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电影时,美国新兴的财团主要有哪些,以及18-19世纪五大强国有哪些,已配图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_高中历史_同步练习_解答题_试题_问酷网
当前题库:同步练习
试题编号:205536
知识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难度:二级
阅读英国外交大臣格雷男爵会见德国驻英大使的谈话日(引自《1914年-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格雷然后对我说……英国政府现在像过去一样愿意扶植我们的友谊,而且只要冲突仍然限于俄奥两国之间(按:俄国沙皇于7月30日下总动员令,支持塞尔维亚对抗奥匈帝国)它就可以站在一旁。但是,如果我们和法国牵涉进去,那么局势就将立即发生变化,而在那种情况下,英国政府将被迫迅速地下决心。在那种情况下,它就不可能站在一旁等待了。如果战争爆发,它将是世界前所未有的最大灾难。回答:(1)这次谈话的历史背景如何?(2)当时英德关系怎样?(3)格雷提出的英国不参战的条件能否实现?为什么?(4)从谈话中表明了英国的什么立场?(5)谈话的实际结果如何? &&&
试题编号:205523
知识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难度:二级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1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向我们说道:“怎么办?世界已分割完了!”……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对我们来说,没有巨大威力,没有强大陆军,没有强大海军,而要获得幸福,那是万万办不到的……在未来世纪里,德意志人民不做铁锤,便将做铁砧了。----德国外长皮洛夫日在议会中的演说  材料2格雷(英国外交大臣)然后对我说……英国政府现在像过去一样愿意扶植我们的友谊,而且只要冲突仍然限于俄奥两国之间(俄国沙皇已于7月27日下总动员令,支持塞尔维亚对抗奥匈帝国),它就可以站在一旁。但是,如果我们和法国牵涉进去,那么局势就将立即发生变化,而在那种情况下,英国政府将被迫迅速地下决心。在那种情况下,它就不可能站在一旁等待了。如果战争爆发,它将是世界前所未有的最大灾难。----英国外交大臣会见德国驻英大使的谈话记录  材料3德国宣战那一天,德国宰相贝特曼在演说中说:“别人嫉妒德国富强,因此想把锁链加在德国身上,我们为了欧洲的和平而战争!”法国总统普恩加来在议会的咨文中说:“法国再一次为人类的自由、理性和正义而斗争。”美国总统威尔逊则公开声明:“德意志帝国政府最近的行为,事实上无异于对美国政府及其人民作战……我们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捍卫者。”请回答:(1)材料1皮洛夫演说的背景如何?反映了德国的什么意向?(2)材料2格雷谈话的背景如何?表明了英国的什么立场?(3)材料2中格雷提出的不参战条件能否实现?为什么?(4)材料3中德法首脑的话都表白了自己国家参战的理由,你认为它们参战的真实目的各是什么?美国总统声明美国“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事实是这样的吗? &&&
试题编号:205520
知识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难度:二级
阅读以下材料材料1材料2材料3材料4材料5法俄军事协定规定:一旦法国遭到德国或德国支持的意大利的进攻,俄国应以其全部兵力进攻德国;一旦俄国遭到德国或德国支持的奥匈帝国的进攻,法国应以其全部兵力进攻德国。材料6一、取缔任何煽动仇恨和蔑视奥匈帝国并具有反对奥匈领土完整的一般倾向的出版物。……六、对尚在塞尔维亚领土内的6月28日日暗杀事件的从犯进行司法程序。奥匈政府的代表参加这项司法程序的侦察……──日奥匈政府致塞尔维亚政府的最后通牒请回答:(1)材料1表明19世纪最后30年资本主义列强工业生产发展的趋势如何?主要原因是什么?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2)材料2、3反映了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帝国主义国家在发展中呈现出了一种什么状况?主要原因是什么?(3)材料4反映了帝国主义这一时期对外政策的什么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4)材料5反映了这一时期资本主义世界的什么矛盾?俄法协定的签订标志着什么?(5)材料6奥匈最后通牒出台的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结合上述材料的有关内容分析造成此种局势的主要原因。 &&&
试题编号:205489
知识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难度:二级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  材料1:“日本政府决无任何妄图从事领土扩张政策或其他任何自私自利的打算,因此日本帝国政府决定小心翼翼地尊重第三国在东亚的利益,决不稍加触犯。”——日本致德国的最后通牒  材料2:“我们乐于为世界的最后和平,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为大小各国的利益而作战……,我们没有任何自私自利的目的可追求,我们不想征服别人,我们不为自己索取赔款,我们不为自愿的牺牲寻求物质的补偿。”——威尔逊对德宣战演说请回答:(1)材料1中提到的“第三国”主要指哪一国家?日本为什么要对它“小心翼翼”?(2)威尔逊所标榜的美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实际情况是否如此?(3)日美两国在对德宣战的言辞上有何相似之处?说明什么? &&&
试题编号:205435
知识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难度:二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865年英国有股份银行250多家,1900减少为98家,到1913年减少为61家,其中21家集中了全国存款总数85%左右,1914年,伦敦五大银行占有全国银行存款大约40%。  材料2:1850年英国海外投资为2亿英镑,1875年增至14亿英镑,到1913年英国海外投资总额已达40亿英镑,相当于英国国民财富的1/4,1904年英国在殖民地开设的银行已达2279家,1910年增至5499家。请回答:(1)根据材料1概括英国银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什么趋势?这种趋势说明英国的经济生活正发生着什么变化?(2)英国大量向海外投资目的是什么?试分析这种经济活动的后果。(3)扼要说明列宁的主要观点及其依据。 &&&
试题编号:205335
知识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难度:二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早在工业革命准备时期,普鲁士组织成立了技术委员会,颁布了专利法……(19世纪)30年代末,普鲁士政府制定了铁路法,以加强对铁路建设的统一规划、指导和监督。  工业革命初期,德国一方面积极引进英国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努力发展教育,以尽快提高国民文化素质,赶超世界科技先进水平。……国民科学文化水平普遍提高,文盲率降低到欧美各国的最低水平,还培养出一大批像西门子那样的企业家、科学家和工程师于一身的优秀人才,获得了发电机、电炉、煤气发动机、电车、合成染料等一系列重大发明。——《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871年后国内统一市场的出现,以及同凡尔赛签订的和约而获得的资金和重要工业基地,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到1872年,德国全国铁路总长度达22426公里,超过了法国和英国。……大规模的铁路修建给予采矿、冶金、煤炭和机器制造业以巨大推动,使德国工业发展的重心较早地从轻工业转向重工业。——《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1879年德国出现14家卡特尔,1905年达到385家。……此外,德国银行资本的工业控股数也迅速增加,仅德意志银行就掌握了30亿马克,控制了200家企业,1879年~1900年通过它发行的公司股票达73亿马克以上。——王荣堂、姜德昌主编《世界近代史》结合材料回答:(1)据材料1、2归纳指出德国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2)据材料2、3指出德国工业发展呈现出哪些特点?(3)结合史实指出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对近代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
试题编号:205331
知识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难度:二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引自日英德关于殖民地协定:“德意志放弃她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哥兰岛让给德意志。…德意志在……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予帮助。”  材料二引自1911年4月本哈第将军著《我们的前途》:“我们德意志人相信我们的力量……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办法,努力争取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政治权威……如果我们继续只是欧洲大陆的强国,并依偎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限在1866年的政治卑微地位……”  材料三引自日《泰晤士报》:“……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注:这里指刚果)让出。……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与南非分离开来。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上有这样巨大的变更!”回答:①比较材料一和三,英国对德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②材料二中,本哈第的态度反映了什么问题?为什么?③材料三,英国对德关系政策的实质是什么?④综观上面三则材料,帝国主义国家间关系有何特点? &&&
试题编号:205324
知识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难度:二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欧洲战争刚开始时,美国仍采取超脱的态度,奥匈皇储的被刺事件,在美国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美国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一家芝加哥报纸评论说:“真应该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美国总统威尔逊在1914年8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该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材料二
1915年1月和1916年初,威尔逊曾两度派遣他的顾问豪斯前往欧洲调查。但是,豪斯在与英国和德国两方面接触以后,得出了“在付出了这么多生命财产的代价后,没有人肯轻易地接受无结果的和平”的印象。  材料三到1917年4月美国正式参战时,由华尔街的银行给予协约国方面的现金贷款已达20亿美元,而给德国的贷款只有2700万美元。——《全球通史》结合材料回答;(1)指出材料一中美国对欧洲战争的政策是什么?从材料中找出美国采取这种政策的优越条件是什么?(2)材料二中豪斯的“印象”是否正确?为什么?(3)材料三与材料一有何矛盾之处?这种矛盾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结果如何? &&&
试题编号:205308
知识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难度:二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中期甚至更早时期以来,英国凭借它的工业垄断地位和商业霸权,以及称霸海洋的海军,在对外政策上一直采取不参加欧洲大陆敌对军事集团而保持自己行动充分自由的立场。  材料二1902年英日缔结“英日同盟”,……1904年,英法双方签订了“英法协约”,……“英法协约”是建立在瓜分殖民地基础上的两国关系的调整,双方的所谓“真挚谅解”和“衷心协约”就是英法勾结,共同对付德国。这是英国对外政策的转变,也是英国准备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步骤。……1907年,英俄在彼得堡签订了“英俄协约”。——《世界史》回答(1)材料一所说的英国对外政策叫什么?为什么奉行这种政策?(2)材料二表明英国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为什么会有这种转变?(3)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分析英国对外政策的变化在欧洲出现了什么局势? &&&
试题编号:205257
知识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难度:二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威尔逊总统立刻号召他的同胞严守中立。日,他在向美国人民发表的讲话中声称:“……美国必须不但在名义上而且在事实上做到保持中立。”  材料二:……到1914年底时,摩根商行已对协约国在美国购买军用物资一事作了“安排”。为支付这些军用物资,各协约国先是给现金,然后卖掉了它们在美国所拥有的公债券和股票,最后不得不大笔大笔地借款。  材料三:(1917年)4月2日,国会召集了一次特别会议。威尔逊总统向与会议员宣读了他的《战争咨文》:“我们很高兴为世界的最终和平和各民族的解放而战。……我们不希望征服,不希望支配,……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卫士。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①材料一中,美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政策是什么?材料三中美国的政策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借口是什么?②综合以上材料,说明美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政策实质,并据材料二分析其参加协约国作战的原因。 &&&
试题编号:205165
知识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难度:二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说:“我们位于欧洲中部。我们至少有三条会遭到进攻的战线,而法国只有一条东部的国界,俄国只有在西部的边界上有遭到进攻的可能。”“我们所需要的是法国让我们安宁,要防止法国——假如它不愿和我们保持和平的话——找到盟友。只要法国还没有盟友,法国对我们就没有什么危险。”“除了法国以外,各国都需要德国,德国应尽力利用它们的彼此关系,不让它们联合起来反对自己。”——迪特尔·拉夫《德意志史》  材料二1888年即位的新皇帝威廉二世与首相不和,迫使俾斯麦于1890年辞职。他曾说:“我认识到我身负严峻的任务,来拯救王位摆脱首相的巨大阴影。……我把他打倒在地。”——迪特尔·拉夫《德意志史》  材料三 俾斯麦下台后,威廉二世表明其对外政策时说:“在我们德意志军旗的保护标志之下,我们有理由提出要求:凡是外国人给予一切其他国家的某些权利,也同样是德意志商业、德意志商人和德意志船只所要取得的权利。”——《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四 威廉二世的外交大臣皮洛夫说:“当其他国家分割世界时,……我们不会消极地躲在一旁。……如果英国人谈大不列颠,法国人谈新法兰西,俄国人侵占亚洲,那么我们也要求建立大德意志。”——《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二)回答:①根据材料一,俾斯麦对外政策的主要着眼地域在哪里?对外政策的核心是什么?②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德国对外政策有了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种变化?③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材料四,如何理解材料二的内容? &&&
试题编号:205110
知识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难度:二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德意志放弃她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哥兰岛让给德意志……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予帮助。”——1890年7月英德关于殖民地协定  材料2:“我们德意志人相信我们的力量。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办法,努力争取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政治权威……如果我们继续只是欧洲大陆的强国,并偎依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限在1866年的政治卑微地位……”——1911年4月本哈第《我们的前途》  村料3:“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让出……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利,而没有德国控制这一区域……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上有这样大变更!”——1911年7月《泰晤士报》请回答:(1)比较材料1和材料3,英德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造成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材料2中,本哈第表明了德国外交政策的什么立场?为什么?(3)材料3中英国对德关系政策的实质是什么?(4)综合以上材料说明帝国主义国家间关系的特点。 &&&
试题编号:205051
知识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难度:二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2年英国外交大臣兰斯多斯说:“英日同盟虽然并不想策动日本政府走向极端,但必然引起的后果是使日本感到可以和远东的大敌一决雌雄。”《兰斯多斯传》  材料二  英法和解后,德国更感到英俄对抗的特殊价值,德国首相皮洛克说,所有希望都系于他们所相信的英俄正在接近冲突。《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1904年,法国驻英大使认为,英俄发生冲突,是一场大灾难,惟一得利的是德国。《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1906年,俄国外交大臣伊兹伏尔斯基说:“巩固和英国的关系对俄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个大国利益和我们在欧亚大陆关系是紧紧相连的。”《全球通史》(1)材料一表明英日结盟的目的是什么?结果怎样?(2)材料二中德国为什么希望英俄发生冲突?(3)材料三中法国为什么认为英俄冲突是一场灾难?(4)材料一至材料四,英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5)上述矛盾发展的趋势和结果如何?试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分析作答。 &&&
试题编号:205037
知识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难度:二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战时发表在英国《笨拙》杂志上的一幅漫画。画中的美国总统威尔逊正对美国鹰说:“啊!我把你变成了一只多么好的鸽子呀!”鹰的嘴中衔着一根橄榄枝,这是爱好和平的象征。《世界历史》第二册  材料二  在主力舰队无法突破英国封锁的情况下,德国企图用潜水艇来打破英国的海上优势。1915年2月,德国就宣布实行无限制潜水艇战,对环绕大不列颠和爱尔兰领海以及英吉利海峡中的敌国商船一律击毁,事先不加警告,中立国的船只也不例外。由于美国的强烈抗议,德国于1916年5月暂时停止无限制潜水艇战。但到了1917年2月,德国对在陆上赢得战争已越来越不抱希望,又恢复了无限制潜水艇战,企图通过潜艇封锁迫使英国在“六个月以后投降”。英国采取了一系列反潜措施:武装商船、军舰护航、发展反潜技术等。美国也以德国的无限制潜水艇战使许多美国人葬身和美国与协约国的贸易受到极大影响等为借口,在1917年4月正式对德宣战。以上均摘自《世界近代现代史·上》教师用书  材料三  自19世纪末开始,美德矛盾逐渐增长。德国是美国在拉丁美洲扩张的主要对手。到1914年,美国在拉美的投资为17亿美元,德国为9亿。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宣布“中立”,同交战双方作生意。由于英国对德国实行了严密的海上封锁,美国同协约国的贸易从1914年的8.24亿美元增加到1916年的32.14亿美元,而同同盟国的贸易则从1914年的1.69亿美元猛跌到1916年的116万美元。这样,美国同协约国在经济利益上已经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了。以上均摘自《世界近代现代史·上》教师用书(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分析美国在一战初期的政策和实质。(2)据材料二、三,分析美国为什么对德宣战?对当时的局势会产生哪些重要影响? &&&
试题编号:205026
知识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难度:二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年半以来,世界的一大部分正在遭受着历史上最可怕的战争的破坏。……在这场斗争中,德国和它的盟国奥匈、保加利亚和土耳其,赢得了战争的许多胜利,显示了他们的不可摧毁的力量。……盟军是为了捍卫他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被迫作战的。……但是,同时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他们建议现在就立即开始和平谈判,他们确信他们所提出的以保证他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的建议,是可以作为恢复持久和平的基础的。  如果尽管有了这个和平与和解的建议,而斗争竟仍要继续下去,四盟国决心将斗争进行到胜利为止。而同时在人类和历史面前将声明不负任何责任。日德国政府和平建议  材料二  协约国不得不在它们的答复中首先提出,强烈抗议敌国照会中两点主要论断,这个照会企图将战争责任推在协约国身上,并且宣扬中欧国家的胜利。  ……倡议还企图加强德国和它的盟国的公共舆论。这些盟国已经由于它们的损失而发生严重的动摇,由于经济上被包围而疲惫不堪,并且由于强迫它们的人民作出极大的努力而分崩离析。日协约国政府的答复(1)材料一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以上材料的观点有何不同?哪一方的观点较符合实际?(3)对战争的责任问题,双方是如何看待的?你如何评价? &&&
试题编号:205015
知识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难度:二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俾斯麦老早就承认……在欧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彼此敌对的两大势力,两个大国都希望把世界变成自己的属地,并从属地上获得收入……他们在每一个角落里彼此竞争,无数小的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会发生这种大战。”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  材料二  “德国人让他们的一个邻国得到陆地,另一个邻国得到海洋,而给自己留下天空……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不把别人挤到阴影中去,但是我们也要在阳光下取得一席之地。”《德意志史从古老帝国到第二共和国》  材料三  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的主神向我们说道:“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  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消极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我们要求建立大德意志帝国……对我们来说,没有巨大的威力,没有强大的陆军,没有强大的海军,而要获得幸福,那是万万办不到的。”德国外交部长皮洛夫日在议会中的演说(1)材料一和材料二、三的中心思想分别是什么?当时德国的经济实力如何?(2)皮洛夫发表演说时世界的总形势怎样? &&&
试题编号:205013
知识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难度:二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俾斯麦说)我们位于欧洲中部,我们至少有三条会遭到进攻的路线,而法国却只有一条东部的国界,俄国只有在西部的边界遭到进攻的可能,我们需要的是法国让我们安宁,要防止法国假如它不愿意让我们和平的话找到盟友。只要法国还没有盟友,法国对我们就没有什么危险。《德意志史》  材料二  在俾斯麦的推动下,1872年俄、德、奥三国皇帝及外长会晤于柏林,达成了成立同盟的谅解……1875年春,德国借口法国增加军事编制,发出战争叫嚣。当俾斯麦探询俄国的态度时,俄国却表示不能坐视法国再度被击溃。刘宗绪《世界近代史》(1)根据以上材料,结合当时历史背景,归纳指出俾斯麦对外政策的特点与俄国对德国外交政策的态度,并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表述应成文,限200字。(2)下图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图,同盟国一方作战的主要国家是A.①②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④(3)按材料一的看法,俾斯麦什么时候就应该知道法国对德国有危险了?理由是什么?(4)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下列国家中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是A.俄国B.塞尔维亚C.土耳其D.英国(5)一战期间,加入同盟国一方作战的有:①意大利②奥匈帝国③保加利亚④罗马尼亚⑤希腊⑥土耳其A.①②③④B.②③⑤⑥C.②③⑥D.①②⑥(6)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的主要原因是A.战争一开始协约国就稳操胜券B.协约国最后满足了意大利的欲望C.认为继续与德国结盟对自己不利D.受美国参加协约国作战的影响 &&&
试题编号:202344
知识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难度:二级
为什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的争夺有密切关系。 &&&
试题编号:200466
知识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难度:二级
简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帝国主义列强间的矛盾对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有何影响。 &&&
试题编号:199455
知识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难度:二级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争夺战争。为此,各国都调整了自己的对外政策。请完成(1)~(2)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统治集团的一位重要人物说:这次大祸乱,对于日本的国运发展来讲,乃是大正时代的天佑。日本不能不与英、法、俄三国一致行动,以确立我国对东洋的利权。  材料二  日本驻华公使说:目前世界危机势必迫使我国政府采取影响深远的行动。当珠宝店着火的时候,要保证珠宝店附近的人不去拿几个珠宝是办不到的。①材料中的“大祸乱”、“世界危机”指什么?日本对此持什么态度?联系日本的特点解释“东洋的利权”的真实含义。②材料二中“拿几个珠宝”的比喻有什么事实可以说明?上述材料说明什么问题?(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战争刚开始时,美国仍采取超脱的态度,奥匈皇储的被刺事件在美国几乎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美国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一家芝加哥报纸评论说:“真应该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美国总统威尔逊在1914年8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材料二1915年1月和1916年初,威尔逊曾两度派遣他的顾问豪斯前往欧洲调处。但是,豪斯在与英法和德国方面接触以后,得出了“在付出了这么多生命财产的代价以后,没有人肯轻易地接受无结果的和平”的印象。  材料三  到1917年4月美国正式参战时,由华尔街的银行给予协约国方面的现金贷款已达20亿美元,而给德国的贷款则只有2700万美元。①材料一中反映出美国对欧洲战争采取了怎样的政策?据材料回答,美国采取这种政策的优越条件是什么?②材料二中豪斯的“印象”是否正确?为什么?③材料三与材料一有何矛盾之处?这种矛盾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结果如何? &&&【图文】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第40讲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第40讲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0|0|暂无简介
总评分4.5|
浏览量27137
大小:1.07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
人教九上历史与社会同步测试 1.1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年级 : 初三
试卷类型 : 同步测试
试卷年份 : 2014年
地区 : 浙江
试卷来源 : 学而思网校
单选题人教九上历史与社会同步测试 1.1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下面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
B.开始于1914年7月底,结束于1917年11月
C.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加快了战争结束的步伐
D.是一场帝国主义、非正义的战争
世界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世界殖民体系基本形成是在( )
A.18世纪末19世纪初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期
下列图片反映的新式武器不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首次使用的是( )
A. border=0&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和世界各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主要围绕( )
A.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B.建立两大军事集团
C.维持欧洲大陆均势
D.争夺巴尔干地区
德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扩大陆军人数,积极扩军备战,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德国经济实力增强,要重新瓜分世界
B.为了预防萨拉热窝刺杀事件的发生
C.为了吞并法国及西欧其他地区
D.为了保证在凡尔登战役中获胜
下列国家中与德国一样成为19世纪晚期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是( )
①英国 ②美国 ③法国 ④日本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说:“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为了争夺“阳光下的地盘”,德国与哪一个国家的矛盾最尖锐( )
帝国主义,一种政治主张或实践,主要内容是通过一个国家夺取其他国家的领土和奴役被占领土国家的人民,建立经济及政治霸权,而凌驾于别国之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发展迅速主要得益于(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世界新秩序的建立
D.新航路的开辟
帝国主义,一种政治主张或实践,主要内容是通过一个国家夺取其他国家的领土和奴役被占领土国家的人民,建立经济及政治霸权,而凌驾于别国之上。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体现上述特征最为突出的是( )
下列各项中,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火药库”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理位置 ②人口众多 ③资源丰富 ④大国干预
点燃巴尔干“火药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的是( )
A.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B.萨拉热窝事件
C.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D.意大利加入德奥同盟
下列关于一战后世界体系建立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巴黎和会被英法美三国操纵
B.凡尔赛体系建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
C.凡尔赛体系暂使欧洲获得了暂时的稳定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消除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了矛盾
巴黎和会的《凡尔赛和约》的主要规定有( )
①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②德国承认奥地利的独立
③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④确定了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
一战前山东是德国的殖民地,德国投降后,根据《凡尔赛和约》,山东的命运是( )
A.中国收回一切权益
B.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C.中国恢复对山东的管理
D.全部权益由英国继承
1919年,巴黎和会会议讨论的中心问题是( )
A.如何开辟第二战场
B.如何打败德国
C.如何挽救经济危机
D.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
操纵巴黎和会的三个帝国主义国家是( )
A.英、法、意
B.英、法、美
C.英、美、日
D.法、美、日
在1917年前不属于两个军事侵略集团的国家是(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开始于( )
A.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B.萨拉热窝事件
C.德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D.美国对德宣战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就其实质而言,说明了( )
A.英法俄与德意奥双方的利益不同
B.英德矛盾已成为列强的主要矛盾
C.欧洲列强为各自的利益相互勾结
D.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
帝国主义,一种政治主张或实践,主要内容是通过一个国家夺取其他国家的领土和奴役被占领土国家的人民,建立经济及政治霸权,而凌驾于别国之上。
材料体现了帝国主义一个重要特征是( )
A.组建国家联盟
B.实行对外扩张
C.帮助发展中国家
D.维护世界平等和平
下列图片反映的新式武器不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首次使用的是( )
A. border=0&
下列各项中,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火药库”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理位置 ②人口众多 ③资源丰富 ④大国干预
世界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世界殖民体系基本形成是在( )
A.18世纪末19世纪初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和世界各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主要围绕( )
A.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B.建立两大军事集团
C.维持欧洲大陆均势
D.争夺巴尔干地区
德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扩大陆军人数,积极扩军备战,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德国经济实力增强,要重新瓜分世界
B.为了预防萨拉热窝刺杀事件的发生
C.为了吞并法国及西欧其他地区
D.为了保证在凡尔登战役中获胜
下列国家中与德国一样成为19世纪晚期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是( )
①英国 ②美国 ③法国 ④日本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说:“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为了争夺“阳光下的地盘”,德国与哪一个国家的矛盾最尖锐( )
帝国主义,一种政治主张或实践,主要内容是通过一个国家夺取其他国家的领土和奴役被占领土国家的人民,建立经济及政治霸权,而凌驾于别国之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发展迅速主要得益于(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世界新秩序的建立
D.新航路的开辟
帝国主义,一种政治主张或实践,主要内容是通过一个国家夺取其他国家的领土和奴役被占领土国家的人民,建立经济及政治霸权,而凌驾于别国之上。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体现上述特征最为突出的是( )
帝国主义,一种政治主张或实践,主要内容是通过一个国家夺取其他国家的领土和奴役被占领土国家的人民,建立经济及政治霸权,而凌驾于别国之上。
材料体现了帝国主义一个重要特征是( )
A.组建国家联盟
B.实行对外扩张
C.帮助发展中国家
D.维护世界平等和平
点燃巴尔干“火药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的是( )
A.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B.萨拉热窝事件
C.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D.意大利加入德奥同盟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就其实质而言,说明了( )
A.英法俄与德意奥双方的利益不同
B.英德矛盾已成为列强的主要矛盾
C.欧洲列强为各自的利益相互勾结
D.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开始于( )
A.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B.萨拉热窝事件
C.德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D.美国对德宣战
下面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
B.开始于1914年7月底,结束于1917年11月
C.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加快了战争结束的步伐
D.是一场帝国主义、非正义的战争
下列关于一战后世界体系建立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巴黎和会被英法美三国操纵
B.凡尔赛体系建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
C.凡尔赛体系暂使欧洲获得了暂时的稳定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消除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了矛盾
巴黎和会的《凡尔赛和约》的主要规定有( )
①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②德国承认奥地利的独立
③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④确定了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
一战前山东是德国的殖民地,德国投降后,根据《凡尔赛和约》,山东的命运是( )
A.中国收回一切权益
B.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C.中国恢复对山东的管理
D.全部权益由英国继承
1919年,巴黎和会会议讨论的中心问题是( )
A.如何开辟第二战场
B.如何打败德国
C.如何挽救经济危机
D.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
操纵巴黎和会的三个帝国主义国家是( )
A.英、法、意
B.英、法、美
C.英、美、日
D.法、美、日
在1917年前不属于两个军事侵略集团的国家是( )
综合题人教九上历史与社会同步测试 1.1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聪明体系,它们是现代战争的祸根。”
(1)材料一所提到的“体系”指的是什么?其核心分别是什么?(4分)
(2)依据材料二试简要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4分)
(3)试从战争的起因、作战目的和交战双方等方面分析一战的性质是什么?(4分)
答案(1)两大军事集团(或同盟国与协约国);德国和英国。
(2)规模大、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十分残酷
(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于帝国主义大国加紧争夺霸权,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引起的,大战是在协约国与同盟国两大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之间进行的,因此是一场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掠夺战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聪明体系,它们是现代战争的祸根。”
(1)材料一所提到的“体系”指的是什么?其核心分别是什么?(4分)
(2)依据材料二试简要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4分)
(3)试从战争的起因、作战目的和交战双方等方面分析一战的性质是什么?(4分)
答案(1)两大军事集团(或同盟国与协约国);德国和英国。
(2)规模大、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十分残酷
(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于帝国主义大国加紧争夺霸权,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引起的,大战是在协约国与同盟国两大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之间进行的,因此是一场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掠夺战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斯大林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是指什么?它带来了什么重要影响?(4分)
(2)材料二这次会议在中国问题上如何“大搞秘密交易”?以上两个条约对于中国问题的处理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4分)
材料三的和约有什么会议制定的?漫画中被“五头兽”撕咬的是谁?从材料三看出这“新的国际关系制度”的实质是什么?(4分)
答案(1)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凡尔赛体系暂时确立了列强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在这个体系下,欧洲获得了暂时的稳定,列强在欧洲的利益和矛盾基本上得到协调。
(2)和约把原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弱国无外交。巴黎和会;德国;帝国主义战后重新瓜分世界的殖民体系。
(3)(3)巴黎和会;德国;帝国主义战后重新瓜分世界的殖民体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煤钢增长情况简表
材料二:1914年6月,___ 皇储在____被刺,这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一个月后,奥匈以该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交战的一方为__ __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土耳其、保加利亚;另一方为__ _国的英国、法国和俄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日本等国。
(1)请分析材料一两个年份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分析其原因。(6分)
(2)请将材料二横线内容补充完整。(4分)
(3)综合两则材料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案(1)现象一:1870年英国的煤钢总产量是其他几国的总和。原因是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现象二:1913年四国煤钢产量大幅度增长,美德工业发展迅速,赶上并超过英法。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促进。
(2)奥匈帝国;萨拉热窝;同盟;协约。
(3)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的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摘自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的演说
材料二:见右图
德国外长德这一演说反映了德国的什么要求?他提出这一要求的底气来自哪里?这一要求的真实含义是什么?(7分)
(2)材料二反映了欧洲列强的什么历史事件?图中的A和B分别是什么国家?(3分)
(3)材料二图片体现的国际形势带来了什么重要影响?(2分)
答案(1)德国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底气是:统一后的德国工业革命起点高,多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发展迅速,实力骤增,20世纪初,德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欧洲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德国属于后期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与英国、法国和俄国等正对世界霸权。
(2)欧洲量大敌对军事集团的形成;德国;英国
(3)两大集团的快军备战,造成国际关系的极度紧张,整个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已经变成一只‘火药桶’,只需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1)材料一中提到的 “火药桶”是指哪里?为什么这里会成为“火药桶?“火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6分)
(2)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被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4分)
(3)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请你设计一条以“呼唤和平”为主题的宣传语。(2分)
答案(1)巴尔干半岛;因为这里位于欧亚非三洲交通要冲;奥匈帝国、俄国等大国势力的扩张;这里自然资源丰富;民族众多。萨拉热窝事件。
(2)凡尔登战役。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
(3)如: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已经变成一只‘火药桶’,只需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1)材料一中提到的 “火药桶”是指哪里?为什么这里会成为“火药桶?“火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6分)
(2)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被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4分)
(3)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请你设计一条以“呼唤和平”为主题的宣传语。(2分)
答案(1)巴尔干半岛;因为这里位于欧亚非三洲交通要冲;奥匈帝国、俄国等大国势力的扩张;这里自然资源丰富;民族众多。萨拉热窝事件。
(2)凡尔登战役。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
(3)如: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煤钢增长情况简表
材料二:1914年6月,___ 皇储在____被刺,这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一个月后,奥匈以该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交战的一方为__ __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土耳其、保加利亚;另一方为__ _国的英国、法国和俄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日本等国。
(1)请分析材料一两个年份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分析其原因。(6分)
(2)请将材料二横线内容补充完整。(4分)
(3)综合两则材料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案(1)现象一:1870年英国的煤钢总产量是其他几国的总和。原因是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现象二:1913年四国煤钢产量大幅度增长,美德工业发展迅速,赶上并超过英法。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促进。
(2)奥匈帝国;萨拉热窝;同盟;协约。
(3)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的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摘自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的演说
材料二:见右图
德国外长德这一演说反映了德国的什么要求?他提出这一要求的底气来自哪里?这一要求的真实含义是什么?(7分)
(2)材料二反映了欧洲列强的什么历史事件?图中的A和B分别是什么国家?(3分)
(3)材料二图片体现的国际形势带来了什么重要影响?(2分)
答案(1)德国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底气是:统一后的德国工业革命起点高,多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发展迅速,实力骤增,20世纪初,德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欧洲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德国属于后期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与英国、法国和俄国等正对世界霸权。
(2)欧洲量大敌对军事集团的形成;德国;英国
(3)两大集团的快军备战,造成国际关系的极度紧张,整个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斯大林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是指什么?它带来了什么重要影响?(4分)
(2)材料二这次会议在中国问题上如何“大搞秘密交易”?以上两个条约对于中国问题的处理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4分)
材料三的和约有什么会议制定的?漫画中被“五头兽”撕咬的是谁?从材料三看出这“新的国际关系制度”的实质是什么?(4分)
答案(1)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凡尔赛体系暂时确立了列强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在这个体系下,欧洲获得了暂时的稳定,列强在欧洲的利益和矛盾基本上得到协调。
(2)和约把原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弱国无外交。巴黎和会;德国;帝国主义战后重新瓜分世界的殖民体系。
(3)(3)巴黎和会;德国;帝国主义战后重新瓜分世界的殖民体系。
相关试卷推荐
年级 : 未知
学科 : 生物
地区 : 四川
年份 : 2015 年
年级 : 未知
学科 : 生物
地区 : 四川
年份 : 2015 年
年级 : 未知
学科 : 生物
地区 : 山东
年份 : 2015 年
年级 : 未知
学科 : 生物
地区 : 山西
年份 : 2015 年
年级 : 未知
学科 : 生物
地区 : 四川
年份 : 2015 年
年级 : 未知
学科 : 生物
地区 : 广东
年份 : 2015 年
热门试卷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