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佛教供养偈解释一下,地藏菩萨本愿经,里说供养佛可以实现愿望,能远离恶,但却没说帮助人也能实现,难道供养

> 杂文当前位置:& > 杂文
大愿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学记 第十讲
作者:大愿法师
  现在未来天人众,
  吾今殷勤付嘱汝,
  以大神通方便度,
  勿令堕在诸恶趣。
  南无本尊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以菩提心摄持来学习《地藏菩萨本愿经》。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本经非常重要的一品,《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实际上这一品就告诉我们很多实修的方法,也就是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之中如何去修行,如何去放下。
  众生有八万四千种烦恼病,所以佛陀就讲说八万四千法门。那无量的法门归纳起来就是一个布施度,前面讲到了“檀义摄于六,资生无畏法”。
  布施度并不单是说,你出一点钱支持建寺院,或者是救济贫苦,不单单是指这样,布施度最重要的就是要我们放下,归根结蒂修行人一生一世要修习的功课就是放下,放下执著超出六道轮回,放下分别超出四圣法界,放下执著分别和妄想。
  前面说到了法门无量誓愿学,不是说叫你去学净土、学禅、学密、学天台、学贤首,而是讲每――天有八万四千念头,在每一个念头里面去修放下,就是修学无量法门。这样子我们穿衣吃饭,一举手一投足都是修放下。
  所以我们这次的法会有很多义工,搞厨房、卫生、接待、安排,各个方面的事情,应该说都是非常难得,这个是内财布施。用我们的精神体力护持道场,福报是很大的。道场上面有人能够念佛,将来能够往生作佛,我们现前护持,功德利益非常大。
  佛经上说,以一钵饭供养辟支佛,能够得到九十一个大劫之中不受贫穷的果报。所以三宝门中福好求,如法地修学的话,决定不是一生受福,十生受福,而是百千万生之中,乃至于不断地培福。这样子的话,毕竟超出轮回。
  [佛告地藏菩萨:南阎浮提,有诸国王、宰辅大臣、大长者、大刹利、大婆罗门等,若遇最下贫穷,乃至癃残暗痖,聋痴无目,如是种种不完具者。是大国王等欲布施时。若能具大慈悲,]
  大慈悲是佛心。
  [下心含笑,]
  “下心含笑”,这里面就是讲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亲手遍布施,]
  “亲手遍布施”,这是修六度。
  [或使人施,软言慰谕。]
  “软言慰谕”,是指修四摄法。
  [是国王等所获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
  国王他对于那些很贫穷的,乃至于有残障的这些人,去给他们布施的时候,这功德多大?“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
  有一百条恒河,恒河里面有无量的沙,这一百条恒河里面的沙,每一粒沙代表一尊佛,功德无量无边。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功德?为什么国王就这样修一修布施就可以得到供养百恒河沙佛这样的功德?一般人觉得不好理解,你看我们前面说到了,以一钵饭供养缘觉尚且能够得到九十一劫不受贫穷这样子的果报,何况是供养佛呢?好像阿育王一样,当年以一捧沙供养佛,尚且得到后世为帝王这样子的果报,何况是供养无量的佛呢?这个功德利益决定是非常非常不可思议的。为什么国王就这么修一修,会有这样子大的果报?如果你没有深入理解,只是看事相,很难相信,就是信也只是勉强信,所以一定要明白道理。
  这个里面实际上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之中如何修。
  布施要以大慈悲心来摄持
  第一个,我们看“是大国王等欲布施时,若能具大慈悲”,这个很重要,要以大慈悲心来摄持。
  普通凡夫只有爱缘慈,对亲人有感情,一切都希望他好,就是爱缘慈。
  福报很大,心量很大的众生,他有众生缘慈,看到众生受苦,生起慈悲心来,愿意帮助他。
  菩萨有法缘慈,思维佛法,生起慈悲心来,知道度众生才能真正度自己,成就众生就是成就自己,这样子就是法缘慈。
  佛是大慈悲,佛心者大慈悲心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缘,不讲条件的,慈能予乐,悲能拔苦。同体,知道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这样子生起同体大悲来。
  所以国王修布施的时候他能够保持这个大慈悲心,所以功德就非常非常大。
  以清净心平等心布施
  第二个是因为下心含笑。“下心”,很谦虚,很谦逊。他不会想我是国王,我要摆国王的架子,他没有这个念头,无我相,心清净,清净心。“含笑”,对众生很慈悲,体现于行动,不会想到他们不如我,他们是贫穷的,是有残障的,不会这样子想。而是想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知道生佛平等。我们能够做到吗?我们供佛的时候很虔诚,我们看到穷苦的人,我们虽然会布施,可是心里面不平等,不会好像对佛那么恭敬去对待他们。虽然不会有很明显轻视的心,但是心中间决定不会是好像对佛这样子的虔诚,这样子的恭敬。这个就是有分别心,这就是不平等、不清净。
  所以国王能够这样子修的时候,他生佛平等,下心含笑,好像对佛这样子的恭敬心来修,就是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前面的下心是清净心,没有我相;底下的含笑是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是平等心。“离一切相,修一切善,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貌三菩提。”国王他修布施的时候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所以是清净的,是平等心。
  如果你的心虽然是在修善法,但是你的心不清净,还有我相,这时候你的心就有染污。心有染污就三恶道有份,染污是三恶道的业因。所以怎么样?你我相很重,你去修善法,去修布施、供斋,最多就是得人天福报了。所以心不清净就有染污,有染污就是三恶道的业因。
  心要是不平等就很难脱离六道轮回。你心是清净的,没有我相,但是不平等,还执著于有善法和恶法的相对,有善恶的分别,心中间取善业,不造恶业,这个是人天善道的业因,但是你还是不平等,不平等所以你还是在六道轮回之中。
  诸佛菩萨没有分别心,虽然了知有四圣六凡十法界这些现相界的存在,但是对他们来说十法界是平等的,所以会示现。
  菩萨万行可以归纳为五行,五行里面由果起应之行是婴行,婴儿行和病行来度众生,菩萨他会示现做一个普通的凡夫来度众生;甚至于会示现贪瞠痴很重来度众生;甚至于示现在恶道现威猛相来折伏众生。因为菩萨的心是平等的,十法界是平等的。
  所以国王修布施的时候心是真诚的、清净的、平等的,所以功德利益非常大。他在修习菩萨的五种观法。
  第一个是真观,真观清净观,真观就是以真诚心布施。真诚心是体,所以我们修行一定要有真诚心。真心才会与本觉相应。纵然别人对我们虚假,我们对一切人都还是要有真诚心。如果不知道在真诚心上去下功夫,那你就是盘腿面壁能够一年不出定,你出定的时候还是有分别、有执著、不清净、不平等,你还是在六道轮回之中,所以我们要以真诚心待人。
  这个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间如何修,不要怕吃亏,不要怕上当,你就活一百岁,你天天上当,你顶多也就是吃亏上当一百年,时间很短。你保持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一百年之后你超出六道轮回了,这个功德利益很大,所以这不是什么吃亏上当。
  真正吃亏上当的是那些虚情假意的人,学佛没有真心的人。表面上看起来好像他占了便宜,实际上造了很大的恶业,还是要六道轮回,还是要堕到三恶道之中去,现前看起来他占了一点小便宜,实际上累生累劫受极大的苦报,为了吃刀口上的一点点蜜把自己的舌头都割掉了。这是真观。
  第二清净观,国王下心含笑是没有我人四相,以清净心、平等心来修布施。
  第三广大智慧观,就是广修六度,真正能舍,能放下,就是我们下面讲的亲手遍布施。
  第四悲观及第五慈观,悲观及慈观就是具大慈悲。
  “亲手遍布施”是说国王在修布施的时候就具足修六度。
  亲手是修持戒度,为什么?饶益有情,亲手布施的时候,有情很欢喜,这是饶益有情戒,也是摄律仪戒。亲手遍布施,心中间要保持正知,要真诚、要清净、要平等,这就护正知了,护正知就是摄律仪戒了。修布施本来就是摄善法戒了。所以修的时候就具足了持戒度。
  亲手也是修忍辱度,没有国王的架子,没有我相,清净心,对于接受的大众没有分别心,亲手平等布施这是修忍辱度。
  遍,普遍的布施,修精进度,不会疲厌。
  遍布施,也是修禅定度,普遍,这个是禅定度。外不著相名禅,内不动心名定。修的时候心中间没有分别、不动心。不动心不是没有念头,而是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心中间对一切万法了了分明,了知,但是不会染着,就是没有分别执著,这样子是无念,是内不动心。
  亲手遍布施,修布施度。外施是财物;内施是自己的精神体力;法布施是底下的软言慰谕;无畏布施是亲手去施。所以说亲手遍布施这里面其实也就具足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同时也是具足了般若度。为什么?能够三轮体空地去修布施。没有施者之相,无我相;没有寿者之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没有所施的物相,三轮体空来修,这个就是修般若度了。
  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在自心之中常起正见,我们一?直说要保持正知正念,你不要以为这个是很容易的功夫了,真正能够长时保持一切烦恼尘劳不能染污的时候,你就是明心见性。
  所以我们知道亲手遍布施就是在具足地修六度。
  “或使人施,软言慰谕”,使人施,软言慰谕,这个修菩萨的四摄法,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
  使人施就是有些众生他业重,他害怕,所以派一些其他的大臣,其他的人去施,这是同事摄了。
  施,使人施,施是布施,布施摄财施、法施、无畏施。
  软言是爱语摄,就是很柔软,很亲切的语言去劝化他们,保持正念,修习佛法。就是说不单单是给他们布施一些财物,而且还能够软言慰谕。
  软言很重要,言辞柔软,悦可众心。对于我们出家人来说尤其重要的,要修好这个爱语摄,言辞柔软,你不要不耐烦。对不了解佛法的人是现金刚怒目相,很不耐烦,说话很直接了,无形中就伤害了人家,不知道修软言。对自己是修慈悲相,有一点点错误了,“哎呀,小事情了,我精力不够啦。”给自己找种种理由和借口。反过来对众生是金刚怒目相,对自己是菩萨慈悲相,什么事情都原谅自己。这样子难以成就了。
  要转过来,对众生修菩萨慈悲相,有耐心,有柔软语,言辞柔软,悦可众心。对自己现金刚怒目相,有一点点的错误和过失,乃至于心中起一个恶念都马上忏悔,决不留情。这个样子可以成就。
  反过来怎么会成就?反过来是搞六道轮回。
  我们法师们尤其要这样子做,尤其要注重了。否则的话如何去摄受众生?
  “慰谕”,慰,安慰众生;谕,谕示。以种种的善巧方便来开示,以种种的譬喻来启发众生开发本具的智慧,这个是利行摄。
  所以或使人施,软言慰谕,就是具足修菩萨的四摄法。
  你看国王修布施的时候,能够具足菩萨的五种观法,能够同时具足修六度四摄,所以这功德很大,不是没有理由的。功德大到好像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
  这是最重要的,一定要有清净心、平等心。
  这里面可以给我们两个启示。
  第一个启示,就是在人间行菩萨道功夫全用在内心里面,在内心里面下功夫。外表看起来跟世间人没有什么两样,心改身如故,这才是真修行。
  有些人反过来外表上面就是个佛相,脖子上面长长的念珠挂着,居士也挂着,好像一个大和尚一样的,手里面缠一串珠子,两串珠子,见面就是阿弥陀佛,看人家就是“啊,地狱种子。”这个样子很糟糕了。心里面常起贪瞠痴,常有分别,常有执著,你反过来怎么会成就?
  外表上面跟世间人一样,他不信佛法,你绝对不要跟他提“佛”这个字,免得他造谤法业。但是你的行为就是身教。智慧德相,内在是智慧,外在是给他做好榜样,工作很出色,是长者,道德很优秀,人家自然心服口服。你不要开口了,他自然会好奇,觉得你为什么修养会这么好?知道你学佛,自然对佛产生信仰,这个样子是对的。
  你外表就是佛相,内心是地狱相,怎么会成就?
  所以功夫全用在心里面,这最重要,逢缘对境的时候心中都在用清净的功夫,用平等的功夫,但是表面上看不出来。
  大家看看离开灵泉寺了,回去都要回到各自工作岗位上,不可能天天这样子听经,怎么修行?是不是你天天念念经就是修行?不见得。那是口善。那个心没有改,心没有转变功德利益不是很大。
  所以最关键是在日常生活中间修,在起心动念中间修,在穿衣吃饭中间修,在点点滴滴中间修。“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逢缘对境的时候修,逢缘是人事环境,缘是人事环境。对境是什么?境是物质环境。逢缘,这个缘中间有好缘、有恶缘、有俗缘。
  遇到好缘,我们随机给他说佛法,劝化他,令他得到究竟利益,不单单是暂时安乐,而是得到涅盘之乐。
  遇到恶缘,我们修持戒度,修忍辱度,不跟着他转就可以了。遇到恶缘,你前面说还要度化他,最后他把你度过去了,他度你喝酒喝得醉醺醺的,你还说你度他,回过头来他把你度到三恶道去了。
  遇到俗缘,还有一种俗缘是说我工作很忙,我要做生意,我要干什么什么,我要应酬。是不是不应酬?那错的。不应酬别人说你很奇怪,不学佛还好,越学佛越怪,那就糟糕了。遇到俗缘,你该应酬还是应酬,但是心中间要清净,外在是恒顺众生,照样应酬,但是把握分寸,心中间很清净。
  所以最重要的是因中间修,逢缘对境的时候,外表上看起来跟普通人一样,还是在应酬,还是在工作,还是做事业,还是在生活。但是内心中间时时刻刻都在用清净的功夫,用平等的功夫。从表面上看不出来。当然啦,功夫比他高的人看得出来,看得很清楚;功夫跟他一样的人也是能够看清楚。你没有修行功夫的人,那当然看不出来。
  所以你的心如果是不清净,心中间起贪瞠痴,你外表上诵经,还是要堕三途;你心不清净,有一个善业的执著,有一个善恶的对立,还是不能超出六道轮回。所以我们要离相而修善。所以你不要认为行菩萨道是好像大显神通,在空中给人家说法在行菩萨道;或者是摆一个台子,高高供起来在行菩萨道。不是这个样子的。
  在家里面可以行菩萨道,你扫地可以行菩萨道,做家务可以行菩萨道,吃饭可以行菩萨道,一举一动都可以行菩萨道。怎么说?我做家务不是行菩萨道吗?我布施我的精神体力来照料好家里面的人,这样子的话,完全的放下自己的我相和执著修布施度;家里人有怨言,我安忍不动,能够一心一意地去做,这个是禅定度。做什么事情都是在修六度。不要认为六度是专门去搞个什么样子来修,那是你心没有人道,不是真懂佛法。
  归根结蒂在心地上下功夫,我们的心胜过、超过一个需求普应的摩尼宝。
  我们有些同修去过拉萨了,去过大昭寺朝拜了。大昭寺那尊释迦牟尼佛十二岁的等身像是非常殊胜的。那尊等身像里面有个需求普应的摩尼宝,这个摩尼宝很奇特,它在不断地运动,就在那尊十二岁等身像里面运动,转来转去。如果是刚刚好那个需求普应摩尼宝转到十二岁等身像的膝盖这个地方的时候,刚刚你在那里求愿,那是有愿必成,立马成就,你祈求的话很快就能满愿。这个需求普应摩尼宝我们很多人都祈求过了,我看我们好多的出家人、居士去朝拜的时候,朝拜等身像,在那里发清净愿,发菩提誓愿,在那里求,那个摩尼宝球运行在哪里?需求普应,其实怎么样?虽然是需求普应,但是你要成佛,要求成佛,这摩尼宝不能满你愿。
  我们这个心胜过摩尼宝,我们的心能够保持真诚、清净、平等、觉悟、慈悲,那我们成佛的菩提誓愿一定能够满愿。
  转违缘为道用转恶缘为菩提道
  在日常生活中间去修。然后是要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间转违缘为道用,转恶缘为菩提道。
  五浊恶世,如果你心没有把握好,好缘、恶缘都会令你退心,善妙的外缘或者恶劣的外缘都会使你修持佛法、修习正法的心退转、消失。
  有些修行人因为荣登高位,所以心生骄慢,退心了。本来前面没有这些名闻利养还好好的,一旦有马上退心,退转去追求名闻利养。以前在画佛像,现在回头画地狱相去了。你看那个悟达国师十世为高僧,就因为国王供养他一个沉香宝座,心生一念骄慢,马上膝盖上面就长出人面疮来。
  出家人要非常的谨慎,护持正知正念。
  有些人是因为三宝加持自己有点福报,所以生意兴隆,有了钱就忙于经营,一个店子生意好开两个,两个好开四个,四个好开八个。哎,这样子心都退了,是不是?没有什么心思去修法。你看上去是个善缘,是个好的缘分,实际上你求解脱的心退掉了。
  有些人是逆缘,逆缘来的时候他不知道是帮他消业障,不知道是令他悟到无常。他怎么样?遇到不幸,心灰意冷,佛菩萨也不保佑我,退心了。
  所以这个众生很难办,真的是刚强难调难伏,佛菩萨给你好缘你也退心,给你恶缘你也退心,给你什么缘才好?心要有正知正念才行,心有正知正念就能够转违缘为道用。
  如何转呢?一个是意乐转变,一个是加行转变。
  (一)意乐转变
  意乐转变,就是在自己心里面转变过来,知道一切不如意的事情都是我们的业造成的,我们的恶业召感的。恶业怎么来的?恶业因为自私自利心来的,因为我爱执来的,因此这个自私自利的心,这个我爱执才是祸根。所以我们外在应该没有敌人,众生不是给我们仇恨的,众生是给我们来修福修慧的,来修习六度的,都是我们的恩人。我们要恨的是自己内心中间的贪瞠痴。
  所以竹巴噶举有一位上师就说:乐不可喜苦可喜,乐则昔集福德尽,苦则恶业罪障净。
  他这个心想的跟我们相反,快乐来的时候不可喜;违缘来的时候,痛苦来的时候可喜。为什么?快乐来的时候你享福,过去积集的那些福德资粮全部都报尽了。“苦则恶业罪障净”,苦来的时候消恶业。
  苦害有诸德,厌离除骄慢,
  悲悯生死众,修恶乐行善。
  由这个五德,把心转过来。
  (二)加行转变
  再一个方面是加行转变。
  积集资粮,遇到违缘的时候,努力地积集资粮。比方说放生,延生普佛,或者是我们有传承的供曼札,都是很快地积累福慧资粮。
  第二个是净除障碍,积福忏罪。比方说我们拜忏,作三十五佛大礼拜,修百字明。
  第三个是施食于鬼神,那些鬼神干扰我们,我们给他施食。比方说放焰口,做烟供、烧香供都是的。
  第四种方法就是向护法嘱托事业,祈请护法帮助。比方说我们斋天就祈请护法帮助,你比方说毗沙门天供养法,比方说我们如法诵《地藏经》,坚牢地神护持,这都是向护法嘱托事业。
  所以最重要是心改身如故。
  过去那些大修行人、大善知识,绝对不会像我们一样,放焰口或者做佛事的时候,还要讲到随文人观要人定,故意把眼睛闭起来,好像在人定。没有的了,修行不需要装模作样,不需要装神弄鬼。
  要脚踏实地,心改身如故,外表看起来普普通通,跟普通凡夫没有什么两样,但是心里面一直都在下平等的功夫、下清净的功夫,内在已经获得了很大证悟的成就,这是真修行。
  你看我们月称论师,《人中论》的作者,他成就达到什么程度?外表看起来跟普通的班智达一样,内心已经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他住茅棚怎么喝牛奶?不需要人家供养,他就在那个画的牛乳那里就把牛奶挤出来了。你有没有那个本事?
  《人菩萨行》的作者寂天菩萨,人家外表看起来什么都没做,就知道干什么?吃饭、睡觉、经行,人家称他三想者,内在的证悟不可思议。
  这个样子是对的,是真正在修行。
  “勤学三难事,取三主要因,修三不退失。”如何真正地在内心修?
  勤学三难事
  第一个方面要勤学三难事,三个困难的事情要努力去修,哪三个困难的事情?
  第一个是认识烦恼难。有时候你心里起烦恼了,心里面没有认识到。你不要以为说,你大发雷霆才是烦恼,不是这个样子的,心中间有一丝一毫的与自性不相应,背觉合尘,都是障碍。
  第二个认识烦恼以后修对治难。
  第三个是修对治断除难。要努力地认识,并且修学。
  取三主要因
  第二个方面是“取三主要因”。
  值遇贤善的上师,这个要好好地祈请,祈请以后还要有福有慧,你就是值遇到贤善上师,这个值遇贤善上师是要有福报才行,还要有智慧,有智慧你才会信他所讲的,信他的教诲。
  有些人就这样子,他有那个缘分,但他没有智慧,他也听不进去。我就遇到过这种人,他特别追求神通,很奇怪,他这个人脸都绿了,委靡不振,鬼神干扰,你跟他说要好好地怎么怎么修心。他听不进去,他心中妄想就是哪一个大神通的人给他拍一下、打一下,他就好了。这个没有智慧。
  第二个是自心堪能。自心堪能是真正有正知正见,有智慧。
  第三个是衣食顺缘具足。
  修三不退失
  第三个方面是修三不退失。不退失对于三宝的信心和恭敬;不退失欢喜修心;不退失以正知正念守护学处,以正知正念来守护一切戒律,守护一切言行。
  所以这个是第一个启示。
  第二个启示是法门无量誓愿学。
  不是说教你去这里求法、那里求法,这里面求灌顶、那里求传法。而是在生活中间从早到晚,点点滴滴,起心动念,待人接物,都是无量的法门。无量的法门都要在里面去修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觉悟心、慈悲心,与这些相应,这个样子你就是真正的法门无量誓愿学。这样子的话,乃至于你一举一动,你的功德都是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这个一定要注意,要会读经。
  还有就是我们讲了也要善巧方便地去领会,这里面贫穷不单单是说好像很困难,生活很困难,更加是指没有智慧,没有德行的人。没有智慧是贫,没有德行是穷,贫穷。
  “聋痴无目”,聋是什么?聋不是你耳朵听不到,而是你耳朵就喜欢听那个是是非非,是是非非一听就听进去了,然后就做一个喇叭到处宣传;佛法正法倒是听不人心,这个是聋。
  “无目”,无目不是你眼睛看不见,而是没有智慧眼,内心中间智慧眼没有开,不知道分辨邪正和是非。
  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了解这个法,了解地藏法门。然后知道诸供养中,法供养最。你自己知道了,而且如法修行,尝到法味了,再去介绍给其他人,这样子是法布施,功德无量。
  这是说国王修布施功德就这么大。就是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间点点滴滴去修都是功德无量无边。
  [何以故?缘是国王等,于是最贫贱辈及不完具者,发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报。]
  国王他这样子修,他对于这些最贫贱的人,以及六根不具足的人,能够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广修六度四摄去摄受,具有佛的大慈悲心,所以这个福德利益是如此的殊胜,不可思议。
  [百千生中,常得七宝具足,]
  七圣财――信戒施净闻惭慧
  一方面是指外在的七宝,更是指七圣财。龙树菩萨给他的亲友乐行国王传讲的《亲友书》上面就说到了:
  信戒施净闻,惭愧及正慧,
  七财牟尼说,余物皆无益。
  我们要追求什么财富?追求七圣财。
  追求世间的财富是五家共有,你不能保有,那个是万物为我所用,非我所有,不要执著。
  你要积累的是七圣财。何为七圣财呢?
  第一个是信财,对三宝真净功德的信心,对因果真实不虚的信心,这是信财。
  第二是戒财,如法守持净戒,小乘戒、大乘戒、大乘显教的菩萨戒、密教的三昧耶戒都能够如法守护。
  第三是施财,上供下施,更加是指放下。
  第四个是闻财,广闻显密经论,显密经续的解脱法要,修行的心要。
  第五个是惭财,惭就是对你以前的恶业心生忏悔,自己责备自己。
  第六个是愧财,对自己的恶行觉得愧对别人。上供三宝。
  第七个是智慧财,能够正确地了知万事万物的真实相,能够时时刻刻保持正知与正念。
  阿底峡尊者在《菩萨宝N论》上面也说:信财戒财舍施财,闻财惭财有愧财,智慧财为七圣财。
  所以常得七宝具足,能够那样子如法修学,七圣财具足。
  [何况衣食受用。]
  何况是外在的这些小小的衣食受用,这些依报的圆满是更加容易的。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佛塔寺,或佛形像,乃至菩萨、声闻、辟支佛像,躬自营办,供养布施。是国王等,当得三劫为帝释身,受胜妙乐。若能以此布施福利,回向法界,是大国王等,于十劫中,常为大梵天王。]
  前面是帮助众生,这里面是上供三宝,是护持三宝,也是忏悔业障。如何忏罪最殊胜最快?皈依发心。
  以前对众生悭吝不舍,现在知道要广修布施,而且以六度四摄去修布施,把过去无量劫以来在众生边所造的业忏净。
  还有一类是在佛、法、僧三宝面前所造的业,现在我们转过来皈依三宝,供养三宝。
  “未来世”:我们现在。“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能够遇到佛的塔寺。塔是干什么的?佛塔,供养佛舍利的。
  有什么舍利?有生身舍利、法身舍利。
  佛的生身舍利,我们看法门寺的佛指舍利,北京明光寺的佛牙舍利经常被请到其他佛教国家去供养。请到台湾去供养的时候,无量无量的人去礼拜,万人空巷,种无量的善根,度无量的众生。
  更重要的是法身舍利。什么是法身舍利?经书就是法身舍利。我们这个《地藏菩萨本愿经》就是佛舍利,你知道恭敬吗?
  你得到一颗化舍利,四川过来的,马上好像宝贝一样,拿一个盒子装了,随身带着。法宝有没有随身带着?有没有依教奉行?不知道。你那个生身舍利,天天看,天天看,不会让你开悟的。
  这法身舍利,你依教奉行,天天看,决定让你开悟。所以不要本末倒置。要重视法身舍利,法身舍利就是我们的佛经,法宝,所以要了解,要如法修学。
  《金刚经》上面说,是经所在之处即为是塔,常得天龙拥护。为什么即为是塔?这是佛的法身舍利。塔就是为了供佛舍利的,同时也是表佛意功德。
  “或佛形像”,乃至声闻、辟支佛像,见到这些圣贤像,第一个是要感恩,纪念我们的导师;再一个是见贤思齐,诸佛菩萨他们都成就了,为什么我们还没有?有惭愧心,见贤思齐,提醒自己如法修学。
  “躬自营办,供养布施”,躬自营办,亲身去准备供品,供养布施。
  “是国王等,当得三劫为帝释身,受胜妙乐”,这样子三劫都可以做帝释。帝释是谁?玉皇大帝。三劫可以做帝释,有些人他多疑,他就想这个有点问题,这个玉皇大帝只有一个,这世间修行人很多,到时候都到天上去当玉皇大帝,那不是要打架了?
  你不了解佛法,基本的佛学常识都没有。我们不是讲过吗?一个三千大干世界有多少个忉利天?一个三千大干世界只有一个四禅天、四空天,但是有一千个三禅天。有多少个忉利天?忉利天还在欲界,有一百亿个忉利天。一个娑婆世界,一个三千大干世界,有一百亿个忉利天,所以需要一百亿个玉皇大帝,空缺得很。你不用担心,好好修,是不是?是怕你不够,不是怕你没位子坐。这是开玩笑。
  我们修行人要真修实证,要求生净土。你不要说做玉皇大帝,做大梵天王,不求这些东西了。求生净土,超出轮回,将来回人尘劳,广度众生。所以我们要知道,“当得三劫为帝释身,受胜妙乐”,享受种种的殊胜的快乐。
  真正能够回向众生自己的福报更大
  “若能以此布施福利,回向法界,是大国王等,于十劫中,常为大梵天王”,意为,如果能够把这个自己前面修的供养三宝的福德利益回向法界。
  回向法界就是你所修的福报不要,不执著。不要不等于没有,不等于不在,而是把自己修的这个福报给大家享,给众生享,回向众生,这个福报就更大了。
  有些人执著,学佛他不了解佛法,他听说回向,要回向一切众生,他自私心就来了。他说,“我回向众生,我自己不是没有了?我本来是要回向绐我儿子,希望我儿子开智慧,考上清华大学。你教我回向众生,我儿子考不上怎么办啊?”
  他以为好像一个苹果,给了人家吃,自己就没有了。这是错的。
  我跟你讲,你不要不等于不在,你不要还更大,你回向众生,你心量大,心量大福报大,量大福就大,所以能够把自己修的福报给众生去享,这个福报就更大了。你看这里面很明显,本来只能够享受三劫的福报,现在变成了十劫,是不是?本来还只是在那个欲界的第二层天,忉利天做天主,现在地位更高了,常为大梵天王,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初禅三天,地位更高了,已经到色界天去了,做天主了,是不是?所以不要自私,要回向给众生,真正能够回向众生,自己的福报更大。
  [复次地藏,若未采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
  “发心修补”,《决疑经》上说:“造新不如修故,作福不如避祸。”作福不如避祸,这个话很重要,你心里面说你去修福,心中间还是起贪瞠痴,那还不如避祸。避祸怎么样?息心就是息灾,把你不如法的心转过来,这是避祸。
  有些人他就怎么样?说好人好事,在佛门里来说怎么样?往往是好人好事,做好人喜欢给自己找一点事情来做,这里搞搞,那里搞搞,多管闲事,老是看人家这样不对,那样不好,老是给人家指点迷津,自己还迷迷糊糊。这个样子很糟糕。
  所以作福不如避祸,息心就是息灾,把自己心转变过来,在内心里面下清净的、下平等的功夫,这个是最好的。所以说看到那些“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
  [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
  自己去护持三宝,去维修古老的寺院,建设新的寺院,同时一些法宝好好地供奉、修补。这个样子的话,“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能够做转轮圣王。
  [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
  其他人跟着一起随喜他,都跟着有福报,都可以做小国王。所以我们知道,大富大贵的人前生都是修过因的,不是凭空来的。但是他如果是不懂得修福,只会享福,他最多就是一生受福。所以不享福而修福、积福、培福。
  [更能于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量无边。]
  如果能够回向,“发回向心”,回向众生,回向佛道,回向真如实际;回向众生能够遇明师,闻正法,成佛道;回向自己福慧两足尊,成佛道。归根结蒂是回向,回向真如实际,回向真如性海。心在真诚、清净、平等的时候,这个就是修最好的回向,这样子可以尽成佛道。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见诸老病及生产妇女,]
  为什么这里面总是提国王跟婆罗门并列?因为婆罗门地位很高,婆罗门下面才到刹帝利,婆罗门是最高的阶层了,国王还是刹帝利,属于武士阶层了。
  “见诸老病及生产妇女”,我们看到老人,看到病人,主动去帮他们。我们帮老人,我们自己老的时候就会有年轻人照料我们;我们帮病人,自己生病的时候就会有人照料。八福田中看病福田是第一福田,佛陀住世的时候那个有病的比丘,佛陀亲自去照料。那个生产妇女,妇女在临产的时候,是生死交关的时候,能够帮他们,这个样子做自己长寿健康。
  [若一念间,具大慈心,布施医药、饮食、卧具,使令安乐。]
  以种种的四事供养,让他们安乐。
  [如是福利最不思议,一百劫中常为净居天主,]
  “净居天主”,一种是说五净居天的天主,也有一种说法,净是梵的意思,指大梵天。
  [二百劫中常为六欲天主,毕竟成佛,永不堕恶道,乃至百千生中,耳不闻苦声。]
  “百千生中,耳不闻苦声”,这些自己要体会。你看,好像说的做的事情很简单,为什么福报那么大?我们要会体会,我们不能详细讲,大家用心去体会这个法宝,就知道他每一个行动都是在具足修六度四摄,都是在修清净心、修平等心。怎么会不得到这样子广大的功德利益福报?
  所以他能够这样子去照料这些老人、病人和生产妇女,他可以毕竟成佛,永不堕恶道。永不堕三恶道,乃至于苦声都听不到,为什么?因为他知道修福,有福德、有智慧的人他知道要继续不断地修福,那福报就越来越殊胜,永远享不尽。&&& ?
  我们观察这个世间很多人有福报。但是他很迷昧,享福不肯修福,不知道修福,他知道但也不肯去修福,智慧不够。
  你看好多人,你观察他一生,很多都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中年时候飞黄腾达,事业兴隆,呼风唤雨,叱咤风云,得心应手,看他好像不可一世。晚年时候很凄凉,儿孙也不孝顺,没人理他,事业也衰败了。不要说积福给子孙,自己这一生这个福报都不完整。这就是享福不知道修福,迷惑颠倒,狂妄无知,以为这个福报不是什么福报,“什么福报不福报,我自己有能力,有聪明,这我自己挣来的钱。”他不知道福报从何而来,自己以为有智慧,自己以为有能力,以为没有因果,这很错误的。
  看事实真相,年纪大一点的人,想一想我们所看到的人,很多了,都是这个样子,这个世间的人,迷昧的人,虽然有福报,但是是痴福,这种迷昧的人很多很多。
  所以我们学习以后要能够明白,《地藏经》讲的跟我们都很相应,都是现生的现实的人生,都是实际的生活中间如何去修持,修清净心、修平等心,所以能够这样子修的话,就获福无量。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能作如是布施,获福无量。]
  所以你不要以为说,噢,八万四千法门归到一个布施度,这样好了,我只要往功德箱里面丢五块钱就行了。那怎么是这样子?布施是放下,放下执著、分别、妄想,这样子才能获福无量,心才能清净,才能平等,才能破我执,破人我执、法我执。
  [更能回向,不问多少,毕竟成佛,何况释梵转轮之报。]
  更加能够回向,回向真如实际,回向众生,回向佛道,毕竟可以成佛,何况是小小的什么玉皇大帝,什么大梵天王,这是很轻而易举的果报了。
  [是故地藏,普劝众生当如是学。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种少善根,毛发沙尘等许,所受福利。不可为喻。]
  是善男子善女人,种少善根,种一点点善根。什么是种少善根?逢缘对境不贪、不瞠、不痴,你就在种善根。你不要认为说,噢,这个人有善根,你以为他心很善良就是有善根?善根――无贪、无瞠、无痴。种很少了,正报的一毛,依报的一尘,这么微少,所受的福利都是不可为喻。为什么?能够归人毗卢性海。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像、菩萨形像、辟支佛形像、转轮王形像,布施供养,得无量福,常在人天受胜妙乐。若能回向法界,是人福利不可为喻。]
  遇到佛的形像、菩萨的形像、辟支佛的形像。缘觉,我们都好理解。为什么转轮王形像也要供养他呢?护法,护持三宝。布施供养,得福无量。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大乘经典,或听闻一偈一句,发殷重心,赞叹恭敬,布施供养。是人获大果报,无量无边。若能回向法界,其福不可为喻。]
  前面是指向佛,向圣人种善根;这里面是向法宝种善根。供养佛所说的法,供养成佛之法,能够听闻一偈一句,蕴在八识田中,将来就可以豁然开解,为人演说,所以能够获大果报。为什么?因为财施有限,法施无穷,你财施施得再多,他用完就没有了,法布施开发他的智慧,他生生世世,他念念之中智慧增长,毕竟超出轮回。而且他得到佛法真实利益,他也可以辗转地教化众生,所以法施无穷,功德无量无边,胜过财施。乃至于听到一句一偈,能够发殷重心,赞叹恭敬,布施供养,功德都是不可思议。一偈一句就可以了,六祖惠能大师听闻到《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豁然开悟。
  如法修学劝勉他人是供养法宝
  第一个是如法修学,这是真正的供养。不是叫你把法宝用黄绸子包起来,供在佛台上天天礼拜,这样只种一个将来的解脱因,今生今世开智慧就难了,要如法修学。
  第二个是自己如法修学得到真实利益以后,还要劝勉他人。
  有些人听说,“噢,我要劝他人信佛。”他很热心,到处去说,“噢,你要念《地藏经》,你要念阿弥陀佛。”
  不知道善巧方便,那样子不行。
  有些人说,“噢,为什么其他人好度,我家里人难度?”
  有没有那回事?没有。家里人难度是因为自己修学不如法。你自己心很清净、很平等,跟以前是截然不同,很有慈悲、很有智慧,他自然对佛法有信心。你信佛了,以前不信佛还好,天天做家务,天天煮饭,饭菜都很好吃的,回来都很温暖的;你信佛就挂着念经,从来不做饭,他怎么会信佛?哪有那样自私自利的佛?所以自己要如法,这最重要了,在生活中间修。你不要以为给你传一个什么咒子,传一个什么大法,那就了不起了。点点滴滴修,这个最实在。
  再一个的话要等待时节因缘,渐渐地来,不要着急。你如法做,虽然没有说一个“佛”字,你身体的行动就在给他们说法了,就是在出广长舌相,就在摄受他们,就在加持他们,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心很清净,你这个心波是清净的、是平等的,他们那个波是散乱的。你这个心波一加持,他一回到家里就很舒服,就很自在,就很温暖,很有阳气,你就在加持他们。
  你以为说,我手放在头顶上,“嗡巴札萨缍畔”,就在加持了,开玩笑。
  这个很重要,心地上下功夫,心地上来帮助众生。所以我们要知道学习《地藏经》一字一句都要很细心去体会。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塔寺,大乘经典,新者布施供养,瞻礼赞叹,恭敬合掌;若遇故者或毁坏者,修补蕾理,或独发心,或劝多人同共发心。如是筹辈,三十生中常为诸小国王;檀越之人,常为轮王,还以善法教化诸小国王。]
  在法宝面前种善根。新的我们布施供养,就是如法修学,教化他人。故的,就是说一些毁坏的,有一点破坏的,修补营理。
  这个问题出现了,我们的法宝很多,《地藏经》,其他什么经,到处都有,是不是破了一点点马上把它补起来?不是的。现在印刷很发达,印的经书很多,坏掉了就不要修补了,你如法地处理就好了。不是随随便便烧掉,不是扔到垃圾堆里去,你随便扔到垃圾堆里去将来感愚痴的果报。
  修补的是什么?是那些有珍藏价值的那些古书,那些法宝。而且的话,你看他得到的果报三十生中都会做国王,牵头的这个人可以做转轮圣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滞。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
  这个很重要,回向法界,回向法界功德是非常殊胜的,我自己有福,愿一切众生都能共享,这个心量就很大,自己的福德就变成功德了。修行人他只管一天,不管一生,我今天有饭吃有衣穿就好,有多我尽量地去帮助众生。
  能施、能舍,你不要认为就没有了,一定更多。没有什么牵挂。
  想着一生一世,甚至还想着子孙后代,心有挂碍。不是那个样子的。
  [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
  如果你还是放不开,还是只是回向自己的亲人,回向自己,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人天福报。
  [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信l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晶,所以我希望大家学了这一晶一定要明白,修行在点点滴滴中间去修,这个最实在、最靠得住。学了这一品我们就明白,“噢,原来修行这么修。”
  但是不要走极端,你不要说,“噢,我就这么修好了,我不用诵《地藏经》,师父说的,修心就好了。”那你错了。你经也没有诵,你怎么知道,怎么能够记得,怎么能够常常记得地藏菩萨的教导?还是要诵的。
  正宗分讲到这里就圆满了。
  底下《地神护法品第十一》、《见闻利益品第十二》、《嘱累人天品第十三》都是流通分。这部经是圆教大经,大经的架势,流通分都很长的。
  地神护法晶第十一
  《地神护法品第十一》,这是告诉大家修最好的护法神法。
  有些人很喜欢求护法神,今天求黄财神灌顶,“嗡藏巴拉扎冷扎耶唆哈”,天天念一念,回头看看我发财没有啊。很奇怪的。有些人见到上师就求护法神法,怎么修啊?玛钦雪山神,这样神那样神。
  最好的护法神的修法,威力最大的护法神的修法就在这一品里面,为什么?你要知道这个地神,坚牢地神她主管大地,就好像人间的转轮圣王一样,整个大地都是她管的。玛钦雪山神,他就是一个山的神,与坚牢地神的力量悬殊不可以比,这个大地上面,什么东西不是依靠大地的?金银珠宝,矿藏,哪一样东西不是在大地里面的?你哪个人不是站在地上的,谁是在空中飘的?所以说坚牢地神很重要。
  坚牢地神请法还有表法的意思,表示我们信心要坚牢,愿力要坚牢。
  [尔时坚牢地神白佛言:世尊,我从昔来,瞻视顶礼无量菩萨摩诃萨,皆是大不可思议神通智慧,广度众生。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诸菩萨誓愿深重。世尊,是地藏菩萨于阎浮提有大因缘。如文殊、普贤、观音、弥勒,亦化百千身形度子六道,其愿尚有毕竟。是地藏菩萨教化六道一切众生,所发誓愿劫数,如千百亿恒河沙。]
  这里面坚牢地神赞叹地藏菩萨不可思议,神通不可思议,智慧不可思议。智慧是内在的,体现在外在的就是神通。
  广度众生,于诸菩萨誓愿深重,你看文殊、普贤、观音、弥勒,也是化种种的身形度六道,其愿尚有毕竟。地藏菩萨所发誓愿劫数,如下百亿恒河沙,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世尊,我观未来及现在众生,于所住处,于南方清洁之地,以土石竹木作其龛室,是中能塑画,乃至金银铜铁作地藏形像,烧香供养,瞻礼赞叹,是人居处,即得十种利益。]
  这里坚牢地神告诉我们一个怎样培福报的方法。在“南方清洁之地”,不管用什么材料,用木头也好,用石头也好,用竹子也好,乃至于用泥土也好,做一个佛龛。这个佛龛中间用金、银、铜、铁,无论什么材料都好,造地藏形像。然后烧香供养,瞻礼赞叹,就可以得到十种利益。
  南方是指智慧之方
  大家不要执著,“南方清洁之地”是什么?有些人看了《地藏经》,他就麻烦了,为什么呢?家里面房子又小,前面念阿弥陀佛,在西方摆了一个佛台,供阿弥陀佛,供西方三圣;现在看《地藏经》,南方又要摆一个台,供地藏菩萨。在同一个房子里面不好,最好有两个房子。家里人就有意见了,这个就生烦恼了。这是不会学啊!那你怎么办?你念《药师经》,学药师佛,你是不是东方要摆一个台呀?你修北方的那个多闻天王的财神法,你是不是北方要摆一个台呀?你东、西、南、北、上、下、左、右全部是佛台,那个家里面是满天神佛了。一定要会看经,要会学经。南方清洁之地,南方是什么?不是指实际的方位。不要那么执著于方位上的南方,善财南行,《华严经》上说,善财童子南行参学,百城烟水,参五十三位大善知识,那个南方是指智慧之方。
  我们朝过五台山,东方代表大圆镜智,南方代表平等性智,西方代表妙观察智,北方代表成所作智,中央代表法界体性智,所以东台的聪明文殊,南台的智慧文殊,西台的狮吼文殊,北台的无垢文殊,中台的孺童文殊,五顶五文殊就表示五智。
  所以我们说南方清洁之地是指什么?自性中间、自心中间才有清净心、才有平等心,这个样子来供奉地藏菩萨,这个就是在南方清洁之地来供地藏菩萨,非常重要的。
  所以说你不要死于言下,不要著文字相、言语相、心缘相。依文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即同魔说,你依文解义,三世佛都喊冤枉。
  南方清洁之地,大家现在应该要明白了,说我们以平等心,南方是平等性智,你心修平等,有平等心;清洁之地,清净心,这样子地来供养菩萨,所以烧香供养,瞻礼赞叹就可以得到十种利益。
  有些人说,我也供了地藏菩萨,我没看到十种利益,或者不明显。你做到没有?
  “烧香供养,瞻礼赞叹。”烧香,提醒自己要修五分法身。供养,供奉的时候要能够长养法身慧命,这个样子是供养。
  瞻礼赞叹。瞻礼,就是瞻视顶礼地藏菩萨的时候,要想想菩萨的教诲我有没有做到,有没有如法地做到,真正能够做到,决定得到十种利益。赞叹是什么?赞叹是流布,自己得到地藏法门的真实利益,而且劝导众生,让他们都修学地藏法门,这个是赞叹。
  你能够这样子如法去做,你做好这八个字,一定得到十种利益。
  十种利益
  [何等为十?一者、土地丰壤;]
  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你修学地藏法门,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为什么?因为你的心是清净平等心,外在的依报,增上果就是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再一个方面的话,就算是有一些什么冰雹,洪涝灾害,你都可以转过来。为什么?因为你心很清净、很平等,这个发射的波就很强大,心波强大,物质的波其实是很弱的,你就能够把这个物质波转过来,转过来之后就可以无水火灾,就可以土地丰壤。
  [二者、家宅永安;]
  “家宅永安”,家庭很平安,家里面很和睦,因为你真正地在家里面行菩萨道,肯定平安啦。
  [三者、先亡生天;]
  “先亡生天”,你能够修平等心,这个德行能够帮助先亡超生,好像前面讲到的婆罗门女、光目女就是典范。
  [四者、现存益寿;]
  “现存益寿”,你看我们供地藏菩萨就能够得到这样子多的利益,现存益寿。益寿是什么?因为一个方面东方表示出生,南方表示增长,能够延年益寿;再一个方面的话你有福,你修学地藏法门这个福报很大,所以一个人修行全家人都沾光,全家都得福,全国都得福,力量大,全世界都得福,所以现存益寿。
  [五者、所求遂意;]
  “所求遂意”,所求如意,真正求得到。
  [六者、无水火灾;]
  “无水火灾”,水灾、火灾怎么来的?贪感水灾,瞠感火灾,痴感风灾。贪欲心很重的时候,这一个地方的众生贪欲的共业很重很重,水灾。瞠恨心很重,火灾。
  不在心地上下功夫,怎么去做环保?要心灵环保才对呀。所以心清净,我们能够修地藏法门,心清净、心平等,没有贪瞠痴,所以就没有水火灾。
  [七者、虚耗辟除;]
  “虚耗辟除”,你真正地念地藏菩萨的时候,思想波很好。虚耗其实是指社会经济危机。前几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泰国、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全部都经济衰退,我们大陆人民币坚挺,挺住它,所以这是虚耗。你不要认为佛经很过时,佛陀在以前看不到,不是的。我们自己不会看而已,不懂。所以能够真正地如法修学地藏法门,一定社会安定,一定虚耗辟除。
  [八者、杜绝恶梦;]
  “杜绝恶梦”,心很清净、很平等,所以就夜梦吉祥。
  [九者、出入神护;]
  “出入神护”,你修地藏法门,你有孝顺心,孝感天地鬼神,天神就护卫你。好像我们前面讲的地藏菩萨过去生做婆罗门女,行住坐卧诸天卫护,天神都保卫她,跟随她。所以以后大家做生意成功,身家亿万不用请保镖,很多护法神跟着你,也不要你的钱。出入神护这个很重要了,你到哪里都安全,不用操心。
  前面的九种都是指世间的利益,下面第十种是出世间的利益。
  [十者、多遇圣因。]
  “多遇圣因”,你能够多遇善知识,遇到善知识能够给你开示正法。有这样的殊胜因缘,遇到诸佛圣贤的化身,让你闻法开悟,远离恶道,增长善法,恢复五分法身香。
  依止何者灭罪过,功德增如上弦月,
  胜善知识比自身,尤为爱重佛子行。
  这样子可以多遇圣因,为什么会多遇圣因?你的心有孝顺心,有孝亲尊师的心,这样自然就感到、遇到很多的圣贤化身的善知识,这个最重要的。
  这个十种利益都能够证明心能转境。我们能够如法地修学,这十种利益决定现前。不现前说明我们不是真修,心不至诚、不清净,不平等,所以不能转境。
  [世尊,未来世中及现在众生,若能于所住处方面,作如是供养,得如是利益。]
  现在我们可以明白了,“作如是供养”,我们能够如法修行供养,就可以得到以上的十种功德利益。
  [复白佛言:世尊,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所住处,有此经典及菩萨像,]
  有此经典就是法身舍利,即为是塔。
  [是人更能转读经典,供养菩萨。]
  转,转字最重要了。“转读经典”,如法修行来供养菩萨。
  [我常日夜以本神力,卫护是人,乃至水火盗贼,大横小横,一切恶事,悉皆消灭。]
  我们从这里就可以知道,地藏法门是最好的、威力最大的护法神的修法。为什么?坚牢地神她是全世界的地神,威神力最大的,你求财就可以得财,因为一切宝贝都是从地而有;求长寿得长寿,因为一切资身食物都是依地而生长;求平安得平安。
  所以我们就可以明白,什么是最好的护法神的修法,你能够如法地去做,决定坚牢地神护持你。坚牢地神她在其他的经典里面,在小乘的《阿含经》里面也有说到,这坚牢地神她是个女神,佛陀给她说四圣谛,她得到了法眼净,外做护法之职,内密菩萨之行,所以坚牢地神护持我们。
  [佛告坚牢地神:汝大神力,诸神少及。何以故?阎浮土地,悉蒙汝护,乃至草木沙石,稻麻竹苇,谷米宝贝,从地而有,皆因汝力信l
  万物皆依大地而生长,功德皆依戒法而成就。
  [又常称扬地藏菩萨利益之事。汝之功德及以神通,百千倍于常分地神。]
  坚牢地神护持你,她的力量是百千倍于常分地神。
  [若未来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菩萨及转读是经,但依《地藏本愿经}一事修行者,汝以本神力而拥护之,勿令一切灾害及不如意事,辄闻于耳,何况令受。]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功德?为什么我们转读,如法地读《地藏经》,坚牢地神就会好好地护持我们,很如法地护持我们,一切灾害听都不会听到,更加不会受,为什么?因为《地藏经》非常殊胜。佛陀人涅盘了、不住世了,地藏菩萨是代理佛,救济众生,所以《地藏经》、地藏法门是救济众生免堕三恶道的救命经,教我们在人天善道之中把脚站踏实,站牢,以此为基础,再念佛往生极乐,超出轮回。
  [非但汝独护是人故,亦有释梵眷属、诸天眷属拥护是人。]
  不单单是坚牢地神护持你,还有大梵天王和他们的眷属,一切诸天都拥护你。
  [何故得如是圣贤拥护?皆由瞻礼地藏形像及转读是《本愿经》故,自然毕竟出离苦海,证涅盘乐。以是之故,得大拥护信l
  毕竟出离苦海,毕竟超出六道轮回,毕竟证得常乐我净的究竟的涅盘之乐、成佛之乐。
  前面《称佛名号品第九》是佛宝,《校量布施功德缘品》是法宝,下面《见闻利益品第十二》是讲僧宝。
  见闻利益晶第十二
  念僧宝功德
  [尔时世尊从顶门上放百千万亿大毫相光,]
  佛又放光,放光是什么?你看这部经里面,前面序分里面放光,正宗分里面也在放光,这里流通分又放光,三分都放光,这是圆教的大经。而且要知道,这些种种的光是智慧,白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光明,不是外界这个物质光。我们智慧光明一刹那尽虚空、遍法界。这物质光明传播速度,到我们这个地球上来,最远的二百五十亿光年,非常的漫长。
  同时我们要能够明白,序分的放光是指体,圆满的性德、性体。正宗分放光是代表相、现相。流通分放光是表用。体、相、用。序分放光是本体,是讲性德。《见闻利益品》这里放光是起用,是众生的修德。
  这一晶主要是赞佛宝,具足无量功德利益众生,这里面就讲菩萨圣僧,以观世音菩萨和地藏菩萨作典范,若见若闻皆得利益,所以称为《见闻利益晶》。
  序分放光是性德,是众生本具的,是称赞众生。我们前面最初开始,如来于顶门上出种种光明云,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又出种种微妙音,这些是众生本具的性德。
  现在世尊从顶门上放百千万亿大毫相光,出微妙音,是赞众生的修德,仗佛力、法力,见佛闻法,依止善知识教导,能够出生无量的称性功德,充满法界,利益众生,所以世尊从顶门上放百千万亿大毫相光。一一功德皆具法身德,所以称之为大;一一功德皆具解脱德,所以称为毫相;一一功德皆具般若德,所以称为光,所以大毫相光就是三德秘藏。
  [所谓白毫相光、大白毫相光、]
  这个“白毫相光”是指布施,白是诸色之本,布施是诸法之本,内舍悭贪,外利众生,能到彼岸,所以称之为布施度。所以世尊说法四十九年,概括起来就是布施度,就是修放下。万法无所有,三心不可得,所有一切都是生生不住,刹那生灭,遇到任何的缘、任何的事情都欢喜接受,这个是修布施度。
  “大白毫相光”是三轮体空地修布施。
  [瑞毫相光、大瑞毫相光、]
  “瑞”是吉祥的意思,就是指持戒,持戒清净、止恶生善。真正能够持戒,真正能够护正知,自然所到之处恒吉祥,所以就有“瑞毫相光。”
  “大瑞毫相光”,持戒度。
  [玉毫相光、大玉毫相光、]
  这个“玉毫”,玉,白玉无瑕。这表示修忍辱,忍则诸恶不生,烦恼不起,好像白玉无瑕一样。
  “大玉毫”是忍辱度,是指无生法忍,成就无生法忍。
  [紫毫相光、大紫毫相光、]
  “紫毫相光”是指精进,勇猛精进地修持一切善法。
  “大紫毫相光”是指如来成就殊胜的精进度。一切法,善法皆依精进生,福慧二种资粮因,成就福德和智慧都要依靠精进。
  [青毫相光、大青毫相光、]
  “青毫”是指禅定度,东方青色、南方红色、西方白色、北方黑色、中央黄色。东方是群动之首,动中有不动,对境心不动,外境刹那生灭,内心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个是名为定,所以青毫相光是指禅定。
  “大青毫相光”指佛定,所谓的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性定,首楞严定。
  [碧毫相光、大碧毫相光、]
  “碧毫相光”,这是指般若。碧玉,一切玉中最珍贵。般若,五度如盲,般若为导,最珍贵。般若能够空一切相,破一切执著,成――切智,到涅盘常乐我净的彼岸,好像碧玉一样,一切玉之中最珍贵。
  “大碧毫相光”是指佛的一切种智海,萨婆若海。
  [红毫相光、大红毫相光、]
  这是指方便,令众生断惑证真。
  [绿毫相光、大绿毫相光、]
  是指愿力,发愿人生死海,度苦厄众生,好像树的绿叶能够荫覆众生,所以是“绿毫相光、大绿毫相光。”
  [金毫相光、大金毫相光、]
  “金毫相光”是指力,以神通力度众生离苦得乐,好像黄金一样有很大力量,能够役使很多人去做事,有力,以神力度人离苦得乐是金毫相光。
  “大金毫相光”是指佛具足十力功德,具足度众生之力。
  [庆云毫相光、大庆云毫相光、]
  “庆云毫相光”指智度,佛法大海唯信能人,唯智能度,如庆法云赴生死海,在生死海中要能够遇到这个庆法云。庆云,吉祥的云,度出生死海。
  “大庆云毫相光”指一切种智,庆法界云,赴涅盘海。
  [千轮毫光、大千轮毫光、宝轮毫光、大宝轮毫光、]
  “千轮毫光”是指慈,慈能予乐。
  “大干轮毫光”是指无缘大慈。
  “宝轮毫光”是指悲,大悲,悲能拔苦。
  “大宝轮毫光”是指同体大悲。
  [日轮毫光、大日轮毫光、月轮毫光、大月轮毫光、]
  “日轮毫光”是指喜,随喜别人的功德,好像日照大地一样,万物温暖,我们随喜赞叹人家,人家心生欢喜增上功德。
  “月轮毫光”是指舍,怨亲俱舍心月清凉,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
  [宫殿毫光、大宫殿毫光、]
  “宫殿”是指三乘菩提,好像登法王之殿就称为宫殿毫光。
  “大宫殿毫光”是指一乘圆教,会三归一,开权显实,开迹显本,所谓的唯有一佛乘,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佛陀在法华会上说,前面给你们说大乘、小乘,给你们说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都是方便说,唯有一佛乘,无二亦无三,这是称性极谈,这是大宫殿毫光。
  [海云毫光、大海云毫光。]
  “海云毫光”是指三乘的涅盘。
  “大海云毫光”是指佛的大般涅盘。
  [子顶门上放如是等毫相光已,出微妙音,]
  这个前面讲过了,微妙音是契机。
  [告诸大众、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听吾今日于忉利天宫,称扬赞叹地藏菩萨于人天中,利益等事、不思议事、超圣因事、证十地事、毕竟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事。]
  佛陀出大音声来普告大众,我们要会闻法,也是告诉我们佛陀今日在忉利天宫称扬赞叹地藏菩萨利益众生的种种殊胜。
  “于人天中,利益等事、不思议事”,不思议是指地藏菩萨具足不可思议的智慧、神通、威力,分身十方,拔三途苦,予人天乐。
  “超圣因事”是指地藏菩萨具足不可思议的智慧力,说种种法能度三界众生离生死苦,得涅盘乐事。
  “证十地事”,地藏菩萨自证十地,化他证十地,证得菩萨十地果位。
  “毕竟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事”,地藏菩萨能够帮助一切众生,不退转于无上菩提,毕竟成佛,学生好多都成佛了,老师还在做菩萨,还在示现做菩萨,度众生。
  还有一种理解:于人天中,利益等事,这是讲教相。所以说这个利益等事、不思议事、超圣因事、证十地事、毕竟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事,就是讲教理行果。
  教相上来说,于人天中,利益等事,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如来赞叹品第六》里面讲到了地藏菩萨利益众生有十一种,我们由生到死,今生后世都得到地藏菩萨的帮助。
  不思议事是讲理体,从体上来总结,白性本体不思议。超圣因事是行。超圣因事、证十地事都是指行持,教理行果,这都是指修行。毕竟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事,这是指果,毕竟成佛。所以这里面就具足了教理行果。
  好了,我们回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吃饭前供养偈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