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模拟,真的没有前途了吗

当前位置: >
教师,真的有前途吗?
时间:来源:南京教育成才网作者:媚媚点击:次
& & 很多人都说,如今的年代,做教师职业的很好,工作轻松,薪水高,上上课,做做家教,每年两个长假,不要太好。想问事实真是这样吗?下面看看一位教师对自己从事多年的职业的总结,也许你也会认为教师职业前景堪忧。
& & 他说: 教师也有三六九等的!等级从高到低,民办公助(如:立&、草&、平&,苏州名校)、纯民办(如:通&)、纯公办、民工学校。同校教师比,绝对的以老教师等级高过年青教师,但讽刺的是主课教师却没有辅课教师活得滋润。
& & 如果你不幸是纯公办(不太会是民工学校的吧?)的年青的主课的教师,那么下列情景请你对照,如果还没有碰到50%以上,恭喜你!太幸运了!
1、第一年试用期,估计是所有单位中试用期最长的。一年之内很多福利只有一半,你大概只算半口人吧;
2、第一个月拿工资,&哇!有800多!按这么算,奖金应该起码有个1600吧&。月中奖金来了,有个300不错了。一年后,总收入增幅不会超过10%;
3、工作时间7:45-17:15,午饭时间11:30-13:30,&不错,不错,工作时间很短嘛&。但你真正给你吃饭的时间也就半个小时吧,还有的时间都是找学生谈话,面批作业,甚至中自修上课啊。17:15后还得重复中午的事情,问题是还没有加班费,完全属于义务劳动。
4、校领导像唐僧在悟空前唠叨一样,&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学生学不好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你的方法(方式、途径&&)不对,学生学的好,是学生自身比较聪明&;每周三下午教师例会,如同女子例假般准时。还不知道讨论个什么东西?反正是例行公事吧。有时还时间奇长,害的你好几天缓不过气来。当前说的最多的应该是恐吓你下岗之类的话吧;
5、学校的政策一天一个花样,今天学兄弟学校(洋思之类)的经验,&请全体教师前去取经、学习、听课&。明天要搞双语教学,&希望全体教师尽可能的用双语教学&。最新通知,明天搞&研究性学习&,研究课题&史前恐龙灭绝原因探究&;
6、评价工作的唯一指标是,学生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其它的亮点一概看不见;
7、职称的升级,全部系于几篇狗屁不通,无事呻吟的所谓论文上。还好现在网络发达,还有几个人会原创;
8、学校开办的所谓班主任、教学、教育、新课程培训班,全都针对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最夸张的是计算机培训也针对年青教师。真希望自己明年就36了;
9、好容易下决心要炒了学校,办公室主任也不知道哪儿拿出一份赫然有你签名的卖身合同,&违约!赔钱!&。下楼时,确认了一百遍,那卖身合同几时签的?怎么这么眼生?好像没有副本在自己身上;
10、人才市场上转一圈,学历倒是全部符合,好歹也是个大学生,应该没有问题吧。&是做教师的?不好意思,请到其它公司看看吧&。也不知道为了啥原因歧视你,估计是档案管理的问题?
11、回家反思,自己除了会上课,还是会上课。人家要的是技术,自己的技术全在一张嘴上。手无缚鸡之力,做苦力也没人要,还不如隔壁技校电工出身的小子;
12、自荐简历上着重突出的只有&良好团队合作能力&;
13、学校今年新招的学生只有去年的70-80%;
14、同事中有能力的人全跑了,责备自己当初怎么没好好读书,或者索性就是个文盲;
15、好不容易得到领导垂青做了班主任,自喜着又向着高职称迈进了一步,却不料同学会时候90%以上的人说自己变得罗嗦了,因为总是要求朋友把脚边的纸屑捡起来扔到废纸桶;
16、同事之间永远没有矛盾。没有明枪,全是暗箭,到底是读书人嘛。有时候恨恨的想找几个人暗地里截了对方往死里揍;
17、工作一年后,如果你是女的就会想,&绝对不嫁做教师的男人!&,如果你的男的就会想,&下辈子再也不做男人!&;
18、工作两年后,发誓怎么也要脱离苦海;
19、工作三年后,嘿嘿,可以欺负新丁了;
20、工作五年后,认命了;
21、退休了,奇怪为啥前辈们拿的是退休工资,自己却拿养老金,差好多钱。
& & 看了这21条总结,你是否对于报考教师证犹豫了呢?又或者感同身受呢?想说,任何职业都有难处,每个人的想法不同,对待工作的态度、想法也会不一样,如果你真的因为别人的想法儿动摇了报考教师证的心,那只能证明成为教师不适合你,这样的你如果日后成为教师的话,那么对于你,就真的是教师职业前景堪忧了。
& & 更多教师证相关信息:
信息来源&&
最新教育行业资讯
期待您的关注做模拟,真的没有前途了吗?
| LinkedIn
近来闲来无事看了一下招聘网站,发现电子行业工程师与互联网工程师的差距越拉越大,颇感凄凉。而在电子行业内,不同岗位的待遇也千差万别。就好像模拟这个岗位,从2007年走到高峰以后就一直往下走,待遇感觉也逐渐抛离。在与朋友讨论这个问题的同时,朋友甩过来水木社区上的一个讨论,我们来看一下大家是怎么看待模拟待遇式微的这个现象:
回答者:icore
现在做模拟的兄弟很多是给当年的老炮给忽悠来的。
什么模拟是艺术,什么格雷,拉扎维,艾伦,三森吹的像圣经。还有什么bob pease,widlar江湖人物一般的个人传记,本版也是帮凶,什么模拟ic的九重境界,左一个jssc右一个isscc。一帮胡子都白了的人天天叫嚣世界本质是模拟的,所以模拟无比重要。难道不是心里很怕才在那给自己打气?结果就是00后入学的大量ee master都跳了这个坑。但实际上这个领域90年代就爆发了,95年之后就逐渐下坡了,00年代已经夕阳了。
说到底还是对于国内来说所谓的模拟线路的设计技巧本身的重要性越来越低。你费了很大劲用普通cmos做了个低噪op,结果指标还不如别人用特殊工艺5个管子搭出来的。
Linear、Maxim一堆的ic结构都是很老的架构,但是就这样的,国内又有谁能做出来呢?
结果就是你行我也行,你不行我也不行,power的红海里一起杀,公司都没钱挣,还能给员工开高薪?
回到近几年火热的soc,其实这块负责analog的也好不到那里去,他们无非就是ip维护工而已。
只要不是超高端的产品,烂点也无所谓,后面的用数字算法补救,无非功耗大点。且每个公司的坑也就那么几个,哪像数字,做个后端大公司都百来号人,
所以这对模拟来说又是一个掣肘。
回答者:northsky
“模拟越老越吃香”与“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是一样的
(我大生物招谁惹谁了?躺着也中枪!)
回答者:icpioneer
据我观察,两电和东南、复旦的学生做模拟的多,一些老师还是不断的在忽悠学生学模拟,这是很不负责的。
在中国模拟的坑:TI就几个(还要求其高,累得半死,都去TI么?不靠谱), ADI现在需求也非常少,MAXIN在中国就撤了,LT就从不打算在中国弄。其他Fairchild和NXP都在卖。所以……
其实,模拟本来就外企待遇好些,现在环境这么衰,而且会继续衰下去,可以预测模拟待遇能会好么?
我们看看国内做模拟IC都是什么角色——海龟创业的觉得自己NB,所以给不了好待遇,其实证明90%海龟不仅公司运营不好,产品也不行,他们大部分就是忽悠政府钱的,这个在苏州等长三角城市较多,现在蔓延到内地了。
国内抄片子的公司更不舍得花钱(否则为啥抄芯片),可是但是他们舍得在版图和应用工程师上花钱(这就尴尬了)。
这样看下来,模拟需求大户(也就每年10-20个人的需求量,和数字比非常可怜)就剩下没几个了:华为海思,还有foundry做IP的。
真实情况是,现在做IC产品的岗位数量和待遇几乎没有foundry做IP的高了,这非常悲哀!
之所以写这些,是告诉你们中国的模拟芯片业现状非常残酷,不要迷信导师、不要迷信论文、不要迷信学校,你好看清行业。
复旦设计牛在混合信号模拟,可是这样的公司非常少,所以一些高混合信号的最后出路都去做SOC或者IP了。
前几年做电源的多,现在价格杀成红海,模拟IC待遇估计和软件比差一半,和混合信号比也差,和应用比(比如海思,哪怕LED的烂行业,做AE的都比IC的爽,其实AE技术含量非常低,大家都懂)前景渺茫!
所以信息封闭的两电同学们,不要以为上海IC很发达,其实从2000年后一直下滑,而且需求也没有多少,所以能转互联网最好,否则转数字、转应用,千万别掉火坑!
回答者:qko
对于模拟来说,尴尬不在于待遇有多差,而是模拟转行也比较难。不像数字还可以往系统甚至互联网发展。
模拟的知识在其它行业基本用不上。
个人认为进模拟这行都是脑子进水,而忽悠人进来的良心都大大的坏。
回答者:ycong2
其实模拟当年也真辉煌过我记得十年前 3年工作硕士可以要到主管以上职位薪水16k起步比现在高 。
结果导致三年大量硕士转学模拟接着差不多2012年毕业 。
你要知道这是个很小且萎缩的市场消化这些不能转行的人要十多年 。
回答者: icore
补充一点,在我看来,绝大部分的模拟从业者在国内就只能从事模拟电源、驱动芯片
这样薪酬不太好的工作,能够做到有技术难度的工程师,本来就是凤毛麟角。而何谓有技术难度?我的关电视,纯analog的难度就不在设计,而在工艺封装。你要说mixsignal倒是还有点存在 感。
可是,就这些薪酬不好的破岗位要求还都很高。不说互联网了,数字后端里一堆的本 科,不知名学校的硕士,哪个薪水不比模拟低?模拟进个TI要过五关斩六将,数字后端 想换个地方不跟玩似的。
既然开启了这个话题,意义就是要让还有的选的学生认清行业现状,及时决断,analog 确实没落了,从业者也供大于求了。
还有人在鼓吹模拟越来越吃香,模拟是艺术,模拟才能决定产品的差异化,这些人绝对的实在害人。
能数字化的一定会数字化,现在不能数字化的正在努力数字化。现在中型的模拟公司已 经越来越少,就连maxim也在找并购的出路。
纯analog的产品肯定会永久存在,但是能够存在的原因是因为process,package, reliability,而不是你用了什么牛逼的架构。
否则,现在拍照技术这么牛,那么多做反向的,不是lt maxim等等早该关门了
回答者:PrimeTime
前面有位答主认为:“电源迟早也会被数字吃掉。现在180nm制程的纷纷成熟,以后内部的补偿,控制全部都会数字化。”
但我却认为数字化也得模拟工程师设计系统不是 ?所以说如果你只会调运放、比较器,早晚被淘汰 。
其实不但模拟,数字前端目前也一样需求萎缩,因为IP化太严重了。
模拟以前没多少IP,都得自己设计,还好,现在模拟IP也大行其道,归根到底 就业需求萎缩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无法获得比较优势 。
以前模拟无法IP化,那么我做的挫一些,靠销售的关系,FAE的支持,价格的便宜,也能卖得不错。
现在有IP了,模拟工程师就要直面世界范围内IP vendor的竞争了, 你做的东西比美国的差,我有销售渠道的,何必雇你来做呢,买IP不就完了?
因此模拟的现状是产业发展、分工越来越细的必然结果,说白了,想挣钱,就得有比别人牛的本事 ,想傍着别人挣钱,自己混日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回答者:vincy
现在的行情,模拟确实水深火热。不然也不会不停的出现并购,无非是大家抱团取暖,顺便消除一些有实力的价格竞争者,保住gross margin。
但是看完所有人的态度,是不是也过分拘泥在现实了。
国内看,普遍的薪水确实不高。但同时有另一个现象没人提到,就是普遍的水平达到多少了呢?
国内有好的设计师,但真真也是凤毛麟角。不说刚刚毕业的junior,就是工作3+、5+的,多少人能发自内心的说一句————模拟电路我做明白了。
反正我看到的,绝大多数都是属于那种只知道看书抄结构,仿真看结果的水平。模拟这一行如果说还有它的价值点的话,应该是存在于八边形法则的trade off————怎样可以模拟系统最优化,要分析和模糊判断。
不然的话,仿真器能够做到的事情,花钱要designer来干什么?
和一个公司的CTO聊过,大家平时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我试试or我仿一下试试。
十几年前听一个美国牛人说过一句话:SPICE is only a tools. Iam designer.
很明显看出来区别在哪里。
回答者:napoleon223
其实我觉得这个现状和国内的一些实际情况有关的。
很多公司都是急于求成,不管是老板,还是技术经理,只求结果和速度,好多研究生导师也是自己开公司的,教学生就是让你打杂或者直接做后端提取,工作习惯就被养成了,如果你不自己好学,靠自己沉下心来做技术,多加班,怎么能积累起来,模拟又属于特别需要积累的。
不过,换个角度看看,现在社会那么浮躁,房价涨物价涨,又有几个人能够静下心来做事?也就是做事得过且过,这个数字还不是一个两个。屁股决定脑袋,怎么去激励员工?靠员工自己的主动性,那你就只有自求多福了,别人只是打工的。
回答者:vincy
针对楼上napoleon223的回答,我做一些补充:
是这个意思。而且某些现象的源头从扩招就开始了(引别人原话)。
软件那边是不是重复劳动就可以我不知道也不做评论。
只是想针对前面大部分的留言态度,说一说反方向的态度(用心够水平的比例真心太少了,我们不能只看别人的繁华看不到别人的苦。还是那句话,我不比别的行业,但同行来说,中国模电从业人员的水准比美国差的不是一点。作为企业来说为什么薪资要拉近。要知道现在我们已经比台湾的薪资水平高了)。
如果只是图轻松惬意,仿仿真凑个数,那现在的平均薪水还真算不上差。
反之,如果真的用心了,水平也够了,叫冤是必须的。纯技术,现在这个行业良莠所得的差距真的不是特别大。
不过好的现象是,随着下游产业链的需求提高,中国模电设计的要求也逐渐的上来了。
至少我这里,是想让努力和收获成正比的。
PS:真正以市场为导向的人,其实不会是得过且过的(外企高层们差的是看透中国现状,让努力和水平体现出差别),得过且过的最容易从中层或者底层开始,因为拿钱做事吗。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你做的成比高或性能差,就卖不掉(我承认销售的力量,但每个公司的销售都有自己的路子,谁也差不到哪去。从长远看,尤其是未来的需求,还是要回归产品本源)。
曾经看着一个公司的CTO对着一个最简单的BG跟我说:我一直在琢磨,怎么能做的更小一点呢。
回答者:PrimeTime
补充一点看法:
很多人想的无非是想中等努力、中等工作能力下,选择哪个职业更舒服。
但我认为这个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不做到最好,就会被淘汰 。
举个例子,以前我想自己娃长大以后做个出租车司机就挺好,米国鬼子再牛也不会跑中国来跟他竞争 。
但现在看,10年以后司机可能就被自动驾驶完全替代了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把局部的劳动力竞争变成全球化了,大家以后拼的是谁的机器做的好,谁的AI做的好,形成优势后扩张和复制很容,一个市场老大吃肉,老二喝汤,跟IC一样
以后你想中等努力,就会被用最高努力的人用人工智能和创新替换掉 。
比如做电源,现在就有开发EDA工具来代替研究生,让农民工也能设计电源芯片的公司了 。
人工智能发展的整体趋势是整个地球的工作效率在提高,单大多数无法做前沿创新的人只能获得一个平均福利。
这个平均福利会越来越高,但是如果想获得比别人高的收入,那就要做到最前沿,做创新 。
模拟和IC因为一直是全球化竞争,所以这个趋势更明显一些 .
其他行业也会一样,互联网也很快就会这样,比如Uber和滴滴的竞争。
回答者: piero2100
关于这个问题,我有话讲。
一个项目,老板又不给人手,又拼命催时间,还要求一次成功,还有几个不靠谱的傻X一样的做数字出身拿PLL当分频器用的项目经理对你指手画脚。
你说说我们该怎么提高技术积累??
每天都是疲于应付这些傻X一样的问题,给项目经理讲解模拟模块的工作原理,好让他设计spec,并且还要对于傻X一样的spec提出自己的建议。
老板还没事催进度,为什么这么慢,我们要做的比TI好,比TI便宜。TI是45nm的,我们就要用90nm的才能比他便宜。还要跟老板解释为什么90nm的做不了,功耗、速度、面积都下不来,为什么下不来。
我就kao的,都拿IC当房地产了。这就是中国IC,你拿什么赶超美国、台湾。
回答者:linyj
一石激起千重浪,很多潜水的大牛浮出水面。“做模拟的”前景悲观?我也说说自己的认识,供大家批评。70后,说话比较过气儿,大家见谅。
模拟本质上需要面对和解决现实物理世界相关的问题,数字本质上需要面对的是经过一次打包和简化的物理世界(标准单元的模型简化到只关心功耗,时间和面积)和信息世界的混合体,软件本质上面对和解决的是信息世界的问题。
“做模拟的”相对于数字和软件最大的优势在于不惧怕和物理世界打交道。物理世界相对于信息世界来说更加非线性,强耦合和复杂,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模拟工程师觉得转数字很容易(虽然他们从来没转过),但是很少数字觉得转模拟容易的原因。解决的是更加复杂的问题,但是为什么没有转化成直接的收益?个人觉得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是foundry+design house的分工模式限制了模拟工程师发挥的空间。模拟很大的竞争力来源于器件。但是在现在的分工模式下模拟设计被等同于只是使用foundry提供的器件做电路设计,而foundry提供的工艺和器件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因而模拟工程师很难创造出独特的价值。
以power为例,如果你对工艺和器件很了解,可以帮助foundry优化Ron或者器件耐压等级,那么你对于公司的价值就大大提高了。中小型设计公司不具备和foundry合作开发的条件,但是如果你对各个工艺了解较深,可以决定设计采用哪种工艺最有利,那么你的价值也很大。除了标准CMOS,很多特殊工艺都是模拟工程师的专属乐园,数字和软件进入门槛很高。例如bipolar,DMOS,MEMS,可以和MOS集成的GaN等等。
模拟工程师要增加自己的价值最好和搞工艺的搞器件的坐在一条友谊的小船上。
第二个原因是学校教育在专业上老化和窄化。教材以Gray老先生和Razavi的居多,虽然书作为基础很好,但是这个都已经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内容。大家都懂,学会了只是入门,不产生任何价值。Cutting edge的技术因为懂得人少,所以很有价值,但是学生(尤其是硕士生)能接触到cutting edge的机会太少。
大部分国内公司还处于中低端,所以从业者能接触的也不多,因而能通过掌握先进技术增加自身价值的机会也不多。不过无论如何,了解和追踪本细分行业内的cutting edge ,掌握一些大部分同行都不知道的小秘密可以增加自己的价值。
专业的窄化也会成为增加价值的瓶颈。很多人把模拟窄化成模拟电路设计,甚至窄化成某类经典电路设计,那么价值自然受很大限制。行业经验是增加自身价值的法宝。做RF的需要模拟+通信;做汽车芯片的需要模拟+可靠性;做信号处理的需要模拟+算法。总之功夫在诗外,使用“模拟+”的策略会很大程度增加自己的价值。了解自己的细分行业,成为针对某个行业的芯片专家会大大增加自己的价值。
怎么了解一个行业?要和AE和客户方的研发坐在一条友谊的小船上啊。
从做技术的角度而言,我把模拟分成这样几个层次:
一是书本上讲的电路设计可以在工作中有针对性的customize,这属于入门级。
二是本细分行业内同行懂的我也懂,这属于中级。
三是我懂不少同行不知道的小秘密,这属于高级。
四是随时关注上下游有可能带来颠覆的技术,因时而动,引领本行业发展方向。这个属于专家级。
从职业发展的角度而言,模拟工程师的空间很大。纯做技术用10-15年达到专家级速度真不算慢了。
过去国内公司做中低端,一方面是自身资金技术限制,另一方面客户也是以中低端为主。现在客户开始向中高端升级,国内IC公司资金也更充裕,那么公司是否能向中高端升级就看有没有高级到专家级的人才。
综上,我相信“做模拟的”只要不画地为牢,自我设限,那么职业上的前景不会太悲观。
回答者:hitision
楼上linyj的回复真好。同时我也明白在中国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模拟技术难以提高的原因了:
工资稍微比数字少一点然后就叫嚣着让大家转行,模拟时需要积累的,没个10年谁敢说懂模拟?
在中国,很多人有一年两年规划,而绝大多数人没有十年,二十年规划。
看到这群喷模拟的人,真让人感到失望。
回答者:WillySansen
针对楼上 hitision的回答,我认为,十年才懂模拟的话,还是转行吧。
况且这个得看人,不愿意花心思不愿意拓宽范围的人,做十年也只会一个block(真见过,十 年做filter);相反的人可能五年就能独当一面 。
楼上说到底是数字高、模拟高还是RF高,我到是认为不能直接创造金钱的,都是打工仔没 啥好比的,要直接创造金钱,无非就是能直接做出市场上卖得掉的产品,成本低和性能好 总得挑一样;
能完整地从spec到产品的人,确实不多见 。
回答者:icore
我又来了,因为我看到很多人对模拟是真爱,并坚持认为模拟并没有没落,认为模拟还是很重要,很多从业者待遇差是因为不够努力。
但我冲动想说一句——就是因为analog不那么重要了才导致了薪酬水平的下滑。而不是说analog的从 业者不够努力。
所以我觉得就应该让更多的后来人知道模拟是艺术和九重境界是骗人的,实际就是这么凄惨,然后大家再抉择,还是选analog的那一定是真心热爱的。
大多数持悲观态度的人其实大多都是做了10年以上analog的,实际中不见得比你做的比 你差。但是技术发展的趋势明明白白的摆在那里。
这就好比bipolar升级到cmos,这个过程之初还不是一堆的人坚持cmos替代不了,cmos 做不了analog。但是bipolar会不会完全消亡?必然不会,剩下了就是替代不了的,但 是必然也是技术含量高的,由于难稀缺,这个剩下的高手必然过的滋润,但是高出不胜寒,这样的位置能有几个?再说一遍我们讨论的是趋势,是平均,那么大量的人如果只会bipolar不会cmos就只有被淘汰了。
同样的你做DCDC不停演变,电压模,电流模,cot,但是如果全部dsp来处理了,那是不是只会做电流模的人就要被淘汰了?难道每个人都能成为dsp和power部分的接口?显然不是 。
晶体关淘汰了电子管,cmos就一定不会被淘汰吗?
所以说啊,你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考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啊。
回答者:vincy
针对楼上的观点,我也要一些看法:
CMOS被淘汰了,我们就会被淘汰吗?这想法太单纯了吧。
据我所知,当初站在CMOS设计顶端的那些人都是从BJT过来的。
我就亲身收益于从电子管时代过来的老工程师(某公司模拟总监,非学校老师)。至少到今天,我对模电的很多理解只能说和人家暗合。一些看似很古老的理论和数据,慢慢的你才能体会当初不理解只是说明你还不理解。
不是说工艺和技术不会进步,而是说随着它的进步,我们也会跟进(这才是我认为模拟比较苦的一点,你的脚步不能停)。
相反,真的有人认为以后的电子只需要数字设计和工艺了么?这把集成电路就看得太简单了吧。即使很多年前,Intel的工程师也不是在那里写写verilog就能交差的,很多人都是有很深的“模拟功力”的,纵使他没有做过模电设计。即使现在最好的device工程师,也不是把接口device弄好就一马平川,万能匹配了。
我的感觉刚好和您相反,也许以后各个工种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不是纯粹的数字电路设计和工艺设计,而是复合型人才会更有市场和用武之地。那么这种人从哪里来?还是看个人吧,我见过对器件有了解的数字工程师,也见过可以反过来指导模拟设计的layout工程师和device工程师。我的理解中,模拟电路设计刚好跨接在几个工种之间,是从系统直到device、可靠性分析的综合trade off,而绝不仅仅是电路设计和仿真这么简单的一小撮。或者讲,只会盯着电路(更low的是盯着仿真器)的工程师(不能从系统甚至客户体验去理解真实的设计目标,不能从device的物理机制理解它的工作原理进而考虑版图和电路的设计细节),绝对做不好模拟电路。
再进一步说,即使有一天半导体行业被淘汰了,大家觉得新生的行业代替者,会由谁去奠基(设计环节)?谁去引导那个行业的设计起步?靠从白纸一张起步的新新人类吗?还是对signal流有了解、对数据分析的物理层有理解的一批人。————对不起,毕竟对所谓的未来替代者我不确定是“谁”,所以难免语言狭隘。
近年模电的平均待遇是不好。之所以我不是那么关注平均,可能是和我入行时对这一行的理解有关,在我的概念里,模拟电路设计是我所能接触到的行业中最难的一个工种。既然我认可了他的起步高和困难,我就默许了这样一个概念————做就要做好,如果是在水平不济或者不想吃苦,尽早改行。
————现在的行情也不好,传导到就业问题。老板想要水平高的人,但水平高的人凤毛麟角他遇不到,所以更不想在个别人身上花大钱(赌他真的水平高出一截),还不如差不多用着“3个臭皮匠”。反过来,市场没那么大需求小朋友们找不到工作或者更不会努力。所以大家都自己把握自己吧。
这一行不是那么重要了,这是真的。但和你分享一个好的感觉:(至少对于现在的国内行情)客户端系统设计的水平真的还有不少并没有起来,刚刚处于从copy到自己设计的过度的阶段,很多东西够用就好,提不出很高的需求。既然够用就好,那真的就不是很重要,但慢慢的,他们会遇到一点点的麻烦,之前够用的东西已然不够用了,这时候模拟也许会慢慢重要起来————所有的这些并不是编故事,也不能代表所有的case,只是我在工作中的一点感觉。
PS:其实我对模电谈不上热爱,相对这伟大的事业,我可能更爱money。说的有点乱,见谅 。
回答者:jiayezhou
个人觉得,由于种种原因,ic模拟设计流程比较像手工艺品,比较依赖技师的个人能力,不容易大规模复制优秀的产品。但是这并不代表模拟是最难的工作,至少我不觉得模拟工 程师对思维能力的要求高于数学工作者--模拟需要掌握的最难的数学推导是什么?最难的物理知识是什么?最难的算法是什么?
模拟工程师可以多了解系统,但是随着大规模数字电路越来越廉价,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芯片是由数字部分的功能定义的。
回答者:cmoster
从业这么多年,感觉模拟工程师的成长,严重依赖于所从事的项目和所在的公司。
模拟工程师再勤奋,做过多少项目仿真,并不能提高自己的身价。
只有那些被silicon proven,mass production proven,market proven的经验才能让你卖个好价钱
如果一个模拟工程师运气不好,毕业后没能进入一家有前途的公司,做一个有市场的项目,他就没办法进入到更高的层次,最终只能流于平庸,各人再勤奋也没有办法。
写在最后: 虽然广大从业者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或多或少有些怨言,这跟大多数人的做一行讨厌一行的本性是一样的。但毫无疑问,模拟电子技术作为电子产业的根本,在现在乃至将来也一直会有一席之地的,特别是在中国大力支持半导体的前提下,我们理应对模拟,对半导体抱有积极的态度,为中国半导体的崛起贡献一份力量。
欢迎留言讨论~
模拟相关职位推荐:
Powtech 华润矽威
20-40ko上海o5年以上o硕士及以上o全职
推荐奖1600 签约奖 1600
25-50ko北京o5年以上o硕士及以上o全职
光梓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20-40ko上海o5年以上o本科及以上o全职
15-20ko苏州o5年以上o硕士及以上o全职
10-15ko上海o3年以上o硕士及以上o全职
摩尔精英,全球半导体职业机会 Looking for more of the latest headlines on LinkedIn?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