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守台湾的蒋介石为什么选择台湾,晚年最讨厌的人是谁

张学良因这一句话免遭杀身之祸 蒋介石不敢动手_凤凰卫视
张学良因这一句话免遭杀身之祸 蒋介石不敢动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核心提示:1947年,张学良在台湾新竹被软禁。当蒋介石的偏安之局在台湾确立,蒋介石的心情平静了。1958年,他在桃园大溪召见张学良。死里求生,改头换面,张学良终于活了下来,走出了深山,回到了人间。而在此之前,他的故事也未曾中断。
核心提示:1947年,张学良在台湾新竹被软禁。当蒋介石的偏安之局在台湾确立,蒋介石的心情平静了。1958年,他在桃园大溪召见张学良。死里求生,改头换面,张学良终于活了下来,走出了深山,回到了人间。而在此之前,他的故事也未曾中断。凤凰卫视3月20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张学良:杨虎城我也心里难过得很,他走的时候我劝他你不要再回来,回来没好处。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有如仇雠。蒋夫人啊,我认为蒋夫人是我的知己,蒋夫人对我这个人很认识,她说一句话说得很厉害,她就说我西安事变他不要钱,他也不要地盘,他要什么,他要的是牺牲。不怕死,不要钱,丈夫绝不受人怜,顶天立地男儿汉,光明磊落度余年。郭冠英:欢迎收看《凤凰大视野》,我的这条领带是我四十二岁生日的时候张学良送给我的,我给了他一封信说,我们的生辰相差了近半个世纪,您的那一半充满着忧患,我的这一半有着相对的平静,但是能够平静多久,是不是这只是中国治乱交替间的一段过渡,难说也。而张学良在我当时这个年纪等到了抗战的胜利,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衷心期待着解放的故土,焕然一新,但是我又担心那块土地里还埋藏着大量的炸药,不晓得哪一天它还会爆炸的。下面就是这段爆炸的故事。解说:张学良住在新竹竹东的清泉,1947年初来台湾后4个月就碰上影响台湾人心重大的&二二八&事件。女:&二二八&事变时候您在竹东吗?张学良:我在台湾,我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在山里住着,反正知道&二二八&事变。我怎么知道,把我们封在山里头我们没吃的了嘛,那高山人对我们很不错,那时候没法子,他们都吃番薯,唯有我一人还吃点米饭,高山人给我们送番薯,没有高山人差不多把我们饿死。男:那么严重啊,那么严重。张学良:那么严重,我们是有个山,山过去到外头去买饭买东西吃,都封锁了嘛,省政府的钱也不能来,那时候是省政府给钱。那严重,那很严重的。龚永玉(张学良司机):外省人都跑了,不过也有好人,也有救了人,救了外省人的,都跑了这些人。区公所里头有差不多二十几个都是福建人。男:你的车子差一点在这里被烧掉。龚永玉:对,就在这个地方差点烧掉。把衣服和洋酒什么东西都给烧了,就在这烧,在这里烧啊,统统烧啊,什么东西都烧,不但烧还打。我们到峨眉去借米,就是这样,差一点用大刀给人家砍了,已经借了二十包上车了,他又给我们搬下来,搬下来我们没有办法开车就走了。后来没有办法弄到米就回来了,后来在山上吃番薯,吃地瓜,就这样来的。心存芥蒂蒋介石不用张学良 东北相继被解放解说:1948年10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总攻击,半个月内锦州、长春、沈阳三大城市相继解放,五十万国军被歼,战争极为惨烈。李焕(原国民政府&行政院长&):我们军队真是骄兵悍将,大家都不听指挥,军队就是要讲纪律,军队不讲纪律军队就不能作战嘛。有一个新一军的兵,他同林彪的部队对峙的时候不打仗,他们都是在地方上找好处,他们的十个指头都是戴的金戒指,这样子一个部队它怎么能够作战呢。柏杨(作家):共产党的军风纪之好,这是我亲眼看到军风纪之好,因为我是从沈阳逃亡出来,拿着它(解放军)的路条,有些人讲哎,你们是哪一部分的啊,你们怎么还有车可坐,我们怎么什么都没有。最后我们被问得紧了,讲我们是国民党军队,我们被解放了,不说第二句话。你走你的(我们)赶车的还经常吆喝,嗨,老乡,你靠边,我亲眼看到。男:解放军走路,你们坐车。柏杨:当然坐车,不坐车谁跑路,当时我感觉到败局已定。解说:张学良本是一着好棋,蒋介石却不肯下。王铁汉(原东北军将领):张学良东北行辕主任,胡宗南副主任,蒋经国是辽宁省政府主席兼行辕的副秘书长,这个案很好,以后又变变变变,变到这个熊式辉身上就完蛋了。齐邦媛(国民党元老齐世英长女):那当然不要东北军,是因为西安事变之后东北人不要,东北人要了就是大概都不可靠,因为西安事变不久嘛。然后呢派的都是纯南方军队湖南、四川新一军、新六军,熊式辉是江西人,他们对东北一无所知,从上到下(各)阶层跟人民不能打成一片。梁肃戎(原国民党&立法院长&):毛泽东啊,日本一投降了,他说下令他共产党的是属于有东北关系的都去经营东北,像张学思啊,吕正操啊,都去了经营东北,把东北地方势力搞起来,我们国民党呢几乎有东北关系的都切断,张汉公不能去。柏杨:张学良是条汉子,是一个义气千秋的一个汉子,说了算数的一个汉子,虽然他混蛋,但是他是一条好汉。如果当初就不关他,或者是最后那个时候就放了他,东北现在局势完全不同。你知道东北人对张学良,对他们父子那种感情,结果共产党第一个提出来一个要求就释放张学良,曾经讲过一句惹祸的话,共产党里面有能人啊,一下子就把你蒋中正打垮了,击中你的要害。男:为什么蒋先生不放您呢?您觉得为什么呢?张学良: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跟你说我不知道为什么,可是张岳军告诉我为什么,张岳军说,你是个宝贝,谁把你抓住,谁就有用,你明白这句话,意思就是怕共产党抓去你。解说:辽沈战役后解放军大举入关,平津、淮海两大战役国民党兵败如山倒,1949年初,解放军饮马长江兵临城下。历史翻到新的一页,共产党席卷全大陆,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国府经济改革失败,币值一泻千里。最后蒋介石要李宗仁去台湾共赴国难,这位受尽了气白代了一年的李&总统&拒绝了,他说恐怕我欲求张学良第二,也不可得也。张学良则被迫在台湾捉迷藏。熊仲青(张学良警卫):(张学良的)招待费不够,我们的薪饷拿出去垫着吃,吃了追加预算,两三个月以后拿一百块只当二十块钱(用),可怜,喂猪一样把他喂着。毛泽东: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解说:把共产党从牢笼中解放出来的是张学良,但使共产党从窑洞中走上天安门的是中国的人心。十一月底,蒋介石在重庆的山洞林园官邸已经听得到附近的枪声,仅仅四年他就从权力的顶峰跌落了屈辱的深渊,他在这里的警卫室住了一个晚上,然后飞去成都,转去台湾,从此再也没有回来。沈醉(原国民党军统少将处长):民心失尽嘛,四个字就完了,民心失尽,垮下去了。退守台湾 蒋介石大开杀戒 张学良勉强保命解说:杨虎城失掉了性命,张学良失掉了天命,蒋介石失掉了天下。1949年底,金陵王气收,那些带不走的不想带走的,要做一个处理了。日杨虎城全家在这里被特务杀害。沈醉:送到台湾去没益处,还是关起来,关起来还不如解决算了,那时候蒋介石是觉得杀人杀太少,他恨的人都杀掉,先把杨虎城的儿子杀掉,杨儿子捧着母亲的牌位,杀了后再杀杨虎城,杀掉了就把尸体都烧掉,埋在地下。柏杨:最高领袖你怎么忍心下得了命令,杨虎城他叛变是不对的,可是你法律上已经宽恕了他,你是法律的主宰,你既然答应他赦免就是赦免,你怎么能够最后杀人家全家,连孩子都不剩,连抱孩子的保姆,连他的随从副官都一个都不剩,你除了表现你的恨以外你还有什么,你还有什么,你是基督徒啊,蒋中正,你是基督徒啊。解说:烽火连三季,风物倍凄然,骊山吐皓月,清辉满长安,杨虎城被葬在西安郊外韦曲的少陵原,他被尊为千古功臣。杨拯民(杨虎城长子):啥千古功臣,这个大时代里头那都一样,这样子牺牲了,也不是我们一家人,当然我们一家也比较集中就是了。张学良:杨虎城我也心里难过得很,杨虎城,到现在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要那么样对待他,我不晓得。不能说,也不能这么讲,还是蒋先生的意思,还是经国的意思,我也不知道,还是毛人凤干的问题,我都不知道,这我不明白。杨虎城他也不大听我的,我劝他话他也不听,我劝他,他走的时候我劝他你不要再回来,回来没好处。解说:1993年中国发行邮票纪念这位爱国英雄。一晃百年世纪行过,残阳如血,照得八百里关中一片鲜红。枕中不眠寻诗句,误把溪声作雨声,拥被推敲难入梦,静听头前溪水声。张学良有时种种地,赵四小姐养养鸡,1947年6月莫德惠又来探望他,这是他们与特务队长刘乙光在网球场上留下的合影,张学良给了莫柳老这首诗,十载无多病,故人亦未疏,余生烽火后,惟一愿读书。当时的大陆已经摆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国共阋墙,烽火欲来。10月,张治中来看张学良,说国共和谈之日就是你恢复自由之时,张学良很感动,送了张治中这首诗。总府远来义气深,山居何敢动嘉宾,不堪酒贱酬知己,唯有清茗对此心。台湾这时候也是风声鹤唳,先是杨虎城全家被杀,接着《纽约时报》在香港报道张学良也被处决,1949年底蒋介石在台湾复行视事,台湾是一片白色恐怖。张学良:我的没死,完全是蒋夫人帮我,那蒋先生是要把我枪毙的,美国的公使叫Johnson,他写的,他说蒋夫人说的,不是说蒋夫人,他写宋,绝不是宋子文。男:是是是。张学良:就说对蒋先生说,说你对某人啊,他们都管我叫小家伙,她说你对那小家伙你要对他有不利的地方,我立刻走开台湾。男:哦,这样的。张学良:我立刻走开台湾,我把你事情都给你公布了,我可以说蒋夫人很保护我,我很感激她。解说:这一点张学良是误会了。美国公使Johnson的这份材料说的还是宋子文,那是西安事变以后宋子文对蒋介石说,如果你对小家伙不利,他就要离开中国,公布事变的真相,使蒋很难堪,这并不是说1949年的事。王铁汉:委员长是英雄主义,西安事变他受这挫折受这屈辱始终不忘,你张学良哪怕亲自送回去,束身待罪都解决不了,他这英雄主义的人就怕给他颜面不好看,张学良怎么委曲婉转,委曲求全都不行。那就是什么啊,张学良这个做法他不敢动手,第二蒋夫人的关系,西安事变走的时候,蒋夫人答应有好多事情都没实现,她怕张先生一出去把这事情翻扬出来与他(蒋介石)面子不好看,主要的这个恨解决不了。委员长这人也是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对他有恩的始终不忘,对他有仇的始终不忘。软禁深山坐井观天 偏安已定张学良重回人间解说:台北大屯山,当年在台湾高喊领袖万岁的时候有人指示在这座火山上用树排出了&中正&两个大字,从台北盆地远远就可以看到。张学良像一只被镇在五指山下的孙行者,就住在这个山脚下,日张学良从重庆解来台湾,行政长官陈仪找了新竹深山里的一个日本警察招待所给他住。龚永玉:清泉还要进去点,还在这个山后面,这个山的后面,还过个山洞。解说:龚永玉一位台湾的年轻人,被找来做司机。龚永玉:开始是陈仪招待,招待大概那个时候是五万块钱一个月招待费,那时五万块钱相当不得了,买菜的时候啊是买一卡车,半卡车,鸡是买一笼,冰块买两块,猪是买半条,罐头要买一打一打的买,买好几十打,就这样吃的,鱼都是一箱一箱的买,这么回事。男:多久采买一次。龚永玉:四天买一次。男:那有冰箱吗?龚永玉:冰箱是用冰块,那么大的大冰块,那么大冰块,两三个冰块,放在那里,后来有了,后来有个瓦斯冰箱,点瓦斯的,没有电嘛,当然点瓦斯的,瓦斯冰箱。解说:清泉是竹东五峰乡的一个山地村落,日本人叫井上温泉,距新竹七十多公里,这里山路蜿蜒,古木参天,瀑布流水,风景一绝,许多当地的原住民都还记得这个从天外掉下来的大人物。男:你们以前看过张学良吗?男:有,我们小孩子他很喜欢我们,他去游泳,然后他在旁边跟赵四小姐,不是烤肉啦,就是野餐啦,他们会把鸡啊什么东西丢给我们,我们会接近到,但是宪兵随时会叫我们走开啦,他很好玩的。他洗澡游泳都会脱光衣服,我们都会跑光。男:他脱光衣服。男:脱光衣服,还有钓鱼,那个钓鱼竿钓不到鱼,不适合我们河边钓,他们说是&总统&给的嘛,蒋公给的,那个是适合在池塘钓的啦,河边的(不行)。男:不喜欢他在河里面钓,希望他在池塘里面,就在一个池塘里就好。解说:龙困浅滩遭虾戏,抗战胜利了,张学良却被关在这个日本的招待所里坐井观天,离东北几千里,其心情苦闷可知。蒋夫人一到台湾,就要到竹东来看张学良,但蒋介石却对张学良怨恨难消,他警告张学良不准听大陆广播,不准与警卫接近。张行端(张学良警卫):他每天吃过晚饭以后,必然跟四小姐要去走一趟,清泉那时晚上没有电灯,吃过饭就要赶快出去啊,用电筒赶快要出去,天黑之前要回,那时候都是点煤油灯,那是很苦的一件事情。(我)结婚的时候,张先生不知道怎么知道,大概人多嘴杂吧,他有一天散步的时候,嘿,你这个小子结婚都不告诉我一声,哎呀,我说我怎么敢惊动您老人家,他说没关系,我送你点小礼物好了,他就叫副官送两张大陆原来那种唱片,唱京戏的,京戏我也不会唱,那你说我怎么办,我唯一的就是说,送我,我觉得这是小东西啊,我就没有给上面报告,这个事使我受影响很大,我五六年都没升级。解说:昨晚一阵潇潇雨,狂风吹去满天云。1950年美国人介入台海,蒋介石的偏安之局在台湾确立,蒋介石的心情平静了。1958年,他在桃园大溪召见张学良,距离溪口一别已经21年了,相对唏嘘,两人都流下了眼泪。死里求生,改头换面,他终于活了下来,走出了深山,回到了人间。歌曲:月儿高挂在天上,光明照耀四方,在这个静静的深夜里,记起了我的故乡。郭冠英:记起了我的故乡,上世纪的60年代,张学良走出了新竹的深山,回到了人间,我见到了他,但是直到1980年代末我才能真正地接近到他,听他谈故乡的事,东北、冰冻、闯关东、张老帅,直奉之战,月下追韩信,郭松龄,这些记忆是下集的故事,欢迎明天同一时间收看《凤凰大视野》。《凤凰大视野》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主持人:姜楠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20:00-20:30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09: 00-09: 35& & & &周一至周五16:15 & 16:50想看更多金牌时评、热点解读、主播风采、幕后猛料?嘘!悄悄加入凤凰私享会(ID:phtvifeng),让小凤君带您走一走凤凰卫视的小后门。&&
[责任编辑:张惟乔 PV085]
责任编辑:张惟乔 PV085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播放数:1810615
播放数:439973
播放数:1386719
播放数:5808920欢迎来到网易视频!
1948年,上海解放前夕,蒋介石开始大量偷运黄金。半年之内,350万两黄金被秘密送到台湾。蒋介石如何做到掩人耳目?
 图纪录:实拍1949国民党撤离南京
最是仓皇辞庙日:实拍1949国民党撤离南京
1949年2月,从前线撤退下来的国民党军队。
http://img4./photo/-31/900x600_A5000QSI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31/t_A5000QSI4T8E0001.jpg
1949年2月,整装准备撤退的国民党军队。
http://img4./photo/-31/900x600_A5000RKP4T8E0001.jpg
http://img4./photo/-31/t_A5000RKP4T8E0001.jpg
1949年2月,国民党军队穿越南京街道。
http://img3./photo/-31/900x600_A5000SBC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31/t_A5000SBC4T8E0001.jpg
1949年2月,从内战前线撤下来的国民党士兵穿过南京城。
http://img4./photo/-31/900x600_AT8E0001.jpg
http://img4./photo/-31/t_AT8E0001.jpg
1949年2 月,脱离与解放军作战撤退下来的国民党军队。
http://img3./photo/-31/900x600_AE0001.jpg
http://img4./photo/-31/t_AE0001.jpg
1949年2 月,南京城撤退中的国民党军。
http://img3./photo/-31/900x600_A5000UJA4T8E0001.jpg
http://img4./photo/-31/t_A5000UJA4T8E0001.jpg
1949年2 月,国民党士兵准备乘船南撤。
http://img3./photo/-31/900x600_A5000VAG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31/t_A5000VAG4T8E0001.jpg
被守护的金属锭,这些金属锭准备运往上海。
http://img4./photo/-31/900x600_AE0001.jpg
http://img4./photo/-31/t_AE0001.jpg
国民党政府准备运往广州的物资。
http://img4./photo/-31/900x600_AE0001.jpg
http://img4./photo/-31/t_AE0001.jpg
守卫装满家具的箱子,这些家具将被运往广州。
http://img4./photo/-31/900x600_A5E0001.jpg
http://img3./photo/-31/t_A5E0001.jpg
椅子等物资也将撤运到广州。
http://img3./photo/-31/900x600_AT8E0001.jpg
http://img4./photo/-31/t_AT8E0001.jpg
1949年2 月,看守待运物资的国民党士兵。
http://img4./photo/-31/900x600_AE0001.jpg
http://img4./photo/-31/t_AE0001.jpg
1949年2月,南京将物资设备装船运往广东。
http://img4./photo/-31/900x600_AE0001.jpg
http://img4./photo/-31/t_AE0001.jpg
国民党哨兵在守卫飞机残骸,这些残骸将被当作废铁回收利用。
http://img4./photo/-31/900x600_A5E0001.jpg
http://img4./photo/-31/t_A5E0001.jpg
1949年2月,成为废铁的飞机残骸,等待被回收利用,运往南方。
http://img3./photo/-31/900x600_AT8E0001.jpg
http://img3./photo/-31/t_AT8E0001.jpg
1949年2月,当时的美国大使馆门前。站岗的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
http://img4./photo/-31/900x600_AE0001.jpg
http://img3./photo/-31/t_AE0001.jpg
1949年2月,阴历中国新年期间,南京街头喜庆的民众,浑不知历史的车轮已悄然转向。
http://img3./photo/-31/900x600_A5E0001.jpg
http://img3./photo/-31/t_A5E0001.jpg
南京街头的孩子们。
http://img4./photo/-31/900x600_AE0001.jpg
http://img3./photo/-31/t_AE0001.jpg
1949年2月,火车站里的难民。
http://img3./photo/-31/900x600_A5E0001.jpg
http://img4./photo/-31/t_A5E0001.jpg
1949年2月,两个中国孩子在南京,眼神中透露出恐惧和不安。
http://img3./photo/-31/900x600_AT8E0001.jpg
http://img4./photo/-31/t_AT8E0001.jpg
等候领取工资的铁路工人,与即将到来的改天换地相比,他们更关心那点微薄赖以糊口的工资。
http://img4./photo/-31/900x600_A5001APU4T8E0001.jpg
http://img4./photo/-31/t_A5001APU4T8E0001.jpg
南京街头数钱的中年男子。
http://img3./photo/-31/900x600_AE0001.jpg
http://img3./photo/-31/t_AE0001.jpg
蹲坐在街角的老人,等候买主来买走他的鸡。
http://img4./photo/-31/900x600_AT8E0001.jpg
http://img4./photo/-31/t_AT8E0001.jpg
1949年4月,从南京撤退的最后三架“CAT”飞机。
http://img4./photo/-31/900x600_AT8E0001.jpg
http://img4./photo/-31/t_AT8E0001.jpg
1949年4月,国民党从南京撤退。
http://img4./photo/-31/900x600_A5001DQU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31/t_A5001DQU4T8E0001.jpg
1949年4月,国民党从南京撤退。
http://img4./photo/-31/900x600_A5001FHE4T8E0001.jpg
http://img4./photo/-31/t_A5001FHE4T8E0001.jpg
1949年4月,一路撤往上海的火车。
http://img3./photo/-31/900x600_AE0001.jpg
http://img4./photo/-31/t_AE0001.jpg
1949年4月,从南京撤往上海的列车。
http://img3./photo/-31/900x600_A5001GRM4T8E0001.jpg
http://img4./photo/-31/t_A5001GRM4T8E0001.jpg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蒋介石“抢救大陆学人计划”的破产
 来源:文摘报 
1948年11月和1949年1月,陈布雷、戴季陶相继自杀。蒋介石预感到蒋家王朝末日的来临。他决定退守台湾,但需要一些文人来支撑门面,于是着手制定“抢救大陆学人计划”。 胡适:抢救名单中第一人 1948年11月,朱家骅、傅斯年、蒋经国等在蒋介石授意下,磋商谋划“抢救”平津教育界知名人士的办法。13日,蒋介石专门派大员飞抵北平劝胡适南下,但胡适以筹备北大五十周年校庆为由不肯南下。第二天,蒋介石两次亲自打电报催促胡适飞南京,并于14日再次派出专机飞北平,实施紧急“抢救计划”。“抢救”对象首先便是胡适、梅贻琦(清华大学校长)。事已至此,胡适这才下了走的决心。 12月15日,陈寅恪、毛子水、钱思亮、英千里等人分乘两架飞机抵达南京明故宫机场。17日,北大五十周年校庆,正值胡适57岁生日,蒋介石夫妇设寿筵宴请胡适夫妇。蒋介石平日请客从不备酒,那天特为胡适备酒贺寿,可谓破格示敬。也许正是出于蒋介石对他本人的礼敬,胡适不得不感到要从道义上全力支持蒋介石。这也是胡适晚年在政治上始终不能与蒋氏分手的重要原因。 日,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率领第二批被“抢救”的学人飞离北平,抵达南京。国民党政府立即授予他教育部长之职。可几天后他便辞职,成了国民政府历史上最短命的教育部长。梅自称是未能将大部分的北平教授接运出来,他感到惭愧。实际上,却是相当一部分学人并不愿意搭乘国民党的飞机飞离北平。 陈寅恪:怕吃小米才南迁 在国民党“抢救学人”的计划中,陈寅恪离开北平,是由于生活习惯使然,因为他更适合南方气候,抑或怕共产党来了,只能吃小米。 陈寅恪一家只在南京住了一晚,第二天便匆匆赶往上海。在上海,他写信给时任岭南大学校长的陈序经,表达了愿去该校任教的心愿。陈序经求才若渴,马上答应为陈寅恪南下广州做安排。1949年1月,陈寅恪一家搬进了岭南大学。 1949年6月,国民党在广州组织了“战时内阁”,其中有两位学人出身的人物担任了异常重要的职务,一是杭立武任教育部长,二是叶公超代理胡适任外交部长。 在这段风雨飘摇的日子里,杭立武一直念念不忘在岭南大学的陈寅恪,他曾多次派人劝说陈序经动员陈寅恪离开大陆,陈序经一直没有答允。到最后,他亲自赶到岭南大学向陈序经摊牌,要陈序经一同前往劝说陈寅恪到香港。杭立武说,如果陈寅恪答应去香港,他马上给陈寅恪10万港币及新洋房。陈序经立刻答道:你给10万,我给15万,我盖新房子给他住。 直到10月初,叶公超主持的“外交部”还在为国民党离开大陆的各色人员办理护照。陈寅恪随时都有机会,但他却始终对这种机会不屑一顾。 张伯苓:不买蒋介石的账 张伯苓先生是南开大学的创办者,他有爱国激情,却不懂政治,在蒋介石山穷水尽之际,他曾天真地愿意助蒋一臂之力,于1948年7月出任国民党考试院院长。 1948年7月,张伯苓到南京履任后,亲历了官场的黑暗腐败,民不聊生,在就任考试院院长不到一个月,就返回天津,以“体弱需静养”为借口,避居重庆,深居简出。 这段时日,张伯苓从报纸上得知天津、北平相继解放,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迅速攻克南京,他深悔一时糊涂,上了蒋介石的贼船。正当他苦闷彷徨之际,收到南开校友来信,信上有一句话:“老同学飞飞不让老校长动。”“飞飞”是周恩来在南开中学学习时的笔名,张伯苓认为,“恩来为人正直忠厚,办事周到”。终于听从了自己学生的劝告,决心不离开大陆。 解放前夕,蒋介石曾三番两次到张伯苓的住地,催促他回任考试院院长,去台湾和美国均可。乘飞机如有顾虑,可在机舱设卧铺,夫人和儿媳都可以随行。后来又派张群和蒋经国来劝行,都被婉言谢绝了。 1949年6月,蒋介石已到了仓皇辞庙之日,他的“抢救大陆学人计划”终于没有像抢运金银国宝一样顺利完成。据后来统计,除了胡适、梅贻琦等十几人之外,原国民党中央研究院80余位院士有60余位留在了祖国内地。(《中外文摘》2008年第4期)
  仅靠一腔热血和情怀,并不足以促使作家拿起笔杆子去创造。从这个角度来讲,网络文学追求市场效益也无可厚非,但一定要有原则和操守。  8月11日,以“网络正能量、文学新高峰”为主题的首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开幕式暨中国网络文学高峰论坛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是连续两年网络安全宣传周的主题,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信事业发展道路的前进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风肃纪力度不减,始终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
光明网版权所有股票/基金&
蒋介石从大陆带去台湾的财富知多少?
  据说,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上海国民党中央银行时,中央银行的黄金、白银、美钞荡然无存。这些钱运到哪里去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一部分被蒋介石分存国外;大部分已运到了台湾。到底有多少?对台湾经济发展有多大影响,至今仍是一个谜。
  1948年冬,“徐蚌会战”(淮海战役)打响,蒋介石国民党政权深知此次会战事关“党国存亡”,因此,调集精锐兵团约70万人与解放军决一死战,以期能守住“首都”南京的北大门。但是,随着战局的发展,“国军”被一一吃掉,蒋介石心知大势已去。东北已经丢了,华北迟早要丢,华东眼看没了,华中靠不住,西南至多挣扎一段时间。惟一的退路只能是与大陆隔海相望的台湾岛可权作“死有葬身”之地。
  后来的形势“不幸”被蒋介石猜中了。经过大陆、海南岛及沿大陆海岸诸岛的丢失,蒋介石只得带着残兵败将近150万人涌进孤岛。15O 多万吃“皇粮”的人口突然涌入,对于当时只有600多万人口的台湾无疑增加了繁重的经济负担。那时的台湾经济在日本占据时代“工业日本,农业台湾”的政策引导下呈畸形发展,大陆内战时期,国民党在台统治恶劣、腐败,台湾的经济并没有得到恢复,相反地,主要经济指数还呈下降趋势,如1949年台湾的大米产量仅为125.1万吨,食糖仅为64.7万吨。
  人口的激增使得财政赤字扩大,通货膨胀严重,批发物价在年一年间陡涨4倍,外汇枯竭,而且还负有1050 万美元的外债,……然而,在这种经济背景下,蒋介石政权居然挺过来了,而且还使台湾创造出令世人公认的经济增长“奇迹”,在1975 年蒋介石去世时,台湾的外汇储备就达到了450亿美元,全省“国民总产值”达510亿美元,这一切其实都有着较深的基础和背景。
  首先是发展基金问题。“徐蚌会战”尚未结束,华北局势已经吃紧,的势力咄咄逼人,桂系巨头互唱互和,大演“逼宫”双簧戏,美国人已开始谋划以李代蒋的“换马”政策,……一切都对蒋介石不利。蒋介石以其“精明”之道,在退守台湾前,玩起了“一箭三雕”的计谋,将国库中的黄金、美钞、银元偷偷地运到台湾,来个釜底抽薪,使李宗仁的代总统“总而不统”,无法控制国民政权的局面,而且没有与“ 和谈”的本钱;丢给将来的毛泽东、政权一个烂摊子,使其难以维持大局;并给美国人一点颜色看看,使他们知道,中国非有蒋介石不可。
  日,蒋介石宣布“下野”,按照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的惯例,失败者可以以“出国考察、休养”的名义出去避避风头。当李宗仁把这个想法告诉蒋介石时,遭到了蒋介石“追随总理革命多年 ”,“现在仍为国民党总裁”,“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鬼”一类的 “严辞”拒绝。李宗仁只得同意蒋介石回浙江溪口老家休养。蒋介石回到故里后,并没有放弃对国民党军、政、财等大权的控制,在住所设立了7座电台,随意指挥,操纵党国各类事务,常常令李宗仁哭笑不得。
  1949年2月上旬的一天,曾任上海市市长、部长、中央银行总裁、时已去职在香港逗留的蒋介石的亲信俞鸿钧,突然接到蒋介石从溪口拍来的电报,要他想方设法将国库中的黄金提出来秘密送到台湾,并叮嘱再三,“千万要守秘密!”俞鸿钧接到蒋介石的密电之后,迅速与时任台湾省主席的蒋介石心腹陈诚取得联系,密商运送黄金事宜。经过蒋介石的秘密布置和调度,转移国库财产的工作开始。
  2月14日下午,一架由香港飞来的飞机在虹桥机场降落,此时上海进入临战状态,机场四周,宪兵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对往来旅客悉数搜查。当头戴一顶黑色礼帽,身穿一袭黑色风衣,鼻梁上架着副金丝眼镜的俞鸿钧一出飞机弦梯口时,立即引起了宪兵们的警惕,他们把俞鸿钧引至候机室,进行了审问。俞鸿钧和颜悦色地介绍了自己的身份,但却拿不出任何证件和证明作说明,甚至身上连张名片都没有带,宪兵们哪里肯信,有的听了他的自我介绍,甚至在心里怀疑他是的“探子”。百般无奈之下,他只好向宪兵提出给时任上海警备司令的汤恩伯联系一下,在电话机旁守候了多时,终于和汤恩伯接上了话。汤恩伯立即派车到机场迎接。这时,宪兵们才知道他不是冒牌货,而是位大“长官”,立即向他道歉,请他海涵。俞鸿钧摆出长者风度,与宪兵们一一握手道别,嘉许了他们格尽职守的精神。
  俞鸿钧在汤恩伯的帮助下,撇开了当时的财政部长兼中央银行总裁刘泗业,直接与自己原来的旧属取得了联系,转达了蒋介石转运黄金的旨意。这批旧属获知老长官的来头和来意之后,立即采取各种方案,将藏在中央银行的黄金、外币、银元做了明细账,告知了俞鸿钧,并协商了安全、可靠的运出方法。安排妥当后,俞鸿钧立即找到汤恩伯,告知蒋介石一切安排停当,只等行动。蒋介石得到消息后,立即致电曾是自己机要秘书、时任联勤总部财务署长的中将吴嵩庆,让他在上海秘密组织运送工作。并指令:所有这些硬通货,全部交由蒋介石掌握,吴嵩庆只对蒋个人负责,在上海运送过程中,不得有误。吴嵩庆接到命令后,立即与汤恩伯、俞鸿钧接洽,布置外运。吴嵩庆的私人秘书詹特芳负责向蒋介石报告外运的国库财产数目和外运详情。
  2月18日黄昏,一艘外表破旧的海军军舰接到海军司令桂永清的密令后,停泊到了上海外滩中央银行附近的码头旁边。中央银行附近的街道,宪兵队奉汤恩伯的命令,临时戒严,过往的行人、车辆必须绕道而行。是日午夜,在一片细雨蒙蒙中,一群由海军士兵化装而成的民工进人中央银行,不声不响地将一箱箱黄金运上了军舰。凌晨4时许,装运完毕,这艘军舰驶出吴淞口,以最快的速度向东南方向驶去。20日中午,这批黄金运抵台湾基隆港,台湾省主席陈诚亲自布置人马负责卸运、清点,将它贮藏在台湾银行的保险库里。这日晚上,俞鸿钧接到陈诚从台湾打来的电报:货已收到。俞鸿钧放心地舒了口气,随即电告蒋介石。随后几天,还是这条军舰将中央银行的美钞、银元从上海运到了厦门,有的放置几天后才运到了基隆。在厦门,这批硬通货由蒋介石的亲信负责看管,最后一批银元运往台湾时,海军司令桂永清亲自押运。库存黄金运到台湾后,蒋介石看着清单,突然想起还有一箱珠宝存放在中央局,当即命令侍奉在自己身边的蒋经国迅速办理此事,将它运抵台湾。这箱珠宝多半系日军侵华期间,汉奸走狗们非法搜刮而来的,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返都南京,对汉奸们进行了逮捕、收审,没收其财产,珠宝落入蒋介石政权手中。蒋经国在上海“打老虎”时,知道它的藏处,所以蒋介石让自己的儿子去办理这事感到放心、安全。蒋经国领命后,迅速潜入上海,然而很快其行踪和目的就让李宗仁的手下侦察得知了。
  李宗仁立刻下令中央信托局妥善保存,没有他的手谕,任何人都不得动用,并将保管这箱珠宝的人调到香港。蒋经国无功而返,就劝说蒋介石:“据所知道的情形,这一箱珠宝已经用了不少,剩余的东西,仅值二三十万美金,我们何必为此区区之物,同人家伤和气”。蒋介石听了,非常生气,指责蒋经国道:“ 你懂什么,到了台湾,当军队粮切发不出的时候,就是一块美金也是好的!”蒋经国被斥责得面红耳赤,无言以对,只得再作努力,但最终还是没有把珠宝取出来,蒋介石为此很不高兴。“无粮不聚兵”,蒋介石尽管已经“下野”,但却操纵着国民党的兵财大权。随着南京被人民解放军占领,战火燃至江南,此时国民党四分五裂,人心惶惶。没有硬通货压阵,金融秩序更加混乱,李宗仁只得抛洒金圆券抵挡,但无济于事,反而抱薪救火,加剧了通货膨胀。
  4月22日,也就是蒋介石偷运黄金到台湾的两个月之后,李宗仁飞到桂林,准备到广州找孙科协商政务,孙科致电给他,要李宗仁拿出钱来才能好办事。李宗仁苦笑之后,只得与蒋介石联系,索取运到台湾的国库黄金,并再次要蒋介石不要过问国事,早日出国。蒋介石对李宗仁的建议厌恶之至,致函何应钦,请他代转李宗仁,其中对黄金一事作这样的说明交待:“前在职时,为使国家财富免于之劫持,曾下令将国库所存金银转移至安全地点;引退之后,未尝再行与问。一切出纳收支皆作常规进行,财政部及中央银行簿册俱在,尽可稽考。任何人亦不能无理干涉,妄支分文。”李宗仁在蒋介石那里碰了软钉子,仍不罢休,万般无奈之下,只得直接致电陈诚,命令他与财政部配合,将运去的黄金送到广州,由政府支配。陈诚依蒋介石的指示,对此阳奉阴违。一会儿说风大浪高,航运不便,一会儿说即使运到大陆也不安全,敷衍了事。李宗仁催急了,陈诚干脆充耳不闻,置之不理。
  蒋介石退到台湾之前从大陆带去了多少美元、黄金、银元?据有关资料显示:“外币约合8000万美元,黄金92万两(其中属蒋介石私人贮藏的有2万余两),银元约3000万元。此外,此时的宋孔两大家族也偷偷地把他们在大陆搜刮的财富近20亿美金(80年代的价格)存入美国的花旗、银行。”
  蒋介石这些运往台湾的财富是从哪里来的?“人民的血汗” ,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1948年8月,国民党政府推行所谓的“币制改革”,勒令国民交出私藏的黄金、美金、银元兑换成“金圆券”,不惜采取军事和特务手段强行索取、没收,不交的甚至被抓去坐牢、杀头。不少老百姓辛苦了一辈子、甚至是几辈子攒下的硬通货一夜之间变成了印有蒋介石头像的面值为50万、100万不等的纸币。而随着战局的紧张、银根的收缩,这些“金圆券”一夕之间狂跌几倍、几十倍,甚至千倍,老百姓欲哭无泪,这也是国民党政权不得人心,最终垮台的原因之一。蒋介石运往台湾的这笔钱财,在今天看来兴许不算大数目,但对当时台湾的750万人口,对当时的金、银、美钞的实际购买水平而言,却是一笔巨额财富。正是靠着它,蒋介石才稳定了台湾的金融,控制了物价的上涨,支付了150万文武职员的工资、军饷,一句话,稳了当时的军心、民心。当然,蒋介石把它的作用看得更大,认为这是“反攻复国”的资本。
  2.美元与侨资
  在20世纪中叶,台湾的经济能够迅速的恢复和发展,除了蒋介石从大陆带去的巨额财富外,还有另外两大重要来源,即美援和华侨捐款。
  1950年6月,美国发动了侵朝战争。6月29日,美国第七舰队的6艘驱逐舰,2艘巡洋舰驶人台湾,开始巡弋台湾海峡。美国政府视台湾为其全球战略,特别是(,)战略体系中的“不沉的航空母舰”。美军在朝鲜战场失败后,为了封锁和遏制中国大陆,建立起马尼拉台北东京汉城的所谓“太平洋防御体系”。1965年到lpo3年,美国卷入了越南战争,台湾对美军的地位显得格外重要。从1950年到 1973年的20多年时间里,美国提供给台湾的各种经济援助达20多亿美元。195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共同安全法案”,向台湾当局提供大量“援助”,总称为“一般经济援助”,包括“军协援助”、“防卫支援”和“技术合作”,其目的在于帮助蒋介石和台湾当局稳定当时的台湾社会状况,因为此时的台湾“人口激增、生产凋敝、物资蒉乏、物价飞涨”。由于当时蒋介石的台湾政权无力偿还,此种“援助” 实为赠送。两年后,台湾经济在“美援”的帮助下,趋于稳定,转入恢复发展时期,“美援”的目的转向支持台湾经济自给自足,弥补财政赤字。美国国会修正了1951年的“共同安全法案”,规定,以剩余农产品售往台湾,收取台币,并将售得款项赠与台湾使用;拨款的一部分由台湾采购美国剩余农产品,在台销售后收取台币,再将它赠给或贷给台湾当局;美国向台湾提供剩余农产品,台湾可用台币购买,所得款项贷给或赠予台湾,依照美国政府指定的用途予以使用,不得另作他用。
  1957年开始,由于台湾的经济和货币的运行情况呈良性态势,“美援”转而扶植台湾经济发展,美国政府在“共同安全法案修正案”中增设“开发贷款基金”项目,把原用于防卫的援助转为发展各项工矿建设,并改为贷款方式处理,这种“开发贷款”一是为台湾经济由“进口”向“出口”作准备;二是为美国的私人资本进入台湾市场打下基础。这种贷款由于利率较低,偿还期较长,并没有给台湾的财政造成负担。1961年,美国对台援助由“一般经援”向“开发援助”转变,美国向台湾的贷款其条件、利率逐步按国际金融市场的规则进行运转。lop年5月,美国政府声明将在1965年6月终止对台湾的经济援助计划,实质上,美国对台经援直到1968年才完全停止。“美援”加入到台湾经济运行过程中,稳定了50年代的台湾经济、社会秩序,1951年台湾的通货膨胀率由1950年的400%降至66%,1952年降至23%,1953年降至8.8%,1954年降至2.4%。“美援”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还平衡了台湾的外汇收支。
  蒋介石退守台湾岛后,打着“总理信徒”、“三民主义”、“中华民国”等旗号,加上当时许多海外华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不了解、误解,所以不少人出于各种目的向蒋介石和台湾当局捐款献金,这笔数目在当时达近10亿美元。 1958年到1962年间,台湾当局对原来的“进口替代”政策进行了调整、改革,先后颁布了“改进外汇贸易方案”、“外汇贸易管理办法” 、“奖励投资条例”、“技术合作条例”等政策、法规,吸引华侨投资,外资企业进口自用机械设备、原料、半成品等可一律予以免税;合资企业开业后5年内可免除营业税、商品税及企业所得税,5年后的企业所得税仅征18%。1964年到1973年,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政策性调整,仅仅10年间,就吸收侨资10.25亿美元。华侨的捐款及投资对台湾在蒋介石时代的经济稳定和初步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07/04 09:4006/20 07:19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蒋介石为什么退守台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