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2017巴基斯坦恐怖袭击会不会就不是恐怖主义的巢穴了

China doesn’t defend Pakistan on terrorism中国在恐怖主义上没有维护巴基斯坦BEIJING: For possibly the first time ever,China did not try to defend Pakistan against accusations of sheltering,financing or supporting terrorism.北京——这可能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中国没有在对巴基斯坦庇护、支持恐怖主义的指责上为巴基斯坦辩护。Asked by a Wall Street Journal reporter here on Tuesday whetherRussia-India-China resolution supporting a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comprehensive ban as well as action against countries to which terror issourced would affect Pakistan, Chinese foreign ministry spokesman Hong Leiavoided a direct answer, waffling instead about how China always works infavour of world peace.《华尔街日报》记者周二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说俄罗斯-印度-中国三国决定支持一个联合国决议以对恐怖主义来源国进行限制和采取行动会不会对巴基斯坦产生影响时,他并没有做出直接的回答,而是回答说中国如何采取行动维护世界和平。China's refusal to defend Pakistan in the face of the direct question marks adeparture from the past. On similar occasions, the Chinese foreign ministry hascontended that Pakistan is at the "forefront of the battle againstterrorism" and a "major victim of terrorism".中国在面对这样直接的问题时拒绝为巴基斯坦辩护,这还是第一次。在类似的场合上,中国外交部称巴基斯坦“站在反恐战斗的前线”以及“恐怖主义的主要受害者”。China and Russia had earlier accepted India's request for a resolution onComprehensive 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errorism in the United Nations.Minister of external affairs Sushma Swaraj said at a trilateral meeting ofRussia, India, China (RIC) that the purpose of the UN convention would be topunish those who support terrorism and not just its actors.此前,中国和俄罗斯接受了印度在联合国提出的《针对国际恐怖主义的全面公约》的决议请求。印度外交部长在三国的会议上说,这个联合国公约的目的是为了惩罚恐怖主义支持者,而不仅仅是恐怖主义执行者。India has often complained that Pakistan shelters those who financed andencouraged terror attacks in Mumbai and other Indian cities.印度经常抱怨说巴基斯坦为发生在孟买和印度其他城市的恐怖袭击的支持者和鼓励者提供庇护。"We're willing to carry out cooperation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under principles of UN charter and other basic norms governing internationalrelations to safeguard peace, stability and security of the whole world,"Hong said.“我们愿意在联合国宪章的原则以及其他基本的国际关系准则下与国际社会合作,从而保卫全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安全,”洪磊说。China's acceptance of the Indian proposal at RIC caused some surprises becauseit does not usually accept any move that could prove to be hazardous toPakistan, a close ally.中国在三国会议上接受了印度的提议,这让人感到些许的惊讶,因为中国从来不做可能危害到巴基斯坦的事情,巴基斯坦乃中国的亲密盟友。评论翻译:gpsModi effect. All thief Sonia did was loot.Her minions even stole from their own vote bank LOL莫迪效应。窃贼索尼亚甘地就只会洗劫。她的奴才甚至从他们的选票银行里窃取,哈哈。sheikhsalim o 123o kuwait o 18 hours agoThe Messenger of Allah said: I have beencommanded to fight against people till they testify that there is no god butAllah, that Muhammad is the messenger of Allah (Hadith - Muslim 1:33)安拉的信使说:“我授命与人们对抗,直到他们证明根本不存在神,只有安拉,而默罕默德是安拉的信使(默罕默德言行录——穆斯林1:33)。Saibabathadiboyina o 6310o 20 hours agoOnly hope they are sincere about theirstatements.虽然中国发表了这个声明,但希望他们是真心的。PrasannaKantimahanti o 7050o Not known o 21 hours agoPakistan is being isolated by the countrieslike US and China, which supported it vehemently in the past. Mr.Modi is aptlymobilizing the support of the countries of the world against Pakistanisponsored terrorism targeting India.巴基斯坦正在被中美孤立,虽然以前得到两国的强烈支持。莫迪先生正在动用全球国家的支持来应对巴基斯坦支持的针对印度的恐怖袭击。&1&
微信关注“我的网站”
每天分享有趣的事儿已被0人收藏
&巴基斯坦绝对是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
来自:保密
美国无人机炸死塔利班首脑,巴基斯坦不是祝贺而是强烈**
当年拉登也是居住在巴基斯坦市区的。
可想而知巴基斯坦是个绝对支持恐怖分子的国家!
可笑很多五毛还是巴铁巴铁地叫。都是弱智脑残
-------------------------------------------------------------------------------------------
...楼主...
来自:保密
发帖:328+4590
巴基斯坦和中国是铁哥们 lz难道阿是说
-------------------------------------------------------------------------------------------
宽带山第一天才就是阿乐比
来自:保密
发帖:253+3882
就是因为巴支持恐怖分子,所以TG才和他一起的呀~
因为他支持的恐怖分子是对付美帝的!~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嘛~
-------------------------------------------------------------------------------------------
花送媚眼柳摆腰,
神女偷看风月窑。
郎抱春风琴轻奏,
妹迎秋雨上九霄。
来自:保密
发帖:44+640
没有拉登 中国绝对没这么舒服
倒不是说 美国会和中国干
至少会和1996年那样 借着台湾问题 不断的刺激中国
到时候 刺激的中国大力发展军备
老百姓的日子就相对苦了
钱就那么多 虽然大干特干 基础建设 养肥了一批贪官 但至少一部分用到民生了
如果没拉登 大干特干 军备 只不过 养肥了一部分军官里的贪官 老百姓一点好处都没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发帖:44+641
今天又有新闻 老太为怕拖累儿女 自杀了
这么多医患闹剧根本原因是国家没拿钱投资 现在医院都是自负盈亏
有人在家给自己锯腿,有人在家刨腹割肠,有人把患病龙凤胎抛弃街头,有人生病怕拖累子女悬梁自尽。。。
国家都这个鸟样了,还去关心什么拉登 还争个屁的钓鱼岛!
假如日本愿意花钱买去,我赞成卖给他吧,拿钱来实行免费医疗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发帖:53+24139
今天又有新闻 老太为怕拖累儿女 自杀了 这么多医患闹剧根本原因是国家没拿钱投资 现在医院都是自负盈亏
有人在家给自己锯腿,有人在家刨腹割肠,有人把患病龙凤胎抛弃街头,有人生病怕拖累子女悬梁自尽。。。 国家都这个鸟样了,还去关心什么拉登 还争个屁的钓鱼岛! 假如日本愿意花钱买去,我赞成卖给他吧,拿钱来实行免费医疗
日本有免费医疗么?呵呵呵
-------------------------------------------------------------------------------------------
这里是553,这里是种花家领空!
来自:保密
发帖:51+32854
他们是一伙的
-------------------------------------------------------------------------------------------
来自:保密
发帖:105+6937
今天又有新闻 老太为怕拖累儿女 自杀了 这么多医患闹剧根本原因是国家没拿钱投资 现在医院都是自负盈亏
有人在家给自己锯腿,有人在家刨腹割肠,有人把患病龙凤胎抛弃街头,有人生病怕拖累子女悬梁自尽。。。 国家都这个鸟样了,还去关心什么拉登 还争个屁的钓鱼岛! 假如日本愿意花钱买去,我赞成卖给他吧,拿钱来实行免费医疗
日本有免费医疗么?呵呵呵
据说你是XS五毛
澄清一下啊
-------------------------------------------------------------------------------------------
你看现在那些为官的 嘴上都是主义 那心里全是生意
首先,请你以一种,团成一个团的姿势,然后,慢慢地比较圆润的方式,离开这座让你讨厌的城市,或者讨厌的人的周围首先,请你以一种,团成一个团的姿势,然后,慢慢地比较圆润的方式,离开这座让你讨厌的城市,或者讨厌的人的周围
巴基斯坦绝对是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
扫描关注官方微信
扫描下载客户端
你可以发私信给一个或多个听众。默认不能发给非听众,除非对方设置了允许。
奖励分值:您今日还有 3 点分值可以奖励 [ 20 点奖分可自动换取 1 点PP]
请输入4位有相同表情的数字
&违反国家法律&&&&&&&&&含有色情内容
&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
&散布广告以及其它商业化的宣传
&干扰或混乱kds宽带山网络服务
&发布任何包含种族、 性别、宗教歧视性和猥亵性的信息内容
&恶意刷屏&&&&&&&&&&&&&&&内容重复&&&&&&&&&&&&&&&攻击管理员
&本人要求删除&&&&&&&&当事人要求删除
&与主题无关&&&&&&&&&&&水贴软文&&&&&&&&&&&涉及敏感政治内容
&被要求删除,你懂的&&&&&&&&&&&盗号并发布违规或广告内容
扣除hp值:
宽带山警务室
&恶意刷屏&&&&&&&&&水贴软文
&违反国家法律
&含有色情内容
&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
&散布广告以及其它商业化的宣传
&干扰或混乱kds宽带山网络服务
&发布任何包含种族、 性别、宗教歧视性和猥亵性的信息内容
&网页不能打开
&图片不能显示
已报名参加的人员:《不是恐怖主义的温床》_精选优秀范文十篇
不是恐怖主义的温床
不是恐怖主义的温床
范文一:龙源期刊网 .cn当代恐怖主义温床探析作者:张磊来源:《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13期摘 要 恐怖主义是非传统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9·11”事件之后,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反恐问题。但是恐怖主义活动逐渐增多,世界局势更加动荡,陷入了“越反越恐”的怪圈。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可归纳为极端势力、民族分裂主义、政治斗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过激的教义信仰等五个方面。关键词 当代 恐怖主义 温床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军事学研究生课题“非传统情报监视侦察研究”(课题编号:0)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张磊,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三系八队硕士研究生。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3恐怖主义是当今文明社会一个毒瘤。举世震惊的“9·11”事件已经过去11年,美国为了打击恐怖主义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可是世界局势并没有随着两场反恐战争的结束而变得更加太平。相反,恐怖主义活动日趋活跃,并不断在中东、欧洲及亚洲等地频繁制造事端,令国际社会始终处在一种极不稳定的状态。反恐,为何越反越恐?本文试从“9·11”事件之后全球发生的重大恐怖袭击事件入手,从五个方面就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进行浅要分析。一、极端势力滋生恐怖主义无论是左还是右,极端势力都容易滋生恐怖行为。比如极右势力信奉的极右主义,又称为极右翼主义,把右翼的思想推向偏执的极端,将反对国家限制强者错误地理解为强者控制国家,并欺凌弱者。极右势力主张寡头专政,取消对弱者的一切保护、一切自由。二战时期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就属于典型的极右翼主义。二战后,极右势力在欧洲一度销声匿迹。现在的极右势力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活跃在西欧、美国等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后,伴随着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该地区的极右势力趁机做大,发动了一系列的恐怖主义活动。如日,德国发生了罗斯托克事件,它被认为是“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排外事件”。从东部的莱比锡、瑟默达、爱森伯赫到西部的巴符、北威、莱因贝克市,都发生了新纳粹分子袭击外国难民营的暴力事件,造成250多人受伤。除了西方发达国家外,以色列极右势力活动也比较猖獗,他们主要反对巴以和平进程和以军从约旦河西岸撤军。日,以色列总理拉宾遇刺身亡,就是以色列极右势力组织所为。原文地址:龙源期刊网 .cn当代恐怖主义温床探析作者:张磊来源:《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13期摘 要 恐怖主义是非传统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9·11”事件之后,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反恐问题。但是恐怖主义活动逐渐增多,世界局势更加动荡,陷入了“越反越恐”的怪圈。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可归纳为极端势力、民族分裂主义、政治斗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过激的教义信仰等五个方面。关键词 当代 恐怖主义 温床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军事学研究生课题“非传统情报监视侦察研究”(课题编号:0)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张磊,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三系八队硕士研究生。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3恐怖主义是当今文明社会一个毒瘤。举世震惊的“9·11”事件已经过去11年,美国为了打击恐怖主义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可是世界局势并没有随着两场反恐战争的结束而变得更加太平。相反,恐怖主义活动日趋活跃,并不断在中东、欧洲及亚洲等地频繁制造事端,令国际社会始终处在一种极不稳定的状态。反恐,为何越反越恐?本文试从“9·11”事件之后全球发生的重大恐怖袭击事件入手,从五个方面就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进行浅要分析。一、极端势力滋生恐怖主义无论是左还是右,极端势力都容易滋生恐怖行为。比如极右势力信奉的极右主义,又称为极右翼主义,把右翼的思想推向偏执的极端,将反对国家限制强者错误地理解为强者控制国家,并欺凌弱者。极右势力主张寡头专政,取消对弱者的一切保护、一切自由。二战时期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就属于典型的极右翼主义。二战后,极右势力在欧洲一度销声匿迹。现在的极右势力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活跃在西欧、美国等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后,伴随着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该地区的极右势力趁机做大,发动了一系列的恐怖主义活动。如日,德国发生了罗斯托克事件,它被认为是“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排外事件”。从东部的莱比锡、瑟默达、爱森伯赫到西部的巴符、北威、莱因贝克市,都发生了新纳粹分子袭击外国难民营的暴力事件,造成250多人受伤。除了西方发达国家外,以色列极右势力活动也比较猖獗,他们主要反对巴以和平进程和以军从约旦河西岸撤军。日,以色列总理拉宾遇刺身亡,就是以色列极右势力组织所为。
范文二:3月22日上午,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机场和欧盟总部附近的一处地铁站接连发生了两起爆炸,35人因此丧生。更令人后怕的是,3月24日,比利时蒂昂日核电站一名安保人员在家中被杀,反恐专家据此猜测,恐怖分子原打算袭击核电站。不久之后,“伊斯兰国”(ISIS)宣布对两起爆炸负责。事实上,袭击者并不神通广大,爆炸发生次日警方就已锁定了嫌疑对象。到3月25日,警方已经抓到9名制造了这两起袭击事件的嫌犯。某种程度来说,这是一场早就被警告过的袭击。去年11月发生巴黎爆炸袭击案中,有多名嫌犯来自比利时,比利时也因此曾被警告会成为ISIS的下一个目标。对此,比利时当局也曾开展数十次突击排查行动,但显然并不奏效。3月23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还表示,比利时曾无视他们发出的爆炸案嫌犯之一易卜拉欣?巴克拉乌依是恐怖分子的警告,并放任其返回布鲁塞尔。《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说,这次袭击恰恰反映出比利时成了恐怖主义的“温床”。根据伦敦国王学院激进主义和政治暴力问题研究中心统计,有超过500个比利时人前往中东支援ISIS,是所有欧洲国家中最多的。因为经济不均衡的问题,一些生长在比利时的年轻穆斯林移民逐渐变成了激进分子,《纽约时报》说这里的恐怖分子网络根深蒂固。政府的职权因说法语、荷兰语或德语的人们之间存在分歧而被削弱,不堪重负的情报机构长期处于明显的混乱状态。一个新的问题已昭然若揭:恐怖主义不只存在于遥远的中东。如何在本土反恐这无疑将成为欧洲国家的新难题。正如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弗朗索瓦?埃斯堡所说,你可以向叙利亚发动战争,但你没办法轰炸国境内的穆斯林聚居区,除非你已经做好了内战的准备。
范文三:摘 要 恐怖主义是非传统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9·11”事件之后,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反恐问题。但是恐怖主义活动逐渐增多,世界局势更加动荡,陷入了“越反越恐”的怪圈。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可归纳为极端势力、民族分裂主义、政治斗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过激的教义信仰等五个方面。关键词 当代 恐怖主义 温床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军事学研究生课题“非传统情报监视侦察研究”(课题编号:0)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张磊,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三系八队硕士研究生。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3恐怖主义是当今文明社会一个毒瘤。举世震惊的“9·11”事件已经过去11年,美国为了打击恐怖主义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可是世界局势并没有随着两场反恐战争的结束而变得更加太平。相反,恐怖主义活动日趋活跃,并不断在中东、欧洲及亚洲等地频繁制造事端,令国际社会始终处在一种极不稳定的状态。反恐,为何越反越恐?本文试从“9·11”事件之后全球发生的重大恐怖袭击事件入手,从五个方面就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进行浅要分析。一、极端势力滋生恐怖主义无论是左还是右,极端势力都容易滋生恐怖行为。比如极右势力信奉的极右主义,又称为极右翼主义,把右翼的思想推向偏执的极端,将反对国家限制强者错误地理解为强者控制国家,并欺凌弱者。极右势力主张寡头专政,取消对弱者的一切保护、一切自由。二战时期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就属于典型的极右翼主义。二战后,极右势力在欧洲一度销声匿迹。现在的极右势力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活跃在西欧、美国等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后,伴随着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该地区的极右势力趁机做大,发动了一系列的恐怖主义活动。如日,德国发生了罗斯托克事件,它被认为是“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排外事件”。从东部的莱比锡、瑟默达、爱森伯赫到西部的巴符、北威、莱因贝克市,都发生了新纳粹分子袭击外国难民营的暴力事件,造成250多人受伤。除了西方发达国家外,以色列极右势力活动也比较猖獗,他们主要反对巴以和平进程和以军从约旦河西岸撤军。日,以色列总理拉宾遇刺身亡,就是以色列极右势力组织所为。日,挪威首都奥斯陆市中心及郊外一座小岛先后发生爆炸和枪击事件,共致77人死亡,80多人受伤。调查发现,制造这两起袭击的挪威籍男子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是一名极右分子。警方在逮捕安德斯后发现,此人素来具有极右翼倾向,持强烈反穆斯林思想,经常上网发表一些极端言论。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西欧极右势力扩张的速度令人吃惊。挪威、法国、德国、意大利、丹麦、奥地利等国的极右政党在本国政局中发挥的作用逐渐扩大,日益引起公众越来越多的注意。随着极右势力的日渐活跃,欧洲多个国家近来屡屡发生排外风潮,外来移民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排挤。2009年瑞士进行全民公决,反对在该国境内新建清真寺宣礼塔;2010年4月,比利时开始禁止在公共场所穿着遮蔽全身的服饰;2010年8月,法国以改善社会治安为由,大规模驱逐吉卜赛人。在全球经济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面对本国日益增多的外来移民,西欧各国的极右分子一方面认为外来移民素质不高、文化水平低,是社会治安的不稳定因素。制造挪威袭击事件的布雷维克甚至认为,在英国青年穆斯林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支持“基地”组织的理念。另一方面,由于外来移民的增多,加剧了当地严峻的就业形势,使排外势力不断抬头,致使不同文化族群之间的冲突日渐增多。二、民族分裂主义滋生恐怖主义民族分裂思潮是恐怖主义的根源之一。所谓民族分裂是基于对本民族领土、语言、宗教、文化、心理、生活习俗与生活方式的认同,旨在追求本民族的独立或完全自治。民族分裂势力常常采用恐怖袭击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的恐怖组织约有三分之一是民族分裂团体。发生在俄罗斯的恐怖袭击事件就属于民族分裂行为。从本质上讲,俄罗斯的车臣问题是民族分裂分子妄图把一部分领土从国家分离出去,并为此不惜对平民和民用设施采取恐怖袭击的手段。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及西方国家在反恐问题上往往持双重标准,同样是针对民用设施和平民的袭击事件,矛头对准西方的被认为是恐怖主义行为,而针对俄罗斯和中国的则被看作是“民族问题”。美国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在车臣问题上大做文章:既认可车臣一部分非法武装是国际恐怖组织,却又在《国别人权报告》中指责俄罗斯“滥杀无辜,侵犯人权”。月5日,美国国务卿赖斯指责俄罗斯民主改革速度太慢,俄罗斯需要致力于民主基础建设。俄罗斯在第二次车臣战争后基本控制了局势,歼灭了非法武装的有生力量,捣毁了他们经营多年的巢穴,使恐怖分子元气大伤。可是车臣非法武装并没有全部被消灭,残余势力化整为零,分散成小股力量继续与俄罗斯政府分庭抗礼。日,50多名车臣恐怖分子持枪潜入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劫持了700多名观众以及100多名演职人员。日,车臣民选总统卡德罗夫在格罗兹尼召开的群众大会上被预先埋在主席台下面地雷夺去了性命。日夜,与车臣相邻的印古什共和国几座城市的护法机关、军火库等15个目标同时遭到车臣恐怖分子袭击,致使97人死亡,105人受伤,一大批武器、弹药下落不明。日,两架从莫斯科起飞的客机在几分钟的时间里相继发生空难,机上89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遇难。日,一名来自车臣的女性自杀袭击者在莫斯科里加地铁站引爆身上的炸药,造成10人死亡,51人受伤。1日,车臣恐怖分子袭击了俄罗斯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中学,劫持1200多名学生、家长和老师。与警方僵持50多个小时后,恐怖分子引燃爆炸装置,最终致330多人死亡,其中包括186名学生。据参加劫持的一名恐怖分子供认,这次劫持人质事件是车臣非法武装重要头目马斯哈多夫和巴萨耶夫下达的命令。
  三、政治斗争滋生恐怖主义政治斗争指代表不同利益的社会各个阶级、政党、民族和政治力量之间围绕着政治权力所进行的斗争,它是阶级斗争的高级形式。政治斗争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在一些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恐怖手段也是政治斗争的一种极端表现方式,其目的在于剪除政治对手。日,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布托刚刚回国后就遭遇两起爆炸袭击事件,造成140多人死亡、500多人受伤,贝·布托本人幸免于难。同年12月27日,她在巴基斯坦拉瓦尔品第市举行的竞选集会上再次遭遇自杀式恐怖袭击。贝·布托在袭击中受伤,送往医院后不治身亡。事后,在巴基斯坦协助调查贝·布托遇刺案的英国警方称,他们搜集到的证据显示,贝·布托死于“基地”组织的暗杀。贝·布托曾两度出任巴基斯坦总理,又两次被赶下台。回国之前,她在国外流亡8年之久,并一直遥控指挥巴基斯坦人民党的活动。贝·布托属于亲美派,也是被美国认定的所谓民主派。在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后,她支持美国打击基地组织和塔利班。为了推行小布什的全球反恐政策,美国迫切需要在巴基斯坦内部获得支持,贝·布托自然成为了最佳人选。对于美国来说,支持贝·布托符合自己在巴基斯坦的利益,但对于“基地”组织来说,贝·布托是“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可见,贝·布托的死实际上是巴基斯坦亲美势力和反美势力激烈斗争的结果。反美势力担心贝布托出任总理后会推行亲美政策,从而加大打击巴基斯坦内部反美武装(尤其是“基地”组织)的力度,尽管贝·布托死于“基地”组织之手的可能性较大,但贝·布托之死也说明巴基斯坦存在着一批憎恨贝·布托的势力,也不能排除国内政敌借刀杀人的可能。贝·布托在巴基斯坦国内的敌人、那些曾经暗杀贝·布托父亲的人也不希望她再次上台,这样他们必定会受到打击。也许正是在他们的纵容下,“基地”组织的谋杀才得以成功。四、“文明冲突”掩盖下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滋生恐怖主义日,为抗议美国一部“侮辱”伊斯兰教先知穆哈默德的影片,数十名利比亚人冲进美国驻班加西的领事馆,将多处建筑点燃。期间,有人还向大使馆发射了火箭弹。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克里斯多佛·史蒂文森及另外3名使馆工作人员在袭击中死亡。另外美国驻埃及大使馆11日晚也遭到数千名当地示威者的冲击,其中数十人爬上使馆高大的围墙,扯下飘扬的美国国旗,并在撕毁后将国旗予以焚烧。表面上看,美国是无辜的受害者,仅仅因为一部影片就招致伊斯兰世界的巨大抗议,并酿成了美国大使和使馆工作人员身亡的惨剧。可是联系近年来发生的美军虐囚事件、污辱古兰经事件,我们可以发现,事件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9·11”事件后,很多美国人都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他们为什么恨我们?对于世界各地频发的恐怖活动,西方学者近些年来更多倾向使用文明冲突论来解释。该理论是由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延顿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冷战结束后,全球政治是文明的政治,国家日益根据文明来确定自己的利益,以文明形式为线,对国家进行分类。即世界是由西方文明、伊斯兰文明、中国文明、日本文明、东正教文明、印度文明、拉丁美洲文明以及非洲文明等八个主要文明构成的。国与国之间不再以意识形态或经济模式区分,文明的类别正成为人类冲突的主要因素之一。塞缪尔·亨延顿认为,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之间的冲突是造成西方国家与伊斯兰国家冲突的根本因素,而恐怖主义则是伊斯兰等非西方的弱国反对西方强国的“弱者的武器”。“文明冲突”对于解释全球恐怖主义泛滥成灾具有一定的积极的意义,因为它看到了不同文明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但我们不能认同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冲突是西方国家与伊斯兰国家对立的根本因素这一观点,这样的说法过于片面和绝对。“文明冲突”是一个客观事实,也不是当代才有的现象,实际上“文明冲突”掩盖下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才是这一问题的真正根源。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强行对伊斯兰国家推行所谓的“西化运动”,努力使西方文化向伊斯兰世界渗透,用西方的民主制度改造伊斯兰国家,企图建立西方文明一统天下的局面。西方国家认为自己的文明和制度是世界上最优秀、最完美的。正是因为具有这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他们往往看不到不同文明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所发挥的不同作用。可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地区的文明都有很强的继承性和生命力,外力很难在短期内将其改变。即便可以用武力实现一个国家的改朝换代,可如果强行要求当地民众皈依外来文明,完全改变习惯,只会激起民众的极度反感和仇恨,为恐怖主义活动创造条件。可见,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滋生恐怖主义的又一个重要温床。五、过激的教义信仰易滋生恐怖主义日,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及另外3名使馆工作人员遇袭身亡。就在同一天,新华网发表了名为《盘点“9·11”以来全球十大惨绝人寰的恐怖袭击事件》的新闻。[3]其中有日马德里连环爆炸案、日伦敦地铁爆炸案和日埃及连环爆炸案。从袭击者的目的和政治诉求看,这三起事件都有相似之处。调查发现,马德里“3·11”连环爆炸案的幕后黑手是“摩洛哥伊斯兰战斗团”。2003年9月,该组织收到“全球伊斯兰传媒”组织的一份报告,怂恿他们在西班牙大选之前实施恐怖袭击,以迫使西班牙政府从伊拉克撤军。伦敦“7·7”地铁爆炸案发生后,一个自称是“欧洲圣战组织基地秘密小组”的组织宣称对事件负责。该组织在网站上声称,这起事件是为报复英国参与对阿富汗及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并警告意大利和丹麦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欧洲圣战组织基地秘密小组”声明如下:“欢呼吧,伊斯兰国家。欢呼吧,阿拉伯世界。针对支持犹太复国的英国十字军政府的报复到来了,这是回应英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制造的屠杀。”①再看埃及“7·23”连环爆炸案。在事件发生后,一个和“基地”有联系的极端组织“基地组织驻叙利亚埃及阿卜杜拉·阿扎姆旅”声称对事件负责。该组织在一份声明中说:“兄弟们,阿卜杜拉·阿扎姆旅的圣战士们成功地对沙姆沙伊赫的十字军、犹太复国主义者和埃及政府的叛徒发动了一次猛烈的攻击。”该组织声称,此次袭击是对“国际邪恶势力”在伊拉克、阿富汗和车臣杀害穆斯林的报复。
  “摩洛哥伊斯兰战斗团”、“欧洲圣战组织基地秘密小组”和“基地组织驻叙利亚埃及阿卜杜拉·阿扎姆旅”都和“基地组织”有密切的关系。“摩洛哥伊斯兰战斗团”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许多成员在塔利班执政时期到阿富汗接受过训练。该组织支持“基地”组织对西方国家发动“圣战”。“阿卜杜拉·阿扎姆旅”的名字来自于著名的巴勒斯坦武装分子阿卜杜拉·阿扎姆,此人在阿富汗参加过反苏战争,并于1989年死于一枚路边炸弹,他是本·拉登的“精神导师”之一。研究发现,针对美国及其西方盟国的恐怖主义活动存在泛化的趋势。当美国发动反恐战争后,以“基地”组织为主要代表的伊斯兰极端势力就成了他主要的打击对象。虽然美国在传统军事行动中取得了快速、显著的成效,却无法将每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极端主义分子绳之以法。更令美国头疼的是,这些人在北非和中东有,在欧洲和美国本土也有。不仅阿拉伯人和阿拉伯裔人中有,欧洲和美国本土的居民中也有信奉伊斯兰教的极端分子。这使得美国及西方国家的反恐形势日趋严峻和复杂。二战后,美国和苏联的同盟关系迅速解体,世界进入了东西方两大阵营激烈对抗的时期。在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中,以美苏为代表的东西方阵营的对立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与之相比,非传统安全问题并不突出,也不会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超级强国之间的对峙局面不复存在,原先在两极体制下被遮蔽的非传统安全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作为非传统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当代恐怖主义越发猖獗泛滥,值得我们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注释:①维基百科网站“伦敦七七爆炸案”.http://zh.wikipedia.org/wiki.参考文献:[1]胡联合.全球反恐论.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2]拉宾生平与拉宾遇刺.新浪网.()[].http://.cn/w//.shtml.[3]盘点“9·11”以来全球十大惨绝人寰的恐怖袭击事件.新华网.()[].http:///photo//c_.htm.[4]挪威爆炸枪击案社会背景引人关注.甘肃日报.(09).[5]数年前策划袭击凶手自诩“骑士”.京华时报.(027).[6]胡联合.当代世界恐怖主义与对策.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29.[7]徐振泽,孙景源,舒梓.车臣之鉴——俄罗斯恐怖事件根源及教训.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8]庞大鹏.普京时期美国对俄罗斯国内政策的影响和干预.俄罗斯研究.2006(3).[9]英国调查人员断定贝-布托死于基地组织暗杀.新浪网.()[].http://.cn/w//.shtml.[10]US ambassador to Libya 'killed in Benghazi attack'.BBC新闻网,()[].http://www.bbc.co.uk/news/world-middle-east-.[11]Egypt protesters breach US embassy over 'insulting' film.BBC新闻网.()[].http://www.bbc.co.uk/news/world-middle-east-.[12]埃及连环爆炸案数百人死伤,基地组织声称负责.中华网.()[].http:///zh_cn/international/4/.html.
范文四:论成立国际反恐联盟的重要性摘要: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恐怖主义的真正形成,恐怖活动日益频繁,并且从主要在殖民地,刚独立的民主国家等开始向全世界蔓延。恐怖主义的国际化对各国及地区安全构成了现实的危害,美国“9·11”恐怖主义事件给全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震撼,认清恐怖主义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毒瘤,是人类和平的共同敌人,建立打击恐怖主义的国际国际反恐联盟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在这种全球合作反恐的大环境下,建立国际反恐联盟的重要性,统一世界反恐步伐,杜绝个别大国反恐的“双重标准”和“以暴制暴”的方式以扰乱国际反恐形势,集合全部力量来铲除这颗人类文明的毒瘤。最后对反恐联盟的优势进行了思考与总结。关键词:恐怖主义
国际反恐联盟
和谐正文通过学习了解一:恐怖主义的定义恐怖主义是指国际上一小部分极端分子为达到一定的目的,不顾平民安全,有组织、有预谋地采用暗杀、绑架、劫机、制造爆炸事件等极端手段,进行破坏、报复和讹诈造成社会恐怖的犯罪行为的总称。往往在这个过程中造成大量无辜平民伤亡。恐怖主义事件主要是由极左翼和极右翼的恐怖主义团体,以及极端的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原教旨主义的组织和派别所组织策划的。恐怖主义如同一个毒瘤危害着人类和社会, 也如同挥之不去的乌云笼罩着整个世界。是整个人类共同的敌人,不管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也不管恐怖主义犯罪的起因、动机和目的如何, 其结果都将不仅破坏社会稳定与和平, 导致国家动荡, 制约经济发展, 而且使广大无辜百姓遭殃, 对人类生命构成严重威胁。二: 恐怖主义的危害1.恐怖主义既不同于普通刑事犯罪,也不同于常规战争,它是一种“以小换大”的极端不对称的暴力活动。他严重危害了大量无辜平民的人生安全,,,,,毒瘤,,2.恐怖主义危害还在于它造成大范围的心理恐慌,影响经济发展。恐怖主义主要特征有二:一是以滥杀无辜来追求更大规模的血腥效果;二是力图制造更大范围的恐慌效应。直接造成人员伤亡与物质财产损失只是恐怖主义危害的一个方面,它的危害还表现在对人们在重大财产(经济)损失上,频发的恐怖主义活动无论对国际还是对国内的经济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一度阻碍经济发展的进程。例如,“9 11事件”使美国直接经济损失达400亿元,世界经济损失达3500亿美元,并且,这种影响和破坏仍将在全世界经济领域不断蔓延3此外,还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恐怖活动在西亚、南亚、拉美等“热点”地区恶化了社会政治关系,激化了各国矛盾,甚至引了局部战争,诱发国际争端。2) 暗杀犯罪严重影响和破坏社会的安全稳定,如1991年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害、2007年巴基斯坦反对党领袖贝·布托夫人在竞选活动中遇刺身亡等事件导致的全国性骚乱。(3)恐怖组织及其成员造成的骇人听闻的事件给国家政府和人民带来巨大精神和心理恐惧,直接引发社会动荡三:国际反恐联盟的重要性达赖 ,,,,,叙利亚的呼吁他提出的战略确定了作为基本支柱的五个要素:劝阻各个团体不要诉诸恐怖主义;禁止恐怖分子使用各种手段发起攻击;阻止有关国家向恐怖分子团伙提供支持;培养各国的反恐能力;在恐怖主义和反恐怖主义环境下捍卫人权。第一,杜绝反恐怖的“双重标准”和“以暴制暴”的反恐怖方式。个别大国在对待反恐怖问题上一直采取“双重标准”,使得国际反恐局势不容乐观,甚至出现越反越恐的局面。例如:美国将对实施“9·11”恐怖事件的组织定义为恐怖主义组织,而面对俄罗斯车臣分裂分子则采取绥靖政策,并把俄罗斯对车臣恐怖分子的打击视为侵犯人权的现象,其用意不难理解。美国在反恐怖方面采取的这一政策,实质上分化了国际反恐阵线,进一步助长了恐怖组织的嚣张气焰。伊拉克战争即是个别大国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偏离了反恐轨道,违背反恐初衷而采取“双重标准”的典型案例。(1)同时在反恐方式上,一定要坚决杜绝无限制的“以暴制暴”。单纯的以暴力和国际恐怖主义对抗,只会陷入如同恐怖主义一样的怪圈里。所以,对恐怖主义进行军事打击不是万能的,只有综合整治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例如: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后,当地的局势不但没有缓和,恐怖主义反而愈演愈烈。这充分说明了单纯的武力报复是不可取的(2)第二,必须加强反恐的国际合作,反对单边主义反恐。恐怖主义组织分散于世界上许多国家,并且国际恐怖分子也发动跨国恐怖活动。所以仅靠单一的国家,难以杜绝恐怖主义的袭扰。各个国家必须联合起来进行反恐。当前国际反恐怖合作形式主要有两种:双边反恐怖合作和地区性反恐怖合作。双边反恐怖合作主要出现在有着共同的边界,同时有一个或数个恐怖组织对两国的利益构成威胁。但是这种合作只能解决一些局部性的恐怖主义问题。例如:英国和爱尔兰、法国和西班牙、美国与以色列、埃及和苏丹等,都已经达成相关的反恐怖合作协议、协定、公约等。地区性反恐怖合作发展得比较迅90年代以来,有许多国家加入了地区性组织,加强反恐怖斗争合作。例如:上海合作组织、阿拉伯国家联盟、海湾合作委员会等。但同时美国的单边主义反恐怖政策抛弃了联合国的主导作用,拉克战争就是其单边主义政策结下的一颗恶果。战后的伊拉克动乱不断,暴力行动频频升级,并将整个中东局势拖向更危险的境地。美国在反恐怖斗争中一意孤行地采取单边主义政策,严重破坏了反恐战线的团结,影响了反恐怖斗争的效果,给反恐怖斗争带来严重的损失。 四:思考与总结(2)没有国家力量的支持就不会有全球恐怖主义(3)“一个巴掌拍不响”“基地”组织的生存与其政权支持完全分不开。 如果没有巴勒斯坦兄弟会,本拉登的思想就不会得到响应;如果没有兄弟会成立的哈马斯政、真主党等政权给予本拉登大力支持,就不会有“基地组织”的迅速发展;如果没有塔利班政权,恐怖主义就不会世界化、全球化。国家力量的支持是恐怖主义的生命源泉。从资金到技术、到场地等,这些都是只有国家支持才能实现的。当今恐怖主义的猖獗显然离不开某些国家政权的推崇与支持(尤其是中东地区),进一步说,当今世界某些国家之间的摩擦还比较大,想要较为迅速了消除恐怖主义,就必须让他们的思想得不到任何组织、政权的崇尚,这样,恐怖主义就没有生存的氧气了。五:心得体会参考文献:1
(恐怖主义的危害及防控策略)2.
(肆无忌惮
范文五:恐怖主义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不过,恐怖主义一词的流行还是在9-11事件美国进行了反恐战争后开始的。最终,美国和西方主要国家以反恐的名义,把阿富汗塔利班政权赶下了台。反恐的成果如何,许多人也有着不同的看法,不过,至今这些国家的军队仍深陷这场战争的泥潭,国内的反战情绪也越来越大。这些年的显示证明,恐怖袭击并没有减少,现在,不少国家的领导人和学者已经开始思考反恐战争的得与失。随着美国反恐战争开始之后,世界各国也紧锣密鼓地开展了反恐运动,有联合形式的,有合作形式的,有各自加强本国反恐力量的。放眼望去,似乎恐怖主义无处不在。普通民众当然不愿意活在恐怖的阴云当中,自然是一片支持声,但也应该看到,各国政府,政客其实不少都借助反恐的名义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恐怖主义的根源,许多人认为是由于宗教信仰,贫穷,不公平,政治腐败等等原因造成的,不过,我以为,造成恐怖主义的根本根源是‘强势的结果’。‘强势的结果’可能会产生的恐怖主义是双向形的,即强势一方对弱势一方实施的措施或手段使得弱势一方产生的恐怖,比如,二战时期德国纳粹集团对犹太民族的迫害就使得当时生活在德国的犹太人普遍存在着恐怖心理,这个例子反映出的是国家恐怖主义形式,后面文中还会有提及;‘强势的结果’产生的恐怖主义的另一种可能是处于弱势的一方由于无法抗衡或抵御强势的一方而不得不使用暗杀,绑架,爆炸等等暴力手段作为报复和威胁强势一方的稳定以起到警示强势一方对弱势一方存在的尊重,这种现象产生的恐怖主义是大家目前认为和反对的主要恐怖主义,比如很多国家出现的爆炸和‘人弹’自杀案件。‘哪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也可以对产生的这种恐怖主义提供些参考思维。近年来,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在世界各地制造了多起针对平民的恐怖袭击事件,并带来严重后果。美国、英国、俄罗斯、印尼、印度等国家,都经历过国际恐怖主义的浩劫,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相比之下,中国这些年倒是没出过大事,“东突”制造的炸机未遂事件,虽然给国人敲响了警钟,但并没有带来更大的危机感,似乎恐怖主义离中国还远。现在,“狼”终于要来了。自新疆乌鲁木齐发生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后,中国政府依照法律程序,对参与暴力犯罪人员做出了果断处理,迅速恢复了社会稳定。然而,这次事件却触动了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基地”组织公开扬言,要对海外的中国人和项目进行袭击。出现这种情况,其实也不奇怪。“东突”本身就是国际恐怖主义的分支,其骨干成员大多在“基地”组织的营地,接受过专门训练。中国严厉打击包括“东突”在内的“三股势力”,国际恐怖主义自然不会坐视,他们采取报复行动势在必然。打击国际恐怖主义,这是中国坚定不移的原则立场,这种立场决不会因为国际恐怖主义的恐吓而动摇。在应对国际恐怖主义威胁问题上,中国已经有所准备,并同有关国家多次进行了“反恐”联合军演,在国内也采取了必要的防范措施。然而,如何有效保护中国在海外人员免遭恐怖袭击,中国还缺乏经验,措施也有待完善。同时,国人对于恐怖主义袭击的思想和心理准备,似乎也显得不足,国家对于公众的“反恐”教育和普及相关常识工作,至今仍未摆到应有位置。北京奥运前夕,有关部门曾经印发过一本《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手册》,但相关宣传却并不广泛,普及性教育更谈不上深入,这无疑是一个缺撼。正因为恐怖主义袭击的主要目标往往是平民,因而加强公众的防范意识和提高其防范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从近年来国际上发生的多起恐怖袭击事件看,许多受害者都是在毫无思想准备或不懂得如何防范的情况下,陷入悲惨境地。这种血的教训也严重告诫我们,应对恐怖主义威胁,不仅要从国家层面着手,注重军队、武警和地方公安部门的相应准备,而且要高度重视对于社会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有人可能担心,这样做是否会带来不必要的社会恐慌?其实不然。有“备”方能无患,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都有一定的发生概率,但人们懂得了如何防范,就能减少伤亡和损失。应对恐怖主义袭击同样如此。现在,“基地”组织把针对中国的袭击目标选在海外,这当然要采取恰当应对举措。同时,也不能排除他们会在中国国内动手,更何况“东突”势力早已在中国西部地区渗透,并多次预谋发动恐怖袭击。在此情况下,及早做好必要准备,有利于取得主动,中国在防范恐怖主义袭击问题上,应当未雨绸缪。
范文六:市民公共安全应急指南>> 具体灾难应对十、恐怖主义1.什么是恐怖主义恐怖主义是实施者对非武装人员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通过将一定的对象至于恐怖之中,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行为。2.恐怖主义的表现形式形
例暗杀 1995年11月以色列总理拉宾在集会上被犹太极端分子刺杀身亡。劫持人质 2002年10月莫斯科重大劫持人质案。爆炸伦敦“77”地铁爆炸案。劫持交通工具 美国“911”事件。武装袭击 1997年9月开罗市中心博物馆武装袭击案。生化武器 1995年日本东京地铁的沙林毒气案,美国炭疽邮件事件。3.紧急防护措施(1)前期预防?·准备家庭应急物品包:包括2~3日食物、水、电池、手电、药品等。?·准备家庭联系方案:确保发生意外事件可以及时联系到家庭成员。?·牢记当地政府的紧急联络电话。?·熟悉公共场所的紧急出口。?·提高警惕,注意周围环境,留意不寻常活动。不接受陌生人包裹,不将行李交给陌生人保管。(2)紧急应对如果您遭遇到爆炸——?·卧倒:迅速背朝爆炸冲击波传来方向卧倒,脸部朝下,头放低,在有水沟地方最好侧卧在水沟里边。如在室内遭遇爆炸可就近躲避在结实的桌椅下。?·张口:避免爆炸所产生强大冲击波击穿耳膜,引起永久性耳聋。?·防烟防毒:爆炸瞬间屏住呼吸,逃生时以低姿势为好。不乱跑乱窜,大呼大叫。用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电话呼救:立即拨打120、110、119等急救。?·伤员救助:检查伤员受伤情况,迅速清除伤者气管内的尘土、沙石,防止窒息。如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就地取材,对伤者进行止血、包扎和固定,搬运伤员时注意保持脊柱损伤病人的水平位置,防止因移位而发生截瘫。毒气——?·紧急防护:尽快用衣服、帽子、口罩等,保护自己的眼、鼻、口腔,防止毒气摄入。?·快速撤离:遭遇毒气时,在场人员应迅速撤离现场。不要慌乱,不要拥挤,不要大喊大叫,镇静、沉着,有秩序地撤离。?·注意方向:不可顺着毒气流动的风向走,逆向逃离。?·及时就医:逃离后,要脱去被污染衣服,及时消毒,立即到医院检查,必要时进行排毒治疗。人质劫持——?·保持镇定。?·保存体力。?·不要意气用事,不要行为失控。观察时机,发现恐怖分子的漏洞后,随机应变。?·设法传递信息。例如,人质可通过发送手机短信、写字条等方式,将所处地点、恐怖分子的数目、企图、特点等最重要的信息传递出来。?·警务人员对恐怖分子发起攻击时,人质应立即趴倒在地,双手保护头部,随后迅速按警务人员的指令撤离。撤离时要避免惊慌混乱,首先搀扶老人和孩子。不明包裹——不明包裹特征?·无邮票、无邮戳。?·无寄信人地址。?·收件人称呼、地址有误。?·邮件上有过多胶布。?·邮戳地区与寄件人地址不符合。?·邮件上字迹怪异,或是剪贴的印字。要提高警惕,做到:?·不打开、不摇晃、不碰撞、不嗅闻。?·将不明邮件放入塑料袋收好。?·及时洗手。?·拨打警察的非紧急电话报警。爆炸威胁——如果接受到关于爆炸的恐吓信息,如恐吓电话,要做到:?·努力从恐吓方得到更多的信息,用纸笔记录对方所说的话。?·注意电话的背景声音,如特殊的音乐、机器声响、对方的声音特质等。?·如果是在工作地点,要及时向同事预警。?·接到爆炸威胁后,千万不要触碰特殊的包裹。把特殊包裹附近的东西清理干净,尽快通知警察。·如果是在室内,要远离玻璃等易碎物品。?·如果发现炸弹,不要试图移动,要立刻报警,请专业人员处理。市民公共安全应急指南>> 具体灾难应对十、恐怖主义1.什么是恐怖主义恐怖主义是实施者对非武装人员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通过将一定的对象至于恐怖之中,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行为。2.恐怖主义的表现形式形
例暗杀 1995年11月以色列总理拉宾在集会上被犹太极端分子刺杀身亡。劫持人质 2002年10月莫斯科重大劫持人质案。爆炸伦敦“77”地铁爆炸案。劫持交通工具 美国“911”事件。武装袭击 1997年9月开罗市中心博物馆武装袭击案。生化武器 1995年日本东京地铁的沙林毒气案,美国炭疽邮件事件。3.紧急防护措施(1)前期预防?·准备家庭应急物品包:包括2~3日食物、水、电池、手电、药品等。?·准备家庭联系方案:确保发生意外事件可以及时联系到家庭成员。?·牢记当地政府的紧急联络电话。?·熟悉公共场所的紧急出口。?·提高警惕,注意周围环境,留意不寻常活动。不接受陌生人包裹,不将行李交给陌生人保管。(2)紧急应对如果您遭遇到爆炸——?·卧倒:迅速背朝爆炸冲击波传来方向卧倒,脸部朝下,头放低,在有水沟地方最好侧卧在水沟里边。如在室内遭遇爆炸可就近躲避在结实的桌椅下。?·张口:避免爆炸所产生强大冲击波击穿耳膜,引起永久性耳聋。?·防烟防毒:爆炸瞬间屏住呼吸,逃生时以低姿势为好。不乱跑乱窜,大呼大叫。用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电话呼救:立即拨打120、110、119等急救。?·伤员救助:检查伤员受伤情况,迅速清除伤者气管内的尘土、沙石,防止窒息。如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就地取材,对伤者进行止血、包扎和固定,搬运伤员时注意保持脊柱损伤病人的水平位置,防止因移位而发生截瘫。毒气——?·紧急防护:尽快用衣服、帽子、口罩等,保护自己的眼、鼻、口腔,防止毒气摄入。?·快速撤离:遭遇毒气时,在场人员应迅速撤离现场。不要慌乱,不要拥挤,不要大喊大叫,镇静、沉着,有秩序地撤离。?·注意方向:不可顺着毒气流动的风向走,逆向逃离。?·及时就医:逃离后,要脱去被污染衣服,及时消毒,立即到医院检查,必要时进行排毒治疗。人质劫持——?·保持镇定。?·保存体力。?·不要意气用事,不要行为失控。观察时机,发现恐怖分子的漏洞后,随机应变。?·设法传递信息。例如,人质可通过发送手机短信、写字条等方式,将所处地点、恐怖分子的数目、企图、特点等最重要的信息传递出来。?·警务人员对恐怖分子发起攻击时,人质应立即趴倒在地,双手保护头部,随后迅速按警务人员的指令撤离。撤离时要避免惊慌混乱,首先搀扶老人和孩子。不明包裹——不明包裹特征?·无邮票、无邮戳。?·无寄信人地址。?·收件人称呼、地址有误。?·邮件上有过多胶布。?·邮戳地区与寄件人地址不符合。?·邮件上字迹怪异,或是剪贴的印字。要提高警惕,做到:?·不打开、不摇晃、不碰撞、不嗅闻。?·将不明邮件放入塑料袋收好。?·及时洗手。?·拨打警察的非紧急电话报警。爆炸威胁——如果接受到关于爆炸的恐吓信息,如恐吓电话,要做到:?·努力从恐吓方得到更多的信息,用纸笔记录对方所说的话。?·注意电话的背景声音,如特殊的音乐、机器声响、对方的声音特质等。?·如果是在工作地点,要及时向同事预警。?·接到爆炸威胁后,千万不要触碰特殊的包裹。把特殊包裹附近的东西清理干净,尽快通知警察。·如果是在室内,要远离玻璃等易碎物品。?·如果发现炸弹,不要试图移动,要立刻报警,请专业人员处理。
范文七:维普资讯 于2 世 纪6 年 代 , 怖 活 动 已超 出 国界 而 具 有 国 际 性  0 0 恐质。现代 国际恐怖主义表现 出一些新特点 , 如恐怖组  织集团化 、 恐怖行动跨 国化 、 恐怖手段科技化 、 恐怖 目的残酷 化等。 他们提出的 口号是 “ 要更多的人看 , 也要更多的人死” 。给恐怖 主义 下一个世界各 国都认 同的刘洪在6 8 月2 日的《 新华每 日电讯》 上撰文指 出:  6月2 日, 6 世界第 二大 富豪 、 国投资家沃伦 ? 美 巴菲 特在  纽约公共图书馆签署捐 款意 向书,正式决定向5 , 个慈  善基金会捐 出其财富的8 %, 5 约合3 5 7 亿美元 !这是美  国和世界历史上最大一笔慈善捐款。 捐款 中的绝大部定义 , 是一件 颇费周折 的事情 。联合 国就恐怖 主义的定 义组织讨论 过多次 , 至今仍无一致 的意见。但通过联合 国的多次讨论 ,基本形成 了一种倾 向性 的意 见 ,即承 认 恐 怖 主 义 定 义 有 三 要 素 : 法 暴 力 、 有 政 治  非 具 动 机 、 杀无 辜 。 滥分 、 0 亿美 元捐给世 界首富 比尔 ? 约30 盖茨及其妻 子建立 的“ 比尔 与 梅 琳达 ? 茨基 金 会 ” 盖 。而 盖 茨 夫妇 也 已为他们 的基金会捐赠近3 0 0 亿美元 ,用于贫困国家的  卫生和教育事业 。 从当年的美国“ 石油大王” 洛克菲勒  和“ 钢铁大王” 内基 , 卡 到当代的盖茨和 巴菲特 , 在美  国, 关心慈善事业 , 捐献 大笔 善款 , 已成为富豪们义  早 不容辞 的一项义务。富豪们热 心慈 善事业 的义举 , 背  后则是社会文化的影响 。 首先 , 在美 国富豪中 , 慈善是一王红茹在6 6日的 《 国经济周刊》上撰 文指  月2 中 出: 何谓“ 第三 次分配” 成思危委员长 曾明确表示 , ? 要  缩 小财富差距 , 就应 当有三次分 配 : 初次分 配一定 要种传统 。 对于富豪们来说 , 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 ,财富本 身也就 只剩下一个数字。与其守着这个数字 ,   还不如让这个数字发挥更大的作用 。 多富豪认 同卡  许 内基 的名言 :在 巨富 中死去 , “ 是一种耻辱 。 他们都把  ” 回馈社会 、帮助穷人作 为 自己 的一项 义务和道 德要  求。 其次 , 富豪们更看重积极奋斗 的精神。 即使是富豪讲效 率 , 就是要让那 些有知识 、 善于创新 并努力工作的 人 得 到 更 多 的 劳 务 报 酬 , 先 富 裕 起 来 ; 次 分 配  首 二要讲 公平 ,政府应 当利用税收 等手段来 帮助弱势 群  体, 建立全面 、 系统 、 适度 、 公平 和有效 的社会保 障体系;三次分配要 讲社 会责任 , 富人们应 当在 自愿 的基  础上拿 出 自己的部分财 富 , 帮助穷人改 善生活 、 教育  和医疗 的条件 。现在全社会直接对穷人 的投入偏少 :一的子女 , 他们年轻时仍喜欢 靠 自己打工挣钱来赚取生活费。再次, 国家和社会 的鼓励 机制。在美国 , 政府对  超过一定限额 的遗产要征收遗产税 , 于富豪捐助慈  对 善事业 , 则有一定的税收减免政 策。而为慈善事业捐方 面是整个政府财政 的投入偏少 , 另一方面各级政府的投入标准偏低 , 救助面偏窄。 调查显示 , 的地方  有 连孤儿都没有得到救 助。 对于有慈善捐助意 向的中国  企业来说 , 捐款后 的税金 问题 , 一直是一道横挡在“   . v ■ 1蔓  行     ll I  _ I ¨  ) Z — )^ 善” 路上的闸门。 国际上有的 国家实行的是税前全免 ,   美国对 于企业 捐赠的免税 比例是 I%。而我 国对企业  I助所带来的美誉度 , 也鼓励 更多 富豪慷慨解囊 。n l k I 】的免税是3 按照3 %。 %捐赠免税政策 , 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 多少税 收减 免 ,还要对 限额以外 的捐赠支 付税  费, 捐款越多 , 纳税越多 。这 实际上是不 鼓励企业 捐  赠。 因此 , 无论是着眼于国内的现实 , 还是 与别国横 向该修 改  。姜大为在2 0 年第 l 06 期的 《 中州学 刊》上撰文指出 :恐怖主义”一词源于拉 丁文t rr( “ e o 意为畏惧 、 r 恐  怖)“ 。 恐怖 主义” 作为一个专用名词, 最早出现在1世  8 纪末 法国大革命 中的雅各宾派专政时期。此后不久 ,   恐怖 主义一词开始作 为一个贬义词 , 在英语 中流行起  来。恐怖 主义 又分为近代恐 怖主义与现代恐怖 主义。   两者最 大的不 同是 : 近代恐怖主义往往 是个人恐怖行  为, 即由个人进行 暗杀 、 绑架 , 暗杀的对象也往往 只是  有影响的政要个人 。近代恐 怖主义的 口号是“ 要更多  的人看 , 而不是要更 多的人死” 现代恐怖主义则形成  。比较 , 国19 年定下 的3 我 94 %的免税 额度 已经过低 , 应囝。  、强 圈尊按∞整晴怀川 在6 8 月2 日的《 江晚报》 钱 上撰 文指 出 : 每
范文八:如何看待恐怖主义作为一种国际现象,恐怖主义是指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恐怖暴力活动。恐怖主义并不等同于战争,它的打击或伤害对象主要是非武装人员和民用目标。恐怖主义与一般犯罪亦有区别。恐怖主义活动的主要形式包括暗杀、绑架、炸弹爆炸、劫机、纵火、恐吓等,这与一般意义上的犯罪并无二致,但恐怖主义的特殊性在于其具有政治性的根本动机,是一种政治行为。“9·11”事件更是使这种活动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它以空前的破坏力、冲击力和影响力,给世界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国际关系、国际秩序带来深刻的变化;它也迫使世界各国再度聚焦恐怖主义,重新评估恐怖主义危害,并把反恐纳入国家安全的战略层面。虽然恐怖主义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恐怖主义威胁并没有在国际反恐斗争的严厉打击下日趋减小。仍不断发生的一系列恶性恐怖事件显示,恐怖主义威胁不仅依然存在,而且在一些地区还不断恶化。由此可见,反恐斗争仍是一项十分复杂、长期、艰巨的任务。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反恐战争不等同于民主战争,他不是世界各国在探索民主道路所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恐怖袭击给平民带来的大量伤害,这并非原于恐怖主义反对民主,他们反对的是夹杂着美国国家利益的伪民主。美国总是标榜自己是最民主的国家,总是试图用“美氏民主”作为全世界各个国家民主好坏的衡量标准。但恰恰这个“民主国家”曾经是是本.拉登的坚定支持者。在前苏联入侵阿富汉期间,美国为了与苏联争霸全球,向本.拉登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教他各种与苏军作战的战术,有一段时期本.拉登曾经被称为“英雄”,美国中央情报局教会了他很多暴力手法用于打击苏军。美国当初支持本.拉登或者萨达姆这是因为国家利益的需要,发动针对以“基地”恐怖组织为代表反恐战争或者推翻萨达姆的统治其意义也同样如此,这些都与民主无关。以“基地”为代表的恐怖组织把美国做为第一号敌人这决非是一种偶然现象。这其中即有宗教信仰、文化观念上的冲突,也是美国突出国家利益至上的必然结果。美国政府在国际事务上以“国家利益至上”为原则,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做为胁迫手段。轻则经济制裁,重则出兵干预别国内政尤其是在中东地区更是对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实行双重标准。这种“天下唯我独尊”的帝国作风,必然要激起很多类似本.拉登这样激进的伊斯兰原宗教主义者的强烈不满和反抗。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反恐战争与恐怖主义?我认为不应该把他简单的看成是“好人抓坏人”的游戏。恐怖袭击平民,造成无辜者的大量伤亡,无论他们的诉求目标是什么这种手段都是不能接受的,对于这种恐怖主义应该坚决的反对。我们也应该看到美国政府自身也存在很多问题,编造谎言做为入侵伊拉克的理由,当发生大量的虐囚事件时,美国国防部长曾经辩解说“某些国际法不适用美军”。也就是美国军人可以凌驾于一部分国际法之上。不尊重别国主权,蔑视国际法律。令人更加深恶痛绝之处在于,“虐待战俘者就是那些自称捍卫自由和人类尊严者”。如果这些战俘的亲人用自己身体做炸弹扑向美军与之同归于尽,这里究竟谁是好人那个又是坏人呢?我们能够简简单单的去划分吗?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恐怖主义在各种措施的严厉打击下依然泛滥,还有其根源问题。贫困、贫富差距、国际关系中的不公正现象以及社会动荡不安、种族部族冲突等,在一定条件下成为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一些副作用还在加深加重这些问题。要彻底铲除恐怖主义,就必须采取综合治理。在打击各种现存恐怖主义的同时,更应注重解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不平衡,缓解国际社会矛盾,减少冲突,防止潜在恐怖主义的出现。综上所述,反恐斗争既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这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为了解决当前反恐斗争中存在的问题,使国际反恐合作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联合国不仅要发挥更大作用,而且要起主导作用。因为,联合国是二战以来经过近50年发展涵盖国家最为广泛的国际政治机构,作用非常广泛,而且联合国已有12项反恐国际公约,这已经为联合国在今后国际反恐斗争中的主导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以联合国为框架,建立和完善全球性的反恐斗争合作机构,是彻底解决恐怖主义问题的根本出路。
范文九:国际社会确实需要解决一些关键的问题,而极端主义思潮也为恐怖主义提供了生存的土壤“9?11”事件以后,全球反恐联盟对恐怖分子施以重击,但仍然难以防范无所不在的恐怖主义。8月14日,《中国新闻周刊》采访了英国著名智囊机构――英国国际事务皇家研究所的发言人基思?伯奈特,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殷罡,请他们谈谈伦敦恐怖袭击阴谋带来的启示,以及对恐怖主义根源的看法。中国新闻周刊:为什么恐怖分子仍能发起大规模的恐怖袭击?基地组织是不是依然强大?恐怖主义防不胜防,是不是终有一天,还会发生类似于“9?11”事件这样大规模的恐怖袭击?伯奈特:当前的恐怖组织网络是以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无数小的恐怖组织团伙组成的。恐怖分子很容易获得制造炸弹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在互联网上也很容易找到制作炸弹的方法。恐怖分子的行动都是分散的、小规模的,这使得政府很难发现他们。恐怖组织还是很强大的。但是,尽管这五年里世界各地的恐怖袭击不断,但基地组织已经不可能有能力再发动一次类似于“9?11”规模的恐怖袭击。殷罡:恐怖分子躲在暗处,他们不可能每次都会失手。因此,与恐怖主义作斗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基地组织为代表的伊斯兰极端势力现在还是处于上升的状态。目前,基地组织逐渐分散,并逞本地化的趋势。所谓的“本地化”也可以理解为“欧美化”,这一点是非常可怕的。中国新闻周刊:参与这次恐怖袭击活动的多为年轻的、受过高等教育的英国本土公民,为什么这些年轻人愿意放弃优越的生活,为恐怖主义卖命?是不是英国主流社会与穆斯林之间矛盾的激化,使得恐怖主义有了更多的同情者?伯奈特:恐怖主义确实存在本地化的趋势。参与此次恐怖事件的嫌疑人是一群心理上存在问题并受到一些宗教领袖蛊惑的年轻人。他们认为,现在他们面对的是一个伪善的、危险的国内外环境,他们需要采取行动,加入所谓的“圣战”。这虽然并不能表明英国主流社会和穆斯林社区之间存在巨大矛盾,但是它确实说明了,政府需要解决双方之间存在的分歧。殷罡:首先要明白一点,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恐怖主义受到了宗教极端主义的控制。只要这种宗教极端思潮存在,恐怖主义就会有生存的土壤。对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应该加以限制。比如说在巴基斯坦,在那里有很多宗教学校,不遗余力地向年轻人宣传圣战思想、极端思潮、恐怖理论。如果这种教育内容依旧合法的话,那么局面会越来越糟。恐怖主义行为必定是经过了宗教极端思想的熏陶。因此,对年轻人的教育非常重要。中国新闻周刊:恐怖事件的发生使英国主流社会与穆斯林社区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政府应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伯奈特:英国政府需要制定一个更有条理的中东外交政策,最好还可以影响美国改进其复杂而矛盾的外交政策。英国和美国的外交政策很相似,但并非完全相同。英国始终与美国站在同一战线上,但是,当布什说出一些例如“伊斯兰法西斯”和“以色列占领黎巴嫩南部”等不负责任的煽动性言论时,托尼?布莱尔最好还是和他划清界线。殷罡:如果用政府或者伊斯兰教以外的宗教势力去影响、约束穆斯林社区,毫无疑问会引起更多的对立。因此,应该寄希望于穆斯林领导人,这非常重要。中国新闻周刊:许多人认为恐怖主义起源自以巴之间的矛盾,从更大范围上说,就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这种矛盾和冲突有没有一个解决之道?殷罡:国际社会确实需要解决一些关键的问题,比如巴以冲突、印巴冲突、斯里兰卡泰米尔武装与政府的冲突。如果这些冲突得到解决的话,宗教极端思潮的影响就会小一些。但是,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时间。而且,宗教极端主义不断在妨碍这些问题的解决。因此,国际社会不能承担全部的责任。
范文十:如何反对恐怖主义无论以什么借口,用什么方式,只要你将暴力施加于手无寸铁的普通平民身上,你就是恐怖主义。从类型学上来说,恐怖主义主要表现是暗杀、劫持人质、劫持交通工具、爆炸、武装袭击、生化袭击等,但其对象均为平民而非战斗人员,制造恐怖为其目的。对恐怖主义而言,杀戮不是其目的,其目的是制造恐慌气氛,这种恐慌被放大后以达到某种社会效应。在恐怖主义的枪炮和屠刀下,无辜的民众只是其实现宏大目的的工具而已。人类社会的非理性和歇斯底里基因,在恐怖主义宗派及个体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昆明火车站的恐怖主义袭击和对无辜民众的杀戮,让我们再一次见证了恐怖主义的邪恶和反人性本质!不可否认,恐怖主义的产生有一定的社会土壤,有历史和现实的根源。但这绝不能成为理解、同情甚至双重标准的托辞和借口。恐怖主义是一种毒瘤。无论多健全的机体,都可能滋生毒瘤,这是病症,得用猛药甚至手术;恐怖主义宗派及个体是社会群体中的变态,是基因的问题,不能不分是非地归罪于环境。在反恐怖主义的立场上,政府一直主张三条:一要标本兼治,打击恐怖主义,同时铲除其社会土壤;二不能搞双重标准,不能以立场画线;三是要加强国际合作。这三条主张给出了消灭恐怖主义的合适的有效路径。在全球化时代,没有国家和地区能“躲进小楼成一统”,国内问题国际化、国际问题国内化,世界日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敌我思维,敌友之分,辨识起来已经越来越困难了。全人类是共同大厦,是同一艘船!恐怖主义是全球性问题,这本应该成为今日世界的共识。可遗憾的是,总有一些人抱持“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的斗争哲学、抱持狭隘的现实主义利益观,在反对恐怖主义问题上打自己的小算盘。正如美国政治学者罗伯特·基欧汉所说,对于全球恐怖主义和非正规暴力,如何界定“我们的利益”就变得非常困难。他还说,如果所有的国家都全力反对这样的组织,恐怖主义很难成功。他举例说,对付恐怖主义的最有效的办法是截取其资金,可很多国家不愿意得罪银行。试想,如果没有外部大量资金的支持,能有那么多亡命之徒吗?恐怖主义就是恐怖主义,没有什么“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要对恐怖主义造就人人喊打的情势。然而,遗憾的是,敌我世界的虚假二元界分,已经深入了我们的思维世界。在9.11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国内竟然有很大分贝的、可耻的“欢呼”;一句“今夜我们都是美国人”竟被嘲笑了许多年。就在2013年,互联网世界还有这样的声音:我们不仅要回答中国究竟与美国联手缔造一个太平洋的世界,还是中国与德国、俄国联手缔造欧亚大陆世界,还是与亚非拉所谓的新兴世界国家联手重返第三世界。而且我们还要回答,本〃拉登究竟是恐怖分子还是神圣的殉道者,金日成究竟是流氓还是政治家,斯诺登究竟是叛国者还是人权的捍卫者。——强世功在在北大法学院2013届毕业典礼的演讲如果大家不清楚他这句话的答案,我再给大家看看别人对他的回应:最近北大一位教授在毕业典礼上致词时向同学们提出几个严肃的问题:本〃拉登到底是恐怖主义分子,还是神圣的殉道者?金日成究竟是流氓还是政治家?斯诺登究竟是叛国者还是人权卫士?人们都知道这位教授的答案。你们该如何回答这几个问题呢?在我看来,如果在第三个问题上有所困惑尚可原谅,但前两个问题竟然还是问题,这本身就是令人担忧的大问题。——丛日云教授在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3届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本·拉登竟然成了“神圣的殉道者”!我们的强教授的胆魄真是非同一般!在上世纪70、80年代的冷战背景下,美国中情局为了在阿富汗反对“邪恶帝国”苏联,与拉登的恐怖主义游击队结成了统一战线,并资助对方。然而时过境迁,苏联人走了,敌人的敌人,曾经的朋友,变化了敌人,美国人尝到苦果!恐怖主义是人类的公敌,为了所谓的种种堂皇的理念,视生命如草芥,血腥残忍,反人性、反文明。对于恐怖主义,政府应该给予严厉打击,以保卫普通民众生命与安全!同时,在公共议论的世界里,我们也应该明辨真伪。因为,谬误流传,不仅腐蚀民众的思维,甚而会腐蚀我们的公共政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巴基斯坦恐怖袭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