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地勘行业向矿业权人勘查开采开发转型成功

中国矿业联合会
中国矿联:地矿行业诚信自律体...
微信公众平台
中国矿业联合会
中国矿业网
  各省地勘单位相继出台了十三五规划,在未来的5年内如何发展?都透漏出哪些讯息?
  ▼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十三五&发展规划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地质工作正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关键环节,越来越多地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先行性作用。
  近年来,北京地质工作紧密围绕首都战略定位,提出&两项工程、一个平台&即&首都战略性地质资源保障工程、地质环境安全保障工程和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平台&战略部署,实现了地质工作由传统矿产地质向服务民生、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城市地质转变。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对京津冀这一重要战略地区进行了重构性的战略定位,提出&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升级转移&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将京津冀协同发展区打造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为地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
  下一步,北京地质工作将以支撑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为核心,积极融入,主动作为,更好地发挥地质工作的基础性、先行性作用,全面推动现有成果的衍生孵化、复制推广,参与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工作联动协商机制、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响应计划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平台,为保障首都经济圈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推动首都经济圈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集团)▼
  &十三五&发展规划
  (年)
  经营目标:要在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经济总量和利润在2015年实际完成的基础上保持稳定增长,&十三五&末&九大产业&基本定型,新兴产业总量占比不低于40%,利润占比不低于50%;各方面制度规范配套,事企分体运行更加清晰规范;综合创新能力更加凸显,后发优势更具活力;华勘整体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快速提高,企业解困取得实质性成效;职工收入随着效益增长而增长,生活质量和工作环境随着发展而改善。
  产业转型升级目标: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打造新兴产业经营实体,统筹新老产业协调发展,确保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
  改革创新目标:利用五年时间,做好二类事业单位转企改革有关体制、机制的各项准备。继续深化企事改革,突出改革效果,不断适应华勘发展的需要。
  实力能力建设目标:积极推动华勘整体实力能力建设,通过优化结构,要素再造,培养企业自我适应、自我调整、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实力和能力,到&十三五&末打造一批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的优秀企业集群。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十三五&发展规划
  (年)
  河南省地矿局印发了&十三五&规划,提出地质找矿目标为:新发现和探明大中型矿产地20处;新增和升级重要矿产资源储量&&铝土矿5000万吨、金200吨、银1万吨、铜50万吨、铅锌100万吨、钼(钨)100万吨、铌钽砂矿5000吨(矿物)、煤10亿吨、萤石300万吨;实现页岩气、深层地热等新型能源和&三稀&等新兴矿产找矿新突破。
  河南地矿局将加强对外合作,持续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优化找矿工作部署,坚持实施创新驱动、重大项目拉动、走出去带动,持续加强能力建设,改进技术服务方式,加快地质科技进步,全面增强地质工作的资源保障能力和服务功能。
  规划指出,要不断完善事企共同发展新体制,增强地勘企业发展活力,使全局经营性收入年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地质环境服务工作要不断完善以农业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工程地质勘察、地质灾害防治和预警、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等为主的服务体系,培育国内地质服务一流的专业水平、一流的专业队伍,提交一批有宏观影响的重大地质环境服务成果。
  在走出去方面,河南地矿局将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和河南省境外资源合作目标任务,提升走出去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周边国家开展地质工作,努力改善工作布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科技服务并重。加快自有矿业权勘查,加快开发项目建设,加快勘查成果转化;同时拓展地质科技服务市场。新工作区要以地质科技服务带动资源勘查开发,及早建立稳定的勘查开发基地。
  ▼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十三五&发展规划
  (年)
  地矿局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全局地勘单位改革基本完成。&两个产业集团、一支公益性地勘队伍&的队伍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落实到位,公益性地勘队伍和产业集团分体运营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顺、充满发展活力。矿业开发产业有新进展,新增开发矿山2处,新增采矿权3&5宗;水工环产业初具规模。资源保障功能充分发挥。地质找矿实现新突破,提交大中型矿产地10处以上;提交地热田3处以上;大中型水源地4处以上。政府公共服务支撑体系有效运行,科技创新系统基本建立,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地矿文化建设体系基本形成,民生建设成效更加显著。
  根据《规划》,&十三五&时期主要工作:
  一是深化地勘行业改革。基本完成产业格局和队伍结构调整,建立创新体制机制。
  二是实施重要矿产资源调查。以支撑服务全省矿业经济发展为核心,突出重点地区、重点矿种,开展基础地质、矿产地质调查,为实现全省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实施新型清洁能源矿产地质调查。充分发挥公益性地质工作基础和先行作用,立足于我省&新区、新层系、新类型、新认识&,开展新型能源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资源潜力评价。全力支撑新型清洁能源勘探开发产业建设,努力实现我省新型能源矿产地质调查重大突破。
  四是重要经济区与城市群综合地质环境调查、水源地勘查。以支撑服务国家和我省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为核心,充分利用已有成果,开展重点地区综合地质调查,为国家和区域国土规划、城市群规划、重大工程建设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以及为划定三条&红线&(基本农田、城市边界、生态保护区生态红线)提供依据。
  五是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支撑。以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服务民生改善为目标,以建设地质灾害信息系统为核心,切实做好地质灾害调查、防治工作,查明情况,探索规律,制定解决方案,提出决策意见,提高支撑能力和服务水平。
  六是实施国土开发与保护基础地质支撑。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矿产资源的利用与管理的迫切需要和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对资源、环境、空间信息的需求,组织开展全省资源环境综合调查,加大支撑服务力度,提高服务效益,增强决策支持能力。
  七是实施&陆海丝绸之路&战略的基础地质调查与信息服务。紧紧围绕实施国家&一带一路&以及我省&陆海丝绸之路&战略对地质矿产信息的重大急迫需求,拓展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依托国际地质矿产合作平台,采集与我省相邻各国的地质矿产信息,专题分析和综合评价资源潜力和投资条件,为政府决策制定和企业投资决策提供有效服务。
  八是实施矿产开发和水工环延伸产业拓展。
  ▼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十三五&发展规划
  发展目标是:
  地质找矿实现重大突破,地质服务取得重大成效。
  基本完成我省重要成矿区带地质矿产远景调查,主要农业区土地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新发现矿产地40处以上,其中具有大型规模潜力的矿产地8处,新增一批优势战略矿种资源量;新能源新材料勘查取得积极进展。地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域极大拓展,功能明显增强,在服务地质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国土资源规划管理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效,全省地质工作主力军地位进一步巩固。
  地勘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到2020年全局实现经营收入40亿元以上,地质主业(地质勘查、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测绘)年均保持5-8%的增长,实现收入30亿元;资产保值增值率、经营收现率、职工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三率&保持在合理区间,节余和收益不断递增,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持续性和包容性明显提高。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大地质产业体系更加完备。
  地质勘查业得到巩固拓展,地质环境业和地质测绘(地理信息)业成为发展两大增长极,地质工程业产业链得到极大延伸,大地质产业体系更加完备,在整个产业体系中主导地位更加突显;基础房建施工业稳中提质,现代物业服务业比重增大,制造业逐步转型,教育医疗业内涵提升,各大产业竞相发展,共同进步;产业市场主体发育壮大,省内、省外、境外三个市场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
  事企体制基本分离,&三化&管理制度基本定型。
  现有体制机制制约发展的局面得到破解,基本实现事企分体运行,联动协调、开放合作、考核评价、成果激励等机制日趋完善,更具活力。公益一类地勘事业单位管理、公益二类地勘事业单位管理、地勘企业管理三套管理制度基本定型,三套管理体系日趋完善,各项基础管理更加精细给力,防范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
  队伍规模有效控制,人才科技实力明显增强。
  2020年末,在职地勘职工总数得到有效合理控制,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部职工比例达65%;人才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进一步改善,队伍专业布局和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地质大数据框架基本搭建;航空探测、深部探测、应用探测等技术和装备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先进水平,10项以上科技成果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学技术奖。
  职工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单位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职工收入与省直单位同步增长,力争到2020年,在职职工平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万元,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翻番;多元激励与托底保障结合的共享机制建立健全,全体职工过上小康生活。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湖南地勘核心价值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职工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文明单位创建取得重要成效,单位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向上向善、诚信互助、创先争优蔚然成风。
  ▼安徽地质矿产开发局▼
  &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是着力构建公益服务新格局。
  要从重视经济效益优先向重视社会效益优先转变,从单纯承接一般性水工环、勘查服务等项目向以动态监测以及大数据分析、预报为导向的经常性工作转变,争取政府经常性公益经费,加大公益服务力度,组建一支精干的公益性队伍,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功能体系,实现&一图&、&一网&全覆盖。
  二是着力构建地质找矿新格局。
  以集团公司为平台,以地勘单位为支撑,遵循市场规律,实现找矿体制机制由计划向市场转变,找矿投入机制由依赖政府勘查投入向多渠道引进各类资本投入转变,找矿方向由已经饱和或渐趋饱和的常规矿种向国家急需紧缺矿种、优质高效非金属矿产、新型能源矿产转变,努力建立地质找矿新机制,拓展地质找矿新领域,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
  三是着力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发挥集团公司平台作用,整合全局资源,集中优质资产,提高发展速度,提升运行质量,优化产业布局和投资布局,采用股权转让、引进社会资本等方式,形成有利于体现优势、有利于加快发展的产业结构,盘活现有存量资产,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努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浙江地质矿产开发局▼
  &十三五&发展规划
  做优地质勘查业,构建大地质工作格局。
  积极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力争提交一批新的矿产地和地热勘查开发基地;推进海洋地质工作,加快码头基地、勘探船和海洋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以及人才队伍建设;将环境地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旅游地质、浅层地温能、地质遗迹保护等领域全方位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和地质服务与技术支撑。
  做强支柱产业,实现地勘经济跨越发展。
  一是巩固和提升传统测绘产业。利用新技术、新设备,全方位服务矿产、工程、水文、环境、农业地质和地质旅游等领域。二是延长加粗&大岩土&产业链。从单一的工程勘察拓展到岩土工程勘察、测绘、设计、监测检测、环评、监理和地质灾害勘查设计等领域。三是优化施工产业经济结构。以施工技术为依托,发挥岩土专业优势,不断拓展大、特、深、难、尖等项目。整合资源、提升资质和技术装备,向市政工程、公路工程和工民建等领域总承包方向拓展,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加大跨界发展,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抓住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及&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机遇,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金融机构、各类基金等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注重成果转化,实现技术、资源与资本市场融合,提高国际合作水平,实现效益最大化。
  深化地勘单位改革,稳步推进事企分离。
  争取于2020年底前完成局属地勘单位事企分离改革。经过5年过渡,将事企分离之后的事业单位建成能力突出、精干高效,能满足国家及浙江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公益性地质勘查机构;将企业培育成为主要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地质灾害治理、测绘、工程勘察和施工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企业集团。理清局、公司与院的管理责任和经济关系,建立起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地勘经济运行新体系和适应市场需求,反应快捷、灵活高效的经营机制。
  ▼江西地矿局▼
  &十三五&发展规划
  重点围绕长江中下游(九瑞)、钦杭(江西段)、南岭(东段)、武夷山(西坡)等4个国家级重点成矿带,加大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重大地质问题研究力度,树立绿色勘查理念,突出整装勘查区及老矿区边深部找矿和紧缺优势矿产勘查,围绕国家所需和江西重点优势资源铜、铅锌、锡、金、银、锂、铷、钽铌、钨、稀土、铁、钼等金属矿,以及萤石、滑石、高岭土、石膏、石材、煤等非金属矿,页岩油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能源,瞄准&四带三区&和5个整装勘查区,深入部署地质找矿工作,力争在赣北找铜、金、钨、萤石,赣东找铜、铅锌、铌,赣西找煤、铁、锂,赣南找萤石、稀土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此外,&十三五&期间,该局将抓住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机遇,发挥专业优势,拓展水工环、农业、城市、旅游、清洁能源等地质延伸产业及社会公共服务市场,深入推进&净土&、&净水&行动,加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研究,参与矿山复绿行动,开展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环境影响评估、恢复治理及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等工作,大力实施绿色工程,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加强地热勘探与开发利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同时推进矿业开发转型升级,整合资源,探索矿业开发新模式。
  ▼青海地矿局▼
  &十三五&发展规划
  两个目标,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矿产资源保障和为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提供地质服务保障.
  三个转变,即从传统地质向大地质服务转变;从单一的地质找矿向民生地质转变;从单一的地勘产业向地勘及地勘延伸产业、民生地质产业转变。
  四个发展理念,分别为树立大地质发展理念,改变传统发展模式;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树立绿色勘查理念,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民生服务工作;树立&走出去&的发展理念,开拓省外国外市场。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从传统地质向大地质转变,从单一的矿产勘查向民生地质发展;在产业结构上向民生地质产业、勘查延伸产业发展,全力开拓空间、开拓市场,做好民生地质服务保障。
  二是坚持做好地质勘查主业,加强国家急需资源的勘查,除了加强金、铜、铅锌矿勘查外,进一步做好&三稀&金属,以及石墨、高纯石英、昆仑玉等非金属矿产的调查;加大青海省优势新能源,如干热岩、天然气、页岩气等的勘探研究;发挥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积极参与国家重大专项,破解地质找矿重大突破的科技瓶颈,促进青海地勘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三是坚决贯彻&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生产工艺环保化,矿山环境生态化&的方针,走绿色勘查之路、绿色矿业之路。结合自身实际、深入认识省情,谋划地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新高度、新措施,为青海省&三区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技术支撑。围绕城镇化建设开展城市地质工作。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地球化学调查和农业地球化学调查,提交城市和农业区域污染主要原因、治理建议、生态种植建议等。
  四是坚持&大市场、大地质、大格局&的思维,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两类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地质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广西地矿局▼
  &十三五&发展规划
  广西&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指出,要积极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推进广西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优势产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和重大项目开发建设。
  一是统筹区内、区外、国外三个市场,发挥广西沿边沿海优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援建柬埔寨实验室为切入点,加强在东盟国家的矿产勘查开发工作,力争在国外开办几个成型矿山,&走出去&发展取得突破。
  二是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三大集团组建工作,构建事企共同发展、协调发展新体制,各产业要发挥比较优势,抢占行业制高点,事企分体运行取得突破。
  三是主动调整地质工作结构和产业结构,适应地质事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的新需求,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突破。
  四是推进地质科技创新和地质工作现代化。
  大力引进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指导地质找矿,用新的理念指导地质资料二次开发、拓展地质工作服务领域。用新的技术手段服务国土资源开发和管理,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突破。
  ▼福建地矿局▼
  &十三五&发展规划
  海洋地质方面,参与完成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实施海岸带地质调查等项目,服务福建省建设国务院批准的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
  农业地质方面,在全面完成覆盖全省的1:25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推进其成果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污染土壤防治等方面应用的基础上,实施好1:1万、1:5万土地质量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等农业地质项目。
  城市地质方面,继续对接推广厦门、福州城市地质调查成果,抓紧完成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泉州、平潭综合实验区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组织实施好已启动的宁德、漳州等城市地质调查工作。
  灾害地质方面,将发挥好设在该局的国土资源部丘陵山地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和13支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技术支撑队伍的作用,主动服务福建省防灾减灾。
  水文地质方面,将抓紧完成沿海地区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帮助地方建立应急水源地,并为沿海岛屿等缺水地区抗旱寻找水源。
  地热能调查方面,支持有关部门落实福建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加强地热空白区深部勘查工作,协助实施干热岩科学钻探等。
  旅游地质方面,将利用地质遗迹调查成果,服务地方政府建设或申报各级地质公园,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水平。
  遥感地质和地理信息工作方面,包括福建省重点矿集区矿山开发遥感调查与监测、矿山生态环境动态遥感监测等项目,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管理提供支撑服务。
相关热词搜索:
省级行业协会地勘单位如何走向国际矿业市场
我的图书馆
地勘单位如何走向国际矿业市场
第一部分 境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与开发现状分析  一、地勘单位“走出去”基本情况  (一)“走出去”发展阶段  近十年来,是地勘单位“走出去”从事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转折期,根据我搜集的资料分析,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5年以前,基本处于“步履蹒跚、举步维艰”状态;第二阶段,&年,开始发展,“快速起步、逐渐发展”;第三阶段,2010年以来,国家鼓励快速发展,“渐入佳境、虚火上升”。  (二) 基本概况  截至2009年12月,根据所搜集到的资料,我国企业境外矿产资源投资项目933例,投资方式主要是合资、合作、独资及购买股权等,涉及主体(企事业单位)300多个,项目地点分布在70多个国家,涉及金额831.3亿美元(有实际投资额的以实际投资额计,无法取得实际投资额的投资案例则以协议投资金额计,意向投资未计入)。  1.从项目数量上看境外投资的热门矿种  在933例项目中,从项目数量上来看,可分为四个等级。  第一等级是企业境外投资项目,数量位列前三位的铜、铁和黄金(其中勘查、开采项目以项目的主矿种统计,伴生矿种未列入;并购案以目标公司的主营矿种统计),项目数量分别都有上百例,远远高出其它矿种。  第二等级是铅锌矿、镍矿、铝土矿、铬铁矿以及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能源矿产,投资项目数量分别在50例左右。  第三等级是锰、铀、钾盐、锡、钨、锑、钽、钼、锆矿,项目数量分别在十几例左右。其它矿种为铂、钯、钴、钛、宝石、萤石、大理石、石英、水晶、石膏、石墨等,项目数量都不多。  2.从投资金额上看境外投资的热门矿种  从933例项目的投资金额看,境外矿产资源投资资金向目标矿种的流向亦可分为四个等级。  第一个等级为铁矿、铜矿及油气类资源,其中铁矿和油气类资源的吸资数额均在200亿美元以上,铜矿的投资金额在150亿美元以上。排除油气类资源不谈,可以说铜矿和铁矿基本上占据了我国境外矿产资源开发投资的半壁江山。(注:意向投资均未列入统计数据中)  第二个等级是铝土矿、镍矿、金矿及煤矿,投资金额均在50亿美元左右。  第三个等级是铅锌矿、铬铁矿、铀矿、钾盐、钨、锰、锡、锆,投资金额分别在1亿至10亿美元之间。  其它矿种有钽、钼、锑、铂、钯、钴、钛、宝石、萤石、大理石、石英、水晶、石膏、石墨等,投资金额均在1亿美元以下。  3.从项目数量上看境外矿业投资的热门国家  我们将勘查、开采项目以项目的实际勘查开采地点进行统计,若该公司在两个以上国家设有总部,则按该公司的主营矿种总部所在地进行统计。  从项目数量上看,我国矿业企业境外投资的热门国家是东南亚的老挝、印尼、菲律宾;亚洲的俄罗斯、蒙古;澳洲的澳大利亚;非洲的赞比亚、刚果。  具体来说,所有对象国按项目数量等级依次可分为五个等级。  第一是老挝,项目数量超过150例。  第二是澳大利亚、俄罗斯和蒙古,项目数量均超过70例。  第三是印尼、菲律宾、赞比亚、刚果,项目数量在50例左右。  第四是加拿大、南非、津巴布韦、埃塞俄比亚、智利、秘鲁、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缅甸、朝鲜、柬埔寨、越南,项目数量分别在10—20例之间。  第五是美国、巴西、玻利维亚、阿根廷、墨西哥、马达加斯加、阿尔及利亚、苏丹、加蓬、巴布亚新几内亚、博茨瓦纳、尼日尔、安哥拉、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泰国等国家,投资项目数量均在10例以下。  4.从投资金额上看境外矿业投资的热门国家  从投资金额上看,我国矿业企业境外投资最多的国家是澳大利亚、加拿大、秘鲁、加蓬,按投资金额也可以分为五个等级。  第一是投资金额在100亿美元以上的国家,分别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第二是投资金额在50亿美元以上的国家,分别是南美洲的秘鲁和非洲的加蓬。  第三是投资金额在10亿至50亿美元之间的国家,分别是安哥拉、苏丹、刚果、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朝鲜、越南、菲律宾、老挝、阿富汗、伊朗及南美洲的玻利维亚。  第四是投资金额在1亿至10亿美元之间的国家,分别是南非、赞比亚、津巴布韦、马达加斯加、阿尔及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尼日尔、博茨瓦纳、吉尔吉斯斯坦、缅甸、柬埔寨、印尼、巴基斯坦、巴西、智利、阿根廷、墨西哥、美国。  第五是投资金额在1亿美元以下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泰国等。  二、“走出去”的情况分析  (一)“走出去”固体矿产资源利用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第一,从项目数量及企业接洽的活跃程度上来看,我国矿业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虽然勘查项目的目标矿种较分散,并购目标矿种相对集中,但总体看,不论勘查还是股权收购,对铜矿和铁矿的投资都占据了我国境外矿产资源开发投资的半壁江山。  第二,矿业公司并购主要是购买澳大利亚及加拿大等成熟矿业公司的股权,由于股权并购需要的资金量巨大,因此我国境外矿业投资的大量资金流向澳大利亚及加拿大的矿业公司,对这两个国家的投资均超过百亿美元,位列各投资对象国之首。  第三,勘查、开采、加工等境外矿业投资对象国主要是亚、非、拉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其中境外投资项目最多的国家是老挝为首的东南亚各国,其次是非洲和拉美各国;而对于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并且矿业开发法律较为完善的欧洲地区几乎很少涉足。  (二)对外矿业开发主体多元化,大型国有矿业企业、民营矿业企业、地勘事业单位齐头并进,态势良好  迄今中国企业已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工作,其中开发投资53个国家,累计投资近数百亿美元。  大型国有资源性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地勘企事业单位,发挥各自优势,分别靠实力、靠机制、靠技术,在资源开发“走出去”方面各显神通,日益成熟、壮大,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中小企业、矿业行业外的投资集团、私营企业均参与其中。  投资方式更加成熟多样,有中国独资,也有中外合作,在项目的上下流均有参与。  勘查投资与矿业并购投资呈现两极分化。在项目所处阶段上,勘查项目大多为草根阶段的风险勘查项目,开发并购的对象则主要是拥有采矿项目的采矿公司,缺乏中间阶段的项目。  从分布特点来看:中冶集团、中色集团、五矿集团、中国铝业公司等大型国有资源性企业仍然是“走出去”的主体,民营企业在资源开发“走出去”领域正在由新兴力量变成主力军之一,地勘单位则成为境外资源开发重要的后起力量。  (三)2010年全国“走出去”商业性固体矿产资源勘查投入规模达到创纪录的14.71亿元,中央及地方财政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专项投入资金也呈逐年增加趋势  2006年以来,国家专项资金投入和社会投资稳步增加,我国“走出去”固体矿产勘查技术服务市场一直呈现稳健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矿产价格的进一步上升,国内铁矿、铜矿、铅锌矿和大宗农用矿产短缺情况加剧,为鼓励“走出去”资源利用的发展,国家不仅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还加大了对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的财政补贴投入,社会投资部分也相应扩大,全国“走出去”商业性固体矿产资源勘查技术服务市场规模也呈明显增长趋势。  (四)对外矿业勘查主体实现多元化,专业化的地勘技术企业发展迅速  受我国矿业管理体制影响,我国“走出去”商业性固体矿产勘查技术服务行业呈现比较明显的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特征,并形成了“专业勘查技术服务公司一枝独秀、局级地方性地勘单位全面开花,大型矿业公司下属勘查企业重点援助”的市场协作模式。  (五)华东地区地勘部门成为“走出去”境外风险勘查的重要力量  1.华东有色地勘局;  2.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3.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4.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三、地勘单位“走出去”的特点  (一)地勘单位“走出去”的主要模式  主要有收购、参股、独资、合资、劳务、经援项目等模式。  (二)地勘单位“走出去”的资金来源  主要有境外风险勘查资金、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劳务、经援项目资金等。  1.境外风险勘查资金:分为部、省两种,通过申请取得;  2.自筹资金;  3.技术入股;  4.劳务费用;  5.经援项目资金。  目前,大多数地勘单位“走出去”,主要资金来源,主要还是靠境外风险勘查资金的支持。  (三)地勘单位“走出去”境外风险勘查与开发的主要方式  主要有境内研究、境外项目、境外公司等三种方式。  1.境内研究;  2.境外项目;  3.境外公司:实体经营公司、特殊目的公司。  四、可借鉴的做法及存在的问题  (一)几点认识  1.市场提供了机遇;  2.思想观念和认识有一定的提前量;  3.动手早——醒得早、起得早、下手早,循序渐进“走出去”;  4.社会视觉下研究地矿的发展——资源山东建设战略,为山东省经济服务;  5.规划和战略目标和途径正确——借鸡下蛋、引子导向,“政府支持,地矿先行,战略联盟,企业跟进,市场运作,建实基地”;  6.要干正中政府下怀的有影响的事件——争取政府政策的支持,省委政策研究室调研报告,山东省出台政策;  7.有钱才能去国外——重视三点,省资金、国家资金、为市场企业服务;  8.借鉴和学习已“走出去”企业在国外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中铝等;“发挥优势,草根起步,多做少说,择机发布,彰显形象,力求多赢”;  9.强化国外项目管理,实现找矿突破,“借船出海,规避风险,建实基地,产业拓展,社会责任,合作共赢”;人员管理、安全管理、激励约束机制等。  (二)几点可借鉴的做法  1.思想解放,认识深刻,思维决策快半步——醒得早、起得早、走得早、走得进;  2.做好“走出去”工作的三要件——班子、路子、引子;  3.全面吃透国家的相关政策和资源安全战略;  4.设立专职机构,管理、规划、研究、协调“走出去”工作;  5.项目申报前准备工作充分、到位,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从不同层面切入;  6.项目批准后,实施规范,外事工作到位;  7.制度规范、人员精选、实施有序;  8.迎难而上、全力防险、技术攻关;  9.刻苦探索,精心组织,强化管理;  10.工作创新,走出去,走进去,出成果。  (三)存在的问题  1.“走出去”工作各局之间差距较大,有些走出去虚火上升的现象;  2.草根项目多,项目成熟周期长,成果标准问题没有解决,较大的风险还在后面;  3.国外风勘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产业链项目,对成果成效难以评价;  4.对目标国的投资风险认识不足,尤其是法律风险中“法律冲突和二次立法问题”;  5.缺乏战略合作和联盟意识,一国多单位,一单位多国,资源分散,力量单薄;  6.支持政策不配套,资金出国难;  7.一些国家政策限制,人员出不去,工作受限制;  8.资源勘查项目多数没有控制权,操作难度大;  9.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问题明显;  10.走出去了,如何才能走进去,拿进来。  第二部分 地勘单位如何走向国际矿业市场, 走出去项目流程图、风险识别及对策流程图  一、解放思想,理清思路,坚定不移地“走出去”  二、专职机构精干人员,专业管理保证服务  (一)国家专门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中设立了“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资金”  (二)每个职能局都应该设立专门的机构  (三)专业管理保证服务  三、吃透政策,内外兼修,成为综合通专家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是国家战略,也是地勘单位的战略,是国家与地勘单位目标的整合。  (一)加强战略研究对“走出去”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  1.加强战略研究是地勘单位“走出去”的智力保障;  2.政策文件是金山、是宝剑、是保障、是护身符、是经济效益;  3.吃透精神,举一反三,皆为实用;  4.发现问题,创造解决,提炼政策措施;  5.知己知彼,研究国际惯例和东道国法律、政策,找出趋同和差异,为我所用。  矿业巨头BHP公司90年代对中国的研究,北京金之桥饭店。  (二)强化对项目申报文件、政策、技巧的研究、培训和应用  根据项目申报文件要求,举一反三,制定更加精细的准备工作方案,从商务、外事、地质技术、工作技巧、国内外工作准备等方面,为申报做好万无一失的工作准备,因为只有申报成功才可能获得资金支持,“走出去”才会成为现实。  (三)吃透国家和各省的相关支持政策和管理政策  1.国外专项资金申报、资金管理等——商务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  2.对外投资国别产业指引(2011版)——商务部、发改委、外交部;  3.境外投资审批核准管理——发改委;  4.境外投资审批管理——商务部;  5.境外投资企业系列管理制度(备案、统计、境外报到、障碍报告等制度)——商务部等;  6.境外投资外汇管理——国家外管局;  7.境外投资保险制度——银监会;  8.境外投资税收政策——国家税务局;  9.境外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法律——国资委;  10.境外机构人员管理——商务部、外交部、国资委、全国工商联等;  11.境外安全管理规定——商务部等7部门;  12.境外项目监督管理、监理、审计等——;  13.绩效评价——国资委。  不能光想支持和优惠,更重要的是接受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才能更好地完善政策支持。  四、广泛搜集资料,做好前期研究  (一)国别、法律、地质、合作伙伴等资料的搜集  (二)通过参加各种相关活动、交流、论坛等,寻找和建立合作的人脉关系  (三)“走出去”经验、教训、做法等资料的搜集与学习、借鉴  (四)境外项目风险研究,针对相关风险建立预警及应急预案体系  1.政治风险——突发性、强制性使投资者措手不及,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未建立健全;  2.立法及行政体制风险——二级立法体制、判例法、政党影响等,在矿业权领域,省州立法权更大;  3.执法风险——一些欠发达国家,要防范官员腐败带来的风险,“没有钱就走不动道”;  4.国内法风险——投资国一些无力对抗的政治风险,国家海外投资保险制度;  5.东道国法律风险——东道国的法律政策规范并制约着项目的每一步进展;  6.国有控股风险——对中国以国有企业为主的控股等限制和防备;  7.环境保护风险——世界各国环境保护门槛日益提升和由此带来的高成本,使部分矿业海外投资项目不堪重负;  8、宗教文化风险——所在国的文化、宗教、民族风俗禁忌等;  9.劳工风险——部分目标国强大的工会组织以及倾向明显的劳工保护政策,使海外投资项目的推进步履维艰;  10.决策风险——因认识上的误区和法律上的盲点,使决策脱离了政策法律的引导,成为潜在风险源;  11.经营风险——主要有地域风险、合同风险、资金风险、管理风险、质量风险等;  12.财务风险——包括融资风险、基础设施投入风险、债务风险、成本价格风险等;  13.资本运作风险——由于项目在不同司法辖区受到不同法律管辖。  (五)拟定“走出去”战略规划和相关的工作方案  国外的实践充分证明“走出去”是一个漫长、艰苦的探索过程,比在国内的地质找矿要复杂得多,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努力。因此,必须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必须打长谱,必须有的放矢地制定和优化&“走出去”的总体战略,才能取得成功。  山东省地矿局在走出去实施境外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的过程中,尤其重视有的放矢地制定和优化&“走出去”总体战略的工作,结合自身的实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走出去实施境外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战略规划。  1.确立了“政府支持,地矿先行,企业跟进,建立基地”的战略思路;  2.必须符合和遵循国家“走出去”的战略方针和政策;  3.以山东省经济发展的资源保障为重点,重点与山东省的大企业合作,争取政府各方面的支持;  4.确立了“非洲和周边国家为重点,尝试南太,兼顾拉美”的工作方向,加强了目标国别分析和具体操作指导;  5.确立了“以局为单位规划、管理、服务,以地勘单位为主体‘走出去’,适时进行资源整合,多种形式运作,努力实现成果的最大化”;  6.总结国企“走出去”并购的经验教训,避重就轻,草根做起;  7.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加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8.强化境外项目管理,建立资源基地,辐射周边国家;  9.通过产业链建立战略联盟,多种方式合作,构建“探采治一体化”资源保障格局;  10.多做少说,只做不说,追求成功率。  山东省地矿局“走出去”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的实践充分证明了制定“走出去”战略的重要。  五、慎选合作伙伴,奠定坚实基础  (一)“走出去”的模式选择  (二)选择好相关的法律顾问,规范化、法律化相关关系  (三)慎重选择投资目标和战略合作伙伴  1.目的地和目标项目的慎重选择  选择重点国家和项目时应根据地勘单位自身的实力,有先有后,有轻有重。一是根据国家资源安全战略和省域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保障要求选择资源国别;二是在国家相关环境的选择上要从规避风险的角度考虑;三是目标国别的欢迎和重视,能够对项目有保障和相对容易地争取到政策优惠;四是探索合适的市场开拓途径,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实现在重点国别战略性布局。  2.建立战略联盟  建立战略联盟是地勘单位寻找资源、扩大业务领域、增强竞争力的关键方式。从产权角度可分为合资、股权参与、契约式合作三种。联盟各方借助战略联盟,获得各自所需的经营资源。  3.慎重选择合作伙伴  联盟伙伴选择应遵循3C原则,即兼容性(Compatibility)、能力(Capability)和投入(Commitment)。当地勘单位进军东道国矿业市场时,通过合作伙伴企业进行市场开拓是有力的选择之一。最好由中方控股。  4.充分了解合作伙伴及其实际控制人  地勘单位在签订合同时,必须学会自我防范,知己知彼,对合同的另一方要作尽可能详细的调查。不仅了解目标公司与实际控制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其董事的情况),还要详细研究目标公司的公司章程与实际控制人的公司章程,供决策时参考。可以让对方提供,并由律师查询和出具查询报告。  5.充分重视公司章程的重要性  公司章程是公司的宪法性文件,是国外公司法的基本原则,公司章程中应包括公司治理过程中的所有重要事项,既应包括程序方面,也应包括实体方面。公司在成立后所发生所有问题或纠纷均应以公司章程为准。因此,地勘单位在“走出去”过程中,应与合作伙伴或目标公司对拟设立公司的章程进行充分沟通,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公司章程之中,利用公司章程保护自己的权利。建议聘请当地的律师参与项目谈判,由律师起草拟设立公司的章程。  六、做好项目考察,全力尽职调查、做好项目筛选  (一)国别、地区、矿种、风险的前期准备  (二)技术、商务、法律专家等的选派  (三)地质技术、法律、商业环境等尽职调查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四)提交项目可行性报告,为项目筛选做好准备  (五)汇集各类专家意见,筛选出能够合作的项目  应根据每年申报指南提出的各类项目的具体要求,拟定尽职调查的具体要求提纲。  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项目属高风险的投资,因此尽职调查有其独特的性质和方法。一般来说,矿业权尽职调查应做好以下几个主要程序。  1.室内资料收集  这些资料的收集主要是通过合作方提供的一些背景情况,对矿区所在地基本地质情况进行了解,同时通过一些公共资源如网络和公共出版物对矿区所在国和所在地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基础设施、矿产勘探和开采的政策和规定以及行业惯例等进行资料收集。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语言的原因,通过公共渠道收集资料在非英语国家比较困难。  此外,地勘单位应为合作方提供一个所需资料的清单,同时要求合作方最大可能地提供资料。在进行矿区野外踏勘前应制定详细的踏勘计划,同时请求合作方进行矿区野外踏勘的配合工作。踏勘计划的制定要与合作方进行积极沟通。  2.矿区踏勘和对熟悉矿区人员的访问  矿区踏勘应在合作方或其代表的陪同下进行。由于矿区所在地大多比较偏远,因此应注意踏勘的安全,踏勘前应将定位和测试设备检查校正,避免发生意外。为防止设备和资料的遗漏,应准备好一份踏勘设备和资料清单,在出发前按照清单逐项检查。  矿区踏勘的内容应包含地质条件和成矿条件、交通运输的基本条件、周围的生活设施和当地社会情况,特别是当地人的生活和经济情况。  在进行矿区踏勘的过程中,应尽可能访问当地熟悉矿区的人,了解矿区的历史和背景,与地质技术人员积极交流,了解当地的地质构造特点和地质工作方法,核准合作方的地质资料,同时还需要获得一些相关分包商以及提供地质服务机构的联系方式和概略的公司介绍。还应充分考虑到当地的社会情况,尤其是在当地人生活的地区,了解他们的生活和经济情况,分析可能出现的社会利益冲突,这对保证未来矿区的勘探和开发是至关重要的。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直接与熟悉当地矿区的人交流比较困难,但是这是在尽职调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通过和他们的交流,会帮助实施项目者在矿区踏勘的短时间内了解更多矿区的情况,力求在当地尽可能地收集资料。同时还要了解这些人员的联系方式,以便在回国后如有遗漏的问题可以及时联系进行补充。对于进行面谈的人员应做好面谈记录。3.资料分析和尽职调查书面报告  在完成矿区踏勘后,专家踏勘队伍应对收集到的资料和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厘清矿区的地质和成矿基础条件,矿区的工作程度以及相关的矿产政策和标准等。最后,应将分析结果以书面报告形式汇集,以便决策层参考。  报告的内容结构会因不同的矿区而不同,但是通常情况下会至少包括尽职调查综述,项目背景、位置和交通,社会人文(特别是当地人的社会经济状况)和自然地理,区域地质和构造,矿区地质和构造简述,当地地质找矿工作的方法,项目所在国的矿产政策和相关标准简述,矿区的找矿前景预测,收购方投入勘探的预估费用和结论、建议。报告应如实反映矿区情况,同时应注明所有引用资料的出处,包括面谈人口述的资料也应注明该人员的身份和姓名。  在提交报告的同时也应准备一份向决策层当面汇报的呈报材料(PPT格式),及时有效地与决策层沟通,协助决策层了解该矿区的情况,以便决策者作出最终决策。这一部分在尽职调查中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尽职调查的最终目的。  尽职调查的方式和方法会根据项目不同而有所差异,参与尽职调查的人员可以根据项目灵活地调整方式和方法,以便最大限度地获得项目的信息和资料,从而降低境外矿产勘探中的风险。  4.科学决策筛选项目  提交项目评价尽职调查研究报告,通过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筛选、优选出合适的项目,并协助做好相关的商务谈判和合作协议签订等工作。  七、确保项目申报,做好外事审批  (一)外事商务工作按照筛选确定的项目,按照四类项目不同的申报要求,全力以赴做好国内外外事商务审批、相关资料等报批和取证等工作  (二)按照每年发布的《组织申报××年度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资金的通知》(又称指南),拟定工作方案,组织分头实施。地质技术人员、外事商务人员、相关法律人员、翻译等共同参与完成要求的准备工作,集中审查,优化申报方案的相关资料  (三)最终确定“走出去”的方式,项目还是公司  八、全力做好项目实施前国内、外准备工作  (一)走访已在国外实施项目的单位并学习借鉴  (二)项目经理及团队成员的选择 :一专多能、应对培训、专业学习 (组合式)项目经理选派、工作人员须安排。  (三)做好相关的强化培训地质技术、安全、保密、应急、礼仪、生活、语言(简单)、 民族风俗问题——重点。  (四)拟定相关的工作方案、技术管理方案、相关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等相关的工作规程技术设计、项目实施方案、地质技术方案、安全管理方案、公共方案、应急救援预案  (五)公关规则:大使馆、兄弟单位、后援联系单位  (六)工作装备的准备:尽量国内备齐、备好工作、生活用可携带的、较先进的相关设备  物资采购:设备、工作用品、医疗、相关生活、小礼品、特别用品等;  各类装备:最好、轻便、合规等;地质设备、生活设备、通讯设备、应急设备,如通讯、电脑、放大镜、打印、相机、录音、复印、扫描、存储、软件、照明、充电、插座、便捷供电设备、便携式矿石分析仪等相关设备。  (七)检查所有国内审批手续、证件资料、相关保险、工作装备等备齐,确保万无一失  九、走出国门,站稳脚跟,走进去,出成果  (一)全面开展外事商务、地质技术、生活安排、公共关系、市场调查等相关工作  1.与使馆建立良好的关系,使馆报到登记制度、主动汇报沟通、接受其相关管理;  2.野外地质技术调查,尽快修订、优化所有方案、地质设计等,报国内审批后实施;  3.搜集与项目实施相关的各类资料、信息、法律法规、气候、交通、社会经济资料等。  (二)理清项目、公司的相关关系,建立所在国相关的公关、人脉关系  (三)修订补充管理制度,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强化国外项目管理,重点是技术质量管理、工作效率、成果进度  (四)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人员素质  (五)按照流程节点做好各方面的工作,风险规防、装备优化、相关关系协调、管理通联、财务管理、融入当地社会等  (六)研究所在国对地质勘查工作、矿山开发等的法规、要求和相关的规则  1.对比差异,国内地质工作程序、成果要求;所在国地质工作程序、成果要求;  2.确定工作技术标准和最终成果技术标准方案。  十、苦练内功,加强境外投资管理,增强国际竞争力  (一)建立健全控制机制,加强海外分支机构管理  管理效率较高的企业在人事安排、财务控制方面都是做得比较好。一方面,地勘单位应该在流程和制度上加强对海外分支机构的管理,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企业投资风险增加;另一方面,又应该给予外派管理者一定的权限,避免管得过死。在市场机会稍纵即逝的信息社会中,及时、准确把握各种市场信号,并迅速做出适当的反应是极为重要的。  (二)要把握国际化的规模、节奏与速度,欲速则不达  国际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控制好规模和速度就显得十分重要。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但也不能总是按兵不动,在机会、速度与成本间找到最佳平衡。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失败或使企业陷入困境的做法,则是一种警示。  (三)积极利用多种信息渠道,形式灵活、快速反应  地勘单位“走出去”以后,可能会接触或获得更多的信息,应该利用多种信息渠道,跟踪东道国政策变化,积极、及时调整国际化发展战略,找到最适应自身的机会,谋求更快发展。  (四)在国外除了经济层面的问题,还有社会层面的问题,要加以认真思考  法律十分重要,是保护你利益的前提。如果你违法,事实上就已授人以柄。必须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风俗习惯,既维护我方权益,又应避免不必要的摩擦和冲突。在当地面临的最大的风险实际上来自于四个方面,一是竞争对手;二是当地政府;三是村镇社区;四是黑社会组织(土匪)。妥善处理好与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达到互利共赢。器官还有一个排异现象。你的进入一定要和当地社会、当地民众融合在一起,加大属地化水平,关注当地的社会公益、税收、环境保护等事业,要妥善地协调和当地利益集团等方方面面的关系。当地可能有很多中国企业,不要开展无序竞争。  (五)实施属地化经营策略  要研究属地化经营策略,尽快融入当地社会,利用当地合作伙伴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力量,降低成本和减少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过程中的非技术性困难。借助他们尽早熟悉当地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及时了解项目信息,把握市场发展前景,享受优惠政策,疏通与政府和主管机构的关系,赢得驻在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合作与支持。与当地公司的合作可采取切合实际的多种方式,发挥双方优势,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互惠互利,实现双赢。  十一、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境外项目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走出去”战略是建立在人力资源之上的,只有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会激发更多优秀人才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脱颖而出,从而为“走出去”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国资委对央企均有这方面的规定。  第三部分 地勘单位“走出去”必须注意的问题  一、申报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资金就必须严守国家政策、程序合法  (一)严格遵循所有与项目申报和实施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程序  (二)境外投资相关问题  网上备案、向使(领)馆(经商处室)报到登记、报送报表、参加年检、投资终止等。  (三)境外企业中方股份以个人名义持有问题  根据国家规定,境外企业中方股份不得以个人名义持有。如有特殊情况,确需以个人名义持有的,必须按规定在国(境)内外办理委托协议书公证手续。  (四)通过以下途径了解境外的投资合作环境和政策  1.查阅商务部发布的《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网址:www.,首页的“热点专题”栏目,或查阅当地主管部门网站);  2.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各类投资说明会和对接会;  3.通过境外招商机构和中介组织了解;  4.通过我驻外使(领)馆经商处(室)了解;  5. 到境外进行详细考察;  6.咨询国内有关部门。  二、项目筛选和合作伙伴的选择至关重要  (一)“走出去”如何选择项目?  1.要在全球九大成矿带(北美—格陵兰成矿带、拉美地区成矿带、大洋洲地区成矿带、东北非地区成矿带、中南非成矿带、西非成矿带、中亚地区成矿带、东南亚成矿带、东北亚成矿带)上做文章;  2.围绕国家急需的六大矿种(铜、铁、铀、钾盐、铝、锂)及山东省所急需的八大矿种(煤、铜、钾盐、铝土、铁、金、稀土、石油)开展对外合作;  3.具备基本的成矿条件;  4.具备良好的找矿前景;  5.项目周边基础设施基本到位;  6.后期开发具备可行性。  (二)如何选择境外合作伙伴  中海油董事长傅成玉曾经讲过:“‘走出去’最重要的是寻找当地有信誉的合作伙伴,和他们共同发展,创造双赢的机会”。  1.要有商业信誉(诚信);  2.要有经济实力;  3.与所在国政府高层具备良好的人脉关系;  4.依法经营,按合同办事;  5.具备合作、双赢的理念。  (三)处理好与使(领)馆、项目所在国相关政府部门及合作伙伴的关系  1.建立工作汇报、通报制度;  2.提倡言必信、行必果;  3.加强感情交流;  4.坚持平等、合作、互利、双赢的原则;  5.依法办事,尊重当地的文化、宗教、习俗。  (四)“走出去”方式及投资流程  山东局的工作原则:“政府引导、地勘先行、摸清资源、企业跟进、市场运作、合作双赢”。  1.对外投资矿业采取的几种具体模式  (1)购买矿权(控股);  (2)购买股权(上市公司);  (3)合资、合作;  (4)独资(优质矿权);  (5)参股(技术、资金)。  2.海外投资基本流程  (1)信息收集(多种渠道、方式、来源;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  (2)项目筛选;  (3)现场考察(财务、法律、技术);  (4)尽职调查(综合的尽职调查);  (5)商务谈判;  (6)框架协议签订;  (7)正式签约;  (8)双方政府批准;  (9)项目交割生效。  三、必须弄清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一)地勘单位“走出去”的风险主要分类  1.市场化风险和非市场化风险市场化的风险,如资产价格的波动(可以通过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加以对冲);非市场化风险,如市场准入、战争、恐怖袭击、政局变动及不可抗力等(要通过政府间相关协定保护及出口信用保险加以化解)。  2.国内风险和国外风险  3.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二)具体风险划分  1.政治风险(政局、政策变动、断交);  2.社会风险(工会组织、各种非政府组织);  3.法律风险(不熟悉当地法律,导致违法);  4.市场风险(国际市场的供需关系变化);  5.决策风险(盲目进入陌生领域,相关情况了解不透);  6.文化整合风险(管理理念、思维习惯、文化融合);  7.金融风险(汇率、利率、投资);  8.安全风险(不可抗力或人为冲突)。  (三)应对风险措施  1.完整的尽职调查(政策、法律、社会、物价、消费、劳工、市场容量、进出口、税收、外汇管制、项目可行性、风险评估);  2.健全相关风险管理体系;  3.加强境外项目运营状况的监控;  4.全面把握项目所在国的综合动态;  5.实行项目定期报告制度;  6.关键是要靠地勘单位自身来应对和化解所有的风险。  (四)最大的风险有四点  1.竞争对手;  2.各级政府;  3.区域村镇组织;  4.当地黑社会组织(土匪)。  四、以人为本,是项目成功的基石  (一)工作人员的相关要求  在境外情况复杂、开展业务工作困难较多,应选派政治素质好、熟悉业务、懂外语、具有开拓精神、一专多能、综合素质较强的同志。  1.政治素质——爱国、敬业(不做有损国格的事)、具有开拓精神;  2.文明自律——作风正派、良好的精神风貌、礼节得体、用语得当;  3.熟悉业务——最好具备专业知识和相关的业务知识,最好专业面比较宽泛;  4.入乡问禁——熟悉当地法律,尊重宗教、文化传统、习俗;  5.懂得外语——粗通外语或学点外语,工作、管理、公关和生活需要(避免迷路);  6.团结友爱——集体精神、顾全大局,注意团结,互相尊重、工作勤恳(不内耗);  7.遵纪守法——遵纪保密,坚持内外有别,只做不说或少说多做;  8.安全应急——注意安全(团队、交通、人身、卫生),应急防护能力强。单位应当办好相关人身保险、医疗保险等相关保险,给予必要的关心和支持。  (二)合格的境外项目经理  1.懂专业、会外语、能交际、善管理;  2.沟通能力强,有一定的预见性;  3.熟悉项目合同条款,按合同规定办事;  4.会谈判,以理服人;  5.善于识别、防范风险。  (三)外派人员出国(境)前应作何准备  1.了解商务旅行目的地国。尽可能收集目的地国的风土人情、气候情况、治安状况、艾滋病、流行病疫情、医疗条件、交通状况、法律法规(如进出口管理、商品检验、检疫、关税、海关等)信息,并采取相关预防措施;  2&. 登录外交部网站查询中国各驻外使(领)馆的联系方式以及相关旅行提醒、警告等海外安全信息;  3.检查护照有效期(剩余有效期一般应在一年以上);办妥目的地国签证;  4.核对机(车、船)票。仔细核对票面上所显示的登机(车、船)时间、地点以及联程票的前后衔接是否正确;购买必要的人身安全和医疗等方面保险;  5.进行政策、安全、保密法规等法规知识培训和教育;  6&. 旅行前一段时间内进行必要的预防接种,并随身携带接种证明( 俗称“&黄皮书”),准备一部分旅行用的相关备用药品;  7.备好工作、生活用可携带的、较先进的相关设备,如通讯、放大镜、电脑、打印、相机、录音、复印、扫描、存储、软件、照明、充电、插座等相关设备;有中国特色礼品等;  8.备好钱财,可使用信用卡、借记卡、旅行支票等,携大额现金应按规定向海关申报;  9.严禁携带毒品、国际禁运物品、受保护动植物制品及前往国禁止携带的其他物品等出入境,旅行过程或工作中不帮不熟悉的人员携带物品;不帮不认识的人携带任何东西。  (四)外派人员在境外应注意什么  1.开展商务活动时,应遵守当地法律规定,尊重当地风俗习惯;  2.留意当地报纸、电视等媒体信息,了解当地政治、经济、社会形势,与邻为善,入乡随俗,尽快适应当地生活,融入当地社会;  3.如发生被抢、被盗、被骗或被打事件,应立即向当地警方报案,并要求其出具报警证明,以便日后办理保险理赔、证件补发等手续;  4.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循正当途径解决,不要采取贿赂等不合法方式,以免问题复杂化;  5.熟记当地火、警、急救等应急电话;  6.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注意在外饮食健康,尽量避免吃未煮熟的食物或喝未煮开的水(除正规密封矿泉水);切勿前往疫区、辐射区、赌博、色情等场所;  7.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等与家人或朋友保持正常联络,以免亲友担忧;  8.如需在国外停留较长时间或所在国局势不稳,建议在中国驻当地使(领)馆进行公民登记,以便出现紧急情况时,使(领)馆能及时与当事人取得联系。  (五)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实现人才的国际化  “走出去”,需要大量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各方面人才,尤其是懂国际市场规则和惯例的外经贸人才。建设一支适应地勘单位“走出去”需要的技术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综合能力过强的人才队伍。大力培养经营管理、科技、外语等方面的人才,形成结构合理、能力较强的人才梯队。必须采取一系列超常的措施,才有可能吸引住人才,同时也必须肯花“本钱”,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真正迈出  “走出去”的步子。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地勘单位境外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员工素质是地勘单位构建国际竞争力的基础。要培养储备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专业知识丰富、专业技能强的高端人才。  2.人才本地化策略  人才本地化的优势在于所在国人才语言与沟通能力强,熟悉所在国的市场环境、独特文化及法律,拥有所在国社会网络,同时在所在国招募、发展员工队伍也可以缓解当地就业压力,减少&“走出去”的政治风险。不少“走出去”的企业选择&“中国式”管理方式,成为当地社会的“商业孤岛”。  应该对一些具备东道国特色的特殊人才的需求更应推行人才本地化策略。人才本地化过程中存在薪酬、劳工法、劳动纠纷、成本、国际业务市场当地独特的文化等一系列问题,要谨慎对待,同时应考虑对国内派出人员的各种待遇能否本地化。  五、强化财务管理工作,保证国有资产安全有效  (一) 吃透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与项目实施相关的各项政策规定  (二) 制定单位境外项目财务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区别不同国家地区)、资产管理办法  (三) 对票据取得、成本归集和核算制定相关的具体细则  (四) 组织境外价格调查、落实相关证据的获取方式和原则,关注汇率波动  (五) 建立国外项目预算标准参考体系  (六) 建立内控牵制制度、强化审计监督  (七) 区别项目或公司与国内合并会计报表的具体方案和细则  申报项目、商业谈判、项目结算等不能仅采用国内的预算标准,要通过调查把当地的价格理清楚,并把一些不可预见的费用加入谈判程序,比如劳务签证等费用要计在国内预算标准以外。因为有些国家这些费用可能占预算的5%—10%。谈判时可以通过了解该国的基本情况然后再综合权衡,在国内预算标准的基础上乘以一个适当的系数。还有,要考虑该国气候状况及所在国机关办事效率、物价水平等因素,作为谈判费用的参考。
TA的最新馆藏[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