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贤昌臻法师纪录片菩萨行:什么是“菩萨”

明贤法师讲《普门品》 详解观音菩萨循声救苦细节|佛教电视台|明贤法师_凤凰佛教
明贤法师讲《普门品》 详解观音菩萨循声救苦细节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普门品经变画(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水月观音(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否?& 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应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金而以与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璎珞。&尔时佛告观世音菩萨:&当愍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即时观世音菩萨愍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自在神力,游于娑婆世界。& 尔时无尽意菩萨以偈问曰: 世尊妙相具,我今重问彼: 佛子何因缘,名为观世音。 具足妙相尊,偈答无尽意。 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 宏誓深如海,历劫不思议, 侍多千亿佛,发大清净愿。 我为汝略说,闻名及见身, 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 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 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 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 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 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 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 或被恶人逐,堕落金刚山, 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 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 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 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 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 或囚禁枷锁,手足被杻械, 念彼观音力,释然得解脱。 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 念彼观音力,还著于本人。 或遇恶罗刹、毒龙诸鬼等, 念彼观音力,时悉不敢害。 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 念彼观音力,疾走无边方。 蚖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燃, 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 云雷鼓掣电,降雹澍大雨, 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 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 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 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 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 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 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 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 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 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阇, 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 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 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 诤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 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 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 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 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 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 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 尔时持地菩萨即从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业普门示现神通力者,当知是人功德不少。& 佛说是普门品时,众中八万四千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陈天玄]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48小时点击排行明贤法师:初地菩萨以布施度为重点
《法宝论》明贤法师
初地菩萨(资料图)文:明贤法师初地菩萨的修行以布施度为最重点,他对布施修行的增上的重视,超过了其余九地菩萨。虽然初地菩萨也在修行持戒、忍辱诸度,但布施占的比重最大,而且布施修得最圆满,圆满到什么程度呢?“可以布施身上的肉”。这并不是一句笑话,而是一个标准。做了初地菩萨,他内施身肉而无著无苦,这个量说明他俱生的所知障已被彻底压服了。以大悲菩提心及通达诸法无我的空慧,虽然有微细执著的种子,但由坚固布施习性可以布施身肉。也就是说,他最大的一个障碍已经不起来烦恼他了,他布施身肉时是欢喜心,不是痛苦。颂词中说:尔时施性增最胜,为彼菩提第一因。虽施身肉仍殷重,此因能比不现见。初地的菩萨,此时的施性增上最为殊胜,主要修行的也是布施,这是六度的第一度,此乃成佛之第一因。因此在行持布施过程中,即便布施自己身肉也依然殷重,以强烈悲愿所摄,时时满足众生所求。以此布施为因,完全可以推断其他不能现见的诸功德,比如达空性、断三结等。哪些菩萨是在修初地菩萨行呢?很多佛经讲述释迦牟尼佛在因地行菩萨道时广行布施,乃至毫无吝啬地布施身肉、手足。这是初地菩萨的用心。所以,对应这些法义,佛在讲哪一步骤的修行,马上就很清楚。原来这些佛经中讲的是初地修行。为什么将布施的事情拿到讲般若的《金刚经》中讲呢?《金刚经》在这里讲的不仅是布施行为,而是讲布施时生起执著的“水平”:有没有生起执著?有没有见到本性?当时的念头有没有被痛苦所屈服?这里为什么没说释迦牟尼佛,而说忍辱仙人?因为是释迦牟尼佛宿世修菩提道的事。如刚才所说,初地菩萨与加行位不一样,加行位是勉强为之的,虽然布施身肉,他仍思念地狱众生之痛苦,使自己登入菩萨初地。常规来说,内施到身肉的程度,是一定要证入菩萨初地以后才行,我们对于六度要量力而行。欢迎关注腾讯佛学官方微信号:rushidao_qq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佛学 ”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佛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佛学”,获取更多佛学资讯。
[责任编辑:stitchzha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明贤法师:达摩祖师创立的禅宗影响了谁?
编者按:日,农历十月初五,是禅宗初祖达摩大师诞辰纪念日。明贤法师特别撰文,梳理达摩祖师东渡、创立禅宗、传法二祖的缘起,深入分析禅宗“教外别传, 不立文字”的修行关要及其作为中华文明最高境界的文化与历史意义,并回顾汉传佛教禅宗在以日韩为主的东亚其他地区的传播历程与影响,明贤法师提出禅宗在对汉传佛教、东亚文化做出巨大贡献之下,大乘佛教禅宗应回传印度,达摩祖师回归故乡的愿景。谨以此文纪念达摩祖师诞辰。自古以来,禅宗学人求法,都要参问一句:如何是祖师西来意?西来传法的高僧里,达摩祖师是禅宗的开山祖师,禅门五家七宗几乎占据了汉传佛教的半壁江山,不断内化为中华文化的鲜活血液,也深刻影响了东亚地区的社会与文化。禅宗初祖达摩大师(资料图)文:明贤法师祖师西来:“教外别传”与汉地的甚深因缘当前,世间的文艺似乎给达摩祖师安插了种种世俗的想象。抛开这些与祖师无关的标签,回到历史的图景中,可以看到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达摩祖师孑然一身,泛海东渡,在南海(今广州)登陆时,正是南北朝这个朝代更迭,而佛教正在汉地抽枝散叶、逐渐成熟的时节——南北的僧人们传译、讲著经论,探究义学,实践大小乘的各种禅法,梁朝的皇帝付出了一位帝王的身份和心血全力奉佛。达摩祖师在南方停留了一段时间后,投苇渡江,一路北上,抵达自己化缘的所在地——少室山。此后,祖师甚少言语,终日面壁而坐,而得“壁观婆罗门”之雅号。在此之前,这位“壁观婆罗门”已经在北上途中点拨了一位智慧超群的僧人神光禅师。神光禅师慕迹而来,展开了这段禅宗史上最著名最重要的传法公案。在达摩祖师来华前,其师多罗法师曾付嘱他“往震旦设大法药,直接上根”,而神光禅师求法心切,正是大法药之堪受者。他寒夜立雪,福至心田,毅然断臂,呈臂奉师,终得达摩祖师安心法要,当下悟道。神光禅师从此得法名慧可,并于此后六年,倾力事师。九年将近,法种已传。达摩祖师将四卷《楞伽经》交付给慧可禅师,诲诫他未来护持如来正法眼,阐扬心地法门,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并付嘱传法偈:“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悟,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达摩祖师传法毕,思化缘已尽,法子已得,便不再回避嫉妒者的对他的毒害,端坐而逝。得人传法,法种如同薪火,渐渐可以燎原。在经历了二祖到五祖弘忍大师一脉单传的阶段后,到了六祖慧能大师,达摩祖师开启的禅宗进入了全新的阶段。弘忍大师后,禅宗分出南北二条道路,而又以慧能大师所传之南宗顿教直契祖师心印,终成禅门正统而化度无数。此后,从青原行思与南岳怀让禅师两系下,渐渐演化出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五家,正应了达摩祖师“一花开五叶, 结果自然成”的偈言。唐宋以降,禅宗极为兴盛,直到今天,一直是汉传佛教的最为重要的支柱门庭。不立文字:提携中华文明至最高境界对于达摩祖师所传的法要,后世学人常常纠结于藏经所载《少室六门》的真伪。事实上,依据达摩祖师的论著仅作文字和思维解,并不是一条了解其法要直接而准确的通道。即便辨清了论著的真伪,祖师心印之要全在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而非文字之雅畅、禅法之炫目。若不能清楚地了解这一点,文字真伪之辨恐怕反会让学人南辕北辙、得不偿失。达摩祖师传法所在的南北朝时期,正是汉传佛教逐渐成形的阶段。从佛法进入汉土到这一时期,究竟什么样的法门更适合这里的众生?佛法的根本智慧究竟以何种因缘可以直接契合到华夏的文化中来?大小乘宗派、各种法门都在这片深厚的土壤中摸索、酝酿和生长着,与这个国度不断磨合着。从外在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禅法种类显得十分多元,修行人似乎有着更多选择和尝试的机会。但是,这一时期的禅法多源于小乘见地,又受到传统玄学的影响,容易耽于修身养性的追求,偏于技巧修定的误区。故道宣律师曾批评南朝禅法“可谓徒有扬举之名,终亏直心之实”,北朝禅法“虑之所及,智之所图,无非妄境域心,斯是不能返照其识,浪执境缘,心静波惊,多生定障”(见《习禅篇总论》,碛砂藏本《续高僧传》,卷二一)。可以说,早期禅法只是佛教修行的一部分,而达摩祖师开启的禅宗,是佛法的核心,也可以含摄佛法的全部。钱穆先生在《六祖坛经大义》一文中曾经这样评价:在后代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有两大伟人,对中国文化有其极大之影响,一为唐代禅宗六祖慧能,一为南宋儒家朱熹。自佛教传入中国,到唐代已历四百多年,在此四百多年中,求法翻经,派别纷歧。积存多了,须有如慧能其人者出来完成一番极大的消的工作。他主张不立文字,以心印心,直截了当的当下直指。这一号召令人见性成佛,把过去学佛人对于文字书本那一重担子全部放下。如此的简易方法,使此下全体佛教徒,几乎全向禅宗一门,整个社会几乎全接受了禅宗的思想方法,和求学路径,把过去吃得太多太腻的全消化了。也可说,从慧能以下,乃能将外来佛教融入于中国文化中而正式成为中国的佛教。这样一个令汉传佛教乃至中国文化满盘皆活的禅宗,慧能祖师是全面展开者,而他的继承正是全部来自于达摩祖师这位天竺高僧。禅宗的出现令中华文明在盛唐时期化解了积滞的问题,规避了教条化的误区。这正顺应了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反对繁琐逻辑思辨和“术”的裹挟的特质,也承续了佛陀教外别传的心要,以及魏晋时期鸠摩罗什大师与僧肇大师等前贤在早期奠定的般若中观的教法基础。禅渐渐成为汉传佛教特质所在。有学人指出禅宗之“禅”与“禅那”之“禅”的概念差别,认为禅宗是“禅”的一种,这是就禅法与宗派而论。禅宗之“禅”与禅那之“禅”确非一致,但其中区别恰好相反,禅宗之“禅”是佛法的全部,而能含摄具体的“禅法”。禅宗的特质是于“有我”处励志修心,因此在后世,有“无门为法门”、“久坐必有禅”等直接的修行门径。禅门直接否定了“理论体系唯一真理性”的刻板概念依赖,毫不留情地斩断了任何刻板概念的生起来源,因而只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时时勿忘无次第。禅宗以般若为依据,再再参寻,虽也不易,而一旦见性则直趋上品。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佛学 ”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佛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佛学”,获取更多佛学资讯。
[责任编辑:waltergao]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明贤法师:和尚在狱中念佛圆寂肉身13年不坏
&&首推于&15.01.05
浏览(458)|回应(0)
提起紫柏尊者,一般人可能都知道,他是明代四大高僧之一,另外也有可能知道,紫柏尊者曾发起创刻大藏经,经数百年努力,终由后人完成遗愿,这部大藏经就是《径山藏》,又称为《嘉兴藏》。但多数人对于紫柏尊者生平经历恐怕了解不多,希望今天这篇故事,可以让更多人了解紫柏尊者,了解这位佛门勇士。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紫柏尊者(图片来源:资料图片)紫柏尊者舍利供奉在径山文殊台(图片来源:资料图片)紫柏尊者创刻之《嘉兴藏》(图片来源:资料图片)紫柏尊者(),明代四大高僧之一,讳真可,字达观,晚号紫柏,俗姓沈,吴江人。大师一生,胁不至地,常坐不卧,行脚四方,遍访长老尊宿,真参苦修,行头陀行,禅悟甚深。他洞悉禅门积弊,故矢志于挽救法门之凌夷。其后印刻藏经,议修《传灯录》,以续法脉之不绝。以至营救憨山,争取罢矿税案,致被诬“妖书”事,蒙冤下狱,从容坐化。大师平生之学,外则会通三教,内则融通性相,会归各宗。憨山大师曾称赞:“予以师之见地,足可远追临济,上接大慧之风。”大师年少时,性格刚烈勇猛,貌伟不群,慷慨具侠义气。十七岁辞亲,仗剑远游,本欲立功塞上,途经苏州阊门,因大雨不能前进,投宿虎丘云岩寺。当夜闻寺僧课诵八十八佛洪名,内心欢喜,翌日早晨,尊者走进明觉法师的房间,说道:“吾两人有大宝,何以污在此中耶?”即解腰缠十余金,请求明觉法师为其设斋供佛及僧,并请求给予剃度,拜之为师。从此以后,尊者便由一个恃气少年转而成为佛门一名苦行僧。出家当夜,尊者一人在房间静坐到天亮,以此因缘,终其一生胁不至地,夜不倒单。明觉法师想募捐生铁万斤以铸造大钟,尊者得知后便说:“吾助之。”于是尊者独自前往平湖,向豪门贵族化缘。尊者来到这些大家族的门口,就地跏趺而坐,吃饭时,豪门主人出来,用饮食供养尊者。尊者不吃,主人便问有何所需?尊者说:“化铁万斤造大钟,有即受食。”主人立即布施了生铁万斤给尊者,尊者便接受了主人的饮食供养。饭后,尊者便把这些生铁运回了寺院。回到寺院后,尊者终日闭户读经,精勤用功,半年足不出户。有一回,见到一位僧人喝酒吃肉,尊者便说:“出家儿如此,可杀也!”那位僧人从此非常畏惧尊者。大师出家后,二十岁从讲师受具足戒,尝至嘉兴东塔寺,见一僧书写《华严经》,跪看良久,慨叹道:“吾辈若能如此,即满足矣!”于是至武塘景德寺闭关三年,出关后回云岩寺向明觉法师告假辞别,行脚云游,以究明生死大事。尊者行脚甚勤,日行二十里,即便双脚疼痛不堪,依然以石砥脚,继续行走,他所行持的是相当精严勤勉的头陀行,在行脚参访的过程中,尊者获益良多。一日,闻一僧诵张拙的《开悟偈》,至“断除妄想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心生大疑,便将这两句话抄录在墙壁上,每日参究,直至头面俱肿。一日斋时,忽然大悟,头面肿处立即消除,叹道:“使我在临济、德山座下,一掌便醒,安用如何如何?”从此以后,气宇超绝诸方。不久,参云谷禅师,叩华严宗旨。后至匡山,深究相宗奥义。尊者所在的明朝,刻用的藏经版一般都藏于官府之中,请出来印刷流通经藏非常不易,僧俗间早有另行制版刻印的想法,但是都苦于事宜重大、经费难筹,迟迟没有付诸行动。尊者听闻后,立刻表示既有刻藏的必要,就应不畏艰难地去实行,于是他发愿倡导刻藏,力排众议,以方册代替原有的梵夹装来装订藏经。事后证明,这是一个很有见地的决定,佛经因此改变而有了更为广阔的流布空间。在经费方面,尊者坚持广募善资,让天下众生都能得到布施的机缘,以广植善因。当慈圣皇太后得知尊者刻藏之举,欲下令动用国库,尊者婉拒了她的好意。这部大藏经因在浙江嘉兴楞严寺刻印,被后世称为《嘉兴藏》。除了藏经的刊印,尊者对于中国佛教的另一大贡献便是广兴寺院。尊者行脚所到之处,每见古刹荒废或为强豪所占,必定立志兴复。有人施建禅堂,礼请大师作联,大师刺血书之曰:“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如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明朝末年,兴复寺院的工作一般都十分艰辛,不仅因为经费难筹,而且还牵扯到豪强侵占寺产的官司缠讼。尽管如此,尊者从楞严寺开始,一直到云居寺,前后共兴复了十五座寺院。大师五十岁,北游房山云居寺,朝礼隋代高僧静琬和尚所刻石经,于石经山雷音洞佛座下得和尚所藏佛舍利三枚。慈圣皇太后得知大师已至京城,命近侍陈儒备办斋供,供养袈裟。大师辞谢道:“自惭贫骨难披紫,施与高人福更增。”太后遂恭请佛陀舍利入宫供养三日,并赐内帑造大石函,将舍利重藏于石窟。静琬和尚刻石藏经处,像设拥蔽,石经薄蚀,而琬公塔院也早已为寺僧所卖,大师于是以太后所施斋银将塔赎回。其后,大师与憨山大师在都门西郊相对畅谈四十昼夜,共议复修明朝《传灯录》,并相约前往曹溪复兴法脉。万历二十三年(1596年),憨山大师被诬以“私创寺院”罪而入狱,后被流放岭南。大师当时正在庐山等候憨山大师一同前往曹溪时,得知憨山大师被谪戍雷州,便在江浒之地等待。时值严冬,两人相见于下关旅泊庵,大师握着憨山大师的手说:“公不生还,吾不有生日!”并发愿为憨山大师诵《法华经》百遍,祈求佛力加被。万历二十八年,朝廷征收矿税,宦官乘机扰民,南康太守吴宝秀拒不执行征税命令而被逮捕,夫人愤死。大师多方调护,以毗舍浮佛偈授予吴宝秀:“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谆嘱其诵十万颂,当可出狱。吴宝秀在持诵八万偈后被释出狱,甚为感念。大师忧心忡忡地感叹道:“老憨不归,则我出世一大负;矿税不止,则我救世一大负;《传灯》未续,则我慧命一大负。”尊者为了营救憨山大师,几度奔波于京城与岭南之间,并视此事为自己出世的最大任务。对于憨山大师,尊者付出了足以流芳万古的友情道谊。尊者曾数次对弟子感叹道:“释此三大负,当不复游王舍城矣。”此时尊者心中所念、信中所写也都是此三大负事,而这也为他种下了日后罹难之因。尊者反对矿税、营救憨山大师的举动,遭到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嫉妒与不满。弟子们皆知京城的情况对他相当不利,纷纷写信劝他离开,但尊者表示:“吾曹断发已如断头,今更有何头可断!”为了三大负事,他坚决留在京城。大师慷慨激昂的言论终于引起朝廷的侧目,门下弟子与憨山大师等皆力劝他尽速离京。不久,谤言四起,忌者乘机诬陷他滥用公帑,乃朝廷内部倾轧匿名“妖书”的造作人,大师遂蒙冤下狱。在审理的过程中,刑部曾对尊者动用杖刑。尊者在《腊月十一日司审被杖偈》中说道:“三十竹蓖偿宿债,罪名轻重又何如?痛为法界谁能荐,一笑相酬有太虚。坐来尝苦虱侵肤,知解当年事有无?可道竹蓖能致痛,试将残■(月+坒)送跏趺。”明代杖刑极其残忍,受刑者不死即残。对于尊者的受刑,见者曾说:“及其被讯,以衰残历诸刑苦,凡侍者皆心欲落,而师云闲水止,了无一事。”可知刑部对尊者用刑不止一次,而且极为残酷。然而尊者毕竟是个刚毅有修为的人,面对大刑,不仅不为所动,甚至还神色自若地为人说法。从十一月二十九日尊者被捕到十二月十五日判罪,期间只有短短十五天,就草草地结案定罪。对执事者有意置自己于死地,尊者相当失望,深切感慨到:“世法如此,久住何为?”乃说偈云:“一笑由来别有因,那知大块不容尘。从兹收拾娘生足,铁橛花开不待春。”透露出他不愿再住世的讯息。十二月十七日辰时,尊者嘱侍者:“吾去矣!幸谢江南诸护法。”道人哭,尊者叱之曰:“尔侍予二十年,仍作这般去就耶!”后沐浴端坐,数称毗卢遮那佛,准备往生。曹直指听闻立即趋往榻前,抚尊者,曰:“去得好!”尊者复开双眼,微笑道别。他曾说:“怕死不怕死,不在口硬。但临期出脱,看他便了。”后念佛安然而逝,世寿六十一,法腊四十一。憨山大师闻讯悲痛万分,作诗云:“一笑由来别有因,那知大块不染尘;从今收拾娘生足,铁橛花开不待春!柱杖挑开双径云,通身涌出光明藏;珍重诸人着眼看,这回始信无遮障!”尊者坐化后六日,色身依旧神色不改。出狱后,弟子依照其遗言将法体浮葬于京郊慈慧寺外。万历三十二年,京城大水,弟子担心肉身为水所化,开棺启视,但见其端坐如生,丝毫不为大水所害,弟子于是奉龛归径山。万历四十四年,由憨山大师举行荼毗仪式,此时虽离尊者坐化已十三年,然其肉身丝毫不坏、宛如在世。荼毗之后,留下无数舍利,后人于径山文殊台起塔供奉。紫柏尊者一生,为人率真,侠骨柔肠,性情刚烈不阿;他以负荷正法为己任,精进修持,淡泊名利,为刻经、复寺事业奔波操劳,如同一盏明灯,给黑暗中的众生以无限的光明与希望。来源:《僧宝论》作者:明贤法师
作者:添加作者
(以上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如侵犯了您的相关权利,请点击
通知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删除。)
退出以后,该精选社将不会显示在您的首页
您发布的内容超过140字了,试试投稿功能吧
您发布的不能超过500字了!
您发布的内容已经超过500字了,您只能使用投稿功能发布
别忘了点击发布哦!
发布成功!
成功发布到审核区!
你为什么要举报此投稿?
举报说明:(可选)
成为小编才能给社长推荐哦!
我要当小编
举报成功!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您还没有认证为原创作者
若您先提交此文章,稍后认证,我们会将其自动添加到您的原创
先投稿稍后认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昌臻法师纪录片菩萨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