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的重大事件ppt成立过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剿匪记:先后共投入了150万兵力
文化中国-中国网 .cn  时间:
09:58  责任编辑: 侯杰
从1949年下半年开始至195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抽调了大约10个兵团部、41个军部、144个师、2个旅另20个团和海军一部等共150万人的兵力,执行剿匪和工作队的任务,结合建立人民政权、土地改革、减租退押、镇反清霸、抗美援朝等中心工作,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规模的剿匪肃特斗争。
新中国初期土匪活动猖獗
解放前夕,人民解放军向全国举行大进军过程中,国民党残余军队在纷纷被歼的同时却有计划地留置下大量的土匪、特务武装。他们在美蒋反动派支持下,负隅顽抗,进行各种破坏活动,妄图东山再起。在全国解放前夕,国民政府行政院长阎锡山就提出所谓“战时施政方针”,即“实行军政配合,加强省县职权、发展民众武装,进行敌后游击,贯彻总体战”。他的所谓“民众武装”就是政治土匪;所谓“敌后游击”就是在解放区进行骚扰破坏;所谓“军政配合”,“贯彻总体战”,就是要使这种特务性的土匪武装与残留的地方反动政权及各种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进行祸国殃民的罪恶活动。
在西南地区解放前夕,蒋介石亲自在成都陆军军官学校和贵阳市创办“游击干部研究班”,专门培训土匪、特务武装的领导骨干,共达4700余人。后来这些人秘密潜往各地,积极网罗骨干,建立土匪、特务武装组织,企图扼杀和颠覆人民民主政权。他们趁新解放区社会秩序尚未安定之际,勾结恶霸地主,搜罗散兵游勇、地痞流氓,利用反动会道门,发展反动组织,采取土匪游击战争的方式,煽动了一部分落后分子,和人民政府作斗争。
这批反动残余数量较大,活动猖獗。据1950年初的不完全统计,经过1949年的剿匪斗争以后,全国仍有土匪武装100万人以上。其中,华东区5.9万多人,中南区28.8万多人,西北区4.2万多人,西南区65.5万多人,华北区2万多人。尤以浙江、福建、湖南、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四川、甘肃、青海等新解放区最为严重。
土匪的活动方式及对抗手段
这批特务武装的基本特点和主要成分是:以国民党中统、军统特务,反动军官为领导,以惯匪、国民党残余部队和散兵游勇为骨干,以地主恶霸、封建势力、帮会团体为靠山,并以一部分被胁迫、受蒙蔽的落后群众作掩护的一种武装反革命集团。土匪的组织成分大体可分为四种:政治土匪、惯匪、游杂武装和封建土匪。
这些武装匪特无恶不作,对社会的危害性极大。
首先,破坏新生的人民基层政权,杀害基层革命干部和积极分子,封锁或占领一些小城镇,控制农村。仅在1950年头3个月内,广东、广西地区的基层人民政权机关遭受土匪袭击就有170余次,有68个乡政权被摧毁。福建省的东山、明溪、泰宁、光泽、建宁、永安、清流、屏南,安徽省的立煌(今金寨),云南省新平、易门、牟定,贵州省的正安、道真、沿河、雷山等37个县城曾一度被土匪占领。安徽大别山区的14个县,基本上被土匪武装控制。
其次,破坏城乡交通,抢劫运输物资。仅在1950年初的一个月内,蓉雅、川湘两公路的桥梁全部被土匪破坏,成渝、渝筑两路的运输车辆也时遭土匪袭击,人民物资财富受到严重损失,并造成交通中断,致使成都、重庆等城市的粮食供应一度出现困难。华东地区解放初期,上海至南京、浙江至江西的铁路也时常遭受土匪的破坏。
第三,绑架勒索,奸淫妇女,扰乱社会秩序。1950年1月,华东苏南地区被匪袭击乡、区、县人民政府时,有120多名干部被杀害。云南、贵州地区先后有数千名干部被土匪杀害。广东地区,1950年春,人民政府机关遭土匪袭击近百次,有2个县城、6个区政府被围攻,86个乡政权被摧毁。四川内江县,1950年2月,土匪袭击了5个区政府,打死干部十多人,抓走工作人员38人,轮奸了10名女干部。土匪还抢劫群众财物,致使无数群众倾家荡产,仅四川遂宁、资中两县,就有上万名群众流离失所。匪特还放火投毒,四川仪陇县一次土匪投毒,竟使3800人中毒。湖南邵阳的陈光中匪首,亲手杀过200多人,奸淫妇女400多人,使“丁男不敢耕于野,妇女不敢织于室,老弱死于沟壑,壮者散于四方”。张平及其股匪,曾杀害过3000多名无辜百姓;杀人魔王龙云飞更是凶恶残暴,手段毒辣:挖眼睛,破肚子,活剥人皮,无所不用其极。
第四,骚扰与阻止人民解放军的作战行动,袭击、抓捕或杀戮解放军零星外出人员。湖南石门大匪首侯宗汉,在解放军解放石门时,曾立下“见解放军不跑者杀,为解放军送信送粮者杀”等“十杀”禁条。1950年初,仅宁夏军区部队遭匪特袭击即达26次,人员伤亡170余名。一个司务长途经四川灌县竹瓦时,被匪徒抓去活活煮死。
第五,制造谣言,欺骗群众,发展武装,组织暴乱。广西解放后,土匪活动非常猖狂,在许多地区曾一度煽起全面性的暴乱。甘肃、青海、陕西、宁夏、新疆等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土匪利用民族隔阂及反动会道门,煽动和组织了大规模地区性暴乱。四川、西康地区的土匪,也曾煽起反革命暴乱。同时,华东地区的海上匪情也十分严重。据统计,1950年5月,浙江、福建海域和长江口外,有海匪1万多人,盘踞在靠近大陆的40多个岛屿上,抢渔船,抓渔民,不断进行破坏活动。
一个也不能少
匪患肆虐使社会秩序混乱,环境很不安定。此时,新区广大农村的基层政权尚来不及改造,许多地方仍被地主阶级操纵控制。在土匪横行的地区,地主阶级当权派与土匪有或明或暗的勾结,土匪依靠恶霸地主作掩护,恶霸地主则利用土匪当爪牙、打手,作为统治农民的工具。在边远山区,恶霸地主与土匪公开勾结,与人民和新生政权为敌。
遍地泛滥的匪患,严重威胁着新生政权。不剿灭他们,国无宁日,民无宁日,当然更不可能顺利进行土地改革。匪情就是命令,张开天罗地网,剿灭他们,一个也不能少!
过去,解放军长期是以游击战争来反对占统治地位的国民党军,这时却要对付进行游击活动的国民党残匪,在作战中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对于剿匪斗争高度重视,指示解放军在与这些恶匪的作战中,要继续运用人民战争和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并根据匪特的新情况新特点,对剿匪的基本方针和战略战术作了明确指示。制定了军事打击、政治争取、发动群众三者紧密结合的方针:在匪情严重的地区,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争取为辅,军事政治双管齐下;在一般情况下,则以政治争取为主,军事打击为辅。同时充分发动群众、建立政权、加强地方武装、进行民主改革等项工作结合进行,以求从根本上消除匪特生存活动的条件。规定了对匪特斗争的政策: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等一系列政策,以此达到争取多数,打击少数,利用矛盾,各个击破,彻底消除匪特之目的。
遵照上述指示,在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地区,从1949年下半年开始至195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抽调了共大约10个兵团部、41个军部、144个师、2个旅另20个团和海军一部等主力部队,约150万人的兵力,执行剿匪和工作队的任务。在地方党委一元化领导下,在地方武装、民兵(民兵参加剿匪斗争185万余人,参加战斗万余次)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协助下,结合建立人民政权、土地改革、减租退押、镇反清霸、抗美援朝等中心工作,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规模的剿匪肃特斗争。
整个剿匪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军事进剿。主要是集中优势兵力,选择匪情严重的地区,采取奔袭、合围、追击等军事行动,给匪以歼灭性打击,使其失去集中活动的能力。第二,分兵驻剿。大股土匪被歼灭和击溃后,小股土匪因慑于解放军强大的军事压力,不敢公开对抗,乃缩小目标,分散活动,避开解放军的锋芒,保存实力。有的窜入各省边远的山区;有的流入少数民族地区,利用深山密林、云崖隧洞等条件,与解放军继续顽抗;也有的重整旗鼓组织暴乱。针对上述匪情,解放军采取分区驻剿、分片包干的办法,使分散的土匪无法集中,并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深入开展强大的政治攻势,进一步消灭分散活动的匪特。第三,清除遣散匪特。结合农村的土地改革、减租减息、建立革命政权等项中心工作,深入发动群众,清除潜入深山密林,藏入地沟,逃往邻省、邻县隐伏、隐蔽的匪特分子。
由于解放军采用了多种多样新的战略战术,在很短的时间里取得了巨大的剿匪战绩,全国大规模的剿匪肃特斗争,到1953年底基本结束,全国共歼灭土匪261.59万余人,其中西北区9.09万人,西南区116万余人,中南区115万余人,华东区24.6万余人,华北区2.9万人。这样,不仅消灭了国民党残余武装特务土匪,同时清除了历史上长期以来危害人民的惯匪,从而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摘自《开国大土改》)
文章来源: 合肥晚报
文明上网 登录发帖
版权与免责声明国民党军统局简介_军统局的背景和发展过程_国民党军统局大屠杀 - 趣历史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局,BIS),中华情报机关之一。1938年成立,1950年解散的中华民国情报机关之一,早期的领导人为,戴笠死后,1946年,由继任。特工人员最多时近5万名,分布到中国国民党的军队、警察、行政机关、交通运输机构,乃至驻外使领馆,专门以监视、绑架、逮捕和暗杀等手段进行活动。军统局在许多地方设有集中营、秘密监狱和看守所。期间,也从事一些搜集敌方情报并敌后活动。1946年8月,军事委员会改组国防部,军统局的公开特务武装部分与军委会军令部二厅合并为国防部第二厅,任厅长;秘密核心部分组成国防部保密局,毛人凤为局长。1949年,军统主要机构撤至台湾。
军统&&中华民国情报机关之一
  沈醉、徐远举和周养浩三人是国民党局内赫赫有名的干将,他们职务相近年龄相仿,又都深受的器重,被称为军统“三剑客”,但他们却走过了各自不同的风雨人生路。  “军统老人”沈醉担任了政协委员  沈醉是湖南湘潭人,他18岁就参加了军统的前身——复兴社特务处,28岁便晋升为少将军衔,深得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的任,在军统局素以年纪小、资格老而著称。沈醉曾先后担任军统局本部总务处少将处长、国防部驻云南区专员兼保密局云南站站长、国防部云南专员公署主任、中将游击司令等职。日被卢汉扣押,参加云南起义,后协助卢汉逮捕了在昆明的大多数特务。日被人民政府特赦,后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文史专员。  沈醉等人被特赦后,周恩来曾设宴相请。席间周恩来对沈醉说:“共产党从不计较个人恩仇,特赦你们是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所以希望你们以后一定要做些对人民有益的事情。”可以说,沈醉的后半生没有辜负周恩来的期望,他格外珍惜新的生活,发奋读书创作,以冷峻、犀利的笔锋剖析自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后人。此间,沈醉先后撰写出版了《解放前夕军统在云南的活动》、《抗战前军统特务在上海的罪恶活动》、《我所知道的戴笠》、《中美合作所内幕》、《爱国将领卢汉》、《我这三十年》等著作,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  1980年,有关方面经过调查证实,沈醉在卢汉起义通电上签了字,发表了起义广播,并亲笔颁布命令,要下属特务组织上交特务器材并到指定地点报到。根据党的政策,沈醉的身份由战犯改为起义将领,享受副部级待遇,并连续被选为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沈醉  1980年底,沈醉偕同他在大陆惟一的女儿沈美娟到香港探亲,成为海峡两岸关注的一件大事。沈醉在美国、加拿大及港台等地有许多亲朋故旧和学生,他们都劝他留下来享享清福。沈醉对他们说:“大陆的物质生活是差一点,但我不是为钱而来的。我母亲生前对我说过:一个人可以不做官,但一定要做人。在大陆,我才真正懂得了人生的道理。”他劝亲友们回大陆看看大陆的变化,说:“国家的分裂是在我们这一代身上造成的,应该在我们这一代身上结束。这样,生对得起后代,死对得起祖宗。尽管我们过去走的路各不一样,但从今天起,一个人是,还是遗臭万年,就看他为统一祖国是出了力,还是相反。”  沈醉晚年的家庭生活也很幸福。由于国民党宣传沈醉早已“杀身成仁”,他在台湾的前妻粟燕萍女士迫于生计改嫁他人。1965年初春,经人介绍,沈醉与小他10岁的杜雪洁正式结婚,婚后二人相敬如宾、幸福美满。杜雪洁对沈醉体贴入微,每天早晨和傍晚,她陪沈醉去月坛公园和大桥下面散步,还帮助丈夫整理报刊与信件。沈醉患有冠心病,杜雪洁精心制作了一个牌子,写上医生叮嘱:“冠心病患者应多休息、少谈话,每次见客以不超过15分钟为宜,更不能连续会客。敬请亲友原谅。”沈醉对贤惠的老伴更是情深意厚,他外出开会或参观,总是细心地给妻子带回心爱的衣料或礼物,一次也没忘记过。  日,沈醉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和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政府的集权,以加强国家统一,为日后全面抗战做准备,效仿的“黑衫党”,在黄埔军人、、、等“十三太保”的策划下,组织了一个以军人为主体的复兴社(有人称蓝衣社),1932年又在复兴社内设核心组织力行社,设有一个专门进行谍报活动的特务处,它是局的最前身。戴笠为处长。  一九三七年底, 力行社特务处,与特工总部(1927年成立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密查组”)合并,成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下辖二处,第一处负责党务,第二处则负责情报,并直接向委员长负责。力行社特务处编为该局第二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它是国民党两个主要特务组织之一。其前身是复兴社的核心组织"力行社"的特务处。  抗战开始的1938年8月,该局重组,第一处另成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即中统),而军统局仍交由戴笠负责。除负责刺探情报,进行反谍工作外,军统局亦以刺杀等手段执行情报任务。抗战期间军统局曾多次刺杀投日的军政人员,如暗杀张啸林、唐经,暗杀未成的有殷汝耕、季云卿、、。而隶属BIS的各个“游击司令部”和“交通警察大队”则深入日寇占领区开展广泛的,对打击日寇和汉奸,起了不小的作用。也有一些军统人员投降日本,日本占领区的重要特务头子大多来自军统中统,如李士群、丁默邨等。  军统局的特务称为组员或通讯员,多系受过专门训练的特工人员;当地录用者需经组长引荐,局方批准,并经试用合格。试用期间,称为试用员或试用通讯员。尚未经局方批举的,称为运用员或运用通讯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局,BIS),中华情报机关之一。1938年成立,1950年解散的中华民国情报机关之一,早期的领导人为,戴笠死后,1946年,由继任。特工人员最多时近5万名,分布到中国国民党的军队、警察、行政机关、交通运输机构,乃至驻外使领馆,专门以监视、绑架、逮捕和暗杀等手段进行活动。军统局在许多地方设有集中营、秘密监狱和看守所。期间,也从事一些搜集敌方情报并敌后活动。1946年8月,军事委员会改组国防部,军统局的公开特务武装部分与军委会军令部二厅合并为国防部第二厅,任厅长;秘密核心部分组成国防部保密局,毛人凤为局长。  1949年,军统主要机构撤至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对留在大陆的军统严厉镇压,到五十年代中,军统在大陆大致肃清。军统局的组织形式是局-区-站-组-队,有的地方设有相当区、站的办事处。组是军统局特工组织的基本单位。由于任务不同,组又分普通组、潜伏组、行动组、策反组、随军组、防谍组等。每组通常由十人左右组成。军统局内勤组织共有八处、六室、一所"军统"的特工人员分布到国民党的军队、警察、行政机关以及交通运输等各个部门。  此外,军统局还设有电讯组织、武装组织、训练机构以及在军、政、警、宪等机关中的控制运用组织和“特种”组织。如中共一大代表张国焘主持的特种政治问题研究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1928年初,国民党在中央组织部中设立专职情报的“党务调查科”,此时,军队系统也有“参谋本部第二厅”,负责军事谍报与电讯侦测;1931年,“中华民族复兴社”(又称“蓝衣社”)的秘密核心组织“力行社”下设“特务处”,从事情报暗杀活动。1932年,党务调查科扩充为“特工总部”,1935年改组为“党务调查处”。  1937年4月,徐恩曾负责的“党务调查处”与负责的“力行社”合并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由陈立夫任局长;原调查处为一处负责党务,仍由徐恩曾任处长;原力行社为二处负责特务,仍属戴笠管理。可以看出,初创阶段的国民党特务机关,组织机构变动相当频繁。  1937年全国抗战,1938年初国共达成合作,随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形成和的不断深入,共产党在国统区由完全秘密转为公开;人民的抗日爱国运动亦日益高涨,。1938年春,借口抗日战争时期国难当头,为了防止日谍汉奸活动,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抗战力量,在3月29日召开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决定把原有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改组,扩大成为3个公开的特务组织:  一、以第一处为基础,建立隶属中央党部秘书处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或中统局),局长由国民党中央秘书长朱家骅兼任,徐恩曾任副局长,由徐负责日常实际工作。  二、第二处扩大为隶属军事委员会办公厅的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首任局长由陈立夫兼任,戴笠任副局长。这个局简称“军统”。  三、隶属军事委员会办公厅的特检处(主管邮电检查)。
  前身是“军事委员会密查组”(1927年)、复兴社特务处(1932年4月)、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1937年)。主要负责人为。军统局内勤组织共有八处、六室、一所;外勤组织在各在城市设“区”,在各省设“站”,在一些重要城市“特别班”。其基本组织为“组”及直属情报人员。  1946年戴笠乘坐飞机失事死后,军统局进行改组,其公开特务武装部分与军委会军令部二厅合并为国防部第二厅,由任厅长;秘密核心部分组成国防部保密局,为局长。1949年,军统主要机构撤至台湾。中统是国民党CC系陈果夫、陈立夫控制的全国性特务组织。即中国国民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它正式成立于1938年8月,其前身是1928年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中统局由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兼任局长,实际由副局长负责。陈立夫、朱家骅先后任局长、徐恩曾、叶秀峰先后任副局长。中统局在国民党各省、市、县党部都有有分支机构,以党政机关、文化团体和大中学校为活动重点,特务活动遍及全国。  到了台湾,中统没有了,只有军统,陈立夫到了美国,开办养鸡场,日子过得很苦。后来,军统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台湾的安全部门。1949年蒋家王朝覆灭,“中统”和“军统”随着国民党大陆统治的解体也在大陆覆灭了。但“中统”和“军统”不少高级官员及分支机构的高级特工大都辗转至台湾,成为在台湾组建情治系统的中坚力量。蒋介石逃往台湾后,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实现其“光复大陆”的美梦,仍然继续他的特务组织,发展情治系统。所谓情治,就是情报治安的简称。  在1949年9月至1950年12月二年多的时间里,台湾当局先后成立了“统一、强化所有情报工作”的政治行动委员会、台湾情报工作委员会,以分析、研究、综合情报为主要任务的总统府资料室,以训练、派遣特务为主要任务的“革命行动委员会”,以专门搞武装游击骚扰活动为主要任务的“国防部”大陆工作处和党务系统的国民党改造委员会第六组等几个特务机构,并相继调 整了保密局、内调局和国防二厅三大特务系统的人事,出任“总统府”资料室主任。  1952年,蒋介石进一步改组台湾的特务机构,把“革命行动委员会”撤销,在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下设第二组和第六组两个特务机构,负责以大陆为主要目标的“敌后建党”和“心理作战”等特务活动。随后又设立了“国家最高国防会议”,蒋介石自任主席。1954年10月,蒋介石仿照美国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下设中央情报局的模式,在“最高国防会议”之下,。以“总统府”资料室为基础,成立了“国家安全局”,随着“国家安全局”的设立,“国防部”保密局和内调局等特务机构也相应地进行了调整:以保密局为基础,将大陆处和内调局所属对大陆进行派遣活动的机构改组为“国防部”情报局,成为专门对大陆进行特务活动的机构;以“内政部”调查局为基础,将保密局中负责“保防”的部门划归“司法部”领导,成立“法务部”调查局,专门对台湾、澎湖、金门、马祖等地进行特务活动。  1958年5月,蒋介石又将“国防部”二厅改组为“国防部特种军事情报处”(简称“特情处”),1961年5月,它又扩编为“国防部特种军事情报室(简称“特情室”)、专司搜集军事情报和勾联策反活动。同时在“保密局”骨干的基础上,组建负责岛内安全的警备总司令部和宪兵司令部。上述各情治机构,形成了密布于台湾各地的情治网,成为维护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和镇压人民的工具。  此后,还陆续地进行过多次调整,如1972年5月,以国民中央委员会的第三组为主体和第六组的一部分合并为国民党中委会海外工作委员会;1973年,又将中委会第二组全部和中六组的另一部分合并成为国民党中委会大陆工作委员会。蒋经国、李登辉主政台湾时,后对台湾的情治系统进行改组和强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1949年国民政府败退台湾后,一部分军统留在大陆进行暗杀,破坏,情报等活动。
相关新闻阅读
地动仪&掌握地震动态和大致方位...
戚宦之争&东汉王朝统治日益腐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民党成立时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