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消防队救火 罚款”怎么救火

中国消防在线
您的位置: >>
细说"消防"
| 文章来源:
"消防"一词,系日本语,在江户时代就开始出现这个词了。但其实,"消防"的根在中国。在中国古文字中,消字由"水"、"小"、"肉"组成,有一块小肉在河里冲洗,有消失的意思,防字阜"从"方",阜字指形似阶梯的山坡,方字指带绳索的战俘或奴隶,阜、方在一起有防止战俘逃跑之意。日本的文字是从中国的汉字演变而来,汉字早在西晋太康五年(公元284年)就开始传入日本。日语"消防"一词不仅字形与汉字完全相同,字义也无差别。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五月,直隶总督袁世凯"查照西法,似定章程",在保字创设警务总局和警务学堂。在《警务学堂章程》中规定:"救火灾法有专门操作,各车名为消防队"。同年八月,清政府将接管的原天津"都统衙门"救火会改为巡警总局消防队,这是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消防队"的名称,也是由中国政府领导的第一个近代消防队。之间中国城市中已出现了近代消防队,是上海租界工部局火政处。这个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7月20日成立的第一救火车队,比天津的早36年。
人类最早的用火痕迹,比较确切的是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猿人洞,年代距今约50万年。火灾是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社会出现房屋建筑以后出现的。火灾的灾字,宝盖下面一个火字就是从火烧墙壁和屋顶的形象转化而来。我国在发的古人类遗址中有许多火灾现场遗址。如6000年前的西安半坡遗址。5000年前的泰安大地湾遗址,都有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建筑火灾遗址。世界上用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火灾记录是在出土的甲骨卜辞中。专家破译为商朝武丁时期,即公元前271至前1213年间商王武丁占卜的记录中写道,戊戌日某地的瓜仆和宰奴在夜间焚烧了三座粮。世界上最早的高层建筑火灾是公元前1046年商朝纣王灭亡时登鹿台赴火而死。
我国最早国家创办性质的消防队创建于北宋首都开封。创建的起始时间经考证在北宋宗至三年(1056年),距今有947年的历史了。这样的城市消防队从组织形式及其任务范围,都与当今社会的城镇武装警察消防队没有大的区别,具有如下特点:
1、将城市划分若干区域,每个区域内于高处建立望火楼,楼下有消防队专用建筑房屋数间;
2、每座望火楼下驻扎官兵百余人,作为扑救火灾力量的专职队伍;
3、配备水桶、火钩、麻搭、铁锚儿等10余种专门扑救火灾用的器械设备;
4、具备报警系统,在望火楼上派专人望火情,在各厢、坊的军巡捕还高有"操火兵",发生火警,利用烟、火或旗帜示警并飞马上报;
5、一旦发生火灾,望火楼下的官兵很快出去,迅速扑灭火灾;
6、望火楼的建筑是"官屋",驻扎的人员是国家军队中的官兵,扑救火灾"不劳百姓",是一支完全由国家供给的公益性的专门扑救火灾的力量。
明代皇宫消防工作由禁卫军兼管。清康熙年前开始有防范火班,光绪年前才称消防队。皇家消防队的人数历朝并没有统一规定,一般为100到200人。火班又称机桶处。机桶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救火器具。雍正年前,有位叫许远的高丽国使节,在北京看过这种救火器具救火表演之后回国禀奏国王,表示要向中国买此物。清政府得知此事,以大国风度向高丽国皇宫赠送了数台救火机桶,这是《李朝实录》中记载的,这可能是我国最早出口救火设备的记录。这种国产救火器具原先放在消防队宿舍,现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标牌为"水龙"。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目前还收藏了一种马拉救火机桶,是进口的洋货,外国人叫它"泵浦",现代称之为消防水泵,是100多年前制造的。当时的机桶,已经安装了四个轮子,是消防车的前身或雏形。
昔日皇宫火灾,大多发生在夜间。从康熙朝开始,每天夜间都有王公大臣在皇宫轮流值班守夜,消防员在夜间要沿着三宫六院边缘巡逻看更。为争取巡逻救护时间效率,雍正皇帝还赐予特批消防御马进宫,以满足消防应急。
皇家消防队队员是从年轻力壮的忠于帝王的太监中挑选出来的,其职责是驻守皇宫、西苑和颐和园,保障皇家建筑园林的消防安全。那时所使用消防设备大多是从日本进口的。当时世界上未发明机动泵浦消防车,日本向中国提供的也仅仅是人力消防机桶、马拉消防机桶。
吐水龙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消防车。车身高136厘米,长137厘米,宽68厘米,4个铸铁轱辘直径50厘米。车身整体都是以黄铜雕花饰物镶嵌,车身中部正上方有一个出水口用来接水龙带,口径3厘米,扬程约15米,为北京民间的消防组织"外城同善总局"所用。该车有一副抬杆和一组活塞,操作须用四个人:左边的杠杆压下右边的杠杆升起,右边的杠杆压下左边的杠杆升起,如此反复的压下升起一抽一压带动活塞循环往复,激活铜水箱内的水向火场射去。
北京警察博物馆展出的这输消防车的年代应该比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消防激桶晚些年,该车产地铭牌标注为粤东(今天的广东)广平安造,制作年代大约是清代后期。清朝文献须编收录有《钦定总管内务府现行则例》称:"宫内设激桶,掌管激桶,并司扑救火灾之职"。激桶就是古代的救火机器,原译是水泵,当年按译音称做泵浦。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是清朝晚期的台式的手动消防激桶,没有机动功能和轮转功能,上面刻有"粤东省太平门外安润街水龙铺"。这是当年的粤东人同国外洋行全作开的。应该是中国最早的消防合资企业。
中国出现第一辆以内燃机为动力的马达消防泵浦车是在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是上海工部局火政处从美国购进的。
中国出现的第一个消火栓的时间为清光绪九年(1883年),当时上海杨树浦自来水厂建成,建成地下管网,租界火政处要求在租界马路安装消火栓。
清光绪七年(1887年)夏秋之间,上海工部局批准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在租界内经营电话业务。电话用于消防报警始见于光绪十年(1884年),那时租界火政处架设了中国第一条火警电话线路。
酸碱灭火机于清末由日本传入了我国。泡沫灭火机(硫酸铝、碳酸氢纳制成双粉)由美国于1915年发明,很快传入我国。还有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灭火剂在民国时期先后传入我国。国人研制的灭火剂最早于1918年8月出现在天津。上述这些灭火剂,主要用于小型灭火器,用于扑灭初起火灾。化学灭火剂的出现,是对千百年来沿用水灭火的一场革命。
我国消防警察的出现与警察制度的建立几乎是同时。清末朝廷于1902年在保定创办了警务学堂,训练巡警,同时在天津成立了南段巡警总局。
八国联军侵占天津后,在天津划分了各国租界。为防租界内火灾,意大利侵略军招募华人组织了官办救火会,随后英租界也组织了天津志愿消防队。1902年清朝政府在天津成立南段巡警总局后,救火会便交由我国监管,改称南段巡警总局消防队。这便是我国第一支消防警察队。次年,北京也组建了消防警察队,随后哈尔滨、保定、南京、昆明、广州、沈阳、长沙等地相继组建消防队。这些消防队从初建起均由当地警察厅、局直接管辖。
到了国民党统治时期的1928年,国民党政府成立内政部,部内设警政司,为最高警察主管机关。同时改称警察厅为公安局,分设于省市县政府所在地。1929年又规定各市县一律组建消防组。直辖于该市县公安局,并允许商民团体自办消防,受市县公安局的监督指挥。除了公安局直属和民办的消防组织之外,在特种警察中有的也设有消防队。1932年国民政府铁道部为统一路警管理设立路警管理局,各铁路局分设警察署,规定铁路主要处所设置消防队,隶属该路警察署,维护铁路消防安全。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的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大队设在公安街18号,即天安门广场东侧的现中国国家博物馆所在地。消防大队下设7个中队,共有警员约319人,消防车约10辆,消防力量是十分薄弱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消防车,都是从国外进口的,车上大多没有装高压水泵,而是在车上放置一台瓦斯机。当消防警员接受指令到达火场时,再从车上把瓦斯机抬下,用来吸水救火。那时的消防车,其主要功能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把消防队员和消防器材运送至火场,及时投入救援活动。瓦斯机就是手抬水泵,水泵即激桶。十八世纪的激桶都是人力的。靠杠杆压缩激水升空,十九世纪才出现了蒸气激桶和瓦斯激桶。
安装有机动泵浦的消防车称作泵浦消防车。半个世纪以前的机动泵浦比较笨重,通常有80公斤左右重,前后各有两根横木,装载在消防车上。一旦发生火灾,就从消防车上卸下来,由2名消防队员抬着,运至接近火场和水源的位置,接上水龙带和水枪,然后发动机器,吸水、加压、射水救火。这种泵浦,通常称作手抬消防泵。其优点是造价低,可以到消防车难以接近的水源的地方吸水加压射水救火。其射程可达30米。站在高梯上其水柱可射至高35米的高处。
20世纪50年代的消防头盔是用黄铜制造的,前沿短后沿长,便于落水下流,黑夜救火救人时铜盔金光闪闪醒目生辉,功能类似如今天防火服上的反光条。当时的救火服是黄色的亚麻制品,披肩部分是双层的,较肥大,冬夏皆宜。亚麻制腰带宽约15厘米,笨重但很结实。救火靴是橡胶制作的,能绝缘,但靴子底很薄,在火场上踩上钉子就容易扎伤脚。
50年代的消防车不论是日本制造的尼桑牌消防车,还是美国制造的道奇牌消防车都是敞蓬的。当年每辆消防车上都有一口警钟和一个警笛,出场救火时警笛只敲警钟。
从历史到今天,消防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有四条:
(1)、以内燃机为动力的马达泵浦消防车代替以人力、畜力和蒸汽为动力的消防车;
(2)、以城市供水管网提供消防用水,代替缸储桶等人力天然水消防用水;
(3)、以电话通讯报警代替以嘹望台、警钟、警旗、警灯灯等报警;
(4)、以化学灭火剂扑灭特殊火灾代替一律以水灭火。100多年前成都就有了消防队_网易新闻
100多年前成都就有了消防队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发生火灾怎么办?拨打119!以前没电话怎么办?以前没有消防车又如何灭火?昨日是119消防宣传日,成都消防队史馆正式建成开馆,并向市民免费开放。成都晚报记者专程探访,为您呈现那些年鲜为人知的消防故事……
晚清水缸、唧筒成为镇馆之宝
成都消防队史馆总面积1500余平方米,陈列着百年来成都消防各类历史物品和图片,浓缩了从清光绪29年(1903年)以来成都消防的发展史。
记者在现场见到,馆内的陈列品包括清代成都消防队的灭火救援场景“人力水龙”雕塑,保存最完好的灭火水枪实物青铜唧筒,灭火蓄水源太平缸,清光绪30年成都消防队在华兴街修建的消防报警塔“望橹楼”仿制件等。
与这些“老古董”相对应的是,一台奔驰消防指挥车特别显眼,此车1990年从德国购回,里边有小型电台、通讯设备等,是成都消防的第一辆指挥车,一直服役到2005年才退休。
“这些都是镇馆之宝!”消防人员开玩笑说,不少古老的灭火工具都是从民间征集而来的,配上100多年前的灭火图文简介,就是为了还原历史。
“老消防”到场追忆消防往事
“那时候消防车基本都是解放牌、东风牌……”在队史馆内,一名年长的老人指着老设备高兴地说着。一打听,原来是成都消防第五任负责人刘高山先生,1969年至1987年任消防支队支队长,如今已有81岁高龄。
现场,刘高山在墙边照片处找到了自己当年任职时英姿飒爽的照片,笑着对记者说:“那时我才30岁呢。”回忆起那些年的救火故事,刘高山很是感叹,他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成都火灾较多,特别是春节期间,报警电话简直是响个不停。因为装备有限,火势稍有些大,都会直接调动2个中队前往现场。
回想当年,刘高山说那时成都只有9个消防队、20多辆普通消防车,最高的登高车仅有1台,只能升至23米,这台登高车协助扑灭过九眼桥的机械厂火情。
在刘高山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合江4号天然气的井喷事故。刘高山称,当时强大的天然气流被雷击起火,顷刻间烈火冲天,整个井场一片火海,温度达到1400多摄氏度,方圆100米内的草木被烤焦。“接到指示后,成都90多名指战员与重庆消防共同作战20多天。”刘高山说,经过激烈战斗,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
》》》链接:
成都消防历史沿革
清光绪29年即1903年 全国首批成立了三支专业消防队,成都消防赫然在列。当时的消防队叫“四川省警察局消防警察大队”,办公地点就在华兴街,有70多人。
1911年 四川省军事巡警总厅成立,内设消防监(后改为消防监督处)。
1950年3月 消防大队更名为“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安局消防队”。
日 成都市公安局七处改称“四川省成都市公安消防支队”。
如今 成都消防已拥有2000多名消防官兵,消防中队已达到了34个,拥有包括世界上最高的消防车101消防云梯车在内的各种先进救援设备。
那些年的“高科技”
清光绪30年,消防队在华兴街总局内修建了高10丈、宽4丈5尺,上下5层的“望橹楼”,可瞭望四方火情。此楼一直沿用到解放初期。
太平缸、太平池
晚清年间指的是蓄水池,可容纳1~2吨的水,是灭火的水源。
1903年,成都市消防史上第一次出现比桶、盆先进的灭火工具“人工压力水龙”。“水龙”又叫“唧筒”,与太平缸配套使用,射程可达20多米。
人力消防车
可装载1吨多水,车下有轮子。发生火灾后,人们可以推着人力消防车前往火灾现场。
用铜器制作而成。
“葫芦灯”
因造型像葫芦而得名,抢救人员照明用。
成都晚报记者 李惠 摄影 黄尚斐
本文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清代皇宫消防设备队伍建设与现场灭火过程 组图 - 文学历史-
当前位置:
清代皇宫消防设备队伍建设与现场灭火过程 组图
馆藏:1671
下载此文档
同系列文档
Baidu Button END -->
官方公众微信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openresty/1.9.7.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进消防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