲无事,莫强辩他境,辩著便成识。
等闲无事,莫谩用心 。不用求真,唯需息。所以内见外见俱错,佛道、魔道俱恶。
心且不佛不众生,无有异见。才有佛见,便作众生见。
夫求法者,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众求,应无所求。不著佛求,故无佛:不著法求,故无法:不著众求,故无僧。
自己不必要执着于淡然,不管浓淡都是对立,自己不刻意不执着就好了,浓淡随缘自在,心无挂虑。
问曰:“夫求道者,为一人得耶?为众人得耶?为各各得耶?为总共有之?为本来有之?为复修成得之?”
答曰:“皆不如汝所说。何以故?若一人得者,道即不遍。若众人得者,道即有穷。若各各得者,道即有数。若总共得者,方便即空。若本来有者,万行虚设。若修成得者,造作非真。”
9、问曰:“究竟云何?”
答曰:“离一切根量、分别、贪欲。”
自己不要执着于对的、道德的、好的、仁义的,一切都是成住坏空,自己执着也毫无意义,反而是非纷争。自己离执、不执着就好了。一切随大家,不论好坏优劣、对错善恶是非都随大家,自己不必执著于无常的事物。
万物万物都是无常的,不断变化,乃至消失,自己何必执著于一方而累死自己呢,随大家就好了。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实相 。了达一切万有,本体平等,尽从缘生,此即实相。经云,实相者,即是非相。
被境所得,有胜负心、必得心、此尽属生死。
若执于法,看处处都非法,徒自生恼。时时顾到自己习气,不要有此等气味,并不要有火气,令人不可近,亦不要有冰气,自缚枯寂如寒蝉。
自己一物也不立,无所得,无所执。所以浓淡也是对立,自己不浓不淡,也浓也淡而不刻意不执着。离一切相,自己不要执着于任何。
只教你不作佛见,不落佛边;不作众生见,不落众生边。不作有见,不落有边;不作无见,不落无边。不作凡见,不落凡边;不作圣见,不落圣边。但无诸见,即是无边身。若有见处,即名外道。外道者,乐于诸见。菩萨,于诸见而不动。 作凡作圣、作净作秽等见,尽成其障。
无凡无圣、无净无垢,无大无小,无漏无为。
自己做任何事不要刻意不要执着就好了,自己也不要执着于淡而反对浓,浓淡随意不执着,浓淡也是对立。自己不要对立。
自己做任何事都不要追求完美和做好,即使做好也是诚惶诚恐、辛苦劳累、一肚子怨气,何必呢。自己无欲无求,无心而做,好坏不管,不执着随缘随大家就好了。
若粘著,海印放光即变成尘劳妄念;若不粘著,尘劳妄念即是海印放光。
但于日用念念流转处,若留情念系著,即智成识;若念念转处,心无系著,不结情根,即识成智。
分别是识,无分别是智。依识 染,依智净。染有生死,净无诸佛。
直指见性,如自真肯不疑,必然通身放下,寓定于慧,于日用中死心帖帖地毫无粘滞。纵或习染深厚,一时不能净尽,遇个别境缘尚有起心动念处,但前念才起,
后念即觉,不至徘徊不去,留连忘返。再经绵密打磨,不断锤炼,必然‘皮肤脱落尽,惟露一真实’
我人于不思善、不思恶――前念已断,后念未起时,虽空寂无念,而非如木石,蓦然回首,荐取此了了灵知即本来面目;既无有乱,亦无有定,随缘应用,毫无粘滞,即为明心见性。复次,性是真空妙有,非是顽空,以真空故必有相用,有相用故方是真空。故性即相、相即性。
念贪、嗔、痴则杀、盗、淫恶业起,恶业起,生死轮回无有止息。
常常用无心来等待仇人,强调前世的目的要你知道因果真实存在,今生承受的一切痛苦都是自作自受。我们要学会无怨无悔去承受。我经常说,外面的众生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的恶念化现出来的。我们要学会无怨无悔去承受,在承受过程中不加与报复和仇恨。善待你的仇人、你的敌人、被你恨的人、让你烦恼的人、欺负你的人、骗你的人、骂你的人、让你不爽的人、你看不起的人、想杀你的人、 与你意见不同的人,你的仇人、敌人等人都自然会消失殆尽,你就是喜欢、极乐的人。
慧律法师:584.世间真如梦,财宝亦如幻;如同画中的高低,虽可见但并非实有。
589.善待你的敌人,你的敌人自然会消失。
为善枉受劳苦,为恶枉受恶报,善恶都是轮回。
问:无边身菩萨,为什么不见如来顶相?师云:实无可见,何以故?无边身菩萨,便是如来,不应更见。只教你不作佛见,不落佛边;不作众生见,不落众生边;不作有见,不落有边;不作无见,不落无边;不作凡见,不落凡边;不作圣见,不落圣边;但无诸见,即是无边身。若有见处,即名外道。外道者乐于诸见,菩萨于诸见而不动,如来者即诸法如义。所以云,弥勒亦如也,众圣贤亦如也,如即无生,如即无灭,如即无见,如即无闻;如来顶即是圆见,亦无圆见,故不落圆边。所以佛身无为,不堕诸数。权以虚空为喻,圆同太虚,无欠无余,等闲无事,莫强辩他境,辩着便成识。所以云,圆成沉识海,流转若飘蓬,只道我知也,学得也,契悟也,解脱也,有道理也。强处即如意,弱处即不如意,似者个见解,有什么用处。我向汝道,等闲无事,莫谩用心,不用求真,唯须息见。所以内见外见俱错,佛道魔道俱恶。所以文殊暂起二见,贬向二铁围山。文殊即实智,普贤即权智。权实相对治,究竟亦无权实,唯是一心,心且不佛不众生,无有异见。才有佛见,便作众生见。有见无见,常见断见,便成二铁围山,被见障故。祖师直指一切众生本心本体本来是佛,不假修成,不属渐次,不是明暗;不是明故无明,不是暗故无暗。所以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入我此宗门,切须在意。如此见得,名之为法;见法故,名之为佛;佛法俱无,名之为僧,唤作无为僧,亦名一体三宝。夫求法者,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众求,应无所求。不着佛求,故无佛;不着法求,故无法;不着众求,故无僧。
自己不执着于错的,自己也不执着于对的,自己执着于对的就会不断争斗而疲惫一生、痛苦、争执一生,自己执着于错的也会争执争辩一生,所以自己什么也不执着。
自己放下世间的一切,不执着一切事物。
自己不睡不醒,不生不死。
松松,般若是禅宗吗?不是,诸相非相。是禅非禅。禅,入定,所谓入定,皆是幻像。禅,即是打坐,也是入定。然而只是一时而已。
师兄,我的理解是,善恶之中都是着相,心中无住,不执着,就没有了善恶,不为相而生,善恶自然,无心为恶,不是恶。执着于为恶,就是恶。不论无来不知有。有茶就喝;有酒就尝。这样子,不计较善恶,就清净解脱了。离一切相,不执着,哈,一切如梦幻泡影,有啥可计较.
自己对于自己的生活、幸福,不用去追求执着什么,一切都是幻相,不如淡然随缘就好,不取不舍,心无所住才自在了。无爱无恨、无取无舍、无好无坏。 自己既不要面子,也不反对面子,要面子和反对面子都是在计较。
自己既不追求暴露自己的缺点,也不追求掩藏自己的缺点;自己既不追求暴露自己的优点,也不追求掩藏自己的优点,一切都是过客,自己也是过客,不必执着。 自己淡泊无争、恬淡安然。
休言着意枯木样,智云师兄讲得真好,着意休言是刻意有为造作相上定,无意休言才是心自然自在定。
七言绝句.散步
车水马龙步市廛,
见若不见自闲闲,
休言着意枯木样,
一片生机最盎然。
自己随着环境的不同不断的调整自己,自己不必执着于一种方法、对错、是非,随大家就好了。大家让怎么就怎么。一切善恶对错好坏优劣最后都是空,毫无意义,随着环境走,自己无心,无心于对,无心于错,无心于好,无心于坏,一切随大家,没有任何执着,自己放下一切贪恋执着,随缘。
一切人一切事都是缘,好事也是缘,坏事也是缘,好人也是缘,坏人也是缘,自己不必抗拒坏事坏人,自己也不要执着于好事好人,一切都是缘,都是前生注定的,享乐与受苦都是前生注定的,一切随缘,对任何缘都不取不舍,随缘自在。自己何必执着计较呢,一切随缘。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自己逃避坏人、坏事就消不了业;自己执着于追求好人、好事就会造新业,不如无心无执着无取舍随缘。
一切善事恶事好事坏事都是安排好的,不必要计较执着。
《方寸论》
四祖道信示牛头法融
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
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无阙少,与佛何殊?更无别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嗔,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
法融曰:“心既具足,何者是佛,何者是心?”
祖曰:“非心不问佛,问佛非不心。”
法融曰:“既不许观行,于境起时,如何对治?”
祖曰:“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无有变易。吾受璨大师顿教法门,今付于汝。”
《方寸论》终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中学教育、行业资料、各类资格考试、外语学习资料、应用写作文书、文学作品欣赏、生活休闲娱乐、16自己心无所住感悟4等内容。 
 自己心无所住感悟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qq、微信、360 云盘、360doc 个人图书馆、百度文库、百度云盘联系在一起。 自己不管对错、无心有心、好坏优劣...  自己心无所住感悟5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自己不要执着于有主见,也不...4、问曰:“吾闻圣人兵(指刀剑等兵器)不伤、苦不枉、色不受、心不动。此 ...  论心无所住_行政公文_工作范文_应用文书。文章论心无所住 记得在佛典的公案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讲的是六祖慧能, 在没有出家的时候就是应为看见了 这句心无...  自己为善而心不在善上,自己为恶而 心不在恶上, 自己的本心是无欲无求的,...自己心无所住感悟4 暂无评价 4页 免费
自己心无所住感悟5 暂无评价 2页 ...  《心无所住》王达观老师演讲笔记_演讲/主持_工作...你有你的感受啊,你有你自己的七情六欲啊,各位这些...学习刘景澜老师演讲笔记 4页 1下载券
Duanxx的...  无所住生其心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金刚经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修一切善法,即得无上正等正觉 心者,无象无形,极空极灵,语大莫载,语...  “应无所住”与“明心见性”――“无我”是最大的智慧,“无常”是事物的...明心见性并不难 4页 免费
成佛捷径 明心见性 16页 免费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今日推荐 67份文档 九...4页 免费©201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议 | 网站地图...  自己无执着而随缘感悟2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qq、微信、360 云盘、...是随缘不执着的, 自己随缘而心不住在缘上,心不住在善也不住在 恶,心无所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边身如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