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2016中国人收入分布水平与分布是怎样的

中国人收入及消费情况调查
储蓄是中国人的“第一要务”,四成人今年还要更多地储蓄,而要更多的人仅有两成。在“物价涨、消费高,钱包追着消费跑”的时代,收入“牵绊”了近六成人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在能够促使自己增加消费的诸因素中,排在首位的也是收入增加。在“节俭”消费观的导引下,高达九成的人有网购经历,质量和价格,是最能“激活”中国消费者购买欲的两大因素“香港,走你!钞票,走你!”2013年日历上的1月24日,被郭菲洋洋洒洒地写上了这几个大字,提前两个月,她就计划好了这次购物之旅,“这时候年终奖刚发下来,至少两万元便到手了,今年是我在这家公司的第六个年头,相信年收入还会有所增长。”郭菲计划着去香港玩一趟,顺便“扫荡”一堆化妆品、衣服、鞋子,算是对自己辛苦赚钱一年的奖励,而对于郭菲的旅行淘货规划,父母的态度却是“不支持”,在他们看来,“储蓄才是第一要务”,这么一大笔年终奖收入,去存两年定期才是最划算的,或者拿去买短期产品。郭菲最终还是在父母“也不反对”的态度下实现了去香港的心愿,因为她定期存折上显示出的两个数字让父母很“放心”:工作不满8年,存款27万;其中去年的成绩尤为突出,攒下6万。“当然要以赚钱为主,花钱为辅。并且要先赚钱,再花钱,这样才有底气和信心。”在“物价涨、消费高,钱包追着消费跑”的时代,郭菲的想法代表了很多中国人的消费观。在向《小康》明确表明自己消费观念的千余名受访者中,就有将近七百人主张“尽量节俭”。中国人在“左手赚钱、右手花钱”的同时,双手还都要兼顾着“存钱”——因为这才是“核心”——与郭菲一家三口一样有储蓄习惯的国人,占比88.6%,并且四成受访者表示,在2013年,还要将更多的收入用于储蓄。看似“保守”的消费观念和习惯背后,深藏着怎样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动”了中国人的消费结构和水平?收入过万者最敢花钱四成人认为收入增加便能更多消费提到消费,便离不开钞票,尤其逢年过节,总有一些关于“钱”的祝福短信在亲朋好友间传递,其中比较生动的一条是:一张百元大钞,两下就能花光,三四朋友聚餐,五百才能买单,六个月的工资,七天就能花光,八次精打细算,久久感叹赚钱不易,实实在在祝愿财神围着你转,天天都有外快赚。幽默的调侃中透露着“钱在囧途”的无奈。短信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真实生活的写照,在参与“2013”调查的受访者中,2012年全年收入为8至12万元的最多,占比38.5%;其次是4至8万元,占比26.3%;再次是12至16万元,占比19.8%。四成(41.8%)受访者目前的月收入与2012年年初时差不多,还有四成(40.3%)受访者目前的月收入与2012年年初相比略有增加,8.8%的受访者月收入有了大幅增长,只有6.1%的受访者月收入减少了。尽管收入总体看涨,但物价也不甘示弱地增长着,这让六成国人感受到了“钱包缩水”,其中21.7%的人表示物价上涨对自己的消费计划影响很大,40%的人承认影响比较大。这种“恐高”的感受在月收入3000元以下者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在他们当中,100个人里就会有85个人“控诉”自己的消费计划几乎被物价“绑架”了。即便是月收入为元,甚至达到元的受访者,也会深受物价上涨的“刺激”,他们当中分别有82.4%和80.5%的受访者消费计划会被物价上涨左右。如果自己的收入能够再涨一些,如果自己的账户能够再多一些,如果自己的腰包能够再鼓一些,中国人又怎能集体表示“对抗”不过物价呢?近六成(59.2%)人坦言,对自己消费结构和水平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收入;而在能促使自己增加消费的诸因素中,排在首位的也是收入增加(48.6%)。过半受访者坚信年内“涨薪”相信收入“翻番”者仅占两成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收入分配改革已处在攻坚阶段,有待破冰,“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更是引起了广大民众的兴趣,在这样的背景下,2013年,您的钞票会更“给力”吗?围绕这一问题,去年底,《小康》杂志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国消费小康指数”调查。调查采用了基于实名制的NetTouch网络调研方法,对东中西部的公众进行调查,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此次调查样本框的确定兼顾性别、年龄段、受教育程度、职业等分布,调查置信度水平在95%以上,可将估计误差控制在3.2%。虽然只有27.6%的国人相信“收入倍增计划”会使自己的收入翻番,但和郭菲一样,相信自己在2013年收入会增加的人却达到了55.5%的比重。不过,中国的一个特点是“收入并不完全体现消费”,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肖明超是消费者行为与趋势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他发现,很多人收入很高,却并不怎么消费,这在五十岁以上的富裕阶层表现得尤为突出。“此外,消费者自己报告的收入也并不代表实际收入。”肖明超进一步解释称,中国人报告的收入往往只是工资收入,而并没有加上其他渠道所得,“中国消费者有不露富的文化。”“不露富”的中国人大多崇尚“尽量节俭”的消费观,仅有21%的人主张“尽量消费”;33.6%的人购买单件价格为1000元以上的商品时就需要提前准备或和家里人商量;58.5%的人对日常生活用品的打折或促销信息非常关注。除了民众消费观念状况以外,民众对消费满意度、中国消费环境状况、中国消费政策和中国消费结构,也是衡量“中国消费小康指数”的主要方面,《小康》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经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加权处理,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监测数据,得出中国消费小康指数为80.9分,比上年度的79.8分增加1.1分。其中,上述五方面指数分别为72.5、80.2、75.1、91.4和80.1分,分别比上年增加1.2、1.1、1.4、0.1和2.1分。月收入十大去向日常饮食、基本生活用品花费最多刚退休不久的陈文最近突然感到“钱不够花”了,倒也并不是真的“入不敷出”,而是“钱包瘪得很快”。“拿50块钱去菜市场,只要一破开,这钱不一会儿就花得差不多了,元旦前苦瓜还是四五元钱一斤,现在变成了九元一斤,家常菜西红柿也要四元一斤,一两元一斤的菜基本上没有。”和陈文一样在这个“气温猛降”的冬季感受到“菜价猛涨”势头的中国人并不在少数,微博上,“菜价猛涨”成为了迅速聚集人气的“微话题”,截至1月10日,已达到1613085条的讨论规模。而“涨价”还不只是人们的感受而已,最能说明问题的农业部批发市场信息网监测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周,28种蔬菜中有27种价格上涨,周均价每公斤为4.17元,环比涨4.5%,为连续第十周上涨,累计涨幅55.0%。除蔬菜、肉品外,牛奶、食用油、方便面等食品也在超市中纷纷“领涨”其他生活用品。陈文打开智能手机上的“账本”软件一看,从去年5月到现在,自己俨然成了一个“吃货”——日常饮食,竟成为了她每月的最大开销,而以前,她的最大开销或者是基本生活用品,或者是服装服饰,还有时候是通讯费,根本轮不上“吃”成为主宰消费的主角。如果真的用“吃货”来定义将月收入主要用于日常饮食的那些人,中国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大胃口”的民族了,因为这样的人足足占到了六成,在这些人的推动下,日常饮食也顺理成章地排在了“中国人月收入十大用途”榜单的首位,而购买基本生活用品、服装服饰、子女的养育教育、储蓄、住房、社交应酬、通讯、交通、文化娱乐休闲消费则通通拼不过“吃”,只能分列第二至十位。在不同年龄段的受访者中,日常饮食和购买基本生活用品也都是他们的最大开销,不同的是,18至25岁群体用于购买服装服饰的花费较多;26至35岁群体用于住房的消费较多;36至45岁群体用于子女养育教育和社交应酬的花费较多;46至55岁群体用于子女养育教育和储蓄的花费较多;而55岁以上群体则是用于本人或家人医疗的花费较多。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年度的“中国消费小康指数”调查中,日常饮食和服装服饰均未能进入到“中国人月收入十大用途”榜单的前五位。为什么要消费?质量为王,价格驱动,功能所需价格、品牌、质量、功能、款式、产地、服务、购物环境……诸多因素中,哪项会让消费者动心,并最终将消费心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购买行为?质量成为了最多数受访者的选择—&#%的人认同“质量为王”;价格作为与收入、消费最直接的挂钩者,对于购买行为的驱动力也显得十足而强劲——70%的人支持“价格驱动”;有观点认为“好产品自己会说话”,而产品即便是真的“会说话”,也需要找到“懂你”的人才行,所以,也有41.6%的人表示“功能所需”,他们的购买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功能因素的影响。尽管品牌因素只被公众排在了第四位,但它却是影响消费问题研究者们购买行为的首要因素。中央电视台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市场部副主任佘贤君善于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中国人的消费行为,在他看来,中国人买东西最看重的是物美价廉,“中国人对于价格非常敏感,而价格的背后就是质量,所以这两项会排在前面。但是作为普通消费者,假如你要买一台洗衣机,你又不是专家,你怎么知道它质量的好坏呢?”佘贤君分析说,“所以,对于质量的认知实际上就是品牌的传播,归根到底最重要的还是品牌。”佘贤君将品牌的概念提升到“品牌是消费者心理的认知”的高度,他认为越成熟的消费者就越看重品牌,“因为他了解这个市场。”同样看重品牌的还有肖明超,他更加强调品牌的品质,“我们所提到的品牌,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认知度的概念,品牌实际上更多代表的是品质的支撑,代表的是可靠性和保障。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品牌垄断了消费者的认识和选择,公众对品牌的期望是很高的,因此,大的品牌必须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国人还爱“存钱”吗?四成人今年要更多地储蓄除了消费之外,对于自己的收入,中国人更加热衷的是把钱存起来。从2002年以来,中国的储蓄率一直在上升。2011年年底的公开数据显示,中国的储蓄率比全球平均储蓄率高出100%还多,全球平均储蓄率为25%,而中国的储蓄率为56%。“中国人储蓄成瘾”的现象还引起了外媒的注意,美国《纽约时报》曾刊文分析称,“中国的高储蓄源于对饥荒的记忆”。从2011年底到现在的一年多时间里,世界和中国又经历了什么?欧债危机蔓延、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国内产能过剩,国内经济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爱储蓄”的中国人更多了。《小康》调查显示,2013年,四成人表示将要更多地储蓄——47%这个数字,比2011年要更多储蓄的人占比提高了13.2个百分点;三成人表示今年将要更多地投资——33%这个数字,比2011年要更多投资的人占比减少了17.5个百分点;虽然“爱投资”的人大幅下降,但这份“爱”却并没有更多地转移到“消费”上,表示今年将要更多地消费的人刚刚达到两成——20%这个数字,只比2011年要更多消费的人占比多了4.4个百分点,而比2010年要更多消费的人占比还少了0.6个百分点。佘贤君也是《激活消费者心理需求》这本书的作者,他在这本致力于探索消费者心理需求的书的前言部分写道:“消费”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健康状况,对于一贯崇尚“节约”的中国人来说,这也是一个棘手的新课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到40%,而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中国人自古以来崇尚节约,喜欢储蓄,要想让中国人积极地消费,是一个十分棘手的课题。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告诉《小康》记者,消费、储蓄和投资三者之间是相互转化、此消彼长的关系。“目前我们国家的投资渠道相对比较少,两三年前的时候,和房地产市场还都可以,珠宝价格上涨也很快,所以那时候投资的人还相对较多,而从去年到今年,在股市跌破2000点、房地产调控的情况下,投资渠道和机会已经非常少了,那么选择储蓄的人就会越来越多。储蓄也算是一种投资方式,投资要考虑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例如活期存款,安全性和流动性都很好,缺点是收益性较低,但在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的情况下,人们还是会选择储蓄。”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发现聪明钱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财经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腾讯财经”,开启财富之门。
[责任编辑:xiaoyuluo]
热门搜索:
腾讯理财超市
同类产品年涨&27%
今年以来收益&13%
近1月涨&7.41%
7日年化收益&2.97%
10000步换试驾好礼
预订享1万置换补贴
北汽SUV低至5万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2015中国人均月收入是多少?
2015中国人均月收入是多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72元,同比名义增长8.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
  根据目前25个省(区、市)公布的数据,中新网记者梳理发现,上海、北京、江苏、福建、广东、天津、山东这7个地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其中,上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达到了14153元;北京排第二,为13503元;江苏位列第三,为11516元,这三地也是目前全国仅有的三个收入突破1万元的地区。
  目前,青海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在末位,仅为6212.87元;甘肃排倒数第二,为6258.56元;宁夏倒数第三,为6272元。
  甘肃增幅最高 17省份增幅超全国
  从收入增幅来看,甘肃、新疆、江西、贵州、青海、湖北、河北、天津、湖南、云南、安徽、四川、宁夏、福建、北京、重庆、陕西这17个省份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超过了全国水平。河南则与全国水平持平。
  其中,甘肃增幅最高,达到了10.6%,其次是新疆,为9.6%,贵州和江西两省增幅同为9.5%,并列增幅第三位。广西增幅最低,仅为6.9%。
  多数地区的收入增速跑赢当地GDP增速。如,北京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03元,增长8.4%,跑赢了6.8%的一季度GDP增速;河北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698元,同比增长9.0%,跑赢了全省6.2%的经济增速。
  2015年中国人均月收入有多少:
  中国员工月平均工资为656美元,约合人民币4134元,该数字引发热议。尽管中国人均月薪位列所调查76个国家的第57位,但网民还是纷纷惊呼&拖后腿&了。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今日报道,英国广播公司(BBC)近日报道称,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ILO)近日发布72国工薪阶层收入调查报告,称全球平均月薪水平为1480美元(约合人民币9327.7元)一个月,一年工资不到1.8万美元。
  相比之下,中国员工的月平均工资为656美元(约合人民币4134.4元),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位列72个调查国家(地区)中的57位,也就是倒数第16,不得不说寒酸。此外,中国香港和澳门分别排在30位和52位。
  世界人均月收入1480美元
  忽略全球最贫穷地区,ILO首次粗略地计算了全球平均工资,范围涉及72个国家(地区)。其中,卢森堡工资水平高居榜首位置,月平均工资达到4089美元,将近全球平均工资水平的3倍。
  ILO经济学家是这么计算的:首先,收集列入统计的每个国家各个领域平均工资,与该国劳动者人数相乘,得出各国的总收入后,将所有列入统计的国家总收入相加,除以全球劳动者人数,以此计算出世界人均月收入应为1480美元,也就是一年接近1.8万美元。1480美元的月收入不算小数目,但三分之一的世界人口每天生活费不足2美元。
  事实上,ILO的这组数据并不尽善尽美,首先,它无法统计所有国家的收入状况,没有包括像尼日利亚这样的国家;其次,统计的仅是工资,个体户或自由职业者的收入没有被纳入统计范围内。在发达国家,九成劳动者都是工薪阶层,但在发展中国家,这一比率要低得多。
  尽管中国工资水平并不高,但BBC报道称,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计算,因为人数较多,中国员工的平均工资对全球数据的影响巨大。
  工资反映生活质量
  严格来说,这里使用的美元并不是通俗意义上的&美元&,而是被称为&购买力平价法货币&,但它们在价值(购买力)上是相当的,也就是说,各国的人均收入被转化为以美元购买力为基准价值的数值;这里所说的人均月收入,其实是这一收入在美国的购买力。
  &假设一个人在中国的月收入是1500元人民币,如果拿到银行去,只能兑换到200美元。&ILO经济学家帕特里克&贝尔瑟解释,&但在中国人们可以用 1500元买到的商品,其价值在美国折算成美元的话,则相当于400美元。&这就是ILO此次首次公布的数据的真正意义。贝尔瑟指出,全球工资水平其实仍相当低,&世界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仍是比较低的,尽管一些地方十分繁荣&。
  ●数据意义
  贝尔瑟认为,ILO的工资数据的意义很大,&毕竟工资是个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参照。它会告诉你,世界上其他人月底能拿到多少收入,他们的经济状况跟你比起来怎么样,他们有能力购买什么,可以多久出去旅游一次,可以承受什么价位的住房,比人均GDP更有含金量。&
  谁在拖中国人均月收入的后腿?
  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日前对全球72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月收入做了最新统计,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均月收入是1480美元、约合人民币9327元。其中,中国员工的月平均工资为656美元、约合人民币4134元,位列所调查72个国家和地区的第57位,不到均值的一半。其中,卢森堡的工资水平是最高的,月平均工资达到4089美元,接近72个国家和地区平均工资水平的3倍。而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城镇居民年人均总收入是23979元人民币,相当于每月2000元左右。
  以上这段新闻在网上引发了热议,很多网友表示,自己又给平均工资拖了后腿,另外还有一点疑惑:为什么国外统计的月收入会比国家统计局的数字高出一倍多?事实是,该数字并非名义上的收入,而是购买力平价换算之后的收入,这显示的是实际的购买力。
  从以上新闻中,我们至少可以读出两点,第一,中国人的平均收入水平与GDP规模明显不符,论GDP咱们已经是世界第二,但老百姓的收入水平被远远的落在后头;第二,名义薪水折算成购买力平价薪水之后,增加了足足一倍多,但iphone、本电脑之类可贸易商品在中国反而更贵,这说明了在中国服务(不可贸易商品)的价格被严重低估了,其背后反映的问题仍然是中国人工资收入过低。
  我们就拿富士康为例,苹果公司每部iPad的利润达150美元,为销售价格的30%。与此相比,中国工人分得的利润却少得可怜,以工资形式返还给中国工人的薪水仅为每部8美元,占售价1.6%,这比iPad主要零部件供应产地韩国所得到的收益(34美元,6.8%)低得多。生产iPad的中国工人根本就买不起自己生产的商品,用更加直观的语言来描述就是,一个中国工人连续工作两个月,所得薪水正好可以购买1台iPad,但他两个月内生产的iPad数量达到了63台之多,其余的62台都是在给别人打工。
  这还不是最恐怖的,你要知道富士康的工资水平在中国来说还算是高的,因此吸引了如此多的人跑去这家&血汗工厂&打工,即使连续有跳楼事件也阻挡不了者的脚步。由此可见中国的平均收入水平的低下。还有证据表明,很多潜在的自杀者就是看中了富士康的高额赔付,才跑去上班,有一位自杀者在给父母的遗书中称,这是他为家庭做的最后贡献。此后富士康内部协议规定&自杀不赔钱&,竟然奇迹般的终止了&连环跳&。由此我们也知道了中国工人一条命的价格,也就几十万人民币,折合后才不到十万美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腾飞,可以说人人都享受到了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但奇怪的是,社会上的戾气却越来越多。很多上了年纪的人表示,物质丰富之后他所感受到的幸福感其实并没有提升多少。
  笔者未能从统计局查到城镇就业人员工资总额,我们只有用城镇就业人员工资中位数近似地推算出城镇非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为.7102亿-70914.2亿=41060亿元。
  由于城镇非单位就业人员为37102万-15236.4万=21865.6万人,这样,我们就可算出城镇非单位就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是41060亿&2.18656亿=18778元,即每月1565元。
  如果把全社会就业人员的工资放到一个盘子内统计,那么,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月工资中位数就是(万+438&39602万)&76704万=1443元。
  由此,我们推算出2012年中国月工资现状:全社会就业人员工资中位数为1443元;乡村就业人员工资中位数为438元;城镇就业人员工资中位数为 2515元;城镇非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565元;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3153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2396元;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3897元。
  讨论工资改革,必须在这个真实国情的基础上讨论,决不能各说各的利益。公务员工资是高是低,公务员自己是利益当事方,自己说了不算。工资高低是比较出来的,必须让统计数据说话,不能主观臆造。
更多热门相关文章: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
年收入 100 万在目前中国属于什么水平?你是否又被平均了?每年100万的可支配金额,这绝对是土豪级别了,你不仅在国内任何地方过上土豪般的生活甚至在全球都可以继续奢靡。例如欧洲十国半个月的豪华游,我了解过最高4万左右半个月的。一个月八万,一年合计100万左右。但是你要知道这是来去头等舱下榻五星级酒店的国外生活。当然,要做到年入100万,打工基本可以排除了,因为打工你要如此,年薪最少要达到近200万,排除税收保险,家庭一切开销之后,到手基本也就对半了。所以只要个体户、企业单位的人们可以达到了。中国去年人均收入5万多人民币,美国人均36万多人民币,好多人说一年几百万,那你们在美国也是很阔的!这种人在中国能有多少呢?给大家做个简单的计算。2016年中国经济总量是70万亿,度刨去贪官等灰色收入人群中国顶级富豪人数为1.7万,其财富总量达到30多万亿,占中国经济总量的50%左右(这是人民日报的数据)。1.7万人数在13亿面前可以忽略不计,为了方便计算,以下数据去整数。刨去超级富豪的财富,13亿人分30万亿,那每人年均2万3千元(估计这个数一般人都可以达到)。去年中国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深圳为2030,最低的为850。咱们年平均最低收入为1万3(好算),那就剩下13万亿。按照100万的标准算,也就是一千三百万人,刨去数据水分和贪官污吏,再刨去财富分配不均等因素,能剩一半就不错了,多算也就600万。
上一页&1共3页热门新闻更多
相关新闻热门视频
阅读下一篇视频推荐2015中国人均国民收入 我国人均国民收入的变化及展望摘要:本文对我国人均国民收入的发展变化进行国际比较,并通过这一指标,研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国际地位的变化情况,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研究表明,一个国家到了上中等收入阶段,居民部门的收入和消费支出应该有比较明显的改善,由此形成较强的消费拉动,对其成为高收入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人均国民收入;国际比较;消费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识码:A编号:(3-07一、人均国民收入的分类与国际比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按汇率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已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经济份额已达10%以上。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从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表现为人均GNI,有时也使用人均GDP,一般在具体数值上不会有太大差别)看,还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从世界银行公布的一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人均CNI看,2011年我国人均GNI为4940美元,在列入统计的213个国家或地区中排名第114位,比2010年的排序提前7位(见表1)。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已取得很大进步。2003年,我国人均GNI为1100美元,世界排名第134位,仅比排在135位的菲律宾高20美元,而2011年菲律宾人均GNI为2210美元,从表面看翻一番,但排序变成152位,下降17位,而中国则提前了20位。显而易见,高速的经济增长在改善中国经济总量的同时,也使人均水平的国际排名明显提高。从表1可以看出,世界各国人均GNI差异巨大。人均GNI最高的摩纳哥为18万美元,而最低的刚果民主共和国只有190美元,相差近1000倍。在这些国家中,排名居前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发达经济体,包括美国、西北欧国家、日本和大洋洲国家。二是资源输出型国家尤其是石油输出国,但近年来,这些国家由于增长缓慢,世界排名开始后移。三是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包括新加坡、中国澳门、中国香港和韩国等,尤其是韩国,其经济规模远远大于“亚洲四小龙”中其他经济体,仍能保持经济持续增长,人均GNI已达20000美元以上,2011年居世界第53位。排名靠后的国家主要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亚洲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柬埔寨等国,拉丁美洲有海地等国家,非洲则是贫穷国家最多的地区。我国曾经也属于这一集团,改革开放初期人均GNI不到200美元,但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人均GNI已超过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进入排序居中的国家行列(现在排序正好位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居中位置)。排序居中的国家主要是一些拉美国家、中南欧国家、东南亚国家和北非国家。世界银行把对人均GNI水平的分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并将其作为一项最重要的分类。这种分类和世界银行的工作内容有关,他们认为较低收入经济体在得到世界银行的经济支持时,和较高收入经济体的待遇(包括贷款利率、贷款额度及评审过程等)应有所差别。1987年以前,世界银行只是把所有经济体分为工业化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而从1987年开始,则开始使用细化分组并提出相对标准。2011年的分类及其标准为:低收入组,少于1025美元;下中等收入组,为美元;上中等收入组,为美元;高收入组,高于12476美元。2011年,进入分类的经济体包括188个世界银行成员以及人口超过3万的其他经济体,共214个国家和地区。按照目前标准,凡是人均收人在一定贫困标准以下(原来为每天2美元,现已调整到接近3美元)的国家或地区为低收入经济体,而超过这一标准、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的国家或地区则被视为中等收入国家。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共有10个国家(包括中国、埃及等)由低收入国家发展成为中等收入国家。显然,这里所使用的“中等收入”,不是算术平均数而是类似于中位数的概念。二、不同收入水平经济体的分布情况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2011年世界发展指数,当今世界低收入经济体有36个,下中等收入经济体有54个,上中等收入经济体有54个,高收入经济体有70个。这种分类为世界各国开展经济发展水平的研究和国际比较提供一个很好的基础,而国际统计标准的建立和世界各国政府统计工作的发展,为世界银行完成这项工作提供了统计数据支持。虽然这种比较受各国统计工作的完善程度及各国具体情况影响,仍然存在各种争议,尤其很多人认为用汇率法反映的结果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各国发展水平的差别,因此,世界银行还发展出一套用购买力平价(PPP)来进行分组比较的方法并公布相应数据。但由于购买力评价涉及各国货币实际购买力之间差别的评价,很难得到唯一的共同标准。如,不同的团体按购买力平价(用国际元反映)计算中国的人均GNI,可能出现很大差别,而且从历年研究结果看,汇率法和PPP方法得出的结果,虽然在数值上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但在排序上往往没有显著差别。因此,汇率法计算的结果得到广泛认可。三、世界银行划分标准及我国地位的变化由于随着各国经济增长、价格变动和汇率变化,按三年汇率法计算的世界平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所以分类标准也在不断调整。表2列出的是世界银行1987年以来提出的收入标准及中国人均水平和所处组别的变化情况。从表2可看出,按照世界银行标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后,我国属于低收入国家,经过14年的发展,到2010年,我国跨越了下中等收入和上中等收入国家的临界值,成为上中等收入经济体。进入这个组别,标志着一个国家开始由中等收入向高收入国家迈进。从表2的分组标准看,1997年开始我国不再是低收入国家,成为广义中等收入经济体(即包括下中等收入和上中等收入)中的成员,也可以说成为广义中等收入国家。这与我们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及其实现的经济增长是相关的。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实现小康社会,而经过20年左右的努力,在上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了总体小康或者是初步小康。而这一时期,恰好是我国人均GNI完成由低收入向下中等收入跨越的时期。中共十六大提出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而且指出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10年,对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要意义。从人均GNI变化看,在这关键10年,我国确实取得实质性进展,由下中等收入国家发展成为上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NI超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而从未来发展看,中共十八大再次重申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把这一过去的长远目标转化成当前的现实目标,并且提出一系列实现这一目标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在数量指标上,提出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由于我国人口变化已趋于稳定,而GDP与GNI之间的差额在国际收支平衡的条件下也是稳定的,这意味着这一时期经济总量如果实现翻一番,那么按照可比价格计算的人均GNI也会实现翻番。由于按汇率法计算的人均GNI受到经济增长、购买力平价、通货膨胀和汇率等多重因素影响,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人民币汇率还有可能进一步升值,在实现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增长目标的情况下,按三年平均汇率法、以现行价格计算的经济总量及其人均水平将会提高更多,经济总量将有可能接近甚至达到美国水平,而以人均GNI反映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将会完成由上中等收入向高收入的转化。这说明了世界银行分组的合理性,它与我国各历史发展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表现出明显的相关关系。显然,按照低收入、下中等收入、上中等收入和高收入来对各国和地区进行分类,既说明了各国和地区处于哪个发展阶段,也能说明它的发展水平。如果用一个区间来更好地说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阶段,那么用标志性数值则能更好地说明它的发展水平。世界银行在每年发表的《世界发展报告》中,在发表各国人均GNI数据的同时,对应地公布相应的标志性数值(见表3)。表3中各数据反映各收入组的平均水平。以2011年为例,当年世界人均GNI为9511美元,其中,低收入经济体的平均水平为569美元,中等收入经济体的平均水平为4144美元(其中下中等收入经济体的平均水平为1764美元,上中等收入经济体的平均水平为6563美元),将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经济体合为一组,人均GNI为3648美元,而高收入经济体的平均水平为39861美元。从表3还可以看到,直到2008年,我国人均GNI都在中等收入经济体的平均水平以下,而2009年发生转折,我国人均GNI(3620美元)超过中等收入经济体平均水平(3400美元),但如果从表2的分组标准看,我国仍然属于下中等收入国家,而2010年,我国人均GNI(4240美元)则进人世界银行上中等收入经济体的分组中。这就是我国30多年经济增长取得的历史性转折,不但人均GNI超越中等收入经济体平均水平,而且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虽然早在1998年我国已成为下中等收入国家、列入中等收入经济体的大分组中,但直到2010年,我国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等收入国家,并开始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过渡。因此,从2009年以来,关于我国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和有可能遇到的发展难题的讨论(如“中等收入陷阱”等)开始迅速增加,“中等收入陷阱”成为我国甚至是世界经济增长论坛中的一个热门话题。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对世界人均GNl分布格局有很大影响。从年,中等收入经济体人均GNI平均水平由3400美元提高到3764美元,但下中等收入经济体和上中等收入经济体的人均GNI水平都出现显著下降,其中,下中等收入经济体平均水平由2310美元下降到1658美元,而上中等收入经济体平均水平由7523美元下降到5884美元。出现这一现象的基本原因是在下中等收入组中,人均GNI较高和权重很大的中国离开了这一分组,导致其平均水平下降,而在上中等收入组中,也由于权重很大但人均GNI较低的中国的加入,导致这一组的平均水平明显下降。从平均意义看,无论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是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相比,我国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但如果与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已经不大(中国为4940美元,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6563美元),从目前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看,大约在2014年前后,我国就有可能达到这一收人组的平均水平。再下一步,就是向更高的水平发展,首先超越世界平均水平,然后再进入高收入经济体的行列,这是我们经过努力有可能实现的。四、世界主要国家人均GNl分布在众多国家中,经济大国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发挥主导作用。从表4看出,世界上最大的20个独立国家经济体在数量上虽然不到世界银行所列出的国家和地区的十分之一,但其经济总量所占比重已达近80%,而且随着中国、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亚等人口大国的经济发展,主要国家占世界人口的比重也在上升,世界经济发展不均衡格局正在改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20个主要国家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只有很小的变动,从79.7%提高到79.8%。但不同国家的份额发生变化。我国的份额变化最大,提高3.1%;美国次之,降低1.8%;日本份额虽然提高,但年均实际经济增长率是负数,份额提高主要是由于汇率变动。其他主要发达国家,尤其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份额大多下降。而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等新兴国家,份额则在提升,排序也发生变化,如我国超过日本,巴西超过英国,印度超过加拿大,印度尼西亚超过荷兰、土耳其和瑞士。如果从人均水平看,由于发达国家、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水平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虽然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水平近几年有很大提高,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表5列出了20个主要国家人均GNI的分布情况,可以按数据相邻的情况大致分成三组,第一组是人均GNI达到3万美元以上的发达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最大的发达经济体,也包括人均GNI水平很高的中小国家(如瑞士、荷兰等),第二组是人均收入在1万美元到2万美元之间的工业化国家(墨西哥略低于1万美元,也可以归人这一类),第三组是人均收入在5000美元以下的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尼西亚和印度。从表5可以看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开始提升。尤其是人均GNI在2万美元以下的主要国家,近几年的经济表现都比较好,其中收入最低的三个国家是近10年经济增长在世界上表现最好的国家,而这个表中排序较前的国家,近年来经济普遍呈现徘徊态势。表4中的后几位国家,都属于人口大国,这些国家人均GNI虽然偏低,但一旦出现较快增长,由于人口权重的作用,就会对世界人均GNI产生较大影响。近20年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加速经济增长,正在迅速改变世界经济由欧美发达国家主导的格局。而中国正是这一变革中最积极的力量。五、对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展望从经济统计分析的观点看,人均GNI水平实际上属于强度指标,是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总收入与人口进行比较得出的分析指标,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不是居民或住户的平均收入水平。这种误用的情况在现实中相当普遍,实际上,在初次分配中形成的GNI,要通过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部门、政府部门、私人非营利机构和住户(居民)部门之间复杂的再分配,才形成上述各部门的可支配收入。根据测算,目前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在所有可支配收入或者在GNI中的比重,大约在60%左右。以此推算,2011年我国按全部居民计算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约在3000美元左右,约2万元人民币,人均月收入不到2000元。一个三口之家每月的税后平均收入,大约在5000元人民币左右。如果只考虑日常生活支出,这已经属于不低的收入水平,但如果考虑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等需求,这个收入水平并不高。如果再考虑到目前我国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这个平均收入水平就更需要改善。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如不考虑价格的变动),把目前的居民平均收入水平提高一倍,三口之家的每月税后收入能达到1万元左右,低收入的三口之家也能达到5000元左右,应该可以说居民家庭的生活达到了小康水平。这个小康水平显然还不能与发达国家富裕生活相比,但通过改善公共服务和收入分配,人民生活会比现在显著提高,达到全面小康水平。 人均国民收入从短期发展看,尤其是从2010年我国积极的宏观政策“择机退出”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有放缓现象。但从中长期发展看,无论从体制创新还是从技术创新,无论从供给还是需求,我国仍然有可能在未来5~10年间保持8%左右的高速经济增长。国际金融危机后,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我国经济增长必须更多地依赖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但在国民收入的最终使用上,目前更多的是用于投资。2011年,在我国国内总需求中,居民和政府最终消费所占比重是50.4%,资本形成所占比重为49.6%。而美国这两项内容的比重分别是85%和15%,韩国是70%和30%,印度尼西亚为67%和33%,印度是66%和34%。无论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新兴国家相比,我国国内总需求中投资所占比重都太大。从历史发展看,到了上中等收入阶段,一个经济体的居民收入和生活需要有较明显的改善,能否由此形成强大的消费拉动,对其能否成为高收入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只有少数人消费升级,那就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如果是大规模的消费升级,如战后的欧洲、日本、韩国等,新形成的消费就会对已经进行的投资产生巨大的消化能力,从而促使一个国家迅速完成由中等收入向高收入国家的过渡。如果我国把消费比例提高到65%,那我们的消费拉动将有巨大提升空间。即使在那种情况下,我国投资率仍然会高于韩国、印度尼西亚和印度等近年来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在不断通过市场化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来改善经济增长效率的情况下,取得高于他们的经济增长率是有可能的。&&相关阅读我国在资源方面的基本国情包括[ ]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②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③我国资源开4-1325085℃
2014最新全国各省人均存款排行榜各省人均存款排行,看看你给榜单拖后腿没有?从上述存款排行来看,首都北京处于首位,人均存款达到了11.2万元,而上海屈居第二,人均存款8.7万,而西藏则排在末尾,人均存款仅仅1.59万元。11-227675℃
中国如何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1. 结合国际战略环境和中国周边环境“国家安全”的概念,应该是“安全边界”和“边界安全”两个概念的统一。“安全边界”是国家利益边界,利益走向哪里,国家的安全边界就应该在哪里。自从中国建立市场4-2115875℃
世界卫生组织15日在瑞士日内瓦发布了《2013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对全球194个国家和地区的卫生及医疗数据进行分析,包括人类预期寿命、死亡率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9个方面。其中,日本排名第一位,中国排名第83位。中国虽然在发展中7-2126590℃在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财政政策报告》发布会上,有学者称我国已经迈入“人均万元税负阶段”。此说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所谓“人均万元税负”,实际上就是“人均财政收入”,这个指标中国远低于世界主要国家。过分4-2814490℃[摘要]通过对日本人均GDP达到美元时的职业教育进行考察发现,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产学合作的职业教育方式,完善的企业内培训,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一系列职业教育政策的出台与落实等是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对日本经济起到了极大的11-1124651℃ say you say me我讨厌江阅铭,这种讨厌要追溯到刚上大学参加学生会竞选的时候。本来没抱多大希望,可没想到自己人缘巨好,居然被选做学生会主席助理。第一次开会,负责点名的那个样子很帅,很臭屁的斯文男生瞪大眼睛,张大嘴巴说:“你叫陈3-251921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国收入水平分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