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佛陀也会穿越女变男娶妻生子子

为什么佛陀要接受毒蘑菇的供养并随后涅槃?
问:我看一个视频,讲有一个穷人供养佛一碗蘑菇,佛有神通,明知那蘑菇有毒,却还是吃下去了,还说,这是命中注定。佛的功德已经圆满,为什么还会中毒,还会涅槃?
交流:关于这个问题,我列了几个小标题,我们随着这几个小标题,先读一下相关佛经的原文吧——
<font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佛涅槃前接受最后一次供养时发生了什么?
《长阿含经游行经》:
&&&&【如来不久。是后三月当般泥洹。诸比丘闻此语已。皆悉愕然。殒绝迷荒。自投于地。举声大呼曰。一何驶哉。佛取灭度。一何痛哉。世间眼灭。我等于此。已为长衰。或有比丘悲泣躃踊。宛转[口*睾]啕。不能自胜。犹如斩蛇。宛转回遑。莫知所奉。佛告诸比丘曰。汝等且止。勿怀忧悲。天地人物。无生不终。欲使有为不变易者。无有是处。我亦先说恩爱无常。合会有离。身非己有。命不久存。......
&&&&&尔时。世尊于负弥城随宜住已。告贤者阿难俱诣波婆城。对曰。唯然。即严衣鉢。与诸大众侍从世尊。路由末罗至波婆城闍头园中。时。有工师子。名曰周那。闻佛从彼末罗来至此城。即自严服。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时。佛渐为周那说法正化。示教利喜。周那闻佛说法。信心欢喜。即请世尊明日舍食。时。佛默然受请。周那知佛许可。即从座起。礼佛而归。寻于其夜供设饭食。明日时到。唯圣知时。
&&&&&尔时。世尊法服持鉢。大众围遶。往诣其舍。就座而坐。是时。周那寻设饮食。供佛及僧。别煮栴檀树耳。世所奇珍。独奉世尊。佛告周那。勿以此耳与诸比丘。周那受教。不敢辄与。时。彼众中有一长老比丘。晚暮出家。于其座上以余器取。......
&&&&&阿难白佛言。周那设供。无有福利。所以者何。如来最后于其舍食便取涅槃。佛告阿难。勿作是言。勿作是言。今者周那为获大利。为得寿命。得色。得力。得善名誉。生多财宝。死得生天。所欲自然。所以者何。佛初成道能施食者。佛临灭度能施食者。此二功德正等无异。汝今可往语彼周那。我亲从佛闻。亲受佛教。周那设食。今获大利。得大果报。时。阿难承佛教旨。即诣彼所。告周那曰。我亲从佛闻。亲从佛受教。周那设食。今获大利。得大果报。所以然者。佛初得道能饭食者。及临灭度能饭食者。此二功德正等无异。】
南传《大般涅槃经》:
铁匠穷达闻佛已到达波婆,且住于彼之&#9633;果林。于是彼走向如来的住处,向佛作礼,就座其侧以后,薄伽梵向其宣示法要,使之欢喜愉快。
穷达对佛所开示的法要甚为喜悦,他白佛言:「唯愿世尊慈允于明天与大比丘僧众赴舍间午餐。」佛陀默然受请。
穷达知佛已许可,即从座起,向佛作礼,右繞而去。
尔时铁匠穷达于其夜清旦在自己家裹备办甜粥糕饼及栴檀树耳,即白佛言:「世尊,诸事已备,唯圣知时。」
尔时薄伽梵于清晨着衣持钵,与大比丘僧众走向铁匠穷达家裹。到已,坐于敷座后佛告穷达说:「穷达,凡是你所备办的栴檀树耳尽奉献与我,其他食物如甜粥等则分给比丘僧众。」「是,世尊。」穷达回答说。于是他将所备办的栴檀树耳献佛,其他食物如甜粥等,则分奉给比丘僧众。
尔时薄伽梵告穷达说:「穷达,所有余剩的栴檀树耳应埋藏一小孔裹。穷达,我不见地上任何人、或魔、天、与梵天、或沙门、婆罗门、或神、或人,除如来外,若服食该物能有适宜的消化。」「是,世尊。」穷达回答说。他将余剩的栴檀树耳埋藏一小孔后,走向佛前向佛作礼。他就座其侧以后,佛陀向穷达开示法要,使之发心喜悦,即从座起而去。
42&&&&尔时薄伽梵告尊者阿难说:「阿难,若有人向铁匠穷达引起悔憾说:『穷达,此是对你不吉及遭受损失。当如来用过彼之最后一餐饭遂入涅槃。』阿难,此种悔憾于铁匠穷达应如此纠正说:『穷达,此对你甚善及有利益。当如来用过彼之最后一餐饭遂入涅槃。穷达,我从佛亲口闻受:此两次的斋供有同样果报、同样利益,比其他大果报、大利益为更大。云何为两次?一次是当如来进餐后成无上正等正觉,另一次是当彼进餐后入无余涅槃界而取涅槃。这两次斋供有同样果报、同样利益,比其他大果报、大利益为更大。铁匠穷达已种下了得长寿、得端正相貌、得幸福、得美誉、得生天、得为君冑的善业。』「阿难,若有此种悔憾于铁匠穷达应如此纠正之。」
尔时薄伽梵念及此事,以偈颂曰:布施者其福德增长,自制者忿怒不能起,行善者捐弃一切恶。灭尽贪瞋痴,彼得证涅槃。】
《佛遗教经》:
&&&&&【世尊欲令此诸大众皆得坚固,以大悲心,复为众说:汝等比丘,勿怀悲恼,若我住世一劫,会亦当灭。会而不离,终不可得。自利利他,法皆具足,若我久住,更无所益。应可度者,若天上人间,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缘。自今以后,我诸弟子,展转行之,则是如来法身,常在而不灭也。是故当知,世皆无常,会必有离,勿怀忧恼,世相如是。当勤精进,早求解脱;以智慧明,灭诸痴暗。世实危脆、无坚牢者,我今得灭,如除恶病。此是应舍之身,罪恶之物,假名为身,没在老病生死大海,何有智者,得除灭之,如杀怨贼,而不欢喜。汝等比丘!常当一心,勤求出道。一切世间动不动法,皆是败坏不安之相。汝等且止,勿得复语,时将欲过,我欲灭度,是我最后之所教诲。】
<font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佛的功德具足圆满,为什么还会有出生、年老、病痛甚至吃饭中毒?
《大般涅槃经 如来性品》:
&&&&&【善男子。我已久住是大涅槃种种示现神通变化。于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百亿阎浮提种种示现。如首愣严经中广说。我于三千大千世界或阎浮提示现涅槃。亦不毕竟取于涅槃。或阎浮提示入母胎令其父母生我子想。而我此身毕竟不从婬欲和合而得生也。我已久从无量劫来离于婬欲。我今此身即是法身随顺世间示现入胎。善男子。此阎浮提林微尼园。示现从母摩耶而生。生已即能东行七步唱如是言。我于人天阿修罗中最尊最上。父母人天见已惊喜生希有心。而诸人等谓是婴儿。而我此身无量劫来久离是法。如来身者即是法身。非是肉血筋脉骨髓之所成立。随顺世间众生法故示为婴儿。南行七步示现欲为无量众生作上福田。西行七步示现生尽永断老死是最后身。北行七步示现已度诸有生死。东行七步示为众生而作导首。四维七步示现断灭种种烦恼四魔种性。成于如来应正遍知。上行七步示现不为不淨之物之所染污犹如虚空。下行七步示现法雨灭地狱火。令彼众生受安隐乐。毁禁戒者示作霜雹。于阎浮提生七日已又示剃髮。诸人皆谓我是婴儿初始剃髮。一切人天魔王波旬沙门婆罗门。无有能见我顶相者。况有持刀临之剃髮。若有持刀至我顶者无有是处。我久已于无量劫中剃除鬚髮。为欲随顺世间法故示现剃髮。我既生已父母将我入天祠中。以我示于摩醯首罗。摩醯首罗即见我时合掌恭敬立在一面。我已久于无量劫中捨离如是入天祠法。为欲随顺世间法故示现如是。我于阎浮提示现穿耳。一切众生实无有能穿我耳者。随顺世间众生法故示现如是。復以诸宝作师子璫用庄严耳。然我已于无量劫中离庄严具,为欲随顺世间法故作是示现。示入学堂修学书疏。然我已于无量劫中具足成就。遍观三界所有众生无有堪任为我师者。为欲随顺世间法故示入学堂故名如来应正遍知。习学乘象盘马捔力种种伎艺亦復如是。于阎浮提而復示现为王太子。众生皆见我为太子于五欲中欢娱受乐。然我已于无量劫中捨离如是五欲之乐。为欲随顺世间法故示如是相。相师占我若不出家当为转轮圣王王阎浮提。一切众生皆信是言。然我已于无量劫中捨转轮王位为法轮王。于阎浮提现离婇女五欲之乐。见老病死及沙门已出家修道。众生皆谓悉达太子初始出家。然我已于无量劫中出家学道。随顺世法故示如是。我于阎浮提示现出家受具足戒精勤修道。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众人皆谓是阿罗汉果易得不难。然我已于无量劫中成阿罗汉果。为欲度脱诸众生故坐于道场菩提树下以草为座摧伏众魔。众皆谓我始于道场菩提树下降伏魔官。然我已于无量劫中久降伏已。为欲降伏刚强众生故现是化。我又示现大小便利出息入息。众皆谓我有大小便利出息入息。然我是身所得果报悉无如是大小便利出入息等。随顺世间故示如是。我又示现受人信施。然我是身都无飢渴。随顺世法故示如是。我又示同诸众生故现有睡眠。然我已于无量劫中。具足无上深妙智慧远离三有。进止威仪头痛腹痛背痛木枪洗足洗手洗面漱口嚼杨枝等。众皆谓我有如是事。然我此身都无此事。我足清淨犹如莲花。口气淨洁如优鉢罗香。一切众生谓我是人我实非人。我又示现受粪扫衣浣濯缝打。然我久已不须是衣。众人皆谓罗睺罗者是我之子。输头檀王是我之父。摩耶夫人是我之母。处在世间受诸快乐。离如是事出家学道。众人復言。是王太子瞿昙大姓。远离世乐求出世法。然我久离世间婬欲。如是等事悉是示现。】
<font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佛已不生不死,为何还会涅槃?
《文殊师利问经 不可思议品》: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如来何故入于涅槃。佛告文殊师利。我不入涅槃。何以故。由众生故。文殊师利。如琉璃珠清净无垢。若值白物青黄赤物。此琉璃珠则随物色。琉璃无心令见异色。文殊师利。如来亦尔。或有众生见佛涅槃转法轮。见降众魔。见并现神通大小便利。或食或眠或行或笑。如众生意悉见。如来如是。文殊师利。如虚空无色而色于中现。虚空无取亦取诸色。虚空无意而生忆想。虚空无处为众生处。虚空无堕而堕依虚空。如来法身非是秽身非血肉身。是金刚身是不破身。不可破身无譬喻身。而能示现一切诸色。以智慧金刚身现为碎身。文殊师利。若佛不涅槃。世间不知佛是法身。非金刚是碎是金刚不碎。何以故。如来慧身示现涅槃非真涅槃。以方便故说入涅槃。文殊师利。涅槃者多义。大者非涅槃。名涅槃者无识。大乘涅槃。是说大般涅槃。小涅槃者。如缘觉声闻涅槃。大者非涅槃。涅槃如虚空故。小者是自业非他业。是故说小涅槃。涅槃者下义。我说死名涅槃。如来不死。何以故。声闻尚不生老死。不忧悲苦恼。何况如来法身不可思议身。不生身不灭身不烧身。彼长寿诸天见如来入涅槃悲伤恋慕。堪种般若波罗蜜。亦堪种声闻缘觉菩萨因缘。佛说此祇夜。
如来金刚身 今日已破坏
此身尚破碎 何况羸力者
以此生悲恋 疾当得法身
以是故如来 示现涅槃相
如来妙法身 非可见闻法
不生亦不灭 不可得思议】
《妙法莲华经如来寿量品》:
&&&&&【尔时,佛告大菩萨众:“诸善男子,今当分明宣语汝等。是诸世界,若著微尘及不著者,尽以为尘,一尘一劫,我成佛已来,复过于此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自从是来,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亦于余处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导利众生。诸善男子,于是中间,我说燃灯佛等,又复言其入于涅槃,如是皆以方便分别。诸善男子,若有众生来至我所,我以佛眼观其信等诸根利钝,随所应度,处处自说名字不同、年纪大小,亦复现言当入涅槃,又以种种方便说微妙法,能令众生发欢喜心。诸善男子,如来见诸众生乐于小法,德薄垢重者,为是人说:‘我少出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我实成佛已来久远若斯,但以方便教化众生令入佛道,作如是说。
&&&&&“诸善男子,如来所演经典,皆为度脱众生,或说己身,或说他身,或示己身,或示他身,或示己事,或示他事,诸所言说皆实不虚。所以者何?如来如实知见三界之相,无有生死若退若出,亦无在世及灭度者,非实非虚,非如非异,不如三界见于三界。如斯之事,如来明见无有错谬,以诸众生有种种性、种种欲、种种行、种种忆想分别故,欲令生诸善根,以若干因缘、譬喻言辞、种种说法,所作佛事未曾暂废。如是我成佛已来甚大久远,寿命无量阿僧祇劫常住不灭。
&&&&&“诸善男子,我本行菩萨道所成寿命,今犹未尽,复倍上数。然今非实灭度,而便唱言当取灭度,如来以是方便教化众生。所以者何?若佛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种善根,贫穷下贱贪著五欲,入于忆想妄见网中,若见如来常在不灭,便起憍恣而怀厌怠,不能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来以方便说。比丘当知,诸佛出世难可值遇。所以者何?诸薄德人,过无量百千万亿劫,或有见佛,或不见者。以此事故,我作是言:‘诸比丘,如来难可得见。’斯众生等闻如是语,必当生于难遭之想,心怀恋慕渴仰于佛,便种善根。是故如来虽不实灭而言灭度。
“又善男子,诸佛如来法皆如是,为度众生皆实不虚。譬如良医智慧聪达,明练方药,善治众病。其人多诸子息,若十、二十乃至百数。以有事缘,远至余国,诸子于后饮他毒药,药发闷乱宛转于地。是时其父还来归家。诸子饮毒,或失本心,或不失者,遥见其父皆大欢喜,拜跪问讯:‘善安隐归!我等愚痴误服毒药,愿见救疗更赐寿命。’父见子等苦恼如是,依诸经方求好药草,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捣筛和合与子令服,而作是言:‘此大良药,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汝等可服,速除苦恼,无复众患。’其诸子中不失心者,见此良药色香俱好,即便服之,病尽除愈。余失心者,见其父来,虽亦欢喜问讯求索治病,然与其药而不肯服。所以者何?毒气深入失本心故,于此好色香药而谓不美。父作是念:‘此子可愍,为毒所中,心皆颠倒。虽见我喜,求索救疗,如是好药而不肯服。我今当设方便令服此药。’即作是言:‘汝等当知,我今衰老,死时已至。是好良药今留在此,汝可取服,勿忧不差。’作是教已,复至他国,遣使还告:‘汝父已死。’是时诸子闻父背丧,心大忧恼而作是念:‘若父在者,慈愍我等能见救护。今者舍我远丧他国,自惟孤露,无复恃怙。’常怀悲感,心遂醒悟,乃知此药色味香美,即取服之,毒病皆愈。其父闻子悉已得差,寻便来归,咸使见之。诸善男子,于意云何?颇有人能说此良医虚妄罪不?”
&&&&&“不也,世尊。”
&&&&&佛言:“我亦如是,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为众生故,以方便力言当灭度,亦无有能如法说我虚妄过者。”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自我得佛来,所经诸劫数,
  无量百千万,亿载阿僧祇。
  常说法教化,无数亿众生,
  令入于佛道,尔来无量劫。
  为度众生故,方便现涅槃,
  而实不灭度,常住此说法。
  我常住于此,以诸神通力,
  令颠倒众生,虽近而不见。
  众见我灭度,广供养舍利,
  咸皆怀恋慕,而生渴仰心。
  众生既信伏,质直意柔软,
  一心欲见佛,不自惜身命。
  时我及众僧,俱出灵鹫山,
  我时语众生,常在此不灭,
  以方便力故,现有灭不灭。
  余国有众生,恭敬信乐者,
  我复于彼中,为说无上法,
  汝等不闻此,但谓我灭度。
  我见诸众生,没在于苦恼,
  故不为现身,令其生渴仰,
  因其心恋慕,乃出为说法。
  神通力如是,于阿僧祇劫,
  常在灵鹫山,及余诸住处。
  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
  我此土安隐,天人常充满,
  园林诸堂阁,种种宝庄严,
  宝树多华果,众生所游乐,
  诸天击天鼓,常作众伎乐,
  雨曼陀罗华,散佛及大众。
  我净土不毁,而众见烧尽,
  忧怖诸苦恼,如是悉充满。
  是诸罪众生,以恶业因缘,
  过阿僧祇劫,不闻三宝名。
  诸有修功德,柔和质直者,
  则皆见我身,在此而说法。
  或时为此众,说佛寿无量,
  久乃见佛者,为说佛难值。
  我智力如是,慧光照无量,
  寿命无数劫,久修业所得。
  汝等有智者,勿于此生疑,
  当断令永尽,佛语实不虚。
  如医善方便,为治狂子故,
  实在而言死,无能说虚妄;
  我亦为世父,救诸苦患者,
  为凡夫颠倒,实在而言灭。
  以常见我故,而生憍恣心,
  放逸著五欲,堕于恶道中。
  我常知众生,行道不行道,
  随所应可度,为说种种法。
  每自作是意,以何令众生,
  得入无上慧,速成就佛身。”】
读完以上佛经,可知:
&&&&&&1、阿难尊者受魔王波旬的障蔽,没能在佛陀讲“具四神足者可住世一劫”时,把握住讫请佛陀再住世一劫的机缘。佛陀具足圆满的智慧和无比的慈悲,经过观察,他知道自己在此世界度化众生的因缘已尽,便答应魔王波旬的要求,向广大弟子宣布三个月后将要示现涅槃。佛陀接受匠人周那(也有译作“纯陀”或“穷达”)对自己及僧团的供养,却要求把树耳供养给他一人,其他的食物供养给僧团。从这一点,可以知道:佛陀具足无漏神通,当然是知道树耳有毒的,他这样做既可以避免这个食物伤害到其他人(因为毕竟佛陀的弟子们并不是都证得果位,有很多还是凡夫僧。就算是证得阿罗汉果,也会现出病痛相,关于这一点,下面谈“涅槃”时再细述),也避免了引起大众的诽议和不安,同时,又成全了匠人周那于佛法生起的清净信心以及供养佛陀三宝的至诚之心、并保护他累生累世的解脱善根不受伤害并增长壮大。
&&&&&&佛陀的大圆满境界,其实根本不需要饮食;佛陀食马麦如甘露味,也不会生病乃至中毒。但是,佛陀接受了这份“有毒的”供养。我个人体会的原因:一是佛陀大慈悲愍,为利益众生、令众生悉得解脱,需要以此方便,随顺众生的因缘,来度化众生,做众生的福田,与众生广结善缘,教以生福离厄的因果之道,成就众生供养佛陀的功德和出世解脱的善根。二是代表三宝,作为表率,为了将来在佛陀示现涅槃后,僧团能代佛弘法,作佛法的幢相,继续接受众生的赞叹、护持、供养、作众生的福田,令佛陀的弟子们、众生们悉能依佛陀的教法而行,从而令佛陀的正法久住世间,这才是佛陀所需要的真实的“供养”(“人能受法,能行法者,斯乃名曰供养如来”)。三是表圆满,佛事圆满,不仅是“应度者已度,未度者结缘”,佛陀在涅槃前接受的这次供养,与49年前,佛陀在苦行六年后接受了牧羊女的供养后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相呼应,具圆满相。
2、再细说一下“涅槃”。涅槃,解脱。有三种: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无住处涅槃。
前面两个是小乘的涅槃。“有余依”的“依”,就是依止的色身。阿罗汉果证得后,我空的智慧成就,因地的烦恼破坏掉了,但是,他的业力还在,本期生命没有结束,在本期生命,还会有这个业报身、色身的报体障,无法像佛陀一样得大自在。比如吃饭如牛声的牛呞尊者、饿死的驼背罗汉。所以,如果他吃到有毒的食物,他会有病痛的相状,只不过,他虽然有病痛,但他并不因此起烦恼。等到本期生命结束,子果俱亡,灰身泯智,“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皆办,不受后有。”用三昧火把色身烧掉,进入无余依涅槃、偏空涅槃。因为阿罗汉对这个色身极度厌离,急于离开生死,和众生就没有联系,也就是说,阿罗汉的涅槃功德只能自受用。
大涅槃,也就是大乘的大般涅槃、无住处涅槃。《涅槃经》云:“远离一切愦闹法故,以大寂静名大涅槃。”“无住”,不住生死,不住涅槃,尽未来际,利乐有情。大涅槃的境界,法身、报身、应化身,三身具足。大涅槃的功德,不仅能够自受用——万德庄严,还能够他受用——悲心摄众。佛陀的这种功德力、本愿力、摄受力,是尽虚空遍法界,佛陀的名号音声,就是这种功德力本愿力的载体,凡夫众生只要忆念他的名号,就可以跟佛陀的这种不可思议、具足圆满的力量感应道交。
&&&&&&3、前面提到了佛陀的三身。佛陀的法身本是不生不灭、永恒常住、如同虚空。佛陀为了度化众生悉皆出离生死轮回的苦海,得到究竟解脱的大利,无数次地、以无量的名号和无量的身份,随顺所要救度的众生的因缘而应化在十方无量世界。当某个世界度化众生的因缘尽了,佛陀的应化身就会在某个世界示现涅槃。一是打破众生对“身”对“相”的执着,要明白佛本无身无相,不仅身有生灭,法亦有聚散之相,劝导众生求证清净法身、求取无上正真之道;二是要令愚痴暗昧颠倒的众生对佛陀的教法生发稀有难遇之想,对人身宝贵生起珍重之心,对世间苦空无常的真相有深刻的胜解——佛陀都示现生老病死无常危脆,我们凡夫难道还不警惕吗?还不精进办道、誓出生死轮回之苦吗?
相关阅读:
相关交流:
kong2011推荐阅读:
& 19:22:58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凤凰号出品
佛陀也会骂人吗?
【原创】作者:大象
我们知道,佛陀是福慧圆满的圣者,一切身口意业都是随智慧而行,没有过失。但是,有人却会质疑说,不对啊,你看经典里面的记载,佛陀也会骂人的啊,佛陀曾经责骂一些比丘为“狂愚人”,还曾经骂提婆达多是“狂人、死人、嗽唾人。”佛陀这不是也骂人吗?怎么能说佛陀的言行没有过失呢?
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还会有人问这么傻的问题吗?哎,还真的就有人问了,而且,在《大智度论》里面,龙树菩萨还专门回答了这个问题。
龙树菩萨咋说的呢?首先,龙树菩萨告诉我们说,有一种话呢,叫做“苦切语”,啥叫“苦切语”呢?就是态度上很迫切很严厉,但是可能会让人不太喜欢接受,让人有点不舒服的话。
然后呢,龙树菩萨说,这个“苦切语”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垢心瞋骂”,就是说,虽然你说的话是在教育别人,但是呢,自己心不清净,嗔心很重,你对别人的责骂很大程度是在宣泄你的嗔心;还有一种呢,是“怜愍众生,欲教化故”,这个时候说的话可能也会很严厉很迫切,让人很不舒服,但只是出于对他人的怜悯和帮助,自己是没有嗔心的。
龙树菩萨说,证得圣果的圣弟子们都不会有嗔心垢心了,何况佛陀呢?佛陀对众生只有悲悯之心,只有教化之言,而且佛陀遍知众生根性,有的众生可以用“柔软语”来鼓励赞美,有的众生则需要以“苦切语”来严厉教导,才会真正入道。这就好比宝马良驹见鞭影就能奔驰,而愚钝的驴子必须很狠抽打才会上路。也好比身上长疮了,有的可以用药膏抹一抹就行,有的必须用刀子挑开,把里面的烂肉给剜出来。
所以呢,龙树菩萨继续告诉我们说,如果佛陀有时候以“苦切语”来呵责弟子,我们不应该去怀疑,说佛陀怎么也会心不清净啊,佛陀怎么也会有嗔心恶心啊,佛陀怎么也会说这么难听的话来骂人啊?不应该有这样的怀疑,佛陀的恶心、嗔心早就断除了,只是以深切的悲悯之心来教化众生而已,就像慈悲的父亲教导自己的孩子,即使有时候疾言厉色,也是为了孩子能够成长进步,怎么会是嗔心恶心呢?
我们都读过《金刚经》,在《金刚经》中曾经说到,佛陀在久远劫前,做忍辱仙人,被一个凶恶的国王割截耳、鼻、手、足,都没有生起任何的嗔心,没有说任何粗恶的言语,心里只有悲悯之心,而且发愿以后要度此恶国王。龙树菩萨说,佛陀那个时候尚未得道,都没有嗔心恶心,何况现在佛陀已经圆证菩提得无上道了呢?我们怎么能因为佛陀以“苦切语”教化众生,就怀疑佛陀有嗔心恶心呢?
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听好话,社会上很多人好像也提倡教育孩子要多鼓励,少责骂,这好像已经成了比较主流的观念了。很多居士到寺院里,跟出家人接触,也是习惯了听赞叹的话,偶尔听到几句呵责的言辞,就会说,你看你看,你个出家人,起嗔心了吧?
如果,大家都是真正的佛弟子,那么不论是教导者,还是被教导者,不管是说柔软语,还是说苦切语,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佛法上相互增上,一起进步。千万不要为世俗的人情世故所干扰,不要随顺自己的习气毛病,时时把修学上的进步当做第一要务,就好啦。
本文来自凤凰号,仅代表凤凰号自媒体观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凤凰争鸣微信号
来点暖心的!扫这里
大象佛学图书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将不娶妻不生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