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认为中亚 丝绸之路路经济带开放战略将削弱美国在中亚的影响力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界定、合作内容及实现路径
作者:惠宁,杨世迪 &&来源:《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发布时间: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东亚、中亚、西亚及海湾各国,辐射亚太、欧洲、非洲经济圈,涵盖政治、交通、能源、金融、电信、科技、农业、旅游等领域。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经济走廊,是实现内陆地区同沿边通关协作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对于保障国家安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资源、技术、产业和交通等领域互补及其亚欧国家建设亚欧大陆桥达成的共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的基础; 能源与安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科技、文化与旅游等领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主要内容; 加强政策、贸易、能源的互通互联,建立新的合作理念与模式,开创区域经济互利共赢新格局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实现路径。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东亚、中亚、西亚及海湾各国,辐射亚太、欧洲、非洲经济圈,覆盖人口约30亿,涵盖政治、交通、能源、金融、电信、科技、农业、旅游等多个重要领域。丝绸之路经济带体现了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建立与中亚国家&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的战略构想,展示了中国政府坚持经济开放,合作共赢,包容互鉴,增进互信,巩固友好,使不同种族,信仰,文化的国家共享和平,共同发展的理念。国家主席习近平重要演讲中五个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向全世界回答了&中国思考&,体现了中国将在欧洲、亚太地区继往开来的&中国意图&和&中国决心&。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提出背景、合作基础、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其实现路径,对于保障国家安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共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及相关提法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横贯亚、欧、非洲大陆的交通通道。丝绸之路历史悠久,从上古时代陆续开始形成,繁荣的丝绸之路是当时中西方进行商贸、文化、宗教交流的友谊之路,推动了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西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以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葱岭,西行至中亚、南亚、西亚,最终抵达欧洲,凿通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开启中国古代对外友好关系。公元13世纪后,世界局势发生深刻变化,这条独一无二的丝绸之路逐渐没落。七百多年来,人们对丝绸之路的记忆保存于历史和传说中。&丝绸之路&这一概念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于1877年出版的《中国&我的旅行成果》一书,用来形容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贸易通道。1910年,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在其著作《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丝绸之路》中,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向西延伸到叙利亚[1]。此后,中外史学家皆赞识此说,&丝绸之路&一词通用至今。丝绸之路经济带既与古丝绸之路一脉相承,又赋予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联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辐射整个欧亚大陆。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人口众多,市场规模巨大,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和土地资源,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种创新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旨在将亚欧国家打造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亚欧各国共同发展与繁荣。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以&古丝绸之路&的文化传统为纽带,以上海合作组织为平台,以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为基础,以沿线城市群和新的经济增长极为载体,以区域内资源合理流动和配置为动力,以形成互利共赢、优势互补的亚欧利益共同体为目标的经济发展带。
  (二)丝绸之路的相关提法
  丝绸之路以其重要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地位,吸引着国际社会的目光。近年来,相关国家纷纷提出自己的&丝绸之路&外交战略,其中有重要影响的包括日本的&丝绸之路外交战略&、美国的&新丝绸之路&、欧盟的&新丝绸之路计划&、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丝绸之路区域合作项目&、哈萨克斯坦&新丝绸之路项目&、伊印等国的&新南方丝绸之路&计划。
  1.日本的&丝绸之路外交战略&
  日本桥本龙太郎内阁于1997提出了&丝绸之路外交战略&,将中亚五国及外高加索三国定为&丝绸之路地区&。日本的中亚外交战略转向务实,有两大目标:一是扩大日本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希望得到中亚国家的支持,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2],以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二是加强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往来与合作,争取该地区能源开发及贸易的引领权,以增加日本能源进口渠道。在&丝绸之路外交战略&政策的指导下,日本对中亚地区的经济援助大幅提升,增强了双方的政治、经济互信。2004年,日本启动了&中亚+日本&外长会晤机制,希望通过这一合作方式,加强日本与中亚国家在贸易、投资、交通、能源、生态和卫生等领域的合作。
  2.美国的&新丝绸之路&
  美国的中亚政策一直以阿富汗战争为中心[3],但是,随着美军撤出阿富汗,美国中亚外交政策的调整势在必行。2011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访问印度钦奈时首次明确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即以阿富汗为枢纽,连接中亚和南亚,以实现这一区域的&能源南下&和&商品北上&。随后,推动其西方盟友和国际社会参与&新丝绸之路&计划便成为美国外交政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新丝绸之路&计划有三个目标:一是在美国战略中心东移的大背景下,巩固阿富汗战果,保证撤军后阿富汗的稳定与发展,恢复阿富汗的&造血&功能;二是加强中亚国家间经济合作,形成区域性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为印巴两国合作提供新平台;三是保持并扩大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降低中亚国家对俄罗斯和中国的依赖,实现美国&重返亚洲&和&亚太再平衡&战略。由于阿富汗发展的&自理&性难以预料,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能否有作为存在变数。
  3.欧盟的&新丝绸之路计划&
  欧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油、气进口地域之一,为了保障能源供给,优化能源进口结构,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欧盟就积极参与中亚地区能源资源开发工作,加强与中亚国家在能源领域的合作[4]。2009年,欧盟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开的欧盟&南部走廊&新丝绸之路&能源峰会上,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建成全长约3300公里的&纳布卡天然气管线&,以加强欧盟与相关国家在能源、贸易、信息、货物等领域的合作。&纳布卡天然气管线&以里海地区为起点,通过土耳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匈牙利最终抵达奥地利。欧盟在能源外交中表现出的前瞻性战略思维对资源匮乏国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4.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丝绸之路区域合作项目&
  2005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同开启了&丝绸之路区域合作项目&。该项目以上海合作组织为平台,与联合国贸易发展大会和世界旅游组织合作,旨在提升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贸易、投资和旅游三个方面的合作关系,加强区域一体化,实现减少贫困和提高生活水平的世纪发展目标。
  5.哈萨克斯坦&新丝绸之路项目&
  2012年,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提出了&新丝绸之路项目&,即依托哈萨克斯坦在亚欧大陆中心位置的地缘优势,建成以铁路运输为主,集水运、陆运、航运、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为一体的国际交通运输网络,使哈萨克斯坦成为连接欧亚的交通枢纽。
  哈萨克斯坦意图通过&新丝绸之路项目&,加强国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国际运输能力,拓展其发展空间,提升其在国际层面的影响力。该项目已获得世界银行的支持,计划于2020年前使哈萨克斯坦中转运输能力翻一番。
  6.伊印等国的&新南方丝绸之路&计划
  2012年,阿富汗、伊朗和印度高级官员在德黑兰不结盟运动峰会召开期间,提出建设一条通过公路、铁路以及大型港口连接伊朗与中亚和南亚的&新南方丝绸之路&。该项目计划以伊朗恰巴尔港为枢纽,绕过巴基斯坦,实现伊朗、阿富汗和印度的直通。通过实施&新南方丝绸之路&计划,阿富汗、伊朗和印度三国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加强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实现多方位能源供给,以保障能源供应。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的背景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国际和国内背景。从国际层面看,一是全球经济格局面临重构,东亚经济圈快速崛起。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格局进入变革和转型时期。一方面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美国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投资、消费、就业持续走低,经济复苏缓慢;而欧洲主权债务爆发,&重消费、轻生产&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经济前景不容乐观。另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重心东移,东亚国家在金融以及经贸领域的合作得到全面加强,东亚地区在世界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东亚经济圈的崛起势在必然。二是实现海陆统筹良性互动。国际经济格局的深度调整,提升了国际社会对海洋开发的关注度,加强海陆区域的统筹协调,促进海陆经济联动发展,整合海陆资源要素,已成为世界大国对外发展的战略目标[5]。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实现向西发展战略,取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才能成为海陆两栖型强国。三是亚欧大陆跨区域合作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亚欧大陆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能源、矿产资源丰富,经济、文化、贸易互惠性强。欧洲技术发达,在全球有重要的影响力,亚洲经济实力与竞争力不断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富有活力和效率的亚欧两大洲连接起来,促进亚欧各国的经济联系,使亚欧大陆跨区域发展出现更多的创新模式。
  从国内角度看,一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战略。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下行的风险加剧了各国对国际市场的争夺,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美欧等国为加快经济复苏,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国内经济危机转嫁给新兴发展国家,使新兴经济体受到巨大挑战,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有力推动中国与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各国的贸易合作,加强中国与邻国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对外贸易多元化。二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使西部大开发走上合理、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发展快速,在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科学技术、教育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与新形势下的西部大开发相结合,有利于统筹利用西部地区与亚欧国家两个市场,发挥地区国家资金、资源、技术、信息的优势互补,兼顾东西部地区均衡发展,培育西部地区成为新的开放前沿。三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实现我国内陆与沿海地区均衡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沿海地区发展不断深化,成为中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前沿。但在对外开放格局中,内陆地区经济外向度不高,开放水平较低,严重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推动内陆地区与沿海、沿边地区联动发展,构建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经济走廊,是实现内陆地区同沿海沿边通关协作与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内陆与沿海、沿边地区互为依托、相辅相成,既实现交通、信息大联通,又有助于加强双方在经济、能源、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四是亚欧国家联手打造&新丝绸之路&,发挥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大合作。投资家大卫&鲁宾斯坦指出&世界的经济中心正在从美国和欧洲逐渐转移到中东和东亚地区&。新亚欧大陆桥为亚欧两大洲加强合作交流提供契机,亚欧国家通过联手打造&新丝绸之路&交通经济带,降低运输成本,促进资源合理流动,发挥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扩散效应[6],有利于提高双方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形成亚欧各国跨区域大合作。
  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意义
  (一)保障国家安全的需要
  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增强政治、经济互信,有助于双方深化在安全领域的合作,联手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分子&三股势力&,消除非传统安全威胁,巩固国防和维护边疆稳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促进中国经济安全,拓展对外贸易空间。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货物贸易体,但对外贸易集中于东南部沿海地带,对海洋的过度依赖不利于区域均衡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加强陆路通道的发展,降低对海洋通道的过度依赖,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同时,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能源进口国,能源安全形势严峻。2012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58%,能源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加强与中亚、西亚国家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对实现中国能源进口渠道多元化,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育新经济增长极的需要
  西北地区是连接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的交通枢纽,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与西部大开发相结合,可以强化西部地区和周边中亚各国在能源、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的合作,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可以依托西北地区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文优势实现能源引进和商品输出[7]。开发西部潜在市场,全面提升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西部地区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在实现西部大开发、大开放的基础上,依托长江经济带,形成东中西协调发展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推动内陆地区与沿海、沿边地区联动发展,实现跨区域大联通,打造贯穿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新型区域经济增长极。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亚欧两大经济体联系在一起,通过建立亚欧新型伙伴关系,形成亚欧跨区域经济增长极。
  (三)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依托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比较优势,打造区域内产业分工,资源重组的战略性布局,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中国以初级加工的制造业产品为主,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较低,没有充分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和比较优势。通过加强与亚欧国家的经贸和技术交流,开拓国际市场,一方面可以加快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发挥东部地区对经济增长和转型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为中国西部地区承接国际与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提供契机,促进实施西部地区反梯度推移战略,发挥西部地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四)深化区域经济合作的需要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以综合交通运输通道为基础,依托沿线中心城市和经济增长极,对区域内资金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共同发展。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引导区域合作,以&10+1&合作机制为平台,深化和巩固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通过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模式,推动亚洲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加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圈建设,实现区域内自由贸易与投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参与双边、多边区域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中国贸易多元化战略的实施,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
  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基础
  (一)在资源、技术、产业和交通等领域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中亚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是世界能源的三大中心之一。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取得显著进展,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将中亚天然气资源引入中国,形成横贯中国东西的天然气供气系统,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哈萨克斯坦已成为中国油气资源供应的重要合作伙伴,自2006年中哈石油管道正式开通以来,截至2012年底,已累计向中国输送原油5000多万吨。2012年中国从中亚国家进口的原油占中国能源总量的25%[8]。技术和产业方面,中亚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技术相对落后,采矿业、冶金业等重工业发达,轻工业体系薄弱,产业结构单一。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发达,具有资金和技术优势,需要广阔的海外消费市场和投资市场。通过建设经济合作区和产业基地等形式,互通有无,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和进出口结构。交通方面,互联互通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础,丝绸之路经济带途径沙漠、高原、雪山等地区,地理环境复杂,施工难度巨大。中国的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在铁路、公路建设方面技术成熟、经验丰富,通过向中亚国家输出技术、承接交通基建项目和提供资金,加强双方在交通领域的合作,将加快完善区域内现代化国际交通运输体系。
  (二)与中亚国家对新亚欧大陆桥的建设取得新进展
  新亚欧大陆桥将中亚地区的资源、东欧各国的市场与西欧国家的技术紧密联系起来,成为亚欧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国际走廊,有利于形成跨区域大合作,发挥区域经济之间的互补性,促进亚欧经济发展。中亚国家积极参与亚欧大陆桥中亚段的铁路、公路、航空、能源管道及通信体系的建设工作,中国&中亚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推进了新亚欧大陆桥的发展。2005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和中亚四国政府共同启动了&丝绸之路区域项目&的战略对话机制,有力推动了新亚欧大陆桥的建设。2006年,中哈石油管道正式开通,成为连接中国和里海的能源大动脉。2012年,中哈第二条铁路通道开通运营,形成横贯中亚、欧洲的国际铁路通道。中国和中亚国家在新亚欧大陆桥的建设方面成果显著,展示出巨大的合作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亚欧国家就新亚欧大陆桥的建设达成共识
  新亚欧大陆桥构想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国家相继采取行动,建立国际合作机制,致力于新亚欧大陆桥的完善和发展。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上海合作组织、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欧亚经济论坛等机构和组织对新亚欧大陆桥的开发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及中亚四国共同启动了&丝绸之路复兴计划&,得到19个国家的响应,决定投资430亿美元以完善丝绸之路区域内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进行区域合作的桥梁和平台,在经济和金融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加强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加快丝绸之路的复兴,有效提高新亚欧大陆桥的建设、运营效率。亚洲银行资助建立的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促进中亚各国的合作与交流,强调区域合作的重要性,为新亚欧大陆桥的建设奠定基础。另外,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也得到世界旅游组织、欧亚经济共同体、国际铁路联盟、亚洲开发银行、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等诸多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9]。这些国际组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给予资金、技术和政策方面的支持,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对话和合作提供渠道。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国际社会可以充分发挥合作机制和平台的作用,拓展亚欧各国的合作空间,完善新亚欧大陆桥的建设,实现亚欧国家跨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
  五、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的主要内容
  (一)能源与安全合作
  建立与中亚地区的能源合作机制,拓展能源合作领域的广度和深度,保障中国能源供给安全。丝绸之路能源通道的建设依托中国西部地区的地缘优势,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的中转作用,降低中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中国和中亚国家已在能源合作方面达成共识,双方将在能源战略、合作机制、合作方式等方面加强沟通和协商,推动中亚国家将能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促进双方形成战略利益互补格局。中亚地区是连接中东、东亚、南亚、俄罗斯、高加索地区以及欧洲的枢纽,深刻影响亚太及欧洲安全。由于长期政治动荡和经济滞后,中亚地区面临国际恐怖主义、&东突&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势力的严重威胁,安全形势比较脆弱[10]。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有着3300公里的共同边界,中亚地区的稳定关系到中国边疆和国防安全。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中国积极参与维护中亚地区安全与稳定的活动,增强双方政治互信、军事互信与安全互信,在国防安全上形成战略互补,消除&东突&分子存在的思想和社会土壤,维护区域安全与稳定。从长远来看,以上海合作组织为平台,进一步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贩毒和三股势力,将成为中国与中亚地区开展跨国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交通基础设施等通道建设方面的合作
  新亚欧大陆桥是连接亚欧两大洲的纽带,能够促进中国与沿桥国家的经贸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贸易体系,加快新亚欧大陆桥的开发与建设已成为沿桥国家的共同战略目标。新亚欧大陆桥自1990年贯通以来,实现高效运营,大大缩短了亚欧之间的运输路程,成为连接亚欧最便捷的运输通道。中国和中亚国家在交通领域合作不断深化,随着中国陇海、兰新铁路与哈萨克斯坦铁路接轨,中国&中亚铁路网基本形成,成为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及中亚四国共同发起的&丝绸之路复兴计划&正在建设和规划中,有望改善丝绸之路区域内铁路、公路、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2011年开通的渝新欧铁路以新亚欧大陆桥为依托,将欧洲与中国内陆的重庆相连接,形成连接中西欧的国际大通道。&欧洲西部&中国西部&国际运输走廊作为哈萨克斯坦&新丝绸之路&的建成,将大大缩短中国和欧洲之间的货运距离。2012年中国政府在上合组织峰会上提出向中亚国家提供100亿美元贷款,以改善中亚地区交通基础设施。2013年中国政府在&中国&中东欧经贸论坛&中提出向中东欧国家铁路建设提供技术和资金[11]。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凭借自身优势承揽了中亚地区公路、电力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并加快推动中吉乌公路、塔乌公路、塔境内输变电线等合作项目。上合组织正积极筹建开发银行等金融合作机制,其成员国于2009年召开了首届央行和财政部长会议,探讨区域融资项目合作。未来,中国与亚欧国家在交通互联互通领域的合作将不断深化,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
  (三)贸易与投资领域的合作
  新亚欧大陆桥开通以来,中国与亚欧国家经贸合作趋势良好,合作层次不断提高,贸易结构更加合理、优化。2012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双边贸易额为460亿美元,同比增长13.7%。2013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贸易额达402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最大贸易国。中国对中亚国家的直接投资快速增长,已成为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第一,塔吉克斯坦第二大投资国。从贸易结构来看,中国与中亚国家在资源禀赋,比较优势产品上具有较强的经济互补性。中亚国家产业结构单一,出口商品以能源、矿产资源和农副产品为主。中国对中亚国家出口商品结构较为均衡,主要包括大型机械设备、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高科技产品[12]。中国与中亚地区的经贸合作带动西部地区快速发展,新疆已成为与中亚国家贸易、投资的枢纽和商品集散地。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深化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推动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与跨境经济合作开发区的建设,带动中国与周边邻国共同发展。
  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双方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经贸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双方已成为重要贸易伙伴。2013年中国与欧洲国家的贸易额达到7811亿美元,中国与欧盟的贸易额为5590亿美元。欧洲国家科技领先,创新能力突出,金融业发达,位于产业链高端环节。中国经济实力与地位不断提高,市场前景广阔,面临经济结构转型的挑战。中欧之间具有坚实的合作基础,加强沟通与协调,推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与中欧自贸协议谈判,促进中欧贸易与投资便捷化,通过对话、谈判妥善解决贸易摩擦与分歧,深化中欧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未来,中国与中亚、欧洲将继续深化贸易与投资合作,通过经贸往来带动政治、科技、文化交流,促进亚欧各国共同繁荣与进步。
  (四)科技、文化与旅游等领域的合作
  科技进步与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为亚欧各国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带来新的机遇,科技合作将成为亚欧国家合作的重点领域。中国与亚欧国家在科技领域的交流发展快速。在科技部的支持下,新疆启动了中国&中亚科技合作中心,该项目涵盖科技信息交流、技术输出、学术交流和人才培训等内容,将成为中亚区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2011年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科技合作论坛在新疆召开,成为中国与亚欧国家进行双边、多边科技合作的桥梁。信息科技对数字丝绸之路的建设至关重要。建立数字路桥、信息路桥需要亚欧各国与国际组织一道,整合国际资源,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以信息技术及网络为支撑,形成智能物流信息通道,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的应用,最终实现新亚欧大陆桥区域信息共享,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欧盟是对中国输出技术和设备的主要供应商[13],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国与欧盟将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清洁能源技术、能源开发技术、高科技制造业技术等方面进行实质性的合作。
  丝绸之路经济带传承并发扬了&古丝绸之路&的文化传统,是中国与沿线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科技交流的友谊之路。文化交流是经济合作的基础,尊重不同文化,吸收和融合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以文化合作带动经贸往来,提升沿线国家文化软实力,必将促进区域大融合、大发展,再创丝路辉煌。加强与亚欧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人文合作,孔子学院已成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载体,加深了世界各国对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的理解。文化部提出了&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项目,计划通过开展文化旅游、民族文化、文化体育等多种合作方式,提升中国文化吸引力和文化软实力,促进沿线国家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使文化凝聚力成为区域稳定与繁荣的基石。深化亚欧各国在文化领域的合作,需要以丝绸之路合作论坛为平台,通过开展不同主题的人文交流活动,健全文化交流机制,加强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以文化交流和人文合作增进传统友谊,带动经贸、教育、科技领域的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自然景观优美,汇集了古道、大漠、戈壁、雪山、草原、湖泊等多种宝贵的旅游资源,是汉文化、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等民族文化的交汇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旅游组织、联合国计划开发署等国际组织在丝绸之路旅游合作方面取得积极进展。2006年中国与中亚国家联合启动了丝绸之路跨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2013年3月世界旅游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旅游组织丝绸之路第三次部长级会议上提出&丝绸之路遗产走廊&旅游战略项目,旨在支持中国与中亚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同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受理了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共同提交的丝绸之路的申遗文本。从长远来看,丝绸之路旅游合作和开发需要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通力合作。一是完善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交通基础设施,提供舒适、便捷的旅游路线。二是打造丝绸之路旅游精品项目,加强跨国旅游合作。三是推出简便和高效的签证政策,打造丝绸之路旅游的黄金路线,形成丝绸之路无障碍旅游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要充分发挥上海合作组织的平台作用,依托欧亚经济论坛,借助丝绸之路国际旅游文化艺术节的影响力,推动建立双边、多边精品旅游合作项目,以旅游促进文化交流,发挥旅游产业的扩散和带动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六、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实现路径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以&发动机&、&领头人&,阐述中国新一届领导人的外交政策,给中国和中亚国家在新历史时刻如何更好发展双边关系夯实基础,规划蓝图。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发展模式,加强中国与亚欧经济共同体的合作,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加强政策措施的沟通与协调,建立长期稳定的区域经贸合作机制
  加强亚欧国家的政策沟通,制定区域合作规划和措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促进区域合作,形成区域大开放、大融合新格局,实现区域内自由贸易。一是构建有效协调机制。加强各国政府间的贸易政策沟通与协调,推进区域内关税互惠、交通运输、资金以及信息等领域的合作,消除贸易壁垒。二是健全区域合作机制。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协商制定和推进区域合作的战略规划,分步骤、分阶段落实各项合作任务。三是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加快自由贸易区的双边及多边谈判进程,建立多边融资平台,实现区域内贸易、投资便利化,打造高效率的一体化经济区。
  (二)加强贸易、能源通道的互通互联,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随着新亚欧大陆桥投入使用,中哈第二条铁路开通,渝新欧铁路高效运营,欧洲西部&中国西部国际公路、中吉乌铁路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通运输体系正逐步形成。加快完善区域内交通基础设施,打造陆路、空中、信息三条丝绸之路,推动各国签订交通便利化协定,加快建立连接太平洋和波罗的海的国际运输走廊,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体系。一是要加大中国对中亚国家的战略性交通援助、资金支持和技术输出,鼓励中国企业承揽境外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二是提高陆路运输口岸的工作效率,加快建设新口岸。进一步发挥跨国铁路的联运优势,实现便利、高效、安全运输。三是加强对跨国能源运输管道的建设与维护,确保能源运输管道安全运营。四是推进区域内贸易投资便利化,降低区域内贸易和投资成本的物流。五是充分发挥上海合作组织的作用,健全合作机制,扩大成员国合作的领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互联互通,将释放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的巨大潜能,实现区域跨越式发展。
  (三)建立新的合作理念与模式,开创区域经济互利共赢的新格局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传统的区域合作相比,是一种包容的、共赢的、开放的新型合作交流模式。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区域合作的基础,促进各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坚持开放包容、求同存异,互惠互利,将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宗教信仰、资源禀赋、文化背景不同的国家紧密相连,共享发展成果。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在制度上更为灵活、合理,是一种创新的合作理念与模式,经贸合作与民心交流并重,软实力与巧实力相辅相成。以政策沟通为主导,互联互通为基础,经贸合作为支撑,通过经济合作带动政治、文化交流,使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成果惠及地区内各国民众;以全球视野和包容开放的态度博采众长,深化欧亚各国经济合作,提升区域一体化程度,促进区域稳定与繁荣;以尊重文化多样性,增强文化吸引力和软实力,营造维护区域稳定的良好氛围,保证区域内各国经济安全;以深化全面合作,寻求共同发展为共识,以合作、竞争和创新为基础,共建繁荣、稳定、充满活力的亚欧大陆。
我的态度:
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外交观察》第三辑的主题是“21世纪的新型大国关系”。本期中,美国与俄...
双文化并存的原因,是由于各个国家现代化发展有早有晚。“发展有先后……
双文化并存的原因,是由于各个国家现代化发展有早有晚。“发展有先后……
更多学者文章
粤ICP备号-2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丝绸之路 中亚中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