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近代战争历史意义抵御外侮的斗争有什么意义

中国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广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日10:26&&&来源:
原标题:中国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浴火重生的新征程。”这一重要论述,揭示了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彰显了其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意义。
一、民族自强是民族复兴的内在要求
古代中国文明灿烂辉煌,长期领先于世界,中华民族备受各国尊重。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积贫积弱,国家四分五裂,人民颠沛流离,饱受列强欺凌。中国人民在一次次抗争中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提升国家综合实力,才能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日本之所以敢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并企图在短时间内达到吞并整个中国的目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近代以来的落伍,在于当时中日之间国力的差距。回望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前的近百年间,中国政风腐朽、军风废弛、民风散乱,国运衰微。日本自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进入先进工业国家行列,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则未能跟上世界现代化的步伐,仍属典型的农业国家,综合国力日渐式微。1937年,中国工业产值为13.6亿美元,农业和手工业产值约50亿美元;日本工业产值为60亿美元,农业、渔业和手工业产值约40亿美元。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抗日战争实际上就是落后的农业国反抗先进的工业国的侵略。
经历抗日战争的磨难,觉醒起来的中华民族深刻认识到:落后必然挨打!要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必须发展国家经济,增强国家实力。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谋划反抗日本侵略之策时,已开始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力图通过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经济发展,以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1944年5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办公厅为陕甘宁边区工厂厂长及职工代表会议举行的招待会上讲话时指出,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敢于欺负中国,就是因为中国没有强大的工业,“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必需有工业;要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需工业化。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民族自强是民族复兴的内在要求,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与谋划,就是探索与谋划民族自强之路的重要尝试。
二、为实现民族复兴准备了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人类文明史告诉我们,民族凝聚力、民族意识、民族精神,是民族复兴不可缺少的要素。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在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抵御外侮的伟大篇章。抗日战争胜利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强化了民族意识,振奋了民族精神,为民族复兴准备了精神力量。
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民族矛盾、国家冲突,一切爱国者与有识之士都认识到:民族利益、国家利益高于阶级利益、党派利益和团体利益。中国各阶级、各政党、各团体自觉发扬“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的爱国主义传统,放弃阶级、党派、团体之争,团结一致,共赴国难,形成了同仇敌忾、亲密合作的关系。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心系祖国,从人力、物力、财力上援助祖国抗战,凸显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民族凝聚力是民族复兴的前提,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凝聚力的增强,为民族复兴创造了条件。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各族人民都意识到:日本侵华不是针对中国某一个或者某几个民族,而是针对中国各民族;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是要灭亡整个中国,奴役中国各族人民。这份清醒、这份觉悟,使中国国内各民族空前团结,分别以不同的方式积极参与抗日战争,使抗日战争真正成为一场全民族的战争。1902年,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第一次提出和使用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但在较长时期内各民族并未真正理解其要义。“九一八”事变之后,尤其是全国抗战爆发之后,各民族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民族共同体的存在及其意义,“中华民族”作为指称中国国内各民族的概念得到各民族人民普遍认同。也正因为如此,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
伟大的斗争孕育伟大的精神。抗日战争是一场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较量,更是一场意志和精神的较量。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本的铁蹄、屠刀,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不甘奴役,彰显了民族精神的魅力,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的生成,为民族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这种爱国情怀既是传统的承继,又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丰厚社会思想内涵,是激情与理性的结合,不仅蕴含着炽烈而朴素的对祖国的热爱,并且升华为重大的诉求――关切祖国的命运和未来,力求拯救和发展处于危难中的积贫积弱的祖国。这样的爱国主义与当代先进社会思潮和运动融会激扬,使得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纲领、路线和方针及其实践居于核心地位和具有决定意义,进而成为团聚、鼓舞与引导我国各族人民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光辉旗帜,也为后来解放战争的胜利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拓了道路,奠定了必要的精神与思想准备。
三、为民族复兴创造了国际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其深刻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有为才有位,有位方可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赢得了国际声誉,创造了民族复兴所需要的国际条件。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爆发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有力地支援了反法西斯盟国在各个战场的作战。中国抗击着日本陆军主力,制约了日本“北进”战略,减轻了苏联东方作战的压力,有力地支援了苏联的卫国战争;中国牵制了日本的“南进”战略,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有效地支援了美、英等盟国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中国牵制了日本的“西进”战略,使日德在中东会师的计划化为泡影;中国牵制了轴心国的结盟战略,使日德意同盟有名无实,实际上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此外,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极大地支援了盟国在缅甸的作战。因此,中国的抗日战争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世界各国的反法西斯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战略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如此,中国的抗日战争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和高度赞赏。1942年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中国人民,武装起来的和没有武装的都一样,在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对于在装备上占极大优势的敌人,进行了差不多5年坚决抗击所表现出的顽强,乃是对其他联合国家军队和全体人民的鼓舞。”同年4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这样估价中国战场的作用:“中国一旦崩溃,至少会使日军15个师团,也许有20个师团腾出手来。其后,大举进犯印度,就确实可能了”;而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只有中国”。英国牛津大学教授拉纳?米特认为,中国是第一个对抗轴心国的国家,早于英国和法国两年,早于美国四年。中国率先开辟的东亚战场是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卢沟桥事变”开始的抵抗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开端。这些基于历史事实的评价,彰显了中国抗战的世界意义和国际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彻底瓦解了在世界上存在了几百年的殖民体系,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那场艰苦卓绝的反侵略战争中,中国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并肩战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从此开始,中国开始在国际上确立大国地位。日,由中、美、英、苏4国领衔,包括世界上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同盟国主要国家召开了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商讨共同打败德日意法西斯的行动计划和战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行动方案,中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日至6月26日,联合国制宪会议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中国共产党代表董必武与国民政府代表共同组成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代表第一次公开出现在国际舞台上。旧金山会议讨论并签署了《联合国宪章》,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是中国大国地位确立的重要标志,由此迈开了民族复兴的关键一步。
四、为民族复兴锻造了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也使中国共产党自身得到发展,为民族复兴锻造了领导集体、选择了发展道路,这一点最为重要。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经过14年抗战,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得到迅速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从全面抗战爆发时的4万多人发展到抗战胜利时的127万多人,民兵发展到260万人,先后在华北、华中、华南建立了拥有1亿人口和100万平方公里面积的19块抗日根据地,成为左右中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力量。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成为爱国民主人士和广大群众人心所向的“圣地”,没有以共产党为核心的人民力量的壮大,就不会有抗日战争的胜利。在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制订与实施了减租减息、鼓励垦荒、发放农贷、发展商业等一系列经济政策,不仅使抗日力量得以在贫困地区生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赢得了民众的支持。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三三制”等民主政策,开风气之先,为中国政治发展带来了新的景象。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局部执政的实践,为执掌全国政权积累了经验。
抗日战争使中国共产党经受了锻炼和考验。抗日战略与战术的选择、抗日方针与政策的制定,提升了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形势、应对复杂局面、动员各方力量、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发展也奠定了社会各阶层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与拥护,彰显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雄才伟略、高超智慧与宏大胸怀。
正确道路的选择对于民族复兴至为重要。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或报告中,系统阐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明了抗战胜利后的中国社会发展道路,即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如此,避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前途,为实现民族复兴找到了正确道路。
经过抗日战争时期的奋斗、创造,中国共产党塑造了良好的政党形象,向全国人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魅力和中国的未来。大批爱国青年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之所以向往延安,突破重重封锁来到延安,道理正在这里。美国记者、大后方报纸记者、民主人士等访问延安之后,都不约而同地把新中国的希望、把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寄托在延安、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转折,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转折。从此,在国共两党的较量和博弈中,中国共产党逐渐赢得了主动、赢得了民心,并最终赢得了政权。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梦想,抗日战争的胜利,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开启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经历抗战胜利后70年发展,中华民族日渐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抗战精神,创造了具有5000多年历史辉煌文明的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明天,一定能够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程宏毅、常雪梅)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第2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__微文学
第2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作者:匿名
第2课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材内容分析】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政府官兵英勇抵抗: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人民大众自发组织起来抗击外敌入侵:三元里抗英、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这正是列强不能把…
艺术学院第六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大赛一、大赛简介艺术学院第六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即日起全面启动,将进行历时2个月的系列比赛活动。1、大赛目的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大赛的形式,引导大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职业规划理念深入人心,进而激发大学生…
电动车电机改发电机详解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了电动车电机改发电机的问题,介绍得比较笼 统,没有提到具体的改造过程,可能一些专业人士明白是怎么回事,但估 计还有人不明乎所以,现将改造的细节公布,以觞读者。按理任何电机都可以改造成发电机,但业余下似乎要满足…
第2课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教材内容分析】
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政府官兵英勇抵抗: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人民大众自发组织起来抗击外敌入侵:三元里抗英、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这正是列强不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真正原因。
课文按时间顺序排列了四个子目:(1)“三元里抗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2)“左宗棠收复新疆”介绍清朝的政府官兵为收复国土而做的积极努力。(3)“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表现了政府官兵、人民群众为维护国家主权,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4)“义和团反帝运动”谱写了广大农民高举反帝大旗,与列强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壮丽诗篇。以上都是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中的典型。
【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知识与技能] ⑴通过教材所提供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典型事迹: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⑵概括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分为政府官兵英勇抵抗(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和人民大众自发组织(三元里抗英、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两类;⑶善于发现中国近代史中关于抗敌御侮的相关事例,总结出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过程与方法] 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学习本课时,要将这一斗争上升到维护国家主权的高度,只有这样才能科学解释为什么政府官兵和人民大众都积极投身于这一斗争。教材中列举的只是其中的典型事例,学生可将其归纳成政府官兵和人民大众抗争两类,并以此作为主动发现中国近代史中关于抗敌御侮相关事例的工具,从而真正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⑵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分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学习手段、方法和形式多样化与现代化,并鼓励历史与现实结合,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学习,深刻理解维护国家主权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形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⑵通过学习,培养为国家富强而发奋学习、勇敢面对并积极克服困难的进取心态。
【重点难点】
重点:列举中国军民抗击外来入侵的事迹(通过学习,善于发现中国近代史中关于抗敌御侮的相关事例)。
难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方法指导】
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29—34页,划出重要知识点。2、借助资料(包括视频)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3、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合作探究部分由小组讨论完成。
4、把自己的疑难问题、易错题、易忘知识,及时整理在导学案中。
【知识结构】
(一)三元里抗英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
(三)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
(四)义和团反帝运动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提问:回忆中国近代前期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这些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后果?面对列
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反抗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你认为可以把这些斗争分为几大类?
【自主探究】
1、据图片结合教材内容思考:
三元里人民纪念碑 三元古庙抗英誓师旧址 三元里村牌坊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
⑴一个小村庄为什么在历史上这么著名?
提示: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
⑵后人纪念它主要为了彰显什么?
提示:彰显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
2、阅读教材第二目及以下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俄人侵占黑龙江,北地形势日迫。兹复窥吾西陲,蓄谋既久,发机又速,不能不急为之备。”
⑴左宗棠是在什么背景下讲这番话的?
提示:俄国侵略新疆。
⑵左宗棠怎样维护我国西陲边疆领土?
提示:1875年,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西征;1877年初,消灭阿古柏势力;1878年,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境;1881年,中俄签订《改订条约》等条约,收回伊犁。
⑶左宗棠为什么能够成功收复新疆?
提示:①清政府坚决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②左宗棠采取了正确的战略决策。③新疆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④军事斗争与外交谈判相互配合。如曾纪泽赴俄谈判等。
【合作探究】
1、下表中提供的数据反映了哪些战斗状况? 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
提示:反映了以下情况:从参战舰艇、火炮和兵力情况看,日强中弱;北洋水师面对突然袭击,不畏牺牲,顽强反击,伤亡惨重;取得了舰船损失程度与敌旗鼓相当的战果,北洋水师主力尚存。
2、据教材第三目结合以下材料,探究问题
丘逢甲 ____年4月17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⑴上诗写于哪一年?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以此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提示:时间:1896 原因:甲午战败,日本强占台湾。情怀:被迫离开祖国的悲愤或爱国之情。
⑵在反割台斗争中,涌现出哪些英雄人物?
提示:邱逢甲、徐骧、刘永福
3、文史互动
《七子之歌·台湾》闻一多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明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诗中“郑氏的英魂”、“酷炎的夏日”指什么?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提示:“郑氏的英魂”指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酷炎的夏日”指日本。该诗表达了作者收复台湾的强烈愿望。
4、阅读下列材料: 义和团揭贴 材料一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还我江山还我权, 天无语,地焦干,只因鬼子止住天。 刀山火海爷敢钻。 天爷恼,仙爷烦,一同下山把道传。哪怕皇上服了外, 神出洞,仙下山,附着人体把拳玩。 不杀洋人誓不完。 掀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山东义和团民谣 大法鬼,心胆寒,英美德俄尽萧然。 洋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
材料二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⑴结合教材归纳义和团反帝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
提示: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⑵1899年义和团运动中心转移和发展,试分析其原因并概括义和团运动发展的主要表现。 提示:运动中心转移原因:山东巡抚袁世凯的血腥镇压。发展原因:义和团英勇抵抗清政府;清政府对义和团被迫采取“抚而用之”的政策。发展表现:义和团战士纷纷涌进北京、天津地区,尤其是清政府对外宣战,标志着义和团运动到达了顶峰。
⑶我们应当如何正确评价义和团“扶清灭洋”这个口号?
提示:①主要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②主观原因:“扶清灭洋”口号中的“扶清”使义和团丧失了应有的警惕;根本原因:义和团运动的领导阶级是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⑷如此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何会失败? 提示:①具有爱国的性质;②容易使群众丧失对清政府的警惕性;③“灭洋”带有笼统排
外的落后性。
⑸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意义:①义和团运动在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②义和团战士不畏强暴,英勇斗争,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③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
原因: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
【课堂检测】
1.与“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一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日俄战争 D.抗日战争
2.“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3.(2011·北京文综·17)图8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 )
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 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
C.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 D.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
4、义和团揭帖(见合作探究3材料)说明了( )
① 义和团盲目排外 ②义和团具有迷信色彩
③义和团扶清灭洋
④义和团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课堂小结】
面对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军民奋起抵抗。主要抵抗运动有:三元里人民抗英、左宗堂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台湾民众的反割台斗争和义和团反帝运动等。中国军民抗御外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是列强没能将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中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而斗争的爱国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
【课后探究】
1、 2005年4月,《马关条约》一百一十年百人访问团来到日本,在当年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的春帆楼举行纪念会,说《马关条约》让台湾脱离中国,是台湾人“不幸中的大幸”。试结合《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评价上述观点 。 提示:答:《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①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并刺激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此后,帝国主义争相在中国划分
伤害了海峡两岸人民的民族尊严和民族感情,其实质是对祖国的背叛,充分暴露了他们分
裂祖国,要求台独的丑恶行径。
2、结合日本的地理、历史状况,分析日本富有侵略性的原因。
提示:地理:日本是岛国,资源短缺,市场狭小,因此,日本统治者从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就强烈意识到,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对外扩张,掠夺邻国的土地和资源。 历史: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封建的武士道路精神和资本主义侵略要求结合起来,形成了穷兵黩武的扩张特征。
【知识链接】
邓世昌之死,悲哉!壮哉!
“致远”被击沉以后,邓世昌落水,他的随从刘忠抛救生圈给他,被他推到一边;左一号鱼雷艇赶来相救,他拒不上艇,并说“吾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他养的爱犬太阳犬游到他的身边,先是咬住他的手臂不使他下沉,他将犬奋力推开,犬又衔住他的发辫,使他的头露出水面。邓世昌抱定与战舰共存亡的决心,毅然抱住爱犬,一同沉入滚滚波涛。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说课稿一、[教学理念]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发挥人文学科的优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二、关于教材1、地位本课选自人民版高级中学历史教材必修一专题二《近代…
第2课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材内容分析】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政府官兵英勇抵抗: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人民大众自发组织起来抗击外敌入侵:三元里抗英、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这正是列强不能把…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2节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 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斯萧然。”请思考:材料中所涉及的是哪场反抗列强侵略的战争?【答案】义和团运动。 1.下…
高一历史学案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2课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考点四、黄海海战 1894年的黄海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一场战役,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但主力尚存。李鸿章…
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09年各地试题精选)一、单项选择题 1.(2009年1月上海市黄浦区高三期终测评19题)《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近代史意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