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uber在腾讯工作是什么体验样的体验

滴滴好好学学:Uber是如何让专车司机们为它干活卖命的
编辑 / 腾讯创业 张帆Uber最近的日子可真是不太平了。从公司内部性骚扰的指控,到使用特定工具蓄意躲避监管审查,包括最近爆出的性别歧视,公司各种丑闻缠身,就连Uber自己的员工司机们也都对公司没了信心,纷纷选择离职。面对多方面的危机,Uber高管召开媒体电话会议并向媒体表示,Uber正在改变文化,将不再容忍“光环环绕的混蛋们。”Uber 还特别声明将改善公司与司机之间的紧张关系,公司一名高管说:“我们对于 Uber 司机的投入甚少,目前我们在重新审视这一状况并试图重建公司与司机之间的信任。”说到与司机的关系,你不知道的是——Uber虽然信誓旦旦的宣示提高司机待遇的决心,但其实他们一直巧妙的控制司机,榨取更多的利润。他们为了能够让专车司机多接单,多为他们干活卖命,暗箱操作设计了一套诱导模式,不仅利用了高大上的大数据算法,还用心理诱导等手段设计圈套,为的就是让专车司机花更多时间的在路上驾驶汽车。结果专车司机们果然都中了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Uber是如何让这些专车司机们自愿走进他们设下的圈套里的吧。圈套一:满足司机的需求Uber作为一家用车公司,和专车司机搞好关系是头等大事。在之前的许多年份里, Uber 高管一直在苦苦思索如何才能降低司机们离开这个平台的速度。扩大司机供给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成了令 Uber 头疼的目标。同时,居高不下的司机流动率似乎即将成为公司的增长瓶颈,使公司陷入危机之中。Uber对司机们进行了访谈和小组讨论。最后,在Uber的一群高管绞尽脑汁的思考下,公司管理层终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我们需要站在司机一边与他们产生更多的共鸣。”但是和司机产生共鸣这件事情可没想象中这么简单。因为这种紧张局面来源于——Uber内部和司机在利益上存在着分歧。通常 Uber 会从司机的总收入中收取大约 25% 的佣金,剩余收入归司机所有。因此专车司机宁愿资源短缺,以保持他们自身的忙碌和高收入;但Uber自然不愿如此,他们需要的是在最短时间内服务乘客的效率,所以必须竭力避免司机短缺的问题。两者利益产生矛盾,这导致司机短缺问题变得尤为明显。因此Uber创造出了一个“高峰期”——也就是要比正常时段收费更高。虽然“高峰期”确实能够缓解短缺,但Uber这样做的部分原因是为了驱赶乘客,这种做法与Uber统治产业的长期目标明显不符。“对我们而言,最好不要出现高峰期,”Uber产品副总裁丹尼尔·格拉芙表示,“如果没有高峰期,我们能够提供更多的搭乘服务。”正因为如此,多年来Uber与司机的大多数沟通都是都是为了应对短缺。主要的方法就是建议司机前往存在短缺或者可能出现短缺的区域。Uber需要利用各种方式来实现这个目标。而如何才能控制司机们的行为,让他们不自觉的朝Uber期望的方向走呢?这就需要换位思考,满足司机们的各种心理需求,与他们产生更多的共鸣。1.赚钱的需求:专车司机开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收入,需求量大的地点最有可能会产生高收入,这点Uber很明白。于是它用大数据分析出服务需求量最大,司机最有可能赚钱的区域,制定游戏开始的目标地点,引导司机去完成今天的一个个赏金任务。“Uber让我的每一天都非常忙碌--文本信息、电子邮件、弹出信息:‘嗨!早高峰开始了。前往这个区域,那里的需求最大,’”芝加哥的Uber老司机艾德·弗兰岑说。“它总是不断地试图让你前往某个方向。”在这种大数据提供的目标诱导下,专车司机一旦开始接单,就会受利益驱使而一直进行,很难停下来。Uber司机的应用程序接收到提示的屏幕截图2.性别需求:在Uber就职的男性司机比例呈现出压倒性的优势,按照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则,一些本地的男性经理甚至假称女性来给司机发短信,因为他们发现这种做法会让司机更听话。比如一名男性经理约翰会冒充美女“劳拉”告诉司机:“嗨,音乐会马上就要结束了,你应当前往那里。”而事实证明,用甜美的女性声音来告知事项,确实能够增进与司机的交流和接触。3.心理愉悦需求:需求上的摩擦和利益上的分歧,让为Uber服务的司机们产生了诸多吐槽和抱怨,而这势必会造成与对手Lyft竞争时处于弱势局面。为了让司机们能够对公司保持友好,而且努力工作创造财富,Uber认为,照顾好司机的心理体验,让他们时刻保持心情愉悦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努力让司机的体验尽可能更好,但也尽可能现实,”Uber发言人阿莫德奥说。为了专车司机们高兴,首席执行官卡兰尼克本人都经常会参与到公司的细节问题当中。卡兰尼克曾经向下属抱怨,他们没有将公司推送通知系统的一个小故障及时告诉他;他还曾经亲自参与关于员工何时可以获得免费午餐的讨论。除此之外,Uber还改革了传统的租赁程序,软化信息中的威胁语言,让它变得活泼愉快。目的就是为了让司机看到文字时减少反叛心理,受到鼓励而自觉完成任务。比如,Uber担心许多新司机会在完成25单获得签约奖之前就离开平台,为了阻止这种趋势,一些城市的Uber高管开始尝试简单的文字鼓励:“你几乎走到了一半,恭喜你!”按照人的思维惯性来说,在接收到事情已经“做完一半”的信息时,基本上都会想要再坚持做完全部,更何况还被告知距离终点很近。关于这一点心理学家和视频游戏设计师早就知道,对于某个具体目标的鼓励可以激发人们完成任务的积极性。著名视频游戏设计师切尔西·豪表示:“这会使你将公司的目标内化为自己的目标,内化的激励是最强大的激励。”这么看来,Uber这个心理诱导的套路还真是来源已久,深不可测。圈套二:“近在咫尺”假如你是司机,当你准备收车下班的时候,你的手机收到了一条信息:“赚到330美元。”这条信息随后又解释说,“你离净赚330美元只差10美元。你确定要下线吗?”在这条信息的下面有两个提示按键,“确定下线”和“继续驾驶”。后者显得更加醒目。你会选择哪个?这个选择看起来比想象中还困难吧。前Uber司机约什·斯特里特就曾面临着这样的选择,“我有几十个这些信息的屏幕截图,”他说,可见他被这个选择困扰许久。可他遇到的情况并不是个案,每一个Uber司机在下班时都会面临着这样问题,当Uber司机准备下线时,应用会经常提示他们离一个随意的目标只有一步之遥,或者马上就会匹配他们一周的收入。这就像一个令人上瘾的视频游戏,距离下一个更高的目标那么近,你似乎找不到理由不去做。表示经常收到公司的消息,鼓励他留在路上赚更多的钱的前Uber司机这样一来你就中了Uber的一个心理诱导的圈套了。这些消息的目的是利用另一个相对广泛的行为习惯——即人们对目标的专注,这会督促他们驾驶更长的时间。行为经济学家已经找到了这种被称为收入导向的现象的证据。司机们会决定每天工作多长时间,在心中设立了一个目标—&#美元,干完这个就收工!可是不断发来的信息提示却不停为你增加目标收入——你距离200美元只有一步。人们很容易就被这样的收入目标而激发想继续驾驶的欲望。Lyft副总裁布莱恩·胡说:“你听到过人们总是想买下一个商品的故事,我们就准许司机在应用中设定收入目标。”下一个目标更美好,下下一个目标更更美好,你总是有停不下来的欲望去接单。Uber向司机发送的信息也很巧妙,因为即使司机没有为自己制定具体的收入目标,这些消息也可以发挥作用。这就像一些让人上瘾的游戏,比如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俄罗斯方块,依靠的就是玩家朝着某个目标取得进步的感觉,而这个目标总是刚好位于玩家的能力范围之外。游戏设计师甚至为这种心理状态起了一个名字:“游戏循环”。Uber对“游戏循环”理论的应用可谓是深得精髓。为了让司机持续在路上揽客,Uber使用了不止“游戏循环”这一个电子游戏策略。Uber的司机专属应用会随时向司机展示本周已跑了多少单,赚了多少钱,花了多少时间,以及乘客对他们的整体打分。所有这些数据都起到强迫司机继续拉客的作用。甚至在图标上也有所诱导,在它发送给司机的消息中,包括了一个指针马上就要指向发动机仪表的图片,但是还差着那么一点,以及一个美元的符号。“整个就像是一款视频游戏,”Uber专车司机艾利·所罗门表示,有时在扫了一下数据后,他就会强迫着自己继续工作。Uber使开车模式游戏化的特征还不止这些,干的好的Uber司机可以获得一朵小红花——类似于“超越”(发射的小火箭)、“优质服务”(闪闪发光的钻石)和“娱乐驾驶”(一副带有格劳乔·马克斯眼镜的鼻子和眉毛)等徽章。尽管这些徽章在金钱面前实际上一文不值,但在整个游戏化的系统影响下,对一些专车司机来说,确实是能够奏效的奖励。当谈到在为Uber开专车时获得的徽章问题时,专车司机韦伯滔滔不绝的说,“我获得了12枚‘优质服务’和9枚‘令人满意对话’徽章。它告诉我在司机中的地位。”Uber的应用的电子游戏模式使其和视频游戏非常雷同,不断制定新的目标并对完成目标的司机进行徽章鼓励,诱导司机进行驾驶,圈套如此明显,司机开车就像通关打游戏,产生上瘾的效果也是可以预料的。圈套三:时刻忙碌当被问到 Uber 的策略是不是像 Zynga 等社交游戏公司的策略一样时,Uber 经济和政策研究的主管乔纳森·霍尔接受了这个类比,但不同意这背后的暗示。”我认为有相像的部分,但最终来说,Zynga 最应该担心的是游戏能有多有趣,而不是耍花招让用户多玩一会儿游戏。”这样的说法可以理解,游戏玩多了有时都会让人觉得腻,更别提Uber这种开车模式其实根本并不是游戏。司机开车需要耗费体力,单纯通过心理诱导不太可能让司机长时间无间断的工作。游戏模式只能达到边缘效应,一切都只是锦上添花而已。那么能够保证Uber收益的,似乎只能是让司机每时每刻的忙碌,这似乎也符合司机们的收入需求。表示为了努力赚取利润而去年开车多了几个星期的Uber司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Uber 用了一些增加司机供应量的心理技巧,非常的有效。比如,一种叫做“提前派单”的算法——-它会在当前任务未完成之前向专车司机派遣新任务。这样既缩短了乘客的等待时间,又可以让司机一直忙碌,防止司机空闲过长时间而离开平台。这很像是当一部电视剧集的播出接近尾声时,电视台都会自动向用户提示下一部剧集。马修·皮特曼和金·希恩盖指出:“事实上,这种做法更像是阻挠用户离开电视台服务,而不是继续观看电视剧集。”提前派单这么看起来对双方都很好,可是司机们又因此出现了“慢性Netflix疾病”:“这样一直接单不能下线,我们无法停车上厕所啊!”没办法,为了解决“慢性Netflix疾病”,减少专车司机们的怨声载道,Uber又推出了“暂停”按钮。这让专车司机能够在拉客的时候选择“停止向我派单”,在他们希望终止驾驶去休息的时候,能够拥有更多的控制权。但一旦他们重新登陆,接受了下一次派活后,提前派单功能就又启动了。想要暂停这个功能,他们需要在每次接到新乘客之后再暂停。Uber研发总监霍尔对于公司的应用表示:“我们设定的最佳默认,是只要有需求,就尽可能向专车司机派单。你不需要任何手段。但这是默认功能。”人类倾向于被惯性控制,在这种大数据诱导下,无间断的派单也就意味着无间断的工作,司机们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死心塌地卖命了。那么未来Uber还会设计哪些圈套?看到这里,我已经开始心疼Uber的司机被套路的这么深,但是Uber居然还不打算停手。Uber 甚至还在开发一项新的功能,允许司机们提前告诉应用:自己需要在某个特定时间到达某个特定地点。“如果司机需要下午6点送孩子参加足球训练,应用会向他朝着那个方向派单,确保他能够准时达到那里,”Uber负责改进专车司机体验的官员努都·简纳基兰姆说。Uber还设想了一种可能性,随着在线零工经济的成熟,Uber会采用一整套标准,通过有着杰出设计的应用来限制自己操纵员工。举个例子,Uber 拥有对不同数据的权限,比如刹车和提速的速度,这能暗示某位司机的驾驶不够稳定,也许是需要休息了。“嗨,已有三名乘客连续说他们感到不安全。回家去吧!”Uber已在许多城市向司机推出了这一功能。同时,Uber还在考虑今年推出的一项推广活动,如果司机想要应用把他们带到更容易找到乘客的地区,就可以按一个大大的按钮。配套的图像很像是那个意味着那个区域车费正在上涨的标志,这样的图形设计更容易被人接受。但是这项功能仍处在试验阶段,目的主要是帮助那些不知道在哪里找到乘客的新手专车司机。此外,有新闻指出,最近Uber因为对无人驾驶汽车进行投资而爆火,但实际上这可能需要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够让无人驾驶汽车真正替代人类驾驶员。相比人工智能,Uber更倾向于采用合同工模式,靠独立的合同工相比自己雇佣人能降低大约 25% 的直接成本,这能很好的促进Uber内部的发展。未来,Uber 等大规模数据平台能雇佣上百万的员工,不仅是运送乘客,还可以是送外卖和杂货,一定能成为服务顾客的全能小帮手。Uber最近真的是风波不断,但不管最近的新闻它如何被人声讨,他们设想出的心理诱导的模式依旧是非常值得各大公司去思考的,尤其是我们题目中调侃的同为行业竞争对手的滴滴,更加需要对Uber的经验深入探讨。其实,通过对司机和员工的做法能够看出一个公司的“本性”,相对于Uber对司机的极尽利用和榨取,我们更应该采用的是优厚的待遇和人性化的政策,才能让司机真正的心甘情愿的卖命工作吧。显而易见,Uber这么做并不人道,不然怎么会在如今落魄时被司机们群起而攻呢。可能专车司机们这辈子开过最多的路,就是Uber的套路了吧。(编译:无忌)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mmzheng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代理商和 Uber 合作,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扫描,分享朋友圈
这次和Uber跨界合作后,很多人找我要Uber的联系方式,也有一些品牌要找我们合作,那么,和Uber的合作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来源:(微信号:princeqiao)
原标题:我们是怎么和 Uber 合作的?
其实说起合作起因很逗,因为一开始我所在的平安壹钱包和Uber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两个产品之间也没有任何连接。当我们拿到了大鹏导演的《煎饼侠》的营销权益的时候,就想通过一个事件型的营销活动,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
当时和团队想了很多方案,都被自己否定,后来我提出能不能和话题品牌Uber合作一下,通过Uber呼叫大鹏驾驶的车,来给用户送出我们的巨额理财体验金。
刚开始我们并没有什么特别的idea,就觉得大鹏这个电影的话题和噱头加上我们作为创新的互联网金融品牌,可以和Uber合作跨界出一个非常不一样的东西出来。
就这样,经同事引荐,我们带着想法去找Uber上海的人去谈了。那是一个午餐会,在边吃边聊的短暂的熟悉过后,很快就进入正题,看了我们准备的方案,Uber上海的负责人对方案不置可否,但觉得我们两家品牌再加上大鹏的《煎饼侠》进行一次跨界肯定是OK的,但是需要更惊人的创意。
就这样脑爆开始了。他拿出几个Uber在国外做的案例,说他们追求的就是让用户看到活动,有“WOW!!!”的感觉。其中有一个在欧洲的案例是“一键呼叫ATM机”可以直接在车上取现。
这个案例给了我的脑洞一些刺激。创意就是这样,当你想的足够多,大脑中的不同元素,品牌诉求的,产品功能的,还有创意点的再加上外界的刺激,很容易产生一股奇妙的电流,在需要的时候这些东西会在脑回路里串联起来,“叮~”于是脑洞大开,有了!
Uber之前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的“一键呼叫直升机”,“端午叫龙舟”,“一键叫明星”……这已经给了很多范本,那么我们壹钱包,作为一个金融产品品牌,可以和Uber怎么搭在一起而毫无违和感呢?
既然Uber已经叫过各种车,那和金融系统有关的交通工具有什么?运钞车!
当我脱口而出这三个字的时候,明显看到大家瞳孔都有些放大。这个时候一般就是有了。运钞车我们经常可以在大街上看到,旁边站着几个荷枪实弹的安保人员,可里面什么样,谁都没见过,如果打车时能叫来一辆运钞车,我相信对很多人都是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
就这样构成我们活动的首要创意元素定下来了。
接下来要讨论的是,在运钞车上干什么的问题。我说送一万元体验金?Uber上海的负责人说,还不够刺激,我说一人十万?他眼睛睁大了一些,这个可以!然后我们说,干脆送出100万!
就这样,创意的主轴有了,一键呼叫运钞车,煎饼侠送你100万。
回到公司和同事,老板说了这个创意,大家都是蛮兴奋的。在随后的准备工作中,100万的价码也在不断飙高,我们的老板达叔还是有格局,有一天他路过我们设计师的电脑前,看到我们正在做的主视觉,说,要不这样,干脆一人送1亿,理财体验一天,收益全部归用户。
到此,Big idea到齐了,一键呼叫一个亿!
后来因很难协调到大鹏的档期,无奈放弃了煎饼侠做司机这个元素,不过做了减法,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传播的信息更单纯。
任何项目做好,从想法到落地,都有很大的gap,何况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品牌和团队。合作中,要跨越的障碍更多,如何能统一目标,实现共赢,是非常考验两个团队合作智慧的事情。
更何况是和uber这样一个个性鲜明的团队。
当有了这个合作创意以后,双方都开始出资源、出想法去丰富落实这个项目。分歧就这样不期而至。
分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1、对创意内容调性的要求不一致。
Uber没有自己的创意agency,活动中所有的设计物都需要我们来出,这样我们出创意设计,他们给出好坏的评价和反馈,除了让我们遵循他们的全球品牌guideline以外,不会深入具体创意探讨,我们不得不放弃一些我们的创意元素,反反复复修改来找准他们的调性。
2、对传播渠道的操作方式的不同。
合作之初双方约定各自在活动前后通过至少十个媒体账号进行传播。
Uber的十个媒体账号都不是付费的,对方视内容本身的吸引力决定是否发送,以及如何修改。
这确实和我们对传播渠道的使用很不同。普通品牌的投放方式是准备好内容,选择一些付费媒体,如果内容足够好,希望借助基础投放能带来一些免费的earned媒体跟进二次传播。
毕竟谁也无法保证,免费媒体的可控程度以及发布数量,其次即使发稿,发布的内容对于双方品牌露出和信息内容的把控也是相对较难的。
妥协与底线
合作就是这样,有合力,也有争执,还需要适当的妥协,一切都是为了实现最初设定的初衷,达成双方的目标。
在后面的合作里,双方都做了一些妥协和改善,在KV设计上,我们放弃了之前更本土、更热烈、更直观的设计风格,以迎合Uber的guideline上的极简主义风格。Uber的沟通也不再那么强势。
当然,妥协不意味着一味妥协,合作伙伴之间也有构成合作的基础和底线要坚守。
在活动即将开始前的预热传播中,Uber的自媒体预热文章开头介绍即将进行的活动时说是Uber发起的活动……并且表示这样内容才不会太硬,自媒体账号才愿意发。
我们强调,这个活动是壹钱包和Uber联合举办的,这是对外宣传的底线。
我一直跟团队的人说,Uber是话题品牌,也是人们愿意讨论的明星企业,但同时也是个传播黑洞,回想一下曾看到Uber的事件营销,很难记住与Uber开展跨界的合作方。Uber确实有这个能量。而我们作为一个新品牌,确实需要花费更多智慧提升在合作中的影响力。
终于,双方达成共识。
后来那篇预热稿,瞬间刷爆了朋友圈,46分钟后阅读数就破10万+了。
很多人因此知道了我们与Uber的这次合作,好多很久没有联系的朋友都通过微信来问我关于这次合作的事情。
大日子:对于细节和体验的追求
活动两天前,在Uber的界面上出现了一个元宝的button,下面还有“一亿元”的字样。第一天为引起悬疑,第二天变成可点击的,点击会弹出下面这样的活动预告信息。
很快准备了近一个月的活动就要开启。运钞大使和工作人员怀着忐忑的心情准备迎接第一位成功呼叫运钞车的幸运儿。
所有的细节,都为了更极致的用户体验,和登上运钞车时乘客的那个Wow!的表情。
包括我们精心改装的豪华运钞车,8个零的巨额亿元钞票……
还有运钞师转动密码锁从保险柜里取出一亿元钞票亲自交到活动幸运儿手里这样充满仪式感的流程设置……
还有在用户体验上,只需要扫描亿元钞票上的二维码,瞬间就有1亿元的理财体验金打入用户的壹钱包账户,与此同时收益金额15088元也同时出现在他们账户!
转瞬间成为一日“亿万富翁”的表情都是这样的:
下面是活动当天的视频剪辑,通过它可以了解我们的活动现场和每一个细节,还有秒变“亿万富翁”的用户的尖叫声。
这次活动,在7月9日10点到17点间,吸引了超过10万人同时参与“一键呼叫一个亿”活动,很多呼叫成功登上运钞车的幸运儿激动的表示,这是Uber所有的跨界活动最令人激动人心的一次。其中一位成功呼叫运钞车的还是一个广告人,当时他正在运钞车运行到的静安寺附近开会,在会议上,他正好打开界面给客户推荐这个平安壹钱包和Uber的合作案例,然后顺手点击了预约“一个亿”,结果幸运真的垂青了这位勤奋的广告人。他同时还是Uber的司机,他说这次跨界真的是Uber最成功的一次。
Uber独步江湖的秘诀
刚刚说了不少Uber的“坏话”,和Uber的合作也真是“快乐并痛着”,但Uber真的有很多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的地方。
这次跨界合作对于我们也受益良多。无论是在对壹钱包的品牌的认知度和知名度的提升上,还是对于我们团队的激励上。
1、有战斗力的团队
和合作过程中,我们了解到Uber上海其实只有10名正式员工,其他很多工作都是实习生在做,但他们却有如此大的能量,不断的在市场上制造事件,为Uber品牌带来巨大的声量。
给我印象很深的是在运钞车里一位Uber的工作人员正是他们的一个实习生,这个女生一边通过电话接听系统接入的呼叫成功运钞车的用户电话,确认用户信息以及其地理位置,当用户上车后,一边进行访问,并记录下来,还一边在群里指挥其他同事如何在微博上对活动进行直播,当活动进行到一半时,我看到她的iPad上,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一篇社交传播的图文稿!
2、对品牌的一致的认同
这个团队虽然与我们在合作中有很多差异和争执,但是作为一个品牌营销人,我很理解他们所在的立场,他们每一个人从正式员工到实习生,都能站在品牌体验的一致性上来要求合作伙伴,并把这个guideline贯穿始终。
当运钞车开到用户所在位置,总是Uber的实习生最先走上前与用户互动,并且显得很纯熟。
3、品牌推广方法的持续一贯
Uber自打他进入中国,开始在市场上制造声量,就和他在其他国家的推广一样,依靠各地的分公司,快速的复制话题性十足、赚足注意力的事件营销,这段合作期间,我跟一些完全不在营销和互联网圈的小朋友聊天,他们也都能说起Uber的一键呼叫直升机等很多Uber的活动。
这已经成了Uber品牌的标签,有趣、好玩,Funny!
4、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当Uber建立起话题形象,会吸引很多像我们壹钱包这样的跨界品牌,想要合作,他们有更大的空间来选择适合他们,并且可以制造更大影响力的品牌和活动,这都是因为他们品牌价值而带来的无形和有形的资源。
他们不仅在社交媒体上有一批忠实的力挺者,他们也在不断的积累他们的媒体库,一些媒体平台和自媒体会成为他们的伙伴,通常当Uber有新闻事件发生,他们就会主动报道和传播,这为Uber带来了很多免费的有影响力的媒体资源。这除了悉心经营,和他们本身成为话题品牌有很大关系,就像Uber的工作人员骄傲的说,很多账号愿意写我们,是因为标题里有Uber,他们文章的点击就高,能涨粉丝。
5、与用户保持互动
这次合作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点,这个品牌努力在社交媒体上建立与用户的贴近感,这可以从他们与“界面”的合作以及在微博上与粉丝的互动上看出来,在活动开始前,Uber在界面上发起了一个互动,由上海用户票选运钞车始发地和途经地,这不仅拉近了和粉丝的距离,也提前创造了用户的参与和自传播。
就在本文成文时,Uber又投入了一个新的活动,而我们也将启动与另一个行业领军品牌的合作,Cheers!
扫描,分享朋友圈
|后参与评论
该用户邮箱不存在,请重试!
请输入密码!
资料更新成功!
还可以输入300字
您为什么要举报此信息?
其它不良信息描述
关注微信,一起数字进行时
手机扫一扫,下载数英APP
手机扫一扫,下载数英APP
Part of the DM Union写文章不容易,打个赏支持下作者吧|赞赏
收藏已收藏 | 20赞 | 22
分享到微信扫码分享到微信
投稿、稿件问题联系Q:
1552 篇作品2203 万阅读总量
热门问题123456789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uber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