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大数据时代如何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字体:[][][]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正在深度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面对新形势的挑战,国家治理方式也应顺应时代发展,充分利用大数据提高城市治理效率、降低政府运行成本、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理想很丰满,现实有点远
  “早上7点,你在浪漫悦耳的G大调钢琴曲中醒来,又是一个崭新的早晨。床头那个猫头鹰造型的闹钟传出的旋律让起床变成一件轻松开心的事情。这个猫头鹰能通过分析前一天你与朋友的网上聊天内容,或是对你最近发布的微博状态进行情绪计算,猜测出你这段时间的喜怒哀乐和音乐偏好。昨天一位朋友在朋友圈里上传了一段贝多芬钢琴曲,优雅动听,你回复了一个‘赞’,所以今天早上听到这段经典的G大调便不足为奇了。”
  这是《智慧政府:大数据治国时代的来临》一书中描写的一个场景。而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场景距离我们还很遥远。
  “买东西基本靠抢、参观基本靠挤、说话基本靠吼、如厕基本靠憋。”今年的五一小长假,再一次让高速公路变成了停车场,也让国人再一次对“中国式旅游”充满了抱怨。更有网友在微博上吐槽:“动物园里,人的数量几乎占了所有动物比例的99.99%……这是买票被动物们看的节奏吗?”
  其实,这样的场景在每次长假都会上演。很多游客只知晓某名胜古迹声名远扬,却对假日道路通行状况、景区拥堵状况、酒店入住率、餐饮接待能力等具体信息无从知晓,于是盲目扎堆就成为必然。如果有人根据数据分析,给游客的假期出行提供建议,让游客方便的获知所有与出行有关的公共服务信息,那么我们完全有可能避开爆棚的景点,大大增加度假的体验。
  治理能力提高,呼唤大数据
  近年来,大数据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2013年甚至被称为“大数据元年”。
  “大数据不仅是科学概念,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应用技术。”苏州大学教授王宜怀介绍,从政府层面来说,大数据可以将原本分散存储在不同部门、行业、主体的数据作为整体加以利用,实现统一管理,为信息分析、利用、开放提供基础。同时,大数据的信息平台,使数据资料更加全面,政府部门间的数据信息调用将更加方便快捷,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可信任数字技术实验室主任曹珍富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大数据处理模式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政府决策更具科学性、权威性;帮助政府在第一时间内获得市场数据,有利于对市场的监管;提升公共管理和服务能力,有利于定制个性化服务。
  通过数据整合和运用提高管理能力,是目前世界各国的通用做法。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整合警察、消防、医疗系统,使救援时间大幅度缩短;在新加坡,智能交通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在预测交通流速和流量方面有高达85%的准确率。
  2011年5月,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大数据:下一个创新、竞争和生产率的前沿》。该报告指出:大数据可以在任何一个行业内创造更多价值。比如,零售业可以利用大数据增加60%的运营利润;如果医疗业全面使用大数据,仅在美国,每年能多创造3000亿美元的价值,同时减少8%的医疗支出。
  曹珍富表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然与现代科学技术密切相关,大数据在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方面越早介入越好。
  大数据,想说爱你不容易
  今年4月,九三学社中央启动年度调研,主题是“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亲自带队,赴上海等地展开实地调研。
  虽然有识之士已认识到大数据对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将大数据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却任重而道远。
  曹珍富介绍,我国政府部门目前几乎没有使用大数据技术。据一项针对我国主要部委信息化部门的调查,“近四成的负责同志并未对大数据提升业务能力予以足够重视。”在技术和管理层面,我国各部门数据还缺乏统一标准。
  王宜怀的研究也表明,目前电子政务迅速普及到各级政府部门,成为政府的主要工具之一。但在发展过程中,数据架构、数据来源、数据体系的不同,数据整合力度不够,影响了数据使用。
  对此,曹珍富认为,运用大数据提升政府治理能力,需要用大数据思路发展大数据;在运用方面,改变政府部门领导的工作方式、决策思路;部门信息化机构需要大量的数据科学专业人才,国家有关部门应及早制订招生计划。
  如何保证大数据的安全使用?王宜怀建议,制定完善的大数据应用规则,划分部门信息使用权限,确保信息在指定部门、指定情况下按照规范流程使用,确保个人信息安全。在此基础上,设立大数据监督部门,依法监督大数据采集、使用,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特约记者 韩金伟)
上一篇:已是第一篇
已是最后一篇
责任编辑:梁海燕
用户昵称: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创新社会治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对政府提出新要求&
人民日报专题深思:全面提高政府社会治理能力
&&&&来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并强调“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新形势下,如何创新社会治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首要的是全面提高政府社会治理能力。
  提高社会治理主导能力。应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引导和统筹作用。该由政府负责的,一定要管好,不能缺位、错位,不能盲目地推给市场;不该政府管的,绝不能大包大揽,而应坚决放手。通过精准施策,重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诉求,落实政府社会治理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目标。应坚持系统治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政府主导作用、社会参与作用,形成社会治理整体合力;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制保障,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实现从事后处置、被动应付向事前预防、主动掌控转变。
  提高推动社会多元主体合作能力。在社会治理中,政府并不是唯一主体,其他社会组织或团体也须承担社会治理责任,维护社会秩序,参与社会事务。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治理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过程。引导和促进多元主体在社会治理中各负其责、有效合作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政府应通过法律和政策手段,鼓励和支持各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提高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能力。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重点解决好普遍多样的民生问题;坚持预防为主、调解优先,综合运用多种调解手段,形成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心理干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确保群众的合理诉求及时得到解决;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项目、工程等都应广泛听取民意,充分考虑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当前出现的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还与社会政策不够完善和政策执行能力较低有关。应切实提高政府社会政策综合设计、实施和纠偏能力,建立健全社会政策监测体系和修复机制,完善社会政策运行机制、评估体系,提高社会政策执行能力。
  提高维护公共安全能力。提高政府维护公共安全能力,是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公共安全问题的预防、预警、反应和处置,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食品安全、网络安全、安全生产以及防灾减灾等领域公共安全体系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科学、明确地定位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基本公共安全职能;通过制度安排有效提升公民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推进公共安全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提高公共安全管理技术水平;重视公共安全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全民公共安全意识和危机应对能力。
  提高自身变革与发展能力。政府的主动性、前瞻性变革是社会治理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障。实现主动性、前瞻性变革,要求政府主动审视外在环境变化和社会发展要求,积极转变角色,确立社会规则制定者、公共服务提供者、社会秩序维护者的定位;主动借助智库和外脑,深入研究社会治理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表现,有效整合社会治理资源;随环境和形势变化自觉调整和完善治理模式,不断提高自我调整、自我改革的能力。
  (作者单位:甘肃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
  《 人民日报 》( 日 07 版)
(责编:宋煦冬、文松辉)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观点集粹|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人民日报观察版:如何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各级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与关键。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内在要求。本期观察版就&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编 者
  敢于监管 科学监管 善用监管
  实施有效监管是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魏礼群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加大行政体制改革力度,着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取得显著成效。但这项改革仍处于攻坚阶段,任务还很艰巨。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坚定不移搞放权,坚决把该&放&的彻底放开、该&减&的彻底减掉、该&清&的彻底清除,不留尾巴、不留死角、不搞变通;另一方面要理直气壮抓监管,做好简政放权的统筹谋划,创新和加强监管,敢于监管、科学监管、善用监管,提高政府治理水平。
  监管同行政审批不同,监管是事中事后的行政行为,是持续的过程管理;行政审批是事前的审查管控,是一次性的源头管理。长期以来,重事先审批、轻事中事后监管的传统思维与做法影响深远,目前不少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对监管的认识不足、知识不足、能力不足,不愿监管也不善监管。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充分认识加强和创新监管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中,既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简政放权是要把本来属于市场、公众、企业、社会组织和地方政府的权力交出去,但放权不等于一放了之,完全撒手不管。简政放权以后,政府监管必须跟进。简政放权、放开放活是改革,实施有效监管、管住管好也是改革。这两者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不可或缺,不能偏废。
  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简政放权,化繁为简,是建设现代化政府的必由之路。同时,实施有效监管是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只有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才能从制度上保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也应更好履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以及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各项职能,建设法治政府、创新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顺利推进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是好的,但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还不够完善,市场秩序还不够规范。其重要原因是对市场主体缺乏监管或监管力度不够。在继续简政放权的情况下,只有&放&和&管&两个轮子一起转,在降低门槛的同时,及时创新和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才能走出&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怪圈。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搞好政府监管,一要创新,二要加强。确立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与开放、动态、信息化社会环境相适应的政府监管机制、手段和方法,确保政府监管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讲求实效性。具体说来,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实施监管。按照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化政府监管体系的要求,有步骤协同推进放权与监管改革。无论是行政审批、投资审批、商事制度改革,还是职业资格许可认定、收费管理和科教文卫体等社会领域改革,凡是需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都应当明确监管任务、内容、标准等。健全分工合理、权责一致的职责体系,从某一项放权开始就重新明确监管主体、职能、责任,并接受社会监督,做到监管有权、有据、有责、有效,避免出现监管过度或监管真空现象,搞好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对今后还需要放权的领域应预为之谋,在放权之前就做好创新和加强监管的设计工作。
  完善监管体制,形成&大监管&合力。一是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监管和执法体系,把相关部门的监管事项和规则放到统一的监管平台上。二是构建协同共治监管体系。强化行政部门监管,充分发挥监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同时,广泛吸引公众参与监管,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切实落实企业首负责任,重视发挥媒体舆论监督作用。三是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完善市场主体信用公示系统,推进各部门、各方面信息互联共享,构建以信息公示为基础、信用监管为核心的监管制度。
  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一是实施阳光监管。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和国家安全的,各级政府都要把简政放权后的监管事项、依据、内容、规制、标准公之于众,并对有关企业、社会组织信息披露的全面性、真实性、及时性进行监管。二是推行智能监管。积极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创新和加强政府监管,全面开发和整合各种监管信息资源,加快中央部门之间、地方之间、上下之间信息资源共享、互联互通。三是创新日常监管。建立&双随机&抽查制度,即随机抽查监管对象、随机指定抽查人员,既抽查公示信息情况,也抽查诚信守法状况。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及时发出黄牌警告或出示红牌令其退出市场。
  加快修法立规,提供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创新和加强监管。简政放权的改革已全面展开,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修订工作必须抓紧进行。应及时修改补充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简政放权之后行使监管执法职能、规范行政监管和执法提供制度引领和保障。特别是要严格执法,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增强监管执法的威慑力、公信力,使监管对象不敢触碰违法运行的红线。
  推进机构改革,强化综合执法。落实&创新执法体制&的要求,加快推进统一市场监管和综合执法模式,构建&一支队伍管市场&的综合执法格局,形成市场监管、执法合力。已经建立综合监管执法机构的地方,要充分发挥执法力量整合优势,通过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归集、公示市场主体登记注册、许可审批、行政处罚等信息,实现内部联合执法。为了彻底解决目前多头监管执法和权责交叉的问题,可以适时推进市场监管的大部门制改革。
  提升队伍素质能力,加强对监管者的监管。着力提高各级政府人员的素质能力,特别是提高责任意识、担当精神、专业能力,使他们能够敏锐识别并发现问题、敢于揭露并解决问题。既不能包揽过多、胡乱作为,也不能撒手不管、懒惰不为。随着简政放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应加强地方政府特别是县(乡)镇基层的监管能力建设,适当调整职能机构,充实人员,强化培训,增加技术设备,适应部分审批权下放和监管权增加的需要。建立对监管者的监督、评估机制,加强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管。健全并严格执行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深入研究监管理论,制定创新监管战略。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和搞好政府监管,是一个亟须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应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政府监管的理论问题,包括创新和加强监管的依据、内涵、原则和方法等。在推进理论创新的同时,还需抓紧研究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科学有效的创新政府监管战略,加快建立现代化监管型政府,切实提高政府治理水平,从而更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者为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
  突破西方评价标准垄断
编辑:刘亮
责任编辑:王敬东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移动看!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24小时点击排行转观念 转职能 转作风 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_襄阳日报网
登录媒体云账号
邮箱/手机号
下次自动登录
还没账号?
其它登录方式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
摘要:2月12日,市长别必雄在市政府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要求各级政府和组成部门必须转观念、转职能、转作风,以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努力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
本报讯(记者龚莉)2月12日,市长别必雄在市政府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要求各级政府和组成部门必须转观念、转职能、转作风,以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努力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
别必雄指出,提高政府治理能力,首要的是推动政府及其组成部门解放思想,转变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要以观念转变引领政府治理能力建设,牢固树立市场决定取舍的理念,切实保障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善于用市场手段破解发展难题,引入市场机制配置公共资源;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培养尊重企业家的文化自觉,强化服务企业家的政府责任,营造保护企业家的良好生态;牢固树立和运用法治思维,加强法治修养,摒弃特权思想,增强程序意识;牢固树立和善用底线思维,坚守经济发展底线、风险管理底线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底线;牢固树立民本思想,把群众愿望作为决策依据,把群众需求作为工作导向,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标准。
别必雄强调,加强政府治理能力建设,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要以职能转变推动政府治理能力建设,通过持续推进简政放权,降低营商成本,加强涉企收费管理,改善企业经营的法制环境,优化产业配套环境,着力创造良好发展环境;通过大力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有效动员社会力量,构建多层次、多方式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着力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突出市场监管重点,通过建立多元结合的监管机制,规范市场监管执法,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着力强化市场监管职能;通过完善社会矛盾大调解体系,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组织体系,创新社会依法治理体系,着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别必雄要求,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反对&四风&为重点,健全改进作风的常态化机制,以作风转变促进政府治理能力建设。完善推动工作落实的长效机制要突出解决好责任心不强、专业能力不足、工作落实制度执行不严的问题;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基层、群众、企业制度,要全面落实&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活动各项整改措施,建立健全政府决策直接听取基层和群众意见的制度,健全完善调查研究制度、基层联系点制度和包案接访制度;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必须加强审计监督、财政资金使用监督、国有资产监管、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处置与对外经营性项目合作的监督、编制管理和政府投资工程监管。
市领导王兆民、丁亚琳、沈学军、王忠运、周巍出席会议。
责任编辑:宋林峻
襄阳日报微信
襄阳晚报微信
拾光圈儿微信人民日报观察版:如何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来源:&&&&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各级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与关键。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内在要求。本期观察版就“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敢于监管 科学监管 善用监管
实施有效监管是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加大行政体制改革力度,着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取得显著成效。但这项改革仍处于攻坚阶段,任务还很艰巨。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坚定不移搞放权,坚决把该“放”的彻底放开、该“减”的彻底减掉、该“清”的彻底清除,不留尾巴、不留死角、不搞变通;另一方面要理直气壮抓监管,做好简政放权的统筹谋划,创新和加强监管,敢于监管、科学监管、善用监管,提高政府治理水平。
监管同行政审批不同,监管是事中事后的行政行为,是持续的过程管理;行政审批是事前的审查管控,是一次性的源头管理。长期以来,重事先审批、轻事中事后监管的传统思维与做法影响深远,目前不少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对监管的认识不足、知识不足、能力不足,不愿监管也不善监管。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充分认识加强和创新监管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中,既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简政放权是要把本来属于市场、公众、企业、社会组织和地方政府的权力交出去,但放权不等于一放了之,完全撒手不管。简政放权以后,政府监管必须跟进。简政放权、放开放活是改革,实施有效监管、管住管好也是改革。这两者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不可或缺,不能偏废。
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简政放权,化繁为简,是建设现代化政府的必由之路。同时,实施有效监管是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只有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才能从制度上保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也应更好履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以及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各项职能,建设法治政府、创新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顺利推进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是好的,但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还不够完善,市场秩序还不够规范。其重要原因是对市场主体缺乏监管或监管力度不够。在继续简政放权的情况下,只有“放”和“管”两个轮子一起转,在降低门槛的同时,及时创新和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才能走出“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怪圈。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搞好政府监管,一要创新,二要加强。确立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与开放、动态、信息化社会环境相适应的政府监管机制、手段和方法,确保政府监管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讲求实效性。具体说来,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实施监管。按照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化政府监管体系的要求,有步骤协同推进放权与监管改革。无论是行政审批、投资审批、商事制度改革,还是职业资格许可认定、收费管理和科教文卫体等社会领域改革,凡是需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都应当明确监管任务、内容、标准等。健全分工合理、权责一致的职责体系,从某一项放权开始就重新明确监管主体、职能、责任,并接受社会监督,做到监管有权、有据、有责、有效,避免出现监管过度或监管真空现象,搞好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对今后还需要放权的领域应预为之谋,在放权之前就做好创新和加强监管的设计工作。
完善监管体制,形成“大监管”合力。一是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监管和执法体系,把相关部门的监管事项和规则放到统一的监管平台上。二是构建协同共治监管体系。强化行政部门监管,充分发挥监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同时,广泛吸引公众参与监管,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切实落实企业首负责任,重视发挥媒体舆论监督作用。三是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完善市场主体信用公示系统,推进各部门、各方面信息互联共享,构建以信息公示为基础、信用监管为核心的监管制度。
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一是实施阳光监管。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和国家安全的,各级政府都要把简政放权后的监管事项、依据、内容、规制、标准公之于众,并对有关企业、社会组织信息披露的全面性、真实性、及时性进行监管。二是推行智能监管。积极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创新和加强政府监管,全面开发和整合各种监管信息资源,加快中央部门之间、地方之间、上下之间信息资源共享、互联互通。三是创新日常监管。建立“双随机”抽查制度,即随机抽查监管对象、随机指定抽查人员,既抽查公示信息情况,也抽查诚信守法状况。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及时发出黄牌警告或出示红牌令其退出市场。
加快修法立规,提供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创新和加强监管。简政放权的改革已全面展开,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修订工作必须抓紧进行。应及时修改补充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简政放权之后行使监管执法职能、规范行政监管和执法提供制度引领和保障。特别是要严格执法,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增强监管执法的威慑力、公信力,使监管对象不敢触碰违法运行的红线。
推进机构改革,强化综合执法。落实“创新执法体制”的要求,加快推进统一市场监管和综合执法模式,构建“一支队伍管市场”的综合执法格局,形成市场监管、执法合力。已经建立综合监管执法机构的地方,要充分发挥执法力量整合优势,通过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归集、公示市场主体登记注册、许可审批、行政处罚等信息,实现内部联合执法。为了彻底解决目前多头监管执法和权责交叉的问题,可以适时推进市场监管的大部门制改革。
提升队伍素质能力,加强对监管者的监管。着力提高各级政府人员的素质能力,特别是提高责任意识、担当精神、专业能力,使他们能够敏锐识别并发现问题、敢于揭露并解决问题。既不能包揽过多、胡乱作为,也不能撒手不管、懒惰不为。随着简政放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应加强地方政府特别是县(乡)镇基层的监管能力建设,适当调整职能机构,充实人员,强化培训,增加技术设备,适应部分审批权下放和监管权增加的需要。建立对监管者的监督、评估机制,加强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管。健全并严格执行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深入研究监管理论,制定创新监管战略。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和搞好政府监管,是一个亟须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应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政府监管的理论问题,包括创新和加强监管的依据、内涵、原则和方法等。在推进理论创新的同时,还需抓紧研究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科学有效的创新政府监管战略,加快建立现代化监管型政府,切实提高政府治理水平,从而更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者为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
(责编:白宇)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人民日报重要言论库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