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培:中国金融混业化有什么前景

俞敏洪:创业无贵贱 小苗成大树 _财富人物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俞敏洪:创业无贵贱 小苗成大树
  直到今天,这一行的准入门槛仍然非常低,开饭馆与高科技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创业没有贵贱,但不代表没有原则,尤其是诚信的底线决不能突破。――俞敏洪
新东方教育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俞敏洪(配图:中国企业家网)
  “直到今天,这一行的准入门槛仍然非常低。”新东方教育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俞敏洪认为,从创业的角度,开饭馆与高科技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创业没有贵贱,但不代表没有原则,尤其是诚信的底线决不能突破。”
  对于企业家精神,俞敏洪指出有四个维度:
  第一、冒险精神,“创业没有百分百的保险,准备创业就意味着你要准备接受90%的失败”;
  第二、愈挫愈勇,“在创业的路上,成功与失败是孪生兄弟,普通人遭遇挫折容易一蹶不振”;
  第三、团队精神,“创业企业家一定是个人英雄,但绝不能犯个人英雄主义”;
  第四、创新精神,“创新与创业一样,不求惊天动地,只要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改动就是创新”。
  以下为观点原文:
  创业无贵贱 小苗成大树
  在分享企业家精神之前,俞敏洪先分享了他的一些特别感悟。俞敏洪说,今天很多人谈到创业,都是很宏伟的计划书,但真正伟大的创业往往都是从小做起的。新东方最早就是教英语的培训班,只有十几个学生,连个执照都没有。直到今天,这一行的准入门槛仍然非常低。全球第一大零售巨头沃尔玛也是从小店做起,创始人萨姆?沃尔顿就是在小镇上开一家小店卖便宜衣服。从创业的角度,开饭馆与高科技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饭馆开得好,可以成为麦当劳、肯得基,比新浪、百度不差。在星巴克之前,也没人想到咖啡馆可以连锁全球。
  底线不可破 诚信不可丢
  创业没有贵贱,但不代表没有原则,尤其是诚信的底线决不能突破。新东方能成功走出浑水事件,凭借的就是诚信。俞敏洪表示,在创业的路上,你会遇到各种危机,尤其是准入门槛很低的行业,意味着你的对手既有狼也有老鼠,狼会让人见识血淋淋的竞争,老鼠则可能无孔不入。他们肯定会在某些阶段、某些领域给你带来巨大压力,这非常考验你的定力。新东方很多竞争对手以销售为导向,拼价格、做规模,但把最本质的教学没有做实。当浑水事件袭来,投资界对教育领域不再盲目投资,而是非常注重调查研究时,所有只为融资而盲目扩张的花架子机构全部应声倒下。他说,企业不守底线,就是自取灭亡,只是时间早晚。
  企业如帝国 英雄加制度
  俞敏洪表示,企业与社会是两个不同的系统,社会和国家需要民主,保证公民人权的平等和机会的公正,但作为一个创业的企业,民主就未必最好,尤其是在初创期,由企业家才华出众的人更集权一些,反而可能更好。
  对于企业而言,领导人和制度都非常重要。领导人的重要性在于做到最好,通过出众的企业家才华把企业做大做强,而制度的重要性在于防止最坏,以严格的规矩防止坏人胡作非为。对此,他从历史的角度进行阐述,开国皇帝所开创的帝国能否长久,关键看有没有能像汉武帝、唐高宗一样带来中兴的领导人。同时制度在基业长青路上也至关重要。古罗马帝国能超越千年,中国的朝代只有几百年,很重要的差异就是制度。古罗马有元老院制度制衡皇帝的权力。
  企业家精神的四个维度
  接下来,俞敏洪详细阐述了他所理解的企业家精神。
  第一、冒险精神。创业没有百分百的保险,准备创业就意味着你要准备接受90%的失败,因为每100家创业公司只有十家能留下来,最后能做成顶级公司的可能只有一家。创业是生活方式的博弈,要计算你现在和将来稳定预期的东西,换成创业的风险和收益值不值。创业前还要简单权衡一下你是否输得起。
  第二、愈挫愈勇。在创业的路上,成功与失败是孪生兄弟,普通人遭遇挫折容易一蹶不振,但企业家会从挫折和危机中努力寻找机会,波折反而容易激起他们的兴奋点,平淡反而是他们难以接受的。马云、史玉柱都有这个特质。除了三次高考和大学肺结核住院一年,俞敏洪还以最近经历的浑水事件,形象而深刻地解释了他从这场危机中找到的三大收益:回购股票、竞争环境净化和管理层激励。
  第三、团队精神。俞敏洪表示,创业企业家一定是个人英雄,但绝不能犯个人英雄主义。个人英雄和个人英雄主义共同点是都有极强的个人能力,但绝对不同的是,个人英雄有容乃大,广纳英才为我所用,有强烈的团队精神。个人英雄主义唯我独尊,排斥团队,视英才为威胁,除之而后快。他表示,如果没有王强、徐小平等组成一个强大的团队,新东方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第四、创新精神。俞敏洪表示,创新与创业一样,不求惊天动地,只要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改动就是创新。在他眼里,创新如水,水随万物而变,可结冰、化雨,可环山、入海。
  随后,俞敏洪又对企业家精神做了理想层面的总结。他说,真正的企业家本质上都是有理想的人,而不仅仅是追求财富的人。企业家没有理想,企业就没有文化,没有文化的企业无异于冰冷的商业机器,最终会被社会淘汰。企业家如果有余力,还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本文系作者参加北大国际校友创业活动,坦诚分享“企业家精神与创业之路”)
&&|&&&&|&&清华五道口金融家大讲堂之万建华篇实录全文
来源:搜狐证券
  主持人:
  我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聂风华,欢迎各位莅临今天的清华五道口金融家大讲堂。
  最近挺多的最震撼的两句话是,三大运营商说书,搞了这么多年发现真正的对手是腾讯,银行的大佬说阿里有了个支付宝还不满足,又在大举涉足金融,要包抄他们的后路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的确跨界的看上去也许不专业,但是创新者以前所未有的迅猛从一个领域进入另外一个领域,传统的边界正在被打破,新的商业模式汹涌而来。
  当今时代数字化、信息化已经成为金融业的生存环境乃至存在形式,正如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吴晓灵院长所言,金融也进入了数字化生存的时代。
  今天我们非常容幸地邀请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国泰君安证券董事长万建华老师与大家分享,他关于金融行业生长逻辑的长期思考。
  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财政金融系后,万建华老师考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前身――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在读书期间他作为主要的作者之一发表了对金融改革理论和实践有重大意义的《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索提纲》一文,在当时股票、证券还是理论禁区的背景下,就提出了开放金融市场作为中国金融改革突破口的建议,这是应当进入中国当代金融史的重大历史事件。
  1993年万老师毅然离开了令人羡慕的中国人民银行计划资金司领导岗位,加盟。2001年他受命筹建中国银联担任首任董事长总裁,随后又任上海国际集团总裁。2010年9月担任国泰君安证券董事长至今。
  作为中国金融界的大佬级人物,万老师在金融企业的从业经验与金融信息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在金融信息化领域有独特的实践和探索。
  在这样一个持续变革、持续创新的时代,赋予了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电子化成为金融机构全新的发展逻辑,数字化时代的金融变局如何演绎。
  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万老师上台演讲。
  万建华:
  30年前是五道口的学生,今天很高兴也很荣幸,能够回到母校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我和金融的结缘始于五道口30年前,已经30年了。这30年刚好是中国金融业发生巨大变革的30年,那么这个变革里边在前期主要的推动力量大家都清楚,是市场化取向的改革。那么这30年里面,前10年先是在五道口读书,完了进人民银行总行,1985年毕业以后进人民银行总行,在人民银行总行工作了差多8年,所以说这一段应该说中国金融业的变化、变革,紧紧地与当时的经济改革、金融改革紧密相关,所以推动当时中国金融业变革的一些重要的体制方面的改革还是这种制度性的、体制性的变迁。
  那么在20年前(1993年),我由央行去了商业银行,由宏观转向微观,因为在央行是宏观金融调控、货币政策。1993年去蛇口,当时招商银行是在蛇口,转向了微观金融,转向了商业机构。所以这20年中国金融业的变革,或者说代表性的中国商业银行的变革,除了继续延续我们整体看30年的市场化改革,另外一个重要的推动力量出现(信息技术、IT),所以这20年中国金融业的变革、变迁与信息技术的影响紧密相关。所以这30年,我们以30年来看,中国金融业这30年的变革两大推进力量,一个是市场化改革、一个是信息技术的影响。
  那么今天我们重点说信息技术的影响,市场化改革我相信很多老师都说过。那么信息技术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或者说作为这一期间、这一时期中国金融业、中国商业银行的变革的主要推动力量,我们看到国际上应该说时间更长一些,40年、50年,从计算机发明之后,逐步逐步对金融业的影响。
  对中国而言,中国当代或者说现代金融业的变革,始于80年代初的经济金融改革,但信息技术的影响对金融业的重大影响,甚至是这种影响的不同阶段,它的角色变换集中在这20年,所以从我个人来讲,也应该说有幸,一个是30年毫无疑问全程经过,20年在微观金融机构去,恰好今天是整20年,看到或者说亲身经历全都有,30年、20年也好,全都亲身经历,一辈子有这样的经历应该说也是挺容幸的。
  那么这个信息技术对金融业的影响,它产生的变革性的影响,在这20年里面,实际上有两个阶段我刚才说了,一个就是信息技术作为一个技术性的工具,它替代传统的金融业的业务处理方式。那么到了后期,它不仅仅是作为工具了,它成为了推动金融业变革的主要力量,前面是作为工具提高效率,在替代原来的手工处理方式、传统的处理方式,那么到当代它已经成为推动金融业变革的主导力量。
  我们怎么来看这一段金融业的变革,它怎么发生的?在当前有什么样的特征、特点,下一步会怎么走?走向何处?我们都把它做一个梳理、回顾,理一理。不一定正确,但是把这个话题、把这件事情提出来,我们理一理,也许将来有学者把它理得更清楚、更有条理、更逻辑性。但是它确实确实到了我们应该好好地梳理的阶段了。在这里我做一个梳理,也对未来做一些预测,把这个问题提出来。
  想讲的第一点就是我们当前的金融业可以从某种角度来看,是一个数字化金融时代,最近刚出的一本书,我们把它叫做《金融E时代》,其实就是所谓的IT金融时代,我们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当前金融业。
  怎么来看IT金融时代(金融E时代),首先第一点很有意思,我一直在思考金融业和信息技术,我们说它是同源的,很有意思,它们都是数字化的东西。信息技术整个就是数字化的,包括哈佛大学教授提出来的数字化生存。金融我们把它看得完全是一个数字表现,我们说金融业经营的是货币,货币其实就是数字,所以金融与信息技术同源,有共同的基因――数字,这是一点,这不展开说。因为这样,所以信息技术一个非常好应用的领域是金融业。而且金融业正因为这样一个特点,信息技术一方面对金融业产生巨大的变革作用,同时因为金融业的需求可能也反过来促进信息业的发展,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我们看到金融业还是一个比较古老的行业,关于金融史我们都知道,最早在欧洲、在地中海什么的,中国以前也有钱庄什么的,至少我们可以说金融业几百年,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它的基本的业务模式几百年里面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我们都知道传统的、基本的模式就是存贷汇,至于说存怎么来的,是因为现金保管出来的,以及由此现金保管闲置的钱拿去放贷派生出贷款,再因为有存和贷产生出汇,存贷汇,古老的传统金融业的基本模式(存贷汇),在当代这个业务模式发生变革,当然基本的元素还是存贷汇,但是由此衍生出来,我们说现在金融业就是存贷汇太ABC了。20年前我们说资产都是存款,大家确实就是把它当存款,现在的货币资产肯定大家不把它做存款了,存款只是很小一部分,都换成各种金融产品了,换成投资,换成各种理财,那么他说还是存款吗?你可以同时说也可以,但它确实是各种金融工具、金融产品。
  但它是存吗?也不是存,因为存款是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对个人的负债,风险是金融机构身上,你如果变成了各种产品就不是了,你已经是在做投资了,所以说这个存款已经变换成这种形式了,它已经某种程度上我们看成是存贷合一了,当然后面也不光是贷了,很多东西已经是投资了。种类就太多了,这个就不一一列举了。
  汇也是,以前的汇多简单,最早的像现金押运,马车押送。到后面从中国来说像钱庄汇票,我们也看的比较多的山西票号那些东西。在当代通过信息技术,我们现在说的是支付了,已经完全不是当初简单地帮他们汇个款。那么汇已经延伸成,一方面从金融机构本身商业银行内部,由北京到上海、上海到北京,这还是一个机构行内的资金汇划,当代的汇更多地从空间上已经扩展为立体的、跨行的、跨机构的、跨区域的、24小时的一个全方位支付体系、支付空间。
  这个汇从业务模式上来讲,跟前面的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成存,不能简单地说成贷一样,金融产品、金融理财、金融投资等等,各种形式的产品可能现在不是说几百、几千,可能几万、几十万,各种形式的金融产品、金融工具、金融组合、金融衍生品&&,再跟支付紧密地结合,所有这些都是信息技术在推动。
  所以信息技术对传统业务模式发生剧变,这个推动的力量,应该说信息技术是作为主要的推动力量。
  我们回过头看这几十年发生这些变化,一个是我们以前简单地说的一个词儿叫做金融电子化或者说金融信息化,我这里提出归纳金融电子化、金融信息化它还是一个技术替代,是一个提高效率,提高业务处理的速度、效率,这个时候它的核心还是把它作为一个工具来看,但是发展到后面,我把词儿反过来(为了便于理解),我们说金融电子化,我们反过来说电子金融化,这个时候它信息技术、IT是作为变革的主要力量。前面说到的我们当前金融业所产生的一系列巨大变化,其实是由信息技术引起的,这个时候它已经不简单地是你拿来用的工具了,它是促动你变革的东西了。所以为了便于理解,我说这二三十年信息技术对金融业的影响由金融电子化转为电子金融化。
  这里面我们把它说信息技术对金融业的影响反客为主,这个尤其是随着互联网出现,尤其是当前移动互联的出现,在移动领域的应用,包括这个信息技术的一些最新发展的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与此相关的在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商业模式的所谓平台,积极最新的发展的移动互联、移动终端,我们把这几个东西串起来,对商业的影响、对金融业的影响,我们把它串成一个词儿叫大云平移,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移动互联、移动终端&&,大云平移对当前金融业的影响从广度、深度上已经促动整个金融业的变革力量是越来越强大。第一点我们说当前的金融业进入了金融E时代。
  下面我们看一下这二三十年来IT对金融业变革有哪些方面的影响,有些我刚才前面也说到了,一个是我们看改变业务模式,包括刚才说到的,比如说传统的存贷汇这个形式,对于当代的金融业完全不能简单地用存贷汇来看待了,已经面目全非,它的各种业务方式、业务产品延伸出像理财、投资,每天都在不断创生的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以及由此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消费。所以整个包括交易、托管、投资、融资、支付、理财、财富管理、财富服务&&,整个金融业当前的业务模式这样日新月异的变化,确实都是由于信息技术的推动、金融业的不断创新。
  第二个我们看到信息技术对金融业的影响,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金融业的综合化、全能化趋势,怎么来理解信息技术对金融业的综合化、全能化的影响?所谓混业影响,我们很简单地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我们大家都作为金融业的客户来看,你在银行的帐户,在以前,在银行我们说是存款,前面说了无论是活期还是定期,形式是存款,那么如果做股票、债券、其他金融投资到金融公司去,如果买基金又是基金公司,炒期货到期货公司,那么日常的要各种消费,到各种社会的商业机构、服务机构,水电煤气等等全都是分割的。但是在当代现在全都集成了,所有的事情你在自己的账户上都能办。
  所以说个人在银行的综合帐户,你的货币资产的综合帐户,就成为你所有的个人金融活动、金融货币理财,你的日常生活,你的各种包括旅游在内,等等都可以通过你在一个金融机构的帐户都能实现。那么都能实现你干嘛分割?所以已经从客观需求上,个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需求上需要综合。这是从客户的角度上来看。
  从机构的角度上来看,机构毫无疑问通过一个信息处理平台、一个计算机平台,完全没有必要说我商业银行就做商业银行的事儿,证券公司就做炒股票的事儿,如果这样的话,因为技术上完全可以集成、可以综合,但是你人为地把它分开,对社会来讲是低效率的。所以从这个社会效率的角度,从每一个机构本身竞争的需要也好、降低成本的要求也好,都也影响把它集成起来、综合起来,这才会有我们这十几年看到的,像招商银行最早提出一卡通,它集成你个人的资产、提供你综合的服务。那么我们现在看到典型的像平安集团,他在集团层面建立一个综合的信息处理平台,给大家提供一帐通服务,那平安是一个金融集团,他有银行,有保险起家,有保险、有平安证券,基金公司他也有等等,他把它全部集成通过建立金融控股、金融集团,把各个业态集成到一个集团的数据处理平台上,然后给所有的客户提供一帐通服务,这一帐通你保险也可以绝对没问题,银行也没问题、证券也没问题等等。
  所以确实从客观上,金融的综合化、全能化,我们刚刚说从个人客户来看也好,从金融机构改善经营、降低成本,为社会提供综合化、全能化服务的需要,客观上这个社会有了综合化、全能化的需求。那这个怎么产生的?是因为信息技术提供了这种可能、提供了这种条件,所以信息技术为社会客观存在的,希望整个金融活动甚至日常生活,能够综合起来这样一个需求,在金融机构通过建立综合数据平台的方式,能够提供实现。所以信息技术对金融业我们说它推动真个金融业的变革,为金融业的综合化、全能化提供了技术可能,也推动了这个实现。所以这个很重大的方面,我们看到一个技术,推动金融业的综合化、全能化。早晚有一天我们会看到大型金融集团,商业银行也好、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也好,其实大家干的都一回事儿。之所以干的是一回事儿就是因为信息技术提供了这种可能,将来我们看到金融机构还有的叫商业银行、有的叫投资公司、有了叫投资银行、有的叫保险,但事实上大型金融集团是什么都能做,也没有必要去分割它。分割了很不合算,对社会来讲也很不方便,如果你还是分割的,人家就不去你那儿了,谁不希望一个帐户什么都能办。
  我们看到这一两年,看到整个金融业的脱媒趋势,去年年中有人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的观点,互联网金融的观点里面很重要的就是关于金融脱媒,为什么金融脱媒?在互联网时代像阿里巴巴、淘宝、腾讯,对于所有的参与者来说,可以越来越多地了解充分信息。我们说以前金融业之所以会把它作为一个金融中介,作为一个像商业银行也好,我们老说是一个中介,很大程度上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信息不对称。比如说我们来理解想投资的人他不知道谁要钱,特别是完全有信誉的人,需要钱的人也不知道谁有钱,这最简单的理解就是这样的信息不对称,但是有一个金融中介,他知道谁有钱,他也知道谁要钱。所以金融机构很大程度上是作为中介存在,在互联网时代信息越来越对称了,它可以告诉你。
  那么有一个平台企业,或者说你自己只要通过搜索方式都能发现,有钱的人发现谁要钱,而且这个人有信誉,要钱的人知道谁有钱,所以说基于这个去年谢平提出互联网金融,通过互联网企业搭一个平台就能实现,可以不要银行、不要金融机构,所以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金融业的脱媒,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由此又推动了所谓的泛金融、类金融、泛市场管理等等的出现。
  再一个我们现在目前也比较热的,所谓的跨界经营、跨界金融,跨界从几个方面来看,一个是从金融机构、从商业银行来看,顺应这种互联网时代的兴起,顺应当前泛金融的兴起,那么金融机构,特别是是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依托于他自身的客户优势、网点优势、资源优势,以及他自身强大的实力,现在去做各种的,包括特别是为高净值客户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所以我们现在有一个说法,改革金融机构触电去做电商,目前比较代表性的像,其实各家银行都有,招行、&&很多银行已经有了,正式树起旗帜的是建行,这一年来应该说是发展得非常好。
  另外我们也看到电子商务企业,其实还不仅仅是电子商务企业,通讯也、互联网企业,他们涉足金融,所谓的电商淘金。他们为什么去做金融?我们从一个案例可以很简单看出,从阿里巴巴集团下面几个企业发展来看,阿里巴巴2004年先做了淘宝网站,线上下单可以解决,但是支付解决不了,所以当时的模式是线上下单线下支付,后来他做了支付宝,支付宝是为了解决淘宝的问题应运而生的,但是支付宝做着做着把淘宝一起成长壮大,但是它作为一个独立的业务模式可以存在的,所以他只要一扩展,他就变成了一个第三方支付企业。
  做支付就已经进入到金融了,我们说传统的存贷汇,支付已经是金融里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支付宝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它之所以能够完成支付线上支付,它采取的是虚拟帐户的方式,虚拟帐户一建立实际上就是帐户了,我们知道帐户其实是存款帐户,帐户是有钱的,要不然你怎么支付?有了这个帐户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其实金融业的所谓存贷会,他存也有了,他有了存就是按我们当代金融业的存,已经千变万化了,那他也一样可以跟着千变万化。
  我们前面说了个人的帐户在当代可以成为你所有的金融活动也好、日常生活的出发点和归属点,是答应应,你什么事情都帐户出去,有什么收入又回到这儿了,投资理财、汇款、购买&&都从帐户出发。像支付宝也有这个功能,当然我们现在规定他的钱你不能随便用,因为你不是金融机构,必须作为备付金在商业银行存管,但是把他手脚捆住了吗?也未必,存在那个银行,跟银行签一个协议,钱搁在你这儿不能动,你另外给我钱吧,另外人家能不给吗?不给的话我换个地方。所以说它存其实也有的,把这个钱用起来那存贷汇也都有了。但是他现在通过不同的机构来实现。
  我们看支付宝做支付,也有存款,然后成立小贷公司去放贷款,所以我们看到整个阿里巴巴集团会提出三大战略,去年喊出数据挖掘、大数据,建立一个平台,另外做金融集团,他现在已经实施了,上个月已经把整个阿里巴巴跟金融集团分设了,把人也安排了。所以我们看到互联网企业如何一步步做贸易起家转向商业,商业怎么又做到支付,支付最后变成金融,整个过程里边跟监管部门都没关系,但是他都有了,五脏俱全,整合到一起该有的都有了,所以才会喊出要打造金融集团,才会叫板传统金融企业。
  我们在座的大家是不是知道马云比较著名的一句话,其中有一句比较著名,叫银行不改变,我改变银行。那这个都怎么来?都是信息技术发展,都IT业的发展走到这一步,所以整个金融业确实变革,它这个边界都模糊了,跨界已经这样,那行,你互联网企业、电子商务企业、通讯企业来做金融,行,那我金融业做你,所以才会有商业银行,我电子商务也来做,其实也都能做成。
  那么这里面我们还回答一个问题,可能大家也听说过,尤其是去年以来有一个说法,最早是九十年代中期当时有一个说法,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金融业可能走向衰亡,那样时候是基于一个很简单的认识,就是信息技术把金融业都给替了,金融业就变成了一个IT企业,或者说我IT企业把金融业的活都干掉了,你就活不了了,所以会有所谓的比尔盖茨,传统商业银行都将会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恐龙行将灭亡,这个话是十几年前的话,这十几年来没有人提,但是去年好像提出这个问题,因为确实互联网对金融业的影响,在去年非常突出,每天都有新闻。确实互联网企业、电子商务企业也感觉特别良好、雄心勃勃,认为当代金融业确实要颠覆掉,也会有银行不改变我改变银行这样的豪言壮语。
  会是这个情况吗?完全不会。因为这个话是十几年前的话,十几年过去了,我们看到金融业发生什么变化,商业银行是弱了吗?没有,反而更强大了。所以这本书里面我用了一个词儿,说当代金融业、当代商业银行借助于信息技术,使自己变得更为强大、更为无所不在,无所不能。
  同样的刚才说到整个金融业,我们在传统金融机构里面本身也看到这种变化,混业经营,综合化、全能化,所以从去年以来,证券行业、证券公司的创新转型,像我们国泰君安明确提出发展战略,要打造综合金融服务商,到发展为全能型投资银行,其实也是基于对这种信息技术对金融业的影响,基于对这个分析、判断提出我们的发展战略。我们也看出这是未来的趋势。
  我简要地从这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看到当前金融业进入IT金融时代,我如果要列举的话太多了,我们从几个主要的方面来看,信息技术如何反客为主推动金融业的变革,在一定时候之后我们发现产生重大的影响,包括刚刚说到的综合化、全能化趋势,它是有客观基础的,不是仅仅简单从体制改革的角度去看,事实上它是有客观的社会基础、客观的社会需求,以及社会经营效率的提升这样一个客观基础。
  另外我们看到金融业怎么在演变,传统金融业以变应变、因势而变、与时俱进。新兴的电子商务企业如何跨界经营,这些变化还在继续不断地变化,今年年初都有好些新消息,以及像阿里巴巴集团三大战略金融集团的设立,还有像腾讯、新浪、百度、搜狐等等这些互联网企业,都提出进军金融业。
  那么金融业如何应对?包括京东商城也做支付,苏宁电器收购一个第三方支付,还有我们看到很多类金融企业的兴起,第三方现在已经几千家了,资产管理公司这一年多由证券公司资管公司发管,现在已经推广到保险业的资管、社会化经营,基金公司设立资产管理公司,整个金融业很重要的一个发展趋势,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等等,这些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或者说都在有一个局外之手在推动金融业的变革,这就是信息技术。
  我们回到刚开始说的金融业与信息业是共同的基因、是同源的。而且这个发展、变革还处于活跃期,最后会走成什么样子?我们大的知道往这个方向走,但是每天都在不断地创新、不断有新东西。所以整个金融业在当代,我们用一个词儿说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一点不为过。
  最后回来说基于这些,把这20多年从事金融业的观察、看到、亲身经历的这些变革、这些变化、这些影响把它梳理,所以写了这本庶,《金融E时代》,
  我再梳理一下这本书中的观点:
  第一个是当代金融业金融IT金融时代,这个不再说了,前面都谈到。
  第二个我们提出中国金融业这30年里面的变革、变迁的两个基本动力,一个是整个贯穿30年的市场化改革,一个是这20年的信息技术对中国金融业变革,是重要的推动力量,甚至某种程度上跟市场化改革同样重要的主导变革力量。
  第三个我们看到这20年,中国金融业贯穿在里面的一个前期的金融电子化,发展到现在所有机构在一个国家范围内的联网化,跨机构、跨区域,再延伸到全球联网。所以我们看到信息技术一步步地前中后台、同趁、同机构、跨区域、跨机构、跨国家。这些完成之后反过来又推动金融业的变革,因为倒过来金融电子化到电子金融化,又推动整个金融也的变革、推动整个商业的变革,甚至推动我们社会生活的变革。所以在1995年哈佛大学有一个教授就提出了我们社会生活是一种数字化生存,现在时间越久体会越深,那个时候提得非常早,还一下子理解不了。
  第四个刚才前面说到了,信息技术推动金融业的综合化、全能化。我们以前说金融业的混业经营,综合化、全能化都是从体制、制度变革的角度去理解它、认识它,但是今天我在这个书里面说出,它确实是一种客观的需要,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现实的个人机构整个业务的集成,综合化处理,金融机构的综合化平台的搭建,综合化服务、全能化服务,都是一个社会客观的需要、客观的存在。所谓的体制改革它应该是顺应这种客观变化做的调整,今天不调你早晚要调。这是第四点,信息技术推动金融业综合化、全能化,冲击现有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推动我们监管当局下一步早晚要调整。
  第五个是,去年以来我们说到电子商务平台为王,在金融领域也同样如此,所以在这本书里面我专门写了一节平台经济、平台商业、平台金融,之所以平台为王,这里面我们看到平台的特点、它的双边市场的特性,平台是有人参加、有人需要,为了大家理解我在书里面说了一个央视春晚,央视春晚就是搭平台,需要的一方是广大观众,表演的是各路明星,都不是央视自己表演的,他把大家找来,他搭了一个平台。所以说央视春晚是一个简单的平台商业,尽管他不靠这个挣钱,但是他基本的平台模式就有了。
  所以说这里面的一个平台,包括其实我们再看平台,这两年互联网出来的,我还在书里面举了古老的集市就是平台,拉东西去卖完了再卖东西,大家去赶集,那个集市就是平台。我们再看到像证券交易所,他就是搭一个平台(企业挂牌大家投资),所以它是一个双边市场。
  另外这个平台的组织者、运营者必须制订规则、制订标准,到这儿来我们按规则、按标准来做,这个规则、标准不一定是监管当局,其实它是运营商自己制订就行了,你像证券交易所,他交易所制订规则,要不然大家玩儿不成的,就很简单,打篮球大家上去就拿脚踢,那肯定不是篮球,所以打篮球的按打篮球的规则,踢足球的按踢足球的规则,做这个就必须按这个规则来,要不然就玩儿不下去了。平台的运营者制订规则,包括淘宝作一个企业搭一个平台,他就有他淘宝的规则,你说他代表政府吗?它不是政府制订的,就是企业制订的、平台运营者制订的,你要不然别上这个平台,上这个平台就得听我的,所以运营者制订规则、制订标准,因为他是平台规则的制订着,所以同时第三个出来了,他也是裁判者,他按照这个规则来裁判。
  平台的运营者和参与者利益是一致的、是双赢,因为有这个平台大家参与可能得到发展,得到不光是他参与者,你平台也一样,平台因此而成长壮大,越滚越大,同样典型的比如说淘宝,但是它还不一样,因为它是平台,越大越强大。所有其他的就变成他的优势,因为这样所以平台为王。
  金融业也同样如此,这是第五个,在互联网时代平台为王,金融业同样如此。有关相关在互联网时代的一些提法,什么先发优势、赢者通吃,赢者通吃其实在平台上最典型,强者很强等等,它是因为这些特点而产生的。
  第六个,我在书里面也提出来了,看到金融业有一个现象、有一个特点,也是因为信息技术发展出来的,得帐户者得天下。这个很简单,我来给你们比较一下。你像证券公司跟商业银行,我们书里面也分析了,商业银行这10年是黄金10年,是高歌猛进的10年,10年之内翻了几十倍,由10年前个20万亿资产,变成今天的130几万亿的资产,我们看到证券公司在这十年基本上是原地踏步,当然这里面有很多的种种因素,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是商业银行借助于他的客户优势,客户优势体现在帐户。商业银行的帐户就是我前面说到的,是一个综合类帐户,是一个集成所有业务、所有资产的帐户,这个帐户成为你所有个人、机构经济活动、投资活动甚至日常生活出发点和归属点。
  我们还拿商业银行跟证券公司来看,你在商业银行有一个帐户,你现在有闲置的资金,你想做股票,你把钱划到证券公司去,这一段行情好炒一段股票,接下来行情不好了不炒了,不好了钱又回到商业银行了,所以商业银行是你个人金融活动的大本营,你走了以后还要回来。整个社会经济发展、GDP高速增长,社会财富的爆发性增长,最后都集中在商业银行里面体现,证券公司你炒股票来了,不炒股票走了,他一直长不大。这里面很重要的是商业银行有基本帐户,它代表了你强大的客户背景、客户基础,业绩预这个帐户,因为你所有的活动,而且通过互联网的发展,这个活动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产品越来越多等等,就产生了放大效应,所以帐户非常重要,但是证券公司没有,所以他老是在原地徘徊。
  我们前面举了支付宝的虚拟帐户的例子,支付宝之所以今天发展得越来越大,在第三方支付企业里面是代表性的,增长非常快,它因为有虚拟帐户,帐户也不光是银行的、不光是金融机构的、不光是以钱为代表的,我们还可以引申再扩展看,很多互联网企业,甚至有很多其他各类企业都建立会员体制,会员我们把它换过来看一下,其实它也是帐户,通过这种方式把大家稳住,通过基于会员帐户提供各种各样的优惠、各种便利、各种特殊性。所以我在书里面提了得帐户者得天下,对金融机构尤为重要。所以我们在国泰君安,我们现在提出要为客户建立综合帐户,你别来了又走了,不炒股票走了,你不炒股票也待这儿,商业银行给你提供什么我们也给你提供,一定要注意通过帐户,通过把帐户变成个人客户,金融资产、金融活动的根据地、大本营,也让他成为你日常生活的出发点和归属点,那你一样会壮大。所以很形象地提出了这个观点、得帐户者得天下。
  第七个观点,就是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看到,我们前面说了电商企业、互联网企业叫板金融业,他们要淘金、要跨界经营,这个是不是会出现替代传统金融业,把传统金融机构边缘化,因为它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它的成本更低、它的创新能力更强、它都一帮技术人员在那里,也没有网点,也不要房子。简单一听好像是可以的,但是未必。所以我在书里提出未来金融业发展的两条路径,一条没问题,这说的是对的,通过互联网技术、互联网的方式为大众服务,产生的一个大众化、标准化、因为你要上互联网、要大众都参与,你肯定这个产品得标准化,不是标准化的东西不是大众化的东西,所以它都是相关的,对于标准化的金融服务、金融产品,大众化参与、大众化选择,它产生的是规模化效应。
  所以金融业发展的一条路径,对于一些基本的金融活动通过标准化、大众化、规模化的发展,在这个方面有可能互联网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占有一定的优势,这个优势在于它的创新能力、研发能力和它的低成本,当然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未必,传统金融机构我也可以这么干,传统金融机构借助于信息技术、重视信息技术,通过金融电子化也可以完全提供这些,何况他还具备他传统的客户优势、资源优势等等。
  而且网点也不一定完全就不好,有一些网点可以撤掉,有一些留下来还可以继续做其他的各种服务(比如面对面的服务),这是一条路径,也不一定完全就是互联网企业、电商企业的天下。
  另外一条路径是,金融还是金融,金融不是IT,在很大程度上是两者有机结合、紧密结合,但是信息化、电子化、不是金融的全部,也不是进的本源,金融还是金融。货币理财、金融理财它的分析、研发、创设这些,都不是说互联网可以替代的,同时随着财富的增长,高净值客户群体不断地扩展,很多都要结合每一个人的每一个客户的特点去量身定制。所以金融业发展的,本身是金融的特点,而且随着财富的增长,高净值群体的不断地扩展,它另外一个是个性化、定制化、管家式的服务,这个时候金融本源、金融的从业人员相当一批还是金融专家、技术专家,是需要靠定制,不是标准化、大众化,一上网全部都解决了,因为它是一个个性化的东西、非标准化的东西,必须量身定植。所以财富管理、资产管理也是目前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我说金融业发展未来两条路径,一条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标准化、大众化、规模化的业务,相当重要,而且是整个金融业的基础,另外一个是个性化、专家式的量身定制,很可能这一块儿还是高利润的产生的,所以我们说的商业活动的、金融业活动的二八定理,真正大众化、标准化、规模化的东西,它的价格不断地压低,而个性化、定制化的东西不存在市场竞争价格,它每一个都是单独定价,所以它个性化的业务同时个性化定价,只有同质化才带来残酷的价格竞争,个性化的它就没有价格竞争了,关键的还是取决于你的整个资产配置的组合的有效性、合理性,符合它的要求。
  金融业里面会成长一批强大的投资顾问团队、客户经理团队,会有一批管家式的客户经理,这一块儿靠技术吃饭、靠经验吃饭、靠你的营销能力。
  我在书中一些主要的观点就是这些,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观点,时间也差不多了。
  主持人:
  下面我们有15分钟左右的交流时间。
  提问:
  您刚才让我们认识到了信息技术对于金融改革的深刻影响,但是我们也知道任何一门技术都是具有两面性的,而且技术的异化可能会带来新的风险,比如说在证券交易中存在着程序化交易,它可能会增加股价的波动放大风险,您觉得在金融改革,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的金融改革当中,如何处理技术发展与风险控制之间的关系,如何在互联网企业当立有效的风险隔离墙,谢谢。
  万建华:
  就是毫无疑问,创新的很重要的一条,同时你的风控能力要跟上去,创新如果风控不上去的话,带来灭顶之灾都是有可能的,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个是每一个金融机构、每一个企业要牢牢记住的,创新非常必要,创新是企业进步的阶梯,同时要注意到创新带来的巨大风险,所以风控要随时跟上去,甚至我们都说风控先行,确保不出大事儿。
  你说得非常对。
  提问:
  您能不能具体分析一下,像一个互联网企业具体怎么样做,因为大的方向可能大家都比较明白,但是比如说像淘宝,他跟支付宝之间风险控制具体可能是有一个怎么样的分析、理解。
  万建华:
  那就是他的风控团队把所有问题都考虑到,把所有的篱笆墙都扎牢,你说很具体的事情也不该我做吧?你必须领导层、管理层考虑这个因素,必须把风控这件事情要高度重视,同时你就配置资源,至少这个团队资源要有吧?那接下来就是你风控团队的事儿了,你怎么样把这些事情考虑好,就是处理好关系,既要创新又不能忽视风控,但是又不能因为要风控不创了,或者把创新给弄得没法施展了,
  提问:
  有几个问题想请教您,首先就是您提到,我们的这个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是迟早的事情,大概的一个时间预判是什么样的?早作到什么样的程度,晚到什么样的时间。
  另外在您的书中提到有虚拟货币,比如说比特币等等,它跟现实当中的货币会是什么样的关系,同时像黄金作为这种历史严沿革下来的货币形态,尤其是在不久的过去所形成的这种黄金市场的波动,跟我们虚拟货币这个世界当中,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关联,未来是一个什么样的格局。
  另外对于上市企业来说,会不会有一天自己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或者说互联网的某一个平台,实现自己股票售卖的过程,可能券商就被取代。这可能是我相对比较大胆的一个设想,请您预判一下。
  谢谢。
  万建华:
  刚才前面已经说到像混业、综合化经营。这个从我们现实当中,应该这个情况已经很明显了,可能相对要调的一个,大家比较关注的还是监管,我刚才说了现在各个金融机构已经在提供综合化服务了,像大的商业银行,包括各个业态的机构他都有了,何况也不一定非要各个业态的机构,其实它在一个机构内部,各项业务开展也都没有问题,尤其是通过搭一个综合业务处理平台,那各种服务都是可以提供的。所以现实当中混业、综合已经是事实了。但是你说分业,目前的这个格局就不对吗?跟不上吗?也未必。大家说的你混业经营也可以分业监管,没有问题。当然也有很多建议、很多呼声说建立一个强大的、综合的监管机构,把它全合到一起,其实都可以。包括现在的混业经营分业监管,这个格局过一段日子应该也不是问题。但是这个趋势我们看到是肯定这样的,因为它是一个客观现象、是一个社会现实,应该没有问题的。
  至于说最后机构把它是成为一个强大的金融控股集团还是什么,那是一种形式,已经有的,中信也好、光大也好、平安也好,某种意义上通过各个机构把它变成混业在做的事情,其实也没有问题,把它集成在一个集团内部也是可以,但是这个事实其实大家分头就把它都做了,混业综合经营已经是一个社会现实。
  至于说什么时候把它变成一个超级的监管机构,这几年都有议论、都有建议,其实那样可能会更好一些、效率更高一些,但是现在目前这个格局符合我们当前的,反正保监会我就专管保险的事情,把它看好,然后证监会把证券行业的这些事情看好,大家重要的是要加强协同。别说某一块儿就自成体系了,这块儿放开了那块儿收得很紧,现在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如果成为一个综合的机构,可能这种就会有比较好的平衡。但是这个应该是一个过程吧,我估计我前面说了早晚,但是说哪一天,这个政策毕竟不是我来制订,我们只能说它未来肯定是一个趋势,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你说到货币这一点,今天我没说这一块儿,因为这一块儿一说又大了,你这个问题挺大的一个问题,整个涉及到货币理论、货币体系、货币形式,未来发展的趋势,但是确实现实当中已经什么都有了,从货币这一块儿来看,黄金你说它是货币,是最终等价物那没有问题,但是现实当中货币的形式已经各种形式都有了,那已经是琳琅满目、千变万化,纸币毫无疑问还是主流的,现在电子货币(以银行卡为代表)逐步在取代纸币的形式,但是这个电子货币的形式就各种各样了。在这本书里面我也举了这个例子,野村证券研究所出了一本书《企业货币》,我们把它看一下,所有的其实都在起等价物的功能,或者说作为一个支付方式、支付形式的功能,包括甚至连美容店都发卡,各个商场发卡就不用说了,所以说在当代是否进入一个企业货币阶段?因为每个企业不发卡他也给你登记一个会员,给你优惠价,给你打折成为会员,这个会员一方面变成了他自己发货币了,另外一方面我也说了,通过货币变成了一种帐户形式,它稳定客户、吸引客户,通过这个会员方式都起到这些作用。
  所以这个货币形式已经越来越各种方式了,纸币、卡,现在都不要卡了,比如说支付宝的虚拟帐户就是虚拟货币,现在游戏里面我书里面也举了,比如说Q币、充值卡等等,都是货币形式,只不过是流通的范围大、中、小,甚至到就一个企业来用。我们最早20年前大家都拿饭票吃饭,饭票其实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准货币形式。到现在不是饭票了,事实上都联网了给你一个卡,这个卡可能是一个通用的银行卡,也可能是一个校园卡,反正在校园里面你就通用了,它也是一个货币形式,所以也就进入了我们说的企业货币的概念。
  这里面跟支付又相关了,支付其实今天都展不开,我们现在其实进入了自金融,自金融就是特别是在移动时代,每一个移动终端你想给谁钱,你自己就坐在教室里,边听课就把钱给人汇了,那都自己就参与了所谓的存贷汇里面,这个你自己都参与了,你自己就做金融了,坐在教室里就干了,企业也是,企业所有联网之后,在企业的财务室里面给另外一个企业支付货款、还人欠帐,他也把这个事儿都办了。
  我们再往下走,如果确实互联网金融成为一个普遍的形式的话,那么每一个个体、个人,每一个企业他自己可能就通过终端、通过财务室的电脑也好,他把代换也放了,确实我们说泛金融,将来确实会做到;前不久我不记得谁有一个观点,全社会都可以做金融,那这完全是可能的,当然我们是一个相对而言的,在一定范围内而言,但是这个也都是相对的,它的边界也可能不断地扩展嘛,所以说这个题目也是很大的题目,这也涉及到货币当局如何监管,对于我们的货币供应、货币政策、货币管理都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的东西。当然你说的比特币很特殊,你很难弄到他的钱,而且你也知道这个量是一定的,完了越来越少,那个还是很特殊的一件事情,可能到最后变成稀缺品,甚至某种意义上还是一个奢侈品都说不准,因为它稀缺嘛。但是整个社会确实货币形式的多样化,每一个单个个体,这个个体我们说某各机构,都可能成为货币发行者,如何去监管这个货币,如何管理货币流通,如何确立货币政策,确实是一个全新的问题。所以我说这个题目是一个特别大的一件事儿。
  第三个你说的金融跨界问题,您引申了一个,企业自己就把自己股票也都挂了,这都完全可以设想,所以当代这个信息技术所以当代信息技术对金融业产生的影响,我刚才举的就是自金融的出现,这很可能就作为自金融的一个表现形式也说不准。
  你这几个都是大问题。
  提问:
  我有一个问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像商业银行这样拥有大客户、大数据以及掌握关系链的公司,在以后会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如果是这样的情况,请问您对那些市场上比较小的投资公司、基金公司,他们的前景您怎么看,或者您能给他们一些建议吗?
  万建华:
  金融业我们刚才说了,毫无疑问综合化趋势,混业经营、综合化趋势、全能化趋势,对大机构而言。但是在当前这个互联网时代,又挺有意思的一个情况,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金融机构的演变,我们都在推测,不一定就对了,我们最后看结果会怎么样,看现实会怎么样。那么一方面可能大金融机构强者很强、赢者通吃,我们说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全能化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有什么事情,你说灭掉我,你那个事情我也把它干了,没有问题,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其实它又是一个专业化的,你每一个机构专注某一个领域、专注某一件事情,大机构什么都有,但是不一定什么都专,你把这件事情很极致,做得比你好。尤其是像我们说到的金融业发展的两个路径里面,后一条路径(个性化、定制化、管家式),我们想象一下裁缝点,大服装店就把小裁缝点都灭了吗?灭不掉的,他给你量身定植,你到商店穿的那个不那么贴身,差不多就行了,但是很多很讲究的人他就到裁缝点去定制,什么颜色、什么料子、什么央视,那里再曲线弄出来一点,怎么可能替代呢?
  所以说一方面是综合化、全能化,一方面是个性化、定制化。个性化和定制化完全可能专业化、完全可能小就是美,没问题。
  提问:
  这两天正在召开券商的创新大会,您觉得在创新业务方面,尤其是在现在互联网数字化的这个背景下,券商还有哪些事情应该做得更好的方面。
  万建华:
  对券商来讲那太多了,这一年多来整个券商行业的创新转型,应该说速度是非常快的,他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个变化非常快,甚至很多机构都说跟不上,所以你要具体列举哪些,确实很难列举,但是我们看到大的方面,证券公司我们简单说,我们把它看成也是金融机构,它回归金融本源,因为这些年之所以跟商业银行发展落差这么大,就在于挣钱公司慢慢不大自己当金融机构了,现在回归金融机构、回归金融本源,回归金融本源,其实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它其实是综合化、全能化的,所以证券公司如果找准自己的定位,如果看准了这个互联网金融时代、IT金融时代的这些大的格局、大的趋势、大的演变,那他找准自己的定位,我觉得迎头赶上绝对不是问题。
  但是具体要做哪些事情,根据每个机构自己的创新能力、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的路,但是大的方向没有问题,而且确实抓住时机赶紧上去,时机晚了商业银行万一也干这个事儿,就没地方活了。赶紧上去大家就一样,我刚才说了这个帐户都是综合帐户,你能干的我也能干,可能就上去了。
  主持人: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媒体朋友。我记得1999年的时候我在清华主持了刚刚回国创业的张朝阳的一个演讲,讲他如何来看《数字化生存》。当时我也是将信将疑,当时他以IT视角来讲的,今天我们万老师以金融人的视角来看IT对于金融的变化。
  刚才谈到了大云平移对吧?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经济、移动互联网,对于我们现代经济的影响,尤其对我们金融的影响,看来金融真的是进入了数字化生存的时代。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万建华老师的分享。
  (结束)
(责任编辑:秦纲)
&&&&&&</div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融混业经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