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修道友直流和交流串在一起了交流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佛教网

净空法师开示:若真修道人 不见世间过 - 如是我闻佛教网
若真修道人 不见世间过
净空法师开示& -& 若真修道人 不见世间过
【若真修道人 不见世间过】
无论顺境、逆境都是增上缘,只要善于运用,都是很好的鞭策。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勇猛精进,将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所以无一不是好事。几时我们真正能将境界、观念转变,看一切人皆是善人,一切事皆是好事,就能入的境界。
如何转变?孔老夫子说「三人行必有吾师」,三人是比喻,指自己、善人和恶人。善人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效法、学习;而恶人也是我们的老师。凡夫永远不会发现自己的过失,只会看别人的过失;聪明人看到别人的过失,会回光返照反省自己,无则嘉勉,有则改之,所以恶人也是老师。佛菩萨之所以能作佛菩萨,道理在此地。而凡夫看到善人心生欢喜,看到恶人心生讨厌,永远堕落在分别、执着里,所以不能作圣。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是真实的教诲。何以不见世间过?实在说,世间没有过,过是从自己的分别、执着里来的。但是明明那个人有过,怎么说是从我的分别、执着变现出来的?这个道理很深,初学之人很不容易理解,也很不容易接受。真正深入之人,修行有功夫、有心得之人,听了就能理解。
这个原理就是《华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谁的心、谁的识?自己的心,自己的识,所以「心外无境,境外无心」。境就是人事环境与物质环境,境从哪里来的?心变现出来的,离了心就没有外境,外境与自己的心识是一不是二。若能参透这个道理,就能理解何以世间没有过。
因此,善境界是自己的善念变现出来的;恶境界是自己的恶念变现出来的,与外境真的不相干。实在讲,若没有入这个境界,这个道理真的不好懂,所以佛再用比喻来说明。《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每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梦里会梦到好人、恶人,也会梦到顺境、逆境,梦醒之后,再去想一想梦里的境界,真有善人、恶人吗?真有顺境、逆境吗?没有,这都是自己意识心变现的,导我们从这个浅近的比喻去思惟。
眼前这些现象是阿赖耶识的相分,学过唯识的同修应当有这个常识。可是实际上的境界,我们没有能证得,也就是说我们入不了唯识的境界。何以入不了?没有转识成智,所以我们还是凡夫的境界,不是佛菩萨的境界。而佛菩萨的境界是在梦里就觉悟了「我在作梦」,眼前的境界全是梦中境界。所以,觉悟没有离开梦境,还继续作梦,但是已经清楚「我在作梦」,就是在作梦时唤醒梦中人。
诸佛菩萨大慈大悲示现在十法界,如《普门品》里所说的,「随类现身,随机说法」。所以,诸佛菩萨出现在世间,就是「启建水月道场,大做梦中佛事」,这两句话将佛菩萨应化的真相说出了。水中之月、镜中之花都不是真的,这是说明境界的真相。
何谓佛事?佛事是教化众生的事业。诸佛菩萨、祖师大德示现在世间,只有一件事情,就是「教学」。世间一切事都不是真实的,唯独教学是真的,因为这个教学不是普通的教学,是破迷开悟的教学,觉悟才是真的。觉悟的学问,就称作「佛学」。「佛」这个字是印度梵文音译的,意思是真实的智慧、真实的觉悟。用现代说法,佛法教学就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教学」。但是讲「多元文化社会教育」,还不能很清楚的将佛法教学的理念衬托出来,因为多元文化社会教学的内容太多了。佛法的教学是破迷开悟、转凡成圣,这才能将教学内容显示出来。佛法初级的教学是断恶修善,这一层除佛法之外,很多宗教团体也都在做,唯独破迷开悟、转凡成圣,这是佛教育里独有的。
这是大事,《法华经》云「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这是真正的大事。因为我们无法体会大事因缘的真相,因此对佛法的修学、信解就不能深入。所以,我们虽然遇到这个大事因缘,往往就空过了。佛告诉我们,这个机会很难遇到,开经偈云「百千万劫难遭遇」,这是事实。得人身、遇佛法的机会太难了,遇到而能掌握、利用这个机会,真的开悟、转凡成圣,这样的人实在太少了,所谓凤毛麟角。而掌握机会的人,这一生真的转凡成圣,就作佛了。
【往生实例】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的堂,有一位六十二岁的老居士,告诉李木源居士,他要往生了,请李居士为他办后事。李居士告诉他:「我要带一百多人到中国去朝山,总共四十天。你要往生就赶快,不然就等我朝山回来,你再往生。」这位老居士就跟他说,那我提前往生好了,就和李居士约定好往生的时间,李居士答应他了。他到往生那一天,病情比较严重,家人将他送到医院,他就大声念佛,连医生、护士、病人都跟着一起念佛。结果一分一秒不差,他真的往生了。所以,功夫到家了,往生可以提前,也可以延后,真的是生死自在。
我常说,居士林的念佛堂有佛菩萨在念佛,哪些是佛菩萨?那些往生的人都是佛菩萨,这是永远脱离,下次再来这个世间,就是佛菩萨乘愿再来,而不是凡夫。他们为我们做了往生的见证。
【不能往生的原因】
为何有些人念佛不能往生?最大的障碍,就是世间情缘没有放下,这是业障。我在讲经时也劝勉跟我学讲经的年轻们,不但世缘要放下,讲经的法缘也要放下,不能常常挂在心里,挂在心里也是障碍。讲一天算一天,不必想着我明天还要讲,明年还要讲,这样反而耽误了往生作佛的大事。连弘法利生也是随缘而不攀缘,决定不挂在心上,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心地一尘不染,往生才有把握,生死才能自在。
现在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还没有清楚、明白不要紧,也不要着急,只要对经上所说的道理能深信不疑就好了。而且佛讲得太深广,不是我们的常识能够理解。我们只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佛光一加持,我们的业障消除了,智慧恢复了,经中所说的道理与事实真相,就能亲自证得。
因此,凡是修行功夫不能成就,念佛不能往生,都是没有真正放下这些牵肠挂肚的事情。故「看破」与「放下」,这是佛门修学的大总持法门。
【灾难起因】
大家都知道世间有灾难,而灾难从哪里来?不善业感召的。我们的心不善,心有是非人我、自私自利、贪瞋痴慢,行为专门做一些损人利己之事。要知道,损人决定害自己,利人才是真正利己。而人死了会堕三途,就是因为做些损人利己之事。真正明白道理,就要全心全力做利益众生之事,利益社会之事,决定不要想着利益自己。想利益自己,那是三途业,决定不是好事。
我们现在虽不在三途,体会不到三途之苦,但实际上过去生中,我们不晓得有多少生、多少世在三途里受苦。现在脱离三途得了人身,以前的事情全部忘记了。经上告诉我们,阿罗汉有宿命通,能知道自己前生的事情,想到前生堕在地狱里受苦,还心有余悸,身上流血汗。从这个地方,我们冷静去思惟,就能体会到地狱之苦。
古人笔记里记载很多轮回果报之事,而在现实环境里,我们只要冷静观察,这些因缘果报都在眼前。过去,我在美国搜集了一些西方轮回的报导,他们多半是用催眠的方法,使人进入深度催眠状况,说出自己前生之事。结果发现有从人道来的,有从畜生道来的,有从鬼道来的,还有从外星球来的,他们用这种方法证实人确实有前世。人有前世,当然就有来世,所以他们相信三世,相信佛家的轮回说法,肯定这是事实,决定不是虚妄。
中国杭州东天目山昭明上院的居士们说,东天目山有佛菩萨、护法神、鬼神在一起修行,感应不可思议!现在那个道场是念佛道场,若是心术不正之人,或不是真正修行人,会遭受护法鬼神的惩罚,鬼神会请他下山。所以,那里有诸佛菩萨照顾,龙天善神保佑,那个地方有福。
又说了一个轮回的实例,是一位同参道友的亲戚,晚上在乡村里开着拖拉机,在路上遇到五个人想搭便车,请他送他们到一个人家里去,并答应给他一百元,他欢欢喜喜的将这五个人载过去。回家之后,他请太太准备一点菜、一点酒,说今天发财了。他太太说没有钱,他将这一百元交给她。他太太一看,这是冥纸。他气得不得了,第二天一早四点钟,开车到这家来询问。主人开门问:「什么事?」他说:「昨晚送五个人到这里,说好要给一百元人民币,结果给了一张冥纸。」主人说:「昨天没有客人来。」他说:「明明我载五个人进你家大门,怎么说没人?」主人想了一下,「昨晚我家老母猪生了五头小猪。」他去看了,发现昨天给他一百元的那个人,戴了一顶白帽子,这五头小猪里,果然有一头小猪头上有几根白毛。他想昨晚肯定遇到鬼了。这是最近的事情,说明人投胎堕落畜生道变猪。
我听了这些事,我认为这都是佛菩萨示现的,因为真正去投胎,是怀孕时投胎的,而不是出生时才投胎的。出生时去投胎,这个例子很少,这叫夺胎。也就是老母猪怀孕时,那五头小猪是另外的神识去投胎的,但是小猪一生下来就死了,其他的神识立刻进去借牠们的身体,这叫夺胎。而夺胎的人都记得前生的事情。
佛家讲四种缘:报恩、报怨、讨债、还债;不仅一家人,一国人如是,整个世界人亦复如是。因此,我们还能与人结怨吗?古圣先贤教诲我们,「冤家宜解不宜结」,我们明白、觉悟了,就要将所有冤结化解。用什么化解?真诚心、清净心、慈悲心化解。肯吃亏,肯上当,绝不与人结冤仇,处处学忍让,学谦让,真正做到「与人无争,于事无求」。活在这个世间,随缘度日,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这是上上人,一切诸佛赞叹,龙天善神恭敬拥护。真正往生了,在佛法里讲,这个身称为「最后身」,下次再来就是佛菩萨示现乘愿再来度化众生的,而不是业力来投生的。
【讲经方法】
没有真正觉悟,没有真正明了,想要弘法度生决定有困难,因为无论你是说理、说事都讲不透彻,让人家听了半信半疑,或者是完全不能接受。古来祖师大德们,都是开悟之后才弘法利生;没有开悟时,没有人敢出去讲经。可是李炳南老居士当时鼓励我们这些学生,没有开悟也要出去讲经,因为没有人讲,所以老师的水平往下降了。李炳南老居士教导我们讲经的原则:完全讲别人的批注。批注我懂得一成就讲一成,懂得两成就讲两成。遵守孔老夫子的教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的就讲,不知道的就不讲,这样就没有过失。
开始讲的时候,我们完全覆讲老师所讲的。因为经我们看不懂,古人的批注我们也看不懂,我们只有学老师的,老师怎么讲,我们就怎么讲,讲久了就有一点悟处,然后就可以依照古人批注来讲。时间久了,自己也有一点修行功夫,这个功夫就是看破、放下,这时就能看懂佛经。说得好,能放下一分,就能看懂一分;能放下十分,就能看懂十分。
从最粗浅的讲,就是放下自私自利,放下人我是非,放下贪瞋痴慢,要把这种念头转过来。李炳南老居士常讲要「改心」,改心是改变观念。没学佛时,起心动念想自己;真正学佛之后,起心动念决定不想自己,想众生。怎样利益众生,怎样帮助众生,完全不想自己,这个方法妙绝了。
【破四相】
如何能够超凡入圣?《金刚经》上有个很好的标准,「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只要你有四相就是凡夫,不是菩萨。由此可知,放下就是四相放下了,真正做到「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能转凡成圣,《金刚经》的四相是凡圣的分水线。
我初学佛时,总以为《金刚经》是大乘经典,经上所说的一定是大乘人的境界,大乘人就是圆教初住菩萨。最后我才领悟到,原来小乘须陀洹果就已经离四相。由此可知,四相是佛法修学绝对的标准;换句话说,要是不能破四相,小乘初果都没有分,大乘就不必说了。然后我们才知道学佛难,几个人能破四相?这才回头念佛。
八万四千法门,无论哪个宗派、哪个法门,都要破四相才能证得初果;这个初果是指小乘须陀洹果,大乘则是指初信位菩萨。你要是没有能力破四相,佛法殊胜的利益就丝毫得不到。所以这才回过头来,求一个带业往生,带什么?四相。四相没破,能否生净土?能生,生凡圣同居土。四相破了,破的功夫不深,就生方便有余土。四相完全没有破,只要念佛功夫能将之伏住,不起作用,这样就能往生;若伏不住就不能往生。这一点我们要注意,念佛人很多,往生的人并不多,道理就在此地。
我们对这一句佛号要深信切愿,心里只求西方净土,只求亲近阿弥陀佛,其他的世缘统统随缘,一切不要放在心上,这样四相虽然没有破,也决定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虽然生凡圣同居土,也是无比殊胜,因为西方世界的四土是平等的,生凡圣同居土也等于生实报庄严土,这是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剎土里所没有的。故说,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我们真正觉悟了,就要走求生极乐世界这一条路,不再搞生死轮回,因为生死轮回太苦了。年岁大的人一生经历过了,绝对不再干这个事情。年轻人虽然没有经历过,多看看老人的苦,看看世间生老病死苦也要觉悟,要求解脱,不再干傻事。不但自己要求解脱,还要全心全力帮助别人觉悟,帮助别人学佛,帮助别人认识净土、修学净土,这个功德无比殊胜,还能增高自己往生的品位。
责任编辑:&& 文章修订1.1南怀瑾:什么是真正的修行人--学佛网
&南怀瑾:什么是真正的修行人
发布:明华居士&[ &]&& 日期: 18:07:00&&
&&&&&实际上我们大家学佛修道,都是想证果。但是为什么学的人那么多,而真正能证果的人那么少见呢?主要是行愿不够,不是功夫不到。  今天站在行愿的立场来讲,如果没有行愿,见地是不会彻底的;没有真正的行愿,修证功夫是不会进步的。但我们最易忽略的,就是行愿这方面,所以大家用功会感觉不上路。  现在以见地、修证、行愿三样合一来讲,比如有一个很明显的心理。世界上很多人为什么要学佛学道?就算不走学佛求道的路子,也要求另外一个宗教信仰,乃至不找宗教信仰的人,也要另外找一个东西来依靠。基本上来说,下意识都是有所求,像做生意一样,想以最少的代价,求一个非常大的成果。  等于求菩萨保佑的人,几十块钱香蕉,几十块钱饼,几块钱香,充其量花个壹百块钱。到了庙里,烧香、叩头、拜拜,要丈夫好,要儿女好,又要升官、发财,一切都求完了以后,把香烧了,最后把香蕉带回去吃,自己慢慢吃。  这种祈求的心理多糟糕!好像人犯了错,跪在那里一祈祷,就办了交待一样。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我们自己要想一想。  至于我们这些修行的人,心中一定会想,我绝对没有这种心理。但是依我看来,都是一样的,方式不同而已。虽然没有这种心理,可是也想打打坐就能成道,虽不求香蕉,也在求腿。  大家打坐都想明心见性,成佛成道,并且最喜欢的是功夫、境界。只要听说哪个人有道有功夫,反正好奇就去追求了。至于道与功夫究竟是什么定义,也搞不清楚,这就是见地不清。为何见地不清呢?严格追究起来,就是行愿不对。  佛学的基本是建立在六道轮回、三世因果上,但是据我几十年的经验所知,学佛学道的人,没有几个真正相信六道轮回,更没有人相信三世因果,至少没有绝对的相信。这并不是迷信,至少在理论上搞得清楚的人没有,至于事实上求证到的更是没有。这些都是值得大家反省的地方。  因为不相信六道轮回、三世因果,所以你学禅也好,学密宗也好,学净土也好,根本基础上是错误的,等于想在沙滩上建房子一样,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我们的心行都往这方面走。  比如我们学静坐,坐起来都想空一下,然后都在那里高谈学理,空啊!有啊!般若啊!这些佛法道理谈得头头是道,却没有研究心行。为什么要求得空?空的后面是什么?假定真空了,是个什么样子呢?这些教理上都说了,可是我们没去研究。  所以,有些人尽管功夫修得好,气脉做得好,也是没有用的。多少人说自己的奇经八脉打通了,三脉七轮打通了。打通了又怎么样?你说我气脉打通了可以不死,还没有一个气脉通的人不死的。你说气脉通了的人可以死得好一点,也有气脉不打通的人死得蛮好的。那么,所谓气脉打通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没有去思考,反正人家说气脉通就跟着叫气脉通。  又比如神通,神通又怎么样?先知又怎么样?多少个自称有神通的人死于高血压、糖尿病。  我们有没有仔细想想,究竟学佛修行是为了什么?都在高谈阔论,不切实际。  真正的修行,最后就是一个路子:行愿。  什么叫行愿?就是修正自己的心理行为。  我们的思想,起心动念是没有发出来的行为,一切的行动则是思想的发挥。我们想求得空,这是在追寻一个形而上的问题,追寻能够发生思想的根源。在行为上、思想上真正做到了空,几乎是不可能的。假定有人做到思想完全空,变成无知了,那又何必修道呢?所以空的道理不是这样。  大家坐起来拼命在求空,基本上有一个最大的错误,对于空性的理,根本没有认清楚。所以上次提出要大家看肇论,这本书是鸠摩罗什法师的大弟子僧肇法师所作。当然,这本书不大容易看,它是集中佛法之精华,以及老、庄、孔、孟思想而成的文章。比如它写“般若无知论”,我们天天求般若大智慧的成就,他说智慧到了最高处是无智慧。等于心经上讲的无智亦无得。又说物不迁论,物没有去来,无动也无静,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只有当前这一下。又说:不真空论,空而不空,这些形而上空与行为配合为一的道理,应多去研究。  我们做功夫、打坐为什么不能进步呢?大家一定以为是方法不对,拼命找明师求方法,不是的!不要受自己的骗。功夫为什么不能进步?为什么不能得定?是因为心行没有转。心理行为一点都没有改变的话,功夫是不会进步的,见地也不会圆满。这在中国文化上,不论是儒家、道家,说法都是一致的,都是同一个论调。  比如学道家的人讲,学道成仙有五类(好比佛家的五乘道),有鬼仙、人仙、地仙、天仙、神仙(也叫大罗金仙,相当于大阿罗汉)。道家认为“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光练气脉,做身体上功夫,而认为这是道,这是修行的第一大毛病。又说“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学佛的人只高谈理论,对于生命根源没有掌握住,经一万劫也证不到圣人的境界。不论怎么说,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想成仙要修无数功德,无数善行才行。  什么叫善行?以道家标准,一个人危急了,濒临死亡边缘时,把他救出来,起死回生,这样算是一件善行而已。以这个为标准,要满三千善行,数千功德,才够得上修天仙。其他儒家、佛家都是一样,佛家要求我们起心动念,内在的思想行为要转变。但据我所知,一个个的心行都没有丝毫动摇,太可怕了。为什么不能证果?是自己心理的结没有打开,八十八结使的结,根深蒂固。  学佛的人有一个基本的毛病,大家要反省。首先,因为学佛,先看空这个人世间,所以先求出离,跳出来不管。因为跳出来不管,慈悲就做不到。我们口口声声谈慈悲,自己检查心理看看,慈悲做到多少啊?这是个非常非常严重的问题。第二,贪_痴慢疑,我们又消除了多少?比如有一个例子,我们大家修行越修得好,脾气越大为什么?你打坐坐得正舒服,有人来吵你,你还不气啊?这种心理作用是不是跟慈悲相反呢?  还有功夫做得好的人,静的境界尽管好,下坐以后,所有的行为同静的境界完全相反。理论讲得也很对,做出来的完全相反。所以佛家要我们先从戒着手,小乘的戒还只是消极的,只防止自己行为的错误,这是小乘戒的基本原则。大乘菩萨要积极培植善根,这样才是大乘菩萨戒的基本。但是我们连消极的也没有做到,积极的更谈不到。  大家要注意,不论出家在家,以后学佛修持之路,应注意瑜伽师地论声闻地当中的瑜伽地,这里面包括了密宗所有的红、白、花、黄教的基本理论,修气脉、修止观的原则,也都告诉我们了,这点顺便提及。  比如我们晓得学声闻,要学八关斋戒,其中一条戒云:沙弥不准坐高广大床。为什么?高广大床就是上座、上位。为什么沙弥不能坐?是先要养成谦虚的德性,叫你不要处处自我傲慢,动辄自私自利,坐在上面很了不起那个样子,就是要我们学谦虚。我们看了这条戒,不管在家出家,先反省自己有没有谦虚,做到了谦虚没有?据我了解,凡是学了佛的人,或信了任何宗教的人,比世界上任何人都傲慢。以为别人不信,就是魔鬼,自己自认是圣人。我们学佛同样也犯这种毛病,不过换一个名词而已,觉得:他唉呀!很可怜,地狱种子啊!一样的道理,不肯谦虚。  尤其是有点功夫的人,只要学佛打坐三天,然后“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起来了,别人的功夫都不行。专拿一个圣人的尺码,去量人家,而且这个尺码还是自己定的,眼光说有多短就有多短。人们在它的尺码下,当然都不是圣人,可是他却从来没有量量自己有多长、多大,决不反照自己,这是最要命的。这个心行怎么办呢?所以为什么不能证果?为什么不能得定?就是这个心行,贪_痴慢疑一点都没有转化,非常可怕,反省起来非常严重。  我再三强调大家,修道没有证果,不能证到空,就是心理行为自己转化不了,所以坐起来,只抓到意识境界造成的一点空,以为那就是道了。  今天有位同学提出报告,昨天打坐坐得最好的当儿,忽然发现自己的手伸上来抓脸。当时他想,奇怪,前一秒怎么不知道自己的手在抓脸?用功还用得很好呢!当时他觉得有点难过,忏悔自己的无记。失念了,自己做了,不知道。无记也有无记的果报,你说你是无心的,将来你所得的也是无记的果报。比如我们有时莫名其妙地受人打击,那也就是无记果报。这位同学继续打坐,后来又发现自己在抓脸,他说这就叫“无明”失念了。  不过,这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普通谈空这一念,只是起码的,最初步的一点,还只是诱导法,诱导我们成就、成圣的最初步路子,但这个心念在同一秒钟,同一刹那中,可以起很多的作用。所以我们真静下来时,六根同时并用,万缘俱来时,若能万缘都知,那就是六祖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不是光修空,要能够全知才行。  在清静专一的时候,你还能够用手抓痒,嘴里咬咬牙齿,脚同时敲两下,这些都是念的作用,你不能说“我的心念在这个时候空了,而抓痒并不属于念。”你们要知道,本能的反应就是念,那是阿赖耶识的念。所以有许多人打坐修道,遭遇很多魔境界,实际上这个魔,都是自己这一生造的。不但如此,很多着魔的人,就是下意识喜欢玩弄这个东西,换句话说,他在心性方面根本没有转化。  所以,我经常告诉同学:易经六十四卦中,没有一卦全好,也没有一卦全坏,好中有坏,坏中有好,只有一卦比较算是六爻皆吉,那就是谦卦。所以佛家叫我们学空,戒律上第一个要做到谦虚。试问有几个人做到了?自己反省一下,谁做到了。  真正做到了谦,才真能做到菩萨的慈爱。道家老子云:“我有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就是“谦”。佛家也是这样,佛家谦到什么程度呢?谦到“无我”,谦虚到了极点就是无我。  所以我们光想打坐达到空,在心行上做不到是空不了的,因为我们坐在那里守空,是“我”去守空,没有做到无我的空,假定无我,何必求空呢?无我就已经空了。  所以以行愿来讲,“行”才是真见地,行不到,见地没有用,要做到这个才能谈到真慈悲,因为慈悲就是无我。其实,我们普遍讲慈悲都属于“情”,不是“智”。佛法大乘道的慈悲是智,是般若的慈悲。以其真无我,才能真慈悲。说我要慈悲你,就落于下乘了。比如父母爱儿女那个仁慈,尤其是母爱,决不要求代价的,这是普通人道的父母子女之爱,但那还是“情”,这情是由“我”爱而发;菩萨的慈悲是“智”,只是“无我爱”而发,这可严重了。  所以讲行愿、行门之重要,我们随时在静定中,要检点自己。什么是修行人?是永远严格检查自己的人。随时检查自己的心行思想,随时在检查自己行为的人,才是修行人。所以不要认为有个方法,有个气功,什么三脉七轮啊,或念个咒子啊,然后一天到晚神经兮兮的,那是不相干的。我们看到多少学佛学道的人,很多精神不正常,为什么染污了?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不正常呢?因为没有严格地在修行。换句话说,没有严格地反省自己,检查自己。  比如贪_痴三毒,你说我们哪一点不贪?你说你一点都不贪,一天到晚想跟我在一起,想多跟老师一下,这是不是贪?我那里没有东西可给你的,因为你“贪”,你希望老师那里也许有点东西可挖了来,这是什么心理?为什么自己不去用功呢?我当年向我的袁老师学习,不是我向老师问问题,都是老师在问我。  比如有一次,两人由成都到重庆,那时交通不发达,到了内江,人很累。抗战时候搭汽车只能站着,整整站一天,到了内江茶馆里,袁老师问:你累不累啊?当然累。你现在的心境如何?我答:同在山上闭关时一样。那真一样,没有动过,就是“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没有觉得动摇过,也没觉得风尘仆仆是辛苦。但是这个时候觉得自己有一点疲劳,还是不对的。袁老师讲:唔!这可不容易啊!我答:大概还要一年,我会把这问题解决。次日早起,我说:先生,你昨天睡觉时打呼好厉害啊!袁老师问:你晓得我为什么打呼?我愣住了,为什么?这是个大问题。接着袁老师问:你晓得有一个不打呼的东西?我说那个我在理上知道。差不多了!要求证。理上知道有一个在打呼,还有一个不打呼的,在看这个在打呼。  举上面这个例子,是说大家贪问,事无大小一概问。我们检查自己的心理,贪_痴慢疑要断,谈何容易啊!你说,你打起坐来会空,没有用的。你在事上过不去,心事来的时候过不去,_心来的时候比谁都大。  什么是_心?怨天尤人就是_,这是_的根。对环境,对一切不满意,有一点感觉不满意维持着,就是_心的开始。  至于痴,那就更不用谈了,引用袁老师的诗:  业识奔如许  乡关到几时  五蕴明明幻  诸缘处处痴  你看学佛的人,个个都晓得谈空,可是每一个人都有心理上,感情上的痴、利害上的痴、生命上的痴等等,无一而不痴。没有智慧嘛!这些根会在哪里发现呢?行为上没发现,梦中都会发现的。梦中会有这样的行为,就是因为自己永远在贪_痴中。行为如果转变不了,要想转变气脉,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认为气脉转变就是得了道,那也是荒唐。听了多少人气脉通了,可是现在都到黑茫茫的那个地方去了。  所以,如果大家在心行、行愿方面没有动摇,不要谈四禅八定,更不要想谈证果。  老实说,一个人真做了一件善行,这一天盘个腿打坐看看,马上就不同,气脉马上就不一样,心境马上就扩大了,这个是绝对不能欺骗自己的事。不要说真正善的行为,或内在的善心,今天如果真把贪_痴慢疑这些毛病解决了一点,那个境界就不同一点。所以我们坐起来不能空,心境空了,就得找找看,看今天自己的病根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今天上座不能空?你的心念在贪_痴慢疑当中,一定有个东西挂在那个地方。这是阿赖耶识的问题,不是第六意识的事情。如果没有检查这个,光是打打坐求一点空,求一点功夫,没有用的,奉劝你不要学道,你会把自己给害了的。  所以心行方面要特别注意,这也只是说行,还没有讲愿。至于发起救人救世之愿,能有一点行为为别人着想,处处能牺牲自己的人,在我看来,没有一个做得到,一点也做不到,所以要想证果,决无此事。  讲义上,八十八结使与三界的关系,明白地摆在面前。能解开了多少个结,你就得了那个果位,这些考验都摆在眼前。别以为腿能盘一个钟头就能升上什么天;一个半钟头又能升上什么天,没这回事。腿是靠不住的,修“行”,修的是心理行为,不是修腿。  佛学叫我们除烦恼,佛学的翻译“烦恼”两字用得好极了。拿普通的学问来研究,烦恼是我们心理行为一个基本状态。“烦”,烦死了;“恼”,讨厌。这些就是烦恼。烦恼就是罪恶,对自己心理染污的罪恶。以形而上本体来讲,我们的自性本来清静,因烦恼连带发生的行为,变成了后天的罪恶。比如一个人杀人,是因为火大了。而基本上,只是由一点的烦恼开始来的,它对自己来讲,是最大的罪恶;对外界来讲,发展下去,久了可以成为害社会、害国家、害人类、害世界的大罪恶,所以烦恼两字,不要轻易小看它。  我们讲行愿方面,这个心理的“行”,要做到清静、做到空。要想得定,要想明心见性,应该随时随地检查自己。是不是有一丝毫的烦恼存在?如有烦恼存在就很严重了。  有一种烦恼是来自生理的,由生理不平衡所引起的,就是儒家所谓气质之性,所以修道要变化气脉,也就是要变化气质。气质是一个实在的问题,不是空洞的理论。  为什么修道的人功夫好了,气色会好、气脉会通?因为受心理行为的影响,气质在变化,每一个细胞都在变化,不是假的。所以烦恼能转成菩提,转成觉性,随时清明。  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学佛的人,随时在烦恼中,我们回转来检查,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有几秒钟身心都是愉快的?当然严格来讲,后天的愉快也属于烦恼之一。维摩经上讲:烦恼即菩提,就是说,你能把烦恼转过来就是菩提。因烦恼的刺激,引起你的觉悟,发现自己在烦恼中,这可不对,立刻警觉,这样一转,当下就是菩提。  但是,我们的烦恼不是菩提,因为我们不知不觉中,总是跟着烦恼在转。比如刚才一个同学在讲,打坐腿子发麻,生理不好,烦恼来了。这个烦恼最重要的一部分,当然是生理影响,所以生理完全转了,变成绝对的清净,修道的基础、定的基础才算有了。所以气脉对于这一方面很重要。  气脉又与心理行为有绝对的关系,你多行一点善,念头转善一点,虽然是消极的善,不是对人有利的行为,但是你能先去掉自己心中的烦恼,也算是自我本分的一点善,能够这样做到了一些,气脉就会转一分,你的定力自然就增加一分。所以,我们打坐为什么静不下来?检查起来就是因为烦恼。烦恼里头隐藏许许多多罪恶的种子,许多罪恶的因素,都是由“烦恼”而来。  假如我们转掉了烦恼这个东西,完全转清了,这个时候,心境会比较清明一点点,然后我们才能够检查自己念头的起灭。  比如我们坐在那里,觉得心境很清净,这是意识境界。但是你可知道,我们在清静这一刹那中间,隐藏了多少罪恶烦恼,能不能检查得出来?假定有人说大话:在这一念清静当中,我绝对没有一点烦恼,没有一点罪恶。那么这个人不要谈修行了,他根本就没有见地嘛!我们在这一念清净当中,烦恼与罪恶的根根,有八万四千之多,这是假定数目,比喻很多很多的意思。佛说:一念之间有八万四千烦恼,因此就有八万四千方法,来对治这些烦恼。  刚才有一个同学问:为什么一到空的境界,或空灵境界一来,就起恐怖?非常怕,这很奇怪。关于这个问题,可以分几点来谈。  第一点,佛说堕落久了的人,见到空性,哈哈大笑,欢喜无比;堕落轻的人,见到了空性,会恐怖、大哭。  第二点,另外一种说法,见到空性不起恐怖心理的人,就是金刚经上所讲:当知是人,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学佛的人天天求空,善根浅的人,真的空来了就害怕,无法面对现实,去接受这个空。原因在哪里?因为执著,所以人生来总要抓住一个东西,忽然到了空境界,没有东西可抓的时候,你害怕起来了。这是普通人的心理,自然会起恐惧。  第三点,当空境来时,忽然有恐惧心,这就说明你心里头已经有个恐惧,并不是空了,是有个恐惧占进来了,因为我们的习惯上爱执著,爱抓一个东西,就抓住了这个恐惧。  这么一点东西,有那么复杂的心理因素。我们大家是不是在一念空当中,隐藏了许多烦恼、许多罪恶?有没有检查出来?这都是修行当中看起来很空洞的理论,但却是非常实际的话。尤其是年轻同学们,闭起眼睛,觉得有一点清净,认为这就是空,空不了的,那也是心理的一个状况。也就是说,当我们打坐时,眼睛闭起来,脑子进入半休息的状态,不是完全睡眠,眼神经也没有完全地休息。只是下意识当中,空空洞洞的,在下意识的记忆习惯上,呈现一个类似空的景象而已。而这个景象前面,还是黑茫茫的,然后在这里头忙起哲学来了,玩起话头来了,然后觉得自己都懂了,还认为自己是一箭破三关呢!这是一。  第二,等你精神养好了一点,脾气也大,尤其是青年,第一关情欲就来了,也就是男女间的爱欲就强了。这点不要自欺,功夫做不好没话说,功夫一做好了,男女爱欲之念,尤其生理上的压迫就来了。这是什么原因?贪_痴。贪欲的第一个根本无明马上就爆发了。没有这个来,气脉也不可能打通;来了以后,欲念又引起。这个中间的行――心行、行门,该怎么办?用什么方法可以把它对治过来?怎么去处理它?怎么去调理它?它的原理是在什么地方?它的病根究竟怎么来的?是心理先引起生理呢?或是生理先引起心理?这里头是个很大的关键。至于老年人以为自己没有这个问题,那是因为你衰老了,要想把西沉的夕阳挽回到东面来,这件事真能做得到的话,第一关还是会碰到这个问题,因为这是根本烦恼。  所以大家要特别注意八十八结使,唯识百法明门论的五十一种心所,什么是根本烦恼?什么是随烦恼?随眠烦恼?这“随眠”二字译得非常好,它缠着你,跟着你,使你在睡眠昏迷的状态中,自己也检查不出来,被它迷糊住了。其实,这也是自己的魔障。  一层一层检查,八十八结使能去几层,你禅定的功夫绝对就到了那里。若按照普通讲法,念住就是初禅,这个只是普通说法。至于真正的初果位,就不是这样了。所以,你即使得了初禅,却不一定证得初果。因为果的标准就是根据八十八结使,也就是你那个下意识的罪恶烦恼的根,贪_痴慢疑去掉了几层,就是果位的考验。我们不能不通教理,不要以为光是打打坐,抱一个话头就行了,没有用的。所以别人问禅,我就说:我有“馋”,你那里有好吃的我就来。哪有那么简单?不容易的。你就是做到念住,还要看你是住在什么念,念住在昏沉也是住,没有用的。气质没有转,心行没有转,没有用的。  其次,就算做到气住,呼吸停止了,充其量是二禅,并不一定就是二果。单单气住,并不能证果位。气住可以用意志控制做到,与道不相干。而且气住了以后,只要一逗他,他发起脾气来比谁都大。所以修行不是如此,不要搞错了。你认为气住了,自己有功夫、有道了,那个道卖几毛钱一斤啊?没有用的。主要关键在心理行为。  二禅气住后,同时要查查八十八结使,心理的罪恶烦恼去掉了多少?身口意三业去掉了多少?所以有许多人都讲功夫,讲了半天,身口意三业一点都转不了,自己不要自欺了。  脉停,印度很多瑜伽士都能做到,埋在土里不会死,这都是能够练出来的。这只是说明我们的生理功能,能够用心训练成各种状况,这个是唯心所造,做得到的。至于说,这是不是道果呢?不是的。  至于三果、四果,每个道果,都可以在发给大家的八十八结使那一张表查到。自己每天要随时检查自己,看看心理行为中,烦恼罪恶的状态解除了多少,检查今天善行做了多少,所以古代儒家有功过格,用红黑豆来标记,以检查自己的心理行为。  功夫做到了气住脉停,只能说明心行的功能,证明唯心所造的功能,的确可成就这些功夫、神通等。至于说证道,或证到空性,却不一定。证得三身――法身、报身、化身,那就更难。  这三身成就,也就是禅宗所讲的三关,真正的三关做到了,才能有三身的成就。禅宗祖师门,或其他许多人,虽然谈空说有,比如上次提过的雪岩钦禅师,道不可谓不高,但是不是三身成就?我们不得而知。  三身成就是可以现生做到的,先把气质变化过来,有善行开始做起,配合四禅八定的功夫,就有一点希望。我个人几十年来投身在这里头,也在试验求证阶段。没什么功夫,也没什么修养。在没有到达那个绝对的求证以前,不要随便给自己定一个范围,下一个定义,一下就错了。  以上是行的部分。  愿呢?更难谈了,行愿不到,见地不会到的。换句话说,行愿不到,修证功夫也不会到。坐得好有什么用呢?你说:我打起坐来,能够坐三个钟头,心里清清净净。那是你在那里偷懒,也可以说是一种“道者盗也”。阴符经上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取用天地的精华,借用生命原有的功能,就能修炼成道。人一生下来,偷天地间的食物、空气,打起坐来还子午卯酉,想吸天地正气,日月精华,这个强盗多厉害!所以说道者盗也。但是阴符经常鼓励我们当盗,真把宇宙的东西偷得来,我们的生命就成功了,我们的生命就是宇宙。然后你可以再让别人抢去,这是道家的观点。  墨子的思想出自于道家,墨子要我们“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等于佛家大慈大悲的精神,牺牲自我,这是墨家的思想。墨子是道家神仙传上的人物,道家神仙传上说,墨子到汉武帝的时候还在世间。但是谁又见过他呢?  杨朱则绝对自私自利,自由主义的思想也出在道家。  现在回到主题,所以我们学佛打坐都是坐在那里偷盗,而在同一时间中,社会上那么多人却为我们在忙碌。所以佛家有一句话很了不起,就是早晚课诵的一句话: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这就是行愿的愿,每天都提醒我们做功德。我们学佛的人都要随时随地检查自己,每天要上报四重恩,这四种恩都是我们所欠的:佛恩、父母恩、国家恩、众生恩。  众生对我们有什么恩呢?一个人活在世界上,靠社会上很多人的努力成果,所以学佛的人要上报四重恩。我们活者一天,都要麻烦很多人提供生命所需给我们,事实上如此。  下济三涂苦,同时也要想到下三道――畜生、地狱、饿鬼的苦痛。换句话说,随时要想到不如我的人的痛苦,要想到怎样去帮助他们。可是我们做到了没有?学佛的人只想怎么为自己求到法财侣地,你帮忙我成道,如此这么一个动念,就是自私的基本。你为什么不先帮助人家成道呢?所以上面讲行,下面讲愿。愿发起了没有?自己想想看。  至于说: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那真是在念经,念过去就完了,心里根本没这回事。首先众生无边誓愿度,只要度我就好了。烦恼无尽誓愿断,最好你帮忙我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你教我就好了。佛道无上誓愿成,将来总有一天会成。这四句话我们往往是这样下的注解,只要一反省起来,就很严重了。所以说行门很难很难的。  所有的佛经、三藏十二部都告诉我们了,都在讲行愿。行,三十七道品,六度万行,学佛的基本是在这些地方。了解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从心理行为上改进自己,渐渐地,功夫、见地自然会进步。这不是说教,是我的亲身体验,不从这里下功夫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不会证果的。心行的改变比打坐、比修证重要的多,而且只要心行改正一天,你的定力、打坐就随之进步一天。  所以说,为什么不能得定,甚至连打坐都坐不住呢?你在心行上去追求,不要在功夫上去追求。在功夫上追求是空的,偶然可以,过了几天就没有了。盘腿打坐与定没有绝对的关系。至于坐在那里,你身心能不能转得过来呢?这个就是问题了。其实并不在于打坐的姿势,要在心行上检查自己才是究竟,才能够谈到定。  今天结论重点就在这里。这次的课程以见地、修正、行愿为三大纲要。最后强调一句――行愿最重要。行到了,见地才会圆满,修证功夫才会证果。古人证果的多,就是在行愿。  现在很流行木讷祖师传(密勒日巴),个个都很佩服他,那你能不能学木讷祖师呢?做不到。木讷祖师的老师那么故意整他,四幢房子盖起来以后要他拆掉,把背上都磨破了,流脓流血,他没有怨恨。你们天天想要老师传密法,只要老师开口骂两句,你们就要骂老师了。像这样的心行,怎么行嘛!都想自己当祖师,当六祖。六祖到五祖那里求法,五祖叫他舂米舂了三年。我们不必舂米,反过来好像老师欠我们的,假使在以前的时代,早就一棒子打过来了。怎么那么不通呢?心是怎么个想法自己不检查,还要求人家很严格,要求老师更严格了,这个是不行的,随时都要注意心行。  见地到了就是法身;修证到了就是报身;行愿到了就是化身。三身都在一念之间,这个修证不到,不谈!  现在社会上,一般讲功夫都有问题。因为全世界都在心理变态的状态中,几乎没有一个人真正证到,都是自欺欺人之谈。我希望我们这里在座的,能真正学佛,不要做自欺欺人之事。  八十八结使这段很重要,很重要的。自己随时去检查检查,八十八结使去掉了多少。瑜伽师地论中,声闻地、菩萨地的做功夫程序都讲完了,弥勒菩萨把怎么样修证,怎么样证果,所有秘密都告诉我们了,只要我们用智慧,尽心去看它就可以发现。&&&&大家拿着这次所开列的书,包括大小乘经论及讲义去参考,好好从心行做起,必有好处,必能证果。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学佛网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传统文化)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