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动作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怎样的?儿童早期动作发展是否存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异

③母亲离开,陌生人和婴儿玩,然后找机会离开,共3;15、简述儿童早期动作发展的个体差异;14、请说明影响儿童早期身体发展的因素,并请分别;答:身体的发展是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因素复杂的、持续;的个体差异;在儿童所有动作技能的发展中,伸手够物和抓握在婴儿;16、假装游戏与绘画对儿童象征机能形成中的作用;答:假装游戏不仅仅反映而且有助于儿童的认知发展;戏来表达他们的
③母亲离开,陌生人和婴儿玩,然后找机会离开,共3分钟;④母亲返回,陌生人趁机离开,母亲安慰婴儿,然后坐在旁边3分钟;⑤母亲离开,婴儿独自待3分钟;⑥陌生人进来,试着安慰婴儿,然后找机会离开,共3分钟;⑦母亲返回,陌生人悄悄离开,母亲安慰孩子,性矮小症是第二种和生长相关的障碍,一般出现在2-15岁之间,典型特征是身体矮小和生长速度急剧变慢,他们无营养不良的表现,体重与年龄相适应。
15、简述儿童早期动作发展的个体差异。
答:我们从儿童精细动作的发展来看他们坐下(片段结束,共20分钟)。这些情境模拟了自然情景中有玩具时母亲与婴儿的互动(观察婴儿是否将照料者当作探索的安全基地);暂时和母亲分离,陌生人进入(这往往让婴儿感到不安);与母亲重聚(关注不安的婴儿是否会从照料者那里获得安慰,重新开始玩耍)。通过对婴儿在这些场景中的反应,可以将他们的依恋类型分为以下四种类型:①安全型依恋;②抗拒型依恋;③回避型依恋;④组织混乱/方向混乱型依恋。
14、请说明影响儿童早期身体发展的因素,并请分别举例。
答:身体的发展是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因素复杂的、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营养、情绪等因素在儿童早期身体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一)遗传。人类的遗传基因决定了我们的动作发展和生理成熟时序基本相同,而家族遗传基因则使我们有诸如身高、体重等个体差异。(二)营养。营养在发育的任何阶段都很重要,尤其在出生到两岁间,因为这时候是大脑和身体发育的一个高峰期。婴儿所需的能量是成人的两倍,而婴儿的四分之一的能量用于生长。人类营养的主要来源是食物,饮食不足与饮食过量都可能导致营养不良,但其表现是完全不同的。(三)情绪压力与爱的缺失。过多的压力和过少的关爱也足以使儿童早期身体发育和动作发展滞后于正常的同龄儿童,有两种严重的生长紊乱就源自于情绪压力与爱的缺失。非器质性发育不良一般出现在婴儿18个月之前。有这种症状的婴儿会表现出生长停止,日渐消瘦,类似于因为营养不良而导致消瘦的婴儿,但他们的身体并没有明显的疾病,也没有其他显著的生理方面的原因。剥夺
的个体差异。
在儿童所有动作技能的发展中,伸手够物和抓握在婴儿认知发展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他们通过伸手抓握物体,来感知物体的物理特征,如形状、软硬、声音等;获得关于物体的空间特征,如方位、距离等。(一)伸手够物技能的发展。在第一年里,婴儿伸手够物能力和抓握并操控物体的能力发展非常迅速。婴儿开始伸手够物的动作存在个体差异。一些安静且动作轻柔的婴儿在尝试伸手够物时,很快就知道,他必须付出更大的肌力去抓握物体;而一些开始时手臂在空中摇摆不定的婴儿,则会知道要控制摇摆不定的手,降低身子才能够到物体。可见,婴儿总是用将当前动作和目标要求的动作联系和协调起来的途径建构属于自己特色的够物动作,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动力系统理论在婴儿动作发展中的体现。(二)抓握技能的发展。当伸手够物变得容易时,婴儿开始锻炼他们抓握物体的技巧。尽管如此,2-3岁的儿童还是不能完成一些动作,如很好地抓球和扔球、扣钮扣、捏住一根细针穿小孔等,这是因为他们的肌肉发展尚不成熟、视觉信息协调活动的能力不足导致的。
16、假装游戏与绘画对儿童象征机能形成中的作用。
答:假装游戏不仅仅反映而且有助于儿童的认知发展。游戏能为儿童提供语言交流、想象、选择策略和解决问题的背景,对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假装游戏还有益于儿童的社会性和情绪发展。通过假装游戏,儿童与他人有更多的互动,在理解他人的观点上也会有更大的进步。此外,儿童可以通过游
戏来表达他们的情绪,或者解决情绪上的困扰。
绘画是儿童早期另一种重要的象征性表达方式。随着儿童心理表征能力的提高,纸上的符号开始有了意义。绘画是儿童早期另一种重要的象征性表达方式。随着儿童心理表征能力的提高,纸上的符号开始有了意义。 17、请简述幼儿的思维特征,并对其中的某一特征进行举例说明。
答:幼儿的思维特征有三个:自我中心性、泛灵论和直觉思维。
举例说明泛灵论――幼儿不仅认为万物有灵,也认为万物有情,即把周围事物都看成有感情的,幼儿主观地把自己的想象附加于客观事物身上:脚踩地板嘎吱嘎吱响,认为地板在发怒;书被撕破了,书该多伤心啊。 18、请任意选取两个智力理论加以介绍。
答:二因素论:是英国心理学家C.斯皮尔曼提出的智力理论。他通过因素分析的方法发现智力是由两种因素构成的,一种是“一般因素”,简称g因素;另一种是“特殊因素”,简称s因素。一般因素是进行任何智力活动都需要的能力,后天很难改变,特殊能力则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培养和努力实践得以发展。
群因素理论:是瑟斯顿在二因素基础上提出来的智力理论。他采用了更先进的因素分析技术,分析出智力活动中蕴含的7种基本能力:言语理解(V)、语词流畅(W)、数字(N)、空间(S)、联想记忆(M)、知觉速度(P)、推理(R或I)。
层次结构模型:英国心理学家伯特首先提出,后由他的弗农加以完善的智力理论。这个理论把二因素论和群因素论结合起来,构成关于智力的谱系性质的层次结构模型,简称为层次模型。弗农的层次模型认为,智力有两大群因素:言语-教育因素和实践-机械因素;两大群因素又各自统辖诸小群因素,如言语-教育因素统辖言语、数量等因素;实践-机械因素统辖空间能力、心理运动、机械信息等小群因
素;各小群因素又统辖更小的因素或能力,由此构成了一个关于智力各因素间的层级结构。 19、简述儿童基本数能力的发展。
答:(一)计数能力的发展:数概念的发展在儿童早期主要表现为计数。2-3岁是儿童数概念开始萌芽的阶段,他们开始口头数数,大多数儿童都己经可以口头数10以内的数,但这基本上还是机械的记忆行为,还未真正将数字和具体事物建立联系。 3-4岁是儿童从动作感知数量向把抽象数字和具体物体数量建立联系的过渡阶段。5岁儿童左右,幼儿的计数能力基本成熟。(二)集合比较能力的发展:由于基数概念的发展,4岁儿童出现了集合的概念。随着序数概念的发展,儿童就可以运用数数来比较集合的大小。5岁时期的儿童在点数的时候可以脱离实物,甚至可以按群点数,例如5个5个地数。不过,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用数数去比较两个数量相同的集合要比用数数去比较两个数量不相同的集合来得容易。(三)初步数学运算能力的发展:在成人的示范下,3、4岁儿童可以进行个位数的加减运算,但是,这种加减运算必须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如4块巧克力拿走1块后,儿童必须要将剩下的巧克力点数一遍,才能得出答案。5岁以后,儿童开始从表象运算向抽象的数字运算过渡,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数概念,具有了初步的加减运算能力,在这一阶段,儿童已经具备了10以内的抽象数字运算的能力。 20、请简述性别概念的发展过程,并对其中的某一阶段加以举例说明。
答:儿童概念的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阶段一,性别认同阶段(2-3岁)
2岁的孩子还不确定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也不能对他人的性别做正确的判断。到3岁时,大部分的幼儿都能正确的识别自己和别人的性别,这时就可能一说他们已经有了性别认同。
阶段二,性别稳定性阶段(4-5岁)
4岁开始,儿童逐渐获得了性别稳定性。性别稳定性是指儿童能认识到自己的性别是稳定不
变的。比如,不还会说他长大后会做妈妈。
阶段三,性别恒常性阶段(6-7岁)
6岁的儿童就进入性别恒常性阶段,他们对性别有了成熟的认识,知道尽管外貌可以改变,但生物性别是恒定的。孩子们知道,无论男孩穿上什么样的衣服,他都是男孩。大约7岁左右,消极情绪,并学习对诸如攻击性行为等反社会行为的控制。
24、试述如何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答:儿童的语言是在社会环境中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发展的。幼儿语言的发展需要环境的支持。增加儿童与成人之间以及与同伴之间在儿童获得了守恒能力后,他们就获得了性别恒常性。
21、根据幼儿游戏的社会性水平,可将幼儿的游戏活动分成几种?
答:根据幼儿游戏的社会性水平,可将幼儿的游戏活动分成四种,其社会性由低到高的次序如下:1)单独游戏:儿童独自玩着,通常是与玩具一起玩,而忽略其它儿童正在做些什么。2)平行游戏:儿童彼此相距不远,玩着相似的玩具或使用相似的材料,但却很少互动,也很少试着去影响其他游戏者的行为。3)联合游戏:儿童现在借着交换玩具、材料、跟随彼此的引导而有互动。但是他们不会扮演互补的角色或通过合作去完成共同的目标。4)合作游戏:最复杂的游戏型式,儿童会相互合作揖达到共同的目标,他们能将工作做必要的分配以在协作中完成任务,他们能扮演互补的角色。
22、请简述影响同伴接受性的因素。
答:影响儿童的同伴接受性的因素很多:①父母的教养行为; ②出生次序的影响;③认知技巧;④名字; ⑤生理特征;⑥行为特征。
23、请简述游戏是如何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
答:游戏促进社会性的发展:1)游戏与儿童社会关系的建立、维持与发展有关――游戏互动会选择性的强化孩子积极的、合作的、应答的、有凝聚力的互动,促进他们人际关系能力的发展;2)游戏促进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3)在游戏中,儿童有机会学习和表现、检验自己的社会问题解决得技能;4)游戏还有助于儿童学习以社会允许的方式表达
的交往,是发展幼儿语言和提高沟通技能的有效方法。给儿童提供丰富的信息,包括家庭中和社会上的信息,并在儿童学习这些信息时与儿童交谈,能够丰富儿童的语言。 25、身体运动游戏可划分为几种?
答:身体运动游戏可划分为:1)重复动作阶段,比如婴儿踢踢腿、挥舞胳膊之类的身体活动;2)训练游戏阶段:比如跑、跳、爬等,这些活动在学前几年大量出现。这类全身运动游戏一般是儿童跟其他同伴一起或只是自己做出的;3)打斗游戏阶段:打斗游戏是在训练游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类游戏在学龄中期的儿童中也非常普遍。 26、简述家庭对儿童的教养目标。
答:家庭对儿童的教养都有以下目标: 1)生存目标:促进儿童的生存及健康,满足子女衣、食、住、行、卫生、保健的需要,使子女能够独立生存于现代社会,完成成家立业和传宗接代的目标。2)经济目标:未成年的儿童在经济上依赖父母,以维持生存,而父母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子女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与行为特质,培养儿童具备谋生的技能,做到在经济上独立自主。3)自我实现目标:儿童终将成为社会的一份子,担当社会的责任,因此,父母有责任促进儿童行为的社会化,发展其适应生活的能力,帮助子女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系统等,使其能在社会生活中获得自我满足与自我实现。
27、什么是温暖和控制维度?简述四类教养类型及其对应的控制――反应维度,并请任选一种教养类型说说它的教养方式特点以及儿童可能的行为。
答:父母的教养方式中有两个维度是很重
要的,那就是温暖和控制维度。
父母的温暖维度,也被称为“情感反应维度”,是指父母所表现出来的反应和情感的量,此外母亲接纳母职的程度、父母亲为人父母的信心等,都是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 (二)社会经济地位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温暖维度得分高的父母更多的接受孩子,经常对孩子微笑、称赞及鼓励;而具有“敌意”(冷漠而无回应)的父母,经常责备、轻视或忽略儿童,他们很少有意识让儿童知道自己是被重视或被爱的。
父母的控制维度,是指父母试图加诸于儿童身上的管理和监督。控制型的父母给儿童许多命令,并主动监督子女的行为,以确定他们遵守了这些规定,因而限制了儿童自由表达的机会。非控制型的父母则较少管束、命令子女,他们给孩子许多的自由,让孩子们去追求自己的兴趣、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决定自己的活动。
控制维度和情感反应维度,两个维度相结合产生了4种养育类型:权威型、专制型、容许型、忽视型。4类教养类型及其对应的控制――反应维度分别为:权威型的控制――反应维度为高控制、高反应。专制型的控制――反应维度为高控制、低反应。容许型的控制――反应维度为低控制、高反应。忽视型的控制――反应维度为低控制、低反应。 28、简述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
答: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很多,大致上可以从为父母自身的特点,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及孩子自身特点三方面来分析。 (一)父母自身的因素
在教养子女时,父母所使用的教养态度与教养方式,往往反映出他们过去的经验,童年的亲子关系模式往往会以社会传递的方式,影响新一代年轻父母与他们的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在教养子女时,父母也往往流露其本身的人格特质。如具有权威型性格的父母,多采用严厉权威以及支配型的教养方式;父母情绪不稳定动辄发怒,子女则动辄得咎,并容易养成害羞与退缩的行为。母亲对于怀孕的态度可能会影响日后对于婴儿的照顾行为与敏感度,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父母的教养方式的影响较大,低收入家庭所承受的压力较多,价值观念和生活格调与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有所不同,父母的教养方式亦有所差别。一般而言,低收入家庭中,父母强调服从与权威,较多采用限制与专制的管教方式,严格的惩罚与纪律约束。而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中,父母更强调成就、创造及独立性的培养,在管教子女时也更多地采用诱导式的纪律约束方式、温暖开明的教养方式。 (三)子女本身的因素
孩子自身的很多特征也会影响父母教养行为。其中,孩子的先天气质特征是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亲子互动中,孩子也在影响父母的行为,当父母实施管教时,如果子女能够服从,乐于跟父母配合,则彼此容易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而对于性格顽强难以驾驭的孩子,母亲较多采用权威而严格的管教方式,亲子间的冲突也容易发生,有些父母亲甚至干脆放弃教养的责任。
孩子的身体特征、仪表是影响父母行为的另一因素,母亲与面貌姣好的子女接触较多,对于肢体残障或智能不足的子女常持有补偿心理,而容易持过度保护的管教态度。
此外,亲子之间由于长期共同生活所发展出来的对于对方的态度,也会影响双方对对方行为的解释或期待,进而影响双方的互动。 29、什么是同伴和同伴关系?它们是通过哪些方式实现对儿童的影响的。
答:所谓同伴,是指年龄或心理水平相近的个体。同伴能为儿童提供通过其他途径得不到的经验。它们通过这些方式实现对儿童的影响:
1)游戏中同伴交往行为的发展在学前阶段,幼儿变得更为友善,其社交对象也更为广阔。2)同伴冲突对儿童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
意义。社会性冲突为儿童学习社会性问题解决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儿童可以从中学习到如何防止冲突、如何解决冲突的策略并加以操练。关系。
3)教师风格的影响:在理想的幼儿园或学校教育中,教师通常会为儿童设定清楚的目3)随着儿童之间的交往,最初的友谊作为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形成了。友谊意味着亲密的关系,包括同伴关系、分享、理解想法和感情,以及在需要的时候关心和安慰彼此。成熟的友谊经得住时间和突发事件的考验。学前阶段是友谊关系萌发的重要时期。 30、如何正确指导孩子看电视以避免电视对其造成的不良影响?
答:为保护孩子不受电视的不良影响,父母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注意儿童正在观看的节目,以及他们在和谁一起观看;2)限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3)考虑把电视机从孩子的卧室中搬出;4)与孩子讨论电视中的情节,向孩子指出,虽然节目中的角色并没有真正受伤或被杀,但在实际生活中那样的暴力却会造成伤害或死亡;5)拒绝让孩子观看父母已知(如某些枪战片)的暴力节目,在暴力镜头出现时换频道或关掉电视机;6)向孩子解释,有暴力情节的电视节目不好在什么地方;7)在孩子面前表示对暴力场景的不赞同和厌恶,并向孩子强调这样一种信念:暴力行为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无论电视节目的内容是什么,儿童看电视的时间都应该受到控制,因为看电视减少了儿童从事其它有益活动的时间,比如阅读、与朋友玩耍、发展兴趣和爱好等。
31、简述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答:教师对幼儿的影响一般可以以下方面考虑:
1)教师期望的影响:教师对孩子的发展状况会形成不同的印象,这些印象形成了教师对幼儿的期望,这会影响幼儿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进而影响幼儿的发展。
2)教师评价的影响:教师对儿童合宜或不合宜的教室行为的反应或评价,会影响儿童在同伴中的声望,进而间接的影响儿童的同伴
标让他们去完成,强调成功而非失败,强调过程而非结果,教师会坚定地执行规则,但不会责备违规的儿童,教师会使用表扬、鼓励的方式而不是威胁来促使学生发挥其潜能。
三、案例分析
1、14个月时,豆豆会当着很多大人和小孩的面,跟着“小螺号”的调子开心地边唱边跳,可是24个月时,他跳了几步就会停下,并且用手遮住脸。为什么豆豆的行为会有如此的改变?
答:分析:(1)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2)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2、3月份刚刚插班进入你们小(1)班的涛涛,每天还没进幼儿园就开始哭,好容易被他爸爸安抚下来,可是一进班级见到你就又开始哭,两周以后,他仍然不太适应,他不喜欢你抚摸他的头,有小朋友靠近他,他也会很警觉,不愿意参与你组织的集体活动。请用我们讨论过的有关气质的知识,来解释这个孩子的情况。你准备用什么样的方法帮助他适应?
答:分析:(1)气质的定义,涛涛的气质可能是退缩的、适应慢的、反应阈限低的(敏感的);(2)气质与教养行为的适配性原则(耐心、不催促、接受、关爱、放慢速度等)。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各类资格考试、专业论文、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34《儿童心理学》复习练习参考答案等内容。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 参照国内外现行的年龄阶段划分方式,我们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1)新生儿期, (2)乳儿期, (3) 婴儿期, (4)...  2 3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填空(每题 4...《儿童心理学》期末复习... 3页 1下载券 儿童心理学 191页 免费 儿童心理学...  2011春儿童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_育儿理论经验_幼儿教育_教育专区。第一部分 ...(举例时请参考书上的例子) 10.请简述陌生人情境测试法。P136 答:它一种标准...  《学前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一、 概念: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主要内容包 括个体心理的发生和...  儿童心理学复习资料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名词...2.耐心指导,反复训练。 3.要给儿童树立坚强意志的...《儿童心理学》作业答案 2页 免费
儿童心理学复习...  儿童心理学复习试题_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的创立者是( )。 A.夸美...  《儿童心理学》期末复习练习题 儿童心理学》期末复习练习题 儿童心理学 练习一...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8... 57页 1下载券 0024《儿童心理学》2010... 3页...  2014 年 1 月中央电大学前教育本科 《儿童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___,环境论的代表 人物是___。( ) D。高尔顿...  2012 年 1 月中央电大学前教育本科 《儿童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提出了“白板说” ,认为人的心灵在出生时 就如一块白板, 一切知识和...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2013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2013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201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以学前的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发生、发展规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1.遗传与环境2.发展…小学科学六年级毕业模拟试卷六( )班 姓名: 成绩:一、填空(每空1分 共15分)1 要使电磁铁的磁力加强,可以采取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 用毛笔蘸米汤在白纸上写字,晾干后送给同学,同学想再看到白纸上写的字,可…人教版语文必修一、二字词一、沁园春o长沙 橘( )子洲 尽( )rǎn 鱼( )xiánɡ ( ) jìng 自由 百( )gě ( ) ( )liáokuo ( ) 劲 qiú ( ) ( )?制 分外 f?n 逶迤 wēiyí 磅礴 pángb?…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201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以学前的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发生、发展规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1.遗传与环境2.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问题3.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问题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主要学派的理论观点:一、精神分析理论1. 弗洛伊德心理性欲理论2.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二、行为主义观1. 传统行为主义2.社会学习理论三、皮亚杰认知发展观四、社会文化理论五、信息加工理论六、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数据收集的方法:(功能P16)一、观察法二、调查法三、临床法四、个案研究法五、心理物理法六、跨文化研究法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理解、定义P21)1. 相关设计2.实验设计发展的研究设计:1. 横向研究2.纵向研究3.时序研究研究遗传影响力的方法:一、选择性育种的研究二、家谱研究-1.双胞胎研究2.收养研究气质:是指在情绪反应、活动水平、注意和情绪控制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体差异。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三种方式/三种互动:(P33)被动的互动、唤起性的互动、主动地互动胎儿的身体生长发育:1.胚种期2.胚胎期3.胎儿期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一、致畸因子二、母亲的其他因素1.母亲的疾病2.母亲的营养3.母亲的情绪压力分娩过程中可能的并发症:1.缺氧2.早产3.低重儿新生儿行为评估:美国 阿普加 阿普加量表 快速测定新生儿机体是否正常 贝瑞·布拉赞滕 NBAS 通过此量表评价婴儿的反射婴儿的反射作用、状态变化、对生理和社会刺激的反应及其他方面的发应人脑至少由两种脑细胞构成: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细胞分化和突触联系的形成,反应了婴儿大脑的可塑性;神经胶质细胞为神经元提供养料。 早期经验在大脑和神经系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生物基因提供了在正常情况下大脑发育的基本趋向,而早期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脑的具体结构。 大脑的分化与发展:(P63)1. 髓鞘化2.大脑偏侧化3.大脑发展的敏感期4.觉醒状态的改变神经细胞髓鞘化的过程遵循:1.感觉器官和大脑之间的神经通路2.运动组织3.前额皮层、网状结构等大脑的另一些区域身体生长的变化:1. 身体大小的变化2.肌肉组成的变化(遵循头尾和远近原则)3.身体比例的变化(头尾原则;向上生长时也是远近原则向外生长)4.骨骼生长的变化 影响早期身体发育的因素:一、遗传 二、营养1.饮食不足2.饮食过量 三、情绪压力与爱的缺失动作技能发展的基本趋势,遵循头尾原则,儿童早期动作的发展也同样遵循远近原则。精细动作的发展:伸手和抓握婴儿感知觉研究的方法:1. 反射法2.习惯化与去习惯化3.视觉偏好法4.诱发电位测量法5.高振幅允吸法婴儿感觉能力的发展:1. 听觉:喜欢高频率的声波、高度悦耳的音调、更加动情的声音。对语言的识别非常敏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也发生得比较早。2. 视觉:新生儿时期婴儿的视觉能力发展水平在各种感觉能力中时最低的。从两个月开始,婴儿就能从整个光谱中对颜色进行辨别,三四个月期就能分辨彩色与非彩色。3. 温度觉:辨别冷热的能力并不是先天的,而是从出生后通过自己的体验与他人的教导学习而来。4. 触觉:是婴儿最初获得外部环境知识的一种方式,这对婴儿早期的认识发展有着关键作用。5. 痛觉:不是一成不变的经验婴儿视知觉的发展:1.图案和形状知觉2.深度知觉(视崖实验)3.视觉恒常性(6-8周)4.婴儿知觉整合能力的发展(是指能够根据一种感觉特征确认另一种感觉通道所熟悉的刺激物或形式的能力)5.象征功能的发生(12个月左右)重要的感知运动图式包括抓握、投掷、吸吮、敲击和踢。皮亚杰认为适应是通过两个互为补充的活动实现的,即同化与顺应。感知运动阶段的各个分几段:(P89)1. 反射练习期(0-1个月)2. 初级循环反应阶段(1-4)3. 次级循环反应阶段(4-8)4. 有目的的协调阶段(8-12)5. 三级循环反应阶段(12-18)6. 心理呈现阶段(18-2岁)感知运动阶段的成就:1.模仿(8-12) 2.客体永久性(18-24)婴儿智力测验:1.格塞尔发展顺序量表
测量以下四方面:动作、顺应、言语、个人以及人们的交往
2.贝利婴儿发展量表
三部分:动作量表、心理量表、婴儿行为记录习惯化:(学习和记忆的早期证明)个体不断地或重复地受到某种刺激而对该刺 激的反应减少或不作出反应的一种现象。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解---案例P100)言语发展的理论:1. 先天论(乔姆斯基—语言获得装置LAD)2.环境论3.相互作用论孟绍兰把婴儿的情绪功能归纳为以下四点:1.适应功能,婴儿天生的情绪表达能力控制了照顾者的行为,使婴儿得到必要的照顾。2.驱动功能,情绪是激活婴儿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驱动力,当婴儿的生理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婴儿消极情绪的唤醒有助于他们获得食物3.行为组织功能,在面对新异刺激时,如果婴幼儿积极的情绪(好奇)被激发,就会导致探索和趋近行为,反之,则促成回避行为。4.交流功能,情绪是婴儿进行人际交流最重要的手段,婴儿通过面部表情和声调(或哭声)传递他们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离去的恐惧等。婴儿的笑:第一阶段:自发微笑(0-5周)第二阶段: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4周)第三阶段: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6个月起)婴儿的哭:第一阶段:生理---心理激活(出生---1个月)第二阶段:心理激活(1个月)第三阶段:有区别的哭泣(2-22个月)消极情绪的发展:伤心---引起愤怒害怕—1怯生
对不熟悉的人所表现出的害怕反应也叫陌生人焦虑—2分离焦虑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2-3岁窘迫感、羞耻感、内疚感、嫉妒、自豪等情绪识别能力:指个体通过他人的面部表情、动作、语言语调等信息对他人情绪状态的理解和判断的能力。早期道德感的萌芽:1.早期移情能力的发生、发展2.其它道德感的萌芽(P120) 气质类型:容易型;困难性;缓慢适应性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接触的倾向。依恋的发展:(鲍尔贝)第一阶段:(0-3个月)前依恋期
对人无差别反应的阶段第二阶段:(3-6个月)对人有选择反应的阶段第三阶段:(6个月-3岁)积极寻求与专门的照顾者接近的阶段第四阶段:(18个月-2岁) 交互关系形成阶段对依恋的解释/观点(P132)1. 习性学理论——我可爱,故爱我2. 精神分析理论——你喂我,所以我爱你3. 社会学习理论——有利益,才有爱4. 认知理论——我爱你,因为我熟悉你依恋类型及其测量/依恋的质量:1.陌生人情景测试法2.依恋Q分类法形成安全依恋关系的条件:1.抚养着的特点2.婴儿特征3.多种依恋——父亲的特殊角色婴儿的自我认识发展经历了:戏物阶段——9-10
对镜子感兴趣,对镜中的自我映像不感兴趣伙伴阶段——一岁以后
对镜中的映像感兴趣,当做自己的伙伴亲吻、微笑,到镜子后面寻找相倚性阶段——一岁半左右
注意镜中映像与镜子外的对应关系,对镜中映像动作伴随自己动作更好奇自我认识阶段——一岁半到两岁
在有无自我意识上有了质的飞跃5-6时幼儿大脑发展的一个显著地加速期。儿童大脑的发展时逐渐的、连续的,脑各区的成熟时从后往前进行的。沿着枕叶到两侧颞叶到顶叶最后到达二爷的顺序。枕叶位于头部的后方,负责视觉,到9岁基本成熟。颞叶位于头部侧下方,负责听觉,到11岁基本成熟。在颞叶深部存在威尔尼克区,负责理解口语。顶叶负责身体的感觉,到13岁基本成熟。额叶位于大脑的前区,成熟最晚,7岁以后开始显著发育,一直到青春期还没有完全髓鞘化。额叶是脑的指挥者,其功能时决策控制,也被称为意志和创造的中枢。脑垂体,对各种腺体有支配作用,能促进所有其他腺体的荷尔蒙分泌。分泌生长激素,刺激体细胞的快速生长和发育。小脑,有助于平衡和控制身体运动的机构。网状结构,是脑中维持警觉和意识的地方。他的成熟的保持和提高控制注意力的能力起作用。身体发展的不同步性:1.精神系统2.淋巴系统3.生殖系统影响儿童早期身体发展因素:1.遗传和激素2.情感3.营养4.疾病5.受伤幼儿动作的发展(P163):1.大动作发展2.小动作发展3.动作发展个体差异4.促进儿童早期的动作发展心理表征能力:是指用意义所借的符号来表征意义所指的事物的能力,又称符号能力。心理表征能力的表现:(P169)一、假装游戏1.假装与相联系的现实生活日益分离2.以“儿童自己身份”加入游戏的方式会随着年龄发生变化3.假装游戏的复杂性不断提高二、绘画1.乱涂2.开始描述外形和形状3.更现实的绘画皮亚杰认为前运算阶段时儿童2-7岁,又分为前概念阶段(2-4)直觉思维阶段(4-7),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特征表现为:1.自我中心性2.泛灵论3.直觉思维维果茨基对于皮亚杰关于幼儿的语言是自我中心的和无社会性的观点提出来强烈的异议。他认为,语言的发展在认知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儿童的自言自语除了单纯的表达功能为还担负着自我指导功能。P179注意:是指心力有选择地、可转移地、可分配地集中于对象的能力,时信息加工的开始。记忆策略的发展:1.复述2.组织3.再认、回忆和重组4.脚本记忆(P183)5.自传式记忆经典智力理论:1.二因素论2.群因素理论3.层次机构模型4.三维结构模型 当代智力理论:1.多元智能理论2.三元智力理论幼儿智力测验:维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 WPPSI—R
测量语言和成绩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
测量字词推理、定量推理、空间推理和短时记忆影响幼儿智力发展的因素:遗传——主要原因;家庭环境的质量和特点——决定性幼儿数能力的发展一、技术能力的发展:1.一一对应原则2.稳定次序原则3.基数原则4.抽象原则5.次序无关原则二、集合比较能力的发展:三岁开始儿童具备给物体分类的能力,四岁出现集合概念,五岁在点数的时候可以脱离实物,甚至按群点数三、初步数学运算能力的发展:三岁儿童可以进行加减运算必须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四岁儿童能使用数数来解决简单加法题,五岁,从表象运算向抽象数字运算过渡,具有初步加减运算能力。纳尔逊,儿童早期单词出现频率高低:普通名词、特指名词、动词、形容词、个人和社交的次、功能词。名词——最早、最多4岁半形容词的数量较快增长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表现:1.情绪识别能力的发展2. 情绪推理能力的发展3.对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与掌握移情能力的发展:1. 普遍移情
出生到一年2. 自我中心的移情
2岁左右3. 理解他人情感而产生移情
2-34. 理解他人生活状况而产生移情
进入儿童晚期后渐成熟内疚:1.情感性内疚2.认知性内疚3.动机性内疚情绪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1. 情绪的自我管理:包括控制情绪,调节情绪觉醒状态到某个适合的紧张度以期达到目标。2. 延迟满足学前儿童自我概念是非常具体的,时可观察到得特点。典型表现:物品的占有权 影响幼儿自尊水平的因素:1.教养方式2.同伴影响自我效能的发展:1.驾驭的喜悦2.评价成就3.胜利是无上的喜悦自我控制训练方法:1.自我暗示2.榜样法3.积极鼓励法性别概念的发展:1.性别认识
2.性别稳定
3.性别恒常性
6-7性别角色刻板印象:指 人们对男性女性最典型特征的看法3-6岁幼儿对性别的看法非常刻板,他们会盲从于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性别差异形成的原因:1.生理社会理论2.社会学系理论3.认知发展理论和性别图示理论巴顿 幼儿游戏活动 社会性由低到高:1.单独游戏2.平行游戏3.联合游戏4.合作游戏同伴接受性影响因素:1.父母教养行为2.出生次序的影响3。认知技巧4.姓名5.生理特征6.行为特征幼儿亲身行为的发展(P236)游戏设定标准:娱乐性、灵活性、假装性学期阶段有代表性的游戏:玩物游戏、社会性游戏、身体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建构性游戏等象征性游戏的特征——以物代物积木游戏的发展过程:早期主要特征(0-3)堆高、平铺和反复
幼儿期主要特征(3- )架空、围合、模式、表征、为游戏而建构帕顿 parten
独自游戏(2.5岁)——平行游戏(2.5-3)——联合游戏(3.5-4.5)——合作游戏(4.5- )身体运动游戏:1.反复动作阶段2.训练游戏阶段3.打斗游戏阶段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1.游戏帮助儿童获得对周围世界的理解2.游戏促进儿童一般认知能力的发展3.游戏有利于儿童创造性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4.游戏促进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5.游戏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6. 游戏促进儿童身体健康游戏与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1.游戏类型与儿童的采择能力2.游戏中的社会互动水平与儿童的采择能力3.游戏行为的复杂程度与儿童的采择能力 游戏在帮助幼儿应付压力事件中的作用(P269) 家庭的功能:1,生存目标2.经济目标3.自我实现目标父母教养方式中两个重要的维度:温暖、控制鲍姆令特——母亲教养方式:权威专制型、容许型、权威开明型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1.父母自身因素2.家庭社会经济地位3.子女自身特点手足互动类型:1.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2.反社会性行为3.手足替代母职的行为 离婚对儿童的影响:1.立即效应——危机与重整
2.长期反应为帮助孩子给好的适应,父母应考虑:1.足够的经济能力2.有监护权的父母能提供质量优良的教育3.来自无监护权的父母的社会的与情感的支持4.联合监护权的问题5.额外社会支援同伴的操作性定义:同伴是“地位相等”的或至少在目前能以相似的行为方式和水平互动的个体。同伴的作用:1.同伴具有强化作用2.示范作用3.同伴是儿童社会比较的对象 友谊对幼儿发展的影响:1.朋友是社会能力的促进者2.朋友为儿童提供安全感和社会支持3.友谊促进角色采择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4.友谊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电视的消极影响(P313):1.媒体暴力2.电视是社会刻板印象的来源3.儿童对广告信息的反应4.亲自互动的影响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园发展的影响:(P319)1.教师期望的影响2.教师评价的影响3.教师风格的影响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201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以学前的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发生、发展规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1.遗传与环境2.发展…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201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以学前的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发生、发展规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1.遗传与环境2.发展…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201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以学前的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发生、发展规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1.遗传与环境2.发展…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您的在线图书馆
欢迎转载:
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个体内差异评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