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母怎么样扛住美国五8倍音速反舰导弹的全球攻击的快鹰导弹

美航母能扛住等价的1227枚东风-21打击吗--三杉的博客——凤凰网10大国际视野博主--凤凰网博客
凤凰博报 由你开始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美航母能扛住等价的1227枚东风-21打击吗
美航母能扛住等价的1227枚东风-21打击吗时评/三杉 & &图/来自网络美国海军上校亨利·亨德里克斯撰写的报告《航母的代价》认为,由于远距离摧毁航母的新型反舰弹道导弹的出现,70年来一直处于美国海军行动核心地位的航母正受到威胁,航母可能正变得过于脆弱。 他的理由大致归纳如下:一、航母造价高体积大易受攻击航母体型庞大、造价昂贵、易受攻击,而且在当代的军事冲突中派不上用场。在这一趋势越来越明显。二、远程弹道导弹和卫星定位系统阻止航母发挥有效作用其他国家的监视卫星网的扩大,以及能够进行精确打击的新型远程导弹的增加,航母可能无法足够靠近目标而给予有效打击,它甚至都撑不了太久。三、中国正开发多种方式挑战航母的机动性和抗打击能力中国正开发多种方式挑战航母的机动性和抗打击能力。中国的潜艇(63艘常规潜艇和)、水面舰船(75艘驱逐舰、护卫舰和1艘航母)、飞机(227架轰炸机和战斗机)、反舰巡航导弹和大量小型船只(332艘巡逻艇)都对美国海军特遣部队构成威胁。四、中国东风-21是美国航母的最大克星没有什么武器能比“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更让美国海军战略学家担心。每一枚“东风”—21D的造价在500万—1100万美元之间。他说:“就算拿最贵的1100万美元计算,它与一艘航母的造价之比为1100万美元比135亿美元,这意味着利用美国建造一艘航母的价钱,中国就能造出1227枚‘东风’—21D导弹进行打击。”“东风”—21D的射程为1087英里(约合1700公里),而F—35战斗机在不进行空中加油的情况下作战范围为690英里(约合1100公里),这也带来了问题。报告说:“美国防御力量必须摧毁每一枚发射过来的导弹,鉴于美国巡洋舰和驱逐舰上的弹药有限,这将是个巨大难题。而中国只需要其中一枚导弹突破防线就能完成消灭对手的任务。”笔者认为:反航母弹道导弹,是最近西方媒体有关中国远程打击武器的重点炒作对象。有人称,中国24枚东风21D可消灭其航母战斗群。其实,这都是国外的一种恶意炒作,其目的是在强化“中国威胁论”的手段之一,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反航母弹道导弹的关键就在于,随着远程探测、精确定位、精确制导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弹道导弹的打击精度成倍提高。但是弹道导弹能否击中航母或者说能够反制航母编队,这就是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了。如果美国认为这种武器已经威胁到了航母,那么美国一定会采取反制措施,如果反制不了,他们一定会退出亚太和太平洋地区,以“保平安”,要不然就会封锁中国的这种非常强大的武器系统的消息,以免动摇军心。从现实来看,美军上下,都在大谈“中国反航母导弹的威胁”、“对太平洋美海军力量的挑战”。因此,是否可以认为,美国并不太在意这种武器对其海上力量的影响,或是真正感到“可怕”?都很难判断,不过“兵不厌诈”的策略,美国人也在利用。美国《防务新闻》甚至想象了美海军航母被击沉的场景:20××年×月,台海局势再度紧张,美国海军依照惯例派遣两艘航母前往台海进行威慑性巡逻,最终紧张局势演变成为武装冲突。开战后不久,中国发射的24枚反舰弹道导弹击沉了美国派出的两艘航母和数艘“宙斯盾”驱逐舰及两栖作战舰艇,造成包括美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在内的1.8万人死亡。请注意,这种虚拟性的报道,只是展示了反航母弹道导弹的巨大威力,但是却没有说明,从技术上这是如何实现的。 & 要真正把航母战斗群消灭,还有众多的技术环节,并非那么容易。而且,美国航母战斗群也不会等着挨打,他们有强大的反导系统,和各式的武器系统进行反制。也并非一些媒体或美军方所炒作的那么简单。由此可以推断,美国如此大张旗鼓的渲染中国弹道导弹的“可怕”和“威胁”,其目的是非常明确的,一是在吓唬别的国家,让他们都跑到美国的“保护伞”下纠合在一起对抗中国,另一方面这是向美国国会讨要更多军费的最好由头。不过,中国的弹道导弹确实也会令那些想入非非的国家害怕。中国从来就没有想去威胁、挑战任何国家,中国的武器系统是用来自卫的,只要别人不来挑衅中国,不来侵犯中国,中国也绝不会按下导弹发射按钮的。 正是:中国导弹威力大航母克星令其怕一旦天降导弹雨航母定沉海底下
美东海部署AWACS预警机助日牵制中国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欢迎您来三杉的凤凰博客。本博为及时时评、每日一评、抨击不良、颂扬美德、想说就说,支持正义!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返回上一页
--[05-06 23:07]为什么美国对中国高超音速飞机沉默不语看完这些数据你就明白了
时间: 01:04:03
军事CG大师白玮根据卫星照片绘制的我国神秘高速飞机。最近一段时间,我国高技术领域喜报频传,新型长征6号火箭首次发射、歼20的2016号原型机首飞,更令人惊喜的是,还有一款前所未闻的高速飞机成功进行首飞。官方有关这款神秘高速飞机的描述只有寥寥数语,在受到高度关注后很快在网站上删除报道。这究竟是一款什么样的高速飞机?外界众说纷纭,媒体普遍称其为高超音速飞机,但也有专家说还称不上;也有人猜测该机只为研究高超音速飞行的相关技术,未必具备持续的高超音速飞行能力;甚至还有人猜测这款飞机是挂载在轰6上投放试验的……笔者认为以上的猜测都不太合理,不是过于乐观,就是过于悲观。首先可以肯定这至少是一款最大速度超过3倍音速的飞机。官方报道称,"该型飞机任务剖面特殊、飞行方式独特,飞行速度和高度更是远超试飞中心成立以来所有其他试飞机型"。国内飞行速度最高的飞机应该是仿制苏27的歼11战斗机,其最大飞行速度达到2.35倍音速。要做到"远超"歼11,那么新型神秘飞机的最大速度应该在3倍音速以上。歼11是我国之前飞行速度最快的飞机,其最大速度为2.35倍音速。第二,这应该是一款将会投入实用的高速飞机,而不仅仅是为了技术研制。官方报道中有这么一截话,"这是某型机转入试飞中心后的首次飞行"。这里的"试飞中心"应该是中航工业试飞中心,按照过去的观察,交由试飞中心试验的飞机均为实用型号,飞机在这里将把潜在性能全部发挥出来。另外官方报道中还这样描述,"伴随着飞机的滑跑,起飞,离地"……"一架深色飞机,从深邃的天空中大角度俯冲接近,潇洒地完成拉平,轻盈平飘至机场跑道"。也就是说这款神秘高速飞机具备自行起飞、降落的能力。如果仅为研究高超音速飞行的相关技术,没必要做到飞机能自行起降,做成用大型飞机投放、降落伞回收的会更节省经费。实际上,美国军方对高超音速飞行器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能够重复使用--即能够自行起降的,而不是由固体火箭助推或大型飞机投放的。国产神秘高速飞机想必也会受到中国军方的同样要求,谁也不会希望自己的飞机是一次性消耗品--那应该叫导弹了。第三,这很可能是一款无人飞机。官方报道中没提及试飞员,如果这是一款有人飞机,文中不可能不提及试飞员,因为在试飞员在有人飞机试飞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这应该是一款无人机飞机。综上所述,根据官方报道,我们可以得出,这款神秘飞机是一款能够瞄准实用化的、最大飞行速度超过3倍音速的无人飞机。深邃高空是高超音速飞机的领地,图为美军SR-71侦察机飞行员所拍。什么样的飞机可算作高超音速飞机?那么,这款高速无人机是不是高超音速飞机?最大飞行速度能达到多少倍音速?所谓"高超音速",业界其实并无一致的标准,近年来一般说的是些最大飞行速度超过5倍音速的飞行器。例如,美国海军曾一度研制的"快鹰"巡航导弹,其设计最大速度为4倍音速,也常被视为高超音速武器。而我国航空业界在规划未来发展时,也常常将最大飞行速度超过3倍音速的视为高超音速飞行器。笔者认为,一款飞机究竟算常规超音速飞机,还是高超音速飞机?最妥当的还是看其采用的发动机。米格25是速度最快的常规超音速飞机,它采用涡轮喷气发动机,最大速度可达3.2倍音速。但实际使用时,它若长时间以3倍音速飞行,返航后发动机涡轮因温度过高烧蚀报废了,所以米格25的实际使用速度一般不超过3倍音速,这个已是涡喷发动机的极限。(现在新技术将这个极限推高至4倍音速,但尚未实用)米格25尽管最大速度能超过3倍音速,但3倍音速以上飞行对发动机损害非常大。要达到更高的速度,就必须采用冲压发动机。冲压发动机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亚燃冲压发动机,另一种是超燃冲压发动机。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超燃冲压比亚燃冲压能适应更高的速度,两者区别下文再解析,我们先看冲压发动机的低速限制。冲压发动机必须在飞行速度在0.5倍音速以上才能启动,一架飞机如要做到既能高速飞行,又能自行起飞、降落,就必须将涡喷、冲压两种发动机组合起来。当然,如果是一次性使用的导弹,则可以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发动机作为助推,然后再启动冲压发动机。首先将涡喷、冲压两种工作方式组合起来的飞机是美国SR-71黑鸟侦察机。它所采用的J-58发动机是一种独特的涡喷发动机,它在第4级与第5级压气机之间设有6个排气活门。当飞行速度在3倍音速以下时,它的排气活门关闭,这时候的状态与普通涡喷发动机无异。空气经过压气机压缩后进入主燃烧室,与煤油混合后燃烧,膨胀的高温燃气向后喷出提供推力,让飞机保持亚音速飞行。若要进行超音速飞行,则在主燃烧室之后的加力燃烧室也喷射煤油,进一步利用燃气中的氧气,提供更大的推力,令飞机突破音速。当飞行速度达到3倍音速时,将排气活门打开,部分空气通过管道直接进入加力燃烧室,同时加力燃烧室加大煤油喷射量,产生更大推力,让飞机突破3倍音速。这时候J-58发动机的加力燃烧室实则变成了一台冲压发动机,而其主燃烧室的进气压力又可以保持在较低水平,不会烧蚀涡轮。这样,SR-71可以长时间保持3.2倍音速的巡航速度,短时冲刺速度甚至达到3.5倍音速。SR-71在美军服役时经常独自冲入别国领空执行任务,而未被击落一架,可见高空高速的优势。以色列飞行员甚至留下了这样的观察记录——一架SR-71进入以领空拍摄以色列核设施的照片,以军派出F-4战斗机拦截,并向SR-71发射了空空导弹。但令以军飞行员口瞪目呆的是,导弹飞出一段距离后,速度竟然不及SR-71,被抛在后面,距离越来越远。SR-71的J-58发动机,它右侧的3个旁通气流管道很显眼。SR-71侦察机入侵别国领空无数次,从来未被击落。不过J-58只算得上原始的组合发动机,它通过排气活门、旁边管道从压气机里引入空气流,这样对进入加力燃烧室的气流调节能力不足,估计其发动机冲压工作模式能够适配的速度就在3-3.5倍音速之间。要达到更高的速度,就要全新设计的涡轮基组合发动机(TBCC)。涡喷发动机与冲压发动机的组合形式,根据冲压发动机的位置,可分为串联式、并列式。无论那种形式,全新设计一般都为冲压发动机设置了独立进气道,而非J-58那种从压气机内引流、旁路进气的方式。可调的独立进气道使冲压发动机可以适应更宽的速度范围,由此将最大速度推高。说到这里,需要谈谈亚燃冲压发动机、与超燃冲压发动机,以及使用燃料不同,对最大速度的影响。一般理论认为,若采用碳氢燃料(即普通的航空煤油),亚燃冲压发动机的最大适应速度为5倍音速,超燃冲压发动机为8倍音速。如果采用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最大适应速度可达到惊人的25倍音速。串联式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比J-58先进之处在于它的冲压部分有单独进气道。目前人类制造的最高速飞机是美国的X-43A无人技术验证机,它采用超燃冲压发动机、升力体设计,在日创下最大速度9.8倍音速的记录,发动机持续工作10-12秒。不过氢燃料存储困难,存储密度低,现在还不适合用在飞机上。各国但凡以实际使用为出发点的高速导弹、飞机都以采用碳氢燃料为依归。例如美国洛马公司去年提出的SR-72高超音速侦察机项目,就仍为碳氢燃料飞机,它计划采用3种发动机组合--亚燃冲压发动机与超燃冲压发动机串联,然后与涡轮喷气发动机并列。SR-72可以用涡喷发动机飞至2.5倍音速左右,然后亚燃冲压发动机启动,加速至4.5倍音速,最后超燃冲压发动机启动,推进至6.5倍音速的极速。X-43A是速度最快的飞机,但它采用的氢燃料难以实用。美国洛马公司提出的SR-72方案,采用普通航空煤油,极速6.5倍音速。我国神秘高速飞机最大速度应接近5倍音速现在回过头来,我国的新型神秘高速飞机采用了什么发动机?同样是官方爆料,中国航空新闻网8月25日曾发布报道,提到"为某飞机配套的串联式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通过了设计评审。若不出意外,这应该就是新型高速飞机所采用的发动机,组合中的冲压发动机应该是亚燃冲压发动机。如前所述,新设计的串联式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最大适应速度应该能达到5倍音速,高速能力比美军SR-71所用的J-58要强,那毕竟是近50年前的发动机了。不过,如果考虑实用性,常用的航空煤油燃料在4倍音速以上会出现比冲下降的情况,为了有足够的航程,我国这款高速飞机可能会将巡航速度限制在4倍音速,极限速度接近5倍音速。那会不会采用了超燃冲压发动机呢?笔者认为不太可能,超燃冲压发动机,特别是在采用普通航空煤油作为燃料时,技术难度极高。所谓超燃,意思是超音速燃烧,即燃烧室里的油气混合气流速度超过音速,这样要实现点火、持续工作,难度不亚于在12级台风中点燃一根火柴。即便是美国,其超燃冲压发动机研制也刚刚起步,现在是失败多于成功,最成功的一次实际飞行试验在日,当时超燃冲压发动机持续工作了210秒,飞行距离426公里。超燃冲压发动机点火难度之高,犹如在12级台风中点燃一根火柴。美国的超燃冲压发动机初步开始飞行试验。我国冲压发动机研究起步很晚,而且长期徘徊在较低水平,直到今年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亮相,才可视为掌握了亚燃冲压发动机技术。短时间内上马研制实用型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是不现实的。所以我国的神秘高速飞机,应该是一款最大飞行速度接近5倍音速的无人机。以上是有关发动机选用作出的分析,另外有军事爱好者发现,在日google earth的图像中,国内某机场的停机坪上出现一架形状奇特的飞机。该机长约10米,翼展约6米,体长翼短,这正是高超音速飞机的一种构型。有人进一步推测,我国神秘高速飞机,可能采用升力体设计,机体能产生升力,机翼则做得既短又薄以适应高速飞行。最后,我国高超音速飞机技术与美国相差有多大呢?高超音速飞机如果以SR-71侦察机为起点的话,SR-71首飞时间为1964年,我国高速飞机晚了足足50年。从技术储备来看,我国与美国差距也非常大,我国才掌握亚燃冲压发动机技术,美国已转向超燃冲压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可达6.5倍音速的SR-72也提上了计划日程。不过如前所述,美国对高超音速飞机的研究之前也有断档,SR-71所采用的J-85发动机为较为原始的组合发动机。第二步应该是将涡喷+亚燃冲压组合发动机实用化,但SR-71在1991年退役后,就没有后继者。美国现在准备研制的SR-72是跨越式发展,直接进入到第三步——涡喷+亚燃冲压+超燃冲压组合动力。这样之后很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我国4倍音速无人侦察机投入服役了,而美军SR-72项目还在技术困难过大、研制费用超支而苦苦挣扎,性能指标较低我国高超音速飞机反而成为了全球唯一。SR-72的动力非常复杂,由3种发动机组成。类似情况其实早已发生,美国海军陆战队曾投入巨资发展AAAV两栖突击车,这款战车最突出的性能是,水上行驶速度达到惊人的46公里/小时,与军舰的巡航速度相差无几。或许是研制要求过高,AAAV两栖突击车一直难产,最终在军费削减的大背景下不得不下马。而我国参考AAAV研制的05式两栖突击车,水上速度为35公里/小时左右,性能稍弱一些,但最终顺利完成研制,已全面装备我海军陆战队、以及陆军两栖机械化师。4倍音速侦察机的价值在于,侦察卫星有重访时间限制,侦察机则可以随时出动,及时掌握敌方战略纵深的情况。例如,我第二炮兵部队进行首波打击后,4倍音速侦察机可以第一时间冲入敌方领空,评估打击效果,这样便于提高第二波打击效率,缩短两波打击间隙。尽管现役远程地空导弹许多都具备打击飞行高度3万米、最大速度4倍音速目标的能力,但这仅能对付飞行路线固定的导弹。以现役最强的美军标准6舰空导弹为例,它的最大速度为6倍音速。但当它飞行至3万米高、40公里以外后,速度已下降至4倍音速左右,这时它的火箭发动机已经燃尽,没有能量补充,4倍音速的侦察机只需改变一下航向就可以将标准6导弹甩开。(文/杜松涛)
热门公众号美媒:中国鹰击-18攻击战舰达3倍音速&可阻航母
&&&&来源:&&&&
原标题:美媒:中国反舰杀手令美难招架 可阻航母推进
  近日央视播报中出现了中国海军实验舰试射新型导弹的视频。画面中新型反舰导弹首次采用垂发方式,超低空掠海攻击靶舰,飞行高度距离海面仅数米。
  美国《星条旗报》网站10月30日发表文章称近日提交给美国国会的一份报告对中国的潜射反舰导弹鹰击-18进行了评估,突出介绍了上述危险,并指出该导弹在接近目标时会加速到超音速,令敌方军舰上的官兵难以提防。
  由于中国有了越来越先进的潜射导弹,中美海军摩擦加剧所造成的风险越来越复杂化。
  报道称,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在10月28日提交的报告中说,鹰击-18导弹的巡航速度大约为每小时966公里,略低于音速,可在距离海面仅几米的高度掠海飞行,然后在距离目标约37公里时加速到3倍音速。
  该委员会主席伍尔泽说:“超音速使得用舰上武器将其击中的难度增大,也使之成为对雷达来说飞行速度过快的目标”。一旦爆发冲突,鹰击-18的速度和射程,以及广泛的部署,“可能对美国海军的水面舰艇在西太平洋自由行动的能力产生严重影响”。
  该报告表示,鹰击-18的射程约为290海里,远远超过之前的型号。报告称,鹰击-18可能会阻碍航母战斗群的推进。
(责编:邱越、闫嘉琪)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导弹8倍音速末端加速 美国航母群遭殃
中国导弹8倍音速末端加速 美国航母群遭殃
东风26导弹在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上正式亮相,此前中国官方对该导弹信息披露并不多,在阅兵式上对它的正式介绍也只有一点:东风26导弹为先进的中远程核常兼备陆基弹道导弹,是我国首型的通用中远程精确打击导弹,具备了打击大型水面舰艇的能力。
据报道东风-26中远程弹道导弹射程可达公里,就连曾长期置身常规打击射程之外距离中国本土2600公里的关岛也在它的射程之内了!
东风26中远程弹道导弹
这意味着东太平洋上的敌对大型水面舰艇的&安全范围&将进一步后退。
东风26导弹具备了打击大型水面舰艇的能力
美国著名中国军事问题专家比尔&格茨根据一些中国官方媒体的蛛丝马迹,对东风-26导弹的性能做出了比较接近事实的而判断:
第一是核常兼备,即东风26导弹能在核弹头和常规弹头之间进行快速切换;
------分隔线----------------------------
环球军事热帖排行榜
环球军事报道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超音速巡航导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