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你们谁有合肥市人口2016总人数2000年到2015年关于人口的数据其中包括人口每年抚养比以及每年人口数量

中国人口2015年负增长可能性分析 中国劳动力人口负增长(图)
导读:中国人口2015年负增长可能性分析,中国劳动力人口负增长,从今年开始中国人口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正式进入负增长中,预计到2030会像日本2008年的人口结构一样,将会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中国人口2015年负增长可能性分析 中国劳动力人口负增长(图)中国人口2015年负增长可能性分析 中国劳动力人口负增长(图)(2)中国人口2015年负增长可能性分析 中国劳动力人口负增长(图)(3)
  从今年开始中国人口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正式进入负增长中,预计到2030会像日本2008年的人口结构一样,将会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日,国家统计局召发布了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亿。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0―14岁人口占16.60%,也就是年出生人口总数量是2.22亿。因此,年平均每年出生1480万人。一个农村教师说,农村小学生数量剧减,全县六年级有4万多,一年级只有2万多,约一半。同时,还有很多县城的情况都是类似的。我们可以从这些数据做个粗略的判断,2010年出生人口人数可能在1300万左右,甚至更低。  2009年中国19―22岁人口数量达到历史顶峰,达到一亿人。按照有关数据预测,到2019年将只剩下0.58亿,10年下降43%。1988年,中国出生人数在2500万左右,但是到了2010年就降到1300万左右。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少数民族人口为12333万人。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万人。如果这两个数据都是可信的,那么这意味着少数民族人口已进入负增长。相对来说,少数民族的生育政策比汉族宽松。要是少数民族人口都进入负增长,汉族更早就进入负增长。  实际上,一直都有学者怀疑中国人口并没有那么多。人口学者易富贤就认为,中国人口普查存在重报现象,所以中国人口只有13亿。在这次人口普查中,年出生总数为9.3968亿。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年出生人口存活9.3398亿。也就是说,即使他们在2000年之后一个都没死,在这次普查中还额外多出570万!  尽管这次国家统计局这次并没有公布确切的生育率数据,但是人口学者易富贤以用其他数据粗测,从而得出得出年平均生育率只有1.44左右。从年龄结构来看,0-14岁人口占16.60%,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关于性别问题,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发布会上说:“我们这次普查根据初步汇总的情况,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以女孩为100的话)是118.06,这个数据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出生人口性别比116.86提高了1.2个百分点。”  可以说,中国人口离负增长已经不远了。未来几十年时间,中国将面临人口数量迅速下降。即使放开生育,甚至鼓励生育都无法扭转这个局面。  早在年初,一份《中国人口大拐点的“危”与“机”》的研报中就指出:2015年之后,迎来中国人口红利的大拐点,也迎来了楼市拐点。一直以来“楼市拐点”就像是“狼来了”,只有短暂性的下挫,但反弹从未失约,然而这一次楼市的根本土壤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为这一次的难题不是“政策”和“资金”,而是楼市的柴薪“人口”。基于人口红利与房价的纠结关系,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口数据,现提炼报告主要观点,如下:    ①中国人口总量在年间达到峰值,生育率难以提升,育龄妇女人数在快速减少,全球人口占比持续下降。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楼市赖以生存的土壤“人口红利”也正在消失。    ②只有将生育率稳定在略高于2.1的水平,才能逐渐保持人口数量的稳定和结构的稳定(美国、印度将长期是稳定的柱状人口结构),才能让国家恢复可持续发展能力。
    ③中国近期的经济问题的核心是总抚养比太低(儿童抚养比太低),内需不足;远期经济问题的核心是总抚养比太高(老年抚养比太高),劳动力不足和老年化。即使是执行了单独二孩政策和解决了养老保险金的问题,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人口红利正在消失的趋势。   ④中国20-64岁劳动力2015年后开始负增长,下降速度将超过日本。日本在1951年后、台湾在1975年后、韩国在1977年后,20-64岁劳动力还增长了48 年、42年、42年,在20年内增加了51%、58%、64%;而中国大陆的劳动力在2008年后只增长了7年就将开始减少了。不少的城市也的却出现了“用工荒”,劳动力工资上涨成为了常态。    ⑤2010年是1个老人对应7.5个劳动力,养老已经开始出现问题了;而未来一个老人只对应一两个劳动力,养老压力可想而知,养老金短缺将是今后各届政府面临的难题。可以断定的是,在2015年后几十年,中国经济不断减速应该是“新常态”。   大家不由感慨,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年轻人们不仅没有“逃离北上广”,而是继续向珠三角、长三角和首都聚集,也就别怪这些城市房价高了。也就别怪这些城市房价高了。    “大城市的一张床”和“小城市的一套房”的矛盾至少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人口争夺战也越来越迫近。根据日韩等国家人口迁移变化,未来会有更多的劳动力涌向大城市。什么时候人口才会停止向大城市流动?当迁移到大城市的收益,和自身要为此付出的成本相同时,迁移便停止。而当前的许多政策,正在人为地为迁移增加政策成本,大城市落户难度的增加,是一个看似有效但却不一定的赌点。
1.本文“中国人口2015年负增长可能性分析 中国劳动力人口负增长(图)”由搜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2.“中国人口2015年负增长可能性分析 中国劳动力人口负增长(图)”网址为:/a/006.html,欢迎复制分享给您身边的朋友!
相关阅读:
其他网友正在看
日,悲催的巴尔的摩级重型巡洋舰“匹兹堡”号USS Pittsburgh (CA 72)在关岛以西不...
东莞扫黄莞式服务69式,东莞扫黄莞式服务69式图解:一目了然....&&&&您所在的位置:
2015年合肥市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浏览次数:
来源:合肥市统计局
 视力保护色:
& & 2015年合肥市1%人口抽样调查,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市政府部署要求,由市统计局具体组织实施的一项重大市情市力调查。这次调查以日零时为标准时点,采取分层、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全市共抽取240个调查小区,覆盖全市11个县(市)、区和开发区的78个乡镇街道、120个村(居)委会,共调查登记人口7.5万人。在全市广大群众的密切支持和配合下,经过全市500余名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顺利完成了全市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现将本次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 & 一、常住人口
& & 201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79万人,比上年增加9.4万人,增长1.2%;比2010年合肥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增加33.3万人,年均增长0.9%;占全省的比重为12.7%。
& & 截止2015年末,我市净流入常住人口61.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5万人,增长7.9%,其中市区净流入常住人口124.3万人。
& & 二、城乡人口结构
& & 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48.4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加16.6万人,占总人口的70.4%(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居住在乡村的人口230.6万人,比上年减少7.2万人,占总人口的29.6%。
& & 三、性别构成
& & 2015年末,常住人口中男性394.9万人,占总人口的50.7%;女性384.1万人,占总人口的49.3%。总人口性别比为102.8(以女性为100),与上年基本持平。
& & 四、年龄构成
& & 2015年末,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116.5万人,占总人口15.0%,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571.9万人,占总人口73.4%,提高0.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90.6万人,占总人口11.6%,提高0.1个百分点。
& & 随着外来打工者的不断涌入,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得到提高,全市人口总抚养系数继续下降,2015年为36.2%,比上年降低0.4个百分点。其中,少儿抚养比20.4%,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老年抚养比15.8%,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
& & 五、受教育程度
& & 2015年末,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10.81年,比上年末提高0.67年。其中,男性和女性人均受教育年限均超过10年,分别为11.39年和10.19年,比上年分别提高0.7年和0.57年。
& & 15岁及以上人口中,小学、初中文化程度人口占45.2%,比上年下降7个百分点;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49.6%,比上年提高7.9个百分点,其中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30.9%,比上年提高7.1个百分点。全市总人口文盲率为4.69%,比上年下降0.15个百分点。
& & 六、人口自然增长
& & 日至日,全市出生人口8.2万人,出生率为10.52‰,比上年上升0.39个千分点;死亡人口3.4万人,死亡率为4.32‰,上升0.29个千分点;自然增长人口4.8万人,自然增长率为6.2‰,提高0.1个千分点。
& & 七、县区人口分布
&2015年分县(市)区常住人口情况表
县(市)区
年末常住人口&&&(万人)
占全市比重&&&&&(%)
瑶海区(含新站区)
蜀山区(含高新区和经开区)
巢湖市(含巢开区)
& & 备注:
& & 1、调查对象:指被抽中的调查小区内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全部人口,包括日晚居住在本调查小区的人口;户口在本户,日晚未居住在本户的人口。
& & 2、常住人口:包括调查时户口在本调查小区,且居住在本调查小区人口;调查时户口在本调查小区,离开不满半年人口;调查时居住在本调查小区,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调查时居住在本调查小区,户口待定人口;调查时户口在本调查小区,居住在港澳台或国外人口。
合肥市统计局2015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图】_中国产业信息网
欢迎来到中国产业信息网||||
2015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图】
& &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是个全球性问题,我国在2000年时,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了7%,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老龄型社会。到2012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4.3%,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然而,现阶段,中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期,仍属于中等收入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人口老龄化体现出其独有的特征:未富先老、规模更大,速度更快,赡养负担更重,二元结构明显。中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危机特有的巨大挑战。&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科技的日益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它对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所指的人口老龄化,是指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增加的过程。这是一种人口增长趋势,是老年人口相对增长的过程,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它是各个国家都需要面对的一种普遍现象。一般地,人口老龄化最先产生于发达国家,它是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和科学技术进步等的必然结果。表现在老年人口数量上,则是老年人口所占比重相对加大;表现在人口结构上,则是结构呈老龄化状态。人口结构划分标准
指标 比重(%) 老少比(%) 年龄中位数 (岁)
0-14岁人口 60岁及以上人口 65岁及以上人口
年轻型 ≧40 ≦5 ≦4 ≦15 ≦20
成年型 30~40 5~10 4~7 15~30 20~30
老年型 ≦30 ≧10 ≧7 ≧30 ≧30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当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40%时,认为这个国家或地区是年轻型社会;当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30%与40%之间时,认为这个国家或地区是成年型社会。从表中可以看出,老年型社会的年龄中位数要高于30岁,老少比也大于30%,此时六十五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要高于7%。从而,根据国际划分标准,当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超过7%时,即可认定是老龄化社会。除此之外,衡量老龄化的指标还有以下几种。老年抚养比(又称老龄人口抚养系数或老年系数),是指老年人数与成年劳动力数的比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龄化问题。平均年龄与年龄中位数的作用类似,都是用来反映某一年龄阶段的密集程度。当平均年龄偏高时,说明整体年龄偏高,老年人口密集,人口老龄化问题加深。而年龄中位数也是同样的道理,年龄中位数越大也能说明老年人口程度密集,也能反映老龄化问题。年中国人口及老龄化人口比重预测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据预测,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超过4亿,届时每3人中就会有一个老年人。民政部部长、全国老龄办主任李立国表示,我国空巢和独居老年人近1亿人,60岁以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3500万人,要把帮扶困难老年人作为发展老龄事业的重中之重。根据联合国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7%时,通常认为这个国家进入老龄化。& &&截止201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0243万,占总人口的14.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3161万人。全世界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只有中国。2亿老年人口数几乎相当于印尼的总人口数,已超过了巴西、俄罗斯、日本等人口大国的人口数。如果作为一个国家的总人口数,也能排世界第四位。预计2033年前后将翻番到4亿,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银发潮&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趋势图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中国产业信息网( )发布的《》中显示:过去20年来,生育率和死亡率的下降趋势使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虽然在欧洲和北美最为严重,但在世界所有主要地区,人口老龄化都正在发生或即将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老年人(60岁以上)比例从1994年的9%增加到2014年的12%,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21%。& &&一、老龄化行业现状& &&一)我国老年人口规模较大,老龄化速度有所加快& &&2012年,我国大陆总人口达到135404万人,其中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为100403万人,占全部人口的74.1%,较2011年下降0.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为12714万人,占当年全部人口的9.4%,比重较2011年上升0.3个百分点。&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多。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从1982年的62517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100403万人,年均增加1262.9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从1982年的61.5%增加到2012年的74.1%,年均增加0.4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也在稳步增长,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从1982年的4991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12714万人,年均增加257.4万人;老年人口占比从4.9%增加到9.4%,年均增加0.15个百分点。& &&从国际比较情况来看,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198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总量为4980.6万人,占全部人口比重为5.1%,低于世界0.9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总量相当于美国、日本和俄罗斯三个国家之和;2012年,我国老年人口总量为1.17亿人,占全部人口比重为8.7%,高于世界0.9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总量超过美国、日本和俄罗斯三个国家之和的近30%。我国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老龄化速度有所加快。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年均增长219.3万人,而年年均增长333.7万人,近十年年均增量较之前二十年多增114.4万人;从占比来看,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年均增加0.12个百分点,而年占比年均增长0.21个百分点,近十年年均增量较之前二十年多增0.09个百分点。& &&从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人口年龄结构的抚养比指标来看,我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总抚养比显示,年,整体呈下降趋势,从62.6%下降至34.2%。但是,总抚养比近两年持续增长,2011年和2012年分别为34.4%和34.9%,显示出全社会的人口抚养负担正在加重。细分抚养比显示,我国少儿抚养比从1982年的54.6%大幅下降至2012年的22.2%,而同时老年抚养比从8.0%上升至12.7%。中国各年龄段人口变动数据來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中国少年人口和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及趋势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二)未富先老迹象显现,经济发展压力增强& &&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来看,大部分国家都是在物质财富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进入到人口老龄化阶段,相应地这些国家有足够的财力来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而本世纪初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时,物质财富积累则相对不足。2001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到7.1%,按照联合国标准正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而当年人均GDP仅为1041.6美元,不及德国、英国和加拿大的1/20,仅为美国和日本的3%左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2012年,我国人均GDP虽然大幅增长至6188.2美元,但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多数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经济发展压力依然较强。& &&三)老年人口分布不均,老龄化呈现转移趋势&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众多,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发展形势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平衡性。从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人口老龄化形势相对严峻,西部地区的人口压力相对较小。从时间走势来看,东部地区人口老龄化正逐渐向中部和西部地区转移。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31个省、区、市中,有北京、天津、上海和浙江4个省市的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这些省市全部属于东部地区。2012年,有天津、江苏、安徽、山东、湖北、湖南、重庆和四川8个省市的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其中属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各有3个,属于西部地区的有2个。老年人口占比高的地区增多,一方面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愈发严峻,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人口老龄化呈现转移趋势。& &&四)预期寿命显著提高,老年人口规模巨大& &&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改善,延长了人们的预期寿命。中国2010年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4.83岁,其中,男性72.38岁,女性77.37岁。2000年的数据分别71.40为岁、69.63岁、73.33岁。十年时间中,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了3.43岁,其中男性增加了2.75岁,女性增加了4.04岁。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0年时,世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0岁,中等收入国家及地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0岁,高收入国家及地区为79岁。由此可以得出,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等收入国家及地区4.83岁。从提高幅度来看,年十年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增长了3.43岁,比世界平均水平2岁快1.43岁左右,比高收入国家及地区和中等收入国家及地区快0.43岁。中国人口预期寿命(单位:岁)
年份 世界 高收人家及地区 中等收人国家及地区 中国
2000 68 76 67 71.4
2010 70 79 70 74.83(男:72.38女:77.37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出生时的预期寿命,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五)自然增长率大幅下降,高龄化显著&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呈现大幅下降趋势。年间的平均下降幅度高达11.41%。,尽管自2000年起下降幅度缩小,但总体下降趋势不变。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的趋势一致,2000年起也基本呈现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14.03%下降到%。下降了大约2个千分点。死亡率由2000年的6.45%下降到2004年的6.42%,但是自2005年起呈现上升趋势,2005年我国死亡率为6.51%,2012年死亡率为7.15%。上升了0.64个千分点。在这两方面的作用下我国自然增长率在1988年后的12年间以11.41%的平均速度降低,一直降低到2000年的7.58%,2012年的4.95%。截止到2012年末人口自然增长率总共下降了2.63个千分点。相比较而言,2000年世界自然增长率约为12.7%,2010年为11.4%。仅下降个1.3个千分点。可以看出,中国自然增长率的绝对数值低于世界水平,其下降速度也远远大于世界均下降速度。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二、中国老龄化人口发展趋势预测& &&人口老龄化的巨大压力,考验着政府规划养老的能力。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中国有各类老年福利机构37623个,养老床位245万张,仅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1.5%,不仅低于发达国家5%&7%的比例,而且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2%&3%的水平。& &&此外,养老除了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之外,还需要大量的适合老年人心理、医学等诸多方面的专业护理服务。未来养老的发展应该是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逐渐走向社会化,变家庭养老为社会养老,由政府承担是大趋势。尽管机构养老在中国老年福利服务体系中处于补充地位,但其作用却是相当大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农村城市化,人民群众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现有的养老设施总量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不仅如此,由于养老服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建设滞后,中国现有养老服务队伍远远不能适应养老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2009年),中国城市老年人失能和半失能的达到14.6%,农村已经超过20%,这部分老人需要专业的护理和照顾,按照老年人与护理员比例3:1推算,全国最少需要1000万名养老护理员。& &&全国老年福利机构的职工只有22万人,取得养老护理职业资格的也不过2万多人,不仅与中国几千万失能老人的潜在需求相差甚远,而且由于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其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服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养老机构、床位和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已经成为许多城市养老服务的瓶颈问题。中国老年人口比重预测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未来几十年里,老龄化浪潮将会席卷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将会迅速提高,预计2015年,这一比例将达到15%,2012年和2013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中形成的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2005年,相对每100名适龄工作成年人,仅有16名中国老年人。这一老年抚养比到2025年将会翻番到32%,到2050年会再翻一翻,达到61%。到2050年时,将会有4.38亿中国人年龄达到或超过60岁,其中1.08亿人超过80岁,2050年劳动者的负担将增长3倍。& &&2012年和2013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中形成的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是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推动人口机会窗口逼近关闭,老年抚养比从%上升到2013年的21.58%。& &&由于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特征日益凸显。老年人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2012年全国约有2300万老年人属于贫困和低收入者。城镇老年人口的宜居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七成以上的城镇老年人口居住的老旧楼房无电梯,高龄、失能和患病老年人出行困难。2012年农村留守老年人已达5000万人。高龄、失能和患病老年人的照料护理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三、人口老龄化对策研究& &&1)推迟退休时间& &&我国目前的采用的退休制度为男60 岁, 女55 岁 这是我国在建国初期根据当时的人均寿命指定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国的人均寿命已由当时的 55 岁提高到 73 岁, 因此, 我国的退休年龄可适当向后延长 3 ~ 5 年 与此同时, 为了缓解社会就业率, 给年轻人让出就业岗位, 我国存在着很多提前退休的情况, 有退休后继续参与劳动的,也有不参与劳动的 如果提高后者的劳动参与率,劳动力市场也犹如重新注入了新的力量, 从某些方面来讲是可以创造出更多劳动力价值, 并且能够活发社会行业结构。& &&2)不断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老龄人口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爱 日本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就开始建立全国民的养老及医疗社会保险制度, 以使老年人的经济 医疗 保健等基本问题, 并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对这一制度进行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2000 年 4 月,日本推出了介护保险制度, 保障了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得到了专人照顾, 同时生病也能得到更加及时 专业的治疗 近年来, 随着我国 4 - 2 - 1的家庭结构越来越普遍, 年轻人赡养老人的压力不断增加, 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 因此, 为了更好地保障老龄人的生活, 必须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一方面, 政府要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投入; 另一方面, 吸收民间组织积极参与, 并做好引导管理和监督工作 真正使人民能够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过上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 &&3)创造老龄人口再就业的机会& &&现今企业招收人员的年龄限制使很多老年人群再就业很大的屏障, 一旦年龄有了限制, 想工作也是不可能的 要让老年人群更好的实现价值就必须让他们去做他们能够做的事情, 就业要的是实力而并不是只要年轻就好 很多日本人在退休后, 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一个全新的领域发挥自己的余热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不断严峻, 老龄人口已在全人口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应为他们创造机会重回工作岗位, 进一步实现其价值, 不断为社会创造财富。&
中国产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
中国产业信息网微信服务号
据悉,三星正在开发无人驾驶汽车。本周,韩国政府相关部…
全国咨询热线:400-700-小时) 业务咨询电话:010- 传真:010- 客服QQ: 客服电邮:
Copyright 2000-, All Rights Reserved 产业信息网 版权所有 运营公司:智研咨询集团
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合肥市人口2016总人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