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红军建立的中国第一支足球队军队叫第四军,不是第一军

长征中第一支到达陕北根据地的红军部队是哪一支?
  核心提示: 毛泽东后来曾经评价说:“徐海东之由陕南经陇东入陕北,乃偶然做成中央红军之向导。”
  原题:《红25军与陕甘红军会师》
  陕甘苏区,位于陕西省和甘肃省的交界地区,包括陕甘边和陕北两块革命根据地。这块苏区是历经艰难曲折而发展起来的,也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全国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革命根据地。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陕西省委先后发动了清涧起义、渭华起义等,举起了武装斗争的旗帜。1932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成立,谢子长、刘志丹、阎红彦先后任总指挥,在陕甘边开展游击战争。同年12月,陕甘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开始创建苏区。至1934年11月,形成了以南梁为中心的纵横各七十公里的陕甘边苏区。与此同时,陕北地区的游击战争也逐步发展,开辟出了陕北苏区,并于1934年底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27军。1935年2月,中共陕甘边和陕北特委举行联会议;决定成立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和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在刘志丹的统一指挥下,红26军和红27军相互配合,粉碎了陕、甘、宁、晋四省军阀发动的第二次“围剿”,解放了延长、延川、安塞、靖边、保安(今志丹)六座县城,使陕甘边、陕北两个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革命力量有了新的发展,主力红军发展到五千余人,并成立了陕甘边工农民主政府和陕北工农民主政府。到1935年9月,陕甘苏区已在陕甘两省的二十余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拥有人口约90万,为中国革命保留了一块巩固的根据地,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主力由南方向北方战略转移的立足点。
  1935年9月,红25军率先结束长征,到达陕甘苏区,与陕甘红军胜利会师,从而拉开了各路红军会师陕北的帷幕。
作者:曲爱国 张从田
编辑:未网新闻杨露
&未来网为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下属中央级新闻网站 如有新闻线索请发邮箱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18: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17: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16:52
来源:中新网  15:17
看新闻不过瘾来这里吐槽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号-1
&&|&&&&|&&客服电话:010-|||||||||||
图为授旗授牌现场。刘从武 摄
6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湖南宜章承启红军小学授旗授牌感恩捐赠仪式在湖南宜章举行,这是全国第132所、湖南省第7所红军小学。宜章这片革命老区,是朱德、陈毅领导湘南起义的策源地和首义地,涌现出了邓中夏、毛科文、张际春、陈光、胡少海、欧阳毅、曾志、彭儒、肖新槐、吴仲廉等20位军级以上著名英杰。
标签:宜章 中国工农红军 湖南 红军 陈光 (原标题:中国工农红军湖南宜章承启红军小学授旗授牌)  日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成立
  日,放弃进攻南昌的红一军团与从长沙撤出的红三军团在浏阳永和市胜利会师,两个军团合并,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委,杨岳彬任总政治部主任,朱永卿任参谋长,同时成立了中共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和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毛泽东任总前委书记和革命委员会主席。
  红一方面军下辖一、三军团,共有3万多人。核心提示:中国共产党党员、老红军,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表彰为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的扬州军分区干休一所正军职离休干部&&刘应启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4月7日9时40分逝世,享年104岁。
刘应启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锦岭,原题为《104岁老红军刘应启病逝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共产党党员、老红军,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表彰为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的扬州军分区干休一所正军职离休干部&&刘应启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昨天上午在扬州殡仪馆举行。刘应启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4月7日9时40分逝世,享年104岁。
南京军区党委、江苏省军区党委送来花篮、花圈。省军区副政委刘战勤,市领导谢正义、朱民阳、洪锦华、袁秋年、陈扬、许建树、
陈卫庆、张宝娟,扬州军分区司令员王宁等,以及扬州军分区机关及各人武部和干休一、二所干部、战士、职工代表,扬州军分区干休一所老干部和遗属代表,刘应启家乡代表,刘应启同志生前资助过的贫困家庭、学生代表,刘应启生前所在社区党员、群众代表,刘应启同志生前战友及其家属、亲友等,怀着沉痛的心情送别刘应启同志。
昨天上午,扬州殡仪馆正和厅安静肃穆,哀乐低回,大厅正中悬挂着刘应启同志的遗像,两侧摆放着家属、生前好友和各单位送来的花篮和花圈,刘应启同志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遗体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
刘应启同志1911年生于河南省商城县,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刘应启同志参加革命八十余载,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四个历史时期。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他英勇顽强,机智勇敢,不畏艰险,不怕流血牺牲,敢打硬仗,正确指挥,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战功。解放后,他长期担任军分区主要领导职务,为国防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多次受到上级机关和首长的表彰。离休后,他40多年如一日,广泛传播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先后到军地800多个单位作革命传统报告1000余场次,听众达100万人次。他积极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累计帮扶困难群众和特困学生200多人,捐款捐物40余万元。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严格教育家人子女永葆红色家风,从不给组织提要求、要照顾、添麻烦。刘应启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党性品格,被人民群众称颂,受各级组织褒奖,先后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表彰为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全国先进离休干部、全军先进离休干部、优秀共产党员,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总政治部树为全国全军重大典型,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中央媒体深度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
刘应启同志病重住院期间,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李笃信,市委书记谢正义等党政军领导多次前往医院看望。(记者 锦岭)
核心提示:同年12月11日,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领导发动了震撼国内外的广州起义。虽然起义不久便遭到了失败,但&工农红军&的响亮名称却在全国不胫而走。从此,&红军&的称号在各地的革命武装中开始陆续使用。
本文摘自:《人民政协报》日第6版,作者:王作化,原题:《&中国工农红军&名称的由来》
7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历经极其艰苦卓绝的两年寒暑,跨越万水千山,纵横10多个省,战胜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和无数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了人类史无前例的英雄壮举和战争奇迹。红军和红军长征一直是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其中,关于&中国工农红军&这个名称的由来就常常为大家所津津乐道。
长期以来,关于中国工农红军名称的由来,许多军事资料和历史学家均有不同的论述和相关说法。军事历史研究资料表明,中国工农红军名称的产生实际上有一个历史演变过程。
1927年4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为挽救革命,对国民党的大屠杀政策实行武装抵抗,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北伐军一部3万多人在南昌打响了武装起义的第一枪,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然而,当时起义的部队仍沿用着国民革命军的番号。
同年9月9日,根据党的八七会议决议,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发动了秋收起义。在起义准备期间,毛泽东认为国民党背叛革命后已彻底失去民心,成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走狗和代理人,国民党的旗帜在人民中已完全没有什么号召力。因此,秋收暴动部队在起义中第一次公开响亮地打出了人民武装的旗号&&&工农革命军&。与此同时,党在各地也先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进入了人民军队的初创时期。但此时各地革命武装的名称却较为混乱,称谓不一。
同年11月13日,党在湖北领导发动了数万人参加的黄麻起义,起义部队当时统称为&农民自卫军&。起义当天,经过激战一举攻克敌人盘踞的黄安县城,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第二天清晨,原国民党县衙门前挂起了绣有镰刀、铁锤的红旗。当地著名书法家吴兰阶情不自禁地挥毫疾书,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县衙的大门上,上书:&痛恨绿林兵,假称青天白日,黑暗沉沉埋赤子;光复黄安城,试看碧云紫气,苍生济济拥红军。&此联一出,很快在当地引起反响和传诵。于是,人民群众便把农民自卫军称为&红军&,这是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次喊出&红军&的称号。
同年12月11日,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领导发动了震撼国内外的广州起义。起义领导机关在发布的《红旗号外》中宣布组织&工农红军&,并公布了工农红军领导人名单,参加起义的工农兵在起义爆发的当天就打出了&工农红军&的旗帜。虽然起义不久便遭到了失败,但&工农红军&的响亮名称却在全国不胫而走。从此,&红军&的称号在各地的革命武装中开始陆续使用。
1928年初,&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迅速形成燎原之势。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需要,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曾先后明确提出:要在各革命根据地建立党所领导的红军部队。4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苏维埃的区域之中,要切实实行土地革命,并且要努力建立红军&。第一次正式把各根据地的革命武装定名为&红军&。
同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成立了当时最强大的一支工农革命武装&&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5月25日,中共中央发布《军事工作大纲》,明确规定:武装&割据区所建立之军队,可正式定名为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不久,毛泽东、朱德根据中央指示,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正式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此后,各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武装便先后奉命改称为&红军&。1931年后,全国各地的革命军队均统一称为&中国工农红军&,其中包括远在东北与日寇浴血奋战的我党直接领导的部分抗日武装(1936年2月后开始改称&抗日联军&)。
1936年10月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后,随着国内外进步报刊对红军长征传奇般英雄事迹的宣传,&中国工农红军&这一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支新型人民军队的光荣名称,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并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进一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虽然由于以后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红军先后改名为&八路军&、&新四军&和&人民解放军&,但&中国工农红军&的名称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史诗却永远载入史册,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工农红军相关信息
中国工农红军专题栏目,提供最新新最全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_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_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以及中国工农红军等相关信息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为什么中国红军建立的第一支军队叫第四军,不是第一军?
导读:为什么中国红军建立的第一支军队叫第四军,不是第一军?
中共党史教程》和《中国现代史》现行高等院校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中的相关资料,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转战到井冈山地区,在宁冈砻市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5月4日举行会师大会,正式宣布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而不是“工农红军第四军”,同年6月4日,中共中央指示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很明白,因为他们大多是南昌起义中的部队是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中的一部 ,所以就称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一月后才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同样,南昌起义中的另一部分于1928年7月在贺龙领导下也称红四军,鄂豫皖红军于1931年1月也改称红四军。这三支红四军后来分别发展成为红一,二,四方面军,成为红军三大主力。真正由中央批准成立的红四军只有鄂豫皖红四军。也是存在时间最长的,知道37年改编为八路军385旅。中国工农红军有三支红四军,分别是日成立的朱毛领导的红四军,中间几经变更,于1933年1月番号撤销。另一只是贺龙领导的湘鄂边红四军1928年7月到1930年7月。还有一支是由鄂豫皖红1、15两军于1931年1月中旬合编组成的红四军军长是旷继勋,抗日战争爆发后改编为385旅。造成这种一个番号在同一时期共同存在的原因是当时交通通讯不发达,其中朱毛红军是自己先建立然后由上报湖南省委备案,属自行成立。贺龙的红四军是湖南省委批准建立的,正因为这样1930年7月红4、6军合编为二军团时,考虑到与当时朱毛红四军重名,贺龙的红四军改称红二军。只有鄂豫皖的红四军是由中央批准成立的红四军也是存在时间最长的红四军。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 【答案带解析】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支坚强队伍是中国工农红军: A.第一军 B.第二军 C.第三军...
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支坚强队伍是中国工农红军:
A.第一军&&&&&&&&&& B.第二军&&&&&&&&&& C.第三军&&&&&&&&&& D.第四军
试题分析:井冈山会师后,朱德和毛泽东的队伍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支坚强队伍,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工农红军
考点分析:
考点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一、★★P.54对城市革命道路探索的失败-----南昌起义
1、背景: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南京国民政府的白色恐怖。
2、经过: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3.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八一建军节),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二、★★P.55对农村革命道路探索的成功----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1、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了秋收起义,后来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胜利的革命道路。
2、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领导的南昌起义队伍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在井冈山会师,并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3、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于创新,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三、启示: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四、认识:
(1)革命道路的选择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符合国情。
(2)中国共产党从幼稚不断走向成熟。
相关试题推荐
最能体现五四爱国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还我青岛”     &&&&&&&&&&&&&&&& D.“废除二十一条”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B.中国同盟会&&&&&&& C.建立民国政府&&&&& D.三民主义
清政府收复新疆后,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了
A.行省&&&&&&&&&&&& B.行中书省&&&&&&&&& C.宣政司&&&&&&&&&& D.驻藏大臣
最早强迫清政府开设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历史上,经常有政党合作、国家合作或结盟的事件发生。根据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活动。(10分) (理解和运用; 0. 5)
步骤一:走进历史──回顾历史上的正当合作
(1)为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和抗击日本侵略、挽救民族危亡,国共两党曾经两度合作。请分别说出国共两次合作的重要历史作用。(4分)
(2)在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挑战的时候,国家间的合作能够化解危机和灾难。请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其中一个典型事例加以说明。(要求:从史实及其作用两方面来作答。)(2分)
步骤二:评说历史——抨击历史上的不正当合作&&
(3)19世纪末建立的三国同盟和20世纪初形成的三国协约对世界局势产生怎样的影响?(2分)
步骤三:直面现实──感悟当今国际合作的真谛
(4)你认为在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相互合作应遵循怎样的原则?(2分)
题型:选择题
难度:简单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第一支火箭 的文章

 

随机推荐