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实际控股人都是国外控股吗

把你最喜欢的栏目添加到这里来哦
阿里巴巴最大海外收购出炉!10亿美元控股东南亚“京东”
澎湃新闻记者 杨鑫倢
18:00 来源:澎湃新闻
行驶在印度大街小巷的突突车已经可以用Paytm支付。Paytm是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投资的。东南亚不仅是中国人的旅游胜地,现在也成了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投资热土 ”。4月12日,澎湃新闻获悉,阿里巴巴拟以大约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的控股股权。这也是阿里巴巴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收购。阿里巴巴将投资约5亿美元购入Lazada新发行的股份,并从Lazada的现有股东手中收购股权,总计投资约10亿美元。在另一份声明中,英国最大的超市运营商乐购宣布,已同意将Lazada约8.6%股权作价1.29亿美元售予阿里巴巴。Lazada成立于2012年,总部位于新加坡,目前业务分布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泰国和越南。据Internet Live Stats的数据显示,目前东南亚区域总零售额中仅有3%来自电商。前高盛副主席、阿里巴巴总裁迈克·埃文斯(Michael Evans)称,投资Lazada将使阿里巴巴得以进军一个消费者基数庞大且在不断增长的海外市场,而且这个平台有着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和稳固的基础。类似支付宝,Paytm可以在印度用来在加油站、一些街边小店和零售连锁进行线下支付。澎湃新闻注意到,Lazada从自营模式和销售3C产品起家,并逐步扩充品类、涉足第三方开放平台业务,还自建物流和支付体系,是典型的京东B2C模式,而非淘宝C2C模式。这也不是阿里第一次在东南亚进行投资了。2014年5月,阿里巴巴向新加坡邮政投资2.5亿美元,共同搭建跨境电商物流平台。2015年初,阿里巴巴关联公司蚂蚁金服投资了Paytm,并且在2015年9月追加了一轮投资。根据当时市场消息,Paytm的估值已经达到25亿美元,是印度最大的独角兽公司。澎湃新闻4月12日获悉,截至2016年3月,其活跃用户数已经达到1.22亿,这一数字是是2015年1月投资时的近5.6倍,Paytm已随之成为世界排名第四的电子钱包。“对于中国互联网企业或者风投而言,最容易进入、最有机会的就是东南亚市场。”原360副总裁、APUS创始人李涛说,全球互联网分为三个市场:中国、美国以及新兴市场。其中,美国是最为成熟的市场,中国已经处于激烈竞争状态,新兴市场国家普遍落后中国2-5年时间。新兴市场包括南美、东南亚、俄罗斯、中东、非洲。李涛说,在东南亚,中国出海的风险投资等比所在国当地的资本强势,更具有侵略性。因为中国的资本已经在中国市场上有过成功案例,拿着经过验证的打法,去外面复制,“所以中国资本走出去就非常大胆。”APUS有9亿海外用户,其中东南亚有5000万。李涛说,从用户的高速增长态势中,也能明显感受到东南亚的市场潜力。
责任编辑:杨鑫倢澎湃新闻报料:9 &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论(43)
澎湃新闻APP下载
/newsDetail_forward_阿里、腾讯、百度等中国最牛逼的几个互联网公司 为什么都是老外控股?
来源: 编辑:中商情报网
腾讯的故事,地球人都知道。但另一个鲜为人知的是,腾讯的大股东,却并不是马化腾,而是一家非洲的报业集团,拥有腾讯34%股份的腾讯第一大单一股东“南非报业”。
以市值600亿美元左右计算,南非报业稳居全球公司前十行列。这是唯一的一家总部不在美国、中国这两个超级互联网大国的世界级互联网巨头。前十大互联网公司中,美国六家,中国三家,南非一家。
2001年5月,南非报业腾讯3200万美元,赚了三、四百亿美元,这个数字还在不断膨胀,按照腾讯的发展势头,以及南非报业的投资风格,这个赢利数字,还会进一步变大。这个在单一互联网投资项目中所获回报的记录,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一个世界记录,打败所有的专业股权投资机构。
南非报业在其官方文件中骄傲地宣称,从买入腾讯股份开始,南非报业只拿分红,从来没有卖出过一张腾讯股票。马化腾本人时不时在减持,但南非报业从未心旌摇荡,无论腾讯股价如何一路狂飚或者瞬间急跌。
历史不可能重复。下一个腾讯,对于南非报业,对于库斯·贝克、鲍勃·范迪克来说,都只不过是一个可以具象的愿景,一个比喻。他们寻找的当然不是腾讯,在寻找下一个腾讯方面,马化腾本人一定比他们更有可能在行,他们应该求教于马化腾。事实上,库斯·贝克与马化腾的确联手在全球各地展开了搜索行动。
许多人对于为什么南非报业会投资QQ,不甚了了。不少人甚至认为,南非报业的这帮赌徒只是抓到了一手好牌。这伙从1997年开始这样折腾种种互联网应用的人,在2001年5月决定投给腾讯3200万美元,期间经过了大约五年的时间。五年的热身,还不够漫长吗?
这是一次准备了五年的赌博?这与赌博完全无关,这是充分理解这些互联网应用的人,所进行的一次理所当然的理性选择。此时,QQ在中国的用户数,已经远远超过了整个非洲的互联网接入人口。这些与互联网合体已经好多年的非洲人,迷恋中国市场的广袤,迷恋QQ的远大前程。
这些非洲人,甚至比为形势所迫而屡次三番要贱卖QQ的马化腾和他的伙伴们更看好QQ。
罗克斯认死理,认定中国,认定在中国的投资,以及在新兴经济体中的投资会有丰厚的回报。他们不愿去美国这样的成熟市场血拼。
在这样的认知下,碰到在QQ身上已经赚了十多倍、觉得赚够了的电讯盈科和IDG,南非报业的人,毫不犹豫地出手做了接盘侠。他们接过来的,是绝无仅有的富矿。
罗克斯和他的伙伴们来自非洲,但是,他们代表的不仅仅是非洲,他们代表的是对于互联网具有坚定信仰的人,无论在哪里,这些人,都有可能成就伟业。
在最近的将来,范迪克没有抛售腾讯股票的打算。他们还要继续分享中国市场的红利。腾讯的分红,已经成了南非报业的重要现金流。
许多人对南非报业大手笔进军中国、印度、俄罗斯、波兰、巴西,提出质疑。现在,已经没有人再笑话南非报业了。
南非报业在那些地方找到了腾讯、Flipcart、Mail.ru等等。
南非报业的人们必须始终面对的下一个问题是,下一个腾讯在哪里?
1997年开锣的互联网业务,虽然没有直接为南非报业带来正的现金流,但使南非报业深刻地理解了互联网与互联网应用,使他们在面对中国市场与腾讯QQ时,成了识货的明白人,从而紧紧抓住了李泽楷和IDG抛弃的历史性机遇。
知乎网友的点评
现在很多人翻出腾讯和阿里巴巴,看到第一股东为外资,质疑者有之,辱骂者有之,某只有一个问题,当初马云和马化腾凄凄惨惨得到处拉投资时,内资,谁投去了橄榄枝,并一直不抛弃、不放弃?这就像,孩子小的时候抛弃掉了,等别人养大了再回来纠缠,你想咋玩就咋玩?
1999年,MIH当时已经是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公司管理层非常看好互联网,也看好中国,认为中国有那么多的人口,会有很好的前景.他们在1999年也想搞一个门户网上市,就是当年在北京的脉搏网.但是速度稍慢,之后新浪,网易,搜狐在纳斯达克上市,且表现不佳,那么脉搏上市的可能就没有了,于是MIH调整策略,将脉搏网压缩.改投了腾迅.应该说这家是非常有投资眼光的公司。
为您扒一扒BAT身后的大股东
今年以来,围绕阿里巴巴的各种消息和讨论不绝于耳。如百度、腾讯、阿里巴巴这些互联网巨头的大股东,隐匿于公众的视野之外,只出现在各家公司的财报信息中。实际上,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QQ软件、微信——目前市值2500多亿的中国最大互联网公司腾讯,它的幕后大老板是谁?答案不是马化腾,而是南非MIH。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百度、人人网、阿里等国内互联网巨头身上。
腾讯:南非MIH持股近34%
腾讯是目前国内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2004年上市时的发行价为3.7港元,昨日收盘时已经上涨到416港元,9年多以来的涨幅超过百倍。今年7月,腾讯CEO马化腾凭借560亿元成为《2013胡润IT富豪榜》头名。
不过,马化腾却不是腾讯的最大股东。腾讯创业初期,IDG和盈科数码分别向腾讯投资220万美元,各占腾讯20%股份,马化腾及其团队持股60%。此后,南非MIH集团从盈科数码和腾讯创始人团队手中收购了一部分腾讯公司的股份。
在2004年上市之前,腾讯对股权结构重新调整,MIH与创业团队分别持股50%。目前,南非MIH集团持有腾讯33.93%的股权,马化腾持股10.22%,还不及MIH的三分之一。所幸的是,南非MIH集团对于马化腾给予充分信任,一开始就放弃了所持股份的投票权,因此马化腾持有腾讯的股份比例虽然不高,但公司的具体经营管理主要还是由他和几位联合创始人来负责。
百度:美国德丰杰持股25.8%
在美国上市的互联网中概股中,百度超过560亿美元的市值远高于其他公司,2005年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时发行价为27美元,2010年曾以10比1的比例进行拆分,目前股价仍然超过160美元。
同样,百度创始人、CEO李彦宏也不是公司的最大股东,百度从创办到上市前一共进行过三轮融资,来自美国的投资德丰杰都是主要投资人。百度上市时,德丰杰的持股比例已经达到25.8%。
当时,百度高管团队持有公司43.5%的股份,其中李彦宏个人持股22.4%,为最大的个人股东。根据百度2012年年报,李彦宏持股比例变为15.98%,其妻子马东敏持股4.8%。
虽然李彦宏和马东敏持股比例合计为20.78%,少于德丰杰,不过美国股市允许“AB股”的双重架构,通过该模式李彦宏和马东敏的投票权高达68.17%,稳稳地掌握了公司控制权。
阿里巴巴:日本软银持股31.9%
2012年,阿里巴巴和雅虎签署协议,前者以76亿美元回购雅虎持有的20%阿里巴巴股份。回购之后,雅虎和软银持股比例分别为24%和31.9%,来自日本的软银成为阿里巴巴第一大股东。
阿里巴巴管理层目前仅持有公司股份10%左右,马云一人就占7.43%。如果按照香港股市“同股同权”的原则,投票权应与股权比例相当,阿里巴巴管理层的投票权只有10%左右。
摆在阿里巴巴管理层面前原本只有两条路,要么采用“AB股”架构赴美上市,要么效仿腾讯,说服大股东放弃投票权。此前有消息称,为了让阿里巴巴能够顺利在香港IPO,软银愿意放弃部分投票权。不过,阿里巴巴管理层却希望通过“合伙人制度”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与港交所形成了僵持局面。
人人网:日本软银持股34.2%
2008年4月,人人公司的前身千橡互动集团对外宣布,获得软银总额400亿日元的投资,交易完成后软银持有千橡约40%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人人公司2011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日本软银是最大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34.2%,日本软银CEO孙正义曾表示,希望将人人公司的持股比例保持在35%左右。创始人陈一舟拥有22.8%的公司股份,但通过“AB股”架构拥有55.9%的投票权。
大概的意思就是天朝所有牛逼的网络公司,都是老外在控股…
中商情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中商情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3、征稿:中商情报网面向全国征集创业、财经、产业等原创稿件,并为创业者创业项目、产品、人物提供免费报道!中商创业交流QQ群:<font color="#ff163&&
相关事宜请联系:4 邮箱:
大家都爱看
A股的熔断机制将在元旦后正式实施。
近期,《每日经......
不是“万宝”之争而是股东控制权之争
持续近一个月的万宝之......
在利率市场化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发行同业存单已经成为银行......
2015年投资收官,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创下历史新高。天相投顾数......
《恶棍天使》电影海报
根据初步统计,小长假第二天......
《唐人街探案》电影海报
根据初步统计,小长假第二......
虽然2015年汽车市场整体呈现低迷之态,但SUV车
型却逆势增长,于......
《唐人街探案》电影海报
根据初步统计,元旦档小长......
中商情报网讯: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数据显示:2014年台湾......
中商情报网讯: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数据显示:2014年台湾数控......当前位置 & &
& 揭秘:为什么中国的互联网巨头都是老外在控...
揭秘:为什么中国的互联网巨头都是老外在控股?
12:39:47&&出处:&&
编辑:冰冰 &&)
让小伙伴们也看看:
阅读更多:
好文共享:
文章观点支持
当前平均分:0(0 次打分)
[01-16][01-16][01-16][01-16][01-16][01-16][01-15][01-15][01-15][01-15]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魏峰:外资的阿里巴巴还是中国的阿里巴巴?
财经从业人士,观察者网特约作者
关键字: 阿里巴巴阿里马云阿里IPO中国消费阿里巴巴上市阿里帝国
最近全球金融和资本市场最大的盛事,毫无疑问一定是阿里巴巴集团的首次公开募股(IPO)。阿里巴巴集团打破了2010年中国农业银行创下的221亿美元的全球IPO纪录,同时也会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值的互联网公司,仅次于已经上市十年之久的谷歌。如果说,让投行们兴奋不已的是阿里巴巴IPO成功后巨额的服务收入,全球投资人普遍的热烈反应,就不能简单地用&这是一桩&大买卖&&来解释了。
投资者追捧的热情程度,让阿里巴巴在路演的最后几天里决定,冲破原有定价区间,再度调高自身估价。现在阿里巴巴的估值比仅仅一年前开始准备上市时已经高出了一倍左右,而市场普遍认为它的新发行价仍然很有吸引力。在2012年FACEBOOK(脸谱)的IPO(当时是历史上最大的互联网和高科技公司IPO)让投资者一度陷入噩梦之后,阿里巴巴能受到如此欢迎,尤其表明了人们对它光明前景的信任。当然,从所有公开信息看,阿里巴巴确实配得上这份热情。
马云与高管们庆祝
西方媒体多年来总是把中国描绘成&缺乏创新型公司成长的环境&,完全在中国土生土长起来的阿里巴巴,却给了这种陈词滥调极为有力的一击&&阿里巴巴在经营风格上的特色,连习惯于贬低中国企业的西方主流财经媒体也不得不承认,很难找到一家它们的公司,可以被封为阿里巴巴集团的原型模板。
阿里巴巴是全球主要互联网市场中,唯一能同时在B2B、B2C和在线支付领域都居于绝对领先地位的公司,而且与大多数IPO时仍巨额亏损的互联网公司不同,阿里巴巴现在已经是一家非常赚钱的公司,而且几乎毫无疑问,&钱景&还将更加广阔。用资本市场最喜欢的术语说就是:它有着明确而且成功的&盈利模式&。仅凭这一点,就将被勉强拿来与其比较的几家海外互联网巨头,如亚马逊、易贝们甩在了身后。
而从影响力看,由阿里巴巴、淘宝网和支付宝引发的中国批发、零售、物流等多个重要产业巨大的面貌变化,以及无计其数的小微或者个人企业随之集体崛起,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马云当年&改变中国&的豪言。这种对社会的影响程度,在整个全球互联网经济史上,也只有极少数几家企业曾做到过,更非一般上市公司可比。
错过马云的并不一定是因为短视
不过与阿里巴巴、淘宝帮助无数国人圆了自行创业的梦想相比,阿里巴巴的IPO虽然也得到了国内传统和非传统舆论近乎一致的热烈祝贺,可惜除了其集团内拥有股权、期权的一万多名员工之外,能够直接分享这次IPO大蛋糕的,尤其是获益最大的早期股东们,却基本都是海外的风险投资商们。新华网因此发文感叹,阿里巴巴创业和经营所在的浙江,向以民间资本实力雄厚又敢于冒险而著称,尤其是温州等一些地方以籍贯为纽带的商团,多年来在全国各地都投入巨资,从囤房、炒矿,到投机贵金属甚至农产品,无所不与。然而对阿里巴巴这座就在身边的最大宝藏,却完全是过门而不入。
从公开信息中便可以了解到,马云创业时仅有自己团队凑集的50万元资金,之后虽然身处国内民间资本最充沛的地区之一,却一直得不到国内资本的青睐。阿里巴巴在IPO之前进行的四轮融资,引入的完全都是海外风投(创投)资金。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遗憾。
普遍的总结是中国的资本市场发育很不成熟。与海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各个环节都还不完善,尤其是在退出机制上,严重缺乏让早期风投资本正常获利离场的渠道,从而严重堵塞了国内资金向创投领域的流动。这最终导致一边民间游资泛滥,甚至恶炒涉及国计民生的物资,另一边阿里巴巴们等创业公司们急需资金,却只能向海外风投求助。
应该承认,这些批评相当准确地击中了要害。尤其是回溯到阿里巴巴集团草创和初步壮大的本世纪初的那个时期,当时的中国不仅缺少本土的风投公司,更对如何监督接受风投的创业公司经营缺乏经验和制度。
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参与风投,由于一般拥有较为深厚的背景,还有一定的博弈和自我保护能力,但对创业公司本身了解很少的民间资本则面临完全不同的局面。如果轻易作为小股东投入资金,如何及时获得企业重要信息以合理评估投资状况,最后如何转让沽售,几乎都需要靠&拼人品&。所以在当时的条件下,浙江乃至全国的绝大多数民间资本,宁愿游动于各种&炒&与&囤&的投机之中,也不愿轻易进入一家看上去前景大好的新兴行业公司,其实也有着合理的一面。
中国魅力依旧难挡
毫无疑问,尽管并不会直接分享到切身的好处,阿里巴巴上市的盛况还是让无数国人深感骄傲,然则在网上甚至正规媒体中,却时不时会蹦出一些言论,就着阿里巴巴的股权结构对这种国人朴素的感情大肆冷嘲热讽。说来说去,无非是声称阿里巴巴集团就其股东分布和控股公司注册地而言,其实是一家外资拥有的企业,只不过在中国经营而已。所以&中国人因为&外国人的阿里巴巴&而自豪&是一种带有病态的亢奋情绪。
这种河殇流的谬论可以休矣。不仅在法律上,即使在美国上市后,阿里巴巴集团的数家核心公司仍然无一例外是毫无疑问的中国公司,更重要的是,阿里巴巴之所以成为如今全球焦点所在,有很多重要的因素,但最最重要的因素只有一条&&因为它在中国。
在阿里巴巴的IPO全球路演中,面对那些见惯了各种动人概念的投资人,最能够打动他们的,还是那个众所周知到比常识还要常识的概念&&中国现在有5亿网民!而且中国有14亿人口!14亿经济飞速发展,每年都在拿下新的世界经济项目冠军的中国人!FT中文网的一篇分析干脆如此总结:因为中国,阿里巴巴才如此成功。
如果细细琢磨品味,阿里巴巴带来的这股热潮其实还带着些讽刺意味。时常看西方媒体涉华报道的读者,如果没有犯上严重的失忆症的话,显然应该还记得,直到几天前,它们的版面上还挂着各种报道、分析、评论,坚持告诉读者,中国一切的经济奇迹都建立在过度投资之上。相较之下,实际的国内消费却在一年年地持续萎缩,以至于已经列到了全世界所有可计量统计的经济体中最末一类,&清算之日&就在不远之前。
然而,为了满足读者们对来自中国的阿里巴巴集团的强烈好奇,它们现在又不得不刊载那些立场中立的技术分析家的报告,而在这些报告中,作者们纷纷喜气洋洋地告诉读者,他们确认阿里巴巴所服务的中国消费者们,为了满足自己越来越多的爱好,每年都会花掉远超上一年的开支。所以,快点买进股票吧!
阿里巴巴仅仅是一个特例?就像20世纪大萧条时期独善其身的可乐可乐公司?那为什么针对海外金融机构的QFII额度(观察者网注:QFII是&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的简称,在经过证监会的审核之后,它们可以在外管局允许的额度内将外汇换成人民币进行境内投资。)现下紧销异常,今年迄今累计已经批出了超过6400亿元,市场上却还处处都感到额度供不应求呢?
对比历史,中国与美国、德国、日本&&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相比较,无论是在基础科学研究、实用应用技术上,还是在产业结构、管理效能上,或是掌握、应用最新知识和方法上,以及自我的进一步创新发展上,都领先于它们在同等发展阶段时的表现。
坦率地说,以中国缺乏创新能力为理由,推断中国的经济赶超之路已经接近尾声,这种分析再多,声音再大,也只是出于主观希望的一厢情愿。也许是有意的,也许是潜意识所驱动,但那都无关紧要。阿里巴巴这样的响亮巴掌,以后只会越来越多。虽然从一般的概率和常识出发,阿里巴巴这样的巨头不太可能隔三五年就冒出几家,但是十五年前又有谁会相信,一家连名字都显得有点滑稽的中国新公司,有一天会让神话成真呢。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陈轩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媒控股与阿里巴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