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庄家最讨厌散户做什么手下将领做什么

当前位置: &
揭秘:抗战期间蒋介石最讨厌手下将领哪些做法?(2)
16:08:47 & &
巡视空军基地时留影,1945年3月(资料图)
&&&&后来,欧震第4军本想增援九江一线,但张发奎没叫第4军过来。张认为,即使把第4军拉到九江,顶多是延缓几天陷落,意义不是很大,而再想撤退时,由于后方公路已被破坏,就很困难了。如果日军在后面尾随追击,中国军队必陷入混乱而无法还手。他认为,作为兵团司令,他有权力进行这样的部署。
&&&&张发奎在黄老门设二线阵地,按他的部署,黄老门前面的张家山、狮子山作为阻击阵地(支撑不住时可撤)。但第9战区司令部要张发奎死守两处阵地,为后面的薛岳兵团在德安、瑞昌一线集结争取时间。但张发奎坚持自己的主意,下令部队后退至黄老门。
&&&&一天深夜,张发奎带着卫兵来到庐山脚下,在一片茂密的竹林里找到吴奇伟第9集团军指挥部。
&&&&张发奎来的时候,吴奇伟正守着电话机打瞌睡。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精彩高清图推荐:揭秘蒋介石的“非常手段”:派特务将利斧藏花瓶 刺杀唐绍仪_凤凰卫视
揭秘蒋介石的“非常手段”:派特务将利斧藏花瓶 刺杀唐绍仪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核心提示:戴笠在抗战时期,不仅是忠义救国军的将领,同时暗地里头也是蒋介石手下的秘密特务杀手。民间一直有&枪毙韩复榘吓死刘湘&的说法,而这些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神秘死亡,都与戴笠以及
核心提示:戴笠在抗战时期,不仅是忠义救国军的将领,同时暗地里头也是蒋介石手下的秘密特务杀手。民间一直有&枪毙韩复榘吓死刘湘&的说法,而这些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神秘死亡,都与戴笠以及其手下的特务有关。
凤凰卫视11月3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各位好,这里是《凤凰大视野》,日,有&四川王&之称的川军将领刘湘在汉口去世,死前他留下遗嘱激勉川军将士,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1月22日国民政府的主席林森明令褒恤,追赠刘湘陆军一级上将,各界纷纷悼念,2月14日颁令准予国葬,然而刘湘之死看似备极哀荣,背后呢却是暗流涌动,就在他死后三天,跟他来往密切的山东省的主席韩复榘也死了,民间一直有&枪毙韩复榘吓死刘湘&的说法,而这些都和戴笠以及其手下的特务们有关系。 解说:日晚上,武昌的一幢二层小楼里突然响起砰砰&几声枪响,一个中年男人应声倒地当场毙命,这个身中数枪倒在楼梯上的死者正是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 沈美娟(沈醉之女):他原来是冯玉祥的部下,中原大战的时候他就脱离冯玉祥就投向蒋介石了,那后来呢他就在山东等于做鲁中王吧。 四川王刘湘与韩复榘来往异常密切 引戴笠关注 解说:1937年入冬以来,戴笠手下的特务发现,刘湘与韩复榘电报往来频繁,觉得很是异常,但是他们却一直无法破译。此时刘湘正在汉口养病,而韩复榘在山东抗日前线,两人的密切往来引起戴笠关注。 郭必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官研究员):关于韩复榘和刘湘的档案,我们馆也有很多珍藏,在这些档案中间呢也记录了蒋介石与韩复榘和刘湘他们之间的一些矛盾,而且他们这些档案中间的记载呢,说得都具体而详细。 解说:全面抗战爆发后韩复榘被蒋介石委任为,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仍然兼任山东省政府主席,还拨款四百万元防务建筑费,要他负责黄河以北防务,阻止日寇进攻。1937年10月,日本侵华的战火蔓延到山东,11月日军南下大举向山东进攻,为防止敌人过黄河,韩复榘下令炸毁黄河大铁桥,不久日军运来远程大炮威胁济南。 王晓华(民国史学者):韩复榘一开始是他进行过抵抗,从军政部他要了十二门大炮,架到黄河以南,就日军渡河的时候想对日军进行攻击。 解说:但这12门大炮后来又被调往中央军所部,这让韩复榘大为光火,作为地方实力派的韩复榘本与蒋介石多有矛盾,1936年事变爆发,韩复榘声援张学良与蒋关系紧张,现在韩复榘认为蒋介石是利用抗日削弱地方实力派。 王晓华:调走了以后他抗战就是不太积极了,那意思就是说你该是我的东西你不给我,你还让我去送死,我根本就打不过人家日本人。 韩复榘川军遭蒋介石分散 韩心生反意企图内乱 马振犊(《戴笠传》作者):他这种地方军阀总有一种强烈的自保的意识,就是说有队伍就有本钱,有本钱在任何地们,任何环境下都能生存。 解说:为保权实力,韩复榘命令自己的部队放弃济南,退至鲁西单县,城武,曹县一带,导致黄河防御出现巨大缺口,12月27日,日军占领济南,日泰安失守,韩复榘一路不战而退,使得日军轻易穿越山东全境,直逼徐州。在部队撤往豫西的同时,韩复榘暗地里派人与刘湘取得联系。日,刘湘在参加国防会议,他在会上慷慨激昂地表示,四川可出兵三十万,供给壮丁五百万,和粮食若千万石,以支持抗战,于是蒋介石便命令刘湘率川军出川抗战。9月1日刘湘率领整编部队出发。 马振犊:哪知道他们出川以后整个川军队伍就被蒋介石分散使用了,也没有什么兑现给钱的负责军饷的这么一说,这样就使刘湘遭到了很大的压力,他觉得自己是被架空了,而且有点上当的感觉,但是在民族大义的感召下,他也不能去停止抗日,所以他就在气急之下他就生病了。 解说:韩复榘派他的联络参谋和刘湘的手下取得了联系,联系上以后,就在私下达成了一个秘密协议。 马振犊:就是说韩复榘带领队伍最后退往襄樊,汉中一带,然后和驻守在宜昌、武汉的川军合成一体,就是叫拒蒋保川,就是说我不要你中央军进来,我也不要日本人进来。 解说:与此同时韩复榘还派人与时任国民党军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的宋哲元联系,协商共同反蒋,宋哲元驻防在河南新乡濮阳一带,与蒋介石发生过摩擦。 马振犊:谁知道宋哲元知道他们这个方案以后,就跟他的参谋长讲说,这个万万做不得,这件事做了要遗臭万年,因为是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你再制造内乱,那肯定是对不起国家和人民的,所以宋哲元非常坚决地拒绝了这个合作的计划,而且把这个计划向国民党中央做了报告。 戴笠收买护士监视刘韩二人 终破译川军密码 解说:蒋介石掌握了韩的密谋情报后,要求戴笠严密监视刘韩二人的动向,为此戴笠特地安排川军师长范绍增住到刘湘病房隔壁,进行暗中监视,范绍增通过收买刘湘身边的护士刘翠英,直接掌握了刘湘每日活动的第一手情报,因为与川军中的官兵都很熟悉,范绍增很快掌握了一个重要情况。 马振犊:当时就是说蒋介石已经对刘湘起了怀疑,所以就把他的33集团军司令还有第七战区的司令官,逐步都撤掉了,撤掉以后刘湘就在医院里面如坐针毡了,他知道今天去一个职务,每天去一个职务,那就没了,那么这个时候呢他就下了密令,叫这个川军的两个师要开回汉中,那么他准备动手了,这个消息呢他告诉了他的部下,哪知道这个将领立即就告诉了范绍增,然后范绍增告诉了戴笠。 解说:不久之后范绍增又提供了另外一个重要情报,范有个老部下叫潘寅久,他和刘湘的七战区长官部参谋处处长徐思平是同乡,一天潘去徐的办公室玩,无意中撞见徐正在写一份电报稿,徐思平发现潘寅久在身后时慌忙把电报稿收拾起来,然而此时潘寅久早已把上面的内容看得一清二楚。 王晓华:写一个什么电报呢?就是说让韩复榘的部队就往这个方向拉,他们这个部队也往这个方向拉,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马振犊:那么根据这个情况和最近打的这份电报,那么互相映照,结果军统局就把川军的密码破译了。 蒋秘密安排戴笠干掉韩复榘 刘湘得知底牌暴露吐血身亡 陈晓楠:1930年中原大战之前,韩复榘脱离了冯玉祥投靠蒋介石,蒋介石曾经在自己的日记当中这样写道&韩复榘乃国之宝贝&,然而大敌当前韩复榘不但公然违抗军令,弃守防区,导致北方日军长驱直入,而且还和刘湘密谋拒蒋保川,蒋介石得到报告之后勃然大怒,他决意对韩复榘实行制裁,以整肃军纪,于是他密令戴笠迅速地拟定了一个捕韩的方案,布置实施。 解说:1938年1月上旬,戴笠带着手下干将王兆槐等人冒着冬天凛冽的寒风,乘火车前往郑州、徐州、开封等地视察,他们一方面为蒋介石即将在开封召开的军事会议做准备,同时也为制裁韩复榘布局,制裁隶属于第五战区的韩复榘不能不与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通气,李宗仁对韩复榘在济南不战而退造成第五战区局面被动早就忍无可忍。 马振犊:李宗仁就说,要不我在徐州开个军事会议,我把他骗来就宰了算了,后来南京方面认为,这个不太妥,要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还是由中央系统来对他动手。 沈美娟:戴笠考虑说的他拥兵自重,他那么多兵力,我们怎么可以拿到他,不让他的部下再谋反?蒋介石说我要在开封开一个干部会议,你可以利用吗?戴笠一听哇这是个办法。 解说:这样戴笠精心设计了一个活捉韩复榘的计划,并开始一步步实施。当戴笠等人到达郑州后,当地的警察局长杨蔚前来汇报工作,交谈中他谈到了前不久冯玉祥的专列路过郑州时发生的事情。 沈美娟:他说的韩复榘他本来是冯玉祥提拔起来的,这人太不地道了,他理都不理他(冯玉祥),而且特别冷淡,而且命令他的部下不要听冯玉祥的指挥,戴笠一听就很严肃地说,你是校长的学生,那个韩将军他是校长的干部,他说你不能在背后这么说他。 解说:戴笠的话让在场的人都十分惊愕,他公开庇护韩复榘一事很快传到了韩的耳中,韩复榘本来还对济南失陷一事感到心虚,担心蒋介石会对自己进行制裁,现在不由得松了一口气,但是当他接到蒋介石请他去开封,参加军事会议的电话时,仍然不敢前往。他的部下们一致认为,此时前往开封非常危险,劝他派代表前去即可,刘湘也致电韩复榘,说开封会议可能会于他不利,最好借故不去。 沈美娟:正好李宗仁派一个部下潜伏在韩复榘的身边,他说的听说委员长可能想让你当皖豫战区的总司令官,韩复榘一听还有这好事,就又动心了。 解说:就在韩复榘在去与不去之间犹豫不决的时候,戴笠发来一封电报让他终于下定了决心。 沈美娟:戴笠就马上打了一个电报给他,就说的一路上这个很乱,就是治安不好,你一定要注意安全,委员长非常关心你的安全。 解说:1月10日,韩复榘带大量卫队乘专列抵达开封,此时戴笠已经做好周密部署,已住所正在清扫为由将他的手枪旅和卫队大部分人员留在专列上,韩复榘身边只留下十余人,为了解除这些人的武器,戴笠费了一番脑筋,安排王兆槐放空袭警报。 沈美娟:刚走出那个开封火车站,突然警报就响了,警卫团的人就被,因为说是防空吗,就拉出了火车站,那个车皮拉出火车站,拉到了戴笠他们事先埋伏的包围圈里头,一下就缴械了,这个韩复榘还根本不知道。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关注凤凰卫视官方微信平台,更多精彩尽在凤凰私享会!&点击关注官方微博,更多精彩内容实时掌握《凤凰大视野》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主持人:陈晓楠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20:00-20:30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09: 00-09: 35
[责任编辑:孙雨萱]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播放数:415452
播放数:527130
播放数:229721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蒋介石左右手陈诚与何应钦的恩怨
蒋介石左右手陈诚与何应钦的恩怨
日 14:46:32
陈诚(左)与何应钦(右)(资料图片)
陈诚、何应钦均为国民党军政重要人物、蒋介石的主要军事助手,因两人属不同派系,早在北伐战争期间就相互产生成见,后又成为仕途上的竞争对手。陈诚由于对蒋介石忠贞不二,先是取代何应钦任军政部长,最终成为台岛第二号人物,而何应钦失去军政实权,终老台湾。
1925年,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黄埔军校两个教导团编入东征联军序列,何应钦任第一团团长,陈诚在一团任上尉炮兵连长。东征结束后,何、陈都因战功得到升迁。不久,何应钦代蒋介石继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以东路军总指挥名义率部北伐,陈诚任第一军二十一师六十三团团长。“四·一二”后,二十一师师长严重辞职,何应钦奉蒋介石命宣布陈诚为代师长。1927年8月,北伐军在徐州战败,军阀孙传芳挟胜仗余威,趁南京政府内部纷争之际,集中兵力南下,一举攻占栖霞山、龙潭一线。南京危急。何应钦急命陈诚率六十一、六十二两个团驰援。时陈诚正患胃疾,抱病上前线督战,收复龙潭、栖霞山,取得龙潭大捷。
然而,陈诚因撤换作战不力的六十一团团长李树森,引起黄埔同学不满。他们联合起来到何应钦处倒陈。何应钦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在黔军任职时为“士官系”首领,与军中“保定系”形同水火;何应钦在黄埔军校时任总教官,与任教育长的“保定系”邓演达教育观点相左,而陈诚是邓演达的亲信,因此何心理上对陈诚有距离感。他听了二十一师副师长孙常钧等人的汇报,未作调查,就以陈诚作战不力为由免去其师长职务。陈诚作战有功,未受嘉奖,反遭何应钦的严厉责备,遂愤而辞职。从此两人产生芥蒂。
“四·一二”后,蒋介石曾密令何应钦相机将白崇禧部缴械,何应钦没有执行,蒋介石据此怀疑何应钦受到桂系的拉拢。徐州之役战败后,蒋介石提出辞职下野,李宗仁在会上提出“让总司令自决出处”,何应钦呆坐会场一言不发。会后,蒋介石问何应钦对李宗仁的发言有什么意见,何说:“在当前形势之下,我也只能同意他们的建议。”蒋介石深感失望。8月13日,蒋介石在上海复任北伐军总司令,何应钦竟迟迟不发拥戴电,愤怒的蒋介石要何应钦休息一下,何应钦只好请辞第一路军总指挥职务。蒋介石任命何应钦为北伐军总司令部参谋长,何应钦从此失去了实际指挥军队的兵权。
北伐结束后,蒋介石提出裁军计划,设立“军事编遣委员会”,指定何应钦负责裁兵编遣。在整编过程中,以陈诚的两个警卫团和第十七军的四个步兵团组成第十一师。蒋介石问何应钦:“辞修担任第十一师师长是否合适?”何以陈资历尚浅,难以与刘峙、顾祝同平起平坐为由不同意陈诚当正师长,蒋介石同意让陈诚做副师长。陈诚认为是何故意整他,坚拒副职。后允以副师长职暂时过渡,授以处理人事实权,陈诚才赴浦口就职。不久,师长曹万顺调新编第一师,陈诚升任师长。
1930年5月,中原大战。时陈诚所部十一师属刘峙第二军团序列,陈率十一师辗转在陇海、津浦线,击败晋军,升十八军军长兼十一师师长,陈诚“土木系”(土为十一、木为十八)军事体系开始形成。在中原大战陈庄争夺战中,陈诚令旅长李默庵督六十一、六十二团反攻,激战终日,伤亡很大,未能攻下陈庄,李默庵认为“陈庄失守,应由刘团长负责”。团长刘天泽系刘峙之侄,陈诚决定处置刘天泽,何为刘说情,陈不理,报请蒋介石同意,立即执行枪决,令何应钦深感没有面子。
1933年蒋介石发动对苏区的第四次“围剿”,陈诚任中路军总指挥进攻苏区,惨遭失败。江西省主席熊式辉电告蒋介石:“辞修骄横,目中无人,不听劝阻,惨遭失败,其责非浅。望委座撤销他全职,改编十八军。”何应钦也在一旁帮腔,大骂陈诚是饭桶。蒋介石便给了陈诚降一级、记大过一次的处分。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内战,于1946年5月任陈诚为参谋长。陈诚狂妄宣称“三个月击败共军”。1947年,陈诚奉派兼任国民政府主席东北行辕主任,主持东北战局,结果很快一败涂地。1948年4月,“行宪大会”召开,国大代表纷纷抨击陈诚,发出“杀陈诚以谢国人”的呼声。何应钦称:“责任在我,与辞修无关。”表面不动声色,心里暗暗高兴。
蒋介石免去陈诚参谋长职务,让他到台湾养病,实际上是将陈诚作为一枚棋子布在台湾。
陈诚最终成为蒋介石手下的“副总统”。而何应钦到台湾后,只能作有名无实的顾问,终其一生。
(责任编辑:
见习生杨讴锴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华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新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新华网江苏频道 电话:(025)蒋介石的朋友圈|蒋介石|孙中山|黄埔军校_新浪新闻
蒋介石的朋友圈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韩福东
  “1925年孙中山逝世时,蒋的名字并未被列入继承者的名单。然而,他已建立了自己的权力基础。他是黄埔军校校长,黄埔毕业生被他塑造成自己的古罗马式禁卫军。他统率的国民军从广东出发进行北伐,不到两年便终于在名义上征服并统一了中国……”
  在美国学者布赖恩?克罗泽笔下,两眼炯炯有神,留光头蓄短须,带着一股军人风度的蒋介石,是一个保守的革命者。他擅长于战术分析,但没有达到战略家的高度。接下来的这句话奠定了他那本《蒋介石传》的基调:“他的真正天才是善于搞政治阴谋。”
  但蒋的另一传记作家、同样来自美国的陶涵,观点则有所不同。他发现蒋是“高度矛盾的人物”,在采访、研究和写作过程中,他更新了蒋是一个简单的“残暴独裁者”的观点。
  陶涵在《蒋介石与现代中国》中,也有一段总结蒋介石崛起的文字,和克罗泽的叙事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判断:“蒋介石的崛起乃是一个与坚毅、忠诚、勇气、真诚等种种品质相关的故事,同时也是愿意承认降临他个人及中国的悲剧超乎他的控制的故事。蒋从一个仅在军校预备班受过一年教育、见识偏狭的军官,一步步成长为具有战略观、能洞察中国和世界格局的动态关系,也知道如何以弱克强、以柔制刚的国家领袖。”
  但他们也有相同之处,在谈及蒋介石的发迹之路时,无一例外会从黄埔军校开始。那是孙中山“联俄”的产物,蒋当时甚至不被内部将领所看重,但却在短短几年内成为主宰中国阶段性时局走向的决定力量。黄埔军校的荣辱与兴衰,与校长蒋介石的命运紧密相联,它仿佛一个混乱大时代的坐标,国家从割据走向统一的切片。
  从浙江奉化溪口的村庄出走,在广州黄埔军校养成锋芒,伴随着一个军事强人的崛起,中国此后进入长达20余年的蒋介石时间。
  革命朋友圈
  被许为“知兵”的蒋介石,最终被委以黄埔军校校长职务
  黄埔军校的校长职务,孙中山原本属意程潜。1924年程潜42周岁,比蒋介石年长5岁,他是清末秀才,同盟会会员,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生,辛亥革命后他出任湖南军事厅长,讨伐袁世凯时则为护国湘军总司令,后来他被赵恒惕逐出湖南,赴广东投奔孙中山,任职大本营军政部长。论资历和实力,均非蒋介石所能比拟。
  蒋介石没有任何科举功名,他曾去日本求学,但帝国军官学校并没有接纳他。后来他进了保定军官学校,并被送往日本,在振武学校肄业。他在日本军校的表现并不出众,以至于日后成名,当年的长官长冈外史对他就学时几无印象。
  但日本的这段经历,对蒋介石至关重要。他在陈其美的介绍下加入同盟会,进入了革命者的朋友圈。在此后的几年里,他一直以陈其美的马前卒姿态行事,并参与内讧,刺杀了光复会的创始人陶成章。陈其美1916年遇刺后,他一度混迹上海,投资证券业,这除了给他带来大笔债务外,并无其他收益。青帮头子黄金荣帮他渡过难关,与黑帮建立的这段瓜葛,在其清共和建政南京后仍在发挥作用。但真正影响他未来的还是革命朋友圈的同志,如戴季陶、张人杰等人。当然,最重要的是,他终获革命领袖孙中山的重视。
  蒋介石在孙中山旗下的粤军担任职务,先后多次辞职。孙中山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革命领袖,1922年,他还遭到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的背叛,最后不得不乘永丰舰出逃。蒋介石在这期间登上永丰舰,与孙中山共患难。他的忠诚、勇敢与军事素养给孙中山留下深刻印象。在这之前两年,孙中山就曾在一封信中说,朱执信的去世,使他如失左右手,“计吾党中知兵事而能肝胆照人者,今已不可多得,唯兄(蒋介石)之勇敢诚笃,与执信比,而知兵则尤过之。”
  被许为“知兵”的蒋介石,最终被委以黄埔军校校长职务。相较于程潜的湖南籍,孙中山对革命内部的浙江帮更易产生信任。他要把黄埔军校打造成所谓的“党军”。当时在广东尚有省警卫军讲武堂、西江讲武堂、滇军干部学校、大本营陆军讲武学校等,粤军总司令部也在筹设讲武堂。程潜担任校长的大本营陆军讲武学校,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浪花一现,而黄埔军校则塑造了国民党一统江山的传奇。
  黄埔军校的早期筹备极其艰难,以至于蒋介石在请辞未准的情况下,即撂挑子离开广东。按照邓演达所转述的话语,蒋介石对广东已甚少信心,“现非有改革决心,国党皆陷绝望。”他提出的条件是:“若能公开整理财政,革除市侩垄断财政(指杨西岩拒发军校开办费),并促展、汝(胡汉民、许崇智)回,则彼可回。”
  此时胡汉民、许崇智还被蒋介石许为同道,胡汉民在国民党上海执行部主持工作,粤军总司令许崇智则在外地驻防。蒋介石感到孙中山身边甚少能臣,非集合众力不能开辟出新天地。
  程潜错过了出任黄埔军校校长的机会,这是成就蒋介石的关键一步。在孙中山去世之后,胡汉民成为国民党内最高权力的角逐者,许崇智则掌握着无人可及的军事力量。但在权力重组的过程中,他们先后被蒋介石逐出中枢。
  革命低潮时,朋友圈同志俱皆落寞;待到革命功成,圈内幸存的手下们,都将飞黄腾达。但权力中枢,非有非常资历者难以染指。蒋介石侥幸在黄埔军校时期就奠定了根基。
  蒋校长
  对于战争中必然出现的贪生怕死现象,他进行洗脑式宣传
  日,黄埔军校筹备期间,蒋介石给孙中山写了一封长信。他在其中表忠心说:“若夫赤忱耿耿,蹈白刃而愿牺牲,无难不从,无患不共,如英士(陈其美)与中正(蒋介石)者,恐无其他之人矣。”
  蒋介石在这封信中,力荐胡汉民,称“吾党同志知先生与汝为(许崇智)者,当推展堂(胡汉民),如以汝为督粤,而以展堂长省,不惟汝为有赖其补助,粤局可望稳固,即先生与汝为之间,皆有无穷之妙用。”
  相较于许崇智和胡汉民,蒋介石此时还是小角色,与二者并无直接权力冲突。正相反,他本人尚需二人提携。
  从接下来给廖仲恺的信中,可以看出蒋介石雄心万丈,他表达了“一年内整理广东,年半以内可以准备周到,年半以后乃可向外发展矣”的愿景。从事后的发展看,大体不差。如果此信未经事后篡改,那说明蒋介石具有相当的先见之明。
  在1937年印行,由毛思成编纂,经蒋介石审定修改的《民国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中,蒋介石甚至在1924年初就在给孙中山的信中指出:“如先生恐展堂为其兄弟所累,不利于公私,乃可使其兄弟引嫌远避,以成全其德也。”这句话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一年半之后的廖仲恺遇刺案,胡汉民受其兄弟连累,被放逐海外。在这里,蒋介石像极了一个预言家,如果他不是给历史小姑娘打扮的化妆师的话。
  蒋介石的性格有些特别。他自陈“如孩提”,“气质顽梗,变化不易”:“如为吾友者能以童子视弟,而以慈爱至诚待之,则弟或能久安于事。虽有困难拂意之事,亦必能忍耐坚持,如一遇感情意气之事,乃即放弃一切顿起灰心者。”
  从蒋介石一生的履历看,他的确经常或因感情意气,或因灰心而辞职或退隐,但事件一过,又总能坚忍不拔谋求再起。面对批评或抨击,他时常痛哭流涕,彻夜难眠,自感受莫大侮辱。
  但在黄埔师生面前,他却要保持住自己的威严,轻易不暴露性格中羸弱的侧面。1924年5月,一个叫程汝继的学生因不守规则,与教官争辩而被关了禁闭,在认错放人之际,他又因“嚎啕大哭,而失去了军人的体面”,而被多关了6个小时。蒋介石特以此为例说:“革命党的性质,是要慷慨悲歌,切勿可效妇人小子哭泣的卑鄙行为。”
  为了鼓励军人的意志,他强调“人定胜天”,与大自然进行对抗:“如果生病的人能够提起精神下操,轻的病自然会好的,因为人类应该与自然界对抗不可为自然界压倒的,尤其是我们革命党员,不能屈服于天然界,这就是人定胜天那句话。”
  对于战争中必然出现的贪生怕死现象,他进行洗脑式宣传,并以将来升职为“骨干”相诱惑:“我们军人是要具不求人的精神,饿死就饿死,冻死就冻死,痛死就痛死,如果不能,还能做革命运动么?”“我们既入了国民党,我们的生命已完全交给党里了,对于党的命令要绝对服从,党的纪律要绝对遵守,党要我们死,我们就死,尤其是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的学生,将来就是国民党的骨干。”
  这种宣传,有时带有很明显的欺骗色彩:“打仗只要勇敢向前,一定可以胜的,而且一定不会被打死的。你要知道,敌人的子弹射击愈猛,愈无效力,愈不能打死我们,这子弹射得最猛的时候,就是他乱射不瞄准的时候,也就是表示他心慌意乱快要退却的时候。”
  他也确立并传达了明确的“党指挥枪”原则:“你们要晓得以后中国的军队如果不能受党的指挥,不能以党的主义为中心,那是无论什么军队,不能利国福民,只能害国殃民的。”
  蒋介石毫无疑问是黄埔军校的灵魂人物。但有时他又极谦虚,在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分发见习的训话中,蒋介石说:“本校长的学问才力,本来不够做本校的校长,然而此时没有人肯来担当这件事,所以我不得不勉强出来担任,尽我党员的责任。”
  但内心深处,早年从事暗杀活动的他,是一个狠角色。早期东征时期,“杀陈炯明”和“孙大元帅万岁”成为官兵最重要的口号之一。蒋介石曾公开表示,要“剜其(陈炯明)心肝,祭我总理神灵”。
  陈炯明侥幸没有被剜掉心肝,但整个广东的确在1925年都成为了国民党的天下,如蒋介石一年前的预言。
  驱胡逐许
  在这之后,蒋介石的党内对手,已主要是汪精卫
  如果没有苏联的援助,国民党不可能这么快或永远不可能拿下广东。很难说蒋介石有什么预见性,数年前他就一再催促孙中山北上“统一全中国”,那时孙中山根本无此实力。
  苏联介入后,孙中山推行“联俄容共扶助农工”政策,也在国民党内部激起巨大反弹。
  在联俄容共问题上立场激进的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日清晨突被刺杀,加速了国民党中枢的权力洗牌过程。蒋介石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似乎是为了验证蒋介石一年前预言的准确性,作为“后孙中山时代”最有可能接班的双峰之一胡汉民(另一峰为汪精卫),为其兄弟所累,卷入廖案。蒋介石虽既非国民党中央委员,也不是国民政府委员,却进入由三人组成的“廖案特委”(另二人为汪精卫、许崇智)。
  按照《申报》当时的报道,胡汉民8月25日被捕后,先后被审讯3次,其中第二次为蒋介石所审讯,最为声色俱厉。时为8月27日正午12时,蒋介石坐在办公室内,派8名手持驳壳枪的黄埔学生军,将胡汉民押来,立于案之左侧。
  蒋介石厉声问道:展堂,你多才多能,操纵广东政局已十余年,有“智多星”的大号。但我蒋某也不亚于你,数年来你的所作所为岂有不知?不过你之大恶未彰,加上我心存友爱之心,故未揭发。但现在你竟公然与我为敌,今日你可杀廖仲恺,他日岂不可杀我蒋某?!我现在不欲害你,你能把同谋之人逐一指出,转而相助于我,彼此合作为最好,倘不肯宣告,勿谓我蒋某无情也。
  胡汉民答道:敢问老兄这番说话有何依据?
  蒋介石抬高声音说:关于你的证据很多,难以枚举,只问你是否与我对敌?总之若要无人知,除非自莫为。
  胡汉民叹道:如果老兄竟以“莫须有”三字置我于死地,我也没有办法。
  蒋听完他这句话后,拂袖入内。时间此刻指向12时50分。又过了半个小时,他传令将胡汉民押归黄埔军校候审。
  蒋介石不会忘记,当年革命阵营内部的陶成章是怎么死的。同志反目,结果同样是你死我活。
  胡汉民最终被放逐海外,他是否参与廖案也成历史悬疑。胡被放逐,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是汪精卫和鲍罗廷。接下来更为关键性的进展是,蒋介石在汪精卫和鲍罗廷的帮助下,借廖案夺取了许崇智的兵权,吞并粤军。
  历史学者曾庆榴表示,驱胡逐许是汪、蒋合作的蜜月时期,他们之间做了一笔政治交易。蒋助汪驱胡,汪助蒋逐许,互相利用。汪挟蒋自重,没想到却将一个最危险的对手拉上台。
  在这之后,蒋介石的党内对手,已主要是汪精卫。国民党外,他则要面对不断膨胀的共产党势力。
  北伐胜果
  从北伐的效果看,最大的获益者仍是蒋介石
  廖仲恺遇刺,胡、许遭驱逐之后,国民党的内斗反有加剧趋势。“西山会议派”的崛起,促使汪精卫又重新启用胡汉民。但他很快会发现,真正的威胁来自他曾携手的蒋介石,后者握有兵权。
  内斗正酣,蒋介石不再坚持他此前拿下广东后半年即向省外发展的预言。
  按照桂系将领李宗仁的回忆,在湖南发生唐生智和赵恒惕内斗,而吴佩孚介入之际,李应唐生智之情,派兵增援。而后他前往广州,鼓动蒋介石北伐。桂系此前已接受国民党中央领导。
  桂系将领白崇禧此前多往返粤桂间,对蒋介石和黄埔军校的革命作风颇多好评。那个时候,李宗仁对蒋介石非常钦佩,也极具好感。他在广州参观了黄埔军校,受到数千师生的列队欢迎。
  “校内井然有序,到处贴满了革命标语,革命的空气,十分浓厚。唯就技术观点说,军事教育的水准却不甚理想。因为学生入学程度既不齐(有许多系老同志保送,未经考试而入学的),而受训时期也太短。第一、二、三各期连入伍期在内,为时只有6个月;加以政治和党务课程又占据时间很多,所以军事教育在这短时期中,实学不出什么来。”李宗仁回忆。
  让李宗仁吃惊的是,当他向蒋介石滔滔不绝陈述北伐之利时,获得的回应是:“广州的情形太复杂……现在如何能谈到北伐呢?”国民党中央对北伐毫无准备。
  后来还是黄埔军校副校长李济深,于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开会时率先陈词,表示愿派粤军第四军两师入湘,甘为先驱。竟一时扭转局势,北伐建议获得通过。
  从北伐的效果看,最大的获益者仍是蒋介石。他与共产党决裂,在名义上统一了中国,而成为国民党内最具实权的人物。党内的主要对手汪精卫,仍然举足轻重,但从未成为可凌驾其上的人物。
  1928年“双十”节是一个关键性的时间节点。陶涵在《蒋介石与现代中国》中称,这一天,“蒋介石成为国民政府新任委员长―――即总统、主席,他又是国民党的总裁、武装部队的总司令。”克罗泽也在《蒋介石传》中以这一天为例说,“经过战争和几次下野,蒋已达到政治生涯的顶峰。此时,他只有41岁。他选择南京作为民国首府。”
  无论对蒋介石评价如何,大家都承认,这个统一中国的政治领袖,在这之前都有着足够的好运。而这一切,与他就任黄埔军校校长息息相关。
  蒋介石的革命朋友圈
  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东较场隆重举行总司令就职典礼和誓师阅兵典礼。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在誓师后检阅部队。
  孙中山
  蒋介石的发迹之路,最重要的是获得孙中山的重视。1922年,孙中山乘永丰舰出逃后,蒋介石登舰与其共患难。他的忠诚、勇敢与军事素养给孙中山留下深刻印象,终被委以黄埔军校校长职务。
  陈其美
  蒋介石在陈其美介绍下加入同盟会,进入了革命者的朋友圈。在此后的几年里,他一直以陈其美的马前卒姿态行事。
  黄金荣
  陈其美1916年遇刺后,蒋介石一度混迹上海,投资证券业,这除了给他带来大笔债务外,并无其他收益。青帮头子黄金荣帮他渡过难关,与黑帮建立的这段瓜葛,在其清共和建政南京后仍在发挥作用。
  戴季陶
  张人杰
  真正影响蒋介石未来的还是革命朋友圈的同志,如戴季陶、张人杰等人。
  汪精卫
  鲍罗廷
  胡汉民被放逐,起到关键作用的是汪精卫和鲍罗廷。接下来更为关键性的进展是,蒋介石在汪、鲍的帮助下,借廖案夺取了许崇智的兵权,吞并粤军。
  黄埔军校的校长职务,孙中山原本属意程潜。程错过出任校长的机会,是成就蒋介石的关键一步。
  黄埔旧闻
  黄埔特别党部移汉办公
  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事变。15日,广州国民党当局实行“清党”,大肆逮捕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黄埔军校政治部代主任熊雄,政治教官萧楚女、熊锐等惨遭杀害。这是《汉口民国日报》对广州“四一五”事变的报道。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蒋介石最信任的将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